但無論如何,他們的內心確實曾有?過觸動。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學子之中的某些人也會為?官一方?,哪怕有?一刻回憶起學生時代?的獨特經曆,也會有?些許改變吧?
書信的最後,阿姚又提到另一件事。
去歲他回章縣時,有?幾個?外省學子來章縣遊學,其中一人與自己年歲相仿,可謂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曾舌戰章縣眾多學子而不敗,阿姚慕名前去,竟與對方?一見如故,十分投契。
自從章縣先後出了孔姿清這個?小三元,後又有?秦放鶴這個?六元之後便名聲大噪,上到朝廷,下至清河府也對章縣格外照顧,多年來財政撥款屢屢放寬。如今的章縣縣學早已今非昔比,規模、師資直逼府學,也時時有?外地學子慕名前來,一為?瞻仰秦六元之故居,沾沾靈氣;二來也想看看這裏究竟是何等神仙洞府,竟能孕育出如此人物……
年輕人嘛,最不缺的就是挑戰權威的勇氣。
所以阿姚等章縣學子對外來學子們或明或暗的挑戰,早已見怪不怪。
看到這裏,秦放鶴一邊的眉梢就高高揚起來了。
他已猜到此人是誰。
隻不知二人相識是單純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阿姚今年就二十歲了,早在兩年前,家中便為?其訂親,五十四年順利中舉,今年年底便要回來成婚的。若照他以前的性子,遇到這種朋友,說不得便要帶回家玩耍,奈何……
“不知是否錯覺,我總覺得他對父親過分在意,言談舉止更與尋常阿諛奉承之流不同?,非但對父親以往的文章、詩詞、論策,乃至邸報上公開過的國策倒背如流,還總愛追著我問些瑣事……對了,父親,您博聞強識,可聽說過川越客?”
秦放鶴:“……”
第271章 落定(三)
川越客三字,對?後世而言太過典型,當初取這個名字,一為紀念這段不尋常的經曆,二來?初來?乍到的秦放鶴多少心存戲謔……
但無論如何?,他從沒想過公開。
迄今為止,知道川越客真實身份的人不過一掌之數。
其中孔老爺子和書肆的孫先生早已亡故,所謂的秘密也隨他們的離去而塵歸塵、土歸土,自不必擔憂。
剩下的秦山、孔姿清,都不會對?外宣揚。
至於秦山的父母、兄弟,隻知秦放鶴寫過話?本,但具體寫的什麽,用何?筆名,均未曾過問。
其餘的白雲村村民們,更隻隱約聽說秦放鶴因會讀書識字而在鎮上謀了一點體麵文書營生……
時隔三十餘載,這個幾乎已被秦放鶴本人遺忘的筆名陡然從塵封的記憶中翻出……還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短暫的感慨過後,秦放鶴終於真?情實意地對?那位未來?的弟子苗子起了點別樣?興趣,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可邀友人歸家……”
他要親自會會那小子。
升任首輔後,秦放鶴提出的第?一個提議就是修路。
大規模修路。
“凡連通省府州縣及主幹道,皆要以磚石鋪路,力求平整,兩側皆設排水管。一則往來?軍情民政通達,二則利於百姓,不至雨雪阻塞,又可抑製疫病滋生……”
曆來?各地致富也好,各國信息戰也罷,核心就是“快”。
在這個沒?有電子通訊的時代,道路是否平整,交通是否便捷,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上限。
鐵路畢竟隻能作為主幹,更細致的枝幹,仍需“公路”補足。
修了路,清理?掉各種尖銳垃圾,就能順勢推廣附著橡膠輪胎的獨輪、雙輪車,快捷輕便,不必再?忍受顛簸之苦。
一環扣一環,他已籌謀許久。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昔日董春上任分權、打蒙古,胡靖上任集權、打交趾,現在秦放鶴隻是提出想修路,眾官員甚至覺得:“就這?”
您真?的不打算再?打哪兒?嗎?
有官員讚成,就有官員反對?,理?由?是耗費太過:
“秦閣老所言固然有理?,然不乏重複冗餘之嫌,若論軍情政務,各地自有官道、驛站,日夜輪換不息;若論民情,一則百姓安土重遷,輕易不會遠去,二則如今的路也非不能走,何?必勞師動眾?
算上交趾新分二省,如今我朝合計二十四省,其下府州縣鎮無數,若依秦閣老之想,大興工事,何?止萬萬裏?所需磚石土木自然要戶部撥款,此為其一;再?者又需人工,曆來?各地工事多交由?地方廂軍和農戶徭役支撐,如此,是否負擔過重?”
現在的交通湊合湊合也不是不能用,這麽費錢的事兒??不用了吧?
之前就是您一力主張修鐵路、造大船,如今又要修甚麽公路,就非要在這上頭死磕?
對?外打仗還能發?財呢,這修路……純花錢呐!
有異議,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聲,況且這話?說得有理?有據,秦放鶴也不因被公然駁斥而羞惱,當即掏出事先寫好的奏本呈上。
天元帝先行?看過,又傳與太子看了,再?命內侍宣讀。
眾人之所以反對?,歸根結底,其實就是花錢!
如果動不到國庫的銀子,誰管你怎麽折騰呢?
於是秦放鶴就給眾人算了一筆賬:
如今的路雖然能走,但極度依賴天氣,每年遇到雨雪天氣便會阻斷交通,不乏車馬淪陷,也需要人力清理?、推動,勞心勞力,並不實惠。
且沒?有減震,顛簸嚴重,使得純木製馬車消耗很?大,隔段時間就要更換車軸、檢查車輪等。
尤其運輸大宗糧草等物資時,更是自出發?之日起便叫人提心吊膽,稍有變化便會拖延進度。
修路所需磚石固然要錢,但可以分年分批修,平均到一日一地,不就跟白撿一樣?嗎?
用這點微不足道的投入與舊路的人力、車馬消耗、日期拖延等對?比,簡直不要太劃算!
好耳熟的說辭!
天元帝不禁失笑,本能看向下方,似欲與人分享,誰知視線滑落的瞬間便是一怔,話?到嘴邊卻又停住。
啊,都不在了啊。
當日秦放鶴做蒸汽機車,朕率戶部尚書董春、兵部尚書胡靖、工部尚書杜宇威親往驗收,論及耗費巨大時,他便是這樣?說的。
可如今呢?
那幾位愛卿,卻在何?處?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啊!
“再?者,此舉也大益於民生、治安。”此時秦放鶴正詳細列舉各地曆年失蹤、死亡案件人數,並未留意到天元帝的神色變化,“本地案件暫且不論,諸多異地命案、劫案之中,七成以上案發?地都在荒野城郊,為何??皆因民道狹窄,偏僻難行?,雜草叢生,許多地方牲口都無法通過,隻能步行?……快則當日往返,慢則十天半月,天災人禍獸患,隱患叢生!”
出門一個時辰和一天的安全性真?的差太多了。
當初他在白雲村時,若非距離鎮上近,趕車一日可往返,大人們也不可能允許他和秦山二人出行?。
在後麵到了異地求學時,饒是有秦海、秦猛隨行?護送,他們也曾遇到劫道的……
若當時就有橡膠輪胎馳騁在平坦大道上,遙遠的縣城都可一日往返,自然就沒?那麽多危險了。
聽秦放鶴說到這裏,許多曾在地方任職的官員和刑部、都察院成員深以為然。
這年月,出門就有風險,風霜雨雪錯過宿頭凍死的、失足摔死、迷路病死的,荒野無人偏僻難行?處被人埋伏害死的,哪年沒?有?
莫說平頭百姓,就連在外遊學的秀才、舉人,因私事走不得官道,不也偶有殞命嗎?著實令人痛惜。
時至今日,各地衙門和刑部還有無數無頭公案堆積如山呢!
至於民生、疫病,更不用說。
讀書人為什麽多不愛去地方任職?油水少、難出政績是其一,但還有另一項眾所周知,卻難以啟齒的原因:
交通不便,近乎與世隔絕,肮髒汙穢。
那些爛泥路,每逢雨雪天氣必然一塌糊塗,更有百姓隨意傾倒糞便垃圾。一旦天公不作美?,必有疫病橫行?!
如此議了幾日,戶部和工部聯合算了一回,大體得出每丈的單價,再?分攤到每年的財政開銷,權衡利弊之後,百官也就說不出反對?的話?了。
天元五十六年十一月,在外遊學的阿姚回京成親,同來?的還有一人。
“晚生冉壹,洛陽人士,拜見秦閣老。”
聲音洪亮,舉止大方,身姿挺拔,上首的秦放鶴微微頷首,“抬起頭來?。”
冉壹聞聲抬頭,倒也是個濃眉大眼的好模樣?,一雙眼睛格外亮,裏麵盛滿了年輕人特有的對?未來?的憧憬和雄心壯誌。
被秦放鶴打量片刻,冉壹似乎有點激動,小麥色的麵皮下隱隱泛紅,秦放鶴就笑了,“我曾說過,待到你中舉,可再?來?京城。”
言外之意,既已中舉,何?故不來??
阿姚一聽,眼睛都睜大了,看向冉壹的眼神也不對?了。
好麽,我拿你當兄弟,你竟圖謀我父?!
冉壹顧不得許多,忙道:“閣老容稟,當年有幸得閣老書麵提點
,晚生深有所悟,一直在外遊曆,受益匪淺。中舉後本欲徑直北上,又恐日後不得遠行?,故而慕名前往清河府瞻仰,不曾想偶遇秦兄,一見如故……”
這番話?不僅回答了秦放鶴的問題,同時也向阿姚做出解釋:並非我有心隱瞞,實在是沒?想到秦兄你都中舉了,竟不一路向北,還會折返縣學去……種地!
偶遇,確實是偶遇。
阿姚聽罷,臉色稍緩。
秦放鶴似笑非笑,“不得遠行??”
舉人進京之後,什麽情況下不得遠行??隻有一個答案:皇榜登科。
高中進士之後,除了最?初那幾個月榮歸故裏,餘生都要聽從朝廷調遣,輕易不得離任,自然再?無隨意遠行?的機會。
這小子做此語,頗有自信麽。
“是,”冉壹聽出他的揶揄,並不慌亂,不卑不亢道,“若日後僥幸得中,自不消說,若不得中,便是晚生火候未到。京城多大賢、多良師、多俊傑,晚生也不必遠去,自在此間精進。”
一句話?,不中進士就不走了!
這還不自信?
如無恩科,會試三年一屆,等閑人誰敢說就這麽幹耗著?
冉壹既出此言,便是有短時間內高中的信心。
聯想到之前看過的卷子,秦放鶴倒不覺得冉壹說大話?。
他順勢喝了口茶,漫不經心道:“你是七月的生日,今已及冠,可有字號?”
冉壹一怔,“並無……”
他想到了某種可能,心底迅速萌發?出難以克製的激動。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這些學子之中的某些人也會為?官一方?,哪怕有?一刻回憶起學生時代?的獨特經曆,也會有?些許改變吧?
書信的最後,阿姚又提到另一件事。
去歲他回章縣時,有?幾個?外省學子來章縣遊學,其中一人與自己年歲相仿,可謂學富五車、才高八鬥,曾舌戰章縣眾多學子而不敗,阿姚慕名前去,竟與對方?一見如故,十分投契。
自從章縣先後出了孔姿清這個?小三元,後又有?秦放鶴這個?六元之後便名聲大噪,上到朝廷,下至清河府也對章縣格外照顧,多年來財政撥款屢屢放寬。如今的章縣縣學早已今非昔比,規模、師資直逼府學,也時時有?外地學子慕名前來,一為?瞻仰秦六元之故居,沾沾靈氣;二來也想看看這裏究竟是何等神仙洞府,竟能孕育出如此人物……
年輕人嘛,最不缺的就是挑戰權威的勇氣。
所以阿姚等章縣學子對外來學子們或明或暗的挑戰,早已見怪不怪。
看到這裏,秦放鶴一邊的眉梢就高高揚起來了。
他已猜到此人是誰。
隻不知二人相識是單純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阿姚今年就二十歲了,早在兩年前,家中便為?其訂親,五十四年順利中舉,今年年底便要回來成婚的。若照他以前的性子,遇到這種朋友,說不得便要帶回家玩耍,奈何……
“不知是否錯覺,我總覺得他對父親過分在意,言談舉止更與尋常阿諛奉承之流不同?,非但對父親以往的文章、詩詞、論策,乃至邸報上公開過的國策倒背如流,還總愛追著我問些瑣事……對了,父親,您博聞強識,可聽說過川越客?”
秦放鶴:“……”
第271章 落定(三)
川越客三字,對?後世而言太過典型,當初取這個名字,一為紀念這段不尋常的經曆,二來?初來?乍到的秦放鶴多少心存戲謔……
但無論如何?,他從沒想過公開。
迄今為止,知道川越客真實身份的人不過一掌之數。
其中孔老爺子和書肆的孫先生早已亡故,所謂的秘密也隨他們的離去而塵歸塵、土歸土,自不必擔憂。
剩下的秦山、孔姿清,都不會對?外宣揚。
至於秦山的父母、兄弟,隻知秦放鶴寫過話?本,但具體寫的什麽,用何?筆名,均未曾過問。
其餘的白雲村村民們,更隻隱約聽說秦放鶴因會讀書識字而在鎮上謀了一點體麵文書營生……
時隔三十餘載,這個幾乎已被秦放鶴本人遺忘的筆名陡然從塵封的記憶中翻出……還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短暫的感慨過後,秦放鶴終於真?情實意地對?那位未來?的弟子苗子起了點別樣?興趣,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可邀友人歸家……”
他要親自會會那小子。
升任首輔後,秦放鶴提出的第?一個提議就是修路。
大規模修路。
“凡連通省府州縣及主幹道,皆要以磚石鋪路,力求平整,兩側皆設排水管。一則往來?軍情民政通達,二則利於百姓,不至雨雪阻塞,又可抑製疫病滋生……”
曆來?各地致富也好,各國信息戰也罷,核心就是“快”。
在這個沒?有電子通訊的時代,道路是否平整,交通是否便捷,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上限。
鐵路畢竟隻能作為主幹,更細致的枝幹,仍需“公路”補足。
修了路,清理?掉各種尖銳垃圾,就能順勢推廣附著橡膠輪胎的獨輪、雙輪車,快捷輕便,不必再?忍受顛簸之苦。
一環扣一環,他已籌謀許久。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昔日董春上任分權、打蒙古,胡靖上任集權、打交趾,現在秦放鶴隻是提出想修路,眾官員甚至覺得:“就這?”
您真?的不打算再?打哪兒?嗎?
有官員讚成,就有官員反對?,理?由?是耗費太過:
“秦閣老所言固然有理?,然不乏重複冗餘之嫌,若論軍情政務,各地自有官道、驛站,日夜輪換不息;若論民情,一則百姓安土重遷,輕易不會遠去,二則如今的路也非不能走,何?必勞師動眾?
算上交趾新分二省,如今我朝合計二十四省,其下府州縣鎮無數,若依秦閣老之想,大興工事,何?止萬萬裏?所需磚石土木自然要戶部撥款,此為其一;再?者又需人工,曆來?各地工事多交由?地方廂軍和農戶徭役支撐,如此,是否負擔過重?”
現在的交通湊合湊合也不是不能用,這麽費錢的事兒??不用了吧?
之前就是您一力主張修鐵路、造大船,如今又要修甚麽公路,就非要在這上頭死磕?
對?外打仗還能發?財呢,這修路……純花錢呐!
有異議,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心聲,況且這話?說得有理?有據,秦放鶴也不因被公然駁斥而羞惱,當即掏出事先寫好的奏本呈上。
天元帝先行?看過,又傳與太子看了,再?命內侍宣讀。
眾人之所以反對?,歸根結底,其實就是花錢!
如果動不到國庫的銀子,誰管你怎麽折騰呢?
於是秦放鶴就給眾人算了一筆賬:
如今的路雖然能走,但極度依賴天氣,每年遇到雨雪天氣便會阻斷交通,不乏車馬淪陷,也需要人力清理?、推動,勞心勞力,並不實惠。
且沒?有減震,顛簸嚴重,使得純木製馬車消耗很?大,隔段時間就要更換車軸、檢查車輪等。
尤其運輸大宗糧草等物資時,更是自出發?之日起便叫人提心吊膽,稍有變化便會拖延進度。
修路所需磚石固然要錢,但可以分年分批修,平均到一日一地,不就跟白撿一樣?嗎?
用這點微不足道的投入與舊路的人力、車馬消耗、日期拖延等對?比,簡直不要太劃算!
好耳熟的說辭!
天元帝不禁失笑,本能看向下方,似欲與人分享,誰知視線滑落的瞬間便是一怔,話?到嘴邊卻又停住。
啊,都不在了啊。
當日秦放鶴做蒸汽機車,朕率戶部尚書董春、兵部尚書胡靖、工部尚書杜宇威親往驗收,論及耗費巨大時,他便是這樣?說的。
可如今呢?
那幾位愛卿,卻在何?處?
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啊!
“再?者,此舉也大益於民生、治安。”此時秦放鶴正詳細列舉各地曆年失蹤、死亡案件人數,並未留意到天元帝的神色變化,“本地案件暫且不論,諸多異地命案、劫案之中,七成以上案發?地都在荒野城郊,為何??皆因民道狹窄,偏僻難行?,雜草叢生,許多地方牲口都無法通過,隻能步行?……快則當日往返,慢則十天半月,天災人禍獸患,隱患叢生!”
出門一個時辰和一天的安全性真?的差太多了。
當初他在白雲村時,若非距離鎮上近,趕車一日可往返,大人們也不可能允許他和秦山二人出行?。
在後麵到了異地求學時,饒是有秦海、秦猛隨行?護送,他們也曾遇到劫道的……
若當時就有橡膠輪胎馳騁在平坦大道上,遙遠的縣城都可一日往返,自然就沒?那麽多危險了。
聽秦放鶴說到這裏,許多曾在地方任職的官員和刑部、都察院成員深以為然。
這年月,出門就有風險,風霜雨雪錯過宿頭凍死的、失足摔死、迷路病死的,荒野無人偏僻難行?處被人埋伏害死的,哪年沒?有?
莫說平頭百姓,就連在外遊學的秀才、舉人,因私事走不得官道,不也偶有殞命嗎?著實令人痛惜。
時至今日,各地衙門和刑部還有無數無頭公案堆積如山呢!
至於民生、疫病,更不用說。
讀書人為什麽多不愛去地方任職?油水少、難出政績是其一,但還有另一項眾所周知,卻難以啟齒的原因:
交通不便,近乎與世隔絕,肮髒汙穢。
那些爛泥路,每逢雨雪天氣必然一塌糊塗,更有百姓隨意傾倒糞便垃圾。一旦天公不作美?,必有疫病橫行?!
如此議了幾日,戶部和工部聯合算了一回,大體得出每丈的單價,再?分攤到每年的財政開銷,權衡利弊之後,百官也就說不出反對?的話?了。
天元五十六年十一月,在外遊學的阿姚回京成親,同來?的還有一人。
“晚生冉壹,洛陽人士,拜見秦閣老。”
聲音洪亮,舉止大方,身姿挺拔,上首的秦放鶴微微頷首,“抬起頭來?。”
冉壹聞聲抬頭,倒也是個濃眉大眼的好模樣?,一雙眼睛格外亮,裏麵盛滿了年輕人特有的對?未來?的憧憬和雄心壯誌。
被秦放鶴打量片刻,冉壹似乎有點激動,小麥色的麵皮下隱隱泛紅,秦放鶴就笑了,“我曾說過,待到你中舉,可再?來?京城。”
言外之意,既已中舉,何?故不來??
阿姚一聽,眼睛都睜大了,看向冉壹的眼神也不對?了。
好麽,我拿你當兄弟,你竟圖謀我父?!
冉壹顧不得許多,忙道:“閣老容稟,當年有幸得閣老書麵提點
,晚生深有所悟,一直在外遊曆,受益匪淺。中舉後本欲徑直北上,又恐日後不得遠行?,故而慕名前往清河府瞻仰,不曾想偶遇秦兄,一見如故……”
這番話?不僅回答了秦放鶴的問題,同時也向阿姚做出解釋:並非我有心隱瞞,實在是沒?想到秦兄你都中舉了,竟不一路向北,還會折返縣學去……種地!
偶遇,確實是偶遇。
阿姚聽罷,臉色稍緩。
秦放鶴似笑非笑,“不得遠行??”
舉人進京之後,什麽情況下不得遠行??隻有一個答案:皇榜登科。
高中進士之後,除了最?初那幾個月榮歸故裏,餘生都要聽從朝廷調遣,輕易不得離任,自然再?無隨意遠行?的機會。
這小子做此語,頗有自信麽。
“是,”冉壹聽出他的揶揄,並不慌亂,不卑不亢道,“若日後僥幸得中,自不消說,若不得中,便是晚生火候未到。京城多大賢、多良師、多俊傑,晚生也不必遠去,自在此間精進。”
一句話?,不中進士就不走了!
這還不自信?
如無恩科,會試三年一屆,等閑人誰敢說就這麽幹耗著?
冉壹既出此言,便是有短時間內高中的信心。
聯想到之前看過的卷子,秦放鶴倒不覺得冉壹說大話?。
他順勢喝了口茶,漫不經心道:“你是七月的生日,今已及冠,可有字號?”
冉壹一怔,“並無……”
他想到了某種可能,心底迅速萌發?出難以克製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