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女人的老太太婆媳三:其實從一開始她們就是不信的,對於周明妍深愛過世的皇太子,以至於願意為皇太子守製終生這事兒,她們更傾向於是周明妍為了擺脫當前困境走的一步妙棋。


    但事到如今為了什麽已經不重要了,總之當下看起來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整個家宴上所有人都麵帶笑容,便是周清妍也帶著略微僵硬的微笑。


    第92章 重回京都第三天


    自從皇太子死而複生的消息傳來之後, 五皇子待周清妍就冷淡了,或者說更早以前,從周家父子沒有積極和五皇子接觸開始, 五皇子就對周清妍開始心有怨言了。


    覺得自己這一樁聯姻虧了, 周清妍在周家父子這裏,根本沒有他以為的那樣受寵愛, 於是這一年來對於周清妍五皇子是肉眼可見的敷衍。


    這邊周清妍從小到大一直都是貴女的中心,是被追捧的那一個,別的不敢說, 對於相處之人的態度是真誠還是敷衍那還是分得清的。


    五皇子本就是她為了自救的退一步選擇, 為了這個選擇她丟了多少臉惹了多少非議?但最終的結果都是希望她自己得利的。


    但是五皇子對她的冷淡和不滿意明顯和她期望不同,五皇子有怨言,她還不滿意了呢!


    想到當初如果不是五皇子主動接觸她, 她也不會鋌而走險……罷了,現在說這些都已經沒用了, 五皇子的態度讓周清妍更多的是不是難過或者害怕, 而是羞憤。


    她周清妍畢竟是曾經當準太子妃的人, 她自身各各方麵的含金量在整個貴女圈子裏也是數一數二的, 要不是出了意外她甚至都看不上五皇子。


    在這段聯姻中,表麵上看他們兩個是各取所需, 但說到根本還是五皇子的需求更加迫切一些,結果因為飯不夠軟就想硬吃?


    周清妍一慣心高氣傲, 這幾年一連串打擊之下確實讓她沒有那麽張揚了, 但她對於自己本身的認同從不曾改變, 否則也不會不甘心低嫁而籌謀去奪妹妹的婚事了。


    受了委屈之後周清妍沒有絲毫猶豫, 第一時間就將五皇子對她極其敷衍的態度告知了周鴻雲父子,周鴻雲父子自然是很不爽的。


    所以最近父女三個都在說這個事情。


    婚事肯定是不能再變了, 除非五皇子突然死掉,不然周清妍這個五皇子妃做定了。


    而且皇太子就是和周清妍訂婚期間出事的,要是五皇子再出事,哪怕確實不關周清妍的事,也免不了會有人往她身上潑髒水,而且這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這樣。


    所以婚事無法改變。


    但是周清妍也不用對婚後的生活太過擔憂,因為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他們周家都比五皇子在陛下麵前更說得上話,隻要周家立著一天,周清妍就可以安枕無憂。


    “別說他不夠格奪嫡,就是夠格,看看他現在這幅一見無利可圖就敷衍了事的態度,焉知我們全力相助的而後果不是卸磨殺驢?”周鴻雲甚至覺得五皇子一點不聰明,功利性太重,且完全看不清局勢。


    他不是說自己閨女不好,但若是換了他站在五皇子的位置上,是不會在什麽都沒有的情況下,以這種方式去籌謀聯姻的。


    皇室和周家不說,不代表別人不知道這樁婚事是怎麽回事兒,朝堂上下誰家心裏不是門兒清,哪怕都說大丈夫不拘小節,但事實上奪嫡這種事情誰家不是帶上全家一起拚命?在有選擇的情況下誰會選一個這麽不講究的皇子?


    更何況五皇子各方麵都比不過其他三位,除了三位皇子那裏擠不上願意賭一把撿漏的那種,誰會選擇他?


    若周鴻雲是他,就安安分分的給皇帝做個孝順好兒子,讓三個哥哥去蹦躂,當今陛下什麽性子,如今又是正直壯年,並且三位皇子還都背靠大世家,這又恰恰是陛下最不待見的事情。


    這種時候,五皇子完全可以蟄伏下來,看著哥哥們四處蹦躂,到時候身後沒有絲毫牽絆勢力的五皇子,反倒能顯出來,成為優勢。


    真正做到不爭才是爭。


    周鴻雲甚至有些慶幸皇太子死而複生,不然五皇子這樣的急躁,到時候別說什麽從龍之功了,怕是他們周家都要被帶進坑裏。


    周鴻雲和五皇子都不知道,若是沒有周明妍神來一筆成了準太子妃,那麽周鴻雲在沒有別的出路的情況下自然是盡心盡力教導五皇子,怎麽樣成為一個當今陛下喜歡的皇子。


    正是這不爭就是爭的大方向把握準了,五皇子最後才能力壓三位哥哥被立為儲君,而周清妍也得益於此,再一次成為太子妃。


    現在周鴻雲有了另外一條更安全路上進,自然不會對各方麵都很不達標的五皇子投注太多心力,更別說皇太子死而複生之後了,五皇子在政治上已經徹底沒有了作用,現在他在周鴻雲這裏也隻存在【周清妍能過上好日子,成為王妃】這一點之上。


    甚至為了以防萬一,周鴻雲還細細了解了當初五皇子是怎麽先找上女兒的事實經過,參與過的人都拿了口供畫了押。


    如果未來有一天,皇太子上位後,膈應五皇子和周清妍的婚事,他們承國公府也能將責任推掉大半。


    不過是一個受不了身份和輿論而昏了頭的小姑娘,被野心勃勃的皇子誘騙設下計謀而已,為此他們周家都被迫卷進這一潭渾水裏,但是他們周家都隻對陛下進忠,所以他們周家便是嫁了女兒給五皇子也保持著距離。


    大大的忠臣,純臣!


    最最重要的一點,周清妍是給皇太子守過一年的。


    所以未來如果這樁事情被翻出來,周家也能百分百脫身。


    保證兩代皇帝都不能在這裏挑出周家大錯之後,父子倆就對周清妍來一次現狀分析。


    盡管討好周明妍這個選項周清妍斷然無法接受,但是盡量不和周明妍起衝突這事兒周清妍還是能辦到的。


    而且父兄的話雖然紮心,但不得不說它就是事實。


    周明妍這個讓她事事計較處處關注的妹妹,事實上對她這個姐姐壓根不在意。


    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每一次衝突都是她這邊先開始的,而且聽聽周明妍在西北的豐功偉績,把滿朝文武都嚇住了,而她院子裏的人去挑釁竟然隻是被打了一頓,真的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別說,同樣被打過一頓的周茂學也覺得自己真的很有麵子了,並且也慶幸自己早早和父親一樣摸到了老三的脈門,從那以後就再沒有招惹過她。


    這樣一家子才相安無事到現在,還能有坐在一起吃個家宴的麵子情。


    所以說什麽聽不懂人話,反複找茬,那都是打得少了打得輕了。


    ……………………


    周明妍雖然對周家人並不關心,隻要不來招惹她就行,但是周家父子也好,周清妍也好,這明顯的識相態度她還是給予肯定的。


    誰不想要一個清淨呢?整個周家最可能作妖的周清妍都老實了,周家就是周明妍理想的備嫁之地了,以前還想要搬出去找個清靜的地方守寡,現在就等著大婚,為了世俗人眼中婚姻的完美,為了三輩子頭一遭婚禮圓滿成功,能在周家出嫁那自然是在周家。


    而周家這邊太子妃皇子妃,婚事的日期估計相差也不會很大,所以備嫁準備一直都在進行。


    家宴上吃吃喝喝,周明妍不想開口,於是珍珠成了嘴替,把自己從喜鵲那裏聽到的添油加醋一頓輸出,本來就是一個自來熟混得開的丫頭,喜鵲嘴裏還算正常的經曆到了她嘴裏立刻驚險刺激地不得了。


    別說沒聽過的女眷們了,就是知道一些細節的周家父子都被她說的吸引了,足足半個時辰珍珠就在那裏口若懸河地忽悠。


    周明妍麵上沒有什麽表情,此刻睡飽吃飽的她神色中透露出一絲慵懶,手裏捧著清甜的梅子酒時不時抿一口,外頭的微風吹進來,帶出一絲涼意。


    巴適!


    家宴結束後,主仆兩人帶著送盒子的護衛一起回了蘅蕪苑,一夜無夢,第二天一早起來就聽珍珠說,他們走後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五皇子也送了兩個盒子給周清妍,當然不但五皇子送了,其他三位皇子也送了定親的未婚妻衣衫首飾。


    榜樣的力量真是偉大。


    有皇太子這個對待未婚妻的態度在那裏,其他幾位皇子隻要不是腦子有問題肯定會跟著學的。


    於是等到了宮裏的時候,其他三位準皇子妃都有意無意地再跟周明妍示好,隻是周明妍明顯不喜歡女眷之間這種一句話繞來繞去的寒暄,倒不是聽不懂,但懂不代表喜歡。


    她現在有這個資本無視這種規則,又為什麽不呢?


    幾位準皇子妃麵色有些不好看,實在是周明豔太冷淡了,於是她們把目光放在了周清妍的身上,結果周清妍並不比周明妍好多少,雖然有問有答但也一樣很冷淡。


    三位準皇子妃麵麵相覷:怎麽滴,這老周家的姑娘全都放冰窖裏凍過了?!


    事實上已經清楚自身情況的周清妍,決定了和五皇子有來有往,你敷衍當未婚夫,那我就敷衍當未婚妻,什麽和女眷打交道發揮夫人外交的優勢?不存在的!


    周家父子已經明確五皇子沒戲,既然如此就當個安分皇子,以後當個安分王爺,這樣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此也就不需要她這個準五皇妃折騰什麽,安分就是最好的,特別是在周明妍麵前,安分很重要。


    今日的宴會很盛大,和上一次周明妍參加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和上次還有蠢貨挑釁,有傻逼勾搭她不同,這一次宴會從頭到尾都很安靜,原本幾位皇家準兒媳是坐一起的,後來姬長恒率先過來請周明妍去他身邊坐之後,其他幾位皇子也紛紛請自己的未婚妻過去同坐,皇長女也邀請第一次參加宮宴的王家二郎與自己同坐。


    幾位皇子妃是這一年中陸陸續續定下的,但是上一次宮宴上就見過周清妍和五皇子一起坐,所以這一次心裏是有準備的,反倒是王二郎一張玉麵通紅很有些不好意思。


    唯一還沒有訂婚的皇次女成了帝後下首唯一單坐一席的存在,一直很低調的她突然就變得顯眼起來了,就連夾一筷子菜都感覺不自在:是沒有人在意她的感受了是嗎?


    第93章 重回京都第四天


    皇次女姬永福的尷尬並沒有持續多久, 因為開場沒有多久皇帝就笑著拋出了一個大消息。


    “為了慶賀皇太子歸來,未來慶賀準太子妃大破西戎,朕決定賜恩天下勳爵與平民。”皇帝和大臣們在第一波祝酒之後朗聲開口道, “來年天下百姓田地賦稅免三成, 人丁稅調整至十五歲起四十五歲終。”


    西戎這一次元氣大傷短時間內絕對不會再動刀兵,楚民遠的死也讓鎮南王府短時間內不會輕舉妄動, 便是靖王府都沉寂了不少。


    整個大周因為這次兒子和準兒媳的西北之行裏外都安穩不少,而這些原本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朝廷花錢準備的,特別是每年西北和西戎的衝突, 朝廷都要支出大量的軍費開支。


    再加上兒子交到他手裏的好幾樣東西, 可以想見的未來國庫是絕對不會再缺錢了,那麽就像兒子說的,與其這些錢都堆在國庫中不如藏富於民。


    也隻有慢慢減少人丁稅, 老百姓才不會動不動就被逼得賣身為奴,這樣交稅的人才不會越來越少。


    在場的大臣雖然愣了愣, 但是這個和他們關係不大, 主要是朝廷的收入問題, 免的也隻有三成, 大家心裏琢磨了一下就知道皇帝這個命令是可行的,不會讓明年捉襟見肘, 於是紛紛抬起酒杯呼喊陛下仁慈,替天下百姓感謝皇帝。


    等一波彩虹屁吹完, 大臣們停下等皇帝的下一波, 畢竟他們陛下可是說了, 賜恩的對象除了平民還有勳貴。


    “朕自登基以來於江山社稷從不曾懈怠分毫, 仰賴諸位愛卿忠心輔佐,大周在朕手裏如今總算有少許安穩, 這一路風雨朕都記在心中,特別是為大周鎮守四方的四位宗親重臣,朕更是一刻都不曾忘卻,之前朕加封三位郡王卻忘了鎮守西南的老皇叔,一家骨血更應該厚待,同為姬家骨血往日裏朕卻是想得最少的,實在不該。”皇帝一番自白剖析,既誇了在場重臣也引出了靖王府。


    隻是一眾大臣眼中都是茫然,當今皇室和靖王府就差撕破臉了,什麽厚待靖王府,仿佛天方夜譚,沒有從他們陛下嘴裏說出出兵征討西南,那都是對太宗這個爺爺最大的孝順。


    更神奇的是,西南傳來靖王世孫的訃告,皇帝也沒有哪怕表現出一丁點的幸災樂禍。


    這讓大臣們一邊覺得皇帝心思深沉,一邊又覺得他是真的行王道之君,跟著這樣的君主不會憂患身家性命會莫名丟掉,是他們這些臣子的幸運。


    所以時隔這麽久,皇帝突然提起靖王府,這葫蘆裏究竟賣了什麽藥?


    大臣們很好奇,沒有實權來湊人頭宗室們也挺好奇。


    “靖王世孫的早逝,以及世孫同輩子侄的寂寂無名讓朕心下難免憂心和感傷。”皇帝的臉上是真的有些難過,“靖王如今是我大周唯一有實封的藩王,而自古藩王都是一人傳承爵位,其他子嗣除非驚才絕豔大多沉寂,最後泯然眾人,尤記得前朝末年落魄的宗室甚至過得還不如平民百姓,同是姬家血脈朕怎能看著他們未來如此落魄?”


    大臣們:?陛下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麽?太【】祖太宗高宗上百年削藩是為了什麽?你該不是打算給自己兒子封實封的藩王吧?!


    大臣們好似一下子從微醺的美酒中驚醒,各個目光灼灼看著皇帝。


    四位皇子也是眼眸微縮,不敢想會有這麽好的事情,靖王能封實封的藩王,是因為他身為嫡長子卻因為天生腿疾不能繼承皇位,太宗夫婦覺得虧欠這個嫡長子,也確實算得上是情有可原,這才冊封成功的。


    但這個冊封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朝堂上的大臣們很是拉扯了許久,本來太宗是打算封一塊更繁華的地方給靖王,結果幾乎所有朝臣都反對,甚至有老丞相大有你皇帝敢封我就敢撞死在朝堂上的狠勁兒,太宗才無奈最後挑了偏遠的西南作為封地。


    這也是太宗死前總是格外優待靖王,甚至那時作為太子的高宗都要退一射之地,這也是為什麽靖王世子覺得自己是可以成為皇太子孫的底氣。


    因為他們父子確實被太宗格外偏愛。


    太宗當年執意給靖王實封的禍患遺留至今,未來可能還要一直持續,這點婦人之仁大概就是朝臣們對太宗這位傑出帝王最大的怨念。


    如今更不可能讓舊事重演。


    皇帝也被大臣們陡然看過來的眼神弄得愣了愣,嘴角扯出一個有些冷淡的笑。


    別說他的嫡長子好得很,就算舊事重演他也不會和他的祖父太宗一樣。


    他最是知道他父皇高宗,在太宗朝這個太子當得有多憋屈,連帶他這個太子嫡長子也要事事避讓靖王世子。


    他自己就是這條路上過來的,怎麽可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鑒於此,朕打算推恩於靖王子嗣,太宗封於靖王的西南封地該屬於靖王府一脈所有的子嗣,因此封地的繼承也應該一視同仁,朕允靖王封地諸子均分,各位愛卿覺得如何?”皇帝說到這裏似乎還不夠接著道,“便是後世帝王皇子的爵位也同等處置。”


    每代皇子都會封親王,之後嫡長子繼承親王位,其餘諸子則為郡王位,再之後親王位不會消失,郡王位也不會消失,除了嫡長子之外的,其餘子嗣都會降級冊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配她三輩子孤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穆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穆幕並收藏女配她三輩子孤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