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娘家在背後捅夫家刀子,她們能說什麽?


    但說到底也是靖王府自己出現了頹勢,楚王妃一把年紀了自然看得明白,她給靖王生了世子和郡主,自然地位穩固。


    至於世子妃,自家堂姐直接跑了,她騰位子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再看表哥兼丈夫難免心寒,二十年的枕邊人居然是這樣子的人,也是當年為了給搶諸側妃,為他生兒育女,陪他十幾年的側妃也是說貶就貶,她和她又有什麽區別?


    她兒子死了,爹也死了,兩位兄長自顧不暇,丈夫還動了讓她騰位置的念頭,她現在已經是一點盼頭都沒有了。


    不說靖王父子倆商量怎麽挽回楚家大房的心,宮裏這邊麵對跪拜求庇護的楚運母女倆,帝後都有些驚異。


    楚運先是簡單說了一下靖王府世子帶人來堵她和承諾她的事情,以及她們父女決絕的意思。


    “臣女與亡夫相知相得,隻得一女守著偌大家業,終日惶惶不安,家父年邁,幼女稚齡,唯一的庶子也是獨木難支,肯請陛下與娘娘庇佑臣女母子三人,沐浴隆恩。”楚運現在的樣子和在楚家時完全不一樣,謙和溫順,仿佛變了一個人。


    倒不是她願意低聲下氣,而是形勢比人強,除了想要皇帝夫婦倆放一把楚家大房之外,她現在還希望皇帝能護一護她們母女倆。


    什麽意思?


    皇帝看向皇後:怎麽聽著像是要進他後宮的意思?


    皇後:嗬嗬,就是這個意思!


    皇帝:……


    皇後:……你想什麽?沒聽人家說和亡夫情深義重麽?難不成還能看上你這張老臉?


    皇帝:皇後你居然嫌棄我老了?


    皇後:……罷了,你愛咋想咋想。


    以前兒子一直在生死間徘徊,她和皇帝對彼此都帶著些小心翼翼,如今反倒隨性了許多。


    “楚家姐姐快快請起,難為你和鎮南郡王父女倆對朝廷一片忠心,本宮和陛下自然不會枉顧這份忠心和情誼,本宮在宮中也少有脾性相投的人,若是有了楚家姐姐相伴也是一樁美事。”皇後立刻上前扶起楚運,還不忘讓人把旁邊的楚秀林扶起來,“是個乖孩子,以後倒是便宜了本宮。”


    “臣女多謝娘娘恩德,多謝陛下寬宏大量,臣女定然謹守本分。”有了皇後的親口應允,哪怕皇帝沒有開口楚運都能鬆口氣了。


    但凡有選擇她也不想進宮給皇帝當妃子,但兩害取其輕,而且比起原本她來當郡王的打算,她進宮為妃,女兒封世女顯然會更容易,也更能得皇室信任,便是以後女兒繼位有她在宮裏,女兒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退一萬步說,靖王世子的側妃也好正妃也好,說到底也不過一介藩王內眷,靖王府如日中天的時候還能有些看頭,如今這個勢頭,和皇帝的後宮嬪妃相比實在相差甚遠。


    於是就在靖王府那邊還在磨大房老夫妻倆的時候,宮裏發下聖旨,冊封鎮南郡王府獨女楚運為賢妃,位居四妃之首,成為皇後之下第一人。


    另外賢妃之女楚秀林被冊封為鎮南郡王府世女,並加封平南郡主。


    這一波楚家大房交出了大半兵權,卻也賺得盆滿缽滿。


    第98章 重回京都第九天


    若說靖王世孫姬長悟的死是一個不詳的開端, 但靖王府還穩得住的話,那麽楚民遠的神隱就是大刀揮下砍掉了靖王府支撐的一條支柱,而推恩令的到來就是一記重錘讓整個靖王府內部都有裂痕。


    至於這致命一擊就是楚家大房的背刺。


    楚運帶著女兒離開楚家之後, 靖王妃帶著世子親自跑了一趟, 她想要親自問一問大哥為何要棄親妹妹和親外甥不顧。


    都說好了會給楚運一個滿意的交代,也已經想法子讓世子妃騰位置了, 如今楚運二話不說就跑了,自家人如何就能鬧成這樣呢?


    結果靖王妃和世子的話不但楚家大房二口子聽見了,三房兄弟倆也聽見了。


    事實上楚運要當郡王想要倒向朝廷的事兒, 就是三房兄弟倆傳信給靖王府的, 兄弟倆是想要靖王府搭把手,到時候爵位到了他們兄弟倆頭上,做世子妃的妹妹也能挺直腰杆, 而且他們兄弟本事都不差,以後接了大房在水軍中的勢力, 也是靖王府的一大幫手。


    結果轉頭靖王世子就想要他們親妹子給大堂妹騰位置?


    沒錯, 這事兒固然是大堂妹提的, 是大堂妹想要高位不肯屈居妹妹之下, 但是最後做決定的還是靖王府。


    靖王府現在不就是已經看不上他們兄弟了,或者說不想南方水軍出現什麽動蕩, 所以打算穩住他們大伯和大堂妹,而打算舍棄他們兄妹三人嘛!


    這事兒他們原本是不知道的, 上次世子過來和大堂妹談話, 他們都被攔在外頭, 還是他們大伯把他們兩房人都叫了過來, 攤開來講的。


    說實話,一開始他們兄弟倆是不信的, 但架不住他們親耳聽見啊!


    關於爵位的事情他們家大伯承認了自己有私心,但是大伯的顧慮也確實不錯,推恩令一下他們家的爵位已經能看見結果了,不管傳給二房三房那個兄弟,不過是一代和三代的區別,總不能讓他們親手把兒子孫子都弄死吧!


    而且大伯還考慮過過繼,過繼二房的子嗣,除開嫡長子都是庶子,而且一個個也子孫大把,至於小的也不知道能不能養大,養大後品行又是怎麽樣。


    至於過繼三房,三房和京都皇太子什麽糾葛這個不用說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情,這事兒萬不能遞到人家手裏:“即便最後請封成功了,以後京都有個事兒,讓藩王世子進京,你們兄弟是去還是不去?去了之後會不會就沒有命回來了?”


    楚元回說到這裏又說了楚運的委屈:“你們大堂妹不是不講理的人,對世子妃更是沒有一點兒意見,你們大堂妹心裏憋著氣呢,二十多年了,要不是靖王府當初不做人,但凡提早通知一聲讓你大堂妹早一步說了婚事,也不至於隻能離了京都下嫁。”


    雖然女婿是女兒自己挑的,也是樂意的,女兒婚後也過得不錯,但那是女兒自己眼光好,也是他把著水軍,不然誰知道之後會如何?


    楚元回一把年紀才得一個閨女,如珠如寶的養大,結果被親姑姑背刺,說到底這是嫌棄他閨女嗎?這就是親妹妹嫌棄他這個做大哥沒有兒子,便是他再厲害又如何,後繼無人她這個當了王妃的親妹妹都可以不當他一回事兒!


    說大堂妹對自己妹妹沒有意見,三房兄弟倆是相信的,畢竟楚家位高權重,嫡出的姑娘就這麽兩個,年齡相差也不多,從小一起長大,他們母親又過世的早,大伯母很是關照小小年紀就沒了母親的妹妹。


    “這件事情根本上落在兩點上,第一點是靖王府從上到下見利忘義刻薄寡恩,第二點就是如今不是太宗在的時候了,靖王府和高宗的形勢顛倒了,我們楚家現在還有些本錢遞個投名狀,再晚我們楚家就隻能跟著靖王府一條道走到黑了。”楚元回也是見過太宗時期靖王府的煊赫的,那個時候誰不覺得靖王父子有奪嫡的可能啊!


    靖王世子可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孫,不能當太子還不能當太孫嗎?太宗又如此長壽。


    然而誰能想到太宗到咽氣都沒說過一句要改立,靖王一家子隻能在高宗登位後去了封地。


    但那時候靖王雖然去了封地,留在朝中的影響卻非常大,還有楚家和眾多高位姻親,誰不想靖王父子重新殺回京都?


    但是高宗當太子的時候唯唯諾諾忍氣吞聲,被親兄長打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一家子全都靠邊站,結果登上大位後很是擺了那些三心二意的大臣們一道,幾樁大案都是他在當太子的時候就料理好的,就等上位,然後將靖王府的親信一波砍了一半,剩下一半也多被排擠了出去。


    要不是高宗命短,當皇帝沒幾年就死了,當今上位的時候年紀小,一時壓不住朝堂,到了現在才初步平定周邊,朝廷早就要和靖王府幹上了。


    推恩令一出,靖王府的消亡就隻是時間問題了,除非此刻靖王府就舉反旗,否則就沒有以後了。


    但楚家在座的人都知道,造反隻有亂世的時候才有可能,大周四代君王都是有為明君,如今更是四方安定,前頭還剛剛降了稅收,靖王父子除非什麽軍神在世,不然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造反就是找死。


    楚家一家上百口人能跟著一起作死?


    “靖王府可是有太宗遺命在手,便是當真造反了最後也能留條命在,但是我們這些個跟著他走的那就是九族一起共赴黃泉了。”楚元回說到最後是一字一頓。


    另外他也有另外的想法,就算靖王府好運氣,最後真的成了,王妃和世子妃都是他們楚家的,他們楚家沒有功勞沾邊,那撿條命還不能成嗎?最次也不至於九族一起完蛋!


    兩害取其輕!


    要是老三還活著,掌了西北的兵權,那他這個做老大也不是不能咬咬牙跟著大幹一場,但如今這個形勢,楚家再不抽身就要跟著一起死了!


    楚元回歎口氣,他年紀大了,膽子也小了。


    楚家下一輩這麽多男兒,他承認是有私心一直壓著,但也確實沒有那眼前一亮能成事的,老二家的也好,老三家的也罷,能守成就不錯了,在京都和靖王府之間周旋,就足夠難為他們了,更別說跟著靖王府力挽狂瀾了,簡直是在做夢!


    楚家如今這個境地已然到了懸崖邊上了,看似依然風光無限,實則走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楚元回作為楚家大家長和侄子們其實日常沒有多少溫情,等到侄子們大了跟著去了軍營他這個大伯照顧也有限,彼此之間感情是有但不多。


    但大家同姓楚,天然站在同一立場,若是世孫還活著三房兄弟倆說不定還倒向靖王府,但如今親妹妹孑然一身他們兄弟也無大能,今日世子願意為了大堂妹讓他們妹妹騰位置,明日就能為了別人讓他們楚家讓步。


    他們大伯有句話說的非常對,靖王府父子隻看利益毫無恩義,刻薄寡恩,這種人跟著他走也不會有好下場,如今能抽身還是快快抽身,隻是妹妹該如何是好?


    三房兄弟倆想著靖王世子妃,靖王世子妃也在想著後路,娘家很顯然是和靖王府出了問題,姑姑兼婆婆前些日子匆匆趕去娘家,回來後主院的瓷器就換了一批,就連主院得用的幾個大丫頭都挨了巴掌,可見主人的火氣之大。


    世子妃經過上次讓她騰位置的事情已經寒心,本來就一直為死去的兒子吃齋念佛,如今更是一步不出院子,中饋交給了另外的側妃。


    這個差點被擼掉側妃位的蠢貨還什麽都不知,還以為世孫之位能輪到她兒子頭上呢。


    不過也不怪她這麽想,畢竟世子一正二側三個妃子,如今隻有她有一大一小兩個兒子。


    靖王府和楚家雖然不至於斷交,但肯定是交惡了,隻不過兩代女主人都是楚家的,便是有什麽也不能做絕了,直到靖王府收到消息楚運被皇帝迎入後宮冊封賢妃,楚秀林封為鎮南王世女加封平南郡主。


    楚家看到了皇家的態度,有了喜意,但是靖王府收到消息後卻上上下下死一樣寂靜。


    原本鎮南郡王這個封號就足夠靖王父子如鯁在喉,如今楚秀林加封的平南郡主,雖然不是西南,但其中意味可謂路人皆知。


    京都第一場雪落下之前,皇帝將上次送周明妍和姬長恒的統領梁述派遣到了楚元回的手下,一同去的還有不少上一次考核出來的年輕人,文的武的都有,主打一個從上到下的滲透。


    楚元回看到京都來這些個人雖然心中難免帶上苦澀,但也是真的鬆了口氣,皇帝這個態度擺出來,楚家大概率是能撈一條命了,再想想自家閨女在宮裏當了貴人,外孫女也養在宮中又是世女又是加封的,還有什麽不滿足?


    靖王父子這邊還是對楚家的背刺難以釋懷,楚王妃都吃了掛落,世子妃直接被送進了城外的廟裏,然後放出消息要重新聘世子妃。


    不到一個月就迎了西南土司王女兒當王妃,別說楚家收到消息腦子嗡嗡的了,就是京都這邊都目瞪口呆。


    沒有毛病吧!


    別說大周這邊世家貴族和宗室很少數和周邊外族通婚,就是真的通婚也沒有拿世子妃的位置出來聯姻的,南邊水軍可還在楚家手裏呢?直接讓世子妃下堂是有毒吧?這楚家可不單單是世子妃的娘家,還是靖王妃的娘家,靖王也就罷了,不顧念妻族的男人有的是,但是像靖王世子這樣一點不顧念母族的是真的少見。


    這姬暉當真不做人。


    就在京都所有人都議論紛紛這樁婚事的時候,周明妍和姬長恒一起見了皇帝:“父皇,我和呦呦覺著應該準備起來了。”


    聽到靖王府和西南土司王聯姻,姬長恒唯一想到的就是西南土司王的三萬狼兵。


    西南土司王和大周從開國以來就和平相處著,倒也不是別的原因,主要是土司王所統轄的各個部落都坐落在密林大山裏,而且他們還善用毒,前朝和大周都曾經試圖擴張過,以前的土司王也腦子一抽出山過,雙方結果都很慘淡。


    於是這幾十年一直以紅密林為邊界,兩邊除了打獵和下山交易,都不在動刀,甚至太宗征討西邊的時候還跟土司王借過兵,也是那時候土司王的三萬狼兵出了名。


    後來太宗和當時的土司王瓜分了西邊的部分土地和戰利品,並且約定互不擾邊,又設立了一圈互市,之後就一直安定到現在。


    但是幾十年的和平並沒有讓大周的幾位皇帝忘記那裏還有三萬狼兵在。


    誰不想擴張土地?土司王是不想下山嗎?還不是下山後狼兵的優勢沒有了,但是優勢沒有了不等於這三萬青壯就不存在了。


    所以不但姬長恒聽見這樁聯姻想到了這上麵,皇帝也同樣一下子就想到了。


    皇帝有些驚歎又有些讚賞地看著自己的好大兒:“倒是和為父想到一塊去了。”這個準兒媳的脾性皇帝別的不知道,但是不喜歡外出走動是真的,除非必要,宴會什麽的一律不走動,皇後想要見她,她還能進宮跑一趟,其他人她壓根不搭理,“三丫頭怎麽來了?”


    周明妍站起來抬手行了一個禮:“陛下,開了春我想去西南一趟,解決靖王父子。”


    打起仗來得死多少人?但隻要把想挑起戰爭的人噶了,那戰事就能再開打前壓下來。


    “兒臣和呦呦一起去。”姬長恒經過這段時間的修養不說完全康複但已經恢複到七八成了,再不是隻能跟在後麵做後勤都勉強的樣子了。


    第99章 重回京都第十天


    這個新年整個京都上層都過得很緊繃, 主要是靖王府與土司王聯姻的震驚之後不少大臣有點回過味來了,在加上皇帝和幾位宰輔對於糧草兵將的一係列調派,雖然心裏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都知道朝廷和西南靖王之間這一仗怕是真的要開打了。


    靖王府有太宗的遺命在, 隻要不作死,哪怕推恩令下去最後分崩離析, 但也依然是大周宗室,作為太宗嫡長一脈自有優待,爵位再將也有限, 即便分了封地經營好了, 後麵控製不要造人太起勁兒,傳個百多年富貴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朝廷也放開了對宗室的管理,以後出將入相都有可能, 蟄伏個兩代再大的恩怨,就憑姓姬也會讓皇位上坐著的高看一眼。


    可這要是真的舉了反旗那就全完了。


    即便有了土司王插手那又怎麽樣?人家有三萬狼兵, 還能全支持你?


    而且狼兵在山林那是神出鬼沒以一敵百, 出了山林再凶悍也有限。


    滿朝文武大臣橫看豎看, 都沒看出來靖王府有什麽能贏的籌碼, 而且有一說一,若是靖王府真的帶了狼兵舉反旗, 那就是通敵賣國了,太宗的嫡長子一脈就要被釘在大周曆史的恥辱柱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配她三輩子孤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穆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穆幕並收藏女配她三輩子孤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