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都不能!


    然而,張宇初卻曾經在龍虎山的典籍裏,看到過一段不知真假的記錄。


    這世間,是真的存在一門學問,可以看清天下的風水,不局限於一城一地,甚至不局限於一國一朝!


    而這門學問,才是真正的“風水學”。


    至於世間流傳的東西,不過是其皮毛而已,充其量,隻能稱作“風水術”。


    這便是“術”與“道”的關係。


    “術”學的再透,練的再明白,用的再熟練,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而真正的“道”,才是能讓人質變的東西!


    在那本典籍裏,記錄了這門真正的“風水學”,隻掌握在仙人的手裏!


    因為隻有高高在上的仙人,才可以俯瞰天下。


    而這個天下,絕不僅僅局限於大明!


    甚至不局限於什麽朝鮮、日本、占城、安南,而是包括了更遠、更廣闊的區域。


    曾經,張宇初認為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為什麽呢?


    因為以現在對世界認知的程度,以及移動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有人真正地能看透整個天下的風水,光是在大明仔細地走一圈,就要花費不知道多少年的時間和何等恐怖的精力。


    更遑論,在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天下裏,周遊一圈呢?


    再進一步講,即便是周遊了真正的天下,可又真的能掌握嗎?


    所以,唯有仙人!


    也隻有仙人!


    仙人高高在上,於天上垂釣人間氣運,自然對人間的所有山川河流,風向流向了如指掌。


    一個在天上看,一個在地上看,如何能比?


    所以,張宇初認為,這門所謂真正的“風水學”,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夠掌握的。


    可是今天,張宇初的心中,卻忽然有了一個大膽到有些可怕的想法。


    難道,薑星火正在講述的,便是這門傳說中隻有仙人能掌握的學問?


    事實上,張宇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畢竟,在這個沒有出現地理大發現,沒有前赴後繼的航海家用生命探索出全球的洋流走向和季風情況,確實不可能有“凡人”掌握全世界的風與水。


    而在後世則完全不同,不僅有已經總結好的資料,詳實而簡單易懂的圖畫,更是有掛在天上的衛星作為“天眼”,時時刻刻地監視著風雲變幻與洋流動態。


    薑星火能在這個時代,說出這些話語,被張宇初認為有可能是真正掌握著“風水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話說回來,這也是張宇初張天師在心裏偶然升起的猜測罷了,並沒有確鑿的證據,畢竟,薑星火講的東西雖然沾邊,但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薑星火所講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風水學”。


    隔壁,新歪脖子樹下。


    薑星火的話語還在繼續。


    “之前你們都玩過模擬元朝的遊戲,在這裏我就不贅述了,你們應該很清楚,連續的自然災害會給國家的財政和國運帶來多大的影響。”


    李景隆和朱高煦點了點頭,露出了不忍回憶的表情。


    痛,實在是太痛了!


    而這些曾經在真實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又曾經由他們身臨其境經曆過的抉擇,其實無不說明了,元朝的短命,跟氣溫的持續下降,一定是有關係的。


    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時候,缺乏比熱容大的水體,所以被迫南下西出征服世界,可即便是他們獲得了靠近比熱容大的水體的田地,沒有了氣溫差的折磨,還是要麵對氣溫這個巨大的難題。


    “所以薑先生的意思是說,大明現在麵對的氣溫下降,其實從南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李景隆有些沮喪地問道。


    “對。”


    薑星火認同了他的話語,但又補充道:“當然了,氣溫也不是一直下降的,中間會有一段時期,譬如元朝建立和南宋滅亡的那段時間,氣溫其實是轉頭上升了一陣子,隻不過隨後又掉頭繼續下降了而已。”


    “你們不用太過擔心的,大明未來也不是一直氣溫下降,不出意外的話,中間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抬升,最後才會如同元朝那樣掉頭猛降。”


    這話聽得兩人一副司馬臉。


    什麽叫不用太擔心?


    怎麽聽起來就跟醫生對伱說:“別擔心,雖然是絕症,但是還會有幾個月回光返照的,回光返照完了,才會急速惡化。”


    “大明的未來,真的會這樣嗎?”


    密室裏朱高熾的神情,同樣變得極為凝重,甚至感覺渾身冰冷——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已不能回頭。


    而此刻,薑星火給出的結果,令人難以接受。


    換誰,誰都接受不了。


    別說病人家屬情緒不穩定了,病人馬上都要情緒崩潰了。


    之前朱高熾之所以那麽樂觀,便是一開始覺得,所謂的“小冰河期”可能隻是持續個數年、最多了不起十幾年嘛,朝廷隻需要像是隋朝那樣廣建倉儲積蓄糧食,遇到了連續的災年,勒緊褲腰帶還能撐過去。


    而後來,朱高熾雖然聽薑星火說小冰河期會持續數百年,可由於他當時沒轉過彎來,認為化肥和薑星火要講的能讓供養人口上限增加三成的辦法,加在一起是可以抵禦小冰河期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朱高熾馬上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之處。


    一旦糧食產量增加,以及可供養的人口上限增加,就必然會導致人口猛增!


    若是大明未來麵對的,是一個持續的溫暖期,這種情況倒還好說,反而會極大地增強大明的國力,畢竟如今大明初年,麵對的實際情況其實是人多地少。


    百姓的數量跟藩王不一樣,百姓是越多越好!


    可現在薑星火已經真真切切地說明了蒙古人的例子。


    蒙古人為了躲避氣溫差的折磨,快要把整個世界都打下來了除了三打占城而不成的鎮南王拖了後腿。


    可不管怎麽說,蒙古人確實從草原上跑出來了。


    結果也隻是延緩了一百年不到而已,小冰河期氣溫的持續下降,還是造成了天下大亂。


    而大明跟蒙古人還不一樣,以後遇到小冰河期,還能往哪跑?


    南下往占城跑?


    大明無處可逃,唯有硬抗。


    而薑星火的化肥和其他辦法,固然可以增加農業產出,也必然帶來人口增長的問題,人口越多,到時候就意味著需要填飽肚子、嗷嗷待哺的嘴越多,容易揭竿而起的人也就越多。


    所以,大明該怎麽辦呢?


    “未來幾十年內。”朱高熾沉聲說道,“或者說,最晚一百年之內,大明必須要想辦法解決掉這個問題。我們當然可以把事情留給兒孫輩,但若兒孫輩也無法克服小冰河期的危機,大明的國運,便會徹底終止,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朱高熾沉默了一陣子,抬頭看向眾人。


    朱高熾的表情嚴肅起來,沉聲問道:“那時候,若是兒孫到了地下,我恐怕無法原諒自己今天的視而不見。”


    “殿下稍安勿躁。”夏原吉立刻勸慰道,“臣剛才提過了,這種事,需要慢慢籌劃,即便是這是薑師的講的,我們也是要回去翻史書、查資料,然後召集有識之士,共同論證是否是正確的。”


    “這件事,我親自來做。”


    朱高熾點點頭,他說道:“我會讓內閣的幾位學士詳細查閱過去所有朝代的曆史典籍,看看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在史書上的記載和薑先生說的是否相符。”


    朱高煦看著地上的那副簡易的文字地圖,還是有些費解。


    秉持著“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鐵憨憨開口說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薑先生,剛才您說的‘農耕-遊牧降水分界線’的概念俺知道了,但是原理其實並沒有聽懂,隻是一知半解。”


    朱高煦指著地圖上隴西-河套-山西-河北這一線說道:“剛才您說,這裏有個什麽.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俺對您說的沒概念,您說的四百毫米,到底是多高?”


    薑星火略一思量,明朝的營造尺等於現代的32厘米,四百毫米就是0.4米,也就是一又四分之一尺。


    “一又四分之一尺。”


    朱高煦用手略微比量了一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每年,就下這麽多點的水嗎?是不是有些太少了,恐怕膝蓋都沒不過吧?”


    “確實不多。”薑星火承認,“但這就是長城一線一年的降水總量。”


    薑星火問道:“你仔細想想,除了毛毛春雨,夏天的幾場雷陣雨,北方的降雨,是不是主要依靠秋雨?若是這般想來,你覺得一年的水,能累積多高?”


    這麽一說,朱高煦大略想通了。


    朱高煦還是有疑問,他說道:“那光靠這點雨水,就夠農業耕地灌溉的嗎?”


    薑星火笑道:“當然不是,實際上這些雨水,並非是按落到耕田上算,而是整個平原地麵為基礎,累積的降雨量高度.因此,絕大部分的雨水都會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換了一種方式儲存起來,等到農人們需要使用的時候,才會從這些儲水的地方抽取出來。”


    “事實上,一又四分之一尺的降水量線,不僅是農耕和遊牧的降水量分界線,也是劃分‘幹旱’與‘半幹旱’地區的界限。”


    李景隆若有所思地問道:“那也就是說,長城的修築位置跟降水線的重合,其實不是巧合,就是為了保護耕地?”


    “俺覺得不對。”朱高煦反駁道:“從軍事上來說,長城隻能建在山上,肯定不能建在平原上,跟你說的應該關係不大。”


    聽到朱高煦的話語,李景隆一時也有些不確定了起來,畢竟,這也隻是他的推測。


    但是李景隆的這個推測,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有問題的。


    就仿佛.先射箭再畫靶子。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見兩人想不通,薑星火接過話來:“巧合的地方在於,兩條線確實基本重合的,不是巧合的地方在於,恰恰是因為有這些山,所以降雨量才會在南北兩側形成差別。”


    “什麽?”李景隆有些驚訝。


    按照薑星火的意思,便是其實是先有了山,才影響了降雨,繼而因降水量不同,山的南北兩側形成了農耕-遊牧之分。


    “你們知道,風水這個詞是怎麽來的嗎?”


    隔壁密室。


    張宇初張天師猛然睜大了眼睛!


    什麽?!


    薑星火竟然真的提到了“風水”!


    這本來隻是他無意間聽薑星火講課時,聯想到的典籍上的故事。


    其實心裏並不確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