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坦誠說道:“自然是從憤怒不解,到欣喜若狂。”
一開始,官員們得知自己下個月的俸祿將要被強製克扣,用來認購大明國債,官員們的憤怒是無需多說的。
打工人辛辛苦苦打工一個月,老板告訴你,你下個月的工資要用來買公司自己的債券了,五年以後才能拿回來。
換誰誰都憤怒!
但如果在你對著老板陰陽怪氣乃至破口大罵後,老板又告訴你,這個債券綁定了公司的最新產品,而你知道這個最新產品是市麵上獨一份,有著壟斷效應,上市必定爆火,到時候收益是十倍、百倍、千倍。
那你此時又是什麽心情?
欣喜若狂!
感恩戴德!
老板萬歲!
公司就是我家!
“老衲要的就是他們大喜大悲,無暇猜透老衲真正的意圖。”
道衍平靜說道:“而接下來,陛下就會宣布,海外有大量用於煉製化肥仙丹所必須的材料,但是需要朝廷持續數年撥款,新建造包括港口、船塢、碼頭,以及雇傭水手,培訓水兵等等費用支出。”
“你猜這個時候,嚐到了甜頭的文武百官,會不會不假思索地同意這個平時他們根本不可能同意的計劃?”
金幼孜死死地攥緊了袖中的拳頭。
原來這才是道衍大師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而道衍此時則轉過身,望向延綿走向大祀壇的隊伍,在心裏喃喃說道。
“有了這筆錢,出海所需的設施、人員,都將得到滿足,並且建立的設施、培養的人才,將成為大明走向海洋貿易的第一步。”
“隻要第一次下西洋結束,大明朝野開始認識到海貿的利益所在,那麽這個口子一開,往後海洋貿易帶來製造力的進步,繼而促生商人階層壯大,那便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或許數百年後,等到商人階層壯大到足夠地步的時候,物質地基就會決定頂層結構,商人階層就必然會尋求廟堂地位的改變。”
“那時候,才是封建帝製這條巨龍被屠掉的時候。”
“老衲,雖然看不到那一天的到來,但是卻親手揮下了這屠龍的第一刀。”
道衍閉上了雙眼,他仿佛看到,自己對著天穹中那個盤踞了上千年的巨大吸血蟲,斬出了無形的一刀。
吸血蟲的身軀,被割裂了一個小口子。
而它依舊毫無知覺,甚至於,有一個孕育在它肚子裏的小吸血蟲,喝著母體的血,逐漸長大。
“然而等到商人階層掌握了國家,形成了新的社會,那麽還會有新的階層,成為下一個從舊社會這個蠶蛹中,掙紮而出的蝴蝶。”
道衍目光變得極為深邃,他仿佛看到了未來。
一隻偽裝得人畜無礙的吸血蟲逐漸長大,而藏在這隻吸血蟲的體內,則是一隻赤色的蝴蝶。
“蝴蝶展翅之日,便是大同降臨之時。”
道衍怔怔地望著詔獄的方向。
望向那山下,那雲霧,眼中眾多繁雜的光影,最終化作一道光。
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
迎著東方的朝陽,大明帝國京師的官員們集體徒步出動。
朱棣一個人走在最前麵,他穿了件繡有日月星辰山龍等物的玄衣黃袍,頭戴十二旒通天冠,腰間係著玉帶。
與平常燕居常服的打扮不同,此時的朱棣,周身仿佛有無形的帝王威嚴,就連那些跟在後麵手持各種物品的太監,也不由自主地遠離了幾分。
大祀壇,建於正陽門外,鍾山之陽。
圜丘大祀壇是雙層結構,第二層方圓七丈,高八尺一寸,第二層通往第一層有四條階梯,每個階梯都是九階台階。
第一層,則是在中間方圓七丈的基礎上,額外拓展了五丈,同時無論是磚石還是闌幹,都用黃色琉璃建造而成。
好在今天的天氣並不算炎熱,迎著朝陽反而有些微醺的暖意。
但即便如此,從皇城的洪武門到南京城的正陽門,繼而來到大祀壇的短短幾裏路程上,依舊有年老體衰或是身體虛弱的官員掉了隊,不得已被收攏起來休息。
等隊伍艱難捱到了正南的大祀門,此時隊形已經散亂的不成樣子了,官員們再也沒有了平常頤指氣使的官威,或是腆著肚子或者扶著膝蓋,一個個氣喘籲籲累的不成樣子。
朱棣難得地對百官表現出了人文關懷。
“陛下旨意,五品以上官員可至步廊休息,整理衣冠,準備參加祭祀。”
大祀門有三道石門,分別是中神道、左禦道、右王道,而步廊則是直接通往大祀殿的兩廡,因此,穿過了大祀門後,五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紛紛坐在了步廊的直條座上不願意起來。
緊接著,第二道聖旨就傳了下來。
“陛下體恤諸公辛苦,特命每人準備酸梅湯一碗。”
顯然,這也是道衍計劃的一部分。
先以夏原吉為靶子,讓百官羞愧,繼而宣布消息引發震動,隨後便是長途跋涉,讓這些帝國的廟堂精英們在路途和烈日下變得疲憊不堪,繼而喪失思考能力。
而這碗酸梅湯,便是給的一點小甜頭。
老pua大師了。
洪武二十一年的時候,大祀壇後麵增修了壇壝,外壝東南鑿了二十多個半地下的池子,冬月裏鑿冰,蓋上茅草等物起來,以供夏秋祭祀之用。
如今就派上了用場,隨著宮人們的忙碌,一碗碗帶著冰塊的酸梅湯,就發到了官員們的手中。
諸公閑了下來,終於有心思琢磨一下今天的事情,而有心人,自然琢磨出了不對的味道。
今天的一切,似乎太像是彩排好的劇本了。
就像是唱元曲的戲子挨個粉墨登場一般,起承轉折都在皇帝這個戲班子主人的掌控之中。
“李尚書。”
一名主事,勉力湊到禮部尚書李至剛的身前。
“怎麽了?”李至剛壓下想要打嗝的欲望,出聲問道。
“今日祭祀的是什麽仙人?”
這位主事問的話,不是毫無緣由的。
按大明的製度,凡是祭祀製度,都是領於太常寺而屬於禮部,以圜丘、方澤、宗廟、社稷、朝日、夕月、先農為大祀,太歲、星辰、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曆代帝王、先師、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祿、壽星為中祀,諸神為小祀。
在這些祭祀中,需要皇帝親自祭祀的,無非就是天地、宗廟、社稷、山川,若國有大事,則或親自祭祀或命官祭告,至於所謂的中祀小祀,則都是遣官致祭。
而今天,既然說是祭祀仙人,可似乎哪樣都不靠?
“本官也不清楚。”李至剛搖了搖頭,“陛下隻讓按大祀的禮節準備,其餘的一概未曾告知。”
周圍官員疲憊至極,端著酸梅湯便已是天大的幸福,壓根就無暇再想這些了。
皇帝愛祭祀哪個就祭祀哪個,先讓我歇會兒再說。
百官稍歇,還沒有恢複多少體力,便被告知準備參加祭祀。
當朱棣來到大祀壇的廣場的時候,這裏已經聚集了密密麻麻的文武群臣,朱棣看了一眼周圍的環境,滿意地點了點頭。
此時的大祀殿前廣場十分空曠,除了民間所謂的“禦林軍”,也就是錦衣衛、金吾衛、忠義衛,便隻剩下文武百官以及一些負責輔助事宜的宦官。
朱棣緩步來到第二層台階前,居高臨下地俯視眾生。
“朕今日召集諸卿過來祭祀,便是要向降下仙方的仙人祈佑!”
他頓了頓道:“如此,方可在仙人的見證下,驗證仙丹的效果。”
眾臣聽得朱棣的話語,皆是暗暗在心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但臉上卻依舊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模樣。
鬼神之說,都是用來愚民的,大臣裏麵信這一套的,也不是沒有,但是數量沒那麽多。
一尊白玉雕像被揭開罩在上麵的絲綢。
仙人的雕像出現在大祀壇的中間。
隻見這仙人雕像雕刻成了身著玄衣,頭戴道冠的形象,雕像雙目微閉,眉宇之間透露著一股淡然和超脫世俗的氣息。
百官看起來,隻是尋常雕刻的仙風道骨的仙人模樣而已,並沒有什麽特別的。
唯有遠處手持一張牛角大弓正在戒備的忠義衛指揮使童信,看著這雕像卻皺了皺眉。
這仙人,看著挺眼熟?
我是不是在哪見過?
可惜,童信雖然眼神好使,記憶力卻隻是普通人水平,之前在秦淮河畫船上對著薑星火匆匆一瞥的事情,早就讓他忘在了腦後。
至於有一天在詔獄裏負責運送物資,更是壓根就沒照過麵。
如果他能翻出那張全城大索時的畫像,或許就能瞬間想起來,這個仙人五官的樣子究竟是照著誰雕刻的了。
“大祀儀式開始!”
隨後是一係列繁瑣而冗長的步驟,最終這個祀台上麵升起了嫋嫋香煙。
所有祭拜者都朝著那個仙人雕像行禮祈禱。
祭祀儀式結束,就在大祀壇這裏,朱棣繼續宣布道。
“請張、袁兩位真人,當眾演示化肥仙丹。”
這次,張宇初和袁珙兩人的手裏,不再是那種裝在盒裏的精致丹藥了,而是同樣色澤、氣味的巨大丹藥,兩人當著百官的麵,用小型的石磨碾碎,隨後均勻地播撒在十餘塊農田裏。
開辟出來的農田不大,前後不過幾丈長寬,但卻都是同樣的土壤,稍有農耕經驗的人一眼看去,便知道確確實實在土壤、光照上都是沒差別的。
而種子也都是相同的,同樣品種蔬菜的種子,被隨即播撒在了不同的田裏。
他們之間的區別,便是有的農田沒有撒上化肥仙丹,而有的農田撒了。
往後,有著六部和各個機構每日抽調人員的監督和記錄,這便是任誰來了,也說不出過程造假的。
至於原因,則簡單明了——這片田地所有農耕要素都一樣!
如此情況下,隻要能夠讓這些莊稼發芽,並且還能活下來的話,施加了化肥仙丹的農田和沒有施加化肥仙丹的農田,簡單對比,就能得出結論。
看到皇帝和大皇子等主持這次演示的人都這麽有信心,百官中心存疑惑的,也都埋在了心裏。
畢竟,你質疑夏原吉無所謂,夏原吉不會砍你,但是你質疑皇帝,皇帝真的會砍伱。
一開始,官員們得知自己下個月的俸祿將要被強製克扣,用來認購大明國債,官員們的憤怒是無需多說的。
打工人辛辛苦苦打工一個月,老板告訴你,你下個月的工資要用來買公司自己的債券了,五年以後才能拿回來。
換誰誰都憤怒!
但如果在你對著老板陰陽怪氣乃至破口大罵後,老板又告訴你,這個債券綁定了公司的最新產品,而你知道這個最新產品是市麵上獨一份,有著壟斷效應,上市必定爆火,到時候收益是十倍、百倍、千倍。
那你此時又是什麽心情?
欣喜若狂!
感恩戴德!
老板萬歲!
公司就是我家!
“老衲要的就是他們大喜大悲,無暇猜透老衲真正的意圖。”
道衍平靜說道:“而接下來,陛下就會宣布,海外有大量用於煉製化肥仙丹所必須的材料,但是需要朝廷持續數年撥款,新建造包括港口、船塢、碼頭,以及雇傭水手,培訓水兵等等費用支出。”
“你猜這個時候,嚐到了甜頭的文武百官,會不會不假思索地同意這個平時他們根本不可能同意的計劃?”
金幼孜死死地攥緊了袖中的拳頭。
原來這才是道衍大師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而道衍此時則轉過身,望向延綿走向大祀壇的隊伍,在心裏喃喃說道。
“有了這筆錢,出海所需的設施、人員,都將得到滿足,並且建立的設施、培養的人才,將成為大明走向海洋貿易的第一步。”
“隻要第一次下西洋結束,大明朝野開始認識到海貿的利益所在,那麽這個口子一開,往後海洋貿易帶來製造力的進步,繼而促生商人階層壯大,那便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或許數百年後,等到商人階層壯大到足夠地步的時候,物質地基就會決定頂層結構,商人階層就必然會尋求廟堂地位的改變。”
“那時候,才是封建帝製這條巨龍被屠掉的時候。”
“老衲,雖然看不到那一天的到來,但是卻親手揮下了這屠龍的第一刀。”
道衍閉上了雙眼,他仿佛看到,自己對著天穹中那個盤踞了上千年的巨大吸血蟲,斬出了無形的一刀。
吸血蟲的身軀,被割裂了一個小口子。
而它依舊毫無知覺,甚至於,有一個孕育在它肚子裏的小吸血蟲,喝著母體的血,逐漸長大。
“然而等到商人階層掌握了國家,形成了新的社會,那麽還會有新的階層,成為下一個從舊社會這個蠶蛹中,掙紮而出的蝴蝶。”
道衍目光變得極為深邃,他仿佛看到了未來。
一隻偽裝得人畜無礙的吸血蟲逐漸長大,而藏在這隻吸血蟲的體內,則是一隻赤色的蝴蝶。
“蝴蝶展翅之日,便是大同降臨之時。”
道衍怔怔地望著詔獄的方向。
望向那山下,那雲霧,眼中眾多繁雜的光影,最終化作一道光。
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
迎著東方的朝陽,大明帝國京師的官員們集體徒步出動。
朱棣一個人走在最前麵,他穿了件繡有日月星辰山龍等物的玄衣黃袍,頭戴十二旒通天冠,腰間係著玉帶。
與平常燕居常服的打扮不同,此時的朱棣,周身仿佛有無形的帝王威嚴,就連那些跟在後麵手持各種物品的太監,也不由自主地遠離了幾分。
大祀壇,建於正陽門外,鍾山之陽。
圜丘大祀壇是雙層結構,第二層方圓七丈,高八尺一寸,第二層通往第一層有四條階梯,每個階梯都是九階台階。
第一層,則是在中間方圓七丈的基礎上,額外拓展了五丈,同時無論是磚石還是闌幹,都用黃色琉璃建造而成。
好在今天的天氣並不算炎熱,迎著朝陽反而有些微醺的暖意。
但即便如此,從皇城的洪武門到南京城的正陽門,繼而來到大祀壇的短短幾裏路程上,依舊有年老體衰或是身體虛弱的官員掉了隊,不得已被收攏起來休息。
等隊伍艱難捱到了正南的大祀門,此時隊形已經散亂的不成樣子了,官員們再也沒有了平常頤指氣使的官威,或是腆著肚子或者扶著膝蓋,一個個氣喘籲籲累的不成樣子。
朱棣難得地對百官表現出了人文關懷。
“陛下旨意,五品以上官員可至步廊休息,整理衣冠,準備參加祭祀。”
大祀門有三道石門,分別是中神道、左禦道、右王道,而步廊則是直接通往大祀殿的兩廡,因此,穿過了大祀門後,五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紛紛坐在了步廊的直條座上不願意起來。
緊接著,第二道聖旨就傳了下來。
“陛下體恤諸公辛苦,特命每人準備酸梅湯一碗。”
顯然,這也是道衍計劃的一部分。
先以夏原吉為靶子,讓百官羞愧,繼而宣布消息引發震動,隨後便是長途跋涉,讓這些帝國的廟堂精英們在路途和烈日下變得疲憊不堪,繼而喪失思考能力。
而這碗酸梅湯,便是給的一點小甜頭。
老pua大師了。
洪武二十一年的時候,大祀壇後麵增修了壇壝,外壝東南鑿了二十多個半地下的池子,冬月裏鑿冰,蓋上茅草等物起來,以供夏秋祭祀之用。
如今就派上了用場,隨著宮人們的忙碌,一碗碗帶著冰塊的酸梅湯,就發到了官員們的手中。
諸公閑了下來,終於有心思琢磨一下今天的事情,而有心人,自然琢磨出了不對的味道。
今天的一切,似乎太像是彩排好的劇本了。
就像是唱元曲的戲子挨個粉墨登場一般,起承轉折都在皇帝這個戲班子主人的掌控之中。
“李尚書。”
一名主事,勉力湊到禮部尚書李至剛的身前。
“怎麽了?”李至剛壓下想要打嗝的欲望,出聲問道。
“今日祭祀的是什麽仙人?”
這位主事問的話,不是毫無緣由的。
按大明的製度,凡是祭祀製度,都是領於太常寺而屬於禮部,以圜丘、方澤、宗廟、社稷、朝日、夕月、先農為大祀,太歲、星辰、風雲雷雨、嶽鎮、海瀆、山川、曆代帝王、先師、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祿、壽星為中祀,諸神為小祀。
在這些祭祀中,需要皇帝親自祭祀的,無非就是天地、宗廟、社稷、山川,若國有大事,則或親自祭祀或命官祭告,至於所謂的中祀小祀,則都是遣官致祭。
而今天,既然說是祭祀仙人,可似乎哪樣都不靠?
“本官也不清楚。”李至剛搖了搖頭,“陛下隻讓按大祀的禮節準備,其餘的一概未曾告知。”
周圍官員疲憊至極,端著酸梅湯便已是天大的幸福,壓根就無暇再想這些了。
皇帝愛祭祀哪個就祭祀哪個,先讓我歇會兒再說。
百官稍歇,還沒有恢複多少體力,便被告知準備參加祭祀。
當朱棣來到大祀壇的廣場的時候,這裏已經聚集了密密麻麻的文武群臣,朱棣看了一眼周圍的環境,滿意地點了點頭。
此時的大祀殿前廣場十分空曠,除了民間所謂的“禦林軍”,也就是錦衣衛、金吾衛、忠義衛,便隻剩下文武百官以及一些負責輔助事宜的宦官。
朱棣緩步來到第二層台階前,居高臨下地俯視眾生。
“朕今日召集諸卿過來祭祀,便是要向降下仙方的仙人祈佑!”
他頓了頓道:“如此,方可在仙人的見證下,驗證仙丹的效果。”
眾臣聽得朱棣的話語,皆是暗暗在心裏翻了個大大的白眼,但臉上卻依舊表現出一副恭敬的模樣。
鬼神之說,都是用來愚民的,大臣裏麵信這一套的,也不是沒有,但是數量沒那麽多。
一尊白玉雕像被揭開罩在上麵的絲綢。
仙人的雕像出現在大祀壇的中間。
隻見這仙人雕像雕刻成了身著玄衣,頭戴道冠的形象,雕像雙目微閉,眉宇之間透露著一股淡然和超脫世俗的氣息。
百官看起來,隻是尋常雕刻的仙風道骨的仙人模樣而已,並沒有什麽特別的。
唯有遠處手持一張牛角大弓正在戒備的忠義衛指揮使童信,看著這雕像卻皺了皺眉。
這仙人,看著挺眼熟?
我是不是在哪見過?
可惜,童信雖然眼神好使,記憶力卻隻是普通人水平,之前在秦淮河畫船上對著薑星火匆匆一瞥的事情,早就讓他忘在了腦後。
至於有一天在詔獄裏負責運送物資,更是壓根就沒照過麵。
如果他能翻出那張全城大索時的畫像,或許就能瞬間想起來,這個仙人五官的樣子究竟是照著誰雕刻的了。
“大祀儀式開始!”
隨後是一係列繁瑣而冗長的步驟,最終這個祀台上麵升起了嫋嫋香煙。
所有祭拜者都朝著那個仙人雕像行禮祈禱。
祭祀儀式結束,就在大祀壇這裏,朱棣繼續宣布道。
“請張、袁兩位真人,當眾演示化肥仙丹。”
這次,張宇初和袁珙兩人的手裏,不再是那種裝在盒裏的精致丹藥了,而是同樣色澤、氣味的巨大丹藥,兩人當著百官的麵,用小型的石磨碾碎,隨後均勻地播撒在十餘塊農田裏。
開辟出來的農田不大,前後不過幾丈長寬,但卻都是同樣的土壤,稍有農耕經驗的人一眼看去,便知道確確實實在土壤、光照上都是沒差別的。
而種子也都是相同的,同樣品種蔬菜的種子,被隨即播撒在了不同的田裏。
他們之間的區別,便是有的農田沒有撒上化肥仙丹,而有的農田撒了。
往後,有著六部和各個機構每日抽調人員的監督和記錄,這便是任誰來了,也說不出過程造假的。
至於原因,則簡單明了——這片田地所有農耕要素都一樣!
如此情況下,隻要能夠讓這些莊稼發芽,並且還能活下來的話,施加了化肥仙丹的農田和沒有施加化肥仙丹的農田,簡單對比,就能得出結論。
看到皇帝和大皇子等主持這次演示的人都這麽有信心,百官中心存疑惑的,也都埋在了心裏。
畢竟,你質疑夏原吉無所謂,夏原吉不會砍你,但是你質疑皇帝,皇帝真的會砍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