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幾人安排妥當,驛丞方敢插話道:“四年前送您出征離開,便有好久沒有聽到您的消息了。”


    “海內飄零而已。”


    顧成的心事似乎有些沉重,並不欲多言,他對掌櫃說道。


    “給他們準備早飯,等吃完飯我們就離開。”


    “明白!”


    驛丞領命而去。


    顧成則邁開腳步,登上樓梯向著熟悉的屋內走去,片刻之後就推開了自己房中的窗戶,敞著門眺望遠處的景致。


    雖然已經很久沒有來江南,但是江南依舊保持著自己的美麗和風采。


    尤其是這樣的秋季,更顯得動人。


    “唉——”


    突然,顧成歎了口氣,臉上露出了悵惘的表情。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後裏,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與此同時,驛站外又一陣馬蹄聲響起。


    “顧老將軍好詞!”


    悅耳的女聲響起,顧成驚訝回頭,卻見到了兩個讓他有些意外的人。


    朱棣攜著身著獵裝的徐皇後正在登階而上。


    “陛下,皇後娘娘。”


    顧成連忙出來相迎,卻被朱棣疾走兩步攔住。


    靖難四年,朱棣夫婦與這位性格忠謹的老將軍建立了深厚的情誼,雖然顧成始終不肯為燕軍正式效力,但每次都會發揮他老道的軍事經驗,為朱棣製定戰略規劃、戰役設計。


    顧成是燕軍名副其實的總參謀長。


    顧成堅持行禮:“臣欲歸南京向陛下交卸差事述職,陛下卻出城來迎,委實讓臣心中不安。”


    “顧老將軍與朕之間不必如此。”


    朱棣笑嗬嗬地說道:“更何況,朕與皇後都是顧老將軍看著長大的,原本就是親如一家,顧老將軍從北平千裏奔波回來,今日又沒有脫不開身的事情,哪有不出城迎一迎的道理呢?”


    雙方寒暄片刻,述職交差之類的事情,自然要正式的君臣奏對場合來談,顧成說起了另一件事。


    “臣聽說曹國公要出使日本了?”


    朱棣點點頭。


    顧成一點麵子都沒給李景隆這個後輩小兒留,徑直說道。


    “陛下不怕曹國公壞了國家大事嗎?即便是不怕,大明國公死在異國他鄉,也總歸是醜事吧?”


    詔獄的中午,陽光明媚。


    而李景隆卻麵色慘白,就好像個剛從地下刨出來的老屍。


    關於日本這件事,你讓李景隆紙上談兵沒問題,你讓他真去幹,李景隆是一百萬個不願意的。


    雖然日本前幾年看起來挺恭順的,可再往前數,李景隆可是清晰地記得,是扣押和殺害過大明的使者的。


    別說大明國公人家就不敢殺,誰知道日本的幕府將軍是個什麽心理?


    沒準人家“征夷大將軍”覺得殺個明國的高官來祭旗更帶勁呢?


    李景隆舉目四望,竟是孤家寡人般無人可求救。


    沒辦法,建文朝留下來的那些文官不待見他,淮西開國勳貴群體覺得他丟人,靖難新貴們更是打心眼裏瞧不起他這個手下敗將。


    再加上朱棣欽點了他,不知道是想打算借刀殺人,還是真的想給他個機會發揮特長,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


    李景隆歎了口氣,心頭無奈地想道:“長得帥就是遭人嫉妒啊。”


    而薑星火此時迷迷糊糊地走了過來,放風清醒清醒,他最近這陣子睡得比以前還久,反正無事可做,都是日上三竿才起。


    薑星火打著哈欠,對著新歪脖子樹下坐立不安的人招呼。


    “早啊。”


    李景隆看到薑星火的瞬間,雙眸微微睜圓,直接喊了聲。


    “薑郎救我!”


    “嗯?”


    薑星火聽著對方的話語,微微愣住了,隨後笑道:“救伱什麽?你這不是活的好好的。”


    李景隆苦笑一聲,他現在又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也不能告訴薑星火外界的變化,真不知道怎麽描述自己的困境才好。


    正想著,朱高煦提溜著兩包東西從另一側的監區進來了。


    三人在樹下匯合。


    “這是?”


    看著大胡子手裏拎著的東西,薑星火好奇問道。


    “給他踐行。”朱高煦衝著李景隆努努嘴。


    隨即,朱高煦給薑星火解釋道:“他花錢去宮裏找關係,想要謀個差事,就說能提前出獄就行,但是宮裏的太監不靠譜,最後給找到的差事是去琉球國宣旨,通知琉球國國王,陛下登基了,趕緊來朝貢。”


    李景隆愣了愣,沒想到朱高煦越來越聰明了,竟然提前給他想好了一個像模像樣的說辭。


    “不就是去琉球宣個旨嗎?這有什麽?”


    薑星火對此時的琉球也不甚了解,經過不知道找誰做了功課的朱高煦一通解釋,方才醒悟過來。


    所謂琉球,乃是隋煬帝時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始至此國地界,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虯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虯也,後來為了避諱,改成了琉球。


    琉球王國位於中國的寶島和日本九州島島之間,其所轄島鏈蜿蜒兩千裏,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中日朝與安南、占城等國的貿易中轉站,商貿發達,號稱‘萬國津梁’。


    而這裏麵複雜的是,彼時的琉球王國,不是一個王國,而是三個!


    琉球王國,是山南、中山、山北三個王國共同的對外自稱,洪武五年的時候,因為信息差的原因,中山王察度首先領詔並派遣王弟隨大明使者回來朝貢,大明糊裏糊塗地將琉球當做了一個王國。


    雖然第二年得知了消息的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就都派人來上貢了,但大明接下來也就沒提這回事,繼續用琉球來統一稱呼,並賜予了三枚駝鈕鍍金銀印。


    總之,琉球國在大明這裏有個三個國王,也不知道當初是洪武朝的禮部官員是打算將錯就錯,還是存著分而治之的打算前者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眼下麻煩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個王國各有各的心思,之間的利益訴求也不同,所以三個琉球王國開戰了。


    李景隆跟著一起聽完了這套說辭,不由地有些驚訝,琉球跟日本挨得近,又不惹眼,巧妙地向薑星火解釋了他麵臨的難題。


    這樣,既能問計於薑星火,又不至於讓他直接察覺到自己被瞞著。


    朱高煦現在變得這麽聰明了?


    而且人家一看就是有備而來,曆史淵源、國內情況,都搞得清清楚楚。


    想到這裏,李景隆不由地有些感動。


    不愧是一起同過窗的好兄弟。


    雖然是鐵窗。


    朱高煦得意地瞥了李景隆一眼,自己找老三要了資料湊一起研究了半個晚上,要的不就是這一刻的效果?


    渣渣,還得是我來。


    “那對於出使琉球宣旨這件事,你是怎麽想的?”


    薑星火沉吟片刻問道。


    李景隆帶入了角色,苦著臉說道:“我自是不想去的,花了錢買通了關係,就拿到這麽一個差事,還不如老實在詔獄裏蹲著。”


    “而且,我也確實沒當過使節。”李景隆老實承認,“如何能在宣揚大明天威的同時,保證自身的安全,這裏麵的尺度,也委實拿捏不好。”


    就好似漢朝那般,去西域做使者,既然有拔刀斬匈奴的,自然也有拔刀反被匈奴斬的。


    所以,到底怎麽處理各方關係,怎麽當機立斷,委實是一門大學問。


    朱高煦又插嘴道:“去琉球,一則那裏本來就在混戰不休,二則路上有倭寇啊!”


    說到“倭寇”這兩個字,朱高煦衝李景隆使了個眼色。


    ——秒懂。


    李景隆聞言,頓時一愣,似乎有些遲疑了:“真有倭寇?”


    朱高煦點頭道:“真有倭寇,隻不過他們在海上平日裏見不到罷了,如果往琉球那邊去的話,估摸著會碰到倭寇的船隊,危險性很大。但若坐船走登州那條海路,反倒安全。”


    “聽說琉球離日本很近,哎,如之奈何,如之奈何啊!”


    李景隆對著薑星火長籲短歎,瘋狂暗示。


    薑星火對於親密獄友的苦惱自然是上了點心的,耐心聽完了兩人的對話後,基本了解了這裏麵的信息,於是說道。


    “所以,你之所以不想離開詔獄去出使琉球,無非就是他說的兩點原因,第一點是害怕海上遇到倭寇,第二點是擔心對方國內局勢混亂,自己如果拿捏不好對外的尺度,作為使節很容易被扣押或者殺害,是這個意思吧?”


    “這”李景隆沉默幾息,最終搖頭歎息道。


    “便是如此,我怕去了就沒命回來了。”


    李景隆很清楚,雖然表麵上說的是琉球國,但其實說的是日本國,日本國內的情況更亂。


    把持國政的上一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便類似於一個“小董卓”的人物,而且還是命不久矣的那種。


    對方能幹出什麽事情來,他都不稀奇。


    自己這次要是去了日本,估計就沒命回來了。


    李景隆雖然打仗跟當世名將比不太行,但腦袋瓜還是很靈活的,知道去了那種環境,必定會死得莫名其妙。還是待在詔獄裏舒服,吃喝賭應有盡有,隔一陣子還能聽課學點知識,哪怕是當個囚徒,也比去送死強。


    而且李景隆相信,朱棣是絕對舍得他的。


    往陰暗的角度設想,沒準朱棣就等著大明百官之首的曹國公死在日本國內,然後名正言順地興師討伐呢。


    曹國公是我手足兄弟,至愛親朋。


    多好的借口啊。


    至於曹國公怎麽死的,不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