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李景隆不由得決定,一定要多帶點曹國公府裏的家將,如此才能保證不被使團裏的“自己人”背後捅刀子下黑手。
誰知道他們有沒有朱棣下令殺他的密旨?
“其實這兩點倒也不是什麽問題。”
薑星火想了想說道:“第一點呢,關於倭寇的問題,隻需要你請求朝廷多派點水師保護就好了,這個沒什麽說的,倭寇的戰鬥力沒有你想象的那麽強,他們的船跟大明水師的正規艦船也完全無法相比。”
“至於第二點呢.”
薑星火清了清嗓子說道:“臨別之際,為了你的安危,就臨時改一下課表吧。”
“今日咱們改講《國運論》的第二卷,地緣廟堂與民族特質。”
“作為接續《國運論》第一卷王朝周期律的內容,第二卷,我們將不僅僅局限於一個王朝的視角,而是以華夏周圍的國家為例子,挨個探究其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乃至民族特質的產生與異同。”
“同時,這也是講述國與國之間曆史、局勢演變的另一個視角,通過這個視角,你們才能明白國家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處於一個整體環境之中的,需要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問題,而不是孤立地去分析。”
聞言,李景隆和朱高煦都有些驚訝。
他們本來以為,《國運論》講完了王朝周期律,講完了如何通過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這三個角度來解決應對王朝周期律,《國運論》就算是講完了畢業了。
沒想到,《國運論》竟然還有第二卷。
而且,從薑星火的話語來推測,這個第二卷,似乎已經不僅是講一個國家的了,而是講很多個國家。
這就大有意思了。
按照過去大明高層的觀念,大明乃是天朝上國,四海之內皆是蠻夷。
從來沒有人提出過,國與國之間需要整體地去看待他們的曆史演進與現實局勢發展。
這種全新的觀點,讓他們耳目一新。
薑星火繼續說道:“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這節課的內容,那麽我相信,對於你出使海外,認知他們對大明的態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們的民族特質都是什麽,藉此製定你的對外交往策略,是很有幫助的。”
“畢竟,這便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裏的知己知彼,不僅要知其然,也就是知道對方國內到底是什麽樣的情況,同時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知道對方國內的這種情況,到底是因為什麽而產生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李景隆和朱高煦同時點了點頭。
這跟孫子兵法裏的道理,是如出一轍的。
或者說,天底下的道理就是這樣,一通百通。
而李景隆也有些恍然,為什麽自己對出使日本,有著極為畏懼的心裏。
人之所以畏懼,來源便是未知。
而這種未知,正如薑星火所說,絕不是知道一些對方簡略的情報,便算是已經知曉了。
真正的未知,是對事物的根源一無所知。
而薑星火今天臨別前給他講的這節課,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周邊這些國家都是怎麽來的,曆史是怎麽演進的,互相之間的關係是什麽,有什麽樣與大明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質。
而搞清楚了這些,無異就相當於李景隆跟對方博弈的時候,把對方的底褲和心理全都看穿了,如此一來,自然能夠輕鬆地拿捏相應的尺度。
知道什麽條件對方能接受,什麽條件自己原本以為是理所應當卻觸碰到了對方的逆鱗。
薑星火大概說完了第二卷簡略的概述內容,隨後說道。
“第二卷,同樣也要分為幾個部分來講,最開始的部分,就是‘地理決定論’,這跟我們之前講的那節課,也有一定的聯係,但區別同樣很大。”
“下麵,我們就正式開始。”
感謝“超神星矢”與“不會編程的貓”兩位讀者老爺的上盟!尤其感謝“超神星矢”給小薑和老和尚的打賞,作者君按著小薑給您磕頭了!
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為華夏?
隔壁密室。
今日的密室裏,顯得有些擁擠。
除去負責在桌子兩側記錄的兩名小吏郭璡、柴車,還擺了四張椅子。
朱棣和朱高熾父子兩人自不必多說,久違的道衍大師也一襲黑色袈裟端坐在了左手邊。
至於右手邊,則是神情肅穆的鎮遠侯顧成。
“陛下,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一邊聽著這麵古怪牆壁上傳來的聲音,一邊看著這三位大明帝國最高層決策者的樣子,顧成覺得有些荒誕。
顧老將軍活了七十歲,就沒見過這幅場景。
三個大明帝國最高層決策者,竟然排排坐在聽課。
而且還是偷聽一個詔獄犯人在講課。
最重的是,竟然好像都挺認真的樣子?
所以,哪怕忠謹沉穩如顧成,此時也是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而一旁的道衍,三角眼瞥了一眼,默不作聲。
顧成固然是皇帝信得過的自己人,但是其人的另一重身份卻更加重要。
顧成,是大皇子朱高熾在大明軍界幾乎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
而其他的靖難勳貴,一窩蜂地倒向了二皇子朱高煦。
這也是在此前道衍與朱棣發生爭執的淵源,如果兩位皇子之間獲取信息失衡,那麽就必然導致二皇子成為太子。
薑星火的學識和能耐,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薑星火一人所講的東西,就足以讓太子之爭的天平發生巨大的傾斜。
顧成這一問話,立刻便引起了朱棣父子二人的注意。
尤其是朱高熾。
作為靖難之役時燕軍的後勤總負責人,自從老將軍顧成在真定兵敗被俘後送到北平城,朱高熾幾乎每天都會跟顧成探討燕軍從後勤物資籌措,到補給路線選擇等各種問題。
北平守城戰時,兩人更是一起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雖然顧成不肯接受任何形式的兵權,甚至不肯接受朱棣賞賜的兵器,但對燕軍的各項事務卻已是熟悉無比。
兄弟歸兄弟,太子歸太子,如今父皇心思難測,而鎮守北平的鎮遠侯顧成又回南京述職,好不容易盼到強援的朱高熾,自然對顧成一萬個上心。
父子倆一同盯向了顧成。
“顧老將軍,您想先了解點什麽?”朱高熾當先問道。
顧成反而被問的有些詫異,他的白須抖動了片刻,什麽叫想先了解點什麽?這件事情很複雜嗎?還是說講課的這個人很複雜?
顧成毫不猶豫地問道:“大皇子殿下先告訴我,對麵之人究竟是誰?為何陛下與道衍大師,都這般認真地在聽其講課?”
“路上的仙人雕像您見到了嗎?”朱高熾直接問道。
顧成點了點頭,朱高熾繼續說道:“如今南京城周邊傳的沸沸揚揚的‘化肥仙人’,原型便是這位薑星火薑先生,隻不過他還暫時不方便在世人麵前出現,因此為了保護他的身份,便以‘化肥仙人’的名號暫代。”
顧成回想起了自己在路上聽到南京城大街小巷裏居民的傳聞,以及見到的仙人雕像,心中隱約有所猜測。
“那據說能夠讓農作物的畝產量翻倍的化肥,便是這個薑”
“薑星火。”朱高熾補充道。
顧成看了一眼皇帝,繼續說道:“就是這個薑星火所弄出來的?”
朱高熾頷首肯定,隨後又說道:“還有在江南已經逐步推行開來的‘攤役入畝’製度,也是這位薑先生的創舉。”
顧成微微驚訝,由衷地說道:“那倒確實是一位大才,看起來為大明和陛下,解決了不少麻煩。”
“確實如此,如今江南已然民心穩固,都察院左都禦史陳瑛彈劾了不少屍位素餐的官員,同時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也抓了很多盤踞在江南意圖謀反的建文餘孽,這一切,都仰賴薑先生提出的‘攤役入畝’,不僅讓一大批心懷不軌的不法之徒主動跳了出來,更是讓江南的百姓感受到了陛下的天恩浩蕩。”朱高熾的彩虹屁不要錢地當著朱棣的麵放。
顧成聽完,也結合他沿途所見所想,認真地說道。
“臣沿途所見,不僅江南,在江北也開始推行的攤役入畝,確實極大地收攏了民心,增加百姓對陛下的信任。”
聽了兩人的對話,朱棣表麵上不以為意,但他用力抿著的嘴角,卻已經暴露了他的內心想法。
薑星火固然才學通天,但這一切,不也因為他朱棣有容人、容仙之量嗎?
這與他朱棣的氣度能分開嗎?
換了他爹朱元璋,坐到密室裏聽完第一句話,恐怕就已經下令砍頭了。
哪還有後麵的事情?
當然,這也與他當天心情不錯、他本人造反奪位對規矩沒那麽注重等等原因。
所以,朱棣此時其實是極為得意的。
自從聽了薑先生講課,大明是眼見的一天比一天好,藩王問題被解決了,諸藩的三護衛兵權大多奉還朝廷;反對他的江南士紳也被順藤摸瓜,現在老實多了;至於幾個月前那些對他還口服心不服的朝臣,眼下更是被大明國債所認購的化肥仙丹的利益牢牢地捆綁起來,天天給他上奏折歌功頌德。
而隨著曹國公李景隆出使日本,想來如果不出意外的,大明的水師和勁旅明年就能占據日本的金山銀山了。
如此一來,飽受百姓詬病的大明寶鈔問題,也即將得到解決。
同時隨著下西洋的進行,未來大明的人口壓力也必定會舒緩,更是能帶來海量的外國物資與財富。
雙管齊下,有了錢,朱棣就可以實現他心中“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千古一帝理想抱負了。
到時候什麽《永樂大典》、遷都北平、征伐蒙古,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這一切進程的大大加速與難題的迎刃而解,都得益於薑星火啊!
朱棣在心中深深感歎。
同時,也忍不住想到,若是薑星火出獄了,發現自己指點江山時所說的話語,竟然都變成了現實,到底是會怎樣複雜的心情與有趣的表情。
想到這裏,朱棣緊緊抿著的嘴角終於忍不住咧開了,他的好大兒朱高熾也是跟著會心一笑。
但此時鎮遠侯顧成卻問了一個問題。
“陛下,那難道您在給我的密信中所提到的征伐日本,也是此人的提議?或者說,派曹國公先去日本試探了解情況,也是計劃裏的一部分?”
顧成的神情,嚴肅了起來。
“算是吧。”朱棣微微頷首。
顧成的反應,卻有些出乎意料。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顧成的臉上,滿是憂慮。
誰知道他們有沒有朱棣下令殺他的密旨?
“其實這兩點倒也不是什麽問題。”
薑星火想了想說道:“第一點呢,關於倭寇的問題,隻需要你請求朝廷多派點水師保護就好了,這個沒什麽說的,倭寇的戰鬥力沒有你想象的那麽強,他們的船跟大明水師的正規艦船也完全無法相比。”
“至於第二點呢.”
薑星火清了清嗓子說道:“臨別之際,為了你的安危,就臨時改一下課表吧。”
“今日咱們改講《國運論》的第二卷,地緣廟堂與民族特質。”
“作為接續《國運論》第一卷王朝周期律的內容,第二卷,我們將不僅僅局限於一個王朝的視角,而是以華夏周圍的國家為例子,挨個探究其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乃至民族特質的產生與異同。”
“同時,這也是講述國與國之間曆史、局勢演變的另一個視角,通過這個視角,你們才能明白國家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處於一個整體環境之中的,需要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問題,而不是孤立地去分析。”
聞言,李景隆和朱高煦都有些驚訝。
他們本來以為,《國運論》講完了王朝周期律,講完了如何通過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這三個角度來解決應對王朝周期律,《國運論》就算是講完了畢業了。
沒想到,《國運論》竟然還有第二卷。
而且,從薑星火的話語來推測,這個第二卷,似乎已經不僅是講一個國家的了,而是講很多個國家。
這就大有意思了。
按照過去大明高層的觀念,大明乃是天朝上國,四海之內皆是蠻夷。
從來沒有人提出過,國與國之間需要整體地去看待他們的曆史演進與現實局勢發展。
這種全新的觀點,讓他們耳目一新。
薑星火繼續說道:“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這節課的內容,那麽我相信,對於你出使海外,認知他們對大明的態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們的民族特質都是什麽,藉此製定你的對外交往策略,是很有幫助的。”
“畢竟,這便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裏的知己知彼,不僅要知其然,也就是知道對方國內到底是什麽樣的情況,同時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知道對方國內的這種情況,到底是因為什麽而產生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李景隆和朱高煦同時點了點頭。
這跟孫子兵法裏的道理,是如出一轍的。
或者說,天底下的道理就是這樣,一通百通。
而李景隆也有些恍然,為什麽自己對出使日本,有著極為畏懼的心裏。
人之所以畏懼,來源便是未知。
而這種未知,正如薑星火所說,絕不是知道一些對方簡略的情報,便算是已經知曉了。
真正的未知,是對事物的根源一無所知。
而薑星火今天臨別前給他講的這節課,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周邊這些國家都是怎麽來的,曆史是怎麽演進的,互相之間的關係是什麽,有什麽樣與大明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質。
而搞清楚了這些,無異就相當於李景隆跟對方博弈的時候,把對方的底褲和心理全都看穿了,如此一來,自然能夠輕鬆地拿捏相應的尺度。
知道什麽條件對方能接受,什麽條件自己原本以為是理所應當卻觸碰到了對方的逆鱗。
薑星火大概說完了第二卷簡略的概述內容,隨後說道。
“第二卷,同樣也要分為幾個部分來講,最開始的部分,就是‘地理決定論’,這跟我們之前講的那節課,也有一定的聯係,但區別同樣很大。”
“下麵,我們就正式開始。”
感謝“超神星矢”與“不會編程的貓”兩位讀者老爺的上盟!尤其感謝“超神星矢”給小薑和老和尚的打賞,作者君按著小薑給您磕頭了!
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為華夏?
隔壁密室。
今日的密室裏,顯得有些擁擠。
除去負責在桌子兩側記錄的兩名小吏郭璡、柴車,還擺了四張椅子。
朱棣和朱高熾父子兩人自不必多說,久違的道衍大師也一襲黑色袈裟端坐在了左手邊。
至於右手邊,則是神情肅穆的鎮遠侯顧成。
“陛下,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一邊聽著這麵古怪牆壁上傳來的聲音,一邊看著這三位大明帝國最高層決策者的樣子,顧成覺得有些荒誕。
顧老將軍活了七十歲,就沒見過這幅場景。
三個大明帝國最高層決策者,竟然排排坐在聽課。
而且還是偷聽一個詔獄犯人在講課。
最重的是,竟然好像都挺認真的樣子?
所以,哪怕忠謹沉穩如顧成,此時也是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
而一旁的道衍,三角眼瞥了一眼,默不作聲。
顧成固然是皇帝信得過的自己人,但是其人的另一重身份卻更加重要。
顧成,是大皇子朱高熾在大明軍界幾乎唯一可以依靠的對象。
而其他的靖難勳貴,一窩蜂地倒向了二皇子朱高煦。
這也是在此前道衍與朱棣發生爭執的淵源,如果兩位皇子之間獲取信息失衡,那麽就必然導致二皇子成為太子。
薑星火的學識和能耐,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薑星火一人所講的東西,就足以讓太子之爭的天平發生巨大的傾斜。
顧成這一問話,立刻便引起了朱棣父子二人的注意。
尤其是朱高熾。
作為靖難之役時燕軍的後勤總負責人,自從老將軍顧成在真定兵敗被俘後送到北平城,朱高熾幾乎每天都會跟顧成探討燕軍從後勤物資籌措,到補給路線選擇等各種問題。
北平守城戰時,兩人更是一起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雖然顧成不肯接受任何形式的兵權,甚至不肯接受朱棣賞賜的兵器,但對燕軍的各項事務卻已是熟悉無比。
兄弟歸兄弟,太子歸太子,如今父皇心思難測,而鎮守北平的鎮遠侯顧成又回南京述職,好不容易盼到強援的朱高熾,自然對顧成一萬個上心。
父子倆一同盯向了顧成。
“顧老將軍,您想先了解點什麽?”朱高熾當先問道。
顧成反而被問的有些詫異,他的白須抖動了片刻,什麽叫想先了解點什麽?這件事情很複雜嗎?還是說講課的這個人很複雜?
顧成毫不猶豫地問道:“大皇子殿下先告訴我,對麵之人究竟是誰?為何陛下與道衍大師,都這般認真地在聽其講課?”
“路上的仙人雕像您見到了嗎?”朱高熾直接問道。
顧成點了點頭,朱高熾繼續說道:“如今南京城周邊傳的沸沸揚揚的‘化肥仙人’,原型便是這位薑星火薑先生,隻不過他還暫時不方便在世人麵前出現,因此為了保護他的身份,便以‘化肥仙人’的名號暫代。”
顧成回想起了自己在路上聽到南京城大街小巷裏居民的傳聞,以及見到的仙人雕像,心中隱約有所猜測。
“那據說能夠讓農作物的畝產量翻倍的化肥,便是這個薑”
“薑星火。”朱高熾補充道。
顧成看了一眼皇帝,繼續說道:“就是這個薑星火所弄出來的?”
朱高熾頷首肯定,隨後又說道:“還有在江南已經逐步推行開來的‘攤役入畝’製度,也是這位薑先生的創舉。”
顧成微微驚訝,由衷地說道:“那倒確實是一位大才,看起來為大明和陛下,解決了不少麻煩。”
“確實如此,如今江南已然民心穩固,都察院左都禦史陳瑛彈劾了不少屍位素餐的官員,同時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也抓了很多盤踞在江南意圖謀反的建文餘孽,這一切,都仰賴薑先生提出的‘攤役入畝’,不僅讓一大批心懷不軌的不法之徒主動跳了出來,更是讓江南的百姓感受到了陛下的天恩浩蕩。”朱高熾的彩虹屁不要錢地當著朱棣的麵放。
顧成聽完,也結合他沿途所見所想,認真地說道。
“臣沿途所見,不僅江南,在江北也開始推行的攤役入畝,確實極大地收攏了民心,增加百姓對陛下的信任。”
聽了兩人的對話,朱棣表麵上不以為意,但他用力抿著的嘴角,卻已經暴露了他的內心想法。
薑星火固然才學通天,但這一切,不也因為他朱棣有容人、容仙之量嗎?
這與他朱棣的氣度能分開嗎?
換了他爹朱元璋,坐到密室裏聽完第一句話,恐怕就已經下令砍頭了。
哪還有後麵的事情?
當然,這也與他當天心情不錯、他本人造反奪位對規矩沒那麽注重等等原因。
所以,朱棣此時其實是極為得意的。
自從聽了薑先生講課,大明是眼見的一天比一天好,藩王問題被解決了,諸藩的三護衛兵權大多奉還朝廷;反對他的江南士紳也被順藤摸瓜,現在老實多了;至於幾個月前那些對他還口服心不服的朝臣,眼下更是被大明國債所認購的化肥仙丹的利益牢牢地捆綁起來,天天給他上奏折歌功頌德。
而隨著曹國公李景隆出使日本,想來如果不出意外的,大明的水師和勁旅明年就能占據日本的金山銀山了。
如此一來,飽受百姓詬病的大明寶鈔問題,也即將得到解決。
同時隨著下西洋的進行,未來大明的人口壓力也必定會舒緩,更是能帶來海量的外國物資與財富。
雙管齊下,有了錢,朱棣就可以實現他心中“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的千古一帝理想抱負了。
到時候什麽《永樂大典》、遷都北平、征伐蒙古,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這一切進程的大大加速與難題的迎刃而解,都得益於薑星火啊!
朱棣在心中深深感歎。
同時,也忍不住想到,若是薑星火出獄了,發現自己指點江山時所說的話語,竟然都變成了現實,到底是會怎樣複雜的心情與有趣的表情。
想到這裏,朱棣緊緊抿著的嘴角終於忍不住咧開了,他的好大兒朱高熾也是跟著會心一笑。
但此時鎮遠侯顧成卻問了一個問題。
“陛下,那難道您在給我的密信中所提到的征伐日本,也是此人的提議?或者說,派曹國公先去日本試探了解情況,也是計劃裏的一部分?”
顧成的神情,嚴肅了起來。
“算是吧。”朱棣微微頷首。
顧成的反應,卻有些出乎意料。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顧成的臉上,滿是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