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徐皇後忽然想起來,朱棣先回來了,但是好大兒可是留在詔獄聽課呢。
按理說留就留唄,可如今朱高燧的《薑先生講課記錄》都送回來了,朱高熾反而沒動靜,自然讓徐皇後這個當娘的開始放心不下了起來。
“大哥還留在詔獄裏呢。”
朱高燧一邊幹飯一邊說道:“聽紀綱說,大哥好像是尋了些鉛球、銅線、琉璃鏡之類的,卻委實不知道是要做什麽。”
朱棣愣了愣神,旋即醒悟過來,他明白自己的好大兒打算做什麽了。
這是要當場就做“扭秤實驗”的意思啊。
而朱棣更進一步想來,便是好大兒應該也是存了先驗證對錯,再向他匯報的心思。
畢竟,如果這個東西不能得到驗證,那就說明所謂的“萬有引力”的存在,壓根就是錯誤的。
如果是錯誤的東西,又怎麽可能對程朱理學造成衝擊呢?
“老三,別吃了!”
朱棣遒勁有力的大手,一把拽起正在埋頭幹飯的朱高燧,對他說道:“跟朕騎馬去找你大哥。”
朱高燧停下手中的筷子,抬頭疑惑地看了一眼父皇。
“爹,沒吃完呢。”
朱棣瞪了他一眼,訓斥道:“叫你跟朕走就跟朕走,哪來那麽多廢話!”
說著朱棣便轉身往外走去,朱高燧連忙起身跟了上去,連碗底剩下的米粒都沒來得及舔幹淨。
倒不是朱高燧不想舔幹淨,而是朱高燧很清楚,自己的這位皇帝爹是什麽性格,要是忤逆了朱棣,大概率真的會挨揍,而且是很疼的那種。
此時的朱棣可是正當壯年,四年靖難裏親冒矢石打滿全場的存在,單人戰鬥力可不是開玩笑的。
朱棣帶著朱高燧和一票親衛出了皇城,一路疾馳,很快就來到了詔獄外。
事實上,距離是真的不算遠,要是太遠,朱高熾也不可能經常折騰。
到了詔獄裏麵一處院落。
在院落外,數匹健壯雄駿的馬正圍繞著一輛馬車緩慢地踱著步,周圍還有不少朱棣眼熟的燕山三護衛老卒。
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名錦衣衛守衛在附近,嚴密地監視著前麵的院落。
看著這一幕,朱高燧心頭微微一顫,臉上卻露出驚訝之色,似乎不知道大哥這是唱的哪一出。
畢竟,朱高燧是個有職業操守的情報頭子,既然《薑先生講課記錄》這東西之前父皇規定密封好交給他,那朱高燧就不會中途偷看,所以他也不清楚具體怎麽回事。
嗯,最主要的是根據過去的經曆,大部分內容他也確實看不懂,也完全不感興趣。
“父皇,我們到底要做什麽?”
朱高燧湊到朱棣旁邊小聲詢問。
朱棣瞥了他一眼說道:“你待會兒就知道了。”
朱棣並沒有告訴朱高燧具體原由,甚至沒有跟他細細介紹過這件事情的詳細內容,因為朱棣很清楚自己這三個兒子的能力所在。
朱棣跟朱高燧先後腳踏入院落的門檻,這裏自然無人敢於阻攔。
“大哥!”
朱高燧提示性地喊了一句,隨後兩人向朱高熾走來,這裏便是說,雖然朱高燧眼睛小,但人家眼神好使啊!
朱高燧一眼就看到,大哥身前開了小窗的暗室裏,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而且似乎是有個鐵架子,上麵掛了兩個鉛球,同時又用銅線給吊了起來,上麵還鑲嵌了小鏡子。
這些都跟紀綱給他通報的情況無二,大哥確實想要用這些道具來做些什麽。
可是大哥究竟要做什麽呢?朱高燧的腦袋有些混亂。
想不明白,索性他也就不想了,侍立在朱棣的身後看父皇有什麽說法。
“參見父皇!”
用來實驗的暗室前的朱高熾,見父皇和三弟一起前來,頓時也明白了過來。
胖胖的朱高熾站起身拱手拜道:“請父皇恕罪,兒臣剛才一時興起,便試著按照薑先生講課所言來弄點新花樣,太急於驗證都忘了回宮.”
“行了行了。”
朱棣揮了揮手打斷了好大兒,說道:“伱要做什麽,為何不先來稟報朕一聲?你是怕朕不同意嗎?”
大約是覺得語氣說的重了,怕朱高熾心裏不舒服,朱棣稍緩道:“你若隻是想試一試新鮮,也罷。但若是怕朕責罰薑先生,則大可不必.”
頓了頓,朱棣又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教導道:“不管怎麽說,不管你做什麽,必須要考慮到國家社稷安危,這種涉及萬民福祉的重任,你切莫不可莽撞。”
朱高熾聞言沉默了幾息,終於說道:“是,孩兒謹遵父皇之命。”
其實這次試驗,朱高熾的心裏也是頗有顧忌。
不過既然已經做了,朱高熾也沒有後悔,畢竟這事往大了說,可是關乎整個皇權的。
在“朕即國家”的年代,皇權的事情,就是國家的事情。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朱高熾是想要藉此機會,讓父皇看到自己的決斷,並且也希望藉此機會展示自己的執行力。
“這個什麽‘扭秤實驗’所需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朱棣看著用來實驗的暗室問道。
“剛剛都準備好了。”
朱高熾點了點頭。
雖然用來實驗的東西,都是倉促弄出來的,但這時候朱高熾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朱高熾為什麽要弄這些?
其實他完全可以不弄的,畢竟朱棣隻是讓他留下來聽課。
原因便在於,朱高熾不打算毫無作為,因為他很清楚地推斷出了朱棣麵對這件事的第一反應,肯定也是先驗證“萬有引力”的真偽。
與其等父皇親自來弄,還不如自己先做好,好歹還能算是思慮周全,在父皇麵前露個臉。
對於儲君之爭這種跟自己利益切身相關的事情,朱高熾是絲毫不敢怠慢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男兒願意被親爹否定,尤其是在繼承權問題上。
朱棣若有所思地看著這間用來做實驗的幽暗房間。
“那便開始吧。”
第206章 鉛球動搖的是皇權【求月票!】
朱棣說著,朱高熾指揮跟他來的兩個貼身太監開始操作。
扭秤實驗的流程很簡單,就是將兩個小鉛球放在器材的同一水平麵上,然後讓兩人在扭秤兩側放上一定重量的更大鉛球,直到兩個小鉛球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再通過觀察金屬線上小鏡子所反射光點的移動,來判斷實驗是否成功。
而關鍵就在於,要等距地把兩個大鉛球貼在小鉛球旁邊,卻不能觸碰,也不能離得太遠。
朱高熾的兩個貼身太監動作十分輕盈,在朱棣的注視下,不斷調整著大鉛球的位置,經過幾次嚐試,他們終於成功地實現了兩個大鉛球貼近小鉛球,並且保持平衡狀態的目標。
然而隨著兩個太監從扭秤兩側移開,小鉛球立即開始不正常的扭動,不斷地來回晃動,而金屬線上小鏡子所反射出的光點也隨著小鉛球的運動不斷移動。
朱高熾的心一沉,他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出了問題。
朱高熾立刻叫來幾個眼神好的錦衣衛,讓他們觀察小鉛球的運動軌跡,並記錄下每次運動的時間和光點的位置,經過一番研究,朱高熾得出了一個結論:小鉛球的運動軌跡是不規律的,肯定有幹擾因素出現,他們需要重新設計實驗方案。
或者說,因為有人的幹擾因素,導致了地麵的波動,暗室裏的器材架子稍稍顫動,兩個小鉛球就會跟著不正常搖晃。
但這隻是一種可能性,也許真相另有隱情。比如,這個金屬線本來很穩定地懸掛著,但由於受到兩個太監活動時帶起來的氣流影響之類,導致變得不穩定了,進而以至於使得兩個小鉛球的運動軌跡也跟著發生了改變……
總之,想搞清楚事情原委,還要找到那個“幹擾因素”才行。
接著,朱高熾又做了一點改進測試,他指揮錦衣衛們將其中一顆較大的鉛球,用一塊板子固定在小鉛球附近的位置上,然後又在另一側也如法炮製。
然而,兩個大鉛球固定住了,小鉛球卻毫無動靜,金屬線上銅鏡所反射的光點也是如此。
見狀,不管是朱高熾還是朱棣,都覺得這個所謂的“萬有引力”實驗,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畢竟如今雖然不是完全按照薑星火所說的實驗步驟來,可兩個大鉛球、兩個小鉛球、金屬線、小鏡子,一應俱全,而光點紋絲未動。
所以說,很可能這個所謂的“萬有引力”壓根就不存在。
想到這裏,朱棣和朱高熾的心情,卻有些趨同地複雜。
兩人作為大明的統治階層,是堅決維護皇權的存在,當然不希望有個什麽“萬有引力”、“日心說”蹦出來,把傳統的天人感應觀念給動搖,以至於影響皇權。
但同樣,還有一層微妙的心態,那便是兩人其實同樣也不太願意去相信,從來沒有出錯過的薑星火,這一次會出錯。
而實驗的成敗與否,無異就是驗證這個結果的直接體現。
旁邊的三皇子朱高燧看了半天,又見父兄都不言語,不禁忍不住對朱高熾說道:“大哥,這是在搞什麽名堂?”
“看不懂就別管!”
“看不懂就別管!”
朱棣和朱高熾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朱高燧縮了縮脖子,躲在了他爹後麵。
朱棣雙手攏在袖口裏,沒好氣地瞪了一眼傻兒子。
老大能文,老二能武,老三能吃。
朱高燧除了這張嘴不吃飯的時候比吃飯的時候還嚴實,顯得有幾分守口如瓶辦事牢靠以外,單論腦子怕是跟他二哥一個水平。
小時候勳貴子弟湊到一起上學堂,這倆一個倒數第一,一個倒數第二。
等朱高煦不念了,朱高燧就成了永遠的倒數第一。
看著訕訕的三弟,因為實驗失敗而稍有急躁的朱高熾一時反而覺得有些懊惱,轉而耐心對朱高燧解釋了片刻。
“大哥,你這法子雖好,可是板子上的大鉛球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動,不就沒辦法起到你說的效果了嗎?畢竟,小鉛球的什麽引力移動,就是大鉛球引起的啊。”
聽了大哥的解釋,朱高燧努力睜大眼睛說道。
“那怎麽辦?”
朱高熾站了半天,此時體態癡肥的他稍有急躁,便有些頭暈目眩了起來。
見狀,兩個服侍他多年的太監,連忙一左一右地架住,隨後又有錦衣衛送來椅子讓他坐下歇息。
朱高熾也是有些無奈地指著兩個貼身太監道:“他倆已經是最靈巧的,平素走路辦事都是輕手輕腳的,饒是如此,隻要人進去,這暗室裏不流動的空氣都會擾動起來,地麵也會有輕微的震動隻要有這些動靜就測不準了,而若是換了其他的錦衣衛進去,恐怕動靜更大。”
“那該咋辦呢?”朱高燧道,“難道就這樣擱著不弄了?”
按理說留就留唄,可如今朱高燧的《薑先生講課記錄》都送回來了,朱高熾反而沒動靜,自然讓徐皇後這個當娘的開始放心不下了起來。
“大哥還留在詔獄裏呢。”
朱高燧一邊幹飯一邊說道:“聽紀綱說,大哥好像是尋了些鉛球、銅線、琉璃鏡之類的,卻委實不知道是要做什麽。”
朱棣愣了愣神,旋即醒悟過來,他明白自己的好大兒打算做什麽了。
這是要當場就做“扭秤實驗”的意思啊。
而朱棣更進一步想來,便是好大兒應該也是存了先驗證對錯,再向他匯報的心思。
畢竟,如果這個東西不能得到驗證,那就說明所謂的“萬有引力”的存在,壓根就是錯誤的。
如果是錯誤的東西,又怎麽可能對程朱理學造成衝擊呢?
“老三,別吃了!”
朱棣遒勁有力的大手,一把拽起正在埋頭幹飯的朱高燧,對他說道:“跟朕騎馬去找你大哥。”
朱高燧停下手中的筷子,抬頭疑惑地看了一眼父皇。
“爹,沒吃完呢。”
朱棣瞪了他一眼,訓斥道:“叫你跟朕走就跟朕走,哪來那麽多廢話!”
說著朱棣便轉身往外走去,朱高燧連忙起身跟了上去,連碗底剩下的米粒都沒來得及舔幹淨。
倒不是朱高燧不想舔幹淨,而是朱高燧很清楚,自己的這位皇帝爹是什麽性格,要是忤逆了朱棣,大概率真的會挨揍,而且是很疼的那種。
此時的朱棣可是正當壯年,四年靖難裏親冒矢石打滿全場的存在,單人戰鬥力可不是開玩笑的。
朱棣帶著朱高燧和一票親衛出了皇城,一路疾馳,很快就來到了詔獄外。
事實上,距離是真的不算遠,要是太遠,朱高熾也不可能經常折騰。
到了詔獄裏麵一處院落。
在院落外,數匹健壯雄駿的馬正圍繞著一輛馬車緩慢地踱著步,周圍還有不少朱棣眼熟的燕山三護衛老卒。
除此之外,還有幾十名錦衣衛守衛在附近,嚴密地監視著前麵的院落。
看著這一幕,朱高燧心頭微微一顫,臉上卻露出驚訝之色,似乎不知道大哥這是唱的哪一出。
畢竟,朱高燧是個有職業操守的情報頭子,既然《薑先生講課記錄》這東西之前父皇規定密封好交給他,那朱高燧就不會中途偷看,所以他也不清楚具體怎麽回事。
嗯,最主要的是根據過去的經曆,大部分內容他也確實看不懂,也完全不感興趣。
“父皇,我們到底要做什麽?”
朱高燧湊到朱棣旁邊小聲詢問。
朱棣瞥了他一眼說道:“你待會兒就知道了。”
朱棣並沒有告訴朱高燧具體原由,甚至沒有跟他細細介紹過這件事情的詳細內容,因為朱棣很清楚自己這三個兒子的能力所在。
朱棣跟朱高燧先後腳踏入院落的門檻,這裏自然無人敢於阻攔。
“大哥!”
朱高燧提示性地喊了一句,隨後兩人向朱高熾走來,這裏便是說,雖然朱高燧眼睛小,但人家眼神好使啊!
朱高燧一眼就看到,大哥身前開了小窗的暗室裏,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而且似乎是有個鐵架子,上麵掛了兩個鉛球,同時又用銅線給吊了起來,上麵還鑲嵌了小鏡子。
這些都跟紀綱給他通報的情況無二,大哥確實想要用這些道具來做些什麽。
可是大哥究竟要做什麽呢?朱高燧的腦袋有些混亂。
想不明白,索性他也就不想了,侍立在朱棣的身後看父皇有什麽說法。
“參見父皇!”
用來實驗的暗室前的朱高熾,見父皇和三弟一起前來,頓時也明白了過來。
胖胖的朱高熾站起身拱手拜道:“請父皇恕罪,兒臣剛才一時興起,便試著按照薑先生講課所言來弄點新花樣,太急於驗證都忘了回宮.”
“行了行了。”
朱棣揮了揮手打斷了好大兒,說道:“伱要做什麽,為何不先來稟報朕一聲?你是怕朕不同意嗎?”
大約是覺得語氣說的重了,怕朱高熾心裏不舒服,朱棣稍緩道:“你若隻是想試一試新鮮,也罷。但若是怕朕責罰薑先生,則大可不必.”
頓了頓,朱棣又歎了口氣,語重心長地教導道:“不管怎麽說,不管你做什麽,必須要考慮到國家社稷安危,這種涉及萬民福祉的重任,你切莫不可莽撞。”
朱高熾聞言沉默了幾息,終於說道:“是,孩兒謹遵父皇之命。”
其實這次試驗,朱高熾的心裏也是頗有顧忌。
不過既然已經做了,朱高熾也沒有後悔,畢竟這事往大了說,可是關乎整個皇權的。
在“朕即國家”的年代,皇權的事情,就是國家的事情。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朱高熾是想要藉此機會,讓父皇看到自己的決斷,並且也希望藉此機會展示自己的執行力。
“這個什麽‘扭秤實驗’所需的東西,都準備好了嗎?”朱棣看著用來實驗的暗室問道。
“剛剛都準備好了。”
朱高熾點了點頭。
雖然用來實驗的東西,都是倉促弄出來的,但這時候朱高熾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朱高熾為什麽要弄這些?
其實他完全可以不弄的,畢竟朱棣隻是讓他留下來聽課。
原因便在於,朱高熾不打算毫無作為,因為他很清楚地推斷出了朱棣麵對這件事的第一反應,肯定也是先驗證“萬有引力”的真偽。
與其等父皇親自來弄,還不如自己先做好,好歹還能算是思慮周全,在父皇麵前露個臉。
對於儲君之爭這種跟自己利益切身相關的事情,朱高熾是絲毫不敢怠慢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男兒願意被親爹否定,尤其是在繼承權問題上。
朱棣若有所思地看著這間用來做實驗的幽暗房間。
“那便開始吧。”
第206章 鉛球動搖的是皇權【求月票!】
朱棣說著,朱高熾指揮跟他來的兩個貼身太監開始操作。
扭秤實驗的流程很簡單,就是將兩個小鉛球放在器材的同一水平麵上,然後讓兩人在扭秤兩側放上一定重量的更大鉛球,直到兩個小鉛球的引力平衡被打破,再通過觀察金屬線上小鏡子所反射光點的移動,來判斷實驗是否成功。
而關鍵就在於,要等距地把兩個大鉛球貼在小鉛球旁邊,卻不能觸碰,也不能離得太遠。
朱高熾的兩個貼身太監動作十分輕盈,在朱棣的注視下,不斷調整著大鉛球的位置,經過幾次嚐試,他們終於成功地實現了兩個大鉛球貼近小鉛球,並且保持平衡狀態的目標。
然而隨著兩個太監從扭秤兩側移開,小鉛球立即開始不正常的扭動,不斷地來回晃動,而金屬線上小鏡子所反射出的光點也隨著小鉛球的運動不斷移動。
朱高熾的心一沉,他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出了問題。
朱高熾立刻叫來幾個眼神好的錦衣衛,讓他們觀察小鉛球的運動軌跡,並記錄下每次運動的時間和光點的位置,經過一番研究,朱高熾得出了一個結論:小鉛球的運動軌跡是不規律的,肯定有幹擾因素出現,他們需要重新設計實驗方案。
或者說,因為有人的幹擾因素,導致了地麵的波動,暗室裏的器材架子稍稍顫動,兩個小鉛球就會跟著不正常搖晃。
但這隻是一種可能性,也許真相另有隱情。比如,這個金屬線本來很穩定地懸掛著,但由於受到兩個太監活動時帶起來的氣流影響之類,導致變得不穩定了,進而以至於使得兩個小鉛球的運動軌跡也跟著發生了改變……
總之,想搞清楚事情原委,還要找到那個“幹擾因素”才行。
接著,朱高熾又做了一點改進測試,他指揮錦衣衛們將其中一顆較大的鉛球,用一塊板子固定在小鉛球附近的位置上,然後又在另一側也如法炮製。
然而,兩個大鉛球固定住了,小鉛球卻毫無動靜,金屬線上銅鏡所反射的光點也是如此。
見狀,不管是朱高熾還是朱棣,都覺得這個所謂的“萬有引力”實驗,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畢竟如今雖然不是完全按照薑星火所說的實驗步驟來,可兩個大鉛球、兩個小鉛球、金屬線、小鏡子,一應俱全,而光點紋絲未動。
所以說,很可能這個所謂的“萬有引力”壓根就不存在。
想到這裏,朱棣和朱高熾的心情,卻有些趨同地複雜。
兩人作為大明的統治階層,是堅決維護皇權的存在,當然不希望有個什麽“萬有引力”、“日心說”蹦出來,把傳統的天人感應觀念給動搖,以至於影響皇權。
但同樣,還有一層微妙的心態,那便是兩人其實同樣也不太願意去相信,從來沒有出錯過的薑星火,這一次會出錯。
而實驗的成敗與否,無異就是驗證這個結果的直接體現。
旁邊的三皇子朱高燧看了半天,又見父兄都不言語,不禁忍不住對朱高熾說道:“大哥,這是在搞什麽名堂?”
“看不懂就別管!”
“看不懂就別管!”
朱棣和朱高熾幾乎異口同聲地說道,朱高燧縮了縮脖子,躲在了他爹後麵。
朱棣雙手攏在袖口裏,沒好氣地瞪了一眼傻兒子。
老大能文,老二能武,老三能吃。
朱高燧除了這張嘴不吃飯的時候比吃飯的時候還嚴實,顯得有幾分守口如瓶辦事牢靠以外,單論腦子怕是跟他二哥一個水平。
小時候勳貴子弟湊到一起上學堂,這倆一個倒數第一,一個倒數第二。
等朱高煦不念了,朱高燧就成了永遠的倒數第一。
看著訕訕的三弟,因為實驗失敗而稍有急躁的朱高熾一時反而覺得有些懊惱,轉而耐心對朱高燧解釋了片刻。
“大哥,你這法子雖好,可是板子上的大鉛球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動,不就沒辦法起到你說的效果了嗎?畢竟,小鉛球的什麽引力移動,就是大鉛球引起的啊。”
聽了大哥的解釋,朱高燧努力睜大眼睛說道。
“那怎麽辦?”
朱高熾站了半天,此時體態癡肥的他稍有急躁,便有些頭暈目眩了起來。
見狀,兩個服侍他多年的太監,連忙一左一右地架住,隨後又有錦衣衛送來椅子讓他坐下歇息。
朱高熾也是有些無奈地指著兩個貼身太監道:“他倆已經是最靈巧的,平素走路辦事都是輕手輕腳的,饒是如此,隻要人進去,這暗室裏不流動的空氣都會擾動起來,地麵也會有輕微的震動隻要有這些動靜就測不準了,而若是換了其他的錦衣衛進去,恐怕動靜更大。”
“那該咋辦呢?”朱高燧道,“難道就這樣擱著不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