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總結
“你我之間的約定,我已經快履行完了。”
朱高燧擰著眉,眉骨下是深邃的眸子,幾乎快眯成了一條縫,跟虎豹前撲的瞬間一模一樣。
就在剛才,朱高燧告訴了薑星火,和尚那件事的前因後果。
而眼下,很顯然朱高燧的態度已經是明示了。
“鄭和的艦隊正在向滿剌伽(馬六甲)駛去,馬尼拉本地商人的船隊,如今第一批已經來到了大明進行正式貿易,相信用不了多久,大明對於馬尼拉的控製力,就會隨著貿易的進行而逐步加深了.到時候,最遲明年夏天以前,你一定能得償所願。”
朱高燧點了點頭,說道:“第三個秘密,我希望國師用不上。”
“我也希望。”
薑星火把朱高燧送出門去,勉強算是打發走了。
朱高燧,是一個能看得長遠,或者說對自己的未來看的比較透徹的人。
但實際上,如果朱高燧成功抽身出局,那麽薑星火的情報來源,無疑會進一步減少.隨著其他情報機構的縮減和砍掉,毫無疑問,錦衣衛將會如同他前世曆史上的永樂朝時期一樣,開始急劇膨脹,而錦衣衛權勢的膨脹,最終會威脅到皇權。
這一點,已經有些膨脹苗頭的紀綱,不知道能不能察覺出來。
從一開始山東書生從龍靖難,到後來成為忠義衛的一員上陣廝殺,再到一步登天成為錦衣衛指揮使,在去年,紀綱麵對情報機構三足鼎立的情況或許還有些顧忌,有些謹小慎微的樣子,但到了現在,其人行事確實開始漸漸放開了起來。
可紀綱就是朱棣的一把刀,就算他看出來了,他跟朱棣又沒有血緣關係,想要像朱高燧一樣抽身出局,何止是難如登天?君不見洪武朝的錦衣衛指揮使,個個都是什麽下場。
薑星火搖了搖頭,把這些思考拋之腦後。
坐在房間裏,看著自己辦公室中簡單的擺設,薑星火陷入了沉思。
還擔心別人幹什麽?有這時間,不如先擔心一下自己。
現在他被朱棣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就像是一個躲在幕布後麵的演員,倏忽間大幕驟然扯開,刺眼的聚光燈,台下觀眾緊盯著的目光,都會讓人壓力倍增。
而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幕獨角戲。
沒有搭檔,沒有提示,全靠自己。
這是薑星火第一次麵對這樣的場景,如果說心裏沒有半點緊張,那肯定是騙人的。
但好在,一切都沒有倒向太過糟糕的方向,事情的軌跡基本都在控製之中。
“吾非相乃攝也。”
薑星火咀嚼著這句話,輕輕一吹,一口氣吹滅了燭火,走出了已經基本沒人了的衙門。
在警惕的甲士護衛下,薑星火回到了家裏。
這些曾經作為親衛,跟朱高煦南征北戰的侍從,薑星火這一年多的時間以來,用起來非常放心,哪怕是處於和平的環境中,但隻要有外出護衛任務,這些甲士幾乎都是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
薑星火下了馬車,眼前三間五架的大門緊閉著,金漆獸麵錫環上掛著冰碴子,一抬頭,府邸覆黑板瓦,屋脊上吻獸落著雪,金漆黑飾的門窗杇柱卻倍顯低調中的奢華,門匾上“榮國公府”四個大字擦的鋥亮。
好吧,說是他的家,其實是老和尚的家更恰當一點。
這種頂級豪宅雖然不能僭越用重簷頂或者廡殿頂、歇山頂這些宮殿專屬的樣式,但即便是懸山頂和硬山頂,也足夠令普通人感受到巨大的階層差距了。
一眾甲士擁簇著薑星火走過前廳,方才見到人影。
這裏麵其實有個說法,那就是跟地方的衙門一樣,公侯伯的府邸,前、中、後三廳或者說三堂,原則上規定都是辦公用的,三廳以後才是私宅,就像是縣令在前頭縣衙辦公,回後頭居住一樣。
但實際生活中,基本沒有按規矩這麽用的,最多是前廳負責接待客人,中廳正式點舉辦一些聚會和儀式用,到了後廳,就跟私宅相同了。
榮國公府更是簡陋.不,簡樸一些,所以甲士們到了中廳也就散了,周圍有他們居住的地方,後宅輪值的人自有班表。
“老和尚呢?”
“榮國公在廟裏燒香。”
聞言,薑星火微微一怔。
老和尚自從還俗以後,已經很久沒燒香了。
按老朱規定的宅邸製度,公爵府邸前廳七間、兩廈,九架;中廳七間,九架;後廳七間,七架;家廟三間,五架所謂廟裏燒香,當然是在家廟裏,這裏供奉著姚廣孝的祖輩。
薑星火來到家廟,裏麵果然煙霧繚繞,這煙氣吸進了鼻子裏跟吸二手煙不同,絲毫不感覺嗆人,反而是有種能讓人心緒寧靜的感覺。
他推開門,裏麵的陳設也極為簡單,除了家廟必備的東西,隻有一張木質小案幾和幾個蒲團擺放著。
姚廣孝的直係親屬,除了一個跟他斷絕來往的姐姐以外,就再也沒有了,他也不是看重宗族的人,至於父祖,留給他的記憶更是遙遠。
所以,在家廟裏看到佛龕,薑星火一點都不意外。
還俗隻是老和尚為了參與朝政所必須做的事情,因為僧人是無法擔任朝廷除了僧道管理以外的行政職務的,但即便如今老和尚有了新的信仰,過去數十年養成的習慣,還是很難改變的。
老和尚身材瘦削,一襲黑色衣袍,雙手合十,正閉目念誦佛號。
聽到聲響,姚廣孝緩緩睜開了眼睛,看向他:“薑聖。”
“今天的事情,你都聽說了嗎?”薑星火問道。
“聽說了。”
姚廣孝起身,伸出手道:“先坐下再說吧。”
家廟是三間的,兩人來到外麵一間的偏屋,薑星火隨意找了個座位坐下。
“怎麽了?”
麵對老和尚,薑星火坦誠道:“我心裏不安穩。”
薑星火拿起茶壺,壺裏是之前老和尚倒的熱水,如今已經涼了。
他給自己斟滿水,又給老和尚倒了一杯,道:“隻能跟伱說了。”
月影朦朧,映在屋外的積雪上,泛著微弱白光,剎那間竟是像極了天空上的雲。
“說說吧,總憋在心裏不好。”
姚廣孝淡笑著,端起杯子抿了口涼水,隨後將杯子輕輕擱在桌上,雙眸望著他:“害怕?”
薑星火沉默片刻後道:“不是。”
姚廣孝挑眉,示意他繼續。
薑星火猶豫許久後,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道:“老和尚,你說,我這次是不是真成了過河卒?”
“你覺得呢?”姚廣孝反問。
薑星火頓時語塞,如果可以選擇,他肯定也希望不這麽快地走到台前來,因為他的力量,相比於整個廟堂,還太過單薄但他更加知道,這並不現實,如果連他都辦不成這件事,他還指望誰去辦?而且,這畢竟是皇帝下旨,他若是推諉不前,不僅會害了跟隨他的人,甚至可能毀掉整個變法。
思索良久後,薑星火深吸口氣,認真凝視著姚廣孝,道:“過河就不回頭了,可這前路,怎麽走?”
事實上,皇帝可以隱居深宮,皇子可以閉門思過,但他卻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告病躲在家裏了。
姚廣孝搖了搖頭,隻道:“我也不知道。”
“你隻是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但命運就是這樣,機會來了,無論怎麽都得把握住。”姚廣孝平靜地說道,他的眼神透露著睿智與沉穩的味道,哪怕此刻麵容滿是疲倦。
“走一步看一步吧,朱高熾也是我的弟子,曾經在靖難的時候,一起共事了四年,可如今漸行漸遠,又能如何呢?你看不透的未來,我也看不透,或者說,薑聖你能看到很遠後的未來,可眼下,對你、對我,都是一團迷霧,隻能伸出手來,踽踽獨行.諸線交纏,早就成了一團亂麻的死局,解不開了,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執迷於此呢。”
薑星火皺起了眉頭,沉聲道:“你也覺得這是死局?”
姚廣孝點頭。
薑星火歎了口氣,道:“我明白了.但你也知道我的性格,既然決定了,便會做到底,況且這樁事我也不願退縮。”
“不論如何都是避不開的,關關難過,關關都得過不是?”
兩人又密談良久,到了月上中天,方才各自回屋休息。
翌日,內閣。
因為怕人說閑話,說自己搞獨立王國之類的,所以薑星火直接把會議地點選擇在了內閣的值房,而不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
狹窄的值房裏,擠滿了與會的高官們。
六部尚書裏,即便來不了的,也派了侍郎代表本部前來。
“人都齊了?”
柴車看了看名冊上畫的勾,應道:“都齊了。”
看著眾位高官,薑星火清了清嗓子道:“實不相瞞,今日讓諸位前來,除了要公布考成法最後結果的名單以外,還要對永樂元年變法的成果做個總結,這也是陛下的意思。”
事實上,變法到了眼下的這個節點,確實需要如同年終總結一樣,給過去一年裏,他們所做的事情進行宣讀和定性,也算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自己的考成結果。
從理論上來講,薑星火當然沒有義務向這些官員匯報,但在現實角度上講,這種工作報告式的匯報,不僅僅是對變法工作的年終總結,還是某種廟堂層麵無形的示威,有點類似於閱兵。
讀報告的時候,薑星火直接略過了前頭的一大堆廢話。
“今年取得的主要變法成果。”
“一、農業。”
“經過水利基礎設計建設,疏浚河道,施用化肥,江南主產糧區在今年普遍歉收的情況下,依舊獲得了增產增收約三成的結果,圓滿地完成了稅收上繳任務.除江南以外的其他地區,根據不同府縣農業生產情況所對應的輪作套種方式,正在進行逐步試點,試點成果喜人,切實證明輪作套種能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時不對土地肥力造成可觀測到的損害,提高了土地農作物總體產量;另外,在《永樂大典》編撰的同時,收集過去朝代農書,編撰出國朝規範農書的工作同樣在順利進行,預計在永樂三年即可完成,屆時印刷和推廣到全國範圍,用以指導農業生產。”
保守派的高官們臉色很平靜,倒不是不想說些什麽,而是沒什麽可說的,糧食產量和稅收都擺在這裏,有啥說的?攤役入畝雖然客觀上提高了農民的稅收,但實際上解放出的農業勞動時間能創造出的價值,遠遠超過這點稅收在農業社會,絕大多數時候錢都沒有糧食有用,當一倉庫又一倉庫的糧食出現在帳麵上,他們能說什麽呢?
民以食為天,封建時代農業國的國家穩定,全都依賴於糧食產量是否充足,這也是為什麽薑星火要第一個提農業的原因,雖然他沒有把很大精力投入到農業上麵,好吧,這東西不以人的意誌力為轉移,他投入了也沒用,總不能學蘇穗宗強行推廣某一農作物吧?這對於薑星火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鄭和艦隊航行過了滿剌伽海峽,抵達了天竺,甚至繞過好望角來到新大陸,再帶回玉米土豆紅薯,薑星火也不會把這些東西一下子推廣到全國,三件套是穿越者神器沒錯,但這些東西不能當主食吃,也不能奪走小麥和水稻的農業地位。
所以薑星火現在能做的,也就是試驗輪作套種,以及下令《永樂大典》的編撰組把更多的精力優先投入到農書的收集、整理、編撰上麵。
除此之外,真就沒什麽了。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永樂朝還算是風調雨順,現在處於小冰河時期的一個小回暖期,隻要不亂折騰,那麽農業這方麵肯定是隻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會往壞的方向發展的,總之,主要還是看天吃飯,這在現如今的生產力水平下是改變不了的畢竟拿反麵舉例的話,像是明末那種氣候天氣情況,什麽農業專家來了都白扯。
“二、工業。”
負責會議記錄的內閣眾人晃了晃神,這個順序是他們沒想到的。
坐在角落裏的楊士奇,隔著眾位高官,看著薑星火,沒弄明白他是怎麽想的,國朝這麽多大事,哪件事不重要?你要說務實,那農業確實最重要,可工業又是個什麽說法?
薑星火沒管他們怎麽想的,隻要沒人不識時務地打斷他,那他就按稿子繼續念。
“輕工業,尤其是以棉紡織業為代表的新式工業,正在以極為迅猛的速度,在江南手工工場區蓬勃發展著,洪武三十五年及永樂元年,共生產各類棉紡織品1500萬匹,截止到十一月,已銷售980萬匹,每匹利潤折合白銀約0.05兩,總利潤約49萬兩白銀,償還戶部太倉庫支出的建廠、購置設備、工人工酬等費用後剩餘37萬兩白銀,其中有15萬兩進行分紅,6萬兩投入再生產與明年工酬儲備,剩餘16萬兩上繳內帑。”
幾個作為代表來開會的五軍都督府勳臣,聽到這裏,樂得是眉開眼笑。
原因無他,手工工場區裏有戶部墊付的銀錢不假,但其中還有將近三分之一,都是勳臣和宗室們在洪武三十五年中秋大宴上募捐的錢。
這筆錢作為下西洋皇室貿易的啟動資金,一部分用於組建艦隊,一部分用於造艦計劃,最後一部分,就給手工工廠區補窟窿了。
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勳臣和宗室,其實很不理解為什麽要這麽做,畢竟大明哪怕是隻賣絲綢、茶葉、瓷器這些拳頭產品,也足夠賺的盆滿缽滿了。
但今年定國公徐景昌負責給他們年底分紅的時候,他們理解了。
“你我之間的約定,我已經快履行完了。”
朱高燧擰著眉,眉骨下是深邃的眸子,幾乎快眯成了一條縫,跟虎豹前撲的瞬間一模一樣。
就在剛才,朱高燧告訴了薑星火,和尚那件事的前因後果。
而眼下,很顯然朱高燧的態度已經是明示了。
“鄭和的艦隊正在向滿剌伽(馬六甲)駛去,馬尼拉本地商人的船隊,如今第一批已經來到了大明進行正式貿易,相信用不了多久,大明對於馬尼拉的控製力,就會隨著貿易的進行而逐步加深了.到時候,最遲明年夏天以前,你一定能得償所願。”
朱高燧點了點頭,說道:“第三個秘密,我希望國師用不上。”
“我也希望。”
薑星火把朱高燧送出門去,勉強算是打發走了。
朱高燧,是一個能看得長遠,或者說對自己的未來看的比較透徹的人。
但實際上,如果朱高燧成功抽身出局,那麽薑星火的情報來源,無疑會進一步減少.隨著其他情報機構的縮減和砍掉,毫無疑問,錦衣衛將會如同他前世曆史上的永樂朝時期一樣,開始急劇膨脹,而錦衣衛權勢的膨脹,最終會威脅到皇權。
這一點,已經有些膨脹苗頭的紀綱,不知道能不能察覺出來。
從一開始山東書生從龍靖難,到後來成為忠義衛的一員上陣廝殺,再到一步登天成為錦衣衛指揮使,在去年,紀綱麵對情報機構三足鼎立的情況或許還有些顧忌,有些謹小慎微的樣子,但到了現在,其人行事確實開始漸漸放開了起來。
可紀綱就是朱棣的一把刀,就算他看出來了,他跟朱棣又沒有血緣關係,想要像朱高燧一樣抽身出局,何止是難如登天?君不見洪武朝的錦衣衛指揮使,個個都是什麽下場。
薑星火搖了搖頭,把這些思考拋之腦後。
坐在房間裏,看著自己辦公室中簡單的擺設,薑星火陷入了沉思。
還擔心別人幹什麽?有這時間,不如先擔心一下自己。
現在他被朱棣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就像是一個躲在幕布後麵的演員,倏忽間大幕驟然扯開,刺眼的聚光燈,台下觀眾緊盯著的目光,都會讓人壓力倍增。
而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幕獨角戲。
沒有搭檔,沒有提示,全靠自己。
這是薑星火第一次麵對這樣的場景,如果說心裏沒有半點緊張,那肯定是騙人的。
但好在,一切都沒有倒向太過糟糕的方向,事情的軌跡基本都在控製之中。
“吾非相乃攝也。”
薑星火咀嚼著這句話,輕輕一吹,一口氣吹滅了燭火,走出了已經基本沒人了的衙門。
在警惕的甲士護衛下,薑星火回到了家裏。
這些曾經作為親衛,跟朱高煦南征北戰的侍從,薑星火這一年多的時間以來,用起來非常放心,哪怕是處於和平的環境中,但隻要有外出護衛任務,這些甲士幾乎都是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
薑星火下了馬車,眼前三間五架的大門緊閉著,金漆獸麵錫環上掛著冰碴子,一抬頭,府邸覆黑板瓦,屋脊上吻獸落著雪,金漆黑飾的門窗杇柱卻倍顯低調中的奢華,門匾上“榮國公府”四個大字擦的鋥亮。
好吧,說是他的家,其實是老和尚的家更恰當一點。
這種頂級豪宅雖然不能僭越用重簷頂或者廡殿頂、歇山頂這些宮殿專屬的樣式,但即便是懸山頂和硬山頂,也足夠令普通人感受到巨大的階層差距了。
一眾甲士擁簇著薑星火走過前廳,方才見到人影。
這裏麵其實有個說法,那就是跟地方的衙門一樣,公侯伯的府邸,前、中、後三廳或者說三堂,原則上規定都是辦公用的,三廳以後才是私宅,就像是縣令在前頭縣衙辦公,回後頭居住一樣。
但實際生活中,基本沒有按規矩這麽用的,最多是前廳負責接待客人,中廳正式點舉辦一些聚會和儀式用,到了後廳,就跟私宅相同了。
榮國公府更是簡陋.不,簡樸一些,所以甲士們到了中廳也就散了,周圍有他們居住的地方,後宅輪值的人自有班表。
“老和尚呢?”
“榮國公在廟裏燒香。”
聞言,薑星火微微一怔。
老和尚自從還俗以後,已經很久沒燒香了。
按老朱規定的宅邸製度,公爵府邸前廳七間、兩廈,九架;中廳七間,九架;後廳七間,七架;家廟三間,五架所謂廟裏燒香,當然是在家廟裏,這裏供奉著姚廣孝的祖輩。
薑星火來到家廟,裏麵果然煙霧繚繞,這煙氣吸進了鼻子裏跟吸二手煙不同,絲毫不感覺嗆人,反而是有種能讓人心緒寧靜的感覺。
他推開門,裏麵的陳設也極為簡單,除了家廟必備的東西,隻有一張木質小案幾和幾個蒲團擺放著。
姚廣孝的直係親屬,除了一個跟他斷絕來往的姐姐以外,就再也沒有了,他也不是看重宗族的人,至於父祖,留給他的記憶更是遙遠。
所以,在家廟裏看到佛龕,薑星火一點都不意外。
還俗隻是老和尚為了參與朝政所必須做的事情,因為僧人是無法擔任朝廷除了僧道管理以外的行政職務的,但即便如今老和尚有了新的信仰,過去數十年養成的習慣,還是很難改變的。
老和尚身材瘦削,一襲黑色衣袍,雙手合十,正閉目念誦佛號。
聽到聲響,姚廣孝緩緩睜開了眼睛,看向他:“薑聖。”
“今天的事情,你都聽說了嗎?”薑星火問道。
“聽說了。”
姚廣孝起身,伸出手道:“先坐下再說吧。”
家廟是三間的,兩人來到外麵一間的偏屋,薑星火隨意找了個座位坐下。
“怎麽了?”
麵對老和尚,薑星火坦誠道:“我心裏不安穩。”
薑星火拿起茶壺,壺裏是之前老和尚倒的熱水,如今已經涼了。
他給自己斟滿水,又給老和尚倒了一杯,道:“隻能跟伱說了。”
月影朦朧,映在屋外的積雪上,泛著微弱白光,剎那間竟是像極了天空上的雲。
“說說吧,總憋在心裏不好。”
姚廣孝淡笑著,端起杯子抿了口涼水,隨後將杯子輕輕擱在桌上,雙眸望著他:“害怕?”
薑星火沉默片刻後道:“不是。”
姚廣孝挑眉,示意他繼續。
薑星火猶豫許久後,終於還是忍不住,開口道:“老和尚,你說,我這次是不是真成了過河卒?”
“你覺得呢?”姚廣孝反問。
薑星火頓時語塞,如果可以選擇,他肯定也希望不這麽快地走到台前來,因為他的力量,相比於整個廟堂,還太過單薄但他更加知道,這並不現實,如果連他都辦不成這件事,他還指望誰去辦?而且,這畢竟是皇帝下旨,他若是推諉不前,不僅會害了跟隨他的人,甚至可能毀掉整個變法。
思索良久後,薑星火深吸口氣,認真凝視著姚廣孝,道:“過河就不回頭了,可這前路,怎麽走?”
事實上,皇帝可以隱居深宮,皇子可以閉門思過,但他卻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告病躲在家裏了。
姚廣孝搖了搖頭,隻道:“我也不知道。”
“你隻是沒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但命運就是這樣,機會來了,無論怎麽都得把握住。”姚廣孝平靜地說道,他的眼神透露著睿智與沉穩的味道,哪怕此刻麵容滿是疲倦。
“走一步看一步吧,朱高熾也是我的弟子,曾經在靖難的時候,一起共事了四年,可如今漸行漸遠,又能如何呢?你看不透的未來,我也看不透,或者說,薑聖你能看到很遠後的未來,可眼下,對你、對我,都是一團迷霧,隻能伸出手來,踽踽獨行.諸線交纏,早就成了一團亂麻的死局,解不開了,既然如此,你又何必執迷於此呢。”
薑星火皺起了眉頭,沉聲道:“你也覺得這是死局?”
姚廣孝點頭。
薑星火歎了口氣,道:“我明白了.但你也知道我的性格,既然決定了,便會做到底,況且這樁事我也不願退縮。”
“不論如何都是避不開的,關關難過,關關都得過不是?”
兩人又密談良久,到了月上中天,方才各自回屋休息。
翌日,內閣。
因為怕人說閑話,說自己搞獨立王國之類的,所以薑星火直接把會議地點選擇在了內閣的值房,而不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
狹窄的值房裏,擠滿了與會的高官們。
六部尚書裏,即便來不了的,也派了侍郎代表本部前來。
“人都齊了?”
柴車看了看名冊上畫的勾,應道:“都齊了。”
看著眾位高官,薑星火清了清嗓子道:“實不相瞞,今日讓諸位前來,除了要公布考成法最後結果的名單以外,還要對永樂元年變法的成果做個總結,這也是陛下的意思。”
事實上,變法到了眼下的這個節點,確實需要如同年終總結一樣,給過去一年裏,他們所做的事情進行宣讀和定性,也算是總裁變法事務衙門自己的考成結果。
從理論上來講,薑星火當然沒有義務向這些官員匯報,但在現實角度上講,這種工作報告式的匯報,不僅僅是對變法工作的年終總結,還是某種廟堂層麵無形的示威,有點類似於閱兵。
讀報告的時候,薑星火直接略過了前頭的一大堆廢話。
“今年取得的主要變法成果。”
“一、農業。”
“經過水利基礎設計建設,疏浚河道,施用化肥,江南主產糧區在今年普遍歉收的情況下,依舊獲得了增產增收約三成的結果,圓滿地完成了稅收上繳任務.除江南以外的其他地區,根據不同府縣農業生產情況所對應的輪作套種方式,正在進行逐步試點,試點成果喜人,切實證明輪作套種能夠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時不對土地肥力造成可觀測到的損害,提高了土地農作物總體產量;另外,在《永樂大典》編撰的同時,收集過去朝代農書,編撰出國朝規範農書的工作同樣在順利進行,預計在永樂三年即可完成,屆時印刷和推廣到全國範圍,用以指導農業生產。”
保守派的高官們臉色很平靜,倒不是不想說些什麽,而是沒什麽可說的,糧食產量和稅收都擺在這裏,有啥說的?攤役入畝雖然客觀上提高了農民的稅收,但實際上解放出的農業勞動時間能創造出的價值,遠遠超過這點稅收在農業社會,絕大多數時候錢都沒有糧食有用,當一倉庫又一倉庫的糧食出現在帳麵上,他們能說什麽呢?
民以食為天,封建時代農業國的國家穩定,全都依賴於糧食產量是否充足,這也是為什麽薑星火要第一個提農業的原因,雖然他沒有把很大精力投入到農業上麵,好吧,這東西不以人的意誌力為轉移,他投入了也沒用,總不能學蘇穗宗強行推廣某一農作物吧?這對於薑星火來說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鄭和艦隊航行過了滿剌伽海峽,抵達了天竺,甚至繞過好望角來到新大陸,再帶回玉米土豆紅薯,薑星火也不會把這些東西一下子推廣到全國,三件套是穿越者神器沒錯,但這些東西不能當主食吃,也不能奪走小麥和水稻的農業地位。
所以薑星火現在能做的,也就是試驗輪作套種,以及下令《永樂大典》的編撰組把更多的精力優先投入到農書的收集、整理、編撰上麵。
除此之外,真就沒什麽了。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永樂朝還算是風調雨順,現在處於小冰河時期的一個小回暖期,隻要不亂折騰,那麽農業這方麵肯定是隻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會往壞的方向發展的,總之,主要還是看天吃飯,這在現如今的生產力水平下是改變不了的畢竟拿反麵舉例的話,像是明末那種氣候天氣情況,什麽農業專家來了都白扯。
“二、工業。”
負責會議記錄的內閣眾人晃了晃神,這個順序是他們沒想到的。
坐在角落裏的楊士奇,隔著眾位高官,看著薑星火,沒弄明白他是怎麽想的,國朝這麽多大事,哪件事不重要?你要說務實,那農業確實最重要,可工業又是個什麽說法?
薑星火沒管他們怎麽想的,隻要沒人不識時務地打斷他,那他就按稿子繼續念。
“輕工業,尤其是以棉紡織業為代表的新式工業,正在以極為迅猛的速度,在江南手工工場區蓬勃發展著,洪武三十五年及永樂元年,共生產各類棉紡織品1500萬匹,截止到十一月,已銷售980萬匹,每匹利潤折合白銀約0.05兩,總利潤約49萬兩白銀,償還戶部太倉庫支出的建廠、購置設備、工人工酬等費用後剩餘37萬兩白銀,其中有15萬兩進行分紅,6萬兩投入再生產與明年工酬儲備,剩餘16萬兩上繳內帑。”
幾個作為代表來開會的五軍都督府勳臣,聽到這裏,樂得是眉開眼笑。
原因無他,手工工場區裏有戶部墊付的銀錢不假,但其中還有將近三分之一,都是勳臣和宗室們在洪武三十五年中秋大宴上募捐的錢。
這筆錢作為下西洋皇室貿易的啟動資金,一部分用於組建艦隊,一部分用於造艦計劃,最後一部分,就給手工工廠區補窟窿了。
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勳臣和宗室,其實很不理解為什麽要這麽做,畢竟大明哪怕是隻賣絲綢、茶葉、瓷器這些拳頭產品,也足夠賺的盆滿缽滿了。
但今年定國公徐景昌負責給他們年底分紅的時候,他們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