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棒了!
宗室和勳貴們的錢不僅回本了,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著,鄭和艦隊每撬開一個國門,就意味著大明的商品會隨之湧入,而最為普適、最受歡迎的產品,毫無疑問就是棉紡織品,這才是各國的平民階層真正能消費得起的東西,而且穿衣需求始終存在,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誕生新的後續需求。
沒辦法,可以不喝茶不穿絲綢衣服不用瓷器,但誰能拒絕物美價廉的棉紡織品呢?衣食住行,這都屬於剛需。
正因如此,在最近一段時間,勳貴武臣集團對變法的支持力度,開始了肉眼可見的上升,連帶著對薑星火的態度,都從有禮變成了尊敬。
這世界上沒有什麽永恒不變的友誼,但有永恒不變的利益。
隻要薑星火主持的變法,能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那麽勳貴武臣階層,顯然就會毫不猶豫地始終站在他這邊。
而且值得一提的事,呂宋國的軍功,也讓很多武臣開始意識到,海外同樣也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封了爵位的,得讓自家沒爵位的兒子去拚一拚;沒有封爵位的老資格武臣,也巴望著來個滅國之功能擠進勳貴的隊列。
這種在勳貴武臣階層的正向循環一旦建立,事實上他們就很難和變法切割開了,畢竟政治經濟雙重利益都捆綁在一起呢支持海外擴張和貿易,就是支持變法。
“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與產量的增加,新的生產方式也在出現,棉紡織工人們中間,針對現有的水力紡紗機,有人自發地改進和發明了新的水力紡紗機和各種生產設備,機器化生產逐漸開始突破自然地理條件,與此同時,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也給江南民間帶來了較大的衝擊。”
這時候,兵部右侍郎師逵開口道:“國師,我聽聞工人們都是同吃同住,每月都能吃上幾回肉,還會一起洗澡?”
“是。”
師逵是個古板正直的清官,薑星火看到他,反而有些頭疼。
果不其然,師逵微微蹙眉道:“如此一來,三綱五常豈不全亂了套?”
事實上,在江南手工工廠區裏的工人,由於獲得了相對於農民的較高收入,回鄉探親時,非常引起鄉人的羨慕、嫉妒、向往,而種種新的生活方式,也給民間帶了很大的思想衝擊,這一點是無法回避的,而且因為江南是士紳階層傳統意義上的主要地盤,所以這種爭論,始終都沒有斷絕的,隻不過沒有鬧出太大或者說太典型的案子,才沒有引起大明全國範圍的討論。
但薑星火認為,這種由於整體經濟結構改變而引起的事情,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報告裏,他還是特意點了出來早點早好,裝作看不見意義不大,若是以後真引發了對立和輿論衝突,先打個預防針也是好的。
這時候戶部尚書夏原吉站出來幫襯薑星火道:“三綱五常固然重要,但這工場裏麵就如軍隊一般,隻不過大多都是女兵,還是跟民間夫婦過日子,不可同一而論的。”
看到是財神爺發言,眾人也就都默契地不說話了。
什麽人該說什麽話,其實很有意思,為什麽名義上作為六部尚書之首的禮部尚書卓敬沒發話,反而是戶部尚書夏原吉來說?原因自然是棉紡織業給大明帶來了新的財源,而且盈利能力極為強悍,是大明財政未來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個道理這些大明的當家人都懂,他們當然可以抓著綱常禮教跟薑星火掰扯,但是有意義嗎?沒意義。
眼下又不是廷辯或者大朝會吵架,是各部寺高官們來參加高層會議,是要解決問題的,跟學術爭論不一樣。
大儒們可以把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傳統道德秩序的衝擊看做是第一位的事情,他們不能。
而且,在錢麵前,很多事情都得讓步。
沒錢光靠仁義道德,各部寺是過不了日子的,這一點大家都懂。
見師逵也不糾纏了,薑星火微微頷首示意,然後繼續道:“重工業,則是以煤鐵為代表。”
“煤炭方麵,南京附近的湯山煤礦已經開始開采,黃淮布政使司境內的煤礦也已經完成了重啟,在北方,山西布政使司勘測到了大量露天煤礦的同時,遼東都指揮使司,同樣勘測到了優質的大型煤礦。”
這裏之所以提別的地區都是布政使司,而遼東就成了都指揮使司,就是因為明朝設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分別管理地方民政、軍事及司法,但是在遼東地區卻比較特殊.明初遼東人口太少,所以隻設有管軍事的都指揮使司,這是因為遼東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有北元殘餘勢力以及不太聽話的女真各部,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都指揮使司的設置是必要的。
但遼東卻沒有布政使司和按察司,遼東的民政和司法則在原則上,跨海歸渤海對麵的山東管,可實際上如今遼東基本都是士兵和軍屬,山東布政使司和山東按察使司,基本不在遼東行使任何權力。
當然了,這種情況誰都知道不會長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遼東的開發,遼東地區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各種民政事務也隨之變多,再由山東管理遼東就有些不便了。
在薑星火前世的曆史上,到了明堡宗繼位的時候,大明就設立了遼東巡撫,用以管理遼東地區的事務,將山東有關衙門在遼東的權力逐漸轉移過去,這樣遼東的各種行政權力和資源就可以集中使用,而不是各自為政.不過一開始遼東巡撫還沒有兵權,還在遼東總兵手裏(第一任遼東總兵就是現在主管遼東的保定侯孟善),到了後來才漸漸集軍事和民政大全於一身。
現在孟善管理的區域,主要就是遼河平原一代,也就是後世的瀋陽、鐵嶺、撫順、鞍山、本溪,而這些地方恰恰就是東北煤鐵資源的富集地。
在薑星火要求遼東勘探煤鐵資源以後,遼東方麵的衛所,不種地的時候閑著也是閑著,對於出去溜達也挺積極,還真就勘探出來不少資源。
大明在未來十年內,想要搞出來蒸汽機有可能,但搞出來鐵路肯定是不用想了,所以山西的煤礦資源很難利用,畢竟山西煤礦靠近黃河的並不多,多數還是在太行山等山脈附近,所以想要依靠水運基本上也是不可能.走井陘道到真定府(石家莊),不僅運輸困難,而且成本很高,有些得不償失。
既然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初始階段所需要的煤鐵資源量並沒有那麽誇張,所以經過一番研究,薑星火決定在煤炭方麵,北方主要是以遼東為主,而南方則主要是以兩淮為主。
現在夠用就行,以後的事情,等以後技術發展到了再說。
“鋼鐵方麵,工部已研發出了新型的煉鋼法,通過焦煤有效地提高了爐火溫度,過去的灌鋼法和炒鋼法,已經被更簡單、高效、直接的方法所取代,國朝取得了能夠大量獲得低成本鋼的方式,這意味著武器、甲冑、火器,將會取得全方位的進步,軍隊的披甲率和火器普及率,隨著鋼產量的上升,將出現跨越式的進步,這也將進一步拉開大明與周邊國家之間的軍力差距。”
第489章 捆綁
“自北宋無力收回燕雲十六州以來,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冶鐵技術逐步追平甚至部分超越中原,異族開始能夠打造同等堅固的紮甲,更加強悍的長刀,漢人的軍事裝備除了弓弩等遠程武器以外開始不再占據顯著優勢。”
“而重工業中鋼鐵部門眼下取得的重大技術進步,則代表著大明作為驅逐韃虜、得國最正的漢人王朝,時隔數百年,再一次對全部異族形成了軍事技術碾壓優勢。”
薑星火直接撿了眾人能夠聽懂的話語,來說明工業的意義。
以棉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能夠創收巨量外匯,給國家帶來財富,給人口解決就業,這是眼下立竿見影的事情,大家都能聽得明白。
而目前剛剛進行了技術突破,還沒有馬上產生直觀效益的重工業,薑星火同樣闡明了其意義所在,那就是軍備。
這引來了文臣的驚歎和武臣的一眾歡呼。
事實上,冶鐵技術進步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這個時代的人或許不會懂得,但薑星火卻非常清楚。
能夠大規模冶煉鋼水,獲得鋼材,其實就已經邁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門檻。
為什麽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火車才出現?
一部分原因當然是有了蒸汽機,才能有火車頭的出現,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才有能力製造出鐵軌。
這裏需要說的是,鐵軌,用的其實不是鐵,而是鋼。
而這個選擇,是經曆過實際檢驗的,是個人都知道鐵的成本比鋼要低,所以一開始鐵軌是實打實用鐵造的,但是用了一段時間以後就發現了,普通的鐵不僅硬度不夠,韌性也不夠,非常容易變形,會造成事故,而鋼則不然,尤其是被鐵軌製造所普遍選擇的錳鋼。
錳鋼是在普通的鋼水裏,額外添加了錳碳,錳的特性很有意思,如果隻加3.5%以下的錳,鋼材會變得非常脆,但繼續加到13%以上,然後經過處理,就會變得又硬又有韌性,即便風吹日曬生了鏽,也就是看到的那種鏽跡斑斑的鐵軌,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火車通行。
而之所以用錳鋼不用不鏽鋼,一是因為不鏽鋼也會生鏽,二是錳鋼成本低,隻有不鏽鋼的三分之一左右鐵路需要長距離鋪設,大頭肯定不在碎石子和枕木這些可以直接通過簡單加工獲得的自然資源,而在鐵軌上麵,所以鐵軌的材料,肯定是要選擇最具性價比的錳鋼。
今年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各項工作裏工業方麵的報告仍在繼續,然而出乎眾人預料的是,薑星火的口中蹦出了一個他們從來沒聽說過的名詞。
“機械製造工業。”
“在蒸汽機方麵,目前工坊的工匠經過一年的時間,已經基本完成了技術原理的摸索和掌握,預計會在永樂二年進行煤礦抽水用蒸汽機的圖紙設計和模型製作,於永樂三年至永樂六年進行技術、材料等方麵的攻關,試製出煤礦抽水用蒸汽機,於永樂六年至永樂十年進行批量投產與投放市場.後續還會有冶鐵水力鼓風用蒸汽機、棉紡織業用蒸汽機等不同行業蒸汽機的研製。”
“在工具機方麵,內廷兵仗局基於現有的玉琢行業‘磨床’(原始工具機的一種,用腳踏的方法使金屬盤旋轉,配合沙子和水來加工玉石,一般用紮砣來切割玉石,用衝砣來琢磨玉石,類似於現代加工中的鏜削),已經研製出了更加堅固、龐大的鏜床,用以進行火器的身管加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冶鐵技術的突破,現在已經可以製造出更加精密耐用的零部件,除了現有的磨床和鏜床外,車床、鑽床、銑床、刨插床、拉床、鋸床等工具機工具的研製也在推進當中,一旦完成並普及,將極大地提升工業製造的效率,全方位拉動工業生產能力。”
“推進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業,需要著力提升科技水平和技術層級,這要求提高工匠待遇與晉升體係,圍繞重點工業產品上模,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如蒸汽機、螺絲、彈簧等,深入實施工業基礎建設和重要技術裝備攻關,著重推進蒸汽機技術、工具機技術、零部件加工製造技術,實現動力、製造工業之工業、精巧零部件的率先突破。”
薑星火的話語裏,信息量很大,而且密度很高,但聽在這些人耳朵裏,說實話,沒什麽感覺,或者說其中的很多東西,他們壓根就聽不懂。
不過這樣說也不準確,感覺還是有的,那就是這時候他們都覺得,哦,好像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這一年好像也沒少幹事情。
這就是普通的工作報告的意義所在了,別管幹了多少,先讓人覺得幹了很多,更何況,確實很多時候也沒少幹事情。
至於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這麽大一個部門,有些事情並不是薑星火直接經手的,甚至很少出現在他的嘴裏,但幹了就是幹了,沒幹就是沒幹,這個做不得假。
作為主官,薑星火要做的並不是事無巨細,而是年初做好規劃,讓下麵各部門去落實,年終再進行回顧和總結。
前世的時候,薑星火看《是,首相》,他其實不太理解那句話,為什麽“一個部門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它顯得很重要”,現在他基本理解了。
不管如何,今天也算是他事實上秉政的第一天。
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呢,今天不給這群八股時代的老匹夫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公文水平,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而薑星火此時的停頓,則給了諸位高官們討論的機會。
很顯然,今天這種全新的會議方式,非常出乎他們的意料。
坐在最角落裏當書記員的三楊,這時候也忍不住竊竊私語了幾句。
如果說一開始的農業方麵的匯報,還僅僅是讓他們見識了變法成果的冰山一角,那麽工業方麵的匯報,對於他們這些平日裏接受信息源相當廣泛的消息靈通人士來說,就足夠震撼了。
老頭子們可以聽不懂,但他們一定能聽得懂,也能明白,薑星火說的這些話,並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真的紮紮實實地代表著他所做出的成績。
而這些高官們,見到了幾個五軍都督府勳貴代表們耐人尋味的反應後,也逐漸都回過味來。
農業方麵對於勳貴武臣來說,或許意義不大,畢竟雖然他們家裏也有田,但勳貴武臣手裏的田產,對於事實上以土地為主要財富來源和傳承維係根基的士紳階層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發展農業,對於士紳階層實際上的好處是更多的。
但工業則截然不同。
工業對於勳貴武臣階層來說,有著足以形成類似於農業對於文官士紳階層的意義。
這些老狐狸們,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說農業的主要價值在於產出物品能夠果腹並且能夠換取經濟利益的話,那麽工業則是另有優劣。
工業的劣勢在於工業品隻能通過貿易換取的方式來獲得糧食,光有工業品是填不飽肚子的,而工業的優勢則在於工業品的產量和能獲得的經濟利益,是遠遠超出農田所能提供的畢竟農業受到自然、地理等條件的限製,而工業則幾乎可以擺脫這種限製,能限製工業品產量的隻有原材料和人力、機器,而這些東西在大規模生產麵前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
除此以外,與工業生產緊密相連的還有工業品海外傾銷,也就是必不可免的海外戰爭,這些不僅能給勳貴武臣階層帶來戰功,還能帶來最重要的練兵場。
為什麽勳貴武臣在明初這麽牛,過了三代就開始費拉不堪?究其根源,還不是因為國家隻要承平日久,兵馬將領就打不了仗了。
而華夏古代戰爭,如果是本土作戰,就注定會對經濟民生造成重創,而如果是陸地出塞作戰,則往往是靡費巨大勞而無功。
這種悖論就會導致國家不願意打仗,畢竟打仗也是要算經濟帳的,不單單是看皇帝的意圖和某些其他目標。
但海外開拓戰爭,則基本沒有這個問題。
海外戰爭所需補給遠遠小於陸地,不需要十幾萬民夫一路人吃馬嚼的運輸,而且很多東西都可以到有海港的地方獲取,隻需要有錢就行了嗯,沒錢也行,有火銃和大炮也是一樣的。
跟塞北草原沒法長久占領不同,海外的據點都是可以殖民占領的,而且海外的商品價值和種類豐富程度,也遠遠超過陸地鄰國。
至於工業發展的另一方麵,也就是重工業以及機械製造工業的發展,那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地就能起到提高武備水準的效果。
因此,回過味來的老狐狸們幾乎就是這麽幾下子的工夫,就揣摩明白了,薑星火為什麽秉政的第一天,就要念這份準備好的報告,又為什麽把所謂的工業,排到了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的農業的後麵。
這就是因為,隻要讓整個勳貴武臣階層都看到發展工業對於他們的三重意義,那麽勳貴武臣階層,隨著時間的逐步推移,在經濟和軍功的雙重利益捆綁下,就會牢牢地綁在變法的戰車上,而且是自願的一旦有人試圖想要阻礙變法,那就相當於斷了這些軍頭的財路和升官封爵路,那跟殺人父母是一個概念。
試想一下,這些軍頭要是知道自己父母被殺了,他們能有什麽反應?當然是滅了仇人滿門!
想到這裏,文官們看著這些神色變化明顯的勳貴代表們,不由地有些不寒而栗。
此時此刻,哪怕是再保守的文官,也知道眼下的局勢是真的變了。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變法就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推進,並且把原本就半隻腳踏上船的勳貴武臣階層,牢牢地拉了上來,人家自己都不願意下去的那種。
眾人看著薑星火,對他的手段不由地有了些許敬畏,哪怕這種敬畏隻是一絲,也足夠駭人聽聞了。
薑星火卻不急不緩地把報告翻到了下一頁。
剛才他休息了一會兒,就是讓這些人明白,自己的報告到底有什麽意義。
畢竟他又不是新員工做工作匯報,悶頭突突念巴望著早點過去。
報告的意義明麵上當然是說明這一年以來變法都做了哪些工作,但實際上,則是用來作為下馬威,威懾這些保守派的文官們。
如此一來,後麵的考成法才好辦。
否則的話直接丟出考成法的最終名單,按照明代廟堂的習慣,怕是又會變成菜市場。
宗室和勳貴們的錢不僅回本了,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地增加著,鄭和艦隊每撬開一個國門,就意味著大明的商品會隨之湧入,而最為普適、最受歡迎的產品,毫無疑問就是棉紡織品,這才是各國的平民階層真正能消費得起的東西,而且穿衣需求始終存在,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誕生新的後續需求。
沒辦法,可以不喝茶不穿絲綢衣服不用瓷器,但誰能拒絕物美價廉的棉紡織品呢?衣食住行,這都屬於剛需。
正因如此,在最近一段時間,勳貴武臣集團對變法的支持力度,開始了肉眼可見的上升,連帶著對薑星火的態度,都從有禮變成了尊敬。
這世界上沒有什麽永恒不變的友誼,但有永恒不變的利益。
隻要薑星火主持的變法,能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那麽勳貴武臣階層,顯然就會毫不猶豫地始終站在他這邊。
而且值得一提的事,呂宋國的軍功,也讓很多武臣開始意識到,海外同樣也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封了爵位的,得讓自家沒爵位的兒子去拚一拚;沒有封爵位的老資格武臣,也巴望著來個滅國之功能擠進勳貴的隊列。
這種在勳貴武臣階層的正向循環一旦建立,事實上他們就很難和變法切割開了,畢竟政治經濟雙重利益都捆綁在一起呢支持海外擴張和貿易,就是支持變法。
“隨著生產效率的提升與產量的增加,新的生產方式也在出現,棉紡織工人們中間,針對現有的水力紡紗機,有人自發地改進和發明了新的水力紡紗機和各種生產設備,機器化生產逐漸開始突破自然地理條件,與此同時,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也給江南民間帶來了較大的衝擊。”
這時候,兵部右侍郎師逵開口道:“國師,我聽聞工人們都是同吃同住,每月都能吃上幾回肉,還會一起洗澡?”
“是。”
師逵是個古板正直的清官,薑星火看到他,反而有些頭疼。
果不其然,師逵微微蹙眉道:“如此一來,三綱五常豈不全亂了套?”
事實上,在江南手工工廠區裏的工人,由於獲得了相對於農民的較高收入,回鄉探親時,非常引起鄉人的羨慕、嫉妒、向往,而種種新的生活方式,也給民間帶了很大的思想衝擊,這一點是無法回避的,而且因為江南是士紳階層傳統意義上的主要地盤,所以這種爭論,始終都沒有斷絕的,隻不過沒有鬧出太大或者說太典型的案子,才沒有引起大明全國範圍的討論。
但薑星火認為,這種由於整體經濟結構改變而引起的事情,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報告裏,他還是特意點了出來早點早好,裝作看不見意義不大,若是以後真引發了對立和輿論衝突,先打個預防針也是好的。
這時候戶部尚書夏原吉站出來幫襯薑星火道:“三綱五常固然重要,但這工場裏麵就如軍隊一般,隻不過大多都是女兵,還是跟民間夫婦過日子,不可同一而論的。”
看到是財神爺發言,眾人也就都默契地不說話了。
什麽人該說什麽話,其實很有意思,為什麽名義上作為六部尚書之首的禮部尚書卓敬沒發話,反而是戶部尚書夏原吉來說?原因自然是棉紡織業給大明帶來了新的財源,而且盈利能力極為強悍,是大明財政未來的重要構成部分之一。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個道理這些大明的當家人都懂,他們當然可以抓著綱常禮教跟薑星火掰扯,但是有意義嗎?沒意義。
眼下又不是廷辯或者大朝會吵架,是各部寺高官們來參加高層會議,是要解決問題的,跟學術爭論不一樣。
大儒們可以把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傳統道德秩序的衝擊看做是第一位的事情,他們不能。
而且,在錢麵前,很多事情都得讓步。
沒錢光靠仁義道德,各部寺是過不了日子的,這一點大家都懂。
見師逵也不糾纏了,薑星火微微頷首示意,然後繼續道:“重工業,則是以煤鐵為代表。”
“煤炭方麵,南京附近的湯山煤礦已經開始開采,黃淮布政使司境內的煤礦也已經完成了重啟,在北方,山西布政使司勘測到了大量露天煤礦的同時,遼東都指揮使司,同樣勘測到了優質的大型煤礦。”
這裏之所以提別的地區都是布政使司,而遼東就成了都指揮使司,就是因為明朝設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分別管理地方民政、軍事及司法,但是在遼東地區卻比較特殊.明初遼東人口太少,所以隻設有管軍事的都指揮使司,這是因為遼東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有北元殘餘勢力以及不太聽話的女真各部,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都指揮使司的設置是必要的。
但遼東卻沒有布政使司和按察司,遼東的民政和司法則在原則上,跨海歸渤海對麵的山東管,可實際上如今遼東基本都是士兵和軍屬,山東布政使司和山東按察使司,基本不在遼東行使任何權力。
當然了,這種情況誰都知道不會長久,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遼東的開發,遼東地區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各種民政事務也隨之變多,再由山東管理遼東就有些不便了。
在薑星火前世的曆史上,到了明堡宗繼位的時候,大明就設立了遼東巡撫,用以管理遼東地區的事務,將山東有關衙門在遼東的權力逐漸轉移過去,這樣遼東的各種行政權力和資源就可以集中使用,而不是各自為政.不過一開始遼東巡撫還沒有兵權,還在遼東總兵手裏(第一任遼東總兵就是現在主管遼東的保定侯孟善),到了後來才漸漸集軍事和民政大全於一身。
現在孟善管理的區域,主要就是遼河平原一代,也就是後世的瀋陽、鐵嶺、撫順、鞍山、本溪,而這些地方恰恰就是東北煤鐵資源的富集地。
在薑星火要求遼東勘探煤鐵資源以後,遼東方麵的衛所,不種地的時候閑著也是閑著,對於出去溜達也挺積極,還真就勘探出來不少資源。
大明在未來十年內,想要搞出來蒸汽機有可能,但搞出來鐵路肯定是不用想了,所以山西的煤礦資源很難利用,畢竟山西煤礦靠近黃河的並不多,多數還是在太行山等山脈附近,所以想要依靠水運基本上也是不可能.走井陘道到真定府(石家莊),不僅運輸困難,而且成本很高,有些得不償失。
既然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初始階段所需要的煤鐵資源量並沒有那麽誇張,所以經過一番研究,薑星火決定在煤炭方麵,北方主要是以遼東為主,而南方則主要是以兩淮為主。
現在夠用就行,以後的事情,等以後技術發展到了再說。
“鋼鐵方麵,工部已研發出了新型的煉鋼法,通過焦煤有效地提高了爐火溫度,過去的灌鋼法和炒鋼法,已經被更簡單、高效、直接的方法所取代,國朝取得了能夠大量獲得低成本鋼的方式,這意味著武器、甲冑、火器,將會取得全方位的進步,軍隊的披甲率和火器普及率,隨著鋼產量的上升,將出現跨越式的進步,這也將進一步拉開大明與周邊國家之間的軍力差距。”
第489章 捆綁
“自北宋無力收回燕雲十六州以來,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冶鐵技術逐步追平甚至部分超越中原,異族開始能夠打造同等堅固的紮甲,更加強悍的長刀,漢人的軍事裝備除了弓弩等遠程武器以外開始不再占據顯著優勢。”
“而重工業中鋼鐵部門眼下取得的重大技術進步,則代表著大明作為驅逐韃虜、得國最正的漢人王朝,時隔數百年,再一次對全部異族形成了軍事技術碾壓優勢。”
薑星火直接撿了眾人能夠聽懂的話語,來說明工業的意義。
以棉紡織業為代表的輕工業,能夠創收巨量外匯,給國家帶來財富,給人口解決就業,這是眼下立竿見影的事情,大家都能聽得明白。
而目前剛剛進行了技術突破,還沒有馬上產生直觀效益的重工業,薑星火同樣闡明了其意義所在,那就是軍備。
這引來了文臣的驚歎和武臣的一眾歡呼。
事實上,冶鐵技術進步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這個時代的人或許不會懂得,但薑星火卻非常清楚。
能夠大規模冶煉鋼水,獲得鋼材,其實就已經邁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門檻。
為什麽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火車才出現?
一部分原因當然是有了蒸汽機,才能有火車頭的出現,另一部分原因則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才有能力製造出鐵軌。
這裏需要說的是,鐵軌,用的其實不是鐵,而是鋼。
而這個選擇,是經曆過實際檢驗的,是個人都知道鐵的成本比鋼要低,所以一開始鐵軌是實打實用鐵造的,但是用了一段時間以後就發現了,普通的鐵不僅硬度不夠,韌性也不夠,非常容易變形,會造成事故,而鋼則不然,尤其是被鐵軌製造所普遍選擇的錳鋼。
錳鋼是在普通的鋼水裏,額外添加了錳碳,錳的特性很有意思,如果隻加3.5%以下的錳,鋼材會變得非常脆,但繼續加到13%以上,然後經過處理,就會變得又硬又有韌性,即便風吹日曬生了鏽,也就是看到的那種鏽跡斑斑的鐵軌,也不會影響正常的火車通行。
而之所以用錳鋼不用不鏽鋼,一是因為不鏽鋼也會生鏽,二是錳鋼成本低,隻有不鏽鋼的三分之一左右鐵路需要長距離鋪設,大頭肯定不在碎石子和枕木這些可以直接通過簡單加工獲得的自然資源,而在鐵軌上麵,所以鐵軌的材料,肯定是要選擇最具性價比的錳鋼。
今年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各項工作裏工業方麵的報告仍在繼續,然而出乎眾人預料的是,薑星火的口中蹦出了一個他們從來沒聽說過的名詞。
“機械製造工業。”
“在蒸汽機方麵,目前工坊的工匠經過一年的時間,已經基本完成了技術原理的摸索和掌握,預計會在永樂二年進行煤礦抽水用蒸汽機的圖紙設計和模型製作,於永樂三年至永樂六年進行技術、材料等方麵的攻關,試製出煤礦抽水用蒸汽機,於永樂六年至永樂十年進行批量投產與投放市場.後續還會有冶鐵水力鼓風用蒸汽機、棉紡織業用蒸汽機等不同行業蒸汽機的研製。”
“在工具機方麵,內廷兵仗局基於現有的玉琢行業‘磨床’(原始工具機的一種,用腳踏的方法使金屬盤旋轉,配合沙子和水來加工玉石,一般用紮砣來切割玉石,用衝砣來琢磨玉石,類似於現代加工中的鏜削),已經研製出了更加堅固、龐大的鏜床,用以進行火器的身管加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冶鐵技術的突破,現在已經可以製造出更加精密耐用的零部件,除了現有的磨床和鏜床外,車床、鑽床、銑床、刨插床、拉床、鋸床等工具機工具的研製也在推進當中,一旦完成並普及,將極大地提升工業製造的效率,全方位拉動工業生產能力。”
“推進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業,需要著力提升科技水平和技術層級,這要求提高工匠待遇與晉升體係,圍繞重點工業產品上模,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如蒸汽機、螺絲、彈簧等,深入實施工業基礎建設和重要技術裝備攻關,著重推進蒸汽機技術、工具機技術、零部件加工製造技術,實現動力、製造工業之工業、精巧零部件的率先突破。”
薑星火的話語裏,信息量很大,而且密度很高,但聽在這些人耳朵裏,說實話,沒什麽感覺,或者說其中的很多東西,他們壓根就聽不懂。
不過這樣說也不準確,感覺還是有的,那就是這時候他們都覺得,哦,好像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這一年好像也沒少幹事情。
這就是普通的工作報告的意義所在了,別管幹了多少,先讓人覺得幹了很多,更何況,確實很多時候也沒少幹事情。
至於總裁變法事務衙門,這麽大一個部門,有些事情並不是薑星火直接經手的,甚至很少出現在他的嘴裏,但幹了就是幹了,沒幹就是沒幹,這個做不得假。
作為主官,薑星火要做的並不是事無巨細,而是年初做好規劃,讓下麵各部門去落實,年終再進行回顧和總結。
前世的時候,薑星火看《是,首相》,他其實不太理解那句話,為什麽“一個部門存在的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讓它顯得很重要”,現在他基本理解了。
不管如何,今天也算是他事實上秉政的第一天。
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呢,今天不給這群八股時代的老匹夫們見識見識什麽叫公文水平,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而薑星火此時的停頓,則給了諸位高官們討論的機會。
很顯然,今天這種全新的會議方式,非常出乎他們的意料。
坐在最角落裏當書記員的三楊,這時候也忍不住竊竊私語了幾句。
如果說一開始的農業方麵的匯報,還僅僅是讓他們見識了變法成果的冰山一角,那麽工業方麵的匯報,對於他們這些平日裏接受信息源相當廣泛的消息靈通人士來說,就足夠震撼了。
老頭子們可以聽不懂,但他們一定能聽得懂,也能明白,薑星火說的這些話,並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真的紮紮實實地代表著他所做出的成績。
而這些高官們,見到了幾個五軍都督府勳貴代表們耐人尋味的反應後,也逐漸都回過味來。
農業方麵對於勳貴武臣來說,或許意義不大,畢竟雖然他們家裏也有田,但勳貴武臣手裏的田產,對於事實上以土地為主要財富來源和傳承維係根基的士紳階層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發展農業,對於士紳階層實際上的好處是更多的。
但工業則截然不同。
工業對於勳貴武臣階層來說,有著足以形成類似於農業對於文官士紳階層的意義。
這些老狐狸們,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說農業的主要價值在於產出物品能夠果腹並且能夠換取經濟利益的話,那麽工業則是另有優劣。
工業的劣勢在於工業品隻能通過貿易換取的方式來獲得糧食,光有工業品是填不飽肚子的,而工業的優勢則在於工業品的產量和能獲得的經濟利益,是遠遠超出農田所能提供的畢竟農業受到自然、地理等條件的限製,而工業則幾乎可以擺脫這種限製,能限製工業品產量的隻有原材料和人力、機器,而這些東西在大規模生產麵前根本就不是什麽問題。
除此以外,與工業生產緊密相連的還有工業品海外傾銷,也就是必不可免的海外戰爭,這些不僅能給勳貴武臣階層帶來戰功,還能帶來最重要的練兵場。
為什麽勳貴武臣在明初這麽牛,過了三代就開始費拉不堪?究其根源,還不是因為國家隻要承平日久,兵馬將領就打不了仗了。
而華夏古代戰爭,如果是本土作戰,就注定會對經濟民生造成重創,而如果是陸地出塞作戰,則往往是靡費巨大勞而無功。
這種悖論就會導致國家不願意打仗,畢竟打仗也是要算經濟帳的,不單單是看皇帝的意圖和某些其他目標。
但海外開拓戰爭,則基本沒有這個問題。
海外戰爭所需補給遠遠小於陸地,不需要十幾萬民夫一路人吃馬嚼的運輸,而且很多東西都可以到有海港的地方獲取,隻需要有錢就行了嗯,沒錢也行,有火銃和大炮也是一樣的。
跟塞北草原沒法長久占領不同,海外的據點都是可以殖民占領的,而且海外的商品價值和種類豐富程度,也遠遠超過陸地鄰國。
至於工業發展的另一方麵,也就是重工業以及機械製造工業的發展,那就更不用說了,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地就能起到提高武備水準的效果。
因此,回過味來的老狐狸們幾乎就是這麽幾下子的工夫,就揣摩明白了,薑星火為什麽秉政的第一天,就要念這份準備好的報告,又為什麽把所謂的工業,排到了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的農業的後麵。
這就是因為,隻要讓整個勳貴武臣階層都看到發展工業對於他們的三重意義,那麽勳貴武臣階層,隨著時間的逐步推移,在經濟和軍功的雙重利益捆綁下,就會牢牢地綁在變法的戰車上,而且是自願的一旦有人試圖想要阻礙變法,那就相當於斷了這些軍頭的財路和升官封爵路,那跟殺人父母是一個概念。
試想一下,這些軍頭要是知道自己父母被殺了,他們能有什麽反應?當然是滅了仇人滿門!
想到這裏,文官們看著這些神色變化明顯的勳貴代表們,不由地有些不寒而栗。
此時此刻,哪怕是再保守的文官,也知道眼下的局勢是真的變了。
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變法就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推進,並且把原本就半隻腳踏上船的勳貴武臣階層,牢牢地拉了上來,人家自己都不願意下去的那種。
眾人看著薑星火,對他的手段不由地有了些許敬畏,哪怕這種敬畏隻是一絲,也足夠駭人聽聞了。
薑星火卻不急不緩地把報告翻到了下一頁。
剛才他休息了一會兒,就是讓這些人明白,自己的報告到底有什麽意義。
畢竟他又不是新員工做工作匯報,悶頭突突念巴望著早點過去。
報告的意義明麵上當然是說明這一年以來變法都做了哪些工作,但實際上,則是用來作為下馬威,威懾這些保守派的文官們。
如此一來,後麵的考成法才好辦。
否則的話直接丟出考成法的最終名單,按照明代廟堂的習慣,怕是又會變成菜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