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隻知道,雖然敵人非常強大,但他們已經占據了上風上水的有利位置,隻需要勇敢地衝過去,衝到接舷戰鬥的位置,就有相當的勝算。


    而鄭和之前一直停留在西班牙,這次打算穿過英吉利海峽沿著海岸線繼續進行貿易,因此並不清楚這些敵人的來曆,但眼見對方已經主動在海上列陣衝了上來,擺明了是早有預謀,也壓根就沒有了什麽外交斡旋的機會。


    看著這些直愣愣衝過來的二愣子,鄭和眉頭一皺。


    ——他們難道不知道時代變了嗎?


    隨著鄭和一聲令下,大明艦隊的火炮開始轟鳴起來。


    這些鋼鑄火炮射程極遠,威力巨大,它們發射的炮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然後不乏運氣比較好的炮彈,準確地落在英國艦隊的戰艦上.英國戰艦的木質船身在炮彈的轟擊下劇烈顫抖,木屑和碎片四處飛濺,還有一艘貌似商船改來的小戰艦甚至被直接砸斷了龍骨,繼而沉沒。


    英國艦隊的士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猛烈炮火打得措手不及,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有什麽思想準備,就已經被炸死或炸傷。


    英國艦隊的指揮官們試圖組織起有效的反擊,但他們的戰艦在大明艦隊的火炮麵前顯得如此脆弱和不堪一擊。


    終於,英軍艦隊冒著巨大的傷亡,挺進了長弓的射程範圍。


    可英國人還沒來得及施展他們引以為傲的長弓箭雨,大明艦隊的火銃手們就開始使用火銃對他們進行攻擊,明軍的銃彈如同雨點般落在英國戰艦的甲板上,給英國士兵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一些勇敢的英國士兵試圖通過拋擲勾索,靠近大明寶船進行肉搏戰,但他們很快就被大明士兵用長矛和刀劍擊退。


    當夜幕降臨時,英吉利海峽的海麵上映照著戰火餘燼的微光,一艘艘破損不堪、冒著濃煙的英國戰艦在波濤中艱難地漂浮著,許多戰艦的甲板上都躺著死傷的士兵,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木板,與海水混為一體。


    英國艦隊在大明艦隊的猛烈攻擊下損失慘重,許多戰艦被擊沉或俘獲,大量士兵死傷或被俘,而大明艦隊則憑藉巨大的寶船和犀利的火炮贏得了這場海戰的勝利。


    英國艦隊的指揮官伍斯特伯爵深知已經無法挽回敗局,他們不得不下令撤退。


    然而,撤退對於這支已經遭受重創的艦隊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戰艦因為受損嚴重而失去了風帆帶來的動力,隻能依靠其他戰艦的拖拽或是自身拚命地劃槳才能移動可這個時候這些殘存的軍艦自己跑都來不及,有幾個能拖拽友方艦船的呢?


    同時,大明艦隊的追兵也在不斷地逼近,讓這些驚弓之鳥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在撤退的過程中,英國艦隊不斷遭受著大明艦隊火炮的轟擊,每一發炮彈都讓他們心驚膽戰,每一次爆炸都讓他們感到離死亡更近了一步.一些英國士兵在恐懼和絕望中甚至選擇了跳海逃生,但冰冷的海水和凶猛的海浪很快就吞噬了他們的生命。


    經過一夜的艱難撤退,英國艦隊終於逃離了大明艦隊的追擊範圍,回到了樸次茅斯港。


    這場海戰對於英國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而大明艦隊則憑藉這場勝利,展示了其強大的實力。


    可事情並未到此結束。


    明軍在審問了俘虜後,對於英國人卑鄙的偷襲行徑感到勃然大怒,當聽說英國人一開始是打算給大明艦隊一點“小小教訓”後,鄭和決定也給英國人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


    ——————


    倫敦王宮。


    倫敦宮廷內的氣氛異常緊張,英國艦隊的指揮官伍斯特伯爵戰敗歸來,他的臉色蒼白,眼中充滿了驚恐和不安。


    伍斯特伯爵匆匆走進大殿,跪倒在英王亨利四世的麵前,聲音顫抖地向國王稟報著戰敗的消息。


    “陛下,我們的艦隊……已經全軍覆沒了。”


    伍斯特伯爵的聲音低沉而無力,仿佛每一個字都耗費了他極大的力氣,他用含混地語氣還想表達些甩鍋的意思:“明軍艦隊的力量實在太過強大,他們的火炮和戰術完全超越了我們,我們的戰艦在他們的攻擊下就像紙糊的一樣脆弱不堪.即便退回到樸次茅斯港,依舊被明軍所摧毀,我盡力了,但實在無法抵擋他們的進攻。”


    亨利四世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的目光中閃爍著憤怒,這種憤怒不是對英軍艦隊戰敗的憤怒,對此他就有心理預期了。


    亨利四世猛地站起身來,雙手緊握成拳,仿佛要將眼前的噩耗擊碎一般,可實際上,他卻恨不得把那些卑鄙的漢薩商人統統殺光。


    英國辛辛苦苦攢出來的這點艦隊家底,就在這群操控議會的外國商人和蟲豸們的裹挾下,付諸東流。


    作為英王,他怎麽能不生氣現在英國這種畸形的政治格局?


    但很快,善於隱忍的亨利四世就放棄了“殺光漢薩商人”這個不可能實現的念頭。


    “那麽現在明軍艦隊的情況如何?他們損失了多少?”亨利四世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一些。


    “我不知道,隻知道他們……已經登陸了。”


    伍斯特伯爵吞吞吐吐地說道:“正在向倫敦方向行軍明軍登陸的兵力也相當龐大,足有幾千人之多,且裝備精良,我們恐怕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嗯,伍斯特伯爵口中“幾千人之多”這句話不用驚訝,之前就說過,現在的世界按實際交手記錄來劃分的話,大概能把各國戰鬥力和軍隊規模排序一下。


    大明>帖木兒汗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歐洲諸國綁一塊組成的十字軍。


    說大實話,就歐洲這些國家,戰爭規模真不如被大明嘲笑的日本“村鬥”。


    日本現在好歹有千萬人口,英國現在有多少?經曆了瘟疫以後,隻有大概二百萬人到三百萬人。


    直觀地說,英國總人口還不如大明的軍戶數量多。


    舉個有記錄的例子就知道了,亨利五世重啟英法百年戰爭之後,投入的全部軍隊是一萬多人,這裏麵還包括當掉底褲搖來的雇傭兵,當時英軍從諾曼第登陸後先是攻下哈弗勒爾,接著渡過索姆河向加來進軍,與“傾國而來”的三萬法軍在阿讓庫爾遭遇,亨利五世以弱勝強,因此名聲大噪,被譽為歐陸一代名將。


    而放在同時期的大明,別說一萬人,就是三萬人,伱能不能當偏將都是個問題。


    可是,雙方加起來攏共才四萬人的阿讓庫爾之戰,已經是英法百年戰爭中數得上的大規模會戰了。


    當然了,規模小歸規模小,但質量還是在線的而且拋開軍製談規模確實不客觀,歐洲諸國軍隊規模實際上也受到了騎士製度的限製,跟安南那種征召民夫和民兵湊個二十萬大軍性質完全不同。


    但不管怎麽說,現在的英軍攏共就幾千人,大明的登陸部隊,在他們看來人數已經相當恐怖了。


    聽到這個消息,宮廷內頓時響起了一片驚呼聲,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恐懼的情緒在空氣中迅速蔓延。


    亨利四世感到一陣眩暈,但他知道此時他不能倒下,他必須保持冷靜做出決策。


    亨利四世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然後,他轉向了站在一旁的兒子亨利·蘭開斯特。


    “你聽到伯爵的話了。”


    他的聲音堅定而果斷:“現在,我命令你率領七千人前去迎戰明軍,我授予你指揮全部貴族及騎士的權力。”


    聞言,亨利·蘭開斯特挺直了身體,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是,父王。”


    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命令:“我會盡我所能,保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亨利四世看著兒子的背影,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知道這場戰爭對於內亂不斷地英國來說意味著什麽,他也知道讓兒子去迎戰強大的明軍有多麽危險。


    但他別無選擇。


    七千英軍中既包含了英王禁衛軍,也包含了相當部分的貴族及他們所征召的騎士。


    在亨利·蘭開斯特的帶領下,這些之前就因為國王命令而有所準備的貴族迅速集結完畢,他們踏上了迎戰明軍的征程。


    ——————


    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這片昔日寧靜的土地,如今成為了兩軍決戰的戰場。


    英軍與明軍在此對峙,雙方嚴陣以待。


    亨利·蘭開斯特站在英軍陣前,身著華麗的騎士鎧甲,陽光照耀在他的鐵甲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


    這位威爾斯親王目光堅定,神情嚴肅,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在他的身後,七千英軍排成整齊的陣型,其中有相當大比例都是重裝騎兵,他們手持長矛和盾牌,鎧甲碰撞發出的聲響,如同戰爭的序曲。


    英軍的優勢在,於他們那些鐵罐頭一樣的騎士,這些騎士身披重甲,幾乎無懈可擊,他們的馬匹也披著鐵甲,衝鋒起來勢不可擋。


    亨利·蘭開斯特知道,明軍因為走海路來的,所以隨船裝載的戰馬並不多,登陸的明軍隻有數百騎,所以想要打贏這場戰役,訓練有素的騎士才是關鍵,隻要能夠突破明軍的陣線,絞殺敵人的步兵勝利就在眼前。


    然而,對麵的明軍顯然並非是易於對付的對手。


    當初在開封探親完畢就火速跟鄭和來出海的汝南郡王朱有爋站在明軍陣前,在他的指揮下,明軍的步兵、騎兵和火器部隊各司其職,井然有序。


    除了兩個陣型密集的步兵方陣壓住左右翼陣腳,明軍還在最中間擺出了一個英軍看不懂的空心方陣。


    不過看不看得懂,英國人都沒太好的選擇了。


    任他花裏胡哨,我自橫衝直撞。


    戰鬥終於打響了,英軍的騎士們率先發起了衝鋒,這些鐵罐頭們像一股鋼鐵洪流般衝向明軍的陣線.馬蹄聲震耳欲聾,仿佛連大地都在顫抖,鎧甲在奔跑中相互碰撞發出的聲響更是令人心顫。


    這些騎士手持騎槍,像訓練時那樣瞄準著目標,隻是很多人因為太過緊張,全身的肌肉像彈簧般拉緊。


    然而,就在他們剛啟動沒多久時,明軍的火器部隊開火了。


    明軍陣後的火炮開始射擊,開花彈如同暴風驟雨般向英軍傾瀉而去,空氣中充滿了火藥的味道,一時間,戰場上火光閃爍,硝煙彌漫。


    許多英軍騎士被擊中,紛紛落馬那些曾經讓他們自豪的鎧甲,如今卻像紙糊的一樣不堪一擊。


    英軍騎士的鮮血染紅了格林威治的青草地,痛苦的呻吟聲在戰場上回蕩。


    盡管如此,這些從小被培養作為戰場主力的英軍騎士們並沒有退縮,他們仍然勇往直前地衝鋒著,試圖用那長長的騎槍來突破明軍看起來無比脆弱的防線。


    然而,明軍的火銃手們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因為左右兩翼都有輕重步兵混合的方陣保護,明軍空心方陣裏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前麵,形成了連綿不斷的“三段擊”。


    這種從沐英就開始運用的戰術使得明軍的火力更加密集和持續,足以形成一道不停歇的火網,讓英軍騎士們無法找到突破口。


    明軍的火銃手們冷靜地裝填彈藥,調整射擊角度,他們的動作熟練而迅速,每一次齊射都讓英軍的衝鋒步伐變得更加艱難。


    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英軍騎士們的衝鋒雖然凶猛,但在明軍火器的持續打擊下,他們的陣型開始出現了混亂,一些騎士受傷落馬,而他們的同伴則不得不繞過這些障礙物繼續衝鋒,這使得英軍的衝鋒速度大大減慢。


    英軍騎士麵對明軍跨時代的武器和戰術,跟八裏橋之戰裏僧格林沁率領的蒙古騎兵並無什麽本質區別,都是被屠戮的命運。


    與此同時,明軍的少量騎兵也開始發起了反擊,他們利用英軍衝鋒的間隙,迅速穿越戰場,向英軍的側翼和後方發起攻擊。


    英軍開始陷入了困境,他們的衝鋒被明軍的火器和步兵防線所阻擋,而他們的後方又遭到了明軍騎兵的襲擊,在這種情況下,英軍的士氣開始出現了動搖,一些士兵開始產生了恐懼和退縮的情緒。


    亨利·蘭開斯特看著戰場上的形勢,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


    這位未來的歐陸一代名將,很清楚這場戰鬥已經無法挽回了。


    英軍的騎士們雖然勇猛無畏,但在明軍的火器和步騎協同作戰麵前,卻顯得如此無力。


    就在這時,明軍的又一輪火器齊射打響了,炮彈和火銃彈丸如同死神的鐮刀一般,在英軍的陣型中割開了一道道口子。


    英軍騎士們紛紛倒下,他們的鮮血染紅了大地,令人揪心的呼痛聲在格林威治戰場上回蕩。


    騎士們的驕傲和自信被明軍的火器徹底擊碎,這些騎士用看魔鬼一樣的目光看著明軍大規模的崩潰開始了。


    兵敗如山倒。


    亨利·蘭開斯特深吸了一口氣下令全軍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英軍在明軍的追擊下倉皇而逃,一路逃回了倫敦,明軍才停止追擊。


    ——————


    “大事不好了,洋人的軍艦開進了泰晤士河了!”


    這個消息像野火一樣在倫敦市民中迅速蔓延開來。


    隨著明軍水路兩路的進攻,原本繁華而安寧的城市,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和恐慌之中,街道上人群湧動議論紛紛,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驚恐和不安。


    英王亨利四世此刻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站在窗前,目光凝重地望著遠方泰晤士河的方向,那一艘艘巨大的明軍艦船,像怪獸一樣橫亙在河麵上,它們的炮口正對準著倫敦。


    亨利四世深知,自己的王國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