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轉頭,立刻吩咐副將:“去請示成國公定奪,前軍已經渡河,是否要移動火炮位置。”


    這也是明軍不懼怕火炮陣地暴露的原因反正倭軍也沒有熱氣球,明軍火炮陣地怎麽移動,他們根本看不到,剛才在的位置,待會兒可不一定在。


    雖然火炮陣地移動起來很麻煩,但反過來說,這種規模的會戰,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打完的。


    明軍從登陸以來一直沒有與敵人正麵野戰過,此時士氣頗佳,隨著明軍中軍和左右兩翼的仆從軍也開始渡河,戰場上的壓力,頓時給到了當麵的倭軍。


    “嗚嗚嗚”


    戰爭的號角聲響了起來,吹得格外激昂。


    倭軍陣列最前方的武士們頓時騷亂起來,他們顯然有點緊張.畢竟明軍那恐怖的火炮威名在外,而且對麵的明軍陣容也極為壯觀,雖然備倭軍隻有十萬人,但表現出的氣勢可遠不止十萬。


    明軍的前軍中,李景隆的臉色很嚴峻,舉著望遠鏡,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前方的倭軍。


    從他的角度看去,倭軍前方是密密麻麻的步兵,不過陣型很有講究,五個大方陣裏麵套了不知道多少個小方陣,每個小方陣中間隱約藏了騎兵。


    “分散使用騎兵嗎?還是通訊兵?不像是通訊騎兵,人數太多了。”


    李景隆倒是不怕倭軍騎兵的進攻,因為明軍的騎兵同樣很強,而且不管怎樣,在這種規模的會戰裏,倭軍的輕裝騎兵也不可能突破明軍步兵的防禦,直接往前衝,要是真有這種傻子,隻需用大炮狠揍一陣,保證他們的騎兵傷亡慘重。


    即便倭軍真用騎兵衝陣,那也隻可能是幕府將軍的禁衛親軍“禦馬回”,這支部隊聽說是有一小部分具裝甲騎的。


    雙方的位置愈發接近了。


    這時明軍兩翼仆從軍的步兵們也都陸續過河了,有些拖遝的重新進行列陣,組建成一個橫向的陣列。


    “大人,要不要出擊?”


    在明軍的前軍、中軍的進軍過程渾然一體的前提下,左右兩翼的仆從軍,就像是舞團裏那個跟不上節拍的邊角料現眼包一樣.都說柿子撿軟的捏,這麽明顯的破綻,幕府聯軍能不心動嗎?


    但足利義持還是忍住了。


    “不能動,明軍把菊池氏、相良氏、伊東氏、大內氏、山名氏這些軍隊擺在兩翼,就已經說明了這就是明軍故意賣的破綻就算擊潰了其中一翼又能如何?明軍十萬人,前中後自己抱成一團,自己也有兩翼,沒用的,徒勞浪費兵力和銳氣。”


    一色滿笵分析的還是很到位的。


    大道至簡,明軍的陣型其實不複雜,一眼就能看明白。


    左翼.前軍.前軍.右翼


    左翼.中軍.中軍.右翼


    ——.後軍.後軍.——


    這種陣型下一旦兩翼被突破,兵力都聚集在中間的明軍很難被連續突破。


    如果幕府聯軍選擇了這種兩翼突破或者任意一翼突破的戰術,那麽接下來明軍自己縮成一團,已經損失了部分兵力和突擊能力,且戰線被嚴重拉長的幕府聯軍,該如何應對明軍有可能的重騎兵反擊?


    雙方的交手,為了獲取情報或者迷惑敵人,進行的試探行動非常多,就像是兩個謹慎的拳手一樣,為的就是一擊致命。


    而聰明的敵人,放給你看的空檔,不一定是真的空檔,有可能是引誘你全力出手,隨後趁著你僵直給你來致命一擊的陷阱。


    但是一味的退縮,同樣不是什麽好事情,因為拳頭非常重的敵人,這時候已經步步緊逼上來了!


    如果再不出手阻止,恐怕就要沒有什麽回旋餘地了,而沒有回旋餘地,往往意味著挨揍。


    明軍的騎兵仍然在靠近,很快明軍騎兵也在陣地上停了下來。


    幕府聯軍的態度非常果決,直接讓中間的三個大方陣前出,擺明了就是不讓明軍繼續侵蝕他們的戰略空間,同時準備使用優勢兵力放棄兩翼突破,進行硬碰硬的中部決戰。


    這種戰略決策沒有任何問題,明軍前軍/中軍/後軍都是三萬人,左右翼各兩萬人,把兵力少且戰鬥力差的仆從軍扔到了兩翼,擺明了就是要中路突破,兩翼這些仆從軍隨便你怎麽突破,反正明軍不怕。


    而幕府聯軍的陣型徹底固定下來,嵯峨野西側還是有些小山丘的,雖然不高,看著就跟土包一樣,但同樣可以利用。


    敵人陣列中央是基本平坦的平原,而在兩翼周圍的山坡上,則築有許多臨時弄起來的沙袋土牆,敵軍的陣形可以說是嚴密無縫隙,同樣是兩翼薄中間厚。


    在中軍和兩翼的結合部,幕府聯軍分別駐紮了大批有經驗的披甲步兵,這些倭兵的戰鬥力很強,而且陣勢嚴整、非常有序,比當麵的明軍仆從軍肯定是更加難纏。


    中間的朱能見此情形沉吟道:“倭軍確實厲害,我軍若是直接進攻,恐怕損失極大,不宜冒險,但這場戰事必須贏,否則就白費了。”


    “徐徐圖之吧。”


    旁邊房寬道:“末將認為大帥所慮之處倒是心思過重了,按目前觀察,倭騎的裝備好像差了很多,而且缺乏盔甲,這種情況我軍應該不難取勝。”


    劉才道:“我的想法跟你恰恰相反,他們肯定有一套戰術體係.”


    “等等!”


    薑星火忽然打斷了劉才的話,扭頭問房寬道:“剛才你說什麽?”


    “倭騎的裝備差。”


    房寬似乎沒意識到哪裏不對,他剛才帶著騎軍同樣在倭軍陣列前掠過了一次,觀測到倭軍分散使用了騎兵,是以百人或千人為單位,分散在大方陣的縫隙中的。


    “那倭騎的裝備都去哪了?全給禦馬回了?”薑星火敏銳地捕捉到了一點。


    “不可能。”


    朱能也反應了過來:“禦馬回是幕府將軍的親軍,不缺裝備。”


    “有問題。”


    朱能這時候同樣想到了最大的一種可能性——倭軍可能集中裝備後藏了一支精銳騎軍不知道在什麽地方,而倭軍很清楚明軍能夠居高臨下看到下麵的情況,所以一定沒藏在正麵。


    那麽,會藏到哪裏?


    明軍是從西北方向的嵐山大營出發的,整個西方都是嵐山,東方就是桂川戰場北方是明軍一路來的方向,所以隻有一種可能了。


    南麵還有敵人,而且數量應該不少。


    “是為了繞後偷襲後軍,還是為了偷襲火炮陣地?”


    朱能不得而知。


    而就在此時,一條情報傳到了朱能的手裏。


    斥候騎兵裏的總旗楊富田報告,在南方發現了敵人的精銳斥候,而且南方的戰場信息已經被遮蔽了。


    這就相當於敵人敲掉了明軍按插在南方的“眼”,躲藏在了戰爭迷霧背後。


    朱能當機立斷:“讓飛鷹衛派出熱氣球往南搜尋,同時向南方加派斥候,務必要探查清楚。”


    而此時,正麵戰場,明軍的前軍已經開始於倭軍接戰了。


    倭軍在正麵擺著車陣,火銃很難對車陣後麵的人員造成什麽像樣的毀傷,因此明軍前軍並沒有申請調用火銃方陣上來,而是最傳統的步兵進攻戰術。


    明軍前軍重步兵整齊的移動著,宛如洪水滔天,洶湧澎拜,向敵軍陣地撲了過去。


    在車陣後麵的倭寇步兵陣列中,有許多士卒舉著長矛和盾牌,這時倭軍前鋒的弓箭手開始反擊了,箭雨鋪蓋著陣線前沿,一時間明軍重步兵的甲冑上箭矢插得像是刺蝟一般。


    兩股鋼鐵洪流撞到了一起,沒有半點取巧,而倭軍的陣列似乎很堅固,沒有被明軍第一波衝擊撕裂。


    而且明軍這邊也不是全無劣勢,明軍為了維持跟敵人中軍相同的陣線長度,付出了在陣線厚度上的代價,同時明軍人數少,騎兵多,火器部隊多,這也就意味著能給前線戰場提供拋射火力的傳統弓弩兵要少得多實際上,在最前線雙方的弓弩手數量是完全不對等的,明軍全身披甲的重步兵還能頂得住,但不少輕步兵卻麵臨著很大的威脅。


    不過明軍步兵仍在奮力廝殺,雙方的身體素質和戰鬥力確實存在差距,倭軍士兵遠不如明軍士兵高大,耐力也差了些,這些反映在戰鬥上,就是一點點個體優勢累積出來的集體優勢.隨著兩翼也開始交戰,倭軍陣列在不停地些許後退,明軍已占據了絕對的優勢,正慢慢蠶食倭軍的防禦陣線。


    雙方都捏著精銳騎兵作為撒手鐧,誰都不肯先出手,而明軍也一反常態地沒有把火銃手派出來,幕府高層那邊猜測明軍打算用火器方陣來當預備隊,亦或是視情況加強左翼/右翼的火力,對幕府軍進行單翼突破。


    而實際上,明軍是在防備著有可能的騎兵繞後突襲。


    但戰局很快出現了不利的轉折。


    明軍終於知道在當麵倭軍方陣中間的騎兵是用來幹嘛的了。


    在正麵倭軍開始支撐不住的時候,這些騎兵開始發揮機動性,起到了騷擾遲滯明軍陣線的作用,而倭軍趁機部分脫離接觸緊接著,倭軍後方的生力軍開始部分輪上來填線。


    這種戰術操作的難度非常大,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區域崩潰或者士兵互相踐踏,但倭軍顯然不止一次使用這種複雜的戰術,愣是完成了。


    而這就導致了,幕府聯軍有十七萬,擺在中間部分的兵力遠多於明軍,前排明軍重步兵的體力開始跟不上了,畢竟,全身披甲固然防禦力驚人,但代價就是對體力的消耗非常的大。


    普通人去拳台上光膀子打幾分鍾都會累癱在地,何況是全身甲冑的士兵揮刀互砍這麽久呢?


    在戰場上,人數優勢是優勢,體力優勢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優勢。


    眼見明軍前軍的士兵雖然英勇,但卻顯出了幾分疲態,李景隆這下也不淡定了,如果讓士兵硬抗,等到體力透支後,後果是很嚴重的。


    不過明軍同樣有辦法應對,那就是大炮。


    持續時間可能會達到一整天的會戰裏,明軍的炮兵也不是無限開火的這又不是玩遊戲。


    實際上,明軍的炮兵既要考慮攜帶的炮彈尤其是開花彈夠打多久,也要考慮持續開火炮管過熱能撐多久。


    因此,明軍的高級將領們沒有第一時間把重新轉移位置的炮兵集群投入到戰鬥中去。


    大炮很厲害,可對麵就算是十七萬頭豬,靠著明軍這一百多門炮,也不可能把他們全都轟死。


    這也是倭軍為什麽敢跟明軍正麵野戰的原因明軍的大炮攻城打固定靶厲害,因為節奏掌握在明軍手裏,想怎麽打、打哪裏,都是明軍這個攻城方說了算,可野戰不是這個邏輯。


    所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這時候就是動用炮兵的時候了。


    李景隆道:“去告訴平安,待會兒用輕型野戰炮轟擊敵陣,務求摧毀敵軍陣勢!”


    身旁的傳令兵匆匆領命而去。


    這時明軍炮兵隊列開始調整陣型,緩緩移動,準備進入炮擊射程。


    平安道:“傳令炮隊準備。”


    “是!”旗手立刻傳達命令。


    很快,幾十門輕型野戰炮就被推到了明軍前軍後方的位置。


    四個炮陣,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隻等一聲號令,就可以開火。


    “喏!”一名百戶立刻轉頭喝道:“把開花彈也推上前!”


    頓時有十二輛大車被推了過來,它們的車廂上綁著木條,顯然是運輸炮彈用的。


    “準備射擊!”


    聽到命令,炮隊將士開始裝彈,炮手們熟練地搬動炮管和炮架,然後裝填手把炮彈塞進去。


    隨著開火的命令傳達,另一邊的士兵則開始點燃火繩,頓時,大炮瞄準敵陣轟鳴起來。


    “砰砰砰!”


    “嗖嗖嗖!”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密集的炮彈在空中飛舞,然後砸在了敵陣裏,霎時間炸裂開來。


    煙塵彌漫、火舌亂竄,剛才還在奮力前衝的倭軍,陣腳登時亂成了一團。


    各種慘叫聲此起彼伏,倭軍士兵慌忙躲避或用盾牌擋在麵前抵禦,但依舊被開花彈掀倒在地,受傷的人不斷湧向附近的戰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湖遇雨並收藏大明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