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古代女子記事(雙重生) 作者:青橋細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夫人喝了,忙道:“可別又敬了,不然沒個尾、怕是要喝到天荒地老。”眾人笑著應是,席間說些趣事兒,十分鬆快。正此時,下人來報,道六姑娘來了。李嫦大喜,道:“原道她惹惱了老太太,請了沒想她會來,沒成想竟又來了。”說著,起身相迎。
李嫦引著李婠上前,丫鬟婆子忙添凳子、碗筷,李嫦見了吩咐道:“再添兩個菜。”李婠向兩位太太行禮,道:“向伯母請罪,我來遲了。”季氏笑道:“不遲,能來我這兒心裏便高興了。”
李嫦道:“這事兒還得怨我,今兒以為老太太不準,沒去叫你,快些坐。”李姝不耐煩聽她們墨跡講話,倒了杯酒道:“快別怨來怨去了,直言快語些,小妹便自罰三杯罷。”其餘人也出言讚成。李婠遂接過喝了三杯,眾人叫好。
方坐定,又有丫鬟來報,季氏笑道:“今兒個怕不是喜鵲盈門,加二連三的有人來道喜,快快說來。”那回稟的丫鬟喜道:“稟夫人,大老爺回了。”
季氏吃了一驚,問:“你說甚?”丫鬟又重說了一遍:“夫人,大老爺回了。”季氏麵露難色,何夫人道:“大嫂快去接接罷。”李嫦也勸:“媽,去迎迎老爺罷,這兒有我呢。”
季夫人心裏暗道,莫不是出了事,幾日前接到書信還說不能回,但麵上不好表露,道:“那今日我便失禮一回,見諒了。”眾人擺手道:“沒甚講究這麽多。”季氏走後不久,何夫人也道:“我也乏了,先行離去,你們小孩家家多聚聚,日後怕是也難見了。”說罷走了。
席上皆默然。如今李嫦,李娟,李姝三人親事已定,李姝、李婠也快及笄,程韶儀剛離了父母,到那時一別,天南地北,怕也沒了相見之時。李妍性情纖弱,此時道:“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李婠道:“即是如此,何不及時行樂?況也有一語,離為再遇,所失凡逢,日後雖說不在一處了,但在遠也遠不過天邊去。”說罷,又接了一句俏皮話:“姐姐們若寄信,我便來看你們,隻要別惱我壞了你和姐夫的神仙日子便是了。”此言一出,其餘姐妹紛紛羞惱道:“哪裏來的胡話,好不知羞。”“快快倒杯酒讓她簌簌嘴。”李婠又喝了好幾杯。氣氛又活絡起來。
李姝此時提議道:“吃吃喝喝也沒甚意思,不若再叫上喜鵲,桂姐兒她們幾個,擊鼓傳花,到了誰家誰便講個笑話。”眾人稱好。
李嫦遣了一婆子去折一支桂花,又命一人擊鼓。鼓聲響起,花枝在眾人手中亂飛,突然,鼓聲戛然而止,幾人一看,到了李嫦手裏。
李嫦笑道:“怎地是我,難不成是我今個兒運好?”李姝道:“二姐姐是運好,但莫要磨磨唧唧,快快講來罷。”
李嫦道:“急甚,這便講。”她徐徐道來: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學者名侯白,好學有捷才,性情滑稽。一次,侯白遇到楊素,楊素問侯白:現有一大坑,幾百尺深,你若跳進去,可有甚法子出來?侯白道:我倒不需要旁的,隻需一根針便好。”眾人好奇追問,要針作甚。
李嫦笑道:“侯白答曰:用針在腦袋上紮一個洞,把頭腦中水放出來,放滿一坑,便可浮水上來了。”眾人大笑起來。李嫦接著說道:“還沒完呢。楊素問:腦子中哪有這麽多的水?【1】”
這兒李嫦賣了關子,“你們猜猜候白怎答的?”眾人好奇追問,“怎答的?”
李嫦笑道:“侯白道:要是腦子裏沒有這麽多水,那為何要跳進那深坑裏去?”眾人聞言又是一陣大笑。
第10章
卻說這邊,季氏半道上得知大老爺回府,離了席間去迎,還未到角門,至抄手遊廊上便與人相逢了。
李自成幾人風塵仆仆,眼袋青黑,發須散亂,隨行一二小廝更是不堪。季氏見後,驚道:“老爺?”李自成緩下步子,道:“回房說,你且安排些吃食來。另也晚了,別驚擾了他人。”季氏點頭應是,後吩咐丫鬟婆子燒熱水、備飯食。
李自成回了院子,長舒一口氣。稍作歇息後,洗浴用飯,事畢,躺下歇息了。季氏見此,輕手輕腳放下床幔,熄了燭火,到偏房歇息了。到半夜三更天,李自成驚醒,外屋守夜丫鬟忙點了燭火,行禮問道:“老爺,可是要喝茶?”季氏匆匆披衣進來,揮退丫鬟,親自到了杯茶水遞過去,輕聲問道:“老爺可是夢驚了?”
李自成擺手,接過茶水喝幹淨,問道:“倩娘,府上還有多少銀錢。”季氏大驚,忙問:“這是怎地了,一回來邊做此言語。”李自成勉強道:“無事,你且說說。”
季氏見他臉色難看,回道:“抽上了各處地租稅收、莊子鋪子現錢,合起上來,怕有兩萬四千兩左右。這一年用得多些,老爺補缺打點上下,三個丫頭嫁妝,外加各府走動、親戚往來、府上采買,便隻剩這些了。老爺,這是怎地了。”李自成無言。
季氏眼中焦急,道:“老爺,半月前才見你書信,上寫道暫且不回,今日又這般回來,偏偏一句話不說,讓人如何是好。”李自成又問道:“那、那些莊子鋪子賣了,合起來多少銀錢。”季氏說道:“現今有兩個莊子,幾處茶樓酒樓、與幾千畝的永業田,全賣了怕不是有三四十萬銀子。”這夜,金頤院燈火亮了一夜。
次日,老太太正在用膳,聽夏嬤嬤來報,大老爺來請安,抬抬眼皮道:“前半月不還說在任上,今兒又大清早的到了門口,這一個個的都不讓人省心,讓他進罷。”說罷,放下筷子,幾個婆子有眼色地撤了桌碗,一一退下了。老太太接過帕子擦擦手,示意一旁的春杏把茶碗放桌上。
一小丫鬟打簾子,夏嬤嬤引著大老爺李自成進屋。李自成悶頭就跪:“兒恭叩金安,兒不孝,多日不能在跟前侍奉。”老太太穩穩坐著:“起罷,這般說話也難受。”
李自成沒起,磕頭:“孩兒不孝。”夏嬤嬤見此,忙帶了屋裏諸位丫鬟婆子出去,掩上門窗,派兩個婆子守著。老太太見此也是一驚,問道:“怎這般作態?”李自成聞言淌下兩行淚,一一說了。
幾月前,他打點上下,謀補了陵南府漕司此缺,主管漕運之事,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不想,隻過一月,陵南府突逢大雨,衝垮河堤,下流幾處村莊被淹。趁此時,陵南府太守周祿上奏聖人,謊報災情,申報賑災,言稱全府百姓十之八九流離失所,屍橫遍野,朝野震動。聖人仁慈,下撥百萬兩銀錢救災。
雖有百萬兩之巨,但層層剝利,到手甚少。周祿遂以“荒糧”為名,奏請於陵南府開行“捐監”,使富人繳納糧食入倉,酬以國子監“監生”之名,聖人恩準。不料周祿夥同陵南府上下官員沆瀣一氣,不收粟米,該收白銀,貪汙甚巨。
陵南府官員黃道生不忍見百姓受苦、民生凋零,遂秘密上奏朝廷,不想事發,黃道生被周祿吊死。朝廷接到密報,派巡撫王昌明暗查。
不料,王昌明此人亦是貪得無厭之背,反過來勒索周祿等人,索要銀錢五百萬兩,不給便要告發全府。
老太太聽至此,道:“如此,幹你何事?我便不信,兢兢業業地當差的,反而被貪得無厭的拿捏住。”說完,她撇了眼李自成,又道:“你這般作態,莫不是幫了那黃道生,狗賊周祿容不下你?”
李自成聞言以袖蒙麵,羞愧不已,說道:“太太,是我糊塗。妄讀聖賢書,闖下大禍。那周祿吊死黃道生,又受王昌明勒索,仍不肯拿出錢來,隻叫餘下的人出錢,若不然,便將我幾人要上交朝廷——”
上交朝廷?老太太聽完便知他所說,手一揮,茶碗啪摔在地上,罵道:“好、不愧是我的好大兒——靠著祖上的錢財吃喝也罷了,如今竟還與同僚貪汙,當初府上打點上下,為你謀劃差事,沒成想、你不光宗耀祖也罷了,還幹起這些勾當——錢呢?那王昌明不是要錢麽,難不成項上人頭都不保了,你還死死的攥著那幾兩銀錢?”
李自成哭道:“太太,我所得不過十萬兩,如今卻要奉上五十萬,我哪兒拿得出?”老太太嗬斥道:“哭——你還有臉哭——你拿不出來便找你媽我?我一婦道人家,哪有銀錢?莫不是還指望我這老婆子的私房錢?”
李自成求道:“太太,是我不孝,若此事隻涉及我一人,我即刻便去跳黃河也不連累他人,隻此事一旦事發,李家便大禍臨頭了,輕則抄家流放、重則全家人頭落地——”
老太太道:“家門不幸、真真家門不幸——”她閉目。片刻後,她長歎一口氣,強抑製怒氣與他分說:“原先我的嫁妝分了四份,一份予了秀兒,她雖不是我親生的,也在我身邊長大,也算是全了母子情份,另外的給了你和自仁,剩下是自德的,他走得早,我便替婠姐兒存了起來,婠姐兒娘那份嫁妝早被她舅舅要回去,看樣子是討不回來了,這些你都知曉。如今我也隻剩兩萬兩棺材本與些古董字畫,你且拿去救急罷。”
李自成含淚,道:“太太——”老太太道:“別叫我——你若是稚童要討糖吃,我二話不說便給你,可如今要整整四十萬兩雪花銀,你就是叫破天、我也沒法子,隻恨你爹去得早,沒好好教你。且去與你弟弟商議,看看這府裏的莊子、鋪子、田地,該賣的、賣了罷。”
李自成羞愧難當,但隻得以實情相告:“太太,周祿限我等半月拿出現銀來,且不說這半月能否把田地鋪子折現,便是短日裏賤賣了,也怕填不上虧空。況且、若要人知曉了,要是此事泄漏……”
老太太聞言泄了一口氣,活似老了十歲:“那怎辦?難道李府幾代根基竟要毀於你我手上了麽?”李自成眼中滑過不忍,但複又硬起心腸,他道:“太太,回程路上遇見陳家二房名勝兄,他言道,可助李家一臂之力,借三十萬兩銀錢周轉,再賣個莊子鋪子湊湊,總是夠的。這便也動不了家裏根基。”
老太太道:“商人重利,我家與他家不過有幾分麵子情,現如今,三十萬兩,說借就借、陳家怕不是開善堂的。”
李自成低聲道:“太太英明,隻他有一子,家裏預給他尋個士族貴女。”後他急急補充道:“他那兒子我見過,相貌堂堂、舉止不俗,又在大儒名下進學,是個上進的。隻身份低些,是商戶人家,但陳家經商已滿三代,他定會下場考取功名。”
老太太左右思量,閉了閉眼,道:“便如此罷,明日我去和何氏說說。”又接著道:“我與你沒甚好說的,過了這檻兒,以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罷。”李自成含淚應是,磕了三個頭,恭敬退下了。
又過一日,這早上露珠還掛在綠葉上,園子裏騰起些許霧氣。大房丫鬟望月打著哈欠穿過二門,往大廚房去,半路遇見二房杏兒,打了聲招呼。杏兒見她臉色倦怠,問道:“怎地倦容滿麵的,可是昨晚沒睡好。”
望月道:“快別提了,前日夜裏大老爺回,半夜驚醒,便沒在睡下。昨夜也如此,半夜說有要事出府,便匆匆出府了。主子小姐到可白日裏補眠,我們可不得歇息,一直撐了兩日,勞累辛苦,阿彌陀佛,下輩子可別讓我投身成奴才了。”杏兒道:“可是出了甚大事?否則怎會如此。”
望月瞥了她一眼,知她在打聽,遂說道:“這我便不知了,若真有大事輪不著與下人說嘴,隻是——”杏兒問道:“隻是怎地?”望月說道:“隻是大老爺回來時,我悄悄抬頭瞧了一眼,看老爺他臉色不好。”杏兒心裏暗自啐了一口,心說,這可真是廢話。
兩人說著,便到了大廚房,掀簾進去,立在正屋門口處。這處熱氣朝天,十幾層的蒸籠壘在灶上、成堆的食材堆在側屋,廚娘們麻利的切菜、炒菜,十幾個小丫頭在燒火洗菜,做些雜物。
管事媽媽姓孔,見著人來忙遞上兩個祥雲白鶴紅木四層盒子,一個給了望月說道:“前兒日子多虧姑娘提點,叫多做些補人的,遂熬了一個黃芪枸杞鴿子湯替了往日的瓜皮蛋花湯,若主子有個甚不滿,還勞煩姑娘與我等說說。”
又把另一個盒子給了杏兒:“二太太昨日道小菜不爽口,特地醃製碟脆藕,用的的是北邊的法子,還請杏兒姑娘美言幾句。”兩人接了盒子查看後點頭,說了幾句場麵話。
孔媽媽這廂又捧出兩碗雞湯,“現如今天兒也寒了,二位姑娘喝了暖暖身子再走罷。”望月、杏兒接過湯碗,溫度正好,遂喝了,後道謝離開。
望月與杏兒各提盒子在岔道上作別。杏兒徑直回了沉香榭,幾個小丫鬟此時正抬桌擺碗,此時見望月,一人忙上前接過食盒,杏兒道:“仔細些,務忘把那疊脆藕擺前麵。”幾個小丫鬟點頭。
此間何氏正於鏡前梳妝事畢,杏兒進屋輕聲道:“太太,可要用早膳了?”何氏點頭。杏兒邊伺候何氏,邊輕聲把打聽到的說出,何氏問道:“便沒了?”杏兒點頭。何氏道:“倒是瞞得嚴實。”
隻自古越是大事發生,越是悄無聲息。何氏正吃著,一婆子來報,道是老太太有請,何氏心說,可不來了嗎?
第11章
話說這頭,何氏被老太太叫去,何氏進正廳後請安:“請母親金安。”老太太點頭:“坐罷。”丫鬟婆子奉上茶水後退下,隻留夏嬤嬤一人在屋裏伺候。
何氏又問及老太太身體,膳食,態度懇切,盡顯孝心。老太太不喜聽這些虛言,直言道:“如今姝姐兒也大了,該議親了,你可有人選。”何氏笑道:“我也正愁此事,原想著與大太太商議,她見識多些,與各府太太交好,給嫦姐兒幾個挑的皆是好人家,遂欲請她尋個好夫婿。”
老太太道:“如今我這兒有一上好人選,你可願聽聽。”何氏笑道:“那可是喜事一樁,大太太與我都可不用瞎忙活,母親說的定是一上佳人選。”
老太太端起茶盞喝了一口:“這人相貌堂堂、身材偉岸、學識上佳,如今拜在大儒王啟下進學,是個好的,隻身份低了些,但家中豪富、來年也要下場考科舉。”
何氏心道,聽著倒有幾分耳熟,遂問道:“真是一上佳人選,隻是不知姓甚名誰?”老太太回道:“這人指不定你也見過,便是陳府二房獨子,陳昌。”
聽此名,何氏心頭大震,拒絕之詞脫口而出:“母親,此人絕非良配——”話還未說完,老太太問道:“怎地,你嫌商人位低?”
何氏忙道:“母親,絕無此意,請聽我細細言說。年前,陳家議親,上門者絡繹不絕,不乏士族貴女,遂與度支郎中石家次女定親。陳昌不滿,直言欲娶兩表妹,若要進門則要尊那二女為正,與家中大鬧一場,這親事也作罷了。現如今冰人止步,隻些不明尊卑的小門小戶上門。那家子人表麵看著鮮花錦簇、光鮮亮麗,但他家爺們兒善於鑽研,妾氏成群,主母苛刻,上下尊卑不分,家風不正,實乃狼巢虎穴。”
老太太聽後,深吸一口氣,道:“竟如此不堪?”何氏點頭道:“定是有奸讒小人在母親耳邊進獻讒言,說了些半真半假的話。”老太太聽後,右手撐麵,擺擺手,讓她退下。季氏遂恭敬退下了。
待人一走,老太太怒不可遏,將手中佛珠串兒砸去,道:“去——去把那孽障給我叫我來——我到要問問他,這些年讀的是什麽聖賢書,竟做出如此毒事來——”夏嬤嬤慌忙出門尋人。
半響後,她匆匆進屋回話,道是大老爺一早有要事出府去了。聽此言,老太太氣急攻心,眼前一黑。夏嬤嬤大叫:“老太太——”後又與幾個丫鬟婆子扶著人到軟榻上躺著。
李婠正來請安,剛進院門便見安喜院下人四下亂跑亂嚷,亂做一團,一丫頭眼尖,跑過來道:“六姑娘、不好了,老太太暈倒了。”李婠一驚,先去看了老太太,見她麵色微微發白,但尚有氣息,後點了兩人去請大夫,又遣丫頭去請人來。
何氏前腳走,還沒跨入院子,後腳便有一小丫頭來報,道是老太太暈過去了,這可了不得,何氏忙吩咐:“速去衙門請二老爺。”後趕去安喜院。季氏、李康榮、程韶儀、並著李嫦、李娟、李妍、李姝幾個姐妹得了消息,也匆匆往安喜院趕。
老太太微睜眼,見小輩皆在床前,便說道:“無礙,隻氣急了,別圍著我,天天不幹正事的。”眾人見老太太醒來,大喜,李婠道:“祖母,別憂心我們,快快歇息。”這時,一丫鬟帶著大夫前來,診脈後,李康榮與大夫同出去,兩人麵露焦急,大夫擺手,“並無大礙,隻氣急攻心,方暈了,老太太身子一向強健,待吃兩副藥、臥床休養即可,隻切記,勿要在違逆她。”說畢,複與下人開藥去了。
眾人等藥時,老太太又幾次趕他們走,正此時,二老爺李自德匆匆趕來,道:“怎病了?”李康寧道:“大夫道是急火攻心,並無大礙。”李自德點頭,又去瞧了老太太。眾人候著老太太喝完藥,才各自離去,隻留李婠坐在矮凳上守著。李婠心道,當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自打那莊子鋪子送來,便與夢中皆不相同了,為何夢中竟無此事。
半刻鍾後老太太睜開眼,李婠道:“祖母可覺好些了?可要喝水?”老太太眼中含淚,哽咽道:“我夢見你父親了。”李婠聞言一愣,道:“定是祖母想念父親了。”老太太道:“不、是我對不起他。”李婠勸慰:“祖母勿要多想,且歇歇罷。”
這廂,李自德今日告假,左右衙門裏也無要事,遂與何氏回了院子。他見何氏在軟榻上眉頭緊鎖,問道:“怎又愁眉苦臉的?可是寧哥兒又惹你煩了。”
何氏聽他說起寧哥兒,又愁了一分:“現如今我也不想其他,隻兩個兒女讓我操心罷。寧哥兒自打連姐兒走後,渾似變了一個人,我也不提了。今兒你猜怎麽著,前日大老爺夜裏才回,今兒老太太便叫我去,說是要給姝姐兒找個夫婿,陳家二房獨子。”
李自德撫須道:“那小子看著高大,弓馬嫻熟,舉止不凡,倒也是門好親事。”何氏皺眉,複有把見聞說了遍:“隻怕兩者有甚聯係。”李自德道:“勿多想,且給姝姐兒相看他人罷。隻要我說不行,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若是老太太真的昏了頭,硬要因著些糟五糟六的私心亂點鴛鴦譜,大不了便離府單過去。”
何氏聞言一笑,也道:“對、若是害了姝姐兒,我也拚了,我、我一根繩子吊死在門口,看誰敢——”李自德哈哈哈大笑。
隻說這邊,老太太打發人四處尋李自成,幾日沒消息。正此時,卻有一陳府婆子攜帖子上門求見老太太。老太太正頭疼,隻叫夏嬤嬤接見。
夏嬤嬤出了院門,便見一人身穿青色祥雲綢緞,臉上掛笑的婆子帶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忙帶著去了偏廳,又奉上茶水果子。
方坐定,夏嬤嬤道:“失禮了,這廂老太太正歇息,不能來見客。若有要事,便說與我罷,我定當如實傳達。”那婆子擺手:“嗨,哪兒的話,我哪兒是客,隻是一奴才央子,老太太尊貴,您來見我便是開恩了。”
夏嬤嬤一時也不知她說的是正話還是反話,遂沒開口,那婆子又道:“再說,我兩家也快成了親家,不管那些俗禮。”夏嬤嬤隱隱覺得不對,忙問道:“這話又從何說起?”
那婆子道:“我奉陳府二太太之名,前來問問哪日上門納采問名好,前些個兒家裏二爺才去獵了隻大雁回來,正養在府上。”
夏嬤嬤笑得勉強,疑心自己聽錯,又問了遍,那婆子道:“便是納采問名之事,本來太太想著擇日不如撞日,就今日讓二爺拎著大雁上門的。隻二爺今日不得空,所以遣我來問問,挑個雙方適宜日子。”
夏嬤嬤雖知內情,也倒吸一口涼氣,說道:“可我家姑娘們年未及笄、這——”那婆子笑道:“我知,還差一兩個月,年齡也不妨事兒,京裏麵十五便可嫁人,隻這邊想留姑娘一年,才遵循舊曆。”夏嬤嬤隻覺與這人說不通,語氣生硬道:“媽媽且回罷,此事我定當轉告。”那婆子這會兒識眼色的走了。
待人一走,夏嬤嬤坐不住,連忙回稟了老太太。老太太閉眼道:“我知了。”後慢慢地道:“且去喚婠姐兒來,我有要事與她要說。”夏嬤嬤知其意,苦道:“老太太,婠姐兒可是您看著長大的嫡親孫女兒。”
老太太狠下心腸:“手心手背都是肉、若選了姝姐兒、二房兩個必定不肯善罷甘休,那一根筋的強種、怕是要鬧翻天,指不定到時人頭都保不住,去罷——”
李婠近幾日,閑來無事,便找了幾本姐妹送來的雜書,院裏看書寫注。見夏嬤嬤來,說是老太太找,忙與她同去。
她行禮後坐下,見老太太愁眉不展、似有心事,遂問道:“祖母可是有煩心事?”老太太道:“萬事無憂,隻憂心你親事。”夏嬤嬤在一旁幫腔:“老太太有個意中人選,特叫你來瞅瞅。”說罷,遞過來一畫軸。
李婠打開,隻見畫上人負手而立,身姿挺拔,她見後便收了起來。老太太問道:“如何?此人相貌、學識皆不錯、隻身世差了些,也不乏是個如意郎君。”李婠回道:“我觀此人畫像,倒是十分俊朗,隻是不太和我眼緣。”老太太臉色有些不好。
一旁的夏嬤嬤忙道:“姑娘,眼緣甚的懸之又懸,且不可當真。”李婠又道:“上次去他家吃宴、回來便病了,怕是我與他家無緣。”夏嬤嬤又道:“姑娘怎麽盡說些孩子話。”李婠隱隱覺得不對,便說:“嬤嬤?今兒您是怎麽了?”夏嬤嬤不言。
老太太開口:“婠姐兒,你便嫁過去罷。”李婠不解,怎地老太太也似是變了一人,她又道:“祖母,我不喜這人,也不喜他家。”
老太太閉目,手不停撥著佛珠兒,道:“回去罷,三日後陳家上門納采。”
李婠僵楞片刻,後起身跪下俯身:“恕婠兒不孝,不敢從命。我不喜那人,決不會嫁他,祖母若是執意如此,便讓我絞了頭發作姑子去罷。”老太太閉眼道:“你便去罷,走了正好讓姝姐兒嫁過去。”
李婠聞言一怔,憶起夢中不見影兒的三處莊鋪,前日大老爺回府,老太太勿地暈倒,又到今日嫁娶之事,電石火光間突然明白了。
半響後,她麵無表情地直起身,直直看向老太太,輕聲道:“怎地?李家男兒都絕了種麽?”夏嬤嬤大驚:“姑娘,怎說出這般瘋話來?又關李家爺們兒們什麽事?他們自有他們的擔當。”
李婠又道:“擔當?您別提些沒影兒的事,惹人笑話——若有擔當,大伯父怎會遇事便跑、全丟給家裏妻兒老母,若有擔當,寧哥兒怎會整日醉生夢死、不問世事?一出了事便要拿女子抵禍,怎地幾個爺們兒是李家人,我們便不是麽?”
老太太閉了閉眼,“我知你心裏有怨,但事已至此,已無回天之力。李家養你到大,也該是你回報之日了。”欲聽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12章
接著上回說道,為保李府周全,老太太隻得忍痛將李婠許給陳昌,遣了李婠回海棠苑待嫁,也是怕了她胡來,又下令院裏眾人好生看著,若是主子有個萬一,便拿他們處置。
李嫦引著李婠上前,丫鬟婆子忙添凳子、碗筷,李嫦見了吩咐道:“再添兩個菜。”李婠向兩位太太行禮,道:“向伯母請罪,我來遲了。”季氏笑道:“不遲,能來我這兒心裏便高興了。”
李嫦道:“這事兒還得怨我,今兒以為老太太不準,沒去叫你,快些坐。”李姝不耐煩聽她們墨跡講話,倒了杯酒道:“快別怨來怨去了,直言快語些,小妹便自罰三杯罷。”其餘人也出言讚成。李婠遂接過喝了三杯,眾人叫好。
方坐定,又有丫鬟來報,季氏笑道:“今兒個怕不是喜鵲盈門,加二連三的有人來道喜,快快說來。”那回稟的丫鬟喜道:“稟夫人,大老爺回了。”
季氏吃了一驚,問:“你說甚?”丫鬟又重說了一遍:“夫人,大老爺回了。”季氏麵露難色,何夫人道:“大嫂快去接接罷。”李嫦也勸:“媽,去迎迎老爺罷,這兒有我呢。”
季夫人心裏暗道,莫不是出了事,幾日前接到書信還說不能回,但麵上不好表露,道:“那今日我便失禮一回,見諒了。”眾人擺手道:“沒甚講究這麽多。”季氏走後不久,何夫人也道:“我也乏了,先行離去,你們小孩家家多聚聚,日後怕是也難見了。”說罷走了。
席上皆默然。如今李嫦,李娟,李姝三人親事已定,李姝、李婠也快及笄,程韶儀剛離了父母,到那時一別,天南地北,怕也沒了相見之時。李妍性情纖弱,此時道:“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李婠道:“即是如此,何不及時行樂?況也有一語,離為再遇,所失凡逢,日後雖說不在一處了,但在遠也遠不過天邊去。”說罷,又接了一句俏皮話:“姐姐們若寄信,我便來看你們,隻要別惱我壞了你和姐夫的神仙日子便是了。”此言一出,其餘姐妹紛紛羞惱道:“哪裏來的胡話,好不知羞。”“快快倒杯酒讓她簌簌嘴。”李婠又喝了好幾杯。氣氛又活絡起來。
李姝此時提議道:“吃吃喝喝也沒甚意思,不若再叫上喜鵲,桂姐兒她們幾個,擊鼓傳花,到了誰家誰便講個笑話。”眾人稱好。
李嫦遣了一婆子去折一支桂花,又命一人擊鼓。鼓聲響起,花枝在眾人手中亂飛,突然,鼓聲戛然而止,幾人一看,到了李嫦手裏。
李嫦笑道:“怎地是我,難不成是我今個兒運好?”李姝道:“二姐姐是運好,但莫要磨磨唧唧,快快講來罷。”
李嫦道:“急甚,這便講。”她徐徐道來:話說在古時候,有一學者名侯白,好學有捷才,性情滑稽。一次,侯白遇到楊素,楊素問侯白:現有一大坑,幾百尺深,你若跳進去,可有甚法子出來?侯白道:我倒不需要旁的,隻需一根針便好。”眾人好奇追問,要針作甚。
李嫦笑道:“侯白答曰:用針在腦袋上紮一個洞,把頭腦中水放出來,放滿一坑,便可浮水上來了。”眾人大笑起來。李嫦接著說道:“還沒完呢。楊素問:腦子中哪有這麽多的水?【1】”
這兒李嫦賣了關子,“你們猜猜候白怎答的?”眾人好奇追問,“怎答的?”
李嫦笑道:“侯白道:要是腦子裏沒有這麽多水,那為何要跳進那深坑裏去?”眾人聞言又是一陣大笑。
第10章
卻說這邊,季氏半道上得知大老爺回府,離了席間去迎,還未到角門,至抄手遊廊上便與人相逢了。
李自成幾人風塵仆仆,眼袋青黑,發須散亂,隨行一二小廝更是不堪。季氏見後,驚道:“老爺?”李自成緩下步子,道:“回房說,你且安排些吃食來。另也晚了,別驚擾了他人。”季氏點頭應是,後吩咐丫鬟婆子燒熱水、備飯食。
李自成回了院子,長舒一口氣。稍作歇息後,洗浴用飯,事畢,躺下歇息了。季氏見此,輕手輕腳放下床幔,熄了燭火,到偏房歇息了。到半夜三更天,李自成驚醒,外屋守夜丫鬟忙點了燭火,行禮問道:“老爺,可是要喝茶?”季氏匆匆披衣進來,揮退丫鬟,親自到了杯茶水遞過去,輕聲問道:“老爺可是夢驚了?”
李自成擺手,接過茶水喝幹淨,問道:“倩娘,府上還有多少銀錢。”季氏大驚,忙問:“這是怎地了,一回來邊做此言語。”李自成勉強道:“無事,你且說說。”
季氏見他臉色難看,回道:“抽上了各處地租稅收、莊子鋪子現錢,合起上來,怕有兩萬四千兩左右。這一年用得多些,老爺補缺打點上下,三個丫頭嫁妝,外加各府走動、親戚往來、府上采買,便隻剩這些了。老爺,這是怎地了。”李自成無言。
季氏眼中焦急,道:“老爺,半月前才見你書信,上寫道暫且不回,今日又這般回來,偏偏一句話不說,讓人如何是好。”李自成又問道:“那、那些莊子鋪子賣了,合起來多少銀錢。”季氏說道:“現今有兩個莊子,幾處茶樓酒樓、與幾千畝的永業田,全賣了怕不是有三四十萬銀子。”這夜,金頤院燈火亮了一夜。
次日,老太太正在用膳,聽夏嬤嬤來報,大老爺來請安,抬抬眼皮道:“前半月不還說在任上,今兒又大清早的到了門口,這一個個的都不讓人省心,讓他進罷。”說罷,放下筷子,幾個婆子有眼色地撤了桌碗,一一退下了。老太太接過帕子擦擦手,示意一旁的春杏把茶碗放桌上。
一小丫鬟打簾子,夏嬤嬤引著大老爺李自成進屋。李自成悶頭就跪:“兒恭叩金安,兒不孝,多日不能在跟前侍奉。”老太太穩穩坐著:“起罷,這般說話也難受。”
李自成沒起,磕頭:“孩兒不孝。”夏嬤嬤見此,忙帶了屋裏諸位丫鬟婆子出去,掩上門窗,派兩個婆子守著。老太太見此也是一驚,問道:“怎這般作態?”李自成聞言淌下兩行淚,一一說了。
幾月前,他打點上下,謀補了陵南府漕司此缺,主管漕運之事,兢兢業業,不敢懈怠,不想,隻過一月,陵南府突逢大雨,衝垮河堤,下流幾處村莊被淹。趁此時,陵南府太守周祿上奏聖人,謊報災情,申報賑災,言稱全府百姓十之八九流離失所,屍橫遍野,朝野震動。聖人仁慈,下撥百萬兩銀錢救災。
雖有百萬兩之巨,但層層剝利,到手甚少。周祿遂以“荒糧”為名,奏請於陵南府開行“捐監”,使富人繳納糧食入倉,酬以國子監“監生”之名,聖人恩準。不料周祿夥同陵南府上下官員沆瀣一氣,不收粟米,該收白銀,貪汙甚巨。
陵南府官員黃道生不忍見百姓受苦、民生凋零,遂秘密上奏朝廷,不想事發,黃道生被周祿吊死。朝廷接到密報,派巡撫王昌明暗查。
不料,王昌明此人亦是貪得無厭之背,反過來勒索周祿等人,索要銀錢五百萬兩,不給便要告發全府。
老太太聽至此,道:“如此,幹你何事?我便不信,兢兢業業地當差的,反而被貪得無厭的拿捏住。”說完,她撇了眼李自成,又道:“你這般作態,莫不是幫了那黃道生,狗賊周祿容不下你?”
李自成聞言以袖蒙麵,羞愧不已,說道:“太太,是我糊塗。妄讀聖賢書,闖下大禍。那周祿吊死黃道生,又受王昌明勒索,仍不肯拿出錢來,隻叫餘下的人出錢,若不然,便將我幾人要上交朝廷——”
上交朝廷?老太太聽完便知他所說,手一揮,茶碗啪摔在地上,罵道:“好、不愧是我的好大兒——靠著祖上的錢財吃喝也罷了,如今竟還與同僚貪汙,當初府上打點上下,為你謀劃差事,沒成想、你不光宗耀祖也罷了,還幹起這些勾當——錢呢?那王昌明不是要錢麽,難不成項上人頭都不保了,你還死死的攥著那幾兩銀錢?”
李自成哭道:“太太,我所得不過十萬兩,如今卻要奉上五十萬,我哪兒拿得出?”老太太嗬斥道:“哭——你還有臉哭——你拿不出來便找你媽我?我一婦道人家,哪有銀錢?莫不是還指望我這老婆子的私房錢?”
李自成求道:“太太,是我不孝,若此事隻涉及我一人,我即刻便去跳黃河也不連累他人,隻此事一旦事發,李家便大禍臨頭了,輕則抄家流放、重則全家人頭落地——”
老太太道:“家門不幸、真真家門不幸——”她閉目。片刻後,她長歎一口氣,強抑製怒氣與他分說:“原先我的嫁妝分了四份,一份予了秀兒,她雖不是我親生的,也在我身邊長大,也算是全了母子情份,另外的給了你和自仁,剩下是自德的,他走得早,我便替婠姐兒存了起來,婠姐兒娘那份嫁妝早被她舅舅要回去,看樣子是討不回來了,這些你都知曉。如今我也隻剩兩萬兩棺材本與些古董字畫,你且拿去救急罷。”
李自成含淚,道:“太太——”老太太道:“別叫我——你若是稚童要討糖吃,我二話不說便給你,可如今要整整四十萬兩雪花銀,你就是叫破天、我也沒法子,隻恨你爹去得早,沒好好教你。且去與你弟弟商議,看看這府裏的莊子、鋪子、田地,該賣的、賣了罷。”
李自成羞愧難當,但隻得以實情相告:“太太,周祿限我等半月拿出現銀來,且不說這半月能否把田地鋪子折現,便是短日裏賤賣了,也怕填不上虧空。況且、若要人知曉了,要是此事泄漏……”
老太太聞言泄了一口氣,活似老了十歲:“那怎辦?難道李府幾代根基竟要毀於你我手上了麽?”李自成眼中滑過不忍,但複又硬起心腸,他道:“太太,回程路上遇見陳家二房名勝兄,他言道,可助李家一臂之力,借三十萬兩銀錢周轉,再賣個莊子鋪子湊湊,總是夠的。這便也動不了家裏根基。”
老太太道:“商人重利,我家與他家不過有幾分麵子情,現如今,三十萬兩,說借就借、陳家怕不是開善堂的。”
李自成低聲道:“太太英明,隻他有一子,家裏預給他尋個士族貴女。”後他急急補充道:“他那兒子我見過,相貌堂堂、舉止不俗,又在大儒名下進學,是個上進的。隻身份低些,是商戶人家,但陳家經商已滿三代,他定會下場考取功名。”
老太太左右思量,閉了閉眼,道:“便如此罷,明日我去和何氏說說。”又接著道:“我與你沒甚好說的,過了這檻兒,以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罷。”李自成含淚應是,磕了三個頭,恭敬退下了。
又過一日,這早上露珠還掛在綠葉上,園子裏騰起些許霧氣。大房丫鬟望月打著哈欠穿過二門,往大廚房去,半路遇見二房杏兒,打了聲招呼。杏兒見她臉色倦怠,問道:“怎地倦容滿麵的,可是昨晚沒睡好。”
望月道:“快別提了,前日夜裏大老爺回,半夜驚醒,便沒在睡下。昨夜也如此,半夜說有要事出府,便匆匆出府了。主子小姐到可白日裏補眠,我們可不得歇息,一直撐了兩日,勞累辛苦,阿彌陀佛,下輩子可別讓我投身成奴才了。”杏兒道:“可是出了甚大事?否則怎會如此。”
望月瞥了她一眼,知她在打聽,遂說道:“這我便不知了,若真有大事輪不著與下人說嘴,隻是——”杏兒問道:“隻是怎地?”望月說道:“隻是大老爺回來時,我悄悄抬頭瞧了一眼,看老爺他臉色不好。”杏兒心裏暗自啐了一口,心說,這可真是廢話。
兩人說著,便到了大廚房,掀簾進去,立在正屋門口處。這處熱氣朝天,十幾層的蒸籠壘在灶上、成堆的食材堆在側屋,廚娘們麻利的切菜、炒菜,十幾個小丫頭在燒火洗菜,做些雜物。
管事媽媽姓孔,見著人來忙遞上兩個祥雲白鶴紅木四層盒子,一個給了望月說道:“前兒日子多虧姑娘提點,叫多做些補人的,遂熬了一個黃芪枸杞鴿子湯替了往日的瓜皮蛋花湯,若主子有個甚不滿,還勞煩姑娘與我等說說。”
又把另一個盒子給了杏兒:“二太太昨日道小菜不爽口,特地醃製碟脆藕,用的的是北邊的法子,還請杏兒姑娘美言幾句。”兩人接了盒子查看後點頭,說了幾句場麵話。
孔媽媽這廂又捧出兩碗雞湯,“現如今天兒也寒了,二位姑娘喝了暖暖身子再走罷。”望月、杏兒接過湯碗,溫度正好,遂喝了,後道謝離開。
望月與杏兒各提盒子在岔道上作別。杏兒徑直回了沉香榭,幾個小丫鬟此時正抬桌擺碗,此時見望月,一人忙上前接過食盒,杏兒道:“仔細些,務忘把那疊脆藕擺前麵。”幾個小丫鬟點頭。
此間何氏正於鏡前梳妝事畢,杏兒進屋輕聲道:“太太,可要用早膳了?”何氏點頭。杏兒邊伺候何氏,邊輕聲把打聽到的說出,何氏問道:“便沒了?”杏兒點頭。何氏道:“倒是瞞得嚴實。”
隻自古越是大事發生,越是悄無聲息。何氏正吃著,一婆子來報,道是老太太有請,何氏心說,可不來了嗎?
第11章
話說這頭,何氏被老太太叫去,何氏進正廳後請安:“請母親金安。”老太太點頭:“坐罷。”丫鬟婆子奉上茶水後退下,隻留夏嬤嬤一人在屋裏伺候。
何氏又問及老太太身體,膳食,態度懇切,盡顯孝心。老太太不喜聽這些虛言,直言道:“如今姝姐兒也大了,該議親了,你可有人選。”何氏笑道:“我也正愁此事,原想著與大太太商議,她見識多些,與各府太太交好,給嫦姐兒幾個挑的皆是好人家,遂欲請她尋個好夫婿。”
老太太道:“如今我這兒有一上好人選,你可願聽聽。”何氏笑道:“那可是喜事一樁,大太太與我都可不用瞎忙活,母親說的定是一上佳人選。”
老太太端起茶盞喝了一口:“這人相貌堂堂、身材偉岸、學識上佳,如今拜在大儒王啟下進學,是個好的,隻身份低了些,但家中豪富、來年也要下場考科舉。”
何氏心道,聽著倒有幾分耳熟,遂問道:“真是一上佳人選,隻是不知姓甚名誰?”老太太回道:“這人指不定你也見過,便是陳府二房獨子,陳昌。”
聽此名,何氏心頭大震,拒絕之詞脫口而出:“母親,此人絕非良配——”話還未說完,老太太問道:“怎地,你嫌商人位低?”
何氏忙道:“母親,絕無此意,請聽我細細言說。年前,陳家議親,上門者絡繹不絕,不乏士族貴女,遂與度支郎中石家次女定親。陳昌不滿,直言欲娶兩表妹,若要進門則要尊那二女為正,與家中大鬧一場,這親事也作罷了。現如今冰人止步,隻些不明尊卑的小門小戶上門。那家子人表麵看著鮮花錦簇、光鮮亮麗,但他家爺們兒善於鑽研,妾氏成群,主母苛刻,上下尊卑不分,家風不正,實乃狼巢虎穴。”
老太太聽後,深吸一口氣,道:“竟如此不堪?”何氏點頭道:“定是有奸讒小人在母親耳邊進獻讒言,說了些半真半假的話。”老太太聽後,右手撐麵,擺擺手,讓她退下。季氏遂恭敬退下了。
待人一走,老太太怒不可遏,將手中佛珠串兒砸去,道:“去——去把那孽障給我叫我來——我到要問問他,這些年讀的是什麽聖賢書,竟做出如此毒事來——”夏嬤嬤慌忙出門尋人。
半響後,她匆匆進屋回話,道是大老爺一早有要事出府去了。聽此言,老太太氣急攻心,眼前一黑。夏嬤嬤大叫:“老太太——”後又與幾個丫鬟婆子扶著人到軟榻上躺著。
李婠正來請安,剛進院門便見安喜院下人四下亂跑亂嚷,亂做一團,一丫頭眼尖,跑過來道:“六姑娘、不好了,老太太暈倒了。”李婠一驚,先去看了老太太,見她麵色微微發白,但尚有氣息,後點了兩人去請大夫,又遣丫頭去請人來。
何氏前腳走,還沒跨入院子,後腳便有一小丫頭來報,道是老太太暈過去了,這可了不得,何氏忙吩咐:“速去衙門請二老爺。”後趕去安喜院。季氏、李康榮、程韶儀、並著李嫦、李娟、李妍、李姝幾個姐妹得了消息,也匆匆往安喜院趕。
老太太微睜眼,見小輩皆在床前,便說道:“無礙,隻氣急了,別圍著我,天天不幹正事的。”眾人見老太太醒來,大喜,李婠道:“祖母,別憂心我們,快快歇息。”這時,一丫鬟帶著大夫前來,診脈後,李康榮與大夫同出去,兩人麵露焦急,大夫擺手,“並無大礙,隻氣急攻心,方暈了,老太太身子一向強健,待吃兩副藥、臥床休養即可,隻切記,勿要在違逆她。”說畢,複與下人開藥去了。
眾人等藥時,老太太又幾次趕他們走,正此時,二老爺李自德匆匆趕來,道:“怎病了?”李康寧道:“大夫道是急火攻心,並無大礙。”李自德點頭,又去瞧了老太太。眾人候著老太太喝完藥,才各自離去,隻留李婠坐在矮凳上守著。李婠心道,當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自打那莊子鋪子送來,便與夢中皆不相同了,為何夢中竟無此事。
半刻鍾後老太太睜開眼,李婠道:“祖母可覺好些了?可要喝水?”老太太眼中含淚,哽咽道:“我夢見你父親了。”李婠聞言一愣,道:“定是祖母想念父親了。”老太太道:“不、是我對不起他。”李婠勸慰:“祖母勿要多想,且歇歇罷。”
這廂,李自德今日告假,左右衙門裏也無要事,遂與何氏回了院子。他見何氏在軟榻上眉頭緊鎖,問道:“怎又愁眉苦臉的?可是寧哥兒又惹你煩了。”
何氏聽他說起寧哥兒,又愁了一分:“現如今我也不想其他,隻兩個兒女讓我操心罷。寧哥兒自打連姐兒走後,渾似變了一個人,我也不提了。今兒你猜怎麽著,前日大老爺夜裏才回,今兒老太太便叫我去,說是要給姝姐兒找個夫婿,陳家二房獨子。”
李自德撫須道:“那小子看著高大,弓馬嫻熟,舉止不凡,倒也是門好親事。”何氏皺眉,複有把見聞說了遍:“隻怕兩者有甚聯係。”李自德道:“勿多想,且給姝姐兒相看他人罷。隻要我說不行,就算是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若是老太太真的昏了頭,硬要因著些糟五糟六的私心亂點鴛鴦譜,大不了便離府單過去。”
何氏聞言一笑,也道:“對、若是害了姝姐兒,我也拚了,我、我一根繩子吊死在門口,看誰敢——”李自德哈哈哈大笑。
隻說這邊,老太太打發人四處尋李自成,幾日沒消息。正此時,卻有一陳府婆子攜帖子上門求見老太太。老太太正頭疼,隻叫夏嬤嬤接見。
夏嬤嬤出了院門,便見一人身穿青色祥雲綢緞,臉上掛笑的婆子帶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忙帶著去了偏廳,又奉上茶水果子。
方坐定,夏嬤嬤道:“失禮了,這廂老太太正歇息,不能來見客。若有要事,便說與我罷,我定當如實傳達。”那婆子擺手:“嗨,哪兒的話,我哪兒是客,隻是一奴才央子,老太太尊貴,您來見我便是開恩了。”
夏嬤嬤一時也不知她說的是正話還是反話,遂沒開口,那婆子又道:“再說,我兩家也快成了親家,不管那些俗禮。”夏嬤嬤隱隱覺得不對,忙問道:“這話又從何說起?”
那婆子道:“我奉陳府二太太之名,前來問問哪日上門納采問名好,前些個兒家裏二爺才去獵了隻大雁回來,正養在府上。”
夏嬤嬤笑得勉強,疑心自己聽錯,又問了遍,那婆子道:“便是納采問名之事,本來太太想著擇日不如撞日,就今日讓二爺拎著大雁上門的。隻二爺今日不得空,所以遣我來問問,挑個雙方適宜日子。”
夏嬤嬤雖知內情,也倒吸一口涼氣,說道:“可我家姑娘們年未及笄、這——”那婆子笑道:“我知,還差一兩個月,年齡也不妨事兒,京裏麵十五便可嫁人,隻這邊想留姑娘一年,才遵循舊曆。”夏嬤嬤隻覺與這人說不通,語氣生硬道:“媽媽且回罷,此事我定當轉告。”那婆子這會兒識眼色的走了。
待人一走,夏嬤嬤坐不住,連忙回稟了老太太。老太太閉眼道:“我知了。”後慢慢地道:“且去喚婠姐兒來,我有要事與她要說。”夏嬤嬤知其意,苦道:“老太太,婠姐兒可是您看著長大的嫡親孫女兒。”
老太太狠下心腸:“手心手背都是肉、若選了姝姐兒、二房兩個必定不肯善罷甘休,那一根筋的強種、怕是要鬧翻天,指不定到時人頭都保不住,去罷——”
李婠近幾日,閑來無事,便找了幾本姐妹送來的雜書,院裏看書寫注。見夏嬤嬤來,說是老太太找,忙與她同去。
她行禮後坐下,見老太太愁眉不展、似有心事,遂問道:“祖母可是有煩心事?”老太太道:“萬事無憂,隻憂心你親事。”夏嬤嬤在一旁幫腔:“老太太有個意中人選,特叫你來瞅瞅。”說罷,遞過來一畫軸。
李婠打開,隻見畫上人負手而立,身姿挺拔,她見後便收了起來。老太太問道:“如何?此人相貌、學識皆不錯、隻身世差了些,也不乏是個如意郎君。”李婠回道:“我觀此人畫像,倒是十分俊朗,隻是不太和我眼緣。”老太太臉色有些不好。
一旁的夏嬤嬤忙道:“姑娘,眼緣甚的懸之又懸,且不可當真。”李婠又道:“上次去他家吃宴、回來便病了,怕是我與他家無緣。”夏嬤嬤又道:“姑娘怎麽盡說些孩子話。”李婠隱隱覺得不對,便說:“嬤嬤?今兒您是怎麽了?”夏嬤嬤不言。
老太太開口:“婠姐兒,你便嫁過去罷。”李婠不解,怎地老太太也似是變了一人,她又道:“祖母,我不喜這人,也不喜他家。”
老太太閉目,手不停撥著佛珠兒,道:“回去罷,三日後陳家上門納采。”
李婠僵楞片刻,後起身跪下俯身:“恕婠兒不孝,不敢從命。我不喜那人,決不會嫁他,祖母若是執意如此,便讓我絞了頭發作姑子去罷。”老太太閉眼道:“你便去罷,走了正好讓姝姐兒嫁過去。”
李婠聞言一怔,憶起夢中不見影兒的三處莊鋪,前日大老爺回府,老太太勿地暈倒,又到今日嫁娶之事,電石火光間突然明白了。
半響後,她麵無表情地直起身,直直看向老太太,輕聲道:“怎地?李家男兒都絕了種麽?”夏嬤嬤大驚:“姑娘,怎說出這般瘋話來?又關李家爺們兒們什麽事?他們自有他們的擔當。”
李婠又道:“擔當?您別提些沒影兒的事,惹人笑話——若有擔當,大伯父怎會遇事便跑、全丟給家裏妻兒老母,若有擔當,寧哥兒怎會整日醉生夢死、不問世事?一出了事便要拿女子抵禍,怎地幾個爺們兒是李家人,我們便不是麽?”
老太太閉了閉眼,“我知你心裏有怨,但事已至此,已無回天之力。李家養你到大,也該是你回報之日了。”欲聽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12章
接著上回說道,為保李府周全,老太太隻得忍痛將李婠許給陳昌,遣了李婠回海棠苑待嫁,也是怕了她胡來,又下令院裏眾人好生看著,若是主子有個萬一,便拿他們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