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十二郎掃了眾人一眼,取下一本《詩經》交給鄭玄毅:“我先攻!”


    李玄霸笑道:“‘夏,楚人圍巢。秋,滕子來朝’。上十字。”翻轉沙漏。


    李玄霸:【來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李世民裝模作樣地屈指算了算,一個字一個字道:“來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鄭玄毅道:“‘誰能亨魚?溉之釜鬵’。上十字。”翻轉沙漏。


    鄭十二郎迅速掐算,道:“‘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李玄霸翻頁:“‘冬十月,滕子來會葬’,上五十字。”


    鄭玄毅提醒道:“《春秋·襄公三十一年》在這一句之前沒有五十字。”


    李玄霸道:“上五十字,是這本書的上五十字。”


    鄭玄毅和鄭十二郎的臉色都僵住。


    李玄霸翻轉沙漏,和李世民對視一眼。兄弟二人露出如出一轍的溫和微笑。


    鄭十二郎頭上沁出汗珠。


    ……


    “咦?那是大郎、二郎、三郎和四郎?他們不是正與友人清談嗎?”


    正聊著的女眷們,從帷幕敞開賞景的那一麵,眼尖地看見對岸四個行色匆匆的俊秀少年。


    這四人皆已經束發,其中一人還已經戴冠。


    “去看看。”崔老夫人看著竇氏著急的神色,心裏也不由著急。


    難道是自家小郎們和李二郎、李三郎起衝突了?


    她隻是說考一考這二人蒙學學得如何,不應該會起衝突啊。


    竇氏顧不上再保持雍容的姿態,提起裙角就朝著岸邊小跑。


    鄭家女眷們也不由加快了腳步。


    ……


    “時間到了,承讓!”李世民得意洋洋把最後一塊玉佩放到身旁的石桌上。


    石桌上,玉佩已經堆積如小山。


    鄭玄毅苦笑。他的玉佩也輸出去了。


    涼亭中,鄭家小郎們皆麵如土色。


    “抱歉,我等來晚了!”鄭大郎匆匆進入涼亭,拱手道,“我和三位堂弟在送別友人,現在才到。李二公子,李三公子,實在是抱歉。”


    李玄霸放下手中《易經》,與李世民一起拱手回禮。


    兄弟二人異口同聲道:“無事無事,君可要繼續攻擂?”


    鄭家此輩四位最年長者,看著弟弟們眼巴巴的神情,咬牙道:“攻!”


    李世民和李玄霸笑得露出森森白牙:“請!”


    第11章 車輪戰對文抄公


    =


    竇氏等女眷趕來的時候,第二場擂台賽已經開始。


    李世民和李玄霸假惺惺地詢問鄭家的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要不要換一下攻守。


    這四位已經拜得名師的少年郎臉氣得通紅。


    這攻擂還沒有攻下來,怎麽能攻守易型?這不是說書先生口中的“先讓你三招”嗎?


    鄭家四個郎君都比李世民和李玄霸年長十歲以上,鄭家大郎甚至都已經及冠,還被兩個六歲孩童讓三招,這說出去還做不做人了?


    鄭大郎沉著臉說不用,然後取來《易經》,要與兩個頑童鬥一鬥。


    名門大族延續東漢的習慣,治經時都會主修一門,稱“師傳”或“家傳”。鄭家這四個兄弟主修的都是《易經》。


    鄭大郎聽了這攻擂守擂的規矩,就知道這兩個六歲孩童隻是在規則上欺負人。


    他家弟弟,背文章背詩歌都是沒問題的。但這二人卻一開始不把規矩說明白,待比賽開始之後,才告訴他們不是從某個章節或者某篇文章截取背誦,而是連整本書的文章、詩歌順序都得背下。


    這兩個頑童肯定是有備而來,專門背誦了一整本書,就等著坑人!


    顯然,鄭家此輩排行前四的堂兄弟前來救場時,請援軍的人並沒有說的太清楚。


    《易經》的前後連續性很高。鄭家這四個兄弟和弟弟們不一樣,不是靠死記硬背,所以他們能輕鬆地記起上下文。


    最先出場的自然是鄭四郎。


    以鄭四郎的年齡,就已經有些欺負人了。若是及冠的鄭大郎非被逼下場,鄭家就算贏了,臉麵上也不好看。


    雖然他們現在臉麵已經很不好看。


    你來我往幾回後,李世民和李玄霸對視一眼,李玄霸笑著換了一本書。


    鄭四郎警惕:“不問《易》了?”


    李世民壞笑道:“我們最初問的也不是《易》,已經換了好幾本書了。兄長大概是已經把《易》已經通背,那再問下去也沒意思。阿玄,我們逼他換書!”


    李玄霸忍笑:“好。哥,‘初九,潛龍,勿用’,一口氣背完吧。”


    李世民背著手,搖頭晃腦,開口便背。


    《易經》全文有六千七百字,一口氣背完需要近半小時的時間。


    圍觀的眾人,居然生生等了李世民半個小時!


    這期間,連崔老夫人都沒有想起讓下人端來坐具讓她們坐下休息!


    李玄霸慢悠悠地翻動書頁,隻在每篇開頭給二哥提示一下。


    李世民的記憶力本就非常驚人,雖說還不到過目不忘的地步,但看個幾遍就能記得七七八八。


    兩人來鄭家前,已經提前得知鄭家此輩主修的是《易經》。


    他們做的準備除了通讀四書五經,好讓作弊變得更容易之外,還通背了《易經》。


    李世民和李玄霸本也不是奔著打鄭家的臉而來。


    如果鄭家人和和氣氣,直接和李世民、李玄霸一起討論《易經》或者其他儒家經典,他們也會客客氣氣。


    但無論是一開始的繞路,還是後麵竇氏送佛牌時鄭家子弟冷淡的眼神,都讓他們心頭窩火。


    就這樣他們還能忍。等到了這處亭子他們就忍不了。


    那群鄭家子弟居然連個自我介紹都沒有,各自在一旁玩了起來,隻鄭五郎和鄭十二郎一唱一和要考校他們。


    李世民和李玄霸無論在京中哪戶貴族人家做客,也從未受過如此輕慢對待。


    就算是尋常人家,主人也該先向客人自我介紹,然後認真接待吧?


    看看鄭家的小郎們做了什麽?這亭子的瓜果客人還沒開始吃,他們倒是自己抓起來啃了。


    別說李世民,就是從史書中看過無數次世家子弟倨傲記載的李玄霸,心頭的小火苗都不斷往上躥。


    這場比試其實在鄭家小郎先輸了幾人後,也可以及時停下,握手言和。


    但鄭家小郎顯然很有脾氣,愣是要用車輪戰,還臨時打了補丁。


    他們的補丁是,自己這十幾人每個人選的書不重複,所以李世民和李玄霸在對戰他們的時候,所選的書也不能重複。


    十幾個人對兩個人,打了小的還來了大的,李世民的嗓子都啞了。


    當李世民吐出最後一個字,李玄霸把水杯遞到李世民嘴邊,李世民咕嚕咕嚕一飲而盡,聲音嘶啞道:“繼續!”


    “你們這是在幹什麽?”竇氏紅著眼眶道,“十幾個人欺負我家二郎和三郎兩個不到七歲的孩童?!”


    鄭家眾人一愣。


    鄭家十幾個小郎這才像是意識到對方隻有兩人,兩人都還不到七歲似的,心中略有些尷尬了。


    不過尷尬之餘,他們更多的是惱羞成怒。


    因為輸的是他們!丟臉的是他們!怎麽還像是他們在欺負人似的!


    “國公夫人真是說笑了,這一看就是弟弟們正在玩耍。文人之間文鬥,怎麽能叫欺負?”鄭大郎開口,沒憋住心頭的火氣。


    這兩兄弟怎麽回事?什麽叫逼我們換書?因為你們能通背《易經》,就能贏了嗎?


    現在是李二郎和李三郎把鄭家同輩所有人的麵子踩在腳下,如果他不能勝出,豈不是整個鄭家同輩全部成了李二郎和李三郎揚名的踏腳石?!


    “伯婆何不帶國公夫人賞花遊湖?”鄭大郎強硬道,“此處有我接待。內婦不該在外男處久待。”


    竇氏見鄭大郎居然如此無禮,不由一愣。


    她更沒想到的是,崔老夫人被鄭大郎這麽一說,還真來拉她的手,勸說道:“大郎說得有理,他們讀書人文鬥,正玩到興頭上,我們去他處玩。”


    竇氏不解地來回打量鄭家大郎,和在鄭家大郎麵前唯唯諾諾的眾女眷。


    這些女眷還都是長輩,她們卻對一個剛及冠的晚輩如此弱勢。


    是鄭大郎非常出色嗎?


    那也不應該啊。


    竇氏這時候模糊地意識到,鄭氏的家風,或許並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樣美好。


    竇氏深吸一口氣,道:“二郎,三郎,娘乏了,我們回家。”


    就算被丈夫罵,她也不能再讓孩子繼續被欺負了。二郎聲音都沙啞了!


    李世民倔強搖頭:“娘,正玩在興頭上,繼續玩下去,咳咳……”


    他摸著喉嚨,有些疼了。


    鄭大郎敏銳地察覺了事情的違和處。


    李二郎嗓子都啞了,為何李三郎仍舊讓李二郎背書,自己袖手旁觀?


    難道有過人記憶力的隻有李二郎?或者李二郎和李三郎有什麽作弊的方式,但隻能讓李三郎來背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