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玄霸:“啊?我查查。”
李玄霸借了裴世矩的書房查了查史書:【魏晉時的秦王都英年早逝,但南北朝時秦王都不錯,還有稱帝的。】
李世民抱著手臂道:“我就不喜歡。”
李玄霸:【你可以喜歡,後世對秦始皇的評價很高。再者,你是把“秦”這個稱號再次帶上巔峰的人。後世也還有很多秦王,但說起秦王,都隻會想到秦王嬴政和秦王李世民。如果你不當秦王了,後世就會少一個你穿越回去給秦始皇當兒子的梗,那多無趣。】
李世民瞠目結舌,再次被後世人的荒誕震驚。
為什麽我要去給秦始皇當兒子啊!我才不要給秦始皇當兒子!
李世民主動詢問劇透,然後被李玄霸的劇透氣跑了,半日不理睬李玄霸。
半日後,李世民找到李玄霸主動和好:“以後我們和父親說,我們稱號換一換好不好?”
李玄霸道:“不換,滾。”李世民怎麽能不當秦王呢?
李世民氣鼓鼓地瞪了弟弟一眼,然後歎氣認命。
秦王就秦王吧,我要以一己之力扭轉“秦王”的印象,握拳!
裴世矩備課一日,根據李世民和李玄霸送來的資料數據,結合自己對西域的了解,重新恢複給李世民和李玄霸上課。
他擔心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身體,本想不給二人增加太多功課負擔。但見二人自己都如此努力,裴世矩也不好敷衍了。
何況他真的見才心喜。
沒有旅途勞頓,李世民和李玄霸也能應對裴世矩的授課。
經營茶樓和收集情報都有下人張羅,李世民和李玄霸隻需要每旬看一眼收集的情報和茶樓的賬本,其他時間都跟隨裴世矩左右學習。
裴世矩授課的本事雖不如李世民和李玄霸其他老師,但他因喜愛李世民和李玄霸的本事,出外公務的時候也將李世民和李玄霸帶在身邊。兩人如同文吏一般幫裴世矩處理政務,受益匪淺。
因每日都隻有學習和公務,兄弟二人的時間過得飛快。
八月,裴世矩為在大隋攻打吐穀渾前削弱吐穀渾,遊說鐵勒部族攻擊吐穀渾,鐵勒同意出兵。
李世民和李玄霸當麵學習了裴世矩談判的本事。
兩人在被窩裏小聲聊天。
李世民:“裴公遊說的本事還是不錯,當個使臣很合格。”
李玄霸:“但他不該遊說鐵勒部落對吧?”
李世民歎氣:“是啊。裴公的戰略眼光不如高老師和丈人。”
李玄霸惡意揣度:“也可能他知道,但不在乎。討好陛下才最重要。”
李世民勸說道:“阿玄,裴公對我們很好,不要帶著惡意評價別人,這樣不好,你要心態陽光些。”
李玄霸:“哦。那就是他沒用。”
李世民無語:“口下留情。”
李玄霸不是惡意評價裴世矩。
鐵勒部族原本是西突厥的一支。
隋文帝仁壽三年,長孫晟經略西域,蟄伏多年後圖窮匕見,突厥各部分裂,經過突厥內部血腥政權更替後,東西突厥都向隋文帝稱番。其中鐵勒十餘部在長孫晟的離間計下,背叛當時不服從大隋的達頭可汗,歸附大隋扶持的啟民可汗。
所以鐵勒部族的軍隊名義上也是大隋的軍隊。裴世矩的舉措看似沒錯。
但吐穀渾不堪一擊,大隋現在政治鼎盛。不需要鐵勒部族出兵,大隋也能輕易獲勝。
既然都要打仗了,就要計較收益。
鐵勒部族名義上歸附大隋,但實際上是突厥。若鐵勒部族先攻打吐穀渾,以他們的性格,肯定不會出大力氣打殲滅戰,隻會掠奪一番就跑。
別說李世民能看出來,李玄霸這個沒有打仗天賦的人得到了高熲的教導都能看出來,對草原部落的滅國之戰你不打殲滅戰,就是等著別人卷土重來。
鐵勒部族看似消耗了吐穀渾的國力,實際上是打草驚蛇,讓吐穀渾主力提前逃跑。
而且突厥不會永遠臣服大隋。
大隋要借突厥的兵,該是兩軍同行,土地人口歸大隋,財物分給突厥一半。
若突厥比大隋先出兵,突厥大勝,肯定會占領吐穀渾與突厥接壤的水草豐茂之地,掠奪吐穀渾大量人口。
大隋再出兵,就算此戰獲勝,不僅少許多地,人口減少後開發吐穀渾也會十分困難。
攻打吐穀渾的目的是吞下並消化吐穀渾,不是僅得一個大勝的名義啊!
李世民和李玄霸都覺得裴世矩此舉不妥。但他們隻是孩子,裴世矩此舉肯定也先稟報過皇帝,他們隻能在被窩裏嘀咕幾句。
李世民:“希望鐵勒和吐穀渾兩敗俱傷,陷入僵持。”
李玄霸:“我寧願鐵勒戰敗,也不希望鐵勒大勝吐穀渾。”
兩個孩子祈禱。
不到半月,戰報傳來,李世民和李玄霸祈禱失敗。
鐵勒一戰輕鬆大勝吐穀渾,吐穀渾可汗伏允東逃至西平境內。
李世民抱頭:“鐵勒至少能吃下吐穀渾一半領土吧?”
李玄霸道:“還有大半吐穀渾人口。”
李世民自我安慰:“吐穀渾可汗伏允不是向大隋請降了嗎?降了就好。降了大隋就不用出兵了,白撿剩下的城池和人口,不算輸!”
李玄霸戳破二哥的幻想:“裴公遊說鐵勒不是偷偷去的。現在吐穀渾可汗可能被打得猝不及防,還不知道是大隋派裴公遊說鐵勒攻打吐穀渾。陛下派使臣來迎接吐穀渾可汗,至少需要一旬時間。這一旬時間,吐穀渾可汗一定能打聽到是大隋先動的手。”
李世民苦著臉道:“等他打探到,就不會投降了?”
李玄霸道:“即使他想投降,他手下那些失去了土地、牛羊、牧民的部落貴族也會仇恨大隋,不願臣服。”
李世民歎氣:“希望不會。雖然我認為阿玄你說得對。”
這次李世民和李玄霸的烏鴉嘴應驗。
吐穀渾貴族果然不願意投降大隋,吐穀渾可汗隻能帶兵西逃。
楊廣派去的使臣宇文述搖身一變,披甲上陣,引兵追殺,俘獲吐穀渾貴族二百人,百姓四千人而歸。吐穀渾可汗據守覆袁川。大隋得到了吐穀渾大部分土地。
李世民:“但沒人。”
李玄霸:“吐穀渾大貴族也差不多全逃走了,想要統治當地十分困難。”
李世民自我安慰道:“陛下看上去並不想停止兵戈,正在調集大軍準備斬草除根。若吐穀渾可汗伏允身死,吐穀渾就會土崩瓦解。”
李玄霸道:“前提是一鼓作氣,不給吐穀渾大軍休養的機會。現在吐穀渾大軍雖吃了幾場大敗,但損失不多,還有一戰之力。”
李世民笑道:“這個阿玄你就安心了。朝中那麽多老將,陛下在當皇子時也曾隨軍出征,當然不會犯兵家大忌。你先別看你的天書,我們等消息!看我說的對不對。”
李玄霸點頭。
好吧,暫時不搜索記憶,反正搜索了也沒用。他記得隋煬帝攻打吐穀渾是大勝,讓大隋達到了鼎盛,應該是二哥算對了。
不久之後,他們跟著裴世矩得到了皇帝密信。
皇帝說,吐穀渾可汗伏允不識好歹,朕一定要把吐穀渾徹底幹掉,朕要禦駕親征把他幹掉!
但是,朕現在脫不開身,要去恒山祭祀。等朕去完恒山祭祀,來到張掖就到秋冬了,太過寒冷。所以朕決定明年開春再禦駕親征,現在這件事就先擱一邊明年再說。
裴卿啊,你現在的工作是多給朕叫些西域國家來恒山助祭。
李世民阿巴阿巴半晌,結結巴巴道:“現在才八月,許國公率領的大軍就在此地,現在一鼓作氣定能在飄雪之前拿下吐穀渾可汗啊!”
以吐穀渾這一觸即潰的架勢,說不定許國公打完剛好過重陽節!
裴世矩教導李世民道:“許國公大勝卻不追擊,定是早就得了陛下的旨意,要把吐穀渾可汗留給陛下禦駕親征。吐穀渾大勢已去,不用再多操心了。接下來我教你們如何向各國致函。”
李世民焦急道:“可是吐穀渾已經潰敗……”
裴世矩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陛下的意誌最重要。吐穀渾既然已經沒有反抗的力量,最後一擊自然該由陛下來做,才能彰顯陛下的威望。”
裴世矩看著天真的李世民,心想少年就是少年,少年才高,但人情世故還差得遠。
李玄霸拉了拉二哥的袖子:“好了,裴公說得對。”
李玄霸:【明年也會獲勝的,別擔心。】
李世民抿著嘴唇,目光低垂。
明年大隋肯定能打贏吐穀渾。但本可以一擊製勝,現在會多耗費了多少兵力錢糧?若耗費過多,勝得不徹底,吐穀渾這些土地真的能被大隋真正占領嗎?
第75章 李三孵出小金雕
=
裴世矩閑了下來。李世民和李玄霸也閑了下來。
他們二人打理鋪子, 聽裴世矩授課,因沒有朋友一起玩耍,比在洛陽時更閑。
張掖在河套平原中段, 南部祁連橫亙, 中部平原廣袤, 北部的龍首山和合黎山山勢平緩低矮,連綿不絕。景色壯麗秀美,奇瑰多變。
趁著雪還沒有落下, 李世民和李玄霸帶著護衛,聘請了當地人當向導,遊曆了張掖附近景色。
他們爬上了祁連山, 觀看懸崖下的雲海日出時,楊廣正在恒山祭祀, 下詔大赦天下;
他們在綠洲紮營, 觀看了戈壁的落日時,楊廣征召天下一萬餘人馴鷹師,為他馴養最喜愛的獵鷹;
他們結識了一位賣馬豪商,被邀去草原上與放養的馬群一同縱馬奔馳時,楊廣任命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為王門道行軍大將進攻伊吾國。
伊吾國即後世新疆哈密, 中心區域在北緯42°,海拔為一千三百米。楊廣下令征討伊吾國的時候為冬季。
吐穀渾可汗據守的覆袁川即祁連縣八寶河, 中心區域為北緯38°,海拔為一千八百米。楊廣下令停止攻打吐穀渾可汗時才八月。
薛世雄本與啟民可汗相約一同出兵,但這位被大隋扶持的啟民可汗卻放了隋軍的鴿子。
薛世雄懶得與突厥人攀扯, 孤軍出玉門, 穿沙漠, 奇襲伊吾國。伊吾人已經早知啟民可汗不會出兵, 以為隋軍也不會獨自大冬天跑來,所以毫無防備。薛世雄率領隋軍到達伊吾城下時,伊吾國嚇得舉國投降。
李世民穿著羊皮大氅,頭戴羊毛氈帽,騎在高大的青黑色馬背上,看向西北的方向:“大隋軍力極強,嚴寒隆冬也能出玉門,越沙漠,征服伊吾國。”
李玄霸騎在棗紅色駿馬上,被羊羔皮做成的大氅、帽子、圍脖裹得嚴嚴實實,懷裏還塞了個小型的暖籠。
他道:“別再想了。”
薛世雄進攻伊吾國的消息傳到張掖後,李世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李玄霸才約了新認識的馬商朋友,帶二哥來草原散心。
沒想到連成群的駿馬和可以策馬馳騁的草原都不能讓二哥開心。
李玄霸借了裴世矩的書房查了查史書:【魏晉時的秦王都英年早逝,但南北朝時秦王都不錯,還有稱帝的。】
李世民抱著手臂道:“我就不喜歡。”
李玄霸:【你可以喜歡,後世對秦始皇的評價很高。再者,你是把“秦”這個稱號再次帶上巔峰的人。後世也還有很多秦王,但說起秦王,都隻會想到秦王嬴政和秦王李世民。如果你不當秦王了,後世就會少一個你穿越回去給秦始皇當兒子的梗,那多無趣。】
李世民瞠目結舌,再次被後世人的荒誕震驚。
為什麽我要去給秦始皇當兒子啊!我才不要給秦始皇當兒子!
李世民主動詢問劇透,然後被李玄霸的劇透氣跑了,半日不理睬李玄霸。
半日後,李世民找到李玄霸主動和好:“以後我們和父親說,我們稱號換一換好不好?”
李玄霸道:“不換,滾。”李世民怎麽能不當秦王呢?
李世民氣鼓鼓地瞪了弟弟一眼,然後歎氣認命。
秦王就秦王吧,我要以一己之力扭轉“秦王”的印象,握拳!
裴世矩備課一日,根據李世民和李玄霸送來的資料數據,結合自己對西域的了解,重新恢複給李世民和李玄霸上課。
他擔心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身體,本想不給二人增加太多功課負擔。但見二人自己都如此努力,裴世矩也不好敷衍了。
何況他真的見才心喜。
沒有旅途勞頓,李世民和李玄霸也能應對裴世矩的授課。
經營茶樓和收集情報都有下人張羅,李世民和李玄霸隻需要每旬看一眼收集的情報和茶樓的賬本,其他時間都跟隨裴世矩左右學習。
裴世矩授課的本事雖不如李世民和李玄霸其他老師,但他因喜愛李世民和李玄霸的本事,出外公務的時候也將李世民和李玄霸帶在身邊。兩人如同文吏一般幫裴世矩處理政務,受益匪淺。
因每日都隻有學習和公務,兄弟二人的時間過得飛快。
八月,裴世矩為在大隋攻打吐穀渾前削弱吐穀渾,遊說鐵勒部族攻擊吐穀渾,鐵勒同意出兵。
李世民和李玄霸當麵學習了裴世矩談判的本事。
兩人在被窩裏小聲聊天。
李世民:“裴公遊說的本事還是不錯,當個使臣很合格。”
李玄霸:“但他不該遊說鐵勒部落對吧?”
李世民歎氣:“是啊。裴公的戰略眼光不如高老師和丈人。”
李玄霸惡意揣度:“也可能他知道,但不在乎。討好陛下才最重要。”
李世民勸說道:“阿玄,裴公對我們很好,不要帶著惡意評價別人,這樣不好,你要心態陽光些。”
李玄霸:“哦。那就是他沒用。”
李世民無語:“口下留情。”
李玄霸不是惡意評價裴世矩。
鐵勒部族原本是西突厥的一支。
隋文帝仁壽三年,長孫晟經略西域,蟄伏多年後圖窮匕見,突厥各部分裂,經過突厥內部血腥政權更替後,東西突厥都向隋文帝稱番。其中鐵勒十餘部在長孫晟的離間計下,背叛當時不服從大隋的達頭可汗,歸附大隋扶持的啟民可汗。
所以鐵勒部族的軍隊名義上也是大隋的軍隊。裴世矩的舉措看似沒錯。
但吐穀渾不堪一擊,大隋現在政治鼎盛。不需要鐵勒部族出兵,大隋也能輕易獲勝。
既然都要打仗了,就要計較收益。
鐵勒部族名義上歸附大隋,但實際上是突厥。若鐵勒部族先攻打吐穀渾,以他們的性格,肯定不會出大力氣打殲滅戰,隻會掠奪一番就跑。
別說李世民能看出來,李玄霸這個沒有打仗天賦的人得到了高熲的教導都能看出來,對草原部落的滅國之戰你不打殲滅戰,就是等著別人卷土重來。
鐵勒部族看似消耗了吐穀渾的國力,實際上是打草驚蛇,讓吐穀渾主力提前逃跑。
而且突厥不會永遠臣服大隋。
大隋要借突厥的兵,該是兩軍同行,土地人口歸大隋,財物分給突厥一半。
若突厥比大隋先出兵,突厥大勝,肯定會占領吐穀渾與突厥接壤的水草豐茂之地,掠奪吐穀渾大量人口。
大隋再出兵,就算此戰獲勝,不僅少許多地,人口減少後開發吐穀渾也會十分困難。
攻打吐穀渾的目的是吞下並消化吐穀渾,不是僅得一個大勝的名義啊!
李世民和李玄霸都覺得裴世矩此舉不妥。但他們隻是孩子,裴世矩此舉肯定也先稟報過皇帝,他們隻能在被窩裏嘀咕幾句。
李世民:“希望鐵勒和吐穀渾兩敗俱傷,陷入僵持。”
李玄霸:“我寧願鐵勒戰敗,也不希望鐵勒大勝吐穀渾。”
兩個孩子祈禱。
不到半月,戰報傳來,李世民和李玄霸祈禱失敗。
鐵勒一戰輕鬆大勝吐穀渾,吐穀渾可汗伏允東逃至西平境內。
李世民抱頭:“鐵勒至少能吃下吐穀渾一半領土吧?”
李玄霸道:“還有大半吐穀渾人口。”
李世民自我安慰:“吐穀渾可汗伏允不是向大隋請降了嗎?降了就好。降了大隋就不用出兵了,白撿剩下的城池和人口,不算輸!”
李玄霸戳破二哥的幻想:“裴公遊說鐵勒不是偷偷去的。現在吐穀渾可汗可能被打得猝不及防,還不知道是大隋派裴公遊說鐵勒攻打吐穀渾。陛下派使臣來迎接吐穀渾可汗,至少需要一旬時間。這一旬時間,吐穀渾可汗一定能打聽到是大隋先動的手。”
李世民苦著臉道:“等他打探到,就不會投降了?”
李玄霸道:“即使他想投降,他手下那些失去了土地、牛羊、牧民的部落貴族也會仇恨大隋,不願臣服。”
李世民歎氣:“希望不會。雖然我認為阿玄你說得對。”
這次李世民和李玄霸的烏鴉嘴應驗。
吐穀渾貴族果然不願意投降大隋,吐穀渾可汗隻能帶兵西逃。
楊廣派去的使臣宇文述搖身一變,披甲上陣,引兵追殺,俘獲吐穀渾貴族二百人,百姓四千人而歸。吐穀渾可汗據守覆袁川。大隋得到了吐穀渾大部分土地。
李世民:“但沒人。”
李玄霸:“吐穀渾大貴族也差不多全逃走了,想要統治當地十分困難。”
李世民自我安慰道:“陛下看上去並不想停止兵戈,正在調集大軍準備斬草除根。若吐穀渾可汗伏允身死,吐穀渾就會土崩瓦解。”
李玄霸道:“前提是一鼓作氣,不給吐穀渾大軍休養的機會。現在吐穀渾大軍雖吃了幾場大敗,但損失不多,還有一戰之力。”
李世民笑道:“這個阿玄你就安心了。朝中那麽多老將,陛下在當皇子時也曾隨軍出征,當然不會犯兵家大忌。你先別看你的天書,我們等消息!看我說的對不對。”
李玄霸點頭。
好吧,暫時不搜索記憶,反正搜索了也沒用。他記得隋煬帝攻打吐穀渾是大勝,讓大隋達到了鼎盛,應該是二哥算對了。
不久之後,他們跟著裴世矩得到了皇帝密信。
皇帝說,吐穀渾可汗伏允不識好歹,朕一定要把吐穀渾徹底幹掉,朕要禦駕親征把他幹掉!
但是,朕現在脫不開身,要去恒山祭祀。等朕去完恒山祭祀,來到張掖就到秋冬了,太過寒冷。所以朕決定明年開春再禦駕親征,現在這件事就先擱一邊明年再說。
裴卿啊,你現在的工作是多給朕叫些西域國家來恒山助祭。
李世民阿巴阿巴半晌,結結巴巴道:“現在才八月,許國公率領的大軍就在此地,現在一鼓作氣定能在飄雪之前拿下吐穀渾可汗啊!”
以吐穀渾這一觸即潰的架勢,說不定許國公打完剛好過重陽節!
裴世矩教導李世民道:“許國公大勝卻不追擊,定是早就得了陛下的旨意,要把吐穀渾可汗留給陛下禦駕親征。吐穀渾大勢已去,不用再多操心了。接下來我教你們如何向各國致函。”
李世民焦急道:“可是吐穀渾已經潰敗……”
裴世矩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陛下的意誌最重要。吐穀渾既然已經沒有反抗的力量,最後一擊自然該由陛下來做,才能彰顯陛下的威望。”
裴世矩看著天真的李世民,心想少年就是少年,少年才高,但人情世故還差得遠。
李玄霸拉了拉二哥的袖子:“好了,裴公說得對。”
李玄霸:【明年也會獲勝的,別擔心。】
李世民抿著嘴唇,目光低垂。
明年大隋肯定能打贏吐穀渾。但本可以一擊製勝,現在會多耗費了多少兵力錢糧?若耗費過多,勝得不徹底,吐穀渾這些土地真的能被大隋真正占領嗎?
第75章 李三孵出小金雕
=
裴世矩閑了下來。李世民和李玄霸也閑了下來。
他們二人打理鋪子, 聽裴世矩授課,因沒有朋友一起玩耍,比在洛陽時更閑。
張掖在河套平原中段, 南部祁連橫亙, 中部平原廣袤, 北部的龍首山和合黎山山勢平緩低矮,連綿不絕。景色壯麗秀美,奇瑰多變。
趁著雪還沒有落下, 李世民和李玄霸帶著護衛,聘請了當地人當向導,遊曆了張掖附近景色。
他們爬上了祁連山, 觀看懸崖下的雲海日出時,楊廣正在恒山祭祀, 下詔大赦天下;
他們在綠洲紮營, 觀看了戈壁的落日時,楊廣征召天下一萬餘人馴鷹師,為他馴養最喜愛的獵鷹;
他們結識了一位賣馬豪商,被邀去草原上與放養的馬群一同縱馬奔馳時,楊廣任命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為王門道行軍大將進攻伊吾國。
伊吾國即後世新疆哈密, 中心區域在北緯42°,海拔為一千三百米。楊廣下令征討伊吾國的時候為冬季。
吐穀渾可汗據守的覆袁川即祁連縣八寶河, 中心區域為北緯38°,海拔為一千八百米。楊廣下令停止攻打吐穀渾可汗時才八月。
薛世雄本與啟民可汗相約一同出兵,但這位被大隋扶持的啟民可汗卻放了隋軍的鴿子。
薛世雄懶得與突厥人攀扯, 孤軍出玉門, 穿沙漠, 奇襲伊吾國。伊吾人已經早知啟民可汗不會出兵, 以為隋軍也不會獨自大冬天跑來,所以毫無防備。薛世雄率領隋軍到達伊吾城下時,伊吾國嚇得舉國投降。
李世民穿著羊皮大氅,頭戴羊毛氈帽,騎在高大的青黑色馬背上,看向西北的方向:“大隋軍力極強,嚴寒隆冬也能出玉門,越沙漠,征服伊吾國。”
李玄霸騎在棗紅色駿馬上,被羊羔皮做成的大氅、帽子、圍脖裹得嚴嚴實實,懷裏還塞了個小型的暖籠。
他道:“別再想了。”
薛世雄進攻伊吾國的消息傳到張掖後,李世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李玄霸才約了新認識的馬商朋友,帶二哥來草原散心。
沒想到連成群的駿馬和可以策馬馳騁的草原都不能讓二哥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