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廣已經得到了楊昭找許多人“托孤”,隻有李世民和李玄霸傻乎乎應下的事。
他在兒子病逝後隻假裝悲傷了三日就繼續大擺宴席,也有這個原因。
楊廣很生氣。
楊廣最厭惡的就是別人質疑他的能力,質疑他的統治不夠穩固,質疑他治下的大隋不夠強盛。
楊昭此舉,把楊廣的禁忌踩了個遍——楊廣還活著,楊昭居然向其他人托孤,還敢擅言儲君之位,甚至說出害怕兒子和兄弟自相殘殺的話,楊廣能不生氣?
若不是楊昭已經死了,楊廣簡直動了廢儲的心思。
但又正因為楊昭這個一直順著他的兒子在臨死之前說出了如此多的禁忌之語,楊廣無論如何沉浸在宴席中,也無法將這些話忘記。
對楊昭托孤的人,楊廣也很厭惡。
不過他不是厭惡李世民和李玄霸,而是厭惡那些不敢答應的大臣。
雖然楊廣憤怒楊昭的瘋癲之語,但朕的太子都求你們了,你們居然不答應?而且朕一定不會讓後代重演自相殘殺,朕對朝堂的控製力可不是父皇能比的。楊昭“托孤”的願望很容易就能完成,你們為何不敢答應?
李二郎和李三郎既拒絕卷入儲位之爭,又承諾就算發生萬一,也會盡全力保證楊昭的兒子富貴終老。
楊昭病逝之後,“太子”之位吸引來的人大部分都會散去,流動到齊王楊暕那裏。
在自己還在宴請諸國使臣時,居然隻有李二郎和李三郎敢向自己請求回去拜祭太子,不害怕觸自己黴頭。兩人這顆赤誠之心,楊廣很感動。
楊廣問道:“其他人都擔心請求拜祭太子會打擾朕的宴請,惹朕不快。為何你們不擔心?”
李世民疑惑道:“陛下對太子極親近,為何臣請求拜祭太子會惹陛下不快?”
李玄霸道:“為人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陛下先為君王,再為父親,太子病逝也隻能哀悼三日,繼續堅持完成君王的責任。我和二哥還小,朝政之事用不上我和二哥。身為陛下的晚輩、太子的表弟,我們就該回太子身邊守靈。”
楊廣心頭一暖。
是啊,就算他再生氣,楊昭仍舊是他最寵愛的兒子,他寄托了無數心血的嫡長子。楊昭病逝,自己怎麽可能不難過?
因自己表示出楊昭病逝前的瘋癲之語不喜,那些大臣居然就懷疑自己的慈父之心,竟然不敢前去拜祭太子,哼!
“去吧,告訴世明,朕忙完後就會來看他,讓他不要難過。”楊廣溫和慈愛道,“世明的兄弟和孩子都不在這裏,你們身為世明的表弟,是他最親近的同輩,就以親兄弟之禮為他守靈,等朕回來吧。”
很巧的,楊昭字世明。如果他能繼位,李世民就要避諱改名了。
楊廣賜予李世民和李玄霸九環金帶,命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張掖主持太子葬禮。
李世民和李玄霸跪地謝恩,領著九環金帶回張掖。
“束九環金帶”是隋文帝首創“貴臣”的特權,如後世賜吉服一樣。
楊廣身邊近臣,也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特權。兩個孩子得了這樣的特權,他們都恭喜李淵養了好兒子。
李淵這次沒有自得。他平靜道:“陛下欣賞二郎和三郎與太子的表兄弟情誼,這是他們應做的事,何來恭喜?”
李淵除在宴會時刻,其餘時間禁酒肉、服素服為太子哀悼。
楊廣感慨能養出李世民、李玄霸這樣好的孩子,李淵也是純善之人。他對李淵的信任又加重了幾分。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張掖時,張掖正因為太子之死亂作一團。
更讓當地官員焦頭爛額的是,伴隨皇帝一同西巡的樂平公主楊麗華也病重了。
楊麗華的身份很特殊。她是北周宣帝的皇後。隋文帝對她心中有愧,所以對她極好。
楊麗華又頗具政治頭腦,早早討好楊廣,多次為楊廣進獻美人。楊廣也對她很親近。
楊廣和朝中重臣都不在張掖。張掖剩餘的官員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李玄霸讓李世民操辦太子楊昭葬禮,自己去照顧楊麗華。
早在得知太子生病時,李玄霸就讓孫思邈悄悄以采藥之名避開,並且在張掖傳孫思邈隻是“民間吹噓起來的神醫,本事不如禦醫,你看,他照顧的李三郎仍舊病懨懨”的傳言。
孫思邈被葉護帶走,在草原上躲避,得以逃脫楊廣的征召。
以楊廣的陰晴不定,說不定會讓征召的醫師為太子陪葬,李玄霸不敢冒險。
楊廣離開張掖之後,孫思邈偷偷潛了回來。李玄霸讓他開了一劑能緩解病患臨終痛苦的藥,以“我常服用”交給禦醫檢驗後,給楊麗華喝了幾日。
楊麗華的高燒仍舊不退,但精神好了一些,算是回光返照,能留下遺言了。
她所說的遺言,果然是李玄霸在史書中看過的遺言——“妾唯一女,不自憂死,深憐之。湯沐乞回與李敏。”
楊麗華這一輩子過得既風光又淒苦,所掛念的隻有自己唯一的女兒。李玄霸知道楊廣會同意此事,安慰道:“公主請放心,陛下對公主很親近,定會同意公主。”
楊麗華欣慰地閉上雙眼:“陛下常言李三郎頗懂聖意,李三郎如此說,我安心了。”
她意識再次變得模糊,嘴裏一直念著“靜訓”二字。
李玄霸知道楊麗華念的名字是誰的。
李靜訓,楊麗華最寵愛的外孫女,去年在汾陽宮病逝。後世因墓葬考古發現,在曆史愛好者中頗具名氣。
李玄霸雖常進宮,但無緣得見這位楊麗華寵愛的外孫女,也無從改變她的命運。
他知道很多人或悲慘或不公的命運,但都隻是旁觀者的“知道”。
比如他知道楊麗華最疼愛的獨女宇文娥英,會和丈夫李敏一起被楊廣賜死,包括楊麗華其餘外孫、外孫女在內的所有血脈全部被殺。
李玄霸安慰道:“公主請安息。陛下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家人。”
楊麗華停下了嚅囁,神情更加平和。
禦醫摸了楊麗華的鼻息和脈搏,搖搖頭。
李玄霸恭送樂平公主離世,一邊派人向楊廣報喪,並呈上親自記錄下的樂平公主的遺言,一邊為樂平公主治喪。
小小的張掖城,因兩位貴人的葬禮滿城戴孝。
官宦士族人家一邊要讓家中女眷穿戴著華麗的衣服首飾,乘坐著華麗的馬車去為陛下當氣氛小組,一邊又要在自家掛孝為太子和樂平公主默哀。
他們又要哭,又要笑,每日戰戰兢兢。
楊廣的旨意到達了張掖。他果然同意了樂平公主的請求,將樂平公主的食邑都賜給了李敏。
他讓李玄霸將樂平公主的靈堂設在太子一旁,減輕了兩個孩子的工作。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得以聚在一起守靈,互相照顧。
李玄霸將一張一張的紙錢丟入火盆中。
——沒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
李玄霸又為楊麗華填上了香燭。
——陛下會好好照顧你的家人。
安息吧,帶著謊言安息。
……
大業五年,大隋平吐穀渾,西域諸國紛紛朝賀,獻西域幾千裏土地。大隋新設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遷天下犯人戍衛。
《資治通鑒》曰,“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裏,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裏。隋氏之盛,極於此矣。”
大隋最強盛的時刻到來。
……
楊廣回來了。
他帶著太子楊昭和樂平公主的靈柩,浩浩蕩蕩抄近路回西京大興安葬。
李淵也跟著楊廣離開。李世民和李玄霸跟隨處理西域之事掃尾的裴世矩,繼續留在張掖。待裴世矩回朝時,再一起回來。
楊廣離開時,文武百官終於換上了素衣,為太子進行遲來的守孝哀悼。
從六朝時開始興起的祭奠紙錢被趕著做了出來,沿路揮灑。
李世民和李玄霸站在張掖城門口,目送大隋皇帝的車駕離開。
在大隋最強盛的時刻,一路揮灑著紙錢離開。
正午的陽光將天邊的雲彩都染成了火海,仿佛以最直觀的景色來描繪此刻大隋的烈火烹油。
而在這燦爛的陽光下,紙錢紛紛揚揚如雨飄落。
第80章 李玄霸初次謀劃
=
李世民和李玄霸送別了皇帝和父親, 沒過幾日,中原親朋好友的信到了。
他倆原本以為父親到的時候會捎帶信件,沒想到過了這麽久信件才來。
當看到“信件”時, 他們明白為什麽會這麽晚到了。
李世民:“整整五車, 全是信?”
李玄霸:“顯然不可能全是信。”
五駕馬車上裝滿了大小箱子, 李玄霸有了前世拆快遞的爽快感。
但拆了第一車的箱子,李世民和李玄霸就雙雙苦臉了。
老師們怎麽能裝滿整整一車功課?更可惡的是,這裝滿功課的馬車居然還是第一輛!
李世民麵無表情地低頭扒拉書籍:“每本書都要寫注疏?不要吧?”
李玄霸:“還有策論和繪製地圖……我後悔拜長孫伯父為師。”
李世民:“薛老師布置的詩賦作業都能算休息了。”
李玄霸:“還是虞老師好, 隻說會抽查我們做的其他功課,看字跡是否工整。”
李世民:“這是好嗎!這不是把所有其他科目的功課都變成了書法功課嗎!”
已經快十一歲的少年郎李世民抱著腦袋使勁甩,就像是後世的沙雕彩虹小人甩頭表情包。
李玄霸丟開了第一車老師的“疼愛”, 去往了第二層。
當遇到鬱悶的事時,就丟一邊, 去看一點高興的事。
從第二車開始, 是家人、老師和朋友寄過來的生活用品。
竇夫人、萬氏和幾個出嫁的、未出嫁的姐姐都寄來了親手縫製的衣服鞋帽,再加上家裏仆人做的衣服被褥,裝了兩大車。
他在兒子病逝後隻假裝悲傷了三日就繼續大擺宴席,也有這個原因。
楊廣很生氣。
楊廣最厭惡的就是別人質疑他的能力,質疑他的統治不夠穩固,質疑他治下的大隋不夠強盛。
楊昭此舉,把楊廣的禁忌踩了個遍——楊廣還活著,楊昭居然向其他人托孤,還敢擅言儲君之位,甚至說出害怕兒子和兄弟自相殘殺的話,楊廣能不生氣?
若不是楊昭已經死了,楊廣簡直動了廢儲的心思。
但又正因為楊昭這個一直順著他的兒子在臨死之前說出了如此多的禁忌之語,楊廣無論如何沉浸在宴席中,也無法將這些話忘記。
對楊昭托孤的人,楊廣也很厭惡。
不過他不是厭惡李世民和李玄霸,而是厭惡那些不敢答應的大臣。
雖然楊廣憤怒楊昭的瘋癲之語,但朕的太子都求你們了,你們居然不答應?而且朕一定不會讓後代重演自相殘殺,朕對朝堂的控製力可不是父皇能比的。楊昭“托孤”的願望很容易就能完成,你們為何不敢答應?
李二郎和李三郎既拒絕卷入儲位之爭,又承諾就算發生萬一,也會盡全力保證楊昭的兒子富貴終老。
楊昭病逝之後,“太子”之位吸引來的人大部分都會散去,流動到齊王楊暕那裏。
在自己還在宴請諸國使臣時,居然隻有李二郎和李三郎敢向自己請求回去拜祭太子,不害怕觸自己黴頭。兩人這顆赤誠之心,楊廣很感動。
楊廣問道:“其他人都擔心請求拜祭太子會打擾朕的宴請,惹朕不快。為何你們不擔心?”
李世民疑惑道:“陛下對太子極親近,為何臣請求拜祭太子會惹陛下不快?”
李玄霸道:“為人父母,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陛下先為君王,再為父親,太子病逝也隻能哀悼三日,繼續堅持完成君王的責任。我和二哥還小,朝政之事用不上我和二哥。身為陛下的晚輩、太子的表弟,我們就該回太子身邊守靈。”
楊廣心頭一暖。
是啊,就算他再生氣,楊昭仍舊是他最寵愛的兒子,他寄托了無數心血的嫡長子。楊昭病逝,自己怎麽可能不難過?
因自己表示出楊昭病逝前的瘋癲之語不喜,那些大臣居然就懷疑自己的慈父之心,竟然不敢前去拜祭太子,哼!
“去吧,告訴世明,朕忙完後就會來看他,讓他不要難過。”楊廣溫和慈愛道,“世明的兄弟和孩子都不在這裏,你們身為世明的表弟,是他最親近的同輩,就以親兄弟之禮為他守靈,等朕回來吧。”
很巧的,楊昭字世明。如果他能繼位,李世民就要避諱改名了。
楊廣賜予李世民和李玄霸九環金帶,命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張掖主持太子葬禮。
李世民和李玄霸跪地謝恩,領著九環金帶回張掖。
“束九環金帶”是隋文帝首創“貴臣”的特權,如後世賜吉服一樣。
楊廣身邊近臣,也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特權。兩個孩子得了這樣的特權,他們都恭喜李淵養了好兒子。
李淵這次沒有自得。他平靜道:“陛下欣賞二郎和三郎與太子的表兄弟情誼,這是他們應做的事,何來恭喜?”
李淵除在宴會時刻,其餘時間禁酒肉、服素服為太子哀悼。
楊廣感慨能養出李世民、李玄霸這樣好的孩子,李淵也是純善之人。他對李淵的信任又加重了幾分。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張掖時,張掖正因為太子之死亂作一團。
更讓當地官員焦頭爛額的是,伴隨皇帝一同西巡的樂平公主楊麗華也病重了。
楊麗華的身份很特殊。她是北周宣帝的皇後。隋文帝對她心中有愧,所以對她極好。
楊麗華又頗具政治頭腦,早早討好楊廣,多次為楊廣進獻美人。楊廣也對她很親近。
楊廣和朝中重臣都不在張掖。張掖剩餘的官員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李玄霸讓李世民操辦太子楊昭葬禮,自己去照顧楊麗華。
早在得知太子生病時,李玄霸就讓孫思邈悄悄以采藥之名避開,並且在張掖傳孫思邈隻是“民間吹噓起來的神醫,本事不如禦醫,你看,他照顧的李三郎仍舊病懨懨”的傳言。
孫思邈被葉護帶走,在草原上躲避,得以逃脫楊廣的征召。
以楊廣的陰晴不定,說不定會讓征召的醫師為太子陪葬,李玄霸不敢冒險。
楊廣離開張掖之後,孫思邈偷偷潛了回來。李玄霸讓他開了一劑能緩解病患臨終痛苦的藥,以“我常服用”交給禦醫檢驗後,給楊麗華喝了幾日。
楊麗華的高燒仍舊不退,但精神好了一些,算是回光返照,能留下遺言了。
她所說的遺言,果然是李玄霸在史書中看過的遺言——“妾唯一女,不自憂死,深憐之。湯沐乞回與李敏。”
楊麗華這一輩子過得既風光又淒苦,所掛念的隻有自己唯一的女兒。李玄霸知道楊廣會同意此事,安慰道:“公主請放心,陛下對公主很親近,定會同意公主。”
楊麗華欣慰地閉上雙眼:“陛下常言李三郎頗懂聖意,李三郎如此說,我安心了。”
她意識再次變得模糊,嘴裏一直念著“靜訓”二字。
李玄霸知道楊麗華念的名字是誰的。
李靜訓,楊麗華最寵愛的外孫女,去年在汾陽宮病逝。後世因墓葬考古發現,在曆史愛好者中頗具名氣。
李玄霸雖常進宮,但無緣得見這位楊麗華寵愛的外孫女,也無從改變她的命運。
他知道很多人或悲慘或不公的命運,但都隻是旁觀者的“知道”。
比如他知道楊麗華最疼愛的獨女宇文娥英,會和丈夫李敏一起被楊廣賜死,包括楊麗華其餘外孫、外孫女在內的所有血脈全部被殺。
李玄霸安慰道:“公主請安息。陛下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家人。”
楊麗華停下了嚅囁,神情更加平和。
禦醫摸了楊麗華的鼻息和脈搏,搖搖頭。
李玄霸恭送樂平公主離世,一邊派人向楊廣報喪,並呈上親自記錄下的樂平公主的遺言,一邊為樂平公主治喪。
小小的張掖城,因兩位貴人的葬禮滿城戴孝。
官宦士族人家一邊要讓家中女眷穿戴著華麗的衣服首飾,乘坐著華麗的馬車去為陛下當氣氛小組,一邊又要在自家掛孝為太子和樂平公主默哀。
他們又要哭,又要笑,每日戰戰兢兢。
楊廣的旨意到達了張掖。他果然同意了樂平公主的請求,將樂平公主的食邑都賜給了李敏。
他讓李玄霸將樂平公主的靈堂設在太子一旁,減輕了兩個孩子的工作。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得以聚在一起守靈,互相照顧。
李玄霸將一張一張的紙錢丟入火盆中。
——沒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
李玄霸又為楊麗華填上了香燭。
——陛下會好好照顧你的家人。
安息吧,帶著謊言安息。
……
大業五年,大隋平吐穀渾,西域諸國紛紛朝賀,獻西域幾千裏土地。大隋新設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遷天下犯人戍衛。
《資治通鑒》曰,“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裏,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裏。隋氏之盛,極於此矣。”
大隋最強盛的時刻到來。
……
楊廣回來了。
他帶著太子楊昭和樂平公主的靈柩,浩浩蕩蕩抄近路回西京大興安葬。
李淵也跟著楊廣離開。李世民和李玄霸跟隨處理西域之事掃尾的裴世矩,繼續留在張掖。待裴世矩回朝時,再一起回來。
楊廣離開時,文武百官終於換上了素衣,為太子進行遲來的守孝哀悼。
從六朝時開始興起的祭奠紙錢被趕著做了出來,沿路揮灑。
李世民和李玄霸站在張掖城門口,目送大隋皇帝的車駕離開。
在大隋最強盛的時刻,一路揮灑著紙錢離開。
正午的陽光將天邊的雲彩都染成了火海,仿佛以最直觀的景色來描繪此刻大隋的烈火烹油。
而在這燦爛的陽光下,紙錢紛紛揚揚如雨飄落。
第80章 李玄霸初次謀劃
=
李世民和李玄霸送別了皇帝和父親, 沒過幾日,中原親朋好友的信到了。
他倆原本以為父親到的時候會捎帶信件,沒想到過了這麽久信件才來。
當看到“信件”時, 他們明白為什麽會這麽晚到了。
李世民:“整整五車, 全是信?”
李玄霸:“顯然不可能全是信。”
五駕馬車上裝滿了大小箱子, 李玄霸有了前世拆快遞的爽快感。
但拆了第一車的箱子,李世民和李玄霸就雙雙苦臉了。
老師們怎麽能裝滿整整一車功課?更可惡的是,這裝滿功課的馬車居然還是第一輛!
李世民麵無表情地低頭扒拉書籍:“每本書都要寫注疏?不要吧?”
李玄霸:“還有策論和繪製地圖……我後悔拜長孫伯父為師。”
李世民:“薛老師布置的詩賦作業都能算休息了。”
李玄霸:“還是虞老師好, 隻說會抽查我們做的其他功課,看字跡是否工整。”
李世民:“這是好嗎!這不是把所有其他科目的功課都變成了書法功課嗎!”
已經快十一歲的少年郎李世民抱著腦袋使勁甩,就像是後世的沙雕彩虹小人甩頭表情包。
李玄霸丟開了第一車老師的“疼愛”, 去往了第二層。
當遇到鬱悶的事時,就丟一邊, 去看一點高興的事。
從第二車開始, 是家人、老師和朋友寄過來的生活用品。
竇夫人、萬氏和幾個出嫁的、未出嫁的姐姐都寄來了親手縫製的衣服鞋帽,再加上家裏仆人做的衣服被褥,裝了兩大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