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生活清貧,虞世基卻十分顯貴。聽了弟弟的話,虞世基還以為虞世南是向他低頭借錢,非常高興地問弟弟要多少。


    虞世南神情十分古怪地拒絕了他。虞世基才知道,虞世南真的隻是單純為弟子在家中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唏噓不滿。


    虞世基想到此事後,對李世民和李玄霸慈愛道:“伯施曾與我提到過,你二人居住之處太過狹小,確實應該換一座宅院。”


    宇文述好奇:“有多狹小?”唐國公府的宅院還會狹小?


    虞世基想著弟弟的話,道:“聽聞隻是靠著偏門的一處小院,院落中連棵樹都沒有。”


    李玄霸:【樹被二哥你叫人砍了,說擋著你的視線。】


    李世民瞥了弟弟一眼。正是因為不夠寬敞才砍樹啊。


    楊廣皺眉:“靠近偏門?”這方位也太差了。


    李玄霸忙為父母解釋道:“這是我和二哥自己選的院子。我和二哥常出門玩耍,靠近偏門更方便。父親贈送了一處別莊給我和二哥,平日裏我和二哥住在城郊別莊,其實住處很寬廣。但我還是想向陛下討要大宅子。陛下賞賜宅院,說出來更有臉麵!”


    楊廣也想起李世民和李玄霸被趕到別莊居住的事:“張衡失職,貶官為民,朕收走了他在東都和西京的宅院,就賜予你們二人了。張衡的宅院麵積較為寬廣,朕再將附近民戶也賜予你們,將來你們若成家,擴建成兩處宅院也綽綽有餘。不過若將來你們再立功,朕也會賞賜給你們更好的宅院。”


    李世民和李玄霸連忙謝恩。


    宇文述和虞世基二人的臉上都閃過一絲遺憾。他們都看重了張衡的宅院,想拆了做成別邸園林,正憋著勁討好皇帝。


    不過賞賜給李二郎和李三郎也好。皇帝近臣之間也會互相較勁,宇文述和虞世基都認為,與其讓對方得了這處心儀的宅院,不如便宜他人。


    李淵留守洛陽,此次沒有跟隨楊廣南巡。


    李世民和李玄霸得了賞賜後,就以思親心切為由,立刻返回洛陽。


    楊廣本想把兩位少年英雄帶在身邊陪他狩獵,聽到李世民和李玄霸想父母的話,笑話他們果然還是孩子,便放他們離開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前腳剛走,裴世矩後腳就到了洛陽。


    聽到皇帝說伏允隻剩下一個腦袋後,裴世矩呆愣許久。


    他苦笑道:“李二郎肯定特別失望。雖然鐵勒人都說是李二郎親自擒獲吐穀渾可汗,但臣一直堅信李二郎過於年少,應當是鐵勒人的功勞。李二郎便要帶著吐穀渾可汗,來陛下麵前親自說道說道,究竟誰的功勞才最大。現在唯一人證沒了,以李二郎那喜愛人前顯擺的個性,不知道會氣成何樣。”


    楊廣聽後捧腹大笑:“李二郎確實喜歡人前顯擺。不需要這個人證,朕也相信是他的功勞。哈哈哈哈,他確實非常難過。”


    裴世矩見皇帝信了,鬆了口氣,心裏忍不住罵了兩個熊孩子一句。


    李世民和李玄霸曾與他辯駁,說不能留下吐穀渾可汗的命,就算要在吐穀渾扶持大隋的代理人,也該選一個更好控製的貴族。自己沒有同意,那兩人也沒有再勸說自己。


    誰知道,這兩個少年郎居然膽子那麽大,回大隋的中途把吐穀渾可汗殺了。他們真不怕自己拆穿此事嗎?


    裴世矩事後琢磨,這兩人還真的不怕。


    比起自己,皇帝肯定更相信李世民和李玄霸這兩個表侄。再說了,把吐穀渾可汗活生生地帶到皇帝麵前,所得到的賞賜肯定比隻帶一個腦袋大多了。他們二人這麽做圖什麽啊?所以肯定不會有人相信這是他們故意所為。


    “他們是真的忌憚伏允,還是太過任性?”裴世矩自言自語。


    ……


    回去的路上,李世民和李玄霸商量起如何裝修新宅院的事。


    他們的錢有大用處,宅院就保留原本模樣不變,不做新裝修。


    李世民:“我去求求父親和母親,希望能從唐國公府的庫房裏拿點新家具出來裝點新家。”


    李玄霸:“應該能。這點要求父親和母親肯定會答應。除了宅子,皇帝把張衡其他的房產也賜予了我們。靠近城牆的給我,我有大用。”


    李世民手一揮:“都給你,我不耐煩琢磨這些庶務。”


    李玄霸眉頭一挑:“那可抱歉了,你從現在開始,必須和我一起琢磨這些庶務。”


    李世民拉長語調:“啊?好無聊啊,我不要。”


    李玄霸道:“你以後一輩子都要做這些無聊事。國家大事都是由一個銅錢一粒粟米積累起來。”


    李世民沒好氣道:“我看我還需要什麽魏徵啊,阿玄你不比魏徵更煩人?”


    李玄霸:“嗬嗬。”


    等以後認識魏徵了,我和魏徵合起來煩死你!就在你身邊使勁說,給你來個左右雙聲道進諫!


    討論完房產和財物的分配後,李世民唏噓道:“張衡啊,我記得他。我們離開時,他還是陛下跟前最得寵的臣子。陛下第一次西巡歸來時,為了去他家,還讓百姓從太原翻山越嶺修了一條去他家的馳道。”


    大業三年,楊廣從榆林回到太原時,張衡還是楊廣身邊僅次於宇文述的寵臣。


    從先秦起,春秋戰國各國都在修馳道保證戰爭後勤和地方管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修的馳道尤其多。


    但就算是李世民最不喜歡的暴君秦始皇,修馳道也是為了國用。如當今皇帝這樣,隻是因為想去臣子家中探望就耗費民力物力修馳道,還是頭一遭。


    李玄霸淡淡道:“張衡啊……皇帝修完汾陽宮後,覺得汾陽宮不夠大,命張衡擴建汾陽宮。張衡勸諫皇帝,說這幾年的徭役太多太重,請皇帝暫緩擴建宮殿,惹怒了皇帝,就失寵了。”


    李世民微怔一會兒,道:“就因為這個?”


    李玄霸道:“嗯,就因為這個。皇帝對張衡不滿,他身邊奉承的人就會一個勁地尋找張衡錯處。以前張衡得寵時一些小錯,這時候都成了不能容忍的大錯。不過張衡的牢獄之災,當是他向楊玄感說我們的老師薛公之死無辜,楊玄感向皇帝告密所致。現在老師無事,不知道張衡為何還是遭遇了牢獄之災。我回去查查。”


    李世民抿嘴:“就因為這個?就因為對薛老師說了一句抱不平的話?”


    李玄霸點頭。


    李世民冷哼:“楊玄感之父的死也有被陛下猜忌的緣故。楊玄感卻行這小人告密之事,讓陛下猜忌其他忠臣。”


    李玄霸道:“楚國公一家仍舊被皇帝猜忌,為了討好皇帝,可不是得手段頻出?”


    李玄霸沒說張衡最後的遭遇。


    張衡都被免職為民了,仍舊被楊廣派人監視,後來以誹謗朝政的罪名被處死。


    比起高熲、宇文弼和薛道衡這三位因德高望重,而讓楊廣更加忌憚的臣子,張衡的死更難以避免。


    因為這三位老師德高望重,以前對楊廣又不太友好,所以隻要他們對楊廣示好,主動退出朝堂中心,楊廣就會有“他們以前罵朕,現在對朕恭敬,朕很滿意”的心情。三位老師便安全了。


    張衡正好相反。


    他在楊廣奪嫡時就站在楊廣這一邊,一身恩寵全係在楊廣身上。以前他對楊廣畢恭畢敬,楊廣對他好感頗深。當楊廣厭惡他的時候,他無論做什麽都是加深楊廣的厭惡。他又得知楊廣太多的秘密,所以必須死。


    李玄霸不擔心李世民得知張衡結局後,會不自量力地鬧著去救張衡。隻是之前每次他劇透別人死因,那人就會莫名其妙成為自己老師,李玄霸覺得這個玄學很可怕,便不敢再說了。


    老師已經夠多了。何況張衡與楊廣牽扯太深,真的救不了。


    李世民沒有追問張衡的結局。


    在他看來,張衡都被免職為民,兩京置辦的家產全被查抄,已經足夠淒涼。這應該就是張衡的結局了。


    誰也不會想到,楊廣會在征討高麗失敗後惱羞成怒,把已經免官一年多的張衡抓起來,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殺了。


    回到洛陽後,李玄霸得知了張衡牢獄之災的原因。


    原來是因為張衡為太子哀悼時,抱怨皇帝沒有聽太子的勸諫。雖他隻是抱怨了一句,沒有直言太子、樂平公主之死是皇帝的錯,但皇帝仍舊惱羞成怒,把張衡下獄了。


    碰巧的是,告密的還是楊玄感。


    李玄霸猜測,張衡知道這些話不能說,但在心裏憋得難受。他與楊玄感交好,楊玄感又同被皇帝忌憚,所以他才與楊玄感說了幾句心裏話。


    李世民得知此事後嘀咕,比起賣友的楊玄感,隻是不拉朋友一把的蘇威都顯得不算差了。


    雖然楊玄感大概沒把張衡當朋友,隻是相熟而已。


    唏噓完張衡的遭遇,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到洛陽後,終於暫時與朝堂分別,能開開心心閑一陣子了。


    哪怕李世民回家後立刻挨了母親一頓狠揍,他也樂嗬極了,挨揍第二日就呼朋喚友去禍害楊廣的禁苑。


    打獵,打獵,打獵!趕路顛簸幾個月,李世民的手早就癢極了。就算身上的瘀青,都不能阻攔他出門打獵!


    李玄霸歎氣。二哥這“狩獵癮”還有救嗎?


    孫思邈對西域草藥和醫術很著迷,還留在河右之地沒回來。不然李玄霸真想讓孫思邈試著開個藥方,看能不能治好二哥的“狩獵癮”。


    雖然大概率會得到“孫思邈三連”表情包。


    沒救了,等死吧,告辭.jpg。


    李世民急著去打獵,李玄霸丟下二哥回了一趟大興城。


    李四娘和李五娘在李世民、李玄霸出塞那段時日先後出嫁,李玄霸親自去補上賀禮。


    李玄霸剛從塞外回到大興城時就知道四姐和五姐已經出嫁,隻是他和李世民公務在身,不好停留,便等到現在才來拜訪。


    李玄霸本想把李世民帶著一起來,但李世民滿臉不願意,隻想去打獵。


    在這個時候的人心中,已經嫁出去的阿姊就是別家的人。李世民和四姐夫、五姐夫不熟悉,不像柴紹那樣本就有交情,他自然不想去。


    李玄霸去親自補上賀禮,是基於現代人的道德觀念。他不會用自己的道德觀念“綁架”其他人,李世民不想去,他就自己去了。


    李世民以為李玄霸隻是想找個借口去拜訪未婚妻,在送李玄霸離開時一臉壞笑。


    李玄霸真想揍二哥一頓,可惜打不過。


    李玄霸回洛陽時,他派往赤土的顏真和向固已經回來。他便將兩人也一同帶上,詳細詢問南洋的事。


    李玄霸和李世民離開時,將店鋪交給母親代管。


    顏真和向固回來後,竇夫人將顏真提拔成書坊掌櫃,將向固提拔成李玄霸和李世民手頭小莊子的管事。


    顏真和向固從赤土國帶回來的作物已經在農莊試種,已經死了一半,剩下一半估計也很難活。


    不過兩人已經與赤土國貴族交好,下次可以單獨去赤土國行商。這些帶回來的作物死了就死了,李玄霸強行不心疼。


    李玄霸還打探了倭國的事。


    大隋使團回來時,小野妹子沒有跟隨。看來大隋使團是把倭國天皇罵得有點慘,倭國天皇沒有派出新的使團出使大隋。


    不過大隋使團還是帶回來倭國天皇新的國書。倭國天皇就算被罵了,國書也與原本曆史沒區別,國書抬頭還是“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但楊廣這次沒有覺得“還不錯”。剛罵了倭國人的大隋使團正因為倭國的無禮氣得肝疼,對皇帝大罵這個國書有多無禮。


    在大隋使團看來,倭國與其他小外夷沒區別,建在大隋使臣就應該畢恭畢敬。誰知道倭國國王居然架子端得就好像他能與大隋皇帝平起平坐似的。


    大隋回來的使臣對楊廣痛罵倭國居心不良:“陛下是天子,他卻自稱‘天皇’,是何居心?何況大隋乃‘中國’,他該自稱‘東國國王敬白中國皇帝’!之前他說大隋是‘日沒國’,現在又說大隋是‘西國’,其心可誅啊陛下!”


    楊廣一聽,臉色大變。


    今年二月,楊廣因流求國不肯歸順,發一萬東陽兵覆滅流求國。


    楊廣自覺被倭國侮辱,便命主將陳棱在流求國駐紮練兵,威懾倭國。


    李玄霸挑眉。難道皇帝想要攻打倭國?


    如果是真的,他一定托夢給未來的自己,給網廟隋煬帝的牌位前多上幾炷香。


    顏真道:“倭國狼子野心,需要防備。”


    向固道:“就倭國?狼子野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