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兩位郎君把他派出太原,讓他鬆了口氣。而兩位郎君居然不顧他的出身,也不顧他剛投效不久,竟然要讓他也進入迎親的儀仗隊伍,更讓他感動不已。
宗羅睺想通了。自己投奔的是行軍大將李世民,上峰是李世民和李玄霸。唐國公隻是兩位郎君的父親,所以自己要尊敬他。除此之外,唐國公府就和自己沒關係,自己隻需要聽從上峰的命令。
羅士信、向固、宗羅睺離開後,李世民跑到李玄霸的屋裏睡了一晚,和李玄霸臥床長歎。
李世民歎氣道:“我見羅睺近日心情一直低落,真擔心羅睺會走。羅睺才高氣傲,他在唐國公府受了冷落,可能心有不忿。”
李玄霸打著哈欠道:“我倒是反而覺得他會對你更加死心塌地。”
李世民苦笑:“因為他看到其他地方對出身過於看重,隻有我這裏隻看才華嗎?”
李玄霸道:“難道不是嗎?”
李世民搖頭:“阿玄,在外人眼中,我們和唐國公府是一體的。羅睺肯定看出我們有自立之心,他會擔心將來若立功,就算我和你對他很好,但父親可能不會平等對待他。”
李玄霸道:“那你隻能加倍對他好了。”
李世民歎氣道:“是啊。”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還在歎氣,李玄霸無奈睜開眼:“二哥,別歎氣了。羅睺都到你手中了,不可能投向他人。能不能對自己有點自信啊摔!你知道你秦王府除了一個姓封的是牆頭拐角處的草之外,就算被嚴刑逼供也沒人背叛你嗎?!”
李世民瞠目結舌:“啊?都上嚴刑逼供了?誰這麽慘?”
李玄霸道:“一個叫張亮的,也是庶民出身。”
李世民焦急道:“現在他在哪?”
李玄霸沒好氣道:“不知道。我隻知道他的籍貫是滎陽,但滎陽那麽大,他名字太大眾,又出身貧寒,哪可能找得到。不過將來他還是被你以謀反的罪名殺了。”
李世民:“……啊?”
李玄霸切換心音安慰道:【沒辦法,皇帝老了就要為年少的太子鋪路。二哥,我之前不是和你說過嗎?你原本立的太子被廢,後來立的太子太年輕。】
【張亮雖無謀反之能,也還沒做謀反之事,但他可能有謀反之意;劉洎是太子輔佐,但性格過於狂傲,常說狂言妄語,又與太子政見不合。為了給太子鋪路,你愛惜了一輩子的羽毛,也隻能在晚年時弄髒雙手。】
【不過別太愧疚,你冤殺功臣就這麽兩例,比起其他皇帝算最寬仁的了,不要有心理負擔。何況我預見的事已經改變許多,將來你也不一定會再殺他們。】
安慰結束,李玄霸翻身就睡。
如他所料,他二哥半夜氣衝衝回自己房間睡覺去了,沒有再打擾他的睡眠。
李玄霸:計劃通√。
不僅當晚李世民沒有再來打擾李玄霸睡覺,接下來幾日也給了李玄霸足夠多的寧靜。
李玄霸美滋滋看書。
回太原後,二哥一會兒擔心張掖的班底,一會兒勸自己對父母更親近些,一會兒又害羞接下來的婚禮。
絮絮叨叨,念念叨叨,碎碎叨叨,李玄霸本來也有些婚前緊張,被二哥叨叨得心煩意燥,嘴皮都上火冒了個泡。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本來李玄霸沒想過在二哥大喜當頭的時候給二哥潑冰水,但二哥實在是太不做人,他也隻好不當人了。
李世民生了李玄霸幾日悶氣。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回太原的前一日,他如小時候一樣,扭扭捏捏來找李玄霸和好。
李世民甕聲甕氣道:“你就算嫌我吵到你很煩,也不該這麽嚇唬我。我才不會冤殺大臣。”
李玄霸道:【張亮隻能算半個冤殺。他養五百義子不算什麽,和一群跳大神的交往過密,把兒子的皮膚病說成是龍鱗,大部分皇帝都容不下他。隻是因為曆史中的你太愛惜羽毛,所以你殺了他,後世人才一副‘好震驚啊’的表情。】
李世民被弟弟逗笑了。
他小聲道:“你隻提張亮,那劉洎是真的被冤枉了。”
李玄霸沒說話。
劉洎確實是被褚遂良誣告。唐太宗賜死劉洎時,估計也心知肚明。
這個誣告者褚遂良,史書記載中是蓋棺論定的品德高尚之人。因為品性太過高尚,這難得的誣告行為,讓後世史學家老想為他翻案,猜測是不是許敬宗等奸臣幹的。
然後史學家們越考據越難過地證明,這事真是褚遂良幹的。
褚遂良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後半生一直顛沛流離,淒涼而終,諸子也被流放。但武則天臨死前,卻在遺詔中特意點了褚遂良的名字,為褚遂良平反。
如果說武則天為王、蕭二族平反,是為了換取身後事的妥協,褚遂良隻是出身在一個與寒門無太多差別的小世家,無論家族還是故友在朝中早已經沒有勢力,她特意點了褚遂良的名字,這就和利益關係不大,隻是純粹肯定褚遂良這個人本身了。
一個人如果能被原本恨他入骨的政敵肯定,那麽他的品性應當是不差的。
劉洎死在自己的脾氣上。當唐太宗年老,而太子李治不僅年少,當時還披著懦弱的偽裝,想要劉洎死的大唐品性良好的大臣太多了。
在唐太宗還很寵愛劉洎時,劉洎為了搶奪唐太宗的飛白,在唐太宗剛寫好字時就登上龍榻上搶走,當時群臣都奏“劉洎擅登皇帝禦床,理應處死”,被唐太宗以“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的玩笑保下。
後世史學家震驚這一點,是因為漢唐品德高尚之人和宋及宋以後的“品德高尚”不一樣。他們為了大義,常常是不擇手段的。
比如漢朝使臣熱衷去藩國碰瓷作死為漢武帝尋找出兵借口,也比如褚遂良等大唐道德模範見到危害大唐的不安定因素跑唐太宗耳邊天天叨叨“殺了他他該死殺了他他該死”。
不過劉洎就算是死在自己狂妄的性格上,但冤案就是冤案。希望這一世,劉洎就算在性格上吃虧,也頂多隻是免官回家,別被逼自盡了。
不知道如果在劉洎狂妄的時候,自己帶著小五多把劉洎按在地上揍幾頓,能不能把劉洎的狂妄治好。
李玄霸摸著下巴,露出不懷好意的微笑,並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分享給二哥。
李世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嚴肅道:“阿玄,放開手腳做,哥哥支持你……撲哧,哈哈哈哈哈,不知道他現在在哪,我要趁著我年少,和你一起多揍他幾頓!”
李玄霸和哥哥擊掌:“一言為定,我這就去找!”
兄弟二人露出如出一轍的壞笑。
第123章 婚禮前賓客如雲
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雖然定下了這個壞主意, 但劉洎是荊州江陵人,其曾祖曾為南梁的官,自己也最先投奔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起兵的蕭銑。他一家都在南方, 現在又家世不顯, 現在要找到他還挺難。
二人就將這個壞主意暫且押後, 以後見到劉洎再說。
就算將來李世民不好意思揍劉洎,李玄霸還是可以帶著小五一同完成這個計劃,不急。
他們把這個計劃記在兩人共有的計劃小本本中, 又交頭接耳壞笑一通。
李世民和李玄霸和好如初。
李淵和竇夫人都沒有為兄弟二人之前的“冷戰”擔憂。
他們都習慣了,這兄弟倆從小到大就這麽折騰。
李建成帶著李元吉回來時,李淵還對李建成吐槽了一番:“我還以為大雄大德在邊塞磨礪了那麽久, 現在應該成熟了,沒料到還是那麽頑皮。”
李建成看著父親嘴上嫌棄, 臉上卻滿是驕傲的笑容。他嘴裏應和, 心中苦澀無比。
隨著年歲增長,又有李淵手把手教導,李建成的稚嫩和狂妄褪去不少,思想處事都成熟許多,眼界也開闊不少。
其他不說, 至少這天下瀕臨大亂,而自己父親對大隋有異心這件事, 他和父親朝夕相處,自然看得很清楚。
如果大隋還強盛,李建成思想成熟後, 見到二弟三弟的本事隻會放心, 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嫉妒——二弟三弟越厲害, 越不會對他繼承“唐國公”的爵位造成威脅。
但現在大隋衰弱, “唐國公”這個爵位的價值就降低了。李建成從小熟讀史書,知道亂世之中隻有實力最為重要。李玄霸是個病秧子,不足為懼。李世民……唉。
李建成現在十分後悔。
李世民從小活潑開朗,討人喜歡,他以前與李世民的感情自認還不錯;李玄霸自幼多病陰沉,又特別喜歡黏著他,他既不喜歡李玄霸的性格,又覺得照顧李玄霸十分麻煩,就很不喜歡李玄霸。
如今想來,自己真是完全做錯了。
若是在李玄霸主動接近自己的時候,自己對李玄霸多親近一點,李玄霸肯定會成為自己的助力。
現在李元吉改好之後,對自己很親近信服。但李元吉的本事遠遠不能和李玄霸比。如果李元吉和李玄霸都站在自己這邊,就算李世民再出色,再加上自己嫡長的出身,也有自信與李世民分庭相抗。
所幸現在他與李玄霸的關係也不錯,家中也還沒有確定要走爭霸天下這條路,或許還能彌補。
李建成決定,趁著李世民和李玄霸回來成親,一定要做出一副好兄長的模樣。
李建成恭敬離開後,李淵笑容淡去,長歎一聲。
“此去河東,給毗沙門的打擊很大啊。”李淵按住額角揉了揉,“真頭疼。”
以前二郎三郎雖然也很出色,但大郎並不認為自己比他們差。大郎隻是走的路與二郎三郎不同,若有同等機會,他自認肯定不輸給年少的二郎三郎。
李淵其實心裏也這麽想過。
畢竟是自己手把手帶大的孩子,大郎還比二郎三郎年長九歲,應當是很有本事,隻是沒有發揮出來。
但他把河東慰撫使的權力交給大郎,讓大郎代自己在河東行事,大郎卻一無所成。比起二郎三郎幾乎白手起家,真是什麽借口都想不出了。
“如果皇帝沒有這麽昏庸,二郎再怎麽耀眼也無事,大隋容得下一門多國公,可是……唉。”李淵搖了搖頭,苦笑不已。
自己還在觀望時機,沒有下定決心起兵,怎麽就思考起繼承皇位的事了?真是太自負。
雖然清楚未來的事說不準,說不定自己一輩子都等不到起兵的最好時機,但李淵還是希望讓李玄霸和李建成更親近一些。
李玄霸從小就想和大哥玩,隻是李建成嫌棄李玄霸年幼體弱,不願意帶著李玄霸。
如果大郎和三郎關係變好,三郎肯定也會高興。李淵想。
而且二郎已經很出色,沒有三郎幫忙也能獨立行走。掌心掌背都是肉,李淵看著失落的長子心裏很不是滋味,希望三郎能拉大郎一把。
身為父親,自然希望每個孩子都很出色。李淵也不例外。
李建成回來後,很快就邀請李世民和李玄霸小聚。
李元吉和李智雲兩個兄長的小尾巴也出席了。
李元吉與以前判若兩人,表現得十分恭敬有禮,連神情都一板一眼,甚至稍顯木訥了。
李元吉對以前的事向李世民和李玄霸道歉,仿佛已經忘記李玄霸的“算計”。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很客氣熱情地與李元吉回禮。
李智雲繼續當他的小透明。
兄弟私下聚餐十分兄友弟恭,讓李淵欣慰不已。
但剛回居住的小院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智雲就擠在一張床榻上,腦袋湊一起嘀嘀咕咕。
李智雲搓胳膊:“天啦,我的雞皮疙瘩都冒起來了,可怕!”
李世民嚴肅道:“阿玄,小五,我看李元吉那精神狀態,比以前更加危險。你們一定要小心。”
李玄霸若有所思。
李世民敲李玄霸的腦袋:“聽到沒有,小心!不是我不信任他,我在戰場上見多了這種人,這根本不是學好了,隻是壓住了而已!”
李玄霸道:“越是壓製,爆發時就越可怕,我知道。我隻是想,父親母親沒發現嗎?”
李世民道:“父親應當隻是以為李元吉改好了,娘親……我去問問。”
宗羅睺想通了。自己投奔的是行軍大將李世民,上峰是李世民和李玄霸。唐國公隻是兩位郎君的父親,所以自己要尊敬他。除此之外,唐國公府就和自己沒關係,自己隻需要聽從上峰的命令。
羅士信、向固、宗羅睺離開後,李世民跑到李玄霸的屋裏睡了一晚,和李玄霸臥床長歎。
李世民歎氣道:“我見羅睺近日心情一直低落,真擔心羅睺會走。羅睺才高氣傲,他在唐國公府受了冷落,可能心有不忿。”
李玄霸打著哈欠道:“我倒是反而覺得他會對你更加死心塌地。”
李世民苦笑:“因為他看到其他地方對出身過於看重,隻有我這裏隻看才華嗎?”
李玄霸道:“難道不是嗎?”
李世民搖頭:“阿玄,在外人眼中,我們和唐國公府是一體的。羅睺肯定看出我們有自立之心,他會擔心將來若立功,就算我和你對他很好,但父親可能不會平等對待他。”
李玄霸道:“那你隻能加倍對他好了。”
李世民歎氣道:“是啊。”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還在歎氣,李玄霸無奈睜開眼:“二哥,別歎氣了。羅睺都到你手中了,不可能投向他人。能不能對自己有點自信啊摔!你知道你秦王府除了一個姓封的是牆頭拐角處的草之外,就算被嚴刑逼供也沒人背叛你嗎?!”
李世民瞠目結舌:“啊?都上嚴刑逼供了?誰這麽慘?”
李玄霸道:“一個叫張亮的,也是庶民出身。”
李世民焦急道:“現在他在哪?”
李玄霸沒好氣道:“不知道。我隻知道他的籍貫是滎陽,但滎陽那麽大,他名字太大眾,又出身貧寒,哪可能找得到。不過將來他還是被你以謀反的罪名殺了。”
李世民:“……啊?”
李玄霸切換心音安慰道:【沒辦法,皇帝老了就要為年少的太子鋪路。二哥,我之前不是和你說過嗎?你原本立的太子被廢,後來立的太子太年輕。】
【張亮雖無謀反之能,也還沒做謀反之事,但他可能有謀反之意;劉洎是太子輔佐,但性格過於狂傲,常說狂言妄語,又與太子政見不合。為了給太子鋪路,你愛惜了一輩子的羽毛,也隻能在晚年時弄髒雙手。】
【不過別太愧疚,你冤殺功臣就這麽兩例,比起其他皇帝算最寬仁的了,不要有心理負擔。何況我預見的事已經改變許多,將來你也不一定會再殺他們。】
安慰結束,李玄霸翻身就睡。
如他所料,他二哥半夜氣衝衝回自己房間睡覺去了,沒有再打擾他的睡眠。
李玄霸:計劃通√。
不僅當晚李世民沒有再來打擾李玄霸睡覺,接下來幾日也給了李玄霸足夠多的寧靜。
李玄霸美滋滋看書。
回太原後,二哥一會兒擔心張掖的班底,一會兒勸自己對父母更親近些,一會兒又害羞接下來的婚禮。
絮絮叨叨,念念叨叨,碎碎叨叨,李玄霸本來也有些婚前緊張,被二哥叨叨得心煩意燥,嘴皮都上火冒了個泡。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本來李玄霸沒想過在二哥大喜當頭的時候給二哥潑冰水,但二哥實在是太不做人,他也隻好不當人了。
李世民生了李玄霸幾日悶氣。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回太原的前一日,他如小時候一樣,扭扭捏捏來找李玄霸和好。
李世民甕聲甕氣道:“你就算嫌我吵到你很煩,也不該這麽嚇唬我。我才不會冤殺大臣。”
李玄霸道:【張亮隻能算半個冤殺。他養五百義子不算什麽,和一群跳大神的交往過密,把兒子的皮膚病說成是龍鱗,大部分皇帝都容不下他。隻是因為曆史中的你太愛惜羽毛,所以你殺了他,後世人才一副‘好震驚啊’的表情。】
李世民被弟弟逗笑了。
他小聲道:“你隻提張亮,那劉洎是真的被冤枉了。”
李玄霸沒說話。
劉洎確實是被褚遂良誣告。唐太宗賜死劉洎時,估計也心知肚明。
這個誣告者褚遂良,史書記載中是蓋棺論定的品德高尚之人。因為品性太過高尚,這難得的誣告行為,讓後世史學家老想為他翻案,猜測是不是許敬宗等奸臣幹的。
然後史學家們越考據越難過地證明,這事真是褚遂良幹的。
褚遂良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後半生一直顛沛流離,淒涼而終,諸子也被流放。但武則天臨死前,卻在遺詔中特意點了褚遂良的名字,為褚遂良平反。
如果說武則天為王、蕭二族平反,是為了換取身後事的妥協,褚遂良隻是出身在一個與寒門無太多差別的小世家,無論家族還是故友在朝中早已經沒有勢力,她特意點了褚遂良的名字,這就和利益關係不大,隻是純粹肯定褚遂良這個人本身了。
一個人如果能被原本恨他入骨的政敵肯定,那麽他的品性應當是不差的。
劉洎死在自己的脾氣上。當唐太宗年老,而太子李治不僅年少,當時還披著懦弱的偽裝,想要劉洎死的大唐品性良好的大臣太多了。
在唐太宗還很寵愛劉洎時,劉洎為了搶奪唐太宗的飛白,在唐太宗剛寫好字時就登上龍榻上搶走,當時群臣都奏“劉洎擅登皇帝禦床,理應處死”,被唐太宗以“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的玩笑保下。
後世史學家震驚這一點,是因為漢唐品德高尚之人和宋及宋以後的“品德高尚”不一樣。他們為了大義,常常是不擇手段的。
比如漢朝使臣熱衷去藩國碰瓷作死為漢武帝尋找出兵借口,也比如褚遂良等大唐道德模範見到危害大唐的不安定因素跑唐太宗耳邊天天叨叨“殺了他他該死殺了他他該死”。
不過劉洎就算是死在自己狂妄的性格上,但冤案就是冤案。希望這一世,劉洎就算在性格上吃虧,也頂多隻是免官回家,別被逼自盡了。
不知道如果在劉洎狂妄的時候,自己帶著小五多把劉洎按在地上揍幾頓,能不能把劉洎的狂妄治好。
李玄霸摸著下巴,露出不懷好意的微笑,並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分享給二哥。
李世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嚴肅道:“阿玄,放開手腳做,哥哥支持你……撲哧,哈哈哈哈哈,不知道他現在在哪,我要趁著我年少,和你一起多揍他幾頓!”
李玄霸和哥哥擊掌:“一言為定,我這就去找!”
兄弟二人露出如出一轍的壞笑。
第123章 婚禮前賓客如雲
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雖然定下了這個壞主意, 但劉洎是荊州江陵人,其曾祖曾為南梁的官,自己也最先投奔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起兵的蕭銑。他一家都在南方, 現在又家世不顯, 現在要找到他還挺難。
二人就將這個壞主意暫且押後, 以後見到劉洎再說。
就算將來李世民不好意思揍劉洎,李玄霸還是可以帶著小五一同完成這個計劃,不急。
他們把這個計劃記在兩人共有的計劃小本本中, 又交頭接耳壞笑一通。
李世民和李玄霸和好如初。
李淵和竇夫人都沒有為兄弟二人之前的“冷戰”擔憂。
他們都習慣了,這兄弟倆從小到大就這麽折騰。
李建成帶著李元吉回來時,李淵還對李建成吐槽了一番:“我還以為大雄大德在邊塞磨礪了那麽久, 現在應該成熟了,沒料到還是那麽頑皮。”
李建成看著父親嘴上嫌棄, 臉上卻滿是驕傲的笑容。他嘴裏應和, 心中苦澀無比。
隨著年歲增長,又有李淵手把手教導,李建成的稚嫩和狂妄褪去不少,思想處事都成熟許多,眼界也開闊不少。
其他不說, 至少這天下瀕臨大亂,而自己父親對大隋有異心這件事, 他和父親朝夕相處,自然看得很清楚。
如果大隋還強盛,李建成思想成熟後, 見到二弟三弟的本事隻會放心, 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嫉妒——二弟三弟越厲害, 越不會對他繼承“唐國公”的爵位造成威脅。
但現在大隋衰弱, “唐國公”這個爵位的價值就降低了。李建成從小熟讀史書,知道亂世之中隻有實力最為重要。李玄霸是個病秧子,不足為懼。李世民……唉。
李建成現在十分後悔。
李世民從小活潑開朗,討人喜歡,他以前與李世民的感情自認還不錯;李玄霸自幼多病陰沉,又特別喜歡黏著他,他既不喜歡李玄霸的性格,又覺得照顧李玄霸十分麻煩,就很不喜歡李玄霸。
如今想來,自己真是完全做錯了。
若是在李玄霸主動接近自己的時候,自己對李玄霸多親近一點,李玄霸肯定會成為自己的助力。
現在李元吉改好之後,對自己很親近信服。但李元吉的本事遠遠不能和李玄霸比。如果李元吉和李玄霸都站在自己這邊,就算李世民再出色,再加上自己嫡長的出身,也有自信與李世民分庭相抗。
所幸現在他與李玄霸的關係也不錯,家中也還沒有確定要走爭霸天下這條路,或許還能彌補。
李建成決定,趁著李世民和李玄霸回來成親,一定要做出一副好兄長的模樣。
李建成恭敬離開後,李淵笑容淡去,長歎一聲。
“此去河東,給毗沙門的打擊很大啊。”李淵按住額角揉了揉,“真頭疼。”
以前二郎三郎雖然也很出色,但大郎並不認為自己比他們差。大郎隻是走的路與二郎三郎不同,若有同等機會,他自認肯定不輸給年少的二郎三郎。
李淵其實心裏也這麽想過。
畢竟是自己手把手帶大的孩子,大郎還比二郎三郎年長九歲,應當是很有本事,隻是沒有發揮出來。
但他把河東慰撫使的權力交給大郎,讓大郎代自己在河東行事,大郎卻一無所成。比起二郎三郎幾乎白手起家,真是什麽借口都想不出了。
“如果皇帝沒有這麽昏庸,二郎再怎麽耀眼也無事,大隋容得下一門多國公,可是……唉。”李淵搖了搖頭,苦笑不已。
自己還在觀望時機,沒有下定決心起兵,怎麽就思考起繼承皇位的事了?真是太自負。
雖然清楚未來的事說不準,說不定自己一輩子都等不到起兵的最好時機,但李淵還是希望讓李玄霸和李建成更親近一些。
李玄霸從小就想和大哥玩,隻是李建成嫌棄李玄霸年幼體弱,不願意帶著李玄霸。
如果大郎和三郎關係變好,三郎肯定也會高興。李淵想。
而且二郎已經很出色,沒有三郎幫忙也能獨立行走。掌心掌背都是肉,李淵看著失落的長子心裏很不是滋味,希望三郎能拉大郎一把。
身為父親,自然希望每個孩子都很出色。李淵也不例外。
李建成回來後,很快就邀請李世民和李玄霸小聚。
李元吉和李智雲兩個兄長的小尾巴也出席了。
李元吉與以前判若兩人,表現得十分恭敬有禮,連神情都一板一眼,甚至稍顯木訥了。
李元吉對以前的事向李世民和李玄霸道歉,仿佛已經忘記李玄霸的“算計”。
李世民和李玄霸也很客氣熱情地與李元吉回禮。
李智雲繼續當他的小透明。
兄弟私下聚餐十分兄友弟恭,讓李淵欣慰不已。
但剛回居住的小院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智雲就擠在一張床榻上,腦袋湊一起嘀嘀咕咕。
李智雲搓胳膊:“天啦,我的雞皮疙瘩都冒起來了,可怕!”
李世民嚴肅道:“阿玄,小五,我看李元吉那精神狀態,比以前更加危險。你們一定要小心。”
李玄霸若有所思。
李世民敲李玄霸的腦袋:“聽到沒有,小心!不是我不信任他,我在戰場上見多了這種人,這根本不是學好了,隻是壓住了而已!”
李玄霸道:“越是壓製,爆發時就越可怕,我知道。我隻是想,父親母親沒發現嗎?”
李世民道:“父親應當隻是以為李元吉改好了,娘親……我去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