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搖頭:“你不好問,我去問。”


    李世民對李智雲道:“你武藝比你三兄強,去河東郡後,你一定要保護好你三兄,不要靠近李元吉。”


    李智雲傲氣道:“二兄放心。李元吉再壞,但我可是在邊塞磨礪過的人,他比不過我,哼哼!”


    李世民摸了摸李智雲的腦袋:“我相信你,阿玄就交給你了。”


    李玄霸無奈:“隻是一個李元吉,用不著這麽緊張。我護衛不會離身。”


    李世民叮囑:“小心為上。”


    李世民的直覺很準。他一見到李元吉就渾身不舒服,這個人絕對藏著什麽壞主意。


    其實李玄霸也一樣,這次見到李元吉,比以前更不適。


    他隻是在想,李元吉變成這副木訥的模樣,難道真的經曆了過分嚴厲的教育,被磋磨得心理更變態了?


    古時的人大多不懂教育,常常以為嚴厲教育就是棍棒加身。北周武帝就是這麽過分嚴厲,把太子教成了變態。


    李玄霸設計讓李元吉暴露本性,好讓父母嚴加管教他。但父母都知道天元帝的教訓,應當不會重蹈覆轍才是。


    第二日,李玄霸找到竇夫人,委婉詢問母親如何教導李元吉。


    竇夫人歎氣道:“你發現了?”


    李玄霸裝傻:“發現什麽?”


    竇夫人點了點李玄霸的額頭:“李元吉現在看著很聽話懂事,仿佛已經變成了一個好孩子,但他估計不僅本性未變,心裏對你、對我,甚至對整個唐國公府都有仇恨了。”


    李玄霸沒想到母親會回答得如此直白,頓時不知道如何回答。


    竇夫人繼續道:“我就知道這樣不行。但你父親非要把李元吉交給一個以嚴厲著稱的老師,說我們狠不下心。唉,這是狠心就能教好嗎?我表兄……罷了,不提這個,你小心為上。”


    李玄霸道:“是,母親放心。”


    竇夫人笑道:“我知道你很有本事,應當無事。本來看你婚事臨近很是緊張,娘親想讓你安靜休息一會兒。你現在有閑心詢問李元吉的事了,那看來也有閑心過問正事。關於義莊,娘親有事要和你商議。”


    李玄霸苦笑:“母親別嘲笑我,我沒有緊張。母親想要找我,隨時來問我,還需要等什麽?”


    竇夫人又笑著點了點李玄霸的額頭:“你是我的孩子,你緊張沒緊張,我還看不出來?”


    李玄霸不敢說話了。他擔心越反駁,母親就越嘲笑他。


    竇夫人知道李玄霸在麵對親近的人時臉皮沒有對外人那麽厚,沒有繼續笑話他。


    母子倆湊近了一些說悄悄話,將義莊的事一條一條理順。


    竇夫人拿著自己的嫁妝把義莊壯大。現在義莊已經修起塢堡,塢堡內有農田、工匠,確保遇到流寇圍困,也能在短時間內自給自足。


    義莊的塢堡還和鄉村聯合起來。現在鄉村都以義莊塢堡為核心修築防禦工事,重新規正農田,組織鄉勇巡邏。


    他們是塢堡的外圍防線,而塢堡是他們的退路。


    這一番塢堡和鄉村聯合防禦的模式,在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的中原十分常見。


    現在如滎陽鄭氏等山東望族,家中祖宅中的塢堡仍舊未拆。


    大隋統治才三十三年,大部分人都還沒有拋棄亂世思維,做好了應對亂世的準備。


    竇夫人雖然一直長在深宮,沒有親身經曆過亂世,但無論是北周武帝和父母的教導,還是這麽多年唐國公夫人的閱曆,她處理此事都得心應手。


    “現在地方上稍稍有點實力的人都建起了塢堡,豢養私兵,仿佛回到了亂世。”竇夫人輕歎道,“舅舅改革府兵,好不容易把兵權從豪族手中收攏,現在又倒回去了。”


    李玄霸點頭讚同,也不由跟著歎氣。


    後世把隋煬帝捧上網廟十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乍看很有道理的觀點——隋煬帝北征吐穀渾三征高麗都是為了消磨世家的力量,所以世家才反抗。


    這是完全不了解隋朝兵製。


    隋朝的兵製繼承北周府兵製。府兵製就是將原本豪強的私兵全部變成直屬中央的兵卒。在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多番改革後,府兵來源以自耕農的富農、小地主為主,他們是隋朝納稅服役的中堅力量。


    楊廣繼位之後,不斷增加鷹揚府數量,又削弱鷹揚郎將的權力和地位,也是為了讓地方軍隊更好地服從中央的管理。


    隻是後來天下大亂,中央管不到地方,大部分鷹揚府和當地豪族勾連起來,仍舊叛亂了。


    隋朝出兵用的都是大隋的府兵,先死一批中央直屬的府兵,又死一批新征召的府兵,後來三征高麗府兵逃亡嚴重,楊廣為了保護自己,已經召集了一支募兵,也就是現在代替十二衛承擔護衛皇帝職責的“驍果軍”。


    楊廣把大隋的軍隊坑得七零八落,豪族趁機招募散兵遊勇,重建被北周武帝和隋文帝瓦解的私兵武裝。


    中央軍隊覆滅,地方軍閥就會崛起,這是最基本的常識。這明明是楊廣給豪族喂肉。


    隋末四處建立的塢堡就是地方軍閥崛起的第一步。隻是地方割據勢力剛剛抬頭,大唐就建立了,將地方割據消滅在萌芽階段。


    現在竇夫人的滿腹擔憂,就是眼睜睜看到亂世將起,豪強又圖謀擴充兵力。


    李玄霸歎息後,安慰道:“母親,請相信二哥。他們亂不起來。”


    竇夫人捏了捏李玄霸的臉。


    李玄霸愕然地捂住臉,不明白為什麽母親突然捏自己。


    竇夫人笑道:“我相信他,也相信你,還相信祈健,相信你口中那位未來的將軍女兒。”


    李玄霸捂著臉:“嗯……”不知為何,有點不好意思。


    說到三姐和三姐夫,竇夫人歎了口氣。


    李世民和李玄霸回大興時,三姐和三姐夫不在家,他們隻留下禮物就離開了。


    現在聽母親說起,李玄霸才知道三姐夫的母親身體大不好了,所以三姐和三姐夫一家回了鄉間老家,讓老人在剛走不久的丈夫墓前靜靜過完生命最後一程。


    李玄霸前世看平陽昭公主的生平時,曾疑惑平陽昭公主與丈夫柴紹的感情不錯,為何長子根據考據,可能在李淵起兵後才出生。


    平陽昭公主的病逝,很大可能就是因為兩胎距離太近,她的生育年齡在這個時代又算得上大齡,死於產後並發症。


    現在他猜測,可能是三姐和三姐夫雖早早成婚,但到了可以同房的年齡時,三姐夫的父母先後離世,他們不僅同房的時間有限,三姐的身體可能也在守孝時虧損太多。反倒是三姐在起兵後身體好了起來,後來才能懷孕。


    隻是身體虧損的隱患還在,又連續生育,拖垮了三姐的身體。


    幸虧珠娘提前發現了三姐身體虧損的隱患。他再提醒一下三姐夫,有了長子後就注意一下避孕,三姐此生的未來應該會改變。


    竇夫人看出了李玄霸的走神,問道:“你是在擔心三娘?三娘難道未來會出什麽事?”


    李玄霸回過神,道:“我隻是擔心三姊現在還未生育,未來年齡大了,若頻繁生育會傷害身體。”


    竇夫人失笑:“你啊,你從小就關注女人的這些事,真是奇怪。”


    李玄霸;“……”


    竇夫人笑道:“不過娘很開心你關心我和三娘。”


    她把李玄霸攬進懷裏,像李玄霸小時候那樣揉了揉李玄霸的頭發:“放心,娘會好好叮囑三娘。她將來要當公主,不必在乎子嗣,柴紹不敢負她。”


    李玄霸道:“有我和二哥在,阿姊們都不會被欺負。”


    竇夫人又摸了摸李玄霸的腦袋:“對。”


    她想起李玄霸在幼時居然能發現自己來月事時身體不適,現在又擔憂三娘生育不易,心中滋味很是複雜。


    竇夫人知道男子不應當知曉這些女子的事,但李玄霸這樣,她很開心。


    竇夫人把李玄霸留著揉了許久,李玄霸回去的時候,就像是被母親吸走了活力,趴在桌上一動不動。


    李世民戳了戳李玄霸散亂的發髻:“怎麽了?”


    李玄霸有氣無力道:“母親還是把我當小孩啊。”


    李世民笑道:“你就算七老八十了,還不是母親的小孩。”


    李玄霸道:“我得想個法子分散母親的注意力。”


    於是李玄霸把無所事事的寒鉤和烏鏑送給了母親。


    竇夫人的注意力果然被這兩隻“雕孫兒”吸引,不再拉著李玄霸親近。


    寒鉤和烏鏑收著翅膀跟在竇夫人身後搖搖晃晃散步,成為唐國公府一道風景。


    李淵本來眼饞聰明的金雕,見金雕變成了走地雞,就不稀罕了。


    他還是喜歡威武凶猛能打獵的金雕。


    又過了半月,賓客們逐漸到齊,快臨近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良辰吉日了。


    李淵和親家們商議,正好李世民和李玄霸是雙生子,幹脆一起娶親一起拜堂,也算一則佳話。


    親家們都覺得這很有意思,全都同意。


    至於算八字的人,他們都很識趣,知道怎麽幫顧客達成目的。


    於是神棍掐指一算,雙生子合該一起成親,這是大好事。


    這件事在太原傳開,百姓們就像是過年似的準備好新衣,也準備來湊熱鬧。


    唐國公府那對著名的雙生子居然要一同成親,這一聽就是很吉利的事,比迎佛像聽著更稀奇。


    現在的百姓和後世網絡上轉發錦鯉的網友們沒太大差別,都是遇見吉祥的事都想去蹭一蹭。


    反正不要錢。說不定還能蹭幾個喜錢了!


    李淵原本沒打算大辦,所以賓客請得不多。


    但越臨近婚禮,情勢就由不得他不想大辦了。


    或許是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名聲太大,許多他沒有請的賓客也紛紛上門。


    比如他最頭疼的河東、山東望族紛紛派人上門,不說本來就和李世民、李玄霸有交情的薛道衡、薛收出身的薛家,山東五姓望族也紛紛上門慶賀,連最為清高的天下望族之首崔氏都客客氣氣來當賓客,比楊素當年和崔氏聯姻時還客氣。


    李淵都被嚇到了。


    崔氏來的人笑道:“李二郎和李三郎是天下難得的英才,可惜我們無緣早結識。現在他們大喜,我們怎麽能不來慶賀?”


    李淵聽後,回到家對竇夫人捶胸頓足:“如果晚些給二郎三郎定親,或許我們就能和崔氏聯姻了!”


    清河崔氏啊!


    竇夫人板著臉道:“郎君,你可千萬別這麽說。若傳出去,你讓二郎三郎的親家如何想?再者我們家已經有滎陽鄭氏的兒媳了,不可再入山東郡姓的兒媳。”


    李淵訕訕道:“我知道,我就是說說。”


    那可是清河崔氏啊!楊素覥著臉去求親,還被親家埋汰的清河崔氏啊!


    竇夫人無語。


    清河崔氏又如何?哪有自家兩個孩子有本事?不過是依仗祖上門蔭而已。


    她把丈夫拋到一邊,自己繼續忙碌兒子的婚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