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廣想起自己的歎息,感慨現在通濟渠沿岸的景色才剛剛好。
就在楊廣感慨賤民不宜多時,岸邊突然飛來一團火光。
楊廣還沒反應過來,許多團火光從岸邊飛來,就像是從岸邊下了一場流星雨。
當第一團火光砸在高高的龍舟上時,宮人高亢的尖叫聲讓楊廣回過神。
“護駕!有刺客!趕緊護駕!”
有人逃竄,有人滅火,有人拉著楊廣往船艙裏跑,還有人尖叫不能進船艙……
楊廣暈頭轉向,腦海中一片空白。
兩岸護衛的驍果軍也發現了敵襲,立刻循著火光發射的方向尋找敵人,遭到了早就等候在此的義軍的伏擊。
激烈的戰鬥在山林中爆發,火光仍舊不斷從兩岸飛到龍舟上。
龍舟建造時塗了防火的材料,包裹著浸滿了油的碎布的石塊砸在甲板上,引發的火焰很快就被撲滅,隻有濃厚嗆人的煙霧不斷升騰。
楊廣身邊的近臣有許多都曾經上過戰場,用過或者見識過火攻,阻止了楊廣躲在船艙中,免得被煙霧熏倒。
龍舟現在是最顯眼的靶子。他們讓龍舟靠岸,想要逃下船。
這時纖夫丟掉手中繩索,有的立刻逃散,有的在岸邊摸索一番後居然拿出棍棒刀槍,朝著沿岸官吏和隋軍奔去。
宇文化及護著楊廣,聲音顫抖:“纖夫中混入了民賊!”
楊廣嚇得雙腿發軟,嘴唇蒼白,耳邊隻有自己的心跳聲,連宇文化及的驚呼聲都聽不清。
又有小船從下遊劃來,在快要撞到龍舟時燃起了火焰,火船狠狠撞向龍舟。
裴世矩等人指揮龍舟垂下小船,讓人護送楊廣下船。
楊廣看著大運河上的火船和兩岸的亂賊,死活不敢下船。
大運河周圍被隋軍提前清理過,能隱藏的火船不多。兩岸生亂的纖夫人數也很少,大部分纖夫都隻是逃跑。龍舟很大,給大運河留的空隙不多。上岸確實是最安全的選擇。
但楊廣已經嚇破了膽,看見亂賊就不肯上岸。
皇帝不上小船,船上哪個朝臣敢上船?
他們用袖子捂著口鼻,苦苦勸說楊廣。
宇文化及心底都快罵娘了:“陛下!我們再不上岸,就會活活燒死在船上!”
楊廣卻道:“我們在河上,有的是水滅火,怎麽會燒死!”
楊廣堅持不肯下船,命令宮人和大臣提水滅火。
裴世矩見狀,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將逃生小船放到龍舟前端,一邊抵擋上遊的火船,一邊給龍舟前端滅火。
沒有火船,投石機投來的火石點燃的火焰很容易撲滅,就是嗆人了些。
待火焰稍微熄滅後,裴世矩就放下小船,讓楊廣逃到後麵的船上。
但好像沿岸有眼線,楊廣逃到哪條船,投石機所投的火石就砸向哪條船。
不過中間的大船沒有火船襲擊,投石機臨時調整彈道也十分困難,所以大船上隻有零星火焰,很快就被撲滅,連煙霧都沒多少。
楊廣和其餘朝臣鬆了口氣。
李玄霸在樹上看到這一幕,低頭對薛收道:“讓王薄隻盯著為首的龍舟燒,不要管楊廣在哪裏。這次襲擊的目的是嚇唬楊廣,本就不可能傷到楊廣。燒掉楊廣所乘坐的龍舟,給楊廣的心理壓力會更大。”
薛收叼著一塊鹿肉,親自騎馬去通知王薄。
他們所隱藏的地方,離王薄所在地很近。李世民和李玄霸是扮作薛收的家丁隱藏在這裏。
王薄聽從了薛收的獻策,投石機重新瞄準了已經隻剩下宮人的領頭龍舟。
在得知楊廣離開領頭龍舟後,阻擋火船的宇文化及等人就已經退回第二架大船上,王薄也沒有再冒險派出火船。
現在他決定把目標從楊廣變成楊廣的愛船,就再次派出了火船。
這次火船上的人沒有跳水逃走,而是攀爬上龍舟,然後直接在龍舟上點火。
宮人們在皇帝和大臣逃走時就紛紛逃竄,小部分人慌不擇路躲進船艙瑟瑟發抖,大部分人跳下水遊向兩岸。爬上船的義軍很少,但沒有一人阻止他們放火。
龍舟很快被火焰包裹,點火的義軍跳下船遊到兩岸,高呼“狗皇帝已經被燒死”。
大部分在岸上的隋軍不能觀察到龍舟上的情況,見到龍舟著火,居然真的有人信了。
有小部分人還留著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道皇帝肯定能逃上岸或者逃到其他船上,但心裏不確定,也不敢亂說。
楊廣從雁門郡回東都洛陽時遭遇義軍襲擊,他認為驍果軍護衛不力,處罰了許多人。
之前驍果軍因廢太子楊暕兵諫死了許多中低層將領,現在又罰下了一些中低層將領,導致領兵的軍官更換太過頻繁,且心生膽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不願意出頭承擔責任。
如果楊廣這時在自己乘坐的船上掛上帝王的旗幟,就能迅速結束岸上的混亂。
但楊廣不敢。
他掛上了旗幟,豈不是讓亂賊知道他在哪條船?為了自身安全,楊廣讓護衛把建議掛起旗幟的官吏全部捆起來堵住嘴,並罵他們是想害死自己。
楊廣提前清理兩岸義軍的效果其實很好,兩岸的義軍不多,遠遠不是隋軍的對手。
所以就算混亂,隋軍也能把兩岸義軍壓製趕走,隻是死的人多一些。
難道楊廣會在乎這一點人命嗎?
“他當然不在乎。”李玄霸道,“二哥,驍果軍這次再不生亂,他們的脾氣就太好了。”
李世民晃了晃腿,笑道:“你折騰這麽多,就是為了逼反驍果軍?”
李玄霸搖頭:“我可沒逼反驍果軍,難道不是楊廣逼反驍果軍嗎?是我讓他在二表兄兵諫時殺掉大半驍果軍小軍官?還是我讓他克扣驍果軍在雁門郡的戰功?或是我讓他在驍果軍拚死護衛他逃回東都後懲罰驍果軍?”
李世民舉起雙手:“我就隨意說一句,你怎麽話這麽多?”
李玄霸道:“我話還沒說完呢。驍果軍大多都是關中人,關中人有多重家鄉盡人皆知,是我讓楊廣生出逃到江都,放棄關中的想法,讓驍果軍將士不能歸鄉?他們的父母妻子可全都在關中和中原。”
李世民:“……”弟弟的脾氣真壞。還是說弟弟隻是想找個人聽他隨意叨叨?
李玄霸道:“總之,這是楊廣自己的錯。”
李世民歎氣:“我當然知道這是他自己的錯。”
他嘴角又勾了勾,這次笑容帶著一點苦澀:“以人為鏡能正衣冠,這以人為鏡不一定是以明君賢臣為鏡,也可以以昏君奸臣為鏡。看楊廣所作所為,我獲益良多。”
李玄霸點頭:“廢話,如果不是楊廣,你這個自幼錦衣玉食沒可能與庶民有太多接觸的勳貴公子,哪可能會生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慨?”
李世民沒好氣道:“說的你好像不是王公貴胄似的。”
李玄霸道:“好吧,我也是。”
秦瓊坐在樹下歎氣。郎君們在說什麽啊,自己聽得好暈。
他們是在談論謀反嗎?好吧,這也沒什麽好驚訝的,我早就知道主公肯定想當皇帝。
秦瓊道:“鹿再烤就焦了。”
李世民道:“先放一邊晾著,等我們想吃的時候再熱。”
秦瓊再次歎氣:“好。”
李世民問道:“阿玄,你說這場戰鬥什麽時候結束?”
李玄霸道:“你問我?不該是我問你嗎?”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上幾天沒刮的胡茬,道:“頂多一刻鍾王薄和翟讓就會退兵。沿路的郡丞應該領兵來救援了。”
李玄霸道:“也不一定。如果單雄信、徐世勣等人在,隋軍不一定抵擋得住。”
李世民好奇:“他們二人很厲害?”
李玄霸道:“是厲害。聽聞翟讓又收了一個叫程咬金的猛將,不知道帶出來沒有。”
他在瓦崗寨時,程咬金還沒有加入瓦崗寨。他很遺憾沒能看到演義中頗具名氣的“三板斧”程咬金。
這次聽薛收說,程咬金已經加入了瓦崗寨。瓦崗寨的名將終於又湊齊了一個。
可惜秦瓊和羅士信已經在二哥麾下,不會再有“瓦崗寨名將”的稱號了。
李世民道:“有多厲害?比秦叔寶還厲害?”
秦瓊耳朵支棱起來。
李玄霸道:“不知道啊,又沒打過。不過秦叔寶應該還是厲害些。”
後世稱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將是尉遲恭,但尉遲恭在戰場上被秦瓊打敗過,所以隻論個人武力值,秦瓊應該略高於尉遲恭。那麽按照鬥蛐蛐排位原則,秦瓊或許是隋末最頂尖的鬥將。
秦瓊嘴角無意識地咧到了耳根,心情和飛起來似的。
李世民道:“這樣啊。那比起我呢?”
李玄霸放下望遠鏡,白了二哥一眼:“你能不能別把自己當鬥將?誰家主公當鬥將?”
李世民道:“項羽和劉邦都是親為先鋒!”
李玄霸罵道:“你學他們幹什麽!”
李世民樂嗬嗬道:“我可以不學項羽,但我得學劉邦啊。漢高祖親自打天下,多帥!”
李玄霸道:“你不是看不起劉邦嗎?”
李世民歎氣:“等我管了一片地和一大幫下屬後,我才知道漢高祖有多不容易。”
李玄霸失笑。
曆史中的唐太宗原本和李淵一樣,評價劉邦時也有失偏頗,曾言“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當唐太宗當了幾年皇帝,再次評價劉邦時,卻言“觀高祖、殷湯,仰其德行,譬若陰陽調,四時會,法令均,萬民樂,則麒麟呈其祥。漢祖、殷湯,豈非麒麟之類乎”,對劉邦極其推崇。
偉人和朱元璋對劉邦評價也十分高。這是隻有當過一國之長後,才能明白漢高祖的厲害嗎?對劉邦為君能力評價高低,不僅是一款史盲鑒定器,還是一款明君鑒定器?
如果是這樣,二哥現在就已經頗具明君之能了。
李玄霸將望遠鏡遞給李世民:“我餓了,先下去吃點肉。”
李世民興奮地接過望遠鏡,十分寶貝地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放在眼睛上。
望遠鏡的鏡片是極其稀罕的沒有一點雜質的透明水晶。李玄霸也不知道望遠鏡鏡片的具體參數,讓匠人磨廢了許多珍貴水晶,才終於磨成了一架望遠鏡。
李世民現在沒打過守城戰或者攻城戰,和突厥人打仗都是擺開兵馬直接衝鋒。他總身在軍陣中,用不上望遠鏡,還容易把望遠鏡摔壞,所以李玄霸不肯把唯一一架望遠鏡給他。
以後研究和打造新的望遠鏡全靠這個樣品,可不能被毛手毛腳的二哥弄壞。
李世民隻能在不打仗的時候拿著望遠鏡亂瞅。
就在楊廣感慨賤民不宜多時,岸邊突然飛來一團火光。
楊廣還沒反應過來,許多團火光從岸邊飛來,就像是從岸邊下了一場流星雨。
當第一團火光砸在高高的龍舟上時,宮人高亢的尖叫聲讓楊廣回過神。
“護駕!有刺客!趕緊護駕!”
有人逃竄,有人滅火,有人拉著楊廣往船艙裏跑,還有人尖叫不能進船艙……
楊廣暈頭轉向,腦海中一片空白。
兩岸護衛的驍果軍也發現了敵襲,立刻循著火光發射的方向尋找敵人,遭到了早就等候在此的義軍的伏擊。
激烈的戰鬥在山林中爆發,火光仍舊不斷從兩岸飛到龍舟上。
龍舟建造時塗了防火的材料,包裹著浸滿了油的碎布的石塊砸在甲板上,引發的火焰很快就被撲滅,隻有濃厚嗆人的煙霧不斷升騰。
楊廣身邊的近臣有許多都曾經上過戰場,用過或者見識過火攻,阻止了楊廣躲在船艙中,免得被煙霧熏倒。
龍舟現在是最顯眼的靶子。他們讓龍舟靠岸,想要逃下船。
這時纖夫丟掉手中繩索,有的立刻逃散,有的在岸邊摸索一番後居然拿出棍棒刀槍,朝著沿岸官吏和隋軍奔去。
宇文化及護著楊廣,聲音顫抖:“纖夫中混入了民賊!”
楊廣嚇得雙腿發軟,嘴唇蒼白,耳邊隻有自己的心跳聲,連宇文化及的驚呼聲都聽不清。
又有小船從下遊劃來,在快要撞到龍舟時燃起了火焰,火船狠狠撞向龍舟。
裴世矩等人指揮龍舟垂下小船,讓人護送楊廣下船。
楊廣看著大運河上的火船和兩岸的亂賊,死活不敢下船。
大運河周圍被隋軍提前清理過,能隱藏的火船不多。兩岸生亂的纖夫人數也很少,大部分纖夫都隻是逃跑。龍舟很大,給大運河留的空隙不多。上岸確實是最安全的選擇。
但楊廣已經嚇破了膽,看見亂賊就不肯上岸。
皇帝不上小船,船上哪個朝臣敢上船?
他們用袖子捂著口鼻,苦苦勸說楊廣。
宇文化及心底都快罵娘了:“陛下!我們再不上岸,就會活活燒死在船上!”
楊廣卻道:“我們在河上,有的是水滅火,怎麽會燒死!”
楊廣堅持不肯下船,命令宮人和大臣提水滅火。
裴世矩見狀,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將逃生小船放到龍舟前端,一邊抵擋上遊的火船,一邊給龍舟前端滅火。
沒有火船,投石機投來的火石點燃的火焰很容易撲滅,就是嗆人了些。
待火焰稍微熄滅後,裴世矩就放下小船,讓楊廣逃到後麵的船上。
但好像沿岸有眼線,楊廣逃到哪條船,投石機所投的火石就砸向哪條船。
不過中間的大船沒有火船襲擊,投石機臨時調整彈道也十分困難,所以大船上隻有零星火焰,很快就被撲滅,連煙霧都沒多少。
楊廣和其餘朝臣鬆了口氣。
李玄霸在樹上看到這一幕,低頭對薛收道:“讓王薄隻盯著為首的龍舟燒,不要管楊廣在哪裏。這次襲擊的目的是嚇唬楊廣,本就不可能傷到楊廣。燒掉楊廣所乘坐的龍舟,給楊廣的心理壓力會更大。”
薛收叼著一塊鹿肉,親自騎馬去通知王薄。
他們所隱藏的地方,離王薄所在地很近。李世民和李玄霸是扮作薛收的家丁隱藏在這裏。
王薄聽從了薛收的獻策,投石機重新瞄準了已經隻剩下宮人的領頭龍舟。
在得知楊廣離開領頭龍舟後,阻擋火船的宇文化及等人就已經退回第二架大船上,王薄也沒有再冒險派出火船。
現在他決定把目標從楊廣變成楊廣的愛船,就再次派出了火船。
這次火船上的人沒有跳水逃走,而是攀爬上龍舟,然後直接在龍舟上點火。
宮人們在皇帝和大臣逃走時就紛紛逃竄,小部分人慌不擇路躲進船艙瑟瑟發抖,大部分人跳下水遊向兩岸。爬上船的義軍很少,但沒有一人阻止他們放火。
龍舟很快被火焰包裹,點火的義軍跳下船遊到兩岸,高呼“狗皇帝已經被燒死”。
大部分在岸上的隋軍不能觀察到龍舟上的情況,見到龍舟著火,居然真的有人信了。
有小部分人還留著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道皇帝肯定能逃上岸或者逃到其他船上,但心裏不確定,也不敢亂說。
楊廣從雁門郡回東都洛陽時遭遇義軍襲擊,他認為驍果軍護衛不力,處罰了許多人。
之前驍果軍因廢太子楊暕兵諫死了許多中低層將領,現在又罰下了一些中低層將領,導致領兵的軍官更換太過頻繁,且心生膽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不願意出頭承擔責任。
如果楊廣這時在自己乘坐的船上掛上帝王的旗幟,就能迅速結束岸上的混亂。
但楊廣不敢。
他掛上了旗幟,豈不是讓亂賊知道他在哪條船?為了自身安全,楊廣讓護衛把建議掛起旗幟的官吏全部捆起來堵住嘴,並罵他們是想害死自己。
楊廣提前清理兩岸義軍的效果其實很好,兩岸的義軍不多,遠遠不是隋軍的對手。
所以就算混亂,隋軍也能把兩岸義軍壓製趕走,隻是死的人多一些。
難道楊廣會在乎這一點人命嗎?
“他當然不在乎。”李玄霸道,“二哥,驍果軍這次再不生亂,他們的脾氣就太好了。”
李世民晃了晃腿,笑道:“你折騰這麽多,就是為了逼反驍果軍?”
李玄霸搖頭:“我可沒逼反驍果軍,難道不是楊廣逼反驍果軍嗎?是我讓他在二表兄兵諫時殺掉大半驍果軍小軍官?還是我讓他克扣驍果軍在雁門郡的戰功?或是我讓他在驍果軍拚死護衛他逃回東都後懲罰驍果軍?”
李世民舉起雙手:“我就隨意說一句,你怎麽話這麽多?”
李玄霸道:“我話還沒說完呢。驍果軍大多都是關中人,關中人有多重家鄉盡人皆知,是我讓楊廣生出逃到江都,放棄關中的想法,讓驍果軍將士不能歸鄉?他們的父母妻子可全都在關中和中原。”
李世民:“……”弟弟的脾氣真壞。還是說弟弟隻是想找個人聽他隨意叨叨?
李玄霸道:“總之,這是楊廣自己的錯。”
李世民歎氣:“我當然知道這是他自己的錯。”
他嘴角又勾了勾,這次笑容帶著一點苦澀:“以人為鏡能正衣冠,這以人為鏡不一定是以明君賢臣為鏡,也可以以昏君奸臣為鏡。看楊廣所作所為,我獲益良多。”
李玄霸點頭:“廢話,如果不是楊廣,你這個自幼錦衣玉食沒可能與庶民有太多接觸的勳貴公子,哪可能會生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慨?”
李世民沒好氣道:“說的你好像不是王公貴胄似的。”
李玄霸道:“好吧,我也是。”
秦瓊坐在樹下歎氣。郎君們在說什麽啊,自己聽得好暈。
他們是在談論謀反嗎?好吧,這也沒什麽好驚訝的,我早就知道主公肯定想當皇帝。
秦瓊道:“鹿再烤就焦了。”
李世民道:“先放一邊晾著,等我們想吃的時候再熱。”
秦瓊再次歎氣:“好。”
李世民問道:“阿玄,你說這場戰鬥什麽時候結束?”
李玄霸道:“你問我?不該是我問你嗎?”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上幾天沒刮的胡茬,道:“頂多一刻鍾王薄和翟讓就會退兵。沿路的郡丞應該領兵來救援了。”
李玄霸道:“也不一定。如果單雄信、徐世勣等人在,隋軍不一定抵擋得住。”
李世民好奇:“他們二人很厲害?”
李玄霸道:“是厲害。聽聞翟讓又收了一個叫程咬金的猛將,不知道帶出來沒有。”
他在瓦崗寨時,程咬金還沒有加入瓦崗寨。他很遺憾沒能看到演義中頗具名氣的“三板斧”程咬金。
這次聽薛收說,程咬金已經加入了瓦崗寨。瓦崗寨的名將終於又湊齊了一個。
可惜秦瓊和羅士信已經在二哥麾下,不會再有“瓦崗寨名將”的稱號了。
李世民道:“有多厲害?比秦叔寶還厲害?”
秦瓊耳朵支棱起來。
李玄霸道:“不知道啊,又沒打過。不過秦叔寶應該還是厲害些。”
後世稱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將是尉遲恭,但尉遲恭在戰場上被秦瓊打敗過,所以隻論個人武力值,秦瓊應該略高於尉遲恭。那麽按照鬥蛐蛐排位原則,秦瓊或許是隋末最頂尖的鬥將。
秦瓊嘴角無意識地咧到了耳根,心情和飛起來似的。
李世民道:“這樣啊。那比起我呢?”
李玄霸放下望遠鏡,白了二哥一眼:“你能不能別把自己當鬥將?誰家主公當鬥將?”
李世民道:“項羽和劉邦都是親為先鋒!”
李玄霸罵道:“你學他們幹什麽!”
李世民樂嗬嗬道:“我可以不學項羽,但我得學劉邦啊。漢高祖親自打天下,多帥!”
李玄霸道:“你不是看不起劉邦嗎?”
李世民歎氣:“等我管了一片地和一大幫下屬後,我才知道漢高祖有多不容易。”
李玄霸失笑。
曆史中的唐太宗原本和李淵一樣,評價劉邦時也有失偏頗,曾言“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慶流子孫者,此蓋任得賢臣所致也”。
當唐太宗當了幾年皇帝,再次評價劉邦時,卻言“觀高祖、殷湯,仰其德行,譬若陰陽調,四時會,法令均,萬民樂,則麒麟呈其祥。漢祖、殷湯,豈非麒麟之類乎”,對劉邦極其推崇。
偉人和朱元璋對劉邦評價也十分高。這是隻有當過一國之長後,才能明白漢高祖的厲害嗎?對劉邦為君能力評價高低,不僅是一款史盲鑒定器,還是一款明君鑒定器?
如果是這樣,二哥現在就已經頗具明君之能了。
李玄霸將望遠鏡遞給李世民:“我餓了,先下去吃點肉。”
李世民興奮地接過望遠鏡,十分寶貝地擦了又擦,才小心翼翼放在眼睛上。
望遠鏡的鏡片是極其稀罕的沒有一點雜質的透明水晶。李玄霸也不知道望遠鏡鏡片的具體參數,讓匠人磨廢了許多珍貴水晶,才終於磨成了一架望遠鏡。
李世民現在沒打過守城戰或者攻城戰,和突厥人打仗都是擺開兵馬直接衝鋒。他總身在軍陣中,用不上望遠鏡,還容易把望遠鏡摔壞,所以李玄霸不肯把唯一一架望遠鏡給他。
以後研究和打造新的望遠鏡全靠這個樣品,可不能被毛手毛腳的二哥弄壞。
李世民隻能在不打仗的時候拿著望遠鏡亂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