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公怎麽還沒立隴西郡王為太子?他難道是想和隴西郡王翻臉?”


    “唐國公糊塗啊!”


    “別說唐國公了,唐國公不是李五郎李智雲嗎?”


    “對哦,李淵連唐國公都不是了。”


    李智雲豎著耳朵偷聽,心裏暗樂。


    沒錯沒錯,現在唐國公是我李智雲噠!


    高熲皺眉看著李智雲。


    李智雲警覺,恭敬道:“高公有何指教?”


    高熲道:“你是二郎和三郎的弟弟,也算是我的弟子了。二郎三郎說他們太過忙碌,很久沒有好好教導你功課。坐鎮西京的這段時日,你要把落下的功課補回來。”


    李智雲:“……”


    李智雲震驚:“啊?!”


    宇文弼、薛道衡、長孫晟上前一步。


    李智雲退後一步。


    二兄!三兄!為什麽要害我!


    ……


    “阿嚏。”李世民揉了揉鼻子,“肯定是小五在念叨我們。”


    “阿嚏。”李玄霸揉了揉鼻子,“他小時候特別愛讀書習字。這次見麵,他居然說有好幾個月沒有看過書,怎麽能懶惰如此!”


    李世民點頭:“就是就是,我們倆南征北戰都手不釋卷。”


    他想著馬車裏那一堆需要完成的功課,就心裏發愁。


    自己都要努力讀書,小五怎麽能不讀書?


    李玄霸打完噴嚏後,從懷裏摸出書信。雖然已經看了好幾遍,但現在閑來無事,他又想再看一遍。


    李世民見弟弟這樣,也摸出長孫康寧寫給他的書信繼續回味,時不時和弟弟交換一下感想。


    “觀音婢本來想來西京,但阿姊需要她,她就拋棄我了嗚嗚。”


    “嗚嗚什麽,為你守住隴西大本營才最重要。西京有老師們坐鎮,她來西京無事可做,不如留在隴西。你看我就不催珠娘來西京。”


    “我知道,但我還是好想觀音婢。你不想你家珠娘嗎?”


    李玄霸合上書信:“……想。”


    李世民歎氣:“我們要快點平定天下,好與家人團聚。我想觀音婢,也想娘親了。”


    李玄霸:“嗯。”他也擔憂母親。


    現在李淵應該已經回過神,知道二哥不會乖乖聽他擺弄。母親的信報喜不報憂,不知道母親有沒有被自己和二哥連累。


    應該不會。李建成也是母親的兒子。


    “二哥,你要努力啊。”


    “嗯……啊?是我們一起努力!別什麽事都推給我!你別想偷懶!”


    “嘖。”


    兄弟二人一如既往吵吵鬧鬧,帶領著大軍一路南行。


    李靖看著兩位年輕郡王的背影,嘴角浮現慈祥的笑容。


    他回過神,立刻嘴角下撇,然後看向身邊同僚,發現同僚們嘴角都噙著迷之慈祥微笑。


    李靖摸了摸嘴角,不由又笑了。


    第178章 前浪死在沙灘上


    蜀郡已經開發了幾百年, 不需要打巴蜀,隻是從劍門關入蜀,行軍不算太難走。


    孫思邈的年紀雖然已經較大了, 但他老當益壯, 比李玄霸看著還要壯碩許多。李玄霸認為自己身體沒事了, 讓孫思邈在大興休息,孫思邈堅決不同意,開開心心繼續隨軍。


    李玄霸和孫思邈私下談心是, 孫醫師和李玄霸說了實話——不隨軍,哪來那麽多“大體老師”練手。


    “大體老師”是李玄霸的話,孫思邈學了去, 認為這個稱呼很好,要教給弟子們。


    李玄霸先點頭, 然後想起來自家夫人就是孫醫師的弟子。


    夫人該不會也去軍營一邊治人一邊解剖吧?


    李玄霸歎了口氣, 讓隨軍的其他軍醫好好照顧孫思邈。


    入蜀後,孫思邈給李玄霸等人配了些驅蚊蟲和防暑熱的草藥。他們出發時已經入秋,天氣不算炎熱,隻是偶爾有些秋雨,讓山路變得濕滑難行。


    李玄霸和李世民不是急行軍, 遇到路難走的情況便就地安營紮寨,一切以安全為上。


    走走停停兩月, 李玄霸和李世民才到達成都。


    途中李世民揍了流寇盜賊,上山掃滅了幾個山寨,幫蜀郡整頓治安。


    等李世民到達成都的時候, 蜀中有名有姓的豪強在成都城門口排成一排, 紛紛跪迎隴西郡王駕臨成都。


    大隋的士大夫大部分時候是不下跪的, 遇到上峰也就是拱手作揖。李世民看到豪強們跪在地上, 有點摸不著頭腦。


    他用胳膊肘悄悄撞了一下李玄霸:“阿玄,他們跪什麽啊?難道是有什麽冤屈?”


    李世民驚得駿馬前行的速度都變緩慢了,躊躇著不敢向前。


    李玄霸:【大概是因為你之前剿的流寇山賊很多都是他們支持的人,所以他們以為你在敲打他們。】


    李世民:“哦,這樣啊。”


    他確實知道賊寇背後有人支持,但他和阿玄不也支持了王薄和翟讓嗎?隻要沒有做太殘暴的事,他就沒在意。


    現在看來,自己不在意,蜀中豪強挺在意。


    李世民捏了捏下巴,笑道:“也對,雖說他們支持賊寇隻是為了在天下大亂時自保,但換句話說也能叫私藏兵甲,是謀逆的大罪。我現在是大隋的隴西郡王,如果想要折騰他們,一頂謀逆的帽子扣給他們,他們就隻能家破人亡了。”


    李玄霸瞥了他哥一眼,不想評價二哥臉上的壞笑。


    不知道二哥又要使什麽壞,別拉上自己就成。他的事還多著呢。


    李世民倒也沒想使壞。他隻是借由這群人的恐懼,讓他們乖乖配合李玄霸重新統計戶籍和土地而已。


    隋朝的基本土地政策是繼承自北魏的均田製。不過隋文帝喜歡聽人吹牛逼,一畝地當作五倍甚至十倍吹噓,隋朝統計的耕地麵積比完全開發了東北、兩廣、福建和新疆的新中國建國初期都高。


    巴蜀也一樣。朝廷中央檔案室裏的戶籍檔案簡直沒法用。


    李世民會在成都停留一陣子,把巴蜀的戶籍重新理一遍再離開。


    現在巴蜀是他的地盤,那就是從亂世脫離了。百姓該重新分田的重新分田,該種地織布的種地織布,社會運轉得恢複正常。


    長孫無忌和李壽一直留在成都,已經做了一部分事,替換了部分蜀郡的官員。


    封建時代皇權不下鄉,基層的官吏仍舊需要用蜀郡當地的人。李世民無意間嚇唬了一番蜀郡的豪強,他們十分配合。


    長孫無忌忍不住向李世民抱怨:“早知道我就和李神通先去剿匪,再和他們商議了。”


    李壽不住點頭。這群豪強!給他們臉反而不配合,早知道先揍一頓!


    李世民沒有安慰堂叔和妻兄,而是笑得超大聲,笑得長孫無忌和李壽都想捶他。


    李玄霸背著手搖搖頭,對這次跟隨他們出征的堂兄李孝恭道:“二哥就是這個性格,如果他嘲笑你,你別生氣,隻要不理睬他,他自己就沒趣了。”


    李孝恭回答道:“主公不是嘲笑,隻是玩笑。他這樣對我,是與我親近,我高興還來不及,怎麽會生氣?”


    李世民和李玄霸進入西京後,就把滯留在西京的李氏族人都安排了一番。一些逃出西京的李氏族人也紛紛回西京,投奔族中兩位年輕的郡王。


    李孝恭的祖父和李世民、李玄霸二人的祖父是親兄弟,即他的父親李安和李淵是堂兄弟。所以李孝恭雖然是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堂兄,其實關係有點遠了。


    原本時空中李淵登基後,把隔了好幾房的族親都封了王,甚至父子都一起隨意封王,李世民一登基就呼哧呼哧削爵,累得滿頭大汗。不過李孝恭未來的郡王爵位,倒是名副其實。他是李氏族人中難得的將帥之才。


    李玄霸扒拉李氏族人中的人才時,就親自把還在猶豫的李孝恭親自請了出來。


    李玄霸還找到了李道玄,但李道玄現在隻是個十三歲的小少年。


    李道玄家境不好,聽到族兄當了郡王,還梳著兩個小揪揪的他就想來投軍,被他娘拎了回去。


    李玄霸和李世民說過李道玄原本的遭遇,李世民對李道玄也很上心。


    李世民將腰間短刀送給了李道玄,說等李道玄十五歲,絕對會帶他出征。


    “那之前,你要好好讀書習武。”


    李道玄抱著短刀,點頭如搗蒜,雙眼亮晶晶,眼中滿是對李世民的崇拜。


    李世民覺得壓力很大。


    這輩子李道玄又學他親為先鋒帶兵衝鋒怎麽辦?


    李玄霸語重心長:“所以你要改,不能教壞小孩子,你……”


    李玄霸話沒說完,李世民就翻身而起跑得沒影了,留他弟弟一人在原地磨牙。


    李玄霸想到這件事就頭疼,不由再次叮囑李孝恭:“二哥那種帶兵方式一般人學不來,你可千萬不要學。如果你和二哥都在前軍的時候,記得幫我好好拉住二哥,別讓他老是衝鋒在前。”


    李玄霸常在後軍負責後勤和殿後,不能時時刻刻叮囑李世民。


    李孝恭此刻還不知道李世民的作戰方式,十分自信:“我一定會好好勸說主公。”


    李玄霸點點頭,他又給二哥找了一個“監工”。


    李孝恭不僅熟讀兵書,庶務也做得不錯。


    李玄霸便將李孝恭送到長孫無忌處,與長孫無忌一起應付蜀郡豪強。


    長孫無忌和李孝恭一個扮白臉,一個扮紅臉,把蜀中豪強治得服服帖帖。


    他們在成都重開了官學,讓蜀中豪強把家中子弟送來讀書,明明是拿這群豪強子弟當人質,蜀中豪強還高興無比,對他們感恩戴德,認為長孫無忌和李孝恭在提拔他們。


    長孫無忌幹了一段時間蜀郡太守的活,待庶務理順後,就將手中的活交給了柴紹。


    將來坐鎮蜀郡的是柴紹,他會跟著李世民離開蜀郡。


    原本李世民打算讓李壽和柴紹一同鎮守蜀郡,但見李壽完全跟不上長孫無忌和李孝恭的工作節奏,不由歎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