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本曆史中宇文化及也帶兵北歸,中途兵卒也是逃亡大半,又遇到瓦崗寨和李唐多番襲擊,最後被詐降的王薄綁了送給竇建德。
宇文化及在窮途末路時雖也稱帝,但沒有回江都,而是繼續北上,試圖打下魏郡作為根據地,直到被王薄送人也沒能把魏郡打下來。
原本曆史中的竇建德雖也帶兵去攻打宇文化及,但宇文化及就在河北魏郡,與竇建德隔得很近,竇建德沒有南下江都。
李玄霸一邊搜集更多的情報,一邊尋找兩者的差別。
他找到了宇文化及和竇建德行為的共同點——他們居然都是想要避開北方這個戰場,試圖南下割據!
李玄霸看著新到手的情報滿臉無語。
宇文化及和竇建德想要搶占江都的原因,居然是他二哥現在勢頭太大了。
巴蜀離河北較遠,李玄霸與蕭銑大戰的時候,竇建德和宇文化及都不知道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到了長江沿岸,隻知道隴西郡王李世民已經掃平關隴,可能正準備前往山西救援父親李淵。
隴西郡王李世民的戰績太恐怖了,一戰擒獲兩個可汗是人做的事?更恐怖的是,李世民還非常年輕,就算他什麽都不做,占著已經打下的地盤幹等,都能熬死他們這群中老年反王。
李世民既然已經占據西京,洛陽小朝廷也似乎有意拉攏李世民,李世民要東出河東河北再容易不過。
占據燕地的羅藝又是個誰強跟誰的牆頭草,且也是隋朝舊臣。如果李世民兵臨城下,羅藝比起宇文化及這個弑君的叛臣,和竇建德這個反隋的賊帥,肯定會主動投向李世民。
宇文化及的父親常對他感歎李世民和李玄霸這兄弟二人齊心協力有多可怕。他這時候肯聽死去的父親的話了,不願意與李世民正麵對上。
自己現在無兵無將,再留在河北,李世民肯定就會以為楊廣報仇的名義殺過來了。宇文化及傻了才不趕緊往南邊跑。
回到江都,他就算不能東山再起,也能割據一方。
同理,竇建德也不想和李世民對上。
竇建德試圖招攬瓦崗寨和齊魯義軍。如果他能整合這兩支義軍,未免不能與如今勢力最強大的李世民一戰。
可瓦崗寨比他還強一些,不僅不可能歸順他,甚至連結盟都不願意;齊魯義軍也不像他所想的那樣離開王薄就成為一盤散沙,王薄的軍師魏徵八麵玲瓏,滑不留手,老是吊著他不肯說句肯定的話。
竇建德見勢不妙,便打著為楊廣報仇的名號,實際上是想南下多打點地盤。如果將來在河北不敵李世民,大不了退到長江以南割據。
這些話竇建德連心腹都不敢說。
楊廣前車之鑒在那裏。自己麾下將士多是河北人,如果他們得知自己有意南下割據,他們肯定也會士氣大跌。
竇建德是一個還算優秀的雄主,他的大局觀確實不錯。
現在他隻占據了河北幾個小郡縣,遠遠算不上在河北站穩了腳跟。除非李世民和瓦崗寨、楊玄感對上,他又成功收複齊魯義軍,否則他絕對沒有勝算。
既然北方形勢已經一片糜爛,南邊勢力都不太強,自己南下發展才是唯一的生路。
當竇建德南下時,得知李世民已經到了南陽郡,頗有些進退兩難。
李世民繞了一大圈,居然逼近東都。難道李世民要和楊玄感、瓦崗寨義軍打起來?
自己如果放走宇文化及,去幫助楊玄感和瓦崗寨攻打李世民,是不是更合適?
就在竇建德和下屬商議,已經決定主動與楊玄感、瓦崗寨請求結盟的時候,李世民居然去守南陽郡,打朱粲去了。更讓竇建德不解的是,瓦崗寨居然因此深受感動,去支援李世民了。
竇建德覺得自己腦袋都要疼得炸開了。他麾下的謀士們也個個揪頭發揪胡子。
想不明白啊!瓦崗寨的人都是傻的嗎!
“主公,有沒有一種可能,瓦崗寨早就歸順了李世民?”
有一個謀士提出了一個看似最不可能,但細思之後,卻是唯一可能的假設。
竇建德渾身冷汗直冒。
“如果瓦崗寨早就歸順了李世民,甚至幹脆就是李世民扶持的勢力,那麽李世民早就有叛隋之心……”竇建德自言自語,又搖頭道,“就算我現在提出這個又有什麽用?洛陽已破,李世民已經得到了巴蜀和瓦崗寨,如今是這天底下最強大的勢力。無論他是不是真的隋朝忠臣,隋朝舊勳貴都會認定他是曾經的隋朝忠臣。”
何況他隻是一個賊帥,誰會理睬他斥責李世民為大隋逆臣?
“主公,王薄和翟讓關係十分親密,一直是盟友。如果翟讓已經投向李世民,那魏徵是不是也……”
謀士又給竇建德提出了一個可怕的假設。
竇建德的頭都不疼了。
他頭皮都麻了。
如果齊魯義軍和瓦崗寨義軍都是李世民的人,那自己豈不是被李世民的勢力夾在正中間?
竇建德更加進退兩難。
他是回河間郡據守,還是繼續南下?
他和將士們的家眷都還在河間郡,按理說回老巢才是正確的做法。但竇建德猶豫了一陣後,仍舊選擇南下。
因為他知道消息傳遞有延遲,當自己得到瓦崗寨投向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恐怕已經離開南陽郡,前往滎陽郡接收瓦崗寨的地盤。
如果魏徵也已經投向李世民,恐怕已經帶著齊魯義軍與李世民會合,就在自己回程的路上等著圍城打援。
自己如果回河間郡,正好被李世民以逸待勞堵個正著。
不過竇建德也沒打算走江都這麽遠。
李世民剛從淮南上來,他正好下淮南,占據淮水附近鍾離、廬陽等郡。特別是廬陽郡的郡城合肥縣城,乃是一座易守難攻、糧草充足的大城,隻要他占據了合肥城,上可圖謀中原,下可奪取江南,就有了與李世民周旋的餘地。
再者,李世民居然從巴蜀繞道離開隴西關中,就像是猛虎出山,杜伏威等江淮賊帥肯定也十分忐忑。
中原最大的三個賊帥翟讓、竇建德、魏徵,已經有兩個悄悄歸順了李世民。如今竇建德隻能寄希望江淮賊帥團結一點了。
竇建德現在就像是被逼上了絕路,隻能奮力一搏。
他的選擇也確實沒有問題。
竇建德得到瓦崗寨投向李世民的消息時,李世民已經率兵趕到了滎陽郡,正在滎陽郡換船裝糧,順著黃河前往齊魯之地,與魏徵會合。
魏徵在竇建德離開時,就已經做好了協助李世民攻打河間郡的準備。竇建德此刻回來,正好被圍城打援。
李玄霸分析完現在的局勢後,笑著搖搖頭,笑聲中充滿著對竇建德的憐惜。
如同他撞上蕭銑時蕭銑還沒有發育時間一樣,竇建德本該在楊廣被殺後勢力迅速壯大,現在也沒了發育的時間,隻能像個普通賊帥一樣被二哥攆得到處流竄。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幸虧竇建德現在還沒完全從賊帥轉化成一方割據勢力,麾下將士還都很習慣被“隋軍”攆得到處跑。否則現在他棄河間郡南逃,麾下將士就要軍心不穩了。
“王世充不得人心,李靖肯定會趁機順著長江蠶食江淮之地,大約會和竇建德、宇文化及撞上,不讓他們輕易離開。二哥打河間郡穩妥了。”李玄霸鬆了口氣。
雖然他相信自家二哥的本事,即使二哥沒攻打過太堅固的城池,二哥的天賦在那,攻下一座沒有竇建德防守的河間郡應該不是太危險。但攻城戰本身就是最危險的戰場之一,李玄霸還是有點擔心二哥受傷。
現在他得到了竇建德放棄河間郡南下的消息,二哥肯定也已經得到這個消息。隻要二哥將竇建德棄城逃跑的消息告知河間郡中將士,河間郡就不攻自破了。
……
“總之,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李世民對下屬分析了一番現在宇文化及、王世充和竇建德形勢,“沒有竇建德的河間郡隨時可取,竇建德本人才至關重要。”
他的手往輿圖上一拍:“隨我南下!追擊竇建德!”
“是!!!”將士們習慣主公說什麽就是什麽。
隻有魏徵覺得這樣有點危險,不如先打下河間郡,再與李玄霸、李靖等人合兵慢慢掃滅竇建德等賊帥。
現在楊玄感已經占據洛陽,魏徵認為應該先打下洛陽,徹底將北方收入囊中,再圖謀江淮以南。這樣自家的補給線才不會東一塊西一塊。
再者自家糧草也不夠大軍南下。南下路途遙遠,魏徵擔心李世民南下追擊竇建德,反而會自家大軍因饑餓受阻。
李世民認為魏徵的勸說非常有道理,誇讚魏徵不愧是懂得軍法之人。
但“主公誇讚”,“主公不聽”。
李世民堅持己見:“如今是竇建德勢力最弱的時候,正好離開城池,無險可守。如果給他時間與江淮賊帥會合,占據堅固城池與我頑抗,將來要再徹底擊敗他不知會多花費多少人力物力。玄成不必擔心,你可帶兩萬人繼續勸降河間郡。我與秦叔寶等人帶一萬兵卒輕裝南下。”
魏徵擔憂道:“輕裝?主公,你不帶民夫運糧,南下的糧草肯定不夠。”
李世民拍了拍肚肚:“沒關係,洛口倉還有糧食,隻是運輸麻煩了點。你慢慢籌集糧草,籌集好了來追我。我頂多餓個一兩日,沒問題。”
魏徵說不過李世民,隻能領命:“如果長孫將軍確實已經拿下了江都城,那主公就去吧,我會盡力籌糧。”
於是李世民領著一萬兵卒,隻背了七日幹糧,急行軍南下。
為了讓兵卒能走得更快,李世民讓戰馬也馱著糧食和盔甲,親自下馬和兵卒一起步行急行軍。
馬匹稀少,從先秦起的“急行軍”就是都多指步卒。李世民親自帶隊奔跑,兵卒即使知道將來會餓一兩日肚子也跑得飛快。
李世民提前告知他們,糧草有,就在洛口倉,你們都見過。隻是運輸麻煩,所以我們先急行軍,糧草可能會遲一兩日運來。
隻是遲一兩日,李世民還會和他們同吃同住一起餓肚子,將士們心裏都不慌張。
何況如果打了勝仗,他們還能吃竇建德的糧草和戰馬,說不定一日肚子都不會餓。
李世民帶兵跑路。魏徵磨墨寫信。
雖然“主公誇讚”“主公不聽”,魏徵無可奈何,隻能聽令,但後勤之事,他肯定要先急報告知後勤大總管。
“快馬加鞭速送西京。”魏徵將信封好,麵無表情道,“必須親手交到晉王手中,請晉王來援!”
傳令兵:“是!”
羅士信猶豫了一會兒,道:“魏先生,你是在向三郎君告狀嗎?”
魏徵背著手,語氣平靜:“將三郎君他兄長即將餓肚子的事告訴三郎君,怎麽能叫告狀?隻是告知。”
老實孩子羅士信道:“這就是告狀。”
被李世民留下來與魏徵一同一邊籌糧一邊繼續勸降河間郡的翟讓:“?”
什麽?什麽告知?什麽告狀?
……
“我至今不知道現在是什麽情況。”長孫無忌道,“我是怎麽變成了江都守將?你們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陳棱和薛收對視一眼,對在江都見到長孫無忌也很驚訝。
虞世南歎氣,頭疼無比:“二郎就是這麽指揮的你們?怎麽一個個都亂跑?二郎還不知道你們跑哪裏去了!”
長孫無忌辯解:“主公當然知道我去哪了,我就是來江都打探消息啊!”
薛收道:“李大雄……主公自然也知道我去哪,我和他說過我要去勸服陳將軍歸順主公。”
陳棱的回答更理直氣壯:“我還沒有歸順主公。”
虞世南:“……”那你跟著叫什麽主公?!
雖然現在文武不分家,但虞世南確實沒有帶兵的本事和經曆,對帶兵一竅不通。他隻能看著這三個怎麽看怎麽不靠譜的人頭疼。
是啊,長孫無忌怎麽成了江都守將呢?
那還不是因為江都百姓深恨王世充。
王世充關閉城門準備據守時,不準百姓逃跑。
宇文化及在窮途末路時雖也稱帝,但沒有回江都,而是繼續北上,試圖打下魏郡作為根據地,直到被王薄送人也沒能把魏郡打下來。
原本曆史中的竇建德雖也帶兵去攻打宇文化及,但宇文化及就在河北魏郡,與竇建德隔得很近,竇建德沒有南下江都。
李玄霸一邊搜集更多的情報,一邊尋找兩者的差別。
他找到了宇文化及和竇建德行為的共同點——他們居然都是想要避開北方這個戰場,試圖南下割據!
李玄霸看著新到手的情報滿臉無語。
宇文化及和竇建德想要搶占江都的原因,居然是他二哥現在勢頭太大了。
巴蜀離河北較遠,李玄霸與蕭銑大戰的時候,竇建德和宇文化及都不知道李世民和李玄霸已經到了長江沿岸,隻知道隴西郡王李世民已經掃平關隴,可能正準備前往山西救援父親李淵。
隴西郡王李世民的戰績太恐怖了,一戰擒獲兩個可汗是人做的事?更恐怖的是,李世民還非常年輕,就算他什麽都不做,占著已經打下的地盤幹等,都能熬死他們這群中老年反王。
李世民既然已經占據西京,洛陽小朝廷也似乎有意拉攏李世民,李世民要東出河東河北再容易不過。
占據燕地的羅藝又是個誰強跟誰的牆頭草,且也是隋朝舊臣。如果李世民兵臨城下,羅藝比起宇文化及這個弑君的叛臣,和竇建德這個反隋的賊帥,肯定會主動投向李世民。
宇文化及的父親常對他感歎李世民和李玄霸這兄弟二人齊心協力有多可怕。他這時候肯聽死去的父親的話了,不願意與李世民正麵對上。
自己現在無兵無將,再留在河北,李世民肯定就會以為楊廣報仇的名義殺過來了。宇文化及傻了才不趕緊往南邊跑。
回到江都,他就算不能東山再起,也能割據一方。
同理,竇建德也不想和李世民對上。
竇建德試圖招攬瓦崗寨和齊魯義軍。如果他能整合這兩支義軍,未免不能與如今勢力最強大的李世民一戰。
可瓦崗寨比他還強一些,不僅不可能歸順他,甚至連結盟都不願意;齊魯義軍也不像他所想的那樣離開王薄就成為一盤散沙,王薄的軍師魏徵八麵玲瓏,滑不留手,老是吊著他不肯說句肯定的話。
竇建德見勢不妙,便打著為楊廣報仇的名號,實際上是想南下多打點地盤。如果將來在河北不敵李世民,大不了退到長江以南割據。
這些話竇建德連心腹都不敢說。
楊廣前車之鑒在那裏。自己麾下將士多是河北人,如果他們得知自己有意南下割據,他們肯定也會士氣大跌。
竇建德是一個還算優秀的雄主,他的大局觀確實不錯。
現在他隻占據了河北幾個小郡縣,遠遠算不上在河北站穩了腳跟。除非李世民和瓦崗寨、楊玄感對上,他又成功收複齊魯義軍,否則他絕對沒有勝算。
既然北方形勢已經一片糜爛,南邊勢力都不太強,自己南下發展才是唯一的生路。
當竇建德南下時,得知李世民已經到了南陽郡,頗有些進退兩難。
李世民繞了一大圈,居然逼近東都。難道李世民要和楊玄感、瓦崗寨義軍打起來?
自己如果放走宇文化及,去幫助楊玄感和瓦崗寨攻打李世民,是不是更合適?
就在竇建德和下屬商議,已經決定主動與楊玄感、瓦崗寨請求結盟的時候,李世民居然去守南陽郡,打朱粲去了。更讓竇建德不解的是,瓦崗寨居然因此深受感動,去支援李世民了。
竇建德覺得自己腦袋都要疼得炸開了。他麾下的謀士們也個個揪頭發揪胡子。
想不明白啊!瓦崗寨的人都是傻的嗎!
“主公,有沒有一種可能,瓦崗寨早就歸順了李世民?”
有一個謀士提出了一個看似最不可能,但細思之後,卻是唯一可能的假設。
竇建德渾身冷汗直冒。
“如果瓦崗寨早就歸順了李世民,甚至幹脆就是李世民扶持的勢力,那麽李世民早就有叛隋之心……”竇建德自言自語,又搖頭道,“就算我現在提出這個又有什麽用?洛陽已破,李世民已經得到了巴蜀和瓦崗寨,如今是這天底下最強大的勢力。無論他是不是真的隋朝忠臣,隋朝舊勳貴都會認定他是曾經的隋朝忠臣。”
何況他隻是一個賊帥,誰會理睬他斥責李世民為大隋逆臣?
“主公,王薄和翟讓關係十分親密,一直是盟友。如果翟讓已經投向李世民,那魏徵是不是也……”
謀士又給竇建德提出了一個可怕的假設。
竇建德的頭都不疼了。
他頭皮都麻了。
如果齊魯義軍和瓦崗寨義軍都是李世民的人,那自己豈不是被李世民的勢力夾在正中間?
竇建德更加進退兩難。
他是回河間郡據守,還是繼續南下?
他和將士們的家眷都還在河間郡,按理說回老巢才是正確的做法。但竇建德猶豫了一陣後,仍舊選擇南下。
因為他知道消息傳遞有延遲,當自己得到瓦崗寨投向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恐怕已經離開南陽郡,前往滎陽郡接收瓦崗寨的地盤。
如果魏徵也已經投向李世民,恐怕已經帶著齊魯義軍與李世民會合,就在自己回程的路上等著圍城打援。
自己如果回河間郡,正好被李世民以逸待勞堵個正著。
不過竇建德也沒打算走江都這麽遠。
李世民剛從淮南上來,他正好下淮南,占據淮水附近鍾離、廬陽等郡。特別是廬陽郡的郡城合肥縣城,乃是一座易守難攻、糧草充足的大城,隻要他占據了合肥城,上可圖謀中原,下可奪取江南,就有了與李世民周旋的餘地。
再者,李世民居然從巴蜀繞道離開隴西關中,就像是猛虎出山,杜伏威等江淮賊帥肯定也十分忐忑。
中原最大的三個賊帥翟讓、竇建德、魏徵,已經有兩個悄悄歸順了李世民。如今竇建德隻能寄希望江淮賊帥團結一點了。
竇建德現在就像是被逼上了絕路,隻能奮力一搏。
他的選擇也確實沒有問題。
竇建德得到瓦崗寨投向李世民的消息時,李世民已經率兵趕到了滎陽郡,正在滎陽郡換船裝糧,順著黃河前往齊魯之地,與魏徵會合。
魏徵在竇建德離開時,就已經做好了協助李世民攻打河間郡的準備。竇建德此刻回來,正好被圍城打援。
李玄霸分析完現在的局勢後,笑著搖搖頭,笑聲中充滿著對竇建德的憐惜。
如同他撞上蕭銑時蕭銑還沒有發育時間一樣,竇建德本該在楊廣被殺後勢力迅速壯大,現在也沒了發育的時間,隻能像個普通賊帥一樣被二哥攆得到處流竄。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幸虧竇建德現在還沒完全從賊帥轉化成一方割據勢力,麾下將士還都很習慣被“隋軍”攆得到處跑。否則現在他棄河間郡南逃,麾下將士就要軍心不穩了。
“王世充不得人心,李靖肯定會趁機順著長江蠶食江淮之地,大約會和竇建德、宇文化及撞上,不讓他們輕易離開。二哥打河間郡穩妥了。”李玄霸鬆了口氣。
雖然他相信自家二哥的本事,即使二哥沒攻打過太堅固的城池,二哥的天賦在那,攻下一座沒有竇建德防守的河間郡應該不是太危險。但攻城戰本身就是最危險的戰場之一,李玄霸還是有點擔心二哥受傷。
現在他得到了竇建德放棄河間郡南下的消息,二哥肯定也已經得到這個消息。隻要二哥將竇建德棄城逃跑的消息告知河間郡中將士,河間郡就不攻自破了。
……
“總之,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李世民對下屬分析了一番現在宇文化及、王世充和竇建德形勢,“沒有竇建德的河間郡隨時可取,竇建德本人才至關重要。”
他的手往輿圖上一拍:“隨我南下!追擊竇建德!”
“是!!!”將士們習慣主公說什麽就是什麽。
隻有魏徵覺得這樣有點危險,不如先打下河間郡,再與李玄霸、李靖等人合兵慢慢掃滅竇建德等賊帥。
現在楊玄感已經占據洛陽,魏徵認為應該先打下洛陽,徹底將北方收入囊中,再圖謀江淮以南。這樣自家的補給線才不會東一塊西一塊。
再者自家糧草也不夠大軍南下。南下路途遙遠,魏徵擔心李世民南下追擊竇建德,反而會自家大軍因饑餓受阻。
李世民認為魏徵的勸說非常有道理,誇讚魏徵不愧是懂得軍法之人。
但“主公誇讚”,“主公不聽”。
李世民堅持己見:“如今是竇建德勢力最弱的時候,正好離開城池,無險可守。如果給他時間與江淮賊帥會合,占據堅固城池與我頑抗,將來要再徹底擊敗他不知會多花費多少人力物力。玄成不必擔心,你可帶兩萬人繼續勸降河間郡。我與秦叔寶等人帶一萬兵卒輕裝南下。”
魏徵擔憂道:“輕裝?主公,你不帶民夫運糧,南下的糧草肯定不夠。”
李世民拍了拍肚肚:“沒關係,洛口倉還有糧食,隻是運輸麻煩了點。你慢慢籌集糧草,籌集好了來追我。我頂多餓個一兩日,沒問題。”
魏徵說不過李世民,隻能領命:“如果長孫將軍確實已經拿下了江都城,那主公就去吧,我會盡力籌糧。”
於是李世民領著一萬兵卒,隻背了七日幹糧,急行軍南下。
為了讓兵卒能走得更快,李世民讓戰馬也馱著糧食和盔甲,親自下馬和兵卒一起步行急行軍。
馬匹稀少,從先秦起的“急行軍”就是都多指步卒。李世民親自帶隊奔跑,兵卒即使知道將來會餓一兩日肚子也跑得飛快。
李世民提前告知他們,糧草有,就在洛口倉,你們都見過。隻是運輸麻煩,所以我們先急行軍,糧草可能會遲一兩日運來。
隻是遲一兩日,李世民還會和他們同吃同住一起餓肚子,將士們心裏都不慌張。
何況如果打了勝仗,他們還能吃竇建德的糧草和戰馬,說不定一日肚子都不會餓。
李世民帶兵跑路。魏徵磨墨寫信。
雖然“主公誇讚”“主公不聽”,魏徵無可奈何,隻能聽令,但後勤之事,他肯定要先急報告知後勤大總管。
“快馬加鞭速送西京。”魏徵將信封好,麵無表情道,“必須親手交到晉王手中,請晉王來援!”
傳令兵:“是!”
羅士信猶豫了一會兒,道:“魏先生,你是在向三郎君告狀嗎?”
魏徵背著手,語氣平靜:“將三郎君他兄長即將餓肚子的事告訴三郎君,怎麽能叫告狀?隻是告知。”
老實孩子羅士信道:“這就是告狀。”
被李世民留下來與魏徵一同一邊籌糧一邊繼續勸降河間郡的翟讓:“?”
什麽?什麽告知?什麽告狀?
……
“我至今不知道現在是什麽情況。”長孫無忌道,“我是怎麽變成了江都守將?你們又是從哪冒出來的?”
陳棱和薛收對視一眼,對在江都見到長孫無忌也很驚訝。
虞世南歎氣,頭疼無比:“二郎就是這麽指揮的你們?怎麽一個個都亂跑?二郎還不知道你們跑哪裏去了!”
長孫無忌辯解:“主公當然知道我去哪了,我就是來江都打探消息啊!”
薛收道:“李大雄……主公自然也知道我去哪,我和他說過我要去勸服陳將軍歸順主公。”
陳棱的回答更理直氣壯:“我還沒有歸順主公。”
虞世南:“……”那你跟著叫什麽主公?!
雖然現在文武不分家,但虞世南確實沒有帶兵的本事和經曆,對帶兵一竅不通。他隻能看著這三個怎麽看怎麽不靠譜的人頭疼。
是啊,長孫無忌怎麽成了江都守將呢?
那還不是因為江都百姓深恨王世充。
王世充關閉城門準備據守時,不準百姓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