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總算知道唐太宗在原本曆史中幾乎不動李建成下屬的原因。
除了唐太宗確實心胸寬廣之外,李唐剛剛立國就經曆了皇位爭奪,如果不赦免參與的勳貴世家,恐怕天下會再次混亂。
剛從亂世回來,一些勳貴世家都還留著塢堡呢。
“可以放過他們,但賣命錢拿來。”李玄霸笑道,“無論你我有多大的成就,那些人仍舊輕視我們的年齡和資曆,認為我們的城府沒有他們深,那就裝出一個符合他們想象的年輕人衝動易怒的模樣。我們遭遇了這麽可怕的事,氣急敗壞要殺人不是理所當然嗎?”
李世民道:“氣急敗壞不是這麽樣……算了,隨你。京中的事交給你,我要親自去草原一趟。”
李世民又按了一下額頭:“觀音婢和弟妹居然真的去草原了,三姊也不在他們身邊,你都不擔心嗎?唉,與突厥可汗重新製定和平約定的事隻有我出麵,這段時間你在長安老實點。小五我也帶走了,不能把他留給你,免得你們倆湊一起,又鬧出什麽大事。”
李玄霸辯解:“什麽叫又鬧出大事?明明是李建成在鬧大事。去吧,等你回來正好登基,我把皇袍給你準備好。”
李世民道:“每種顏色都要準備一套!”
李玄霸嘴角微抽:“知道。”
不說此時,其實就連明清時候,皇袍都有不同顏色的常服,以應對不同場合。
身為皇帝,怎麽可能永遠隻穿一種顏色的衣服?那也太寒酸了。
不過雖然皇帝有不同顏色的常服,二哥的要求還是太多了。
李玄霸早就知道他二哥喜歡華服,打仗的這幾年李世民幾乎沒空琢磨衣裝打扮,現在要當皇帝了,他就要提要求了。
雖然華服很麻煩,但皇帝的衣服和勳貴的衣服差不多都是一個質量,隻是花紋不同。李世民還是唐國府公子的時候穿得起最好的衣服,當了皇帝自然也能。
李玄霸還準備給二哥縫一套珠光寶氣的皇袍,上麵全部鑲嵌滿自己仍舊沒做成功的玻璃碎片。
李玄霸現在仍舊在琢磨燒玻璃,可惜燒出來的都是玻璃碎片,難以成型。他知道有吹玻璃這種技法,但沒有了解過,所以也不知道需要什麽步驟,隻能讓工匠摸索。
那些碎裂的玻璃磨成珠子,正好符合他二哥亮閃閃的喜好。
“隻要夠閃,都是寶石。”李玄霸點點頭,把縫了玻璃珠子的皇袍當作給二哥的驚喜之一。
李世民很快就離開了長安,帶著楚王李智雲一同前去突厥會盟。
李玄霸繼續留守長安。
李世民分了一半玄甲兵給李玄霸,讓李玄霸想抓什麽人就抓什麽人。
李淵已經被軟禁,現在沒有人再阻礙李玄霸的政令。
監國太子李世民把監國大權交給了晉王李玄霸,這事說出來都繞口。
對李世民、李玄霸、李智雲三兄弟而言,李建成是肯定要殺的,計謀他們都各自參與了幾分,最終“勝負”不是他們和李建成,而是李建成的腦袋落在誰手上。
李智雲偷雞成功,這件事是李世民沒想到的。在他眼中,李智雲仍舊是那個會躲在他和阿玄背後的孩童,沒想到小五居然已經長大到可以和兄長搶腦袋了。
李世民雖然狠揍了李智雲一頓,母親和萬阿姨雙雙求情都沒能救下李智雲。但他也因此認可了李智雲的本事,所以這次帶李智雲去突厥,教李智雲一些基於戰場,但不在戰場的本事。
至於擔心李玄霸又帶著李智雲搞事的話,李世民是開玩笑的。
阿玄的本事他還不了解?搞事的工具人哪裏都有,小五走了他也有的是人用。
李世民離開長安時,沒有把李淵放出來送行。
他對李玄霸道:“阿玄,我知道你心軟,但我回來之前,你不可放父親出來。”
李玄霸狠狠翻了個白眼:“你心軟我都不會心軟。”
李世民失笑:“那就好。”
他往皇宮看了一眼,笑容微淡:“好好照顧母親。母親嘴上說著支持我們,但心裏肯定難受,不然也不會病倒了。”
李玄霸道:“嗯,知道。母親就是太喜歡精神內耗。”
李世民道:“精神內耗……這詞挺貼切。”
他對李玄霸揮了揮手,揚起馬鞭,帶著一眾將士向西離開。
現在是早晨,李世民帶兵離開的方向正好背對著光,反倒顯得背影一片璀璨。
李玄霸揉了揉眼睛:“這盔甲真閃啊。說好的玄甲兵呢?”
裴行儼沒好氣道:“還玄甲兵呢!這次出訪突厥,李二特意從庫房找了好久南詔進貢給隋煬帝的金漆,特意把所帶兩千玄甲兵的盔甲都塗了一層,你不知道?”
李玄霸道:“我忙著敲詐……審案,哪有空去注意這種小事。二哥花錢,房玄齡和杜克明都沒說不好。”
房喬和杜如晦無語地看著李玄霸。
他們是不想攔嗎?但堂堂監國太子為了給部將的盔甲塗金漆,居然露出了哭唧唧的表情,他們能怎麽辦?
房喬和杜如晦把李世民從小看到大,很難對他硬下心腸。再者李世民說得也有道理,好東西堆在倉庫裏爛掉才叫浪費,自己把快扔掉的東西拿出來用了,這叫節省!
李玄霸聽了房喬和杜如晦的吐槽,讚同道:“二哥說得有道理。處理報廢品不也需要花費人力物力,不如拿來用了。玄甲兵很帥氣,金甲兵也不錯。”
裴行儼笑得直不起腰:“是是,可節約了。”
高熲帶著一眾老臣遠遠地看著這些年輕人談笑,聽著身後此起彼伏的歎氣聲,有點想笑。
他一直很奇怪,李二郎和李三郎如此年齡就有這麽大的成就,世人應該更加敬畏他們。無論是李淵還是一些勳貴世家老臣,他們卻因為李二郎和李三郎的年齡輕視他們,真是完全不知道他們腦子裏在想什麽。
現在李二郎和李三郎根本不理睬說情的人,一個去和突厥人會盟,一個人留守長安繼續處理參與謀逆之事的勳貴。
而殺了李建成的李智雲不僅沒有懲罰,還加了親王雙俸。
李玄霸現在名義上都還沒有親王雙俸,他隻是在李世民離開後監國而已。
“當初先主隋文帝對謀逆之人可從不手軟,隋煬帝更是肆意妄為。再更往前一點,宇文家的皇帝也從不手軟。李二郎說自己是監國太子,你們還真把他當做太子不成?”高熲對老同僚們譏笑道,“如果不是二郎三郎心軟,不忍多造殺戮,他們如果帶著玄甲兵把你們的家鄉屠一場,你們的塢堡能抵擋?放下幻想吧,亂世已經結束了,現在是李世民的天下。”
高熲拂袖離去。
宇文弼等人搖搖頭,也懶得裝了,與高熲一同離去。
宇文弼和長孫晟是外戚,他們本就屬於李世民這一派,其他勳貴很想孤立他們。
但雖然被尊稱為帝師,但一直保持中立,也拿著李淵的旨意去教導齊王李建成的高熲也懶得裝了,擺明車馬告訴眾人他一直都支持李世民和李玄霸。
至於薛道衡,河東薛家三鳳都是李世民的屬臣,他也早就被劃為李世民這一邊。
而裴世矩和河東柳家的大臣也離開時,他們才發現河東郡明明長時間握在大隋朝廷手中,堯君素直到洛陽城陷才被李玄霸親自勸降,但河東世家早就投靠了李世民。
明明當過河東慰撫使的是李淵啊,他們什麽時候投奔的李二郎李三郎?難道是李二郎和李三郎回去成親那短短的時間嗎?但那時他們不應該更注重唐國公李淵?
曾經為洛陽留守,洛陽城陷後投奔李唐的屈突通自嘲道:“聽聞河東柳氏和楚王早就定親了?不愧是世家,眼光就是準。”
“世家的眼光也不一定準。山東郡姓自詡清高,想要挑挑揀揀一番,沒想到還沒挑出個名堂來,亂世就已經平定。唐國公府還和隴西李氏聯過宗,除了一個自尋前途的李靖,他們沒派任何一個人支持唐國公府,真是有趣。”
“王氏早就式微,不過他們和唐國公府一係有過聯姻,現在反倒是山東郡望中最得意的一個;崔氏、李氏、盧氏作壁上觀,大概認為哪家當皇帝都不敢得罪他們。倒是鄭氏跳得高,可惜跳錯了地方。”
隋朝的舊臣大多是關隴出身,他們本來心裏難受,但一提起山東郡姓世家,他們就感覺受到了安慰。
山東郡姓雖名望很高,但隋朝舊臣一直對他們感情很複雜,既想和這群人結親沾點書香氣,又鄙夷他們。
現在看他們又遲了一步,關隴世家的人可高興了。
……
“嗯?崔氏、王氏、鄭氏都要送女給二哥?盧氏倒是矜持,準備舉薦入仕。這個娘親你自己決定,隻要不往我後院塞人,隨意。”李玄霸幫著病倒的母親處理後宮事務,第一件事就是二哥後院,“不過我還是建議等嫂子回來後,經她的手分配份位,娘親先壓著。”
竇慧明咳了幾聲,疲憊道:“我也是這麽想。等觀音婢回來,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現在是問你後院進不進人。”
李玄霸道:“我這身體,還是別納妾了。納妾也隻是放後院養著,浪費錢。”
竇慧明被李玄霸逗笑了:“哪可能缺養幾個媵妾的錢?你不喜就罷了。你身體不好,與珠娘二人耳根清淨一點也好。五郎的後院也先不進人,至少等楚王妃有了身孕再說。”
李玄霸黑線:“小五還小,娘親,說這個是不是早了點?”
竇慧明無奈道:“小五這個年齡,後院早該進人了。你把小五拉扯大,連小五今年多少歲都忘記了嗎?”
李玄霸:“……”多少歲?虛歲十六周歲十五唄。算了,封建時代的勳貴大多這樣。
李玄霸道:“後院的事娘親自己做主,我懶得聽。”
竇慧明苦口婆心道:“你還是得為二郎和五郎多看看,他們沒有你心細,隻知道美色。若後院不和,不知道會惹出多少事。雖然我也能幫忙看著,但你更了解他們。現在他們二人不在長安,那些世家又催得急,你必須幫忙端詳。”
李玄霸:“……”早不急,現在急了。
原本曆史中唐太宗的後宮裏崔氏、王氏、鄭氏都有,全都是當皇帝後對方眼巴巴地送上來的,可惜沒有一個得寵。唐太宗時期山東郡望在政治上基本沒什麽地位,隻是在民間聲望高。
這幾家人的眼神確實不太好。
提到山東郡望,竇慧明隨口問了一句:“你和二郎如何處置鄭家人?”
李玄霸道:“該殺頭殺頭,該流放流放。嫂子若想要離婚,就把嫁妝還給她;若不想,那就一同流放。”
竇慧明問道:“你的幾個侄兒……”
李玄霸道:“原本是打算殺了的,但擔心母親難過,就貶為庶人一同流放了。無論侄兒侄女,他們的父親勾結突厥人,我不能將他們留在京中。如果母親憐惜他們,可以以後私下補貼。”
竇慧明鬆了口氣:“好。”
皇位爭鬥想來都會禍及子嗣,有時候還會禍及家中女子。二郎三郎隻是將侄兒侄女流放,還允許自己私下補貼,他們已經對李建成仁至義盡了。
竇慧明生病不是傷心,而是因為痛心。
她怎麽也不明白,自己和李淵、李建成說過很多很多次,這天下三郎、五郎輔佐二郎打下,和李淵、李建成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什麽都不做就能享受榮華富貴,為何要自尋死路?
二郎三郎從小一直忍讓李建成,從垂髫孩童一直忍讓到及冠。李建成年少時想過繼弟弟,長大後要殺了弟弟。都是從她肚子裏爬出來的孩子,怎麽差別如此大?
竇慧明又想起另一個差別更大的兒子,李元吉,做了好幾宿的噩夢,生生慪病了。
李淵還想讓自己幫忙求情,也不看看他做的什麽事!他以為躲在李建成身後,旁的人就看不出他做了什麽嗎!
竇慧明想起當初李淵雀屏中選時的輕狂少年模樣,又想到垂垂老矣的李淵那滿腹算計的虛偽模樣,枕邊人這幾十年改變如此巨大,讓她悲從心生。
李玄霸見母親幹了一會兒正事,又忍不住罵起李淵來,找了個借口離開,讓母親關上門好好發泄一番,不用顧忌自己。
他終於從完全不想碰的兄弟後院事務脫身,思索了一會兒,提腳去拜見李淵。
李淵在明麵上把他自己摘得很幹淨。這死拽著“孝”字的社會,他表麵功夫還是要做足。
李玄霸拜見李淵時,李淵正坐在窗口發呆。
現在李淵身邊的人都被李世民換了一遍,他連個說話的人都沒用。
這時候李淵才發現,原來自己以為的心腹早就不是自己的心腹。他以為自己還能在皇宮裏自由行事,隻是李二郎默許。
所以,自己和大郎謀劃的時候,李二郎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三郎,你不必每日過來,我清靜些也好。”李淵聽見李玄霸的聲音,沒有回頭。
李玄霸行完禮後抬起頭,看到隻不到一旬時間,李淵的頭發已經變得斑白,好像是被逆子傷透心的頹廢老父親。
李玄霸沒回答李淵的話。
除了唐太宗確實心胸寬廣之外,李唐剛剛立國就經曆了皇位爭奪,如果不赦免參與的勳貴世家,恐怕天下會再次混亂。
剛從亂世回來,一些勳貴世家都還留著塢堡呢。
“可以放過他們,但賣命錢拿來。”李玄霸笑道,“無論你我有多大的成就,那些人仍舊輕視我們的年齡和資曆,認為我們的城府沒有他們深,那就裝出一個符合他們想象的年輕人衝動易怒的模樣。我們遭遇了這麽可怕的事,氣急敗壞要殺人不是理所當然嗎?”
李世民道:“氣急敗壞不是這麽樣……算了,隨你。京中的事交給你,我要親自去草原一趟。”
李世民又按了一下額頭:“觀音婢和弟妹居然真的去草原了,三姊也不在他們身邊,你都不擔心嗎?唉,與突厥可汗重新製定和平約定的事隻有我出麵,這段時間你在長安老實點。小五我也帶走了,不能把他留給你,免得你們倆湊一起,又鬧出什麽大事。”
李玄霸辯解:“什麽叫又鬧出大事?明明是李建成在鬧大事。去吧,等你回來正好登基,我把皇袍給你準備好。”
李世民道:“每種顏色都要準備一套!”
李玄霸嘴角微抽:“知道。”
不說此時,其實就連明清時候,皇袍都有不同顏色的常服,以應對不同場合。
身為皇帝,怎麽可能永遠隻穿一種顏色的衣服?那也太寒酸了。
不過雖然皇帝有不同顏色的常服,二哥的要求還是太多了。
李玄霸早就知道他二哥喜歡華服,打仗的這幾年李世民幾乎沒空琢磨衣裝打扮,現在要當皇帝了,他就要提要求了。
雖然華服很麻煩,但皇帝的衣服和勳貴的衣服差不多都是一個質量,隻是花紋不同。李世民還是唐國府公子的時候穿得起最好的衣服,當了皇帝自然也能。
李玄霸還準備給二哥縫一套珠光寶氣的皇袍,上麵全部鑲嵌滿自己仍舊沒做成功的玻璃碎片。
李玄霸現在仍舊在琢磨燒玻璃,可惜燒出來的都是玻璃碎片,難以成型。他知道有吹玻璃這種技法,但沒有了解過,所以也不知道需要什麽步驟,隻能讓工匠摸索。
那些碎裂的玻璃磨成珠子,正好符合他二哥亮閃閃的喜好。
“隻要夠閃,都是寶石。”李玄霸點點頭,把縫了玻璃珠子的皇袍當作給二哥的驚喜之一。
李世民很快就離開了長安,帶著楚王李智雲一同前去突厥會盟。
李玄霸繼續留守長安。
李世民分了一半玄甲兵給李玄霸,讓李玄霸想抓什麽人就抓什麽人。
李淵已經被軟禁,現在沒有人再阻礙李玄霸的政令。
監國太子李世民把監國大權交給了晉王李玄霸,這事說出來都繞口。
對李世民、李玄霸、李智雲三兄弟而言,李建成是肯定要殺的,計謀他們都各自參與了幾分,最終“勝負”不是他們和李建成,而是李建成的腦袋落在誰手上。
李智雲偷雞成功,這件事是李世民沒想到的。在他眼中,李智雲仍舊是那個會躲在他和阿玄背後的孩童,沒想到小五居然已經長大到可以和兄長搶腦袋了。
李世民雖然狠揍了李智雲一頓,母親和萬阿姨雙雙求情都沒能救下李智雲。但他也因此認可了李智雲的本事,所以這次帶李智雲去突厥,教李智雲一些基於戰場,但不在戰場的本事。
至於擔心李玄霸又帶著李智雲搞事的話,李世民是開玩笑的。
阿玄的本事他還不了解?搞事的工具人哪裏都有,小五走了他也有的是人用。
李世民離開長安時,沒有把李淵放出來送行。
他對李玄霸道:“阿玄,我知道你心軟,但我回來之前,你不可放父親出來。”
李玄霸狠狠翻了個白眼:“你心軟我都不會心軟。”
李世民失笑:“那就好。”
他往皇宮看了一眼,笑容微淡:“好好照顧母親。母親嘴上說著支持我們,但心裏肯定難受,不然也不會病倒了。”
李玄霸道:“嗯,知道。母親就是太喜歡精神內耗。”
李世民道:“精神內耗……這詞挺貼切。”
他對李玄霸揮了揮手,揚起馬鞭,帶著一眾將士向西離開。
現在是早晨,李世民帶兵離開的方向正好背對著光,反倒顯得背影一片璀璨。
李玄霸揉了揉眼睛:“這盔甲真閃啊。說好的玄甲兵呢?”
裴行儼沒好氣道:“還玄甲兵呢!這次出訪突厥,李二特意從庫房找了好久南詔進貢給隋煬帝的金漆,特意把所帶兩千玄甲兵的盔甲都塗了一層,你不知道?”
李玄霸道:“我忙著敲詐……審案,哪有空去注意這種小事。二哥花錢,房玄齡和杜克明都沒說不好。”
房喬和杜如晦無語地看著李玄霸。
他們是不想攔嗎?但堂堂監國太子為了給部將的盔甲塗金漆,居然露出了哭唧唧的表情,他們能怎麽辦?
房喬和杜如晦把李世民從小看到大,很難對他硬下心腸。再者李世民說得也有道理,好東西堆在倉庫裏爛掉才叫浪費,自己把快扔掉的東西拿出來用了,這叫節省!
李玄霸聽了房喬和杜如晦的吐槽,讚同道:“二哥說得有道理。處理報廢品不也需要花費人力物力,不如拿來用了。玄甲兵很帥氣,金甲兵也不錯。”
裴行儼笑得直不起腰:“是是,可節約了。”
高熲帶著一眾老臣遠遠地看著這些年輕人談笑,聽著身後此起彼伏的歎氣聲,有點想笑。
他一直很奇怪,李二郎和李三郎如此年齡就有這麽大的成就,世人應該更加敬畏他們。無論是李淵還是一些勳貴世家老臣,他們卻因為李二郎和李三郎的年齡輕視他們,真是完全不知道他們腦子裏在想什麽。
現在李二郎和李三郎根本不理睬說情的人,一個去和突厥人會盟,一個人留守長安繼續處理參與謀逆之事的勳貴。
而殺了李建成的李智雲不僅沒有懲罰,還加了親王雙俸。
李玄霸現在名義上都還沒有親王雙俸,他隻是在李世民離開後監國而已。
“當初先主隋文帝對謀逆之人可從不手軟,隋煬帝更是肆意妄為。再更往前一點,宇文家的皇帝也從不手軟。李二郎說自己是監國太子,你們還真把他當做太子不成?”高熲對老同僚們譏笑道,“如果不是二郎三郎心軟,不忍多造殺戮,他們如果帶著玄甲兵把你們的家鄉屠一場,你們的塢堡能抵擋?放下幻想吧,亂世已經結束了,現在是李世民的天下。”
高熲拂袖離去。
宇文弼等人搖搖頭,也懶得裝了,與高熲一同離去。
宇文弼和長孫晟是外戚,他們本就屬於李世民這一派,其他勳貴很想孤立他們。
但雖然被尊稱為帝師,但一直保持中立,也拿著李淵的旨意去教導齊王李建成的高熲也懶得裝了,擺明車馬告訴眾人他一直都支持李世民和李玄霸。
至於薛道衡,河東薛家三鳳都是李世民的屬臣,他也早就被劃為李世民這一邊。
而裴世矩和河東柳家的大臣也離開時,他們才發現河東郡明明長時間握在大隋朝廷手中,堯君素直到洛陽城陷才被李玄霸親自勸降,但河東世家早就投靠了李世民。
明明當過河東慰撫使的是李淵啊,他們什麽時候投奔的李二郎李三郎?難道是李二郎和李三郎回去成親那短短的時間嗎?但那時他們不應該更注重唐國公李淵?
曾經為洛陽留守,洛陽城陷後投奔李唐的屈突通自嘲道:“聽聞河東柳氏和楚王早就定親了?不愧是世家,眼光就是準。”
“世家的眼光也不一定準。山東郡姓自詡清高,想要挑挑揀揀一番,沒想到還沒挑出個名堂來,亂世就已經平定。唐國公府還和隴西李氏聯過宗,除了一個自尋前途的李靖,他們沒派任何一個人支持唐國公府,真是有趣。”
“王氏早就式微,不過他們和唐國公府一係有過聯姻,現在反倒是山東郡望中最得意的一個;崔氏、李氏、盧氏作壁上觀,大概認為哪家當皇帝都不敢得罪他們。倒是鄭氏跳得高,可惜跳錯了地方。”
隋朝的舊臣大多是關隴出身,他們本來心裏難受,但一提起山東郡姓世家,他們就感覺受到了安慰。
山東郡姓雖名望很高,但隋朝舊臣一直對他們感情很複雜,既想和這群人結親沾點書香氣,又鄙夷他們。
現在看他們又遲了一步,關隴世家的人可高興了。
……
“嗯?崔氏、王氏、鄭氏都要送女給二哥?盧氏倒是矜持,準備舉薦入仕。這個娘親你自己決定,隻要不往我後院塞人,隨意。”李玄霸幫著病倒的母親處理後宮事務,第一件事就是二哥後院,“不過我還是建議等嫂子回來後,經她的手分配份位,娘親先壓著。”
竇慧明咳了幾聲,疲憊道:“我也是這麽想。等觀音婢回來,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現在是問你後院進不進人。”
李玄霸道:“我這身體,還是別納妾了。納妾也隻是放後院養著,浪費錢。”
竇慧明被李玄霸逗笑了:“哪可能缺養幾個媵妾的錢?你不喜就罷了。你身體不好,與珠娘二人耳根清淨一點也好。五郎的後院也先不進人,至少等楚王妃有了身孕再說。”
李玄霸黑線:“小五還小,娘親,說這個是不是早了點?”
竇慧明無奈道:“小五這個年齡,後院早該進人了。你把小五拉扯大,連小五今年多少歲都忘記了嗎?”
李玄霸:“……”多少歲?虛歲十六周歲十五唄。算了,封建時代的勳貴大多這樣。
李玄霸道:“後院的事娘親自己做主,我懶得聽。”
竇慧明苦口婆心道:“你還是得為二郎和五郎多看看,他們沒有你心細,隻知道美色。若後院不和,不知道會惹出多少事。雖然我也能幫忙看著,但你更了解他們。現在他們二人不在長安,那些世家又催得急,你必須幫忙端詳。”
李玄霸:“……”早不急,現在急了。
原本曆史中唐太宗的後宮裏崔氏、王氏、鄭氏都有,全都是當皇帝後對方眼巴巴地送上來的,可惜沒有一個得寵。唐太宗時期山東郡望在政治上基本沒什麽地位,隻是在民間聲望高。
這幾家人的眼神確實不太好。
提到山東郡望,竇慧明隨口問了一句:“你和二郎如何處置鄭家人?”
李玄霸道:“該殺頭殺頭,該流放流放。嫂子若想要離婚,就把嫁妝還給她;若不想,那就一同流放。”
竇慧明問道:“你的幾個侄兒……”
李玄霸道:“原本是打算殺了的,但擔心母親難過,就貶為庶人一同流放了。無論侄兒侄女,他們的父親勾結突厥人,我不能將他們留在京中。如果母親憐惜他們,可以以後私下補貼。”
竇慧明鬆了口氣:“好。”
皇位爭鬥想來都會禍及子嗣,有時候還會禍及家中女子。二郎三郎隻是將侄兒侄女流放,還允許自己私下補貼,他們已經對李建成仁至義盡了。
竇慧明生病不是傷心,而是因為痛心。
她怎麽也不明白,自己和李淵、李建成說過很多很多次,這天下三郎、五郎輔佐二郎打下,和李淵、李建成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們什麽都不做就能享受榮華富貴,為何要自尋死路?
二郎三郎從小一直忍讓李建成,從垂髫孩童一直忍讓到及冠。李建成年少時想過繼弟弟,長大後要殺了弟弟。都是從她肚子裏爬出來的孩子,怎麽差別如此大?
竇慧明又想起另一個差別更大的兒子,李元吉,做了好幾宿的噩夢,生生慪病了。
李淵還想讓自己幫忙求情,也不看看他做的什麽事!他以為躲在李建成身後,旁的人就看不出他做了什麽嗎!
竇慧明想起當初李淵雀屏中選時的輕狂少年模樣,又想到垂垂老矣的李淵那滿腹算計的虛偽模樣,枕邊人這幾十年改變如此巨大,讓她悲從心生。
李玄霸見母親幹了一會兒正事,又忍不住罵起李淵來,找了個借口離開,讓母親關上門好好發泄一番,不用顧忌自己。
他終於從完全不想碰的兄弟後院事務脫身,思索了一會兒,提腳去拜見李淵。
李淵在明麵上把他自己摘得很幹淨。這死拽著“孝”字的社會,他表麵功夫還是要做足。
李玄霸拜見李淵時,李淵正坐在窗口發呆。
現在李淵身邊的人都被李世民換了一遍,他連個說話的人都沒用。
這時候李淵才發現,原來自己以為的心腹早就不是自己的心腹。他以為自己還能在皇宮裏自由行事,隻是李二郎默許。
所以,自己和大郎謀劃的時候,李二郎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三郎,你不必每日過來,我清靜些也好。”李淵聽見李玄霸的聲音,沒有回頭。
李玄霸行完禮後抬起頭,看到隻不到一旬時間,李淵的頭發已經變得斑白,好像是被逆子傷透心的頹廢老父親。
李玄霸沒回答李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