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姊夫馮少師老成持重,本事不大,但還算穩妥,是個顧家之人,已經出任一方總管,招撫安頓百姓;
二姊夫在聽聞李淵起兵時與二姊和離,現在全家躲到了老家不敢進京,母親正在族中為二姊另尋佳偶,以便親上加親,不讓二姊再受委屈;
三姊夫柴紹還在成都擼熊貓,據說已經馴養了一隻熊貓當坐騎,李玄霸覺得這個三姊夫的畫風有點不對;
四姊夫段綸與三姊夫柴紹一樣,是個很能幹的人。
段綸本該是四姊二婚的丈夫,由李建成牽線與四姊成婚。李玄霸提前去瞅了一眼,發現段綸很帥,就將其引薦給李淵。段綸和四姊提前締結了姻緣,夫妻感情十分和睦。
現在他被李世民派去了成都幫三姊夫。段綸將四姊一同帶走,說是柴紹炫耀“白熊”好玩,他要帶妻子一同去玩白熊。蜀地山高路遠,兒子就交給自家母親帶了。
李六娘現在才在相看婚事,李七娘則剛出生,家中沒有勞力給李玄霸使喚。
扒拉了一番後,隻有侍奉生病老母親的趙慈景還在京城,李玄霸就親自去趙慈景府中把五姊夫請了出來。
趙母劈頭劈臉罵了趙慈景一頓,說趙慈景為了奉養她,不願意出京就罷了,怎麽在京中也不做事?這不是孝順,是躲懶。
“你現在是駙馬都尉,難道想要憑借家中娘子蔭蔽過一輩子嗎!你曾經承諾會讓李娘子為你自豪呢!”
大孝子趙慈景被母親罵了,連家都不敢回。不幫李玄霸把這場文會辦好,他大概是無顏去見母親和家中娘子了。
告狀功力爐火純青的李玄霸揮了揮衣袖,深藏功與名。
賓客的拜帖提前送到。李玄霸拉著趙慈景和李家子弟一同翻譜係。
自魏晉之後,門閥政治確立,家家都要定譜係,所有的人際交往,都離不開譜係。
從交友到婚嫁,士人都會先把譜係擺出來,看看各自的家世。
選官時也要翻一翻記載郡望的文簿。雖說隋唐不再以門閥定官職,但為避免讓聯係太緊密的家族處於差不多的要害官職,查族譜也是必要的流程。
大唐也沿用了大隋的圖譜局,在圖譜局當郎中的都是大儒。
如今誰要說自己是博古通今的大儒,就必須把主要的郡望家譜給背熟。
就算普通勳貴世家子弟,至少要把自家和姻親的家譜背熟。
李世民和李玄霸還年幼的時候,母親就教他們背自家和姻親的家譜,背得他們頭昏眼花,連連瞌睡。
雖然李玄霸過目不忘,李世民看了幾遍也能背,但家譜這玩意兒實在是太枯燥了,背下了也想睡。
趙慈景自持才高,也沒背過這麽多家譜。
他按著太陽穴道:“你是地位比他們高的主人,就算不了解他們的家譜,他們也不會有怨言。他們應該甚至都不會在你麵前提家譜的事。”
李玄霸繼續翻著這次參會士子的家譜道:“他們確實不會在我麵前炫耀譜係,但我與他們交談時,對他們的譜係和姻親譜係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們會是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還是會害怕呢?”
趙慈景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笑著歎了口氣:“如果是我,大概會害怕。”
當一個上位者過於重視自己,對自家譜係如數家珍的時候,就不是驚喜,而是純粹的驚嚇了。
李玄霸道:“這次參會的士子全都是世家子弟。雖然我沒有禁止寒門子弟來,但一些出身寒門的朝中高官完全不敢派子弟來。他們不一定是多看重世家,而是知道世家子弟比他們學問好,不想自取其辱。”
他翻完了一本家譜,又翻第二本:“大唐接下來還是得用這些世家子。為了防止世家像魏晉時那樣尾大不掉,就要平衡所有世家勢力,扶持弱小的世家,打壓強大的世家。”
後世常誤解唐高宗和武女帝夫妻二人是扶持寒門打壓世家,其實他們是抬支持自己的世家,壓不支持自己的關隴集團。
在貞觀年間,山東世家幾乎被李世民忽視。在唐高宗和武女帝時期,他們就投懷送抱了。寒門官吏在其中跳得厲害,但並不重要。夫妻倆的宰相換得很頻繁,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世家出身。
女帝個人特別迷信世家門第,是比較出名的。不過她抬山東世家,除了個人喜好,也是此刻寒門的人才不足以與關隴勳貴世家抗衡。隻有世家,才能壓製世家。
神龍政變後,山東世家再一次因為站錯位置被壓製。直到安史之亂,關隴貴族多是軍功世家,在為保住大唐江山中拚了個元氣大傷,山東世家才在唐朝中後期把持草朝堂,山東郡姓幾乎輪流做宰相。
關隴勳貴雖然限製了皇權,但他們比較務實;山東世家的執政本事和大局觀比起關隴勳貴都差了不少,但聽話,隻要有兵就能圖圖。
後來山東郡姓“與大唐同休”,被黃巢拉一起圖圖了,也算是滿門忠烈。李玄霸對他們沒有偏見,可以給他們一點機會。
李玄霸臨時抱佛腳,把參會世家子的家譜全部都背了一遍。
如同刻錄般能隨取隨用的記憶力,算是他來大唐唯一的金手指了。
至於和二哥的心聲交流,那不是金手指,隻是解壓手段。
“你現在大概比那些世家子更了解他們的家族。”趙慈景完全撐不住了。他雖然記憶力也不錯,但腦子裏塞進一大堆人名,已經完全搞混了。
李玄霸笑道:“我這麽尊敬他們的門第,他們一定會很感動地為我所用。”
趙慈景苦笑:“是是是,他們感動極了。”
是不敢動吧?你可是手持屠刀的人!
第206章 風送雪花樹送梅
此時長安的平均氣溫較高, 但該下雪的時候還是會下雪。
下了好幾日的雪,園子裏雪都堆了起來,李玄霸考慮要不要推後文會日期的時候, 天空放晴了。
趙慈景笑道:“這景色正好。”
李玄霸攏緊了自己的毛皮大氅, 懷念現代的暖寶寶。
他沒錢的時候買不起好的羽絨服, 在最冷的時候把暖寶寶貼在衣服上,既保暖又省錢。
現在雖然有暖手爐,但沒辦法貼在身上, 還是好冷。
“罷了,難得晴個幾日,就不延期了, 免得之後天氣一直不好。”李玄霸抱著暖手籠瑟瑟發抖。
趙慈景擔憂道:“如果實在是太冷,我們就在室內開文會。”
李玄霸道:“先在外麵逛一圈, 再回室內。”
他早就準備好了, 不可能一直在戶外受凍。
舉辦文會的堂子裏建了煙道,廚房裏生火的時候,煙霧就會順著管道通過,勉強提升一點屋內的溫度,算是簡易版的“暖氣管”。
現在生火都是燒柴, 就是李玄霸也不能奢侈到用海量的柴火燒熱水做暖氣管道。
已經荒廢的秦漢溫泉行宮,即唐玄宗時著名的華清宮, 就在離長安城四五十公裏之外的驪山之畔。現在沒錢重建行宮,但他可以拉著勳貴世家花錢把這片溫泉地開發了,自己選個最好的地方蓋莊子, 就當是給二哥的小行宮了。
賣地皮也是一塊大的收入。賞人多不劃算, 還是賣更好。
李玄霸用未來的溫泉莊子為自己鼓了鼓勁, 張羅仆從做最後的準備。
到了半上午的時候, 賓客們就像是約好了似的結伴到來。沒有早到的,也沒有遲到的。
李玄霸邀請的都是同輩青年人,以他的身份,不需要親自在門口迎接。
他怕冷,也不想站在冰天雪地裏迎接。
趙慈景身為駙馬都尉,幫李玄霸迎客,也算給足了賓客們臉麵。
李玄霸現在所居住的府邸,是以前楊暕還在當齊王時擁有的府邸。
楊暕當太子後,搬進了東宮居住。韋太子妃帶著孩子去了宮裏居住。
因楊廣的孩子不多,楊暕的齊王府還是作為別莊保留了下來。
楊暕兵變失敗後,這個別莊幾年沒人打理,就荒廢得不像樣了。
李世民本來不想讓李玄霸住這裏,但李玄霸就想要一個荒廢了的大宅子,才好按照自己的心意改裝。而且長安也沒有比原齊王府更大、離皇宮更近的宅邸了,齊王府最終還是變成了晉王府。
楊暕當齊王的時候很喜歡熱鬧,常在京中呼朋喚友飲酒作樂。這次前來赴文會的賓客中有好些人都來過齊王府。
他們敢來參加文會,至少記憶力都是不錯的,所以他們也都記得原本的齊王府是什麽模樣。
但現在他們跟隨趙慈景進入府邸,卻發現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點齊王府原本的模樣都看不到了。
年輕士子們雖然知道應該捧著李玄霸,但心裏也難免鄙夷李玄霸的過分奢侈。
晉王才來長安多久?就已經把齊王府完全重建了嗎?
也有京中之人在疑惑,晉王府何時重建?怎麽他們一點晉王府大動土木的風聲都沒有聽到?如果他們聽到了風聲,肯定會給晉王送來自家的木工石匠,隨手結個善緣。
雖然已經沒必要來參加文會揚名,但為了給李玄霸撐門麵,薛元敬還是請了假,以河東薛氏的身份參加文會。
李玄霸一點都不感激,還誹謗薛元敬隻是為了躲懶。
薛元敬心胸廣闊,沒有和李玄霸這張氣死人的嘴一般計較,仍舊厚著臉皮請假來赴宴。
他雖與趙慈景不熟悉,但趙慈景是李玄霸的姐夫,那他將來肯定會與趙慈景熟悉,便十分隨意地開口幫賓客們問出心中的疑惑:“李三郎什麽時候大興土木重建的齊王府?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其他賓客們聽到薛元敬對晉王的稱呼,心頭一梗。
什麽人啊!這麽沒禮貌!居然叫晉王殿下李三郎!你是炫耀你和晉王殿下熟悉嗎?
薛元敬目不斜視地承受別人隱晦的含刺眼神。
是的,我就是炫耀。
趙慈景失笑:“哪裏大興土木了?他不過是重新栽種了花草,又挖了幾個池子,壘了假山池子,再用了些竹木搭建了幾條走廊罷了。據他說,他弄的是’文人園林‘。”
薛元敬早就聽李玄霸吹噓過,但仍舊裝作不解道:“何為’文人園林‘?”
趙慈景道:“’文人園林‘即不講究園林的華美,而講究詩情畫意。你看,從這個窗戶看去,正好是一塊巨石一株怪鬆,像不像一幅畫?”
他指著窗戶的時候,賓客們把視線投過去。
聽趙慈景這麽一說,他們發現窗戶框住的景色,好像還真有點像畫。
趙慈景又上前了幾步,指著下一處窗中的景色道:“三郎在這裏壘了花壇,正好可以從這個窗口看到一叢蘭草。等蘭花開時,這裏的景色一定很美。”
薛元敬和其他賓客跟著趙慈景加快了腳步,拐了個彎,繼續觀看不同窗戶中不同的景色。
幾叢在冬季也沒有枯萎的花草,幾棵長得頗為怪異的樹木,幾塊不算珍貴但看著頗有奇趣的巨石……他們走過的每一條走廊,窗戶框住的“畫”主題都不同。
趙慈景笑道:“其實從走廊外看,晉王府的格局和齊王府沒有太大區別,隻是建了一條曲折的回廊,將原本空曠的院子隔開。從走廊的窗戶往外看,就仿佛是完全的景色了。三郎喜歡清靜,他的朋友們也大多喜歡清淨。他呼朋喚友來家裏居住,友人們可以選擇各自喜歡的小院子居住,不用擔心被他人打擾。”
薛元敬頷首:“李三郎確實特別喜歡清靜。”
趙慈景道:“三郎說,窗戶和窗戶之間的牆上將來會掛滿好友們的墨寶。他說他會選友人們寫得最差的詩,裱在牆上示眾。他這麽一說,我原本準備好的詩稿都不敢拿出來了。”
薛元敬雖然早就知道了這件事,也忍不住再次破口大罵:“他怎麽當了晉王還如此促狹!別的人都是粘貼賓客最好的文作,他居然說隻選最差的?!”
趙慈景歎氣:“他就是這樣,從小到大都這樣。”
薛元敬咬牙切齒:“也隻有主公忍得了他!”
趙慈景開玩笑道:“我看二郎常常與他打架,恐怕也不算忍得了他。”
兩人一唱一和,把晉王府園林的奧秘一一講解給賓客們聽。
他們走出回廊,在院落中小路前行的時候,更能感受到“文人園林”的奇趣。
二姊夫在聽聞李淵起兵時與二姊和離,現在全家躲到了老家不敢進京,母親正在族中為二姊另尋佳偶,以便親上加親,不讓二姊再受委屈;
三姊夫柴紹還在成都擼熊貓,據說已經馴養了一隻熊貓當坐騎,李玄霸覺得這個三姊夫的畫風有點不對;
四姊夫段綸與三姊夫柴紹一樣,是個很能幹的人。
段綸本該是四姊二婚的丈夫,由李建成牽線與四姊成婚。李玄霸提前去瞅了一眼,發現段綸很帥,就將其引薦給李淵。段綸和四姊提前締結了姻緣,夫妻感情十分和睦。
現在他被李世民派去了成都幫三姊夫。段綸將四姊一同帶走,說是柴紹炫耀“白熊”好玩,他要帶妻子一同去玩白熊。蜀地山高路遠,兒子就交給自家母親帶了。
李六娘現在才在相看婚事,李七娘則剛出生,家中沒有勞力給李玄霸使喚。
扒拉了一番後,隻有侍奉生病老母親的趙慈景還在京城,李玄霸就親自去趙慈景府中把五姊夫請了出來。
趙母劈頭劈臉罵了趙慈景一頓,說趙慈景為了奉養她,不願意出京就罷了,怎麽在京中也不做事?這不是孝順,是躲懶。
“你現在是駙馬都尉,難道想要憑借家中娘子蔭蔽過一輩子嗎!你曾經承諾會讓李娘子為你自豪呢!”
大孝子趙慈景被母親罵了,連家都不敢回。不幫李玄霸把這場文會辦好,他大概是無顏去見母親和家中娘子了。
告狀功力爐火純青的李玄霸揮了揮衣袖,深藏功與名。
賓客的拜帖提前送到。李玄霸拉著趙慈景和李家子弟一同翻譜係。
自魏晉之後,門閥政治確立,家家都要定譜係,所有的人際交往,都離不開譜係。
從交友到婚嫁,士人都會先把譜係擺出來,看看各自的家世。
選官時也要翻一翻記載郡望的文簿。雖說隋唐不再以門閥定官職,但為避免讓聯係太緊密的家族處於差不多的要害官職,查族譜也是必要的流程。
大唐也沿用了大隋的圖譜局,在圖譜局當郎中的都是大儒。
如今誰要說自己是博古通今的大儒,就必須把主要的郡望家譜給背熟。
就算普通勳貴世家子弟,至少要把自家和姻親的家譜背熟。
李世民和李玄霸還年幼的時候,母親就教他們背自家和姻親的家譜,背得他們頭昏眼花,連連瞌睡。
雖然李玄霸過目不忘,李世民看了幾遍也能背,但家譜這玩意兒實在是太枯燥了,背下了也想睡。
趙慈景自持才高,也沒背過這麽多家譜。
他按著太陽穴道:“你是地位比他們高的主人,就算不了解他們的家譜,他們也不會有怨言。他們應該甚至都不會在你麵前提家譜的事。”
李玄霸繼續翻著這次參會士子的家譜道:“他們確實不會在我麵前炫耀譜係,但我與他們交談時,對他們的譜係和姻親譜係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們會是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還是會害怕呢?”
趙慈景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笑著歎了口氣:“如果是我,大概會害怕。”
當一個上位者過於重視自己,對自家譜係如數家珍的時候,就不是驚喜,而是純粹的驚嚇了。
李玄霸道:“這次參會的士子全都是世家子弟。雖然我沒有禁止寒門子弟來,但一些出身寒門的朝中高官完全不敢派子弟來。他們不一定是多看重世家,而是知道世家子弟比他們學問好,不想自取其辱。”
他翻完了一本家譜,又翻第二本:“大唐接下來還是得用這些世家子。為了防止世家像魏晉時那樣尾大不掉,就要平衡所有世家勢力,扶持弱小的世家,打壓強大的世家。”
後世常誤解唐高宗和武女帝夫妻二人是扶持寒門打壓世家,其實他們是抬支持自己的世家,壓不支持自己的關隴集團。
在貞觀年間,山東世家幾乎被李世民忽視。在唐高宗和武女帝時期,他們就投懷送抱了。寒門官吏在其中跳得厲害,但並不重要。夫妻倆的宰相換得很頻繁,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世家出身。
女帝個人特別迷信世家門第,是比較出名的。不過她抬山東世家,除了個人喜好,也是此刻寒門的人才不足以與關隴勳貴世家抗衡。隻有世家,才能壓製世家。
神龍政變後,山東世家再一次因為站錯位置被壓製。直到安史之亂,關隴貴族多是軍功世家,在為保住大唐江山中拚了個元氣大傷,山東世家才在唐朝中後期把持草朝堂,山東郡姓幾乎輪流做宰相。
關隴勳貴雖然限製了皇權,但他們比較務實;山東世家的執政本事和大局觀比起關隴勳貴都差了不少,但聽話,隻要有兵就能圖圖。
後來山東郡姓“與大唐同休”,被黃巢拉一起圖圖了,也算是滿門忠烈。李玄霸對他們沒有偏見,可以給他們一點機會。
李玄霸臨時抱佛腳,把參會世家子的家譜全部都背了一遍。
如同刻錄般能隨取隨用的記憶力,算是他來大唐唯一的金手指了。
至於和二哥的心聲交流,那不是金手指,隻是解壓手段。
“你現在大概比那些世家子更了解他們的家族。”趙慈景完全撐不住了。他雖然記憶力也不錯,但腦子裏塞進一大堆人名,已經完全搞混了。
李玄霸笑道:“我這麽尊敬他們的門第,他們一定會很感動地為我所用。”
趙慈景苦笑:“是是是,他們感動極了。”
是不敢動吧?你可是手持屠刀的人!
第206章 風送雪花樹送梅
此時長安的平均氣溫較高, 但該下雪的時候還是會下雪。
下了好幾日的雪,園子裏雪都堆了起來,李玄霸考慮要不要推後文會日期的時候, 天空放晴了。
趙慈景笑道:“這景色正好。”
李玄霸攏緊了自己的毛皮大氅, 懷念現代的暖寶寶。
他沒錢的時候買不起好的羽絨服, 在最冷的時候把暖寶寶貼在衣服上,既保暖又省錢。
現在雖然有暖手爐,但沒辦法貼在身上, 還是好冷。
“罷了,難得晴個幾日,就不延期了, 免得之後天氣一直不好。”李玄霸抱著暖手籠瑟瑟發抖。
趙慈景擔憂道:“如果實在是太冷,我們就在室內開文會。”
李玄霸道:“先在外麵逛一圈, 再回室內。”
他早就準備好了, 不可能一直在戶外受凍。
舉辦文會的堂子裏建了煙道,廚房裏生火的時候,煙霧就會順著管道通過,勉強提升一點屋內的溫度,算是簡易版的“暖氣管”。
現在生火都是燒柴, 就是李玄霸也不能奢侈到用海量的柴火燒熱水做暖氣管道。
已經荒廢的秦漢溫泉行宮,即唐玄宗時著名的華清宮, 就在離長安城四五十公裏之外的驪山之畔。現在沒錢重建行宮,但他可以拉著勳貴世家花錢把這片溫泉地開發了,自己選個最好的地方蓋莊子, 就當是給二哥的小行宮了。
賣地皮也是一塊大的收入。賞人多不劃算, 還是賣更好。
李玄霸用未來的溫泉莊子為自己鼓了鼓勁, 張羅仆從做最後的準備。
到了半上午的時候, 賓客們就像是約好了似的結伴到來。沒有早到的,也沒有遲到的。
李玄霸邀請的都是同輩青年人,以他的身份,不需要親自在門口迎接。
他怕冷,也不想站在冰天雪地裏迎接。
趙慈景身為駙馬都尉,幫李玄霸迎客,也算給足了賓客們臉麵。
李玄霸現在所居住的府邸,是以前楊暕還在當齊王時擁有的府邸。
楊暕當太子後,搬進了東宮居住。韋太子妃帶著孩子去了宮裏居住。
因楊廣的孩子不多,楊暕的齊王府還是作為別莊保留了下來。
楊暕兵變失敗後,這個別莊幾年沒人打理,就荒廢得不像樣了。
李世民本來不想讓李玄霸住這裏,但李玄霸就想要一個荒廢了的大宅子,才好按照自己的心意改裝。而且長安也沒有比原齊王府更大、離皇宮更近的宅邸了,齊王府最終還是變成了晉王府。
楊暕當齊王的時候很喜歡熱鬧,常在京中呼朋喚友飲酒作樂。這次前來赴文會的賓客中有好些人都來過齊王府。
他們敢來參加文會,至少記憶力都是不錯的,所以他們也都記得原本的齊王府是什麽模樣。
但現在他們跟隨趙慈景進入府邸,卻發現自己好像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一點齊王府原本的模樣都看不到了。
年輕士子們雖然知道應該捧著李玄霸,但心裏也難免鄙夷李玄霸的過分奢侈。
晉王才來長安多久?就已經把齊王府完全重建了嗎?
也有京中之人在疑惑,晉王府何時重建?怎麽他們一點晉王府大動土木的風聲都沒有聽到?如果他們聽到了風聲,肯定會給晉王送來自家的木工石匠,隨手結個善緣。
雖然已經沒必要來參加文會揚名,但為了給李玄霸撐門麵,薛元敬還是請了假,以河東薛氏的身份參加文會。
李玄霸一點都不感激,還誹謗薛元敬隻是為了躲懶。
薛元敬心胸廣闊,沒有和李玄霸這張氣死人的嘴一般計較,仍舊厚著臉皮請假來赴宴。
他雖與趙慈景不熟悉,但趙慈景是李玄霸的姐夫,那他將來肯定會與趙慈景熟悉,便十分隨意地開口幫賓客們問出心中的疑惑:“李三郎什麽時候大興土木重建的齊王府?我怎麽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其他賓客們聽到薛元敬對晉王的稱呼,心頭一梗。
什麽人啊!這麽沒禮貌!居然叫晉王殿下李三郎!你是炫耀你和晉王殿下熟悉嗎?
薛元敬目不斜視地承受別人隱晦的含刺眼神。
是的,我就是炫耀。
趙慈景失笑:“哪裏大興土木了?他不過是重新栽種了花草,又挖了幾個池子,壘了假山池子,再用了些竹木搭建了幾條走廊罷了。據他說,他弄的是’文人園林‘。”
薛元敬早就聽李玄霸吹噓過,但仍舊裝作不解道:“何為’文人園林‘?”
趙慈景道:“’文人園林‘即不講究園林的華美,而講究詩情畫意。你看,從這個窗戶看去,正好是一塊巨石一株怪鬆,像不像一幅畫?”
他指著窗戶的時候,賓客們把視線投過去。
聽趙慈景這麽一說,他們發現窗戶框住的景色,好像還真有點像畫。
趙慈景又上前了幾步,指著下一處窗中的景色道:“三郎在這裏壘了花壇,正好可以從這個窗口看到一叢蘭草。等蘭花開時,這裏的景色一定很美。”
薛元敬和其他賓客跟著趙慈景加快了腳步,拐了個彎,繼續觀看不同窗戶中不同的景色。
幾叢在冬季也沒有枯萎的花草,幾棵長得頗為怪異的樹木,幾塊不算珍貴但看著頗有奇趣的巨石……他們走過的每一條走廊,窗戶框住的“畫”主題都不同。
趙慈景笑道:“其實從走廊外看,晉王府的格局和齊王府沒有太大區別,隻是建了一條曲折的回廊,將原本空曠的院子隔開。從走廊的窗戶往外看,就仿佛是完全的景色了。三郎喜歡清靜,他的朋友們也大多喜歡清淨。他呼朋喚友來家裏居住,友人們可以選擇各自喜歡的小院子居住,不用擔心被他人打擾。”
薛元敬頷首:“李三郎確實特別喜歡清靜。”
趙慈景道:“三郎說,窗戶和窗戶之間的牆上將來會掛滿好友們的墨寶。他說他會選友人們寫得最差的詩,裱在牆上示眾。他這麽一說,我原本準備好的詩稿都不敢拿出來了。”
薛元敬雖然早就知道了這件事,也忍不住再次破口大罵:“他怎麽當了晉王還如此促狹!別的人都是粘貼賓客最好的文作,他居然說隻選最差的?!”
趙慈景歎氣:“他就是這樣,從小到大都這樣。”
薛元敬咬牙切齒:“也隻有主公忍得了他!”
趙慈景開玩笑道:“我看二郎常常與他打架,恐怕也不算忍得了他。”
兩人一唱一和,把晉王府園林的奧秘一一講解給賓客們聽。
他們走出回廊,在院落中小路前行的時候,更能感受到“文人園林”的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