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0章 看不懂的李世民
又是一場在長途突襲後沒有休整, 也大破敵軍。
李世民說不出手,就真的將所有功勞都讓給了將士們。
他一直站在戰車上,為全軍將士擂鼓。
戰場上廝殺的聲音很響亮, 李世民的鼓聲淹沒在戰場的喧囂中。但每一位將士耳畔好似都有如雷的戰鼓聲一直相伴左右, 壓過了戰場所有的聲音。
特別是大唐的將士, 特別是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
他們都很清楚,如果這場能獲得大勝,在主公登基之前, 大唐的邊患就已經平了。
如果再對外作戰,那就不再是保家衛國,而是開疆擴土。
李世民“戰無不勝”, 玄甲軍也“戰無不勝”。
未敗過的軍隊如果有一個冷靜睿智的將領帶領,又有充足的後勤, 那麽他們未來就很難失敗。
“軍勢”“軍魂”就是在百戰不殆的千錘百煉中煉成。
現在天下還未完全平定, 玄甲軍已經看不上國內的戰爭。這天下已經是主公的天下,剩下的根本算不上什麽逐鹿天下的對手,不過是需要掃滅的匪患。主公自己都不再出現在中原戰場上,將中原戰場的戰功送給其他將領謀取爵位。
玄甲軍是主公的親軍,是最精銳的軍隊, 他們隻會跟隨主公出現在攻堅的戰場上。
比如蕩平現在的東|突厥,比如擒獲現在那些所謂反王稱臣叩拜的頡利可汗。
這一戰後, 玄甲軍就算不會封刀,大概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再成建製行動。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會被授官,從此以後從同袍成為同僚。將來玄甲軍再出現, 也可能和他們沒關係了。
正因為如此, 一貫帶著他們衝殺在前的主公, 才會第一次主動留在後方為他們擂鼓助威。
始畢可汗也在軍中。
他畢竟是曾經差點滅掉大隋的突厥雄主。其他草原部落首領都被玄甲軍的氣氛感染, 連他不善戰的傻弟弟都嗷嗷嗷奮力殺敵,好像變成了一員猛將,隻有他仍舊冷靜。
始畢可汗即使現在臣服於李世民,但當過雄主的人,不可能甘於人下。再者,草原部落和中原王朝一直都是打打合合,沒個消停,沒人會相信永遠的和平。
所以他一直在觀察玄甲軍,觀察這支大唐最強的精兵。
但越觀察,他就越看不懂李世民和他帶著的這支兵。
就像是這次長途奔襲之後,李世民隻是站在馬背上看了一眼,就命令長途奔襲後十分疲憊的軍隊迎戰以逸待勞的敵軍。
李世民沒有提賞賜,沒有說明自己判斷戰機的理由,甚至沒有像以前那樣親率軍隊出擊,玄甲軍沒有任何遲疑就聽從命令,士氣高漲得不像是剛經過疲憊行軍。
更讓他不理解的是,好像李世民沒有與親軍一起去戰場,這群玄甲軍將士卻露出了感動和感傷的神色。
始畢可汗完全看不懂。你們在感動感傷什麽?怎麽李世民不上戰場,比親自帶領將士衝殺還讓你們覺得這個將軍很好了?
人最恐懼的事物不是看得見的強大,而是未知的恐懼。
始畢可汗隻知道李世民很強,玄甲軍很強,但他跟在李世民身邊觀察這麽久,卻什麽都分析不出來。
好像李世民就像是神靈一樣,怎麽打仗都贏,隻要和他一起打過多次仗的將士就很難對他不忠心。
始畢可汗看著自己麾下有許多突厥將領都一口一個主公,頭疼得快裂開。
他生出一個荒誕的念頭,或許他現在放棄權勢,幫助頡利可汗殺掉李世民,才是正確的事。
可他在最終決戰的戰場上生出這個荒謬念頭的時候,一個更荒謬的念頭緊隨著生出。
就算他幫助了頡利可汗,他們又真的能殺掉李世民嗎?更大的可能,隻是現在他和頡利可汗一起在玄甲軍的兵鋒下慌張逃竄。
始畢可汗苦笑了一下,揮舞兵器的動作更慢了。
他好像終於感到自己老了。
擂鼓的李世民並不知道始畢可汗生出了反叛的念頭。
但他也不在乎。
李世民雖然能和草原人和睦相處,但他骨子裏還是中原王朝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勳貴公子,看不起草原上的蠻夷,也不相信他們真的會真心臣服。
或許蠻夷中有個別的值得結交的朋友,比如葉護,但放眼整個蠻夷大群體,他們在苦寒之地生活,一定會窺伺繁華的中原。隻要中原虛弱,他們之前裝得再像忠誠的狗,也會卷土重來。
所以,他隻需要讓大唐變得堅不可摧,就無懼蠻夷任何小心思。
李世民用來彎弓射箭的粗壯雙臂,擂鼓的力道和耐力也都很強。
身邊與李世民一同擂鼓的傳令兵都換班了,李世民還在繼續,好像不知疲憊。
偶爾撐不住了,他就甩甩手臂,喝一口皮囊裏的劣酒暖暖身體,然後繼續擂鼓。
玄甲軍領著草原部落的聯軍一馬當先的時候,頡利可汗還在穿戴盔甲,更不說其他突厥將領。
再加上李世民和玄甲兵已經在突厥人心中“魔”化,當他們看到李世民的旗幟在自己麵前飄揚,又知道李世民沒有殺俘習慣,抵抗的意誌就很薄弱了。
隻半個時辰,戰鬥便進入掃尾階段。
而李世民,就站在戰車上擂了整整半個時辰的鼓。
長孫無忌、裴行儼、秦瓊、宗羅睺、薛舉、羅士信等李世民的親朋好友和老下屬發現了這件事,將追擊的任務交給了副將,紛紛策馬向李世民奔來。
李世民聽到他們的呼喊聲,轉頭對他們一笑,好像這才察覺到手臂的不適,鼓槌從雙手脫落,人也站不穩了。
旁邊護衛的兵卒紛紛往李世民所乘坐的馬車攀爬,要將李世民扶下來。
李世民本想揮手讓他們別緊張,誰知道手臂沒抬起來,身體還一晃,力氣突然就消失了。
兵卒亂哄哄地湊在一起,七手八腳地扶住李世民,把李世民架下馬車休息。
長孫無忌等人不等馬完全停下,就從馬背上跳下來,跌跌撞撞地衝向李世民。長孫無忌太緊張,還在途中摔了個跟頭。
“李二,你沒事吧!”裴行儼跑得最快,嗓門最響亮。
李世民的精神很好,聲音也很洪亮。他大笑著回應道:“沒想到擂鼓比打仗還累。嘖,早知道我就該讓你們排排站著擂鼓,我去打仗。”
簇擁在李世民身邊的兵卒們讓開一條道,裴行儼一個箭步上前,半跪在李世民麵前。因為速度太快,他還往前滑了一段,差點撞李世民身上。
“你不知道休息嗎!”裴行儼還沒說話,落到最後的長孫無忌的聲音先至。
裴行儼被長孫無忌一搶白,想說什麽都忘記了,苦笑著道:“你真是沒麻煩都要惹出點麻煩嚇人。趕緊回長安,讓李三和太後看好你。”
李世民正色道:“什麽太後?我父皇還沒退位呢。”
話音剛落,他自己先忍俊不禁:“因為李建成謀逆,我本來準備十二月登基,現在都要延後了。希望我回去的時候,高老師已經把洛陽打了下來。這樣我就能安心地登基了。”
眾將領終於都圍了上來。
李世民很累,靠著戰車盤腿坐在草地上。裴行儼、長孫無忌等人或半跪,或也坐在李世民對麵。
戰鬥還未完全結束,灶兵看到這群將軍們已經圍著坐一起,幹脆與其他同袍一起去先把突厥人的牛羊牽來,開始為慶功宴準備了。
“等會兒先讓珠娘給你看看,然後讓珠娘寫信給李三郎,狠狠罵你一頓。”長孫無忌把李世民的袖子擼起來,心疼地看著李世民已經腫脹的雙臂。
李世民嫌棄道:“你自己學阿玄當告狀小狗,怎麽還要拉著弟妹一起告狀?你是不是還要讓觀音婢也寫信告狀啊?”
長孫無忌道:“我會讓妹妹給太後寫信。”
李世民:“……閉嘴,觀音婢現在對我越來越不耐煩,都是你教壞的!”
長孫無忌嫌棄道:“難道不是你老拉著她討論什麽諡號的過錯?”
李世民抬起下巴:“我是皇帝,怎麽會有錯?如果我有錯,你們這些心腹一個都逃不過,統統要被清君側!”
長孫無忌翻白眼:“啊對對對。”
裴行儼嘴角微抽:“我怎麽就變成佞臣了?”
薛舉、羅士信和秦瓊等地位不夠的將領都忍不住笑。
雖然太子殿下自稱皇帝,還說別人要清君側把他們都殺了,他們卻止不住笑。
李世民見他們不再苦著臉,停止了逗樂,說起正事:“雖然你們已經很辛苦了,但抱歉,現在還無法讓你們休整。等抓到頡利後,我們就直接南下去洛陽。如果洛陽已經被高老師得到,我們就在洛陽休整;如果沒有,我們就讓頡利去勸降楊玄感。”
長孫無忌每次聽李世民介紹自己的策略,都覺得自己跟隨父親學習那麽多年的苦白吃了。
頡利一個突厥可汗,怎麽去洛陽勸降楊玄感?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嗯?好像有點打得到。
李世民沒讓部下繼續猜測,直接解釋道:“現在中原已經沒有能與我抗衡的勢力,他們不肯投降的唯一底氣就是向突厥稱臣,試圖引突厥兵裏應外合攻打大唐。洛陽城中本就多是大隋勳貴,死戰的心並不強。如果他們看到頡利已經被我擒獲,突厥已敗,他們沒有任何依仗,就算楊玄感自己想頑抗,他手下的人也不會願意。”
在李世民解釋的時候,長孫無忌也理清了李世民此次策略的內核,不過是看準對方的依仗,拆掉對方的依仗而已。
但說得輕鬆,他這個自詡能當父親接班人的新西域經略人,也沒有一時間把突厥可汗和洛陽聯係起來。因為楊玄感隻是如其他反王那樣,向頡利可汗送禮打好關係,沒有實質上的聯合過。
甚至比起其他反王對頡利可汗稱臣,楊玄感畢竟是大隋頂級的勳貴,要了點臉,沒有接受頡利可汗賜予的小可汗稱號,與突厥人的關係還更淺。
經過李世民提醒後,長孫無忌在腦海裏扒拉了一下現在的局勢,也發現中原反王無論是否對突厥熱絡,也無論他們是否承認,但他們唯一能借用的力量,也隻剩下突厥。
高麗?高麗被楊廣攻打了三次,雖然把大隋拖垮了,但自己也死傷無數,現在正在加緊休養生息,可不敢招惹中原。
長孫無忌想明白的時候,其他將領或快或慢也自己思索清楚了。
或許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自己也能想清楚其中關竅。但李世民優於他們處,就在於他們還未思考的時候,李世民已經思索很久。
長孫無忌回過神,歎息道:“李三郎在信中把滿朝百官罵了一頓,連房玄齡和杜克明也招了他的埋怨。他說治國就是走很多步,也要看很多步。我看你兄弟二人的習慣都一樣,往前邁第一步的時候,已經把用什麽姿勢進入終點都想好了。”
李世民道:“長孫四郎,你說的什麽廢話?我和阿玄是雙生兄弟,相似不是理所當然?我們連長相都一模一樣!”
眾人仔細打量自家主公,與印象中的李玄霸做對比。
“不像。”
“哪裏像了?”
“主公,我覺得可能不算一模一樣。”
“晉王殿下明明比主公小整整一圈啊。”
“就算不說體型,也完全不一樣。”
李世民生氣了:“哪裏不一樣!明明就一樣!”
眾人紛紛搖頭。哪裏一樣?明明就不一樣!
這群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們因為一點小事,就像是幼稚的孩童一樣爭執起來。
收兵回來的草原首領們圍繞過來時,看著這與戰場很不和諧的一幕,心情有點古怪,又有點羨慕。
這時,葉護忍無可忍,衝著李世民大聲道:“主公,你回去問三郎君,三郎君也一定說和你不像。三郎君光風霽月,如同人間謫仙,你黑得跟塊炭似的,哪裏像了?”
李世民一激動,酸軟的手臂都能動了。他撐著身體站起來,朝著葉護跑去。
又是一場在長途突襲後沒有休整, 也大破敵軍。
李世民說不出手,就真的將所有功勞都讓給了將士們。
他一直站在戰車上,為全軍將士擂鼓。
戰場上廝殺的聲音很響亮, 李世民的鼓聲淹沒在戰場的喧囂中。但每一位將士耳畔好似都有如雷的戰鼓聲一直相伴左右, 壓過了戰場所有的聲音。
特別是大唐的將士, 特別是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
他們都很清楚,如果這場能獲得大勝,在主公登基之前, 大唐的邊患就已經平了。
如果再對外作戰,那就不再是保家衛國,而是開疆擴土。
李世民“戰無不勝”, 玄甲軍也“戰無不勝”。
未敗過的軍隊如果有一個冷靜睿智的將領帶領,又有充足的後勤, 那麽他們未來就很難失敗。
“軍勢”“軍魂”就是在百戰不殆的千錘百煉中煉成。
現在天下還未完全平定, 玄甲軍已經看不上國內的戰爭。這天下已經是主公的天下,剩下的根本算不上什麽逐鹿天下的對手,不過是需要掃滅的匪患。主公自己都不再出現在中原戰場上,將中原戰場的戰功送給其他將領謀取爵位。
玄甲軍是主公的親軍,是最精銳的軍隊, 他們隻會跟隨主公出現在攻堅的戰場上。
比如蕩平現在的東|突厥,比如擒獲現在那些所謂反王稱臣叩拜的頡利可汗。
這一戰後, 玄甲軍就算不會封刀,大概在短時間內也很難再成建製行動。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會被授官,從此以後從同袍成為同僚。將來玄甲軍再出現, 也可能和他們沒關係了。
正因為如此, 一貫帶著他們衝殺在前的主公, 才會第一次主動留在後方為他們擂鼓助威。
始畢可汗也在軍中。
他畢竟是曾經差點滅掉大隋的突厥雄主。其他草原部落首領都被玄甲軍的氣氛感染, 連他不善戰的傻弟弟都嗷嗷嗷奮力殺敵,好像變成了一員猛將,隻有他仍舊冷靜。
始畢可汗即使現在臣服於李世民,但當過雄主的人,不可能甘於人下。再者,草原部落和中原王朝一直都是打打合合,沒個消停,沒人會相信永遠的和平。
所以他一直在觀察玄甲軍,觀察這支大唐最強的精兵。
但越觀察,他就越看不懂李世民和他帶著的這支兵。
就像是這次長途奔襲之後,李世民隻是站在馬背上看了一眼,就命令長途奔襲後十分疲憊的軍隊迎戰以逸待勞的敵軍。
李世民沒有提賞賜,沒有說明自己判斷戰機的理由,甚至沒有像以前那樣親率軍隊出擊,玄甲軍沒有任何遲疑就聽從命令,士氣高漲得不像是剛經過疲憊行軍。
更讓他不理解的是,好像李世民沒有與親軍一起去戰場,這群玄甲軍將士卻露出了感動和感傷的神色。
始畢可汗完全看不懂。你們在感動感傷什麽?怎麽李世民不上戰場,比親自帶領將士衝殺還讓你們覺得這個將軍很好了?
人最恐懼的事物不是看得見的強大,而是未知的恐懼。
始畢可汗隻知道李世民很強,玄甲軍很強,但他跟在李世民身邊觀察這麽久,卻什麽都分析不出來。
好像李世民就像是神靈一樣,怎麽打仗都贏,隻要和他一起打過多次仗的將士就很難對他不忠心。
始畢可汗看著自己麾下有許多突厥將領都一口一個主公,頭疼得快裂開。
他生出一個荒誕的念頭,或許他現在放棄權勢,幫助頡利可汗殺掉李世民,才是正確的事。
可他在最終決戰的戰場上生出這個荒謬念頭的時候,一個更荒謬的念頭緊隨著生出。
就算他幫助了頡利可汗,他們又真的能殺掉李世民嗎?更大的可能,隻是現在他和頡利可汗一起在玄甲軍的兵鋒下慌張逃竄。
始畢可汗苦笑了一下,揮舞兵器的動作更慢了。
他好像終於感到自己老了。
擂鼓的李世民並不知道始畢可汗生出了反叛的念頭。
但他也不在乎。
李世民雖然能和草原人和睦相處,但他骨子裏還是中原王朝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勳貴公子,看不起草原上的蠻夷,也不相信他們真的會真心臣服。
或許蠻夷中有個別的值得結交的朋友,比如葉護,但放眼整個蠻夷大群體,他們在苦寒之地生活,一定會窺伺繁華的中原。隻要中原虛弱,他們之前裝得再像忠誠的狗,也會卷土重來。
所以,他隻需要讓大唐變得堅不可摧,就無懼蠻夷任何小心思。
李世民用來彎弓射箭的粗壯雙臂,擂鼓的力道和耐力也都很強。
身邊與李世民一同擂鼓的傳令兵都換班了,李世民還在繼續,好像不知疲憊。
偶爾撐不住了,他就甩甩手臂,喝一口皮囊裏的劣酒暖暖身體,然後繼續擂鼓。
玄甲軍領著草原部落的聯軍一馬當先的時候,頡利可汗還在穿戴盔甲,更不說其他突厥將領。
再加上李世民和玄甲兵已經在突厥人心中“魔”化,當他們看到李世民的旗幟在自己麵前飄揚,又知道李世民沒有殺俘習慣,抵抗的意誌就很薄弱了。
隻半個時辰,戰鬥便進入掃尾階段。
而李世民,就站在戰車上擂了整整半個時辰的鼓。
長孫無忌、裴行儼、秦瓊、宗羅睺、薛舉、羅士信等李世民的親朋好友和老下屬發現了這件事,將追擊的任務交給了副將,紛紛策馬向李世民奔來。
李世民聽到他們的呼喊聲,轉頭對他們一笑,好像這才察覺到手臂的不適,鼓槌從雙手脫落,人也站不穩了。
旁邊護衛的兵卒紛紛往李世民所乘坐的馬車攀爬,要將李世民扶下來。
李世民本想揮手讓他們別緊張,誰知道手臂沒抬起來,身體還一晃,力氣突然就消失了。
兵卒亂哄哄地湊在一起,七手八腳地扶住李世民,把李世民架下馬車休息。
長孫無忌等人不等馬完全停下,就從馬背上跳下來,跌跌撞撞地衝向李世民。長孫無忌太緊張,還在途中摔了個跟頭。
“李二,你沒事吧!”裴行儼跑得最快,嗓門最響亮。
李世民的精神很好,聲音也很洪亮。他大笑著回應道:“沒想到擂鼓比打仗還累。嘖,早知道我就該讓你們排排站著擂鼓,我去打仗。”
簇擁在李世民身邊的兵卒們讓開一條道,裴行儼一個箭步上前,半跪在李世民麵前。因為速度太快,他還往前滑了一段,差點撞李世民身上。
“你不知道休息嗎!”裴行儼還沒說話,落到最後的長孫無忌的聲音先至。
裴行儼被長孫無忌一搶白,想說什麽都忘記了,苦笑著道:“你真是沒麻煩都要惹出點麻煩嚇人。趕緊回長安,讓李三和太後看好你。”
李世民正色道:“什麽太後?我父皇還沒退位呢。”
話音剛落,他自己先忍俊不禁:“因為李建成謀逆,我本來準備十二月登基,現在都要延後了。希望我回去的時候,高老師已經把洛陽打了下來。這樣我就能安心地登基了。”
眾將領終於都圍了上來。
李世民很累,靠著戰車盤腿坐在草地上。裴行儼、長孫無忌等人或半跪,或也坐在李世民對麵。
戰鬥還未完全結束,灶兵看到這群將軍們已經圍著坐一起,幹脆與其他同袍一起去先把突厥人的牛羊牽來,開始為慶功宴準備了。
“等會兒先讓珠娘給你看看,然後讓珠娘寫信給李三郎,狠狠罵你一頓。”長孫無忌把李世民的袖子擼起來,心疼地看著李世民已經腫脹的雙臂。
李世民嫌棄道:“你自己學阿玄當告狀小狗,怎麽還要拉著弟妹一起告狀?你是不是還要讓觀音婢也寫信告狀啊?”
長孫無忌道:“我會讓妹妹給太後寫信。”
李世民:“……閉嘴,觀音婢現在對我越來越不耐煩,都是你教壞的!”
長孫無忌嫌棄道:“難道不是你老拉著她討論什麽諡號的過錯?”
李世民抬起下巴:“我是皇帝,怎麽會有錯?如果我有錯,你們這些心腹一個都逃不過,統統要被清君側!”
長孫無忌翻白眼:“啊對對對。”
裴行儼嘴角微抽:“我怎麽就變成佞臣了?”
薛舉、羅士信和秦瓊等地位不夠的將領都忍不住笑。
雖然太子殿下自稱皇帝,還說別人要清君側把他們都殺了,他們卻止不住笑。
李世民見他們不再苦著臉,停止了逗樂,說起正事:“雖然你們已經很辛苦了,但抱歉,現在還無法讓你們休整。等抓到頡利後,我們就直接南下去洛陽。如果洛陽已經被高老師得到,我們就在洛陽休整;如果沒有,我們就讓頡利去勸降楊玄感。”
長孫無忌每次聽李世民介紹自己的策略,都覺得自己跟隨父親學習那麽多年的苦白吃了。
頡利一個突厥可汗,怎麽去洛陽勸降楊玄感?這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嗯?好像有點打得到。
李世民沒讓部下繼續猜測,直接解釋道:“現在中原已經沒有能與我抗衡的勢力,他們不肯投降的唯一底氣就是向突厥稱臣,試圖引突厥兵裏應外合攻打大唐。洛陽城中本就多是大隋勳貴,死戰的心並不強。如果他們看到頡利已經被我擒獲,突厥已敗,他們沒有任何依仗,就算楊玄感自己想頑抗,他手下的人也不會願意。”
在李世民解釋的時候,長孫無忌也理清了李世民此次策略的內核,不過是看準對方的依仗,拆掉對方的依仗而已。
但說得輕鬆,他這個自詡能當父親接班人的新西域經略人,也沒有一時間把突厥可汗和洛陽聯係起來。因為楊玄感隻是如其他反王那樣,向頡利可汗送禮打好關係,沒有實質上的聯合過。
甚至比起其他反王對頡利可汗稱臣,楊玄感畢竟是大隋頂級的勳貴,要了點臉,沒有接受頡利可汗賜予的小可汗稱號,與突厥人的關係還更淺。
經過李世民提醒後,長孫無忌在腦海裏扒拉了一下現在的局勢,也發現中原反王無論是否對突厥熱絡,也無論他們是否承認,但他們唯一能借用的力量,也隻剩下突厥。
高麗?高麗被楊廣攻打了三次,雖然把大隋拖垮了,但自己也死傷無數,現在正在加緊休養生息,可不敢招惹中原。
長孫無忌想明白的時候,其他將領或快或慢也自己思索清楚了。
或許給他們一點時間,他們自己也能想清楚其中關竅。但李世民優於他們處,就在於他們還未思考的時候,李世民已經思索很久。
長孫無忌回過神,歎息道:“李三郎在信中把滿朝百官罵了一頓,連房玄齡和杜克明也招了他的埋怨。他說治國就是走很多步,也要看很多步。我看你兄弟二人的習慣都一樣,往前邁第一步的時候,已經把用什麽姿勢進入終點都想好了。”
李世民道:“長孫四郎,你說的什麽廢話?我和阿玄是雙生兄弟,相似不是理所當然?我們連長相都一模一樣!”
眾人仔細打量自家主公,與印象中的李玄霸做對比。
“不像。”
“哪裏像了?”
“主公,我覺得可能不算一模一樣。”
“晉王殿下明明比主公小整整一圈啊。”
“就算不說體型,也完全不一樣。”
李世民生氣了:“哪裏不一樣!明明就一樣!”
眾人紛紛搖頭。哪裏一樣?明明就不一樣!
這群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們因為一點小事,就像是幼稚的孩童一樣爭執起來。
收兵回來的草原首領們圍繞過來時,看著這與戰場很不和諧的一幕,心情有點古怪,又有點羨慕。
這時,葉護忍無可忍,衝著李世民大聲道:“主公,你回去問三郎君,三郎君也一定說和你不像。三郎君光風霽月,如同人間謫仙,你黑得跟塊炭似的,哪裏像了?”
李世民一激動,酸軟的手臂都能動了。他撐著身體站起來,朝著葉護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