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準備南下洛陽,李昭繼續駐紮在邊塞,配合長孫晟重建草原秩序。
東|突厥算是滅亡了,但也沒滅亡。隻要草原還在,他們隨時都可能死灰複燃。所以大唐要趁著他們還未再次聚攏,給他們製定新的秩序。
李昭的軍隊,就是製定秩序的保障。
“累得三姊與三姊夫天各一方。”李世民半開玩笑道,“等事情了結,三姊和三姊夫生兩個兒子,我多給你們一個爵位。”
李昭失笑:“好。二郎,保重。”
李世民道:“三姊才保重。請三姊照顧好觀音婢和弟妹了。”
宇文珠要負責防治瘟疫。長孫康寧自請留下協助李昭。李世民同意了。
李世民安排好草原的事後,南下與高熲匯合。
他重新回到中原時,回看已經看不到的茫茫草原,神情有點惆悵。
李世民忽地預感,或許這是他最後的肆意時光了。
回頭,他搖搖頭,然後重新揚起燦爛的笑容。
“走,我們去取東都!”
“是!”
第212章 尉遲恭和張萬歲
李世民去東都的時候, 順便去找劉武周問一句降不降。
原本曆史中的劉武周靠著向突厥稱臣,武德二年援引突厥的援軍攻破太原,占據了山西大部分地方, 讓李淵發出了“賊勢如此, 難與爭鋒, 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
之後的事就是在屯兵長春宮,坐了近一年冷板凳的秦王李世民拍胸脯立軍令狀,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把劉武周平了, 沒讓大唐淪為割據勢力。
這個時空的劉武周的對手不是李元吉和李神通,而是人稱老李世民的還算能打的李淵。
雖然李淵被劉武周和堯君素聯手封鎖,沒能離開太原郡。劉武周也被李淵拖著沒能擴張。
李淵提起劉武周就是氣。如果不是突厥派援軍幫劉武周, 他早就把劉武周給宰了。
聽到李世民要去勸降劉武周,被李玄霸氣到後自閉許久的李淵難得給李世民寫信, 勸什麽降, 宰了!
李世民看著父親的信很是驚訝。他還以為父親被阿玄氣病了,這不還精神嗎?
看,他就說阿玄很孝順,一定是京中人大題小做,大驚小怪。
長孫無忌問道:“要依皇帝之意嗎?”
李世民道:“先看看情況。”
劉武周引突厥兵攻打中原, 本就屬於他肅清的對象。他隻是勸降劉武周麾下的將領。
現在不說這麽慢,將來才好在父親麵前說自己為了斬殺劉武周有多難, 好讓父親覺得有麵子。
劉武周如今隻占據馬邑一郡。他本來盤踞在汾陽宮,當發現天下大勢已經盡歸秦王李世民後,就把汾陽宮已經不多的物資又搜刮了一遍, 連稍好一點的木頭都拆了, 龜縮馬邑閉門不出。
魏徵安撫齊魯時, 手伸得很長, 也給劉武周寫過信,希望劉武周投降。
但因為李世民打出了“給突厥當狗就去死”的旗號,劉武周不敢投降。
不過魏徵給劉武周寫的勸降信隻是幌子,他的信隻是告訴劉武周大勢已去,引起劉武周部將的恐慌。
劉武周就是待宰羔羊,你們何苦跟著劉武周同死?投奔突厥是劉武周的過錯,爾等明珠暗投,現在正是撥亂反正的時候。
在魏徵的賣力遊說下,已經有多員猛將出逃馬邑,投奔魏徵。
劉武周這次沒能拿下雁門郡,李世民便在雁門郡休整,得到了當地百姓自發簞食壺漿夾道歡迎。
李世民向來親切,隨意拉個老百姓都能聊幾句。
邊疆的百姓也不懂太多貴賤有別的規矩,李世民願意和他們聊天,他們就放肆地與這位太子殿下胡侃。
有些百姓拍著胸脯說自己曾跟著李三郎君擊退突厥幾十萬雄軍,如果太子殿下缺兵,他們現在就能跟著太子殿下打仗。
李世民樂嗬嗬道:“李三郎君就是我弟弟。你沒發現我和他長得很像嗎?我們還是雙生子!”
百姓仔細打量了李世民,搖頭道:“李三郎君可比太子殿下瘦弱多了,不像不像。”
李世民道:“他那時候在生病,現在就像了。你再仔細看看。”
百姓為了給太子殿下一個麵子,隻好點頭說果真像。
李世民高興極了,細細詢問李玄霸就地變出十萬大軍的細節。
當初他和弟弟久別重逢,就顧著問弟弟的身體了。之後他想詢問,但李玄霸在某些奇怪的地方臉皮很薄,隨意打發了李世民。雖然李世民拉著李智雲、羅士信等人挨個問了個遍,但現在有新的角度讓他聽到弟弟的厲害,反正要等後勤,他專門花了一日來聽百姓聊李玄霸的豐功偉業。
羅士信是當事人。他聽後告訴李世民,百姓所說的多經過了誇大,甚至憑空添了許多怪力亂神的內容,其實……
李世民打斷道:“沒什麽其實,我看百姓說的才是真的。你們就是太謙虛了。”
羅士信乖乖閉嘴。他明白了,主公就是想聽別人吹噓三郎君而已,至於吹什麽內容不重要。
魏徵帶著劉武周投降的部將來到太原時,李世民正樂嗬嗬地和百姓們一起把手兜在袖子裏,蹲在地上嘮嗑。
魏徵的臉色立刻一沉。
薛收忙拉住魏徵。
薛收本來跟著李世民去了草原,但魏徵身上有一個李世民和李玄霸都差點忘記的“知世郎的謀主”的身份,朝堂不信任將山東河北都交給魏徵安撫。李世民便又把薛收派到魏徵身邊,美其名曰讓薛收監督魏徵。
薛收無所謂。隻要不讓他回京處理文書工作,他去哪立功都行。
任何一個文人待久了軍營心都會變野,薛收已經完全忘記普通文吏該怎麽當了。
薛道衡很支持薛收。他胡亂吹噓,當年自己也如薛收一樣“上馬能打仗,下馬能賦詩”。老友們都在一旁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微笑。
魏徵的脾氣在不斷和傻逼言語交鋒中見長,薛收大部分時候都充當“算了算了”的角色,壓住魏徵的火爆脾氣。
魏徵本也沒想在劉武周降將麵前數落主公。他隻是條件反射地臉色一沉。
明明主公知道自己今日會帶降將來,還特意約好在這裏見麵,魏徵還以為主公要給降將們看他英武不凡的氣魄,結果這位主公還是一如既往地找罵。
你好歹站起來說話啊!抱著手臂倚靠在樹上和百姓們聊天不是形象會更好嗎!你怎麽蹲著啊!
劉武周的降將們都有點傻眼。
他們一眼就看出了那個蹲在百姓堆裏也卓爾不凡的青年,應該是聞名天下的秦王李世民,如今大唐的太子殿下。
隻是李世民是貴胄公子,這也過分接地氣了吧?
“來了啊?”李世民站起來,拍了拍衣服,笑著和百姓們告別,“和我一同逛逛,介紹一下自己。”
李世民對降將們招招手:“我記得你們中有個叫尉遲恭的猛將?”
尉遲恭神情難掩激動,上前對李世民拱手行禮。
李世民仔細打量被弟弟嘲笑許久的倒黴“遇遲”。尉遲恭原本會在武德二年自己討伐劉武周一戰後歸服自己,現在……啊,現在的時間換作弟弟所說的“原本曆史”,好像正好是武德二年?
可惜羅士信、秦瓊、宗羅睺、薛舉等人已經提前來了,顯得尉遲恭相對遲了。
不過天下還有賊患未平,草原和高麗也還有的是仗打,尉遲恭將來應該還是有機會當國公,入淩煙閣的。
可惜現在長孫無忌不可能是功臣第一了。李世民已經決定好了,淩煙閣功臣第一掛上他和阿玄把著對方肩膀的畫像。
“一看就知道是個好漢子。秦叔寶他們早就想和你練練了。”李世民笑著把尉遲恭扶起來,“不知道誰才是大唐第二猛將。”
尉遲恭傻乎乎問道:“那大唐第一猛將是誰?”
李世民就等著尉遲恭說這句話,他立刻接道:“當然是我!”
尉遲恭正色道:“主公確實是天下第一猛將!”
李世民哈哈大笑。
魏徵的眉頭逐漸緊皺。
閱人無數如他,自然看出尉遲恭是故意捧著李世民。這個黑臉猛將,居然是一個阿諛奉承之人。
薛收又拉了拉魏徵的衣角。
奉承主公是人之常情,正常人都會這麽做,你要求別太高!你自己難道不吹捧主公和李三郎嗎?若不是你的吹捧和罵人一樣有水準,主公早就擼袖子找你打架了!
魏徵扯回袖子,在心裏冷哼一聲。
我是主公和三郎君的元從,和這等降將能相提並論?
李世民三言兩語就和尉遲恭打好了關係。他將尉遲恭介紹給突然從牆角裏冒出來的“護衛”秦瓊等人,又問道:“誰是張萬歲?”
張萬歲驚訝地瞪圓眼睛,在眾人略帶嫉妒的眼神中出列作揖。
李世民又仔細打量了張萬歲許久,笑著扶起張萬歲道:“一看就是個不能打的。”
張萬歲:“……”
張萬歲雖然和尉遲恭不太熟悉,尉遲恭是沒落的勳貴出身,張萬歲是庶民。但畢竟都是劉武周麾下出來的降將,尉遲恭還是為張萬歲打圓場道:“主公,張萬歲……”
尉遲恭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又接著道:“你上戰場太浪費了,大唐的馬交給你了。”
張萬歲傻眼:“啊?”
尉遲恭閉嘴。這話聽著好像是重用,但養馬似乎不是什麽地位高的差事啊。
李世民道:“如果你的養馬本事如阿玄說得一樣好,僅憑養馬這一個功勞,你都能當國公了。”
尉遲恭:“?!!”
眾降將全部:“?!!”
國公這個爵位這麽容易嗎?隻要養馬就行!!
張萬歲遲疑了一會兒,問道:“我確實養過馬,但不知道能不能養好整個大唐的馬。我早聽聞李三郎君……晉王殿下會相麵,但晉王殿下還未見過我,就能知道我將來的本事?”
李世民笑道:“阿玄相麵,何須見麵?而且你又怎麽知道,阿玄未曾見過你?”
李玄霸當然沒見過張萬歲。李世民如此說,隻是替弟弟稍稍掩蓋神異。
大唐建立後,李玄霸將自己會讖緯和相麵一事宣揚了出去,為大唐建立的合理性添磚加瓦。
李世民當然不可能忌憚李玄霸,隻是他發現自從別人知道李玄霸會相麵和讖緯後,常找關係來騷擾李玄霸“算命”。雖然李玄霸都推掉了,但李世民仍舊警惕起來,擔心會有人故意用這件事汙蔑李玄霸。
他不會受騙,弟弟就不會有事,但“汙蔑”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生氣。
張萬歲其實不想養馬,他也想當威武的大將軍。
東|突厥算是滅亡了,但也沒滅亡。隻要草原還在,他們隨時都可能死灰複燃。所以大唐要趁著他們還未再次聚攏,給他們製定新的秩序。
李昭的軍隊,就是製定秩序的保障。
“累得三姊與三姊夫天各一方。”李世民半開玩笑道,“等事情了結,三姊和三姊夫生兩個兒子,我多給你們一個爵位。”
李昭失笑:“好。二郎,保重。”
李世民道:“三姊才保重。請三姊照顧好觀音婢和弟妹了。”
宇文珠要負責防治瘟疫。長孫康寧自請留下協助李昭。李世民同意了。
李世民安排好草原的事後,南下與高熲匯合。
他重新回到中原時,回看已經看不到的茫茫草原,神情有點惆悵。
李世民忽地預感,或許這是他最後的肆意時光了。
回頭,他搖搖頭,然後重新揚起燦爛的笑容。
“走,我們去取東都!”
“是!”
第212章 尉遲恭和張萬歲
李世民去東都的時候, 順便去找劉武周問一句降不降。
原本曆史中的劉武周靠著向突厥稱臣,武德二年援引突厥的援軍攻破太原,占據了山西大部分地方, 讓李淵發出了“賊勢如此, 難與爭鋒, 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的手敕。
之後的事就是在屯兵長春宮,坐了近一年冷板凳的秦王李世民拍胸脯立軍令狀,花了近半年的時間把劉武周平了, 沒讓大唐淪為割據勢力。
這個時空的劉武周的對手不是李元吉和李神通,而是人稱老李世民的還算能打的李淵。
雖然李淵被劉武周和堯君素聯手封鎖,沒能離開太原郡。劉武周也被李淵拖著沒能擴張。
李淵提起劉武周就是氣。如果不是突厥派援軍幫劉武周, 他早就把劉武周給宰了。
聽到李世民要去勸降劉武周,被李玄霸氣到後自閉許久的李淵難得給李世民寫信, 勸什麽降, 宰了!
李世民看著父親的信很是驚訝。他還以為父親被阿玄氣病了,這不還精神嗎?
看,他就說阿玄很孝順,一定是京中人大題小做,大驚小怪。
長孫無忌問道:“要依皇帝之意嗎?”
李世民道:“先看看情況。”
劉武周引突厥兵攻打中原, 本就屬於他肅清的對象。他隻是勸降劉武周麾下的將領。
現在不說這麽慢,將來才好在父親麵前說自己為了斬殺劉武周有多難, 好讓父親覺得有麵子。
劉武周如今隻占據馬邑一郡。他本來盤踞在汾陽宮,當發現天下大勢已經盡歸秦王李世民後,就把汾陽宮已經不多的物資又搜刮了一遍, 連稍好一點的木頭都拆了, 龜縮馬邑閉門不出。
魏徵安撫齊魯時, 手伸得很長, 也給劉武周寫過信,希望劉武周投降。
但因為李世民打出了“給突厥當狗就去死”的旗號,劉武周不敢投降。
不過魏徵給劉武周寫的勸降信隻是幌子,他的信隻是告訴劉武周大勢已去,引起劉武周部將的恐慌。
劉武周就是待宰羔羊,你們何苦跟著劉武周同死?投奔突厥是劉武周的過錯,爾等明珠暗投,現在正是撥亂反正的時候。
在魏徵的賣力遊說下,已經有多員猛將出逃馬邑,投奔魏徵。
劉武周這次沒能拿下雁門郡,李世民便在雁門郡休整,得到了當地百姓自發簞食壺漿夾道歡迎。
李世民向來親切,隨意拉個老百姓都能聊幾句。
邊疆的百姓也不懂太多貴賤有別的規矩,李世民願意和他們聊天,他們就放肆地與這位太子殿下胡侃。
有些百姓拍著胸脯說自己曾跟著李三郎君擊退突厥幾十萬雄軍,如果太子殿下缺兵,他們現在就能跟著太子殿下打仗。
李世民樂嗬嗬道:“李三郎君就是我弟弟。你沒發現我和他長得很像嗎?我們還是雙生子!”
百姓仔細打量了李世民,搖頭道:“李三郎君可比太子殿下瘦弱多了,不像不像。”
李世民道:“他那時候在生病,現在就像了。你再仔細看看。”
百姓為了給太子殿下一個麵子,隻好點頭說果真像。
李世民高興極了,細細詢問李玄霸就地變出十萬大軍的細節。
當初他和弟弟久別重逢,就顧著問弟弟的身體了。之後他想詢問,但李玄霸在某些奇怪的地方臉皮很薄,隨意打發了李世民。雖然李世民拉著李智雲、羅士信等人挨個問了個遍,但現在有新的角度讓他聽到弟弟的厲害,反正要等後勤,他專門花了一日來聽百姓聊李玄霸的豐功偉業。
羅士信是當事人。他聽後告訴李世民,百姓所說的多經過了誇大,甚至憑空添了許多怪力亂神的內容,其實……
李世民打斷道:“沒什麽其實,我看百姓說的才是真的。你們就是太謙虛了。”
羅士信乖乖閉嘴。他明白了,主公就是想聽別人吹噓三郎君而已,至於吹什麽內容不重要。
魏徵帶著劉武周投降的部將來到太原時,李世民正樂嗬嗬地和百姓們一起把手兜在袖子裏,蹲在地上嘮嗑。
魏徵的臉色立刻一沉。
薛收忙拉住魏徵。
薛收本來跟著李世民去了草原,但魏徵身上有一個李世民和李玄霸都差點忘記的“知世郎的謀主”的身份,朝堂不信任將山東河北都交給魏徵安撫。李世民便又把薛收派到魏徵身邊,美其名曰讓薛收監督魏徵。
薛收無所謂。隻要不讓他回京處理文書工作,他去哪立功都行。
任何一個文人待久了軍營心都會變野,薛收已經完全忘記普通文吏該怎麽當了。
薛道衡很支持薛收。他胡亂吹噓,當年自己也如薛收一樣“上馬能打仗,下馬能賦詩”。老友們都在一旁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微笑。
魏徵的脾氣在不斷和傻逼言語交鋒中見長,薛收大部分時候都充當“算了算了”的角色,壓住魏徵的火爆脾氣。
魏徵本也沒想在劉武周降將麵前數落主公。他隻是條件反射地臉色一沉。
明明主公知道自己今日會帶降將來,還特意約好在這裏見麵,魏徵還以為主公要給降將們看他英武不凡的氣魄,結果這位主公還是一如既往地找罵。
你好歹站起來說話啊!抱著手臂倚靠在樹上和百姓們聊天不是形象會更好嗎!你怎麽蹲著啊!
劉武周的降將們都有點傻眼。
他們一眼就看出了那個蹲在百姓堆裏也卓爾不凡的青年,應該是聞名天下的秦王李世民,如今大唐的太子殿下。
隻是李世民是貴胄公子,這也過分接地氣了吧?
“來了啊?”李世民站起來,拍了拍衣服,笑著和百姓們告別,“和我一同逛逛,介紹一下自己。”
李世民對降將們招招手:“我記得你們中有個叫尉遲恭的猛將?”
尉遲恭神情難掩激動,上前對李世民拱手行禮。
李世民仔細打量被弟弟嘲笑許久的倒黴“遇遲”。尉遲恭原本會在武德二年自己討伐劉武周一戰後歸服自己,現在……啊,現在的時間換作弟弟所說的“原本曆史”,好像正好是武德二年?
可惜羅士信、秦瓊、宗羅睺、薛舉等人已經提前來了,顯得尉遲恭相對遲了。
不過天下還有賊患未平,草原和高麗也還有的是仗打,尉遲恭將來應該還是有機會當國公,入淩煙閣的。
可惜現在長孫無忌不可能是功臣第一了。李世民已經決定好了,淩煙閣功臣第一掛上他和阿玄把著對方肩膀的畫像。
“一看就知道是個好漢子。秦叔寶他們早就想和你練練了。”李世民笑著把尉遲恭扶起來,“不知道誰才是大唐第二猛將。”
尉遲恭傻乎乎問道:“那大唐第一猛將是誰?”
李世民就等著尉遲恭說這句話,他立刻接道:“當然是我!”
尉遲恭正色道:“主公確實是天下第一猛將!”
李世民哈哈大笑。
魏徵的眉頭逐漸緊皺。
閱人無數如他,自然看出尉遲恭是故意捧著李世民。這個黑臉猛將,居然是一個阿諛奉承之人。
薛收又拉了拉魏徵的衣角。
奉承主公是人之常情,正常人都會這麽做,你要求別太高!你自己難道不吹捧主公和李三郎嗎?若不是你的吹捧和罵人一樣有水準,主公早就擼袖子找你打架了!
魏徵扯回袖子,在心裏冷哼一聲。
我是主公和三郎君的元從,和這等降將能相提並論?
李世民三言兩語就和尉遲恭打好了關係。他將尉遲恭介紹給突然從牆角裏冒出來的“護衛”秦瓊等人,又問道:“誰是張萬歲?”
張萬歲驚訝地瞪圓眼睛,在眾人略帶嫉妒的眼神中出列作揖。
李世民又仔細打量了張萬歲許久,笑著扶起張萬歲道:“一看就是個不能打的。”
張萬歲:“……”
張萬歲雖然和尉遲恭不太熟悉,尉遲恭是沒落的勳貴出身,張萬歲是庶民。但畢竟都是劉武周麾下出來的降將,尉遲恭還是為張萬歲打圓場道:“主公,張萬歲……”
尉遲恭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又接著道:“你上戰場太浪費了,大唐的馬交給你了。”
張萬歲傻眼:“啊?”
尉遲恭閉嘴。這話聽著好像是重用,但養馬似乎不是什麽地位高的差事啊。
李世民道:“如果你的養馬本事如阿玄說得一樣好,僅憑養馬這一個功勞,你都能當國公了。”
尉遲恭:“?!!”
眾降將全部:“?!!”
國公這個爵位這麽容易嗎?隻要養馬就行!!
張萬歲遲疑了一會兒,問道:“我確實養過馬,但不知道能不能養好整個大唐的馬。我早聽聞李三郎君……晉王殿下會相麵,但晉王殿下還未見過我,就能知道我將來的本事?”
李世民笑道:“阿玄相麵,何須見麵?而且你又怎麽知道,阿玄未曾見過你?”
李玄霸當然沒見過張萬歲。李世民如此說,隻是替弟弟稍稍掩蓋神異。
大唐建立後,李玄霸將自己會讖緯和相麵一事宣揚了出去,為大唐建立的合理性添磚加瓦。
李世民當然不可能忌憚李玄霸,隻是他發現自從別人知道李玄霸會相麵和讖緯後,常找關係來騷擾李玄霸“算命”。雖然李玄霸都推掉了,但李世民仍舊警惕起來,擔心會有人故意用這件事汙蔑李玄霸。
他不會受騙,弟弟就不會有事,但“汙蔑”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生氣。
張萬歲其實不想養馬,他也想當威武的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