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玄霸給李世民、長孫康寧和宇文珠寄了幾大箱子“珍寶”,讓他們多宣傳自己即將限量發售的人造奇珍異寶。
他還特意用磨成多棱形的玻璃點綴了一件祥雲常服,送給二哥穿。
磨寶石的本事,華夏人在石器時代就在做了。隻是因為文化原因,“圓”是自古以來華夏民族的哲學思想,所以華夏人民更喜歡把寶石車成珠子。
李玄霸不車珠子,將玻璃磨成多棱形,技術上沒問題,反正車珠子和磨成多棱形都是珠寶工匠的手工活,熟悉之後工作量不會增加太多,隻是有棱有角的寶石不符合珠寶工匠的審美。
長孫康寧和宇文珠也不喜歡太閃亮太奢華的珠寶,更別說把這些亮閃閃的東西穿在身上。李玄霸便隻送給了他們玻璃珠子。
宮裏的妃嬪在竇皇後的帶領下,也較為節儉。李玄霸送給母親的玻璃珠子,母親都拿來賞人了。萬貴妃更是隻喜歡簪各季鮮花,對寶石不屑一顧。
不過竇慧明和萬貴妃為了支持李玄霸,正打算把宮裏的寶石開銷都換成玻璃,給李玄霸賺錢。
李玄霸正在絞盡腦汁拒絕中。
李世民到達洛陽城時,李玄霸送來的衣服正好寄到。
至於劉武周,李世民這次沒出手,讓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帶上劉武周的降將和頡利可汗去攻打,自己率先去了洛陽。
劉武周不過就盤踞一郡的賊寇而已,李世民沒必要親自去。
高熲已經寫信催促李世民了。李世民再不來,他就按不住洛陽想要投降的人了。
李世民特意在離洛陽城幾十裏遠的地方洗澡洗頭,換上了李玄霸給他送來的亮閃閃衣服,才與高熲見麵。
李世民這次選了一匹青黑色的馬,好襯得馬背上他的更閃亮。
親衛探得李世民大軍即將到來時,在馬車上閉目小憩的高熲才下馬車迎接。
然後他就看到一個閃得看不出人影的家夥一路縱馬過來,還高聲呼喊“高老師久等了,你看我衣服好不好看,是阿玄特意給我做的”。
“高公!住手!那是太子殿下!”左右護衛拉住要拔刀的高熲。
“李二郎就是這樣的性格,你還沒習慣?哎,大德又給李二郎準備了什麽奇怪的東西?”裴仁基頭疼道,“守敬不會也學壞了?”
裴仁基可不想看到一隻亮閃閃的兒子,太傷眼了。
馬還在減速,李世民就自持藝高人膽大,從馬背上跳了下來,一個箭步衝到高熲麵前:“高老師,我的衣服好看吧!”
高熲打量李世民的衣服,臉色稍霽。
還好,大德還是沒有過分亂來,給大雄的衣服近看還算正常。
李玄霸又不是讓他哥扮醜,稀碎的玻璃點綴成祥雲霞光的模樣,近看甚至覺得有些素雅。隻是如果太陽光很強烈,遠遠看去有點傷眼睛而已。
“不錯。”高熲一看李世民的衣服,就知道李玄霸要開始賣玻璃了。
李玄霸和他說過玻璃的事。玻璃就是一種半透明的、仿佛水晶的陶瓷器。李玄霸隻是趁著其他人不懂,所以把未成形的“陶瓷碎片”當寶石賣,好從勳貴豪強手中溫和地奪得一筆錢糧,彌補大唐建國初期的百業凋零。
賺錢隻是第一步,李玄霸不斷高調的“捐贈”這些賺來的錢財,逼迫勳貴豪強們也一同捐錢,才是這位好徒弟所謂的“良性循環”。
第214章 李世民氣得跳腳
高熲得知李玄霸的計劃之後, 就把長子高盛道派回了京城,輔佐李玄霸,並監督李玄霸多休息。
朝中有的是人做事, 李玄霸隻需要安排別人做事。
高盛道和李玄霸幾乎沒有交情。
高盛道身為高熲長子, 將來會繼承高熲的國公爵位。他又不想父親早逝, 所以就當作自己沒有爵位,早早外放打拚。
大部分勳貴子弟都領著蔭官在京城閑混,不喜歡職官的約束, 就算當了職官,他們也會推脫,認為太低等的職官配不上自己。
高盛道身為國公世子, 卻早早從縣令打拚。李世民和李玄霸拜高熲為師的時候,高盛道已經在外當了多年刺史, 在外地安了家, 一年難得回來一次。所以他隻在書信中聽父親提過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的事,一直對他們很好奇。
李唐建立之後,高盛道回到了高熲身邊,現在和弟弟高表仁一同跟隨高熲攻打洛陽。高熲認為長子多年在外為官,很擅長庶務, 所以派長子回京城;三子高表仁在瓦崗寨中表現出了幾分軍事天分,高熲便把高表仁繼續帶在身邊, 親身教導。
高表仁叫苦不迭。雖然他在李二郎和李三郎爭奪天下的時候勞累了一番,但他其實是個閑雲野鶴的性格,根本不想當什麽大將軍。
高熲還有一個二兒子, 名為高弘德, 因高熲的功勞受封應國公, 原本是大隋晉王楊廣的記室, 算是楊廣的心腹。
當初隋文帝十分信任高熲,將高熲一家定為可以輔佐好幾任皇帝的忠臣。高熲的女兒嫁給廢太子楊勇為良娣;楊勇的大寧公主女兒被封公主,嫁給渤海郡公高表仁;高熲的二兒子高弘德受封應國公,受命輔佐還是晉王的楊廣。
可惜隋文帝還是因廢太子的事猜忌高熲,高弘德夾在家族和事業之間,也早早抑鬱病逝。
因之前的心傷,高熲不會再讓家人輔佐李世民的兒子。他這次讓高盛道回京,除了看顧李玄霸之外,也是想讓李玄霸從中周旋,不讓李世民命高表仁輔佐太子。
高熲已經給李世民寫信拒絕了此事,但李世民隻會在信中打哈哈,說就這麽定了。
“我相信老師和師兄,老師和師兄怎麽能不相信自己!”
高表仁看到信很感動。高熲狠狠敲了兒子的腦袋,讓兒子別被這些話迷惑。
李二郎真是天生就會當皇帝,看這套話,張口就來。如果不是高熲已經在隋文帝那裏免疫了,他大概也會為了這一句“相信”激動不已。
現在?還是讓李玄霸去教育李世民的太子吧。
除了李玄霸,還有誰敢在與李世民教育太子意見不合的時候,連著太子和太子他父親一起罵?
這太子老師,除了李玄霸,無人能當。
李世民給高熲炫耀了新衣服後,再次提起讓高表仁當太子老師的事。
他本來想讓高熲當太子的老師,但高熲說自己給廢太子楊勇當過老師,不吉利。李世民就想,讓師兄給自家太子當老師,高老師在背後支招,也一樣。
高熲再次表示了拒絕,並且強調這個太子老師隻有李玄霸能當。
李世民歎氣:“我原本也是這麽想的,但阿玄拒絕了。他說等天下太平後,要帶著弟妹遊山玩水,當個富貴閑王,誰耐煩給我帶孩子。我說不過他,母親也偏幫他。不是我看不起你啊高師兄,阿玄肯定是第一位!”
高表仁無語:“你可以不說最後一句。”
李世民咧嘴:“嘿嘿。”他就是故意的。
高表仁轉身就走。李二郎和李三郎都是這副喜歡欺負人的性格,從小到大都這樣。這時候隻需要無視他們,趕緊離開,他們就會自覺無趣,不再胡言亂語。
高表仁離開後,高熲的眉頭皺緊又鬆開,反複好幾次,然後無奈地瞥了還在咧嘴無聲壞笑的李世民一眼。
“我家三郎的才華本就沒資格當太子太師。你非要讓他當太子太師,就是瞅準了我的心理,知道我會為了這個摻和進你和大德的交鋒,幫你勸說當大德幫你教育太子。”高熲歎氣,“你啊,這麽算計大德,不怕大德生氣?”
李世民道:“我算計老師,老師不也沒生氣。同理,阿玄也不可能生氣。”
他又壞笑了幾聲,道:“我和他自幼就互相耍心眼,老師不必擔心。”
高熲想了想曾經還一團孩氣的李二郎和李三郎在他門下求學的模樣。
他再次無奈地歎了口氣:“這倒是。”
李世民收起壞笑,正色道:“我知道阿玄懶散,如果不是因為亂世,他根本懶得動彈。但我將來會很累,他怎麽能躲懶?我案牘勞形,他卻遊山玩水,還寫信告訴我他玩得有多開心,絕對不行!”
高熲扶額:“我還以為你想說,既然你是皇帝,你最信任的弟弟自然應該給你當左右手,你隻信任他。”
李世民搖頭:“我信任的人可多了,房玄齡、杜克明、薛伯褒和高師兄,我都很信任,都可以當左右手。魏玄成現在幹得也不錯,我也馬上就要全然信任他了。我不讓他躲懶,隻是因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想自己偷跑?沒門!就是小五也別想偷溜!都給我留在京城!”
高熲:“……”
最終他隻能扶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行吧,你是皇帝,你說了算。
高熲確定了李世民真正的想法後,與李世民達成合作,幫李世民說動竇皇後。
這件事暫時揭過,高熲這才輕描淡寫地說起洛陽的事。
高熲到達洛陽之後,就切斷洛陽的糧道,每日在城外做飯,吃完飯就招降,並不攻城。
當時洛陽城破,朝中有些官吏來不及逃跑,被迫留在洛陽為官。
高熲每隔幾日就敲城門,告訴城中守軍可以用糧食換取洛陽城中的舊臣。
楊玄感自然不準。但洛陽城內並非隻有楊玄感一股勢力,還有許多小賊帥。
這些賊帥雖然名義上歸附楊玄感,認楊玄感為“盟主”,但沒有將兵權交出去,仍舊各自為政。
洛陽缺糧,他們對隋朝舊臣又不重視。為了吃飽肚子,這些賊帥本就在洛陽打家劫舍,弄得洛陽百姓怨聲載道。
楊玄感想要阻止,卻控製不了缺糧的賊帥軍隊。
高熲知道洛陽城中的情況,用糧食換取家財已經被榨幹的隋朝舊官吏,賊帥當然萬分願意,還笑話高熲傻。
“楊玄感麾下有本事的人都是大隋的勳貴世家,洛陽被賊帥害得家破人亡的官吏曾經是他們的同僚,難免兔死狐悲。我如此做,會讓他們感同身受,認為楊玄感無法庇佑他們,而大唐對大隋舊臣寬和,他們投奔大唐之後,仍舊是人上人。”高熲拈須輕笑,“等殿下繼位之後,召開一次製科,允許這些降臣也參加。這就是給他們的恩德了。”
製科又稱“特科”,大部分時候不是從零開始選拔人才,而是官吏的“再考核”,分律令、軍務等方方麵麵,重視官吏的務實本事。
製科的雛形從西漢時就開始了。“察舉製”舉孝廉後,孝廉就要齊聚京城,經過再次考核,才會授予他們官職。
高熲的意思很明確,朝中官職能者居之,如果比不過別人,那就是自己沒本事,怪不得大唐對他們不寬容。
李世民笑道:“房玄齡正在著手改革製科。他現在煩躁極了,說他和杜克明等人忙得腳不沾地,朝中卻養著大批蔭官不做事。他想讓職官的地位高於蔭官。”
高熲道:“不要一蹴而就,要徐徐圖之。”
李世民拱手:“學生明白。”
高熲歎氣:“隋文帝乃是逼北周皇帝禪位,並非完全由自己打天下,所以隻能妥協。你若要改革官職,除了要小心謹慎之外,也要保證你在位期間做完這件事。除了親手打下天下的開國皇帝,其餘皇帝想要動官製很困難。你肩上的擔子很重。”
李世民點頭:“所以阿玄絕對別想跑。”
高熲扶額:“別說大德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用再重複。”
李世民露出標誌性咧嘴陽光笑容。
(*^▽^*)嘿嘿!
高熲和李世民所談論的多是官製改革,涉及洛陽形勢的談話不多。
他們都沒把洛陽這一座孤城當回事。
洛陽城池堅固,若要強攻,一定會造成極大傷亡。但為什麽要強攻?現在中原基本平定,洛陽上下左右全是大唐的領土,變成了一座孤城。
城中沒有農田,高熲隻需要把洛陽圍住,洛陽能堅持多久?
高熲來到洛陽的第一日,就慢條斯理地安排兵卒在洛陽附近屯田。
當初楊廣為了壓製天下民亂,要求將百姓強製遷入城中,城郊就近給田。
城郊無主的田很少,被強製遷入城中的百姓基本淪為佃農,甚至賣身為奴婢。
但不管田地是誰的,耕田的人多了,洛陽城郊的耕地開墾情況不錯。
現在洛陽被圍,“堅持”不投降,那麽洛陽城郊的田地肯定就充公了,將來會重新分配。
在拿下洛陽之前,這些田自然就是大唐還未分配的“公田”,高熲就帶領兵卒屯田了。
他還特意用磨成多棱形的玻璃點綴了一件祥雲常服,送給二哥穿。
磨寶石的本事,華夏人在石器時代就在做了。隻是因為文化原因,“圓”是自古以來華夏民族的哲學思想,所以華夏人民更喜歡把寶石車成珠子。
李玄霸不車珠子,將玻璃磨成多棱形,技術上沒問題,反正車珠子和磨成多棱形都是珠寶工匠的手工活,熟悉之後工作量不會增加太多,隻是有棱有角的寶石不符合珠寶工匠的審美。
長孫康寧和宇文珠也不喜歡太閃亮太奢華的珠寶,更別說把這些亮閃閃的東西穿在身上。李玄霸便隻送給了他們玻璃珠子。
宮裏的妃嬪在竇皇後的帶領下,也較為節儉。李玄霸送給母親的玻璃珠子,母親都拿來賞人了。萬貴妃更是隻喜歡簪各季鮮花,對寶石不屑一顧。
不過竇慧明和萬貴妃為了支持李玄霸,正打算把宮裏的寶石開銷都換成玻璃,給李玄霸賺錢。
李玄霸正在絞盡腦汁拒絕中。
李世民到達洛陽城時,李玄霸送來的衣服正好寄到。
至於劉武周,李世民這次沒出手,讓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帶上劉武周的降將和頡利可汗去攻打,自己率先去了洛陽。
劉武周不過就盤踞一郡的賊寇而已,李世民沒必要親自去。
高熲已經寫信催促李世民了。李世民再不來,他就按不住洛陽想要投降的人了。
李世民特意在離洛陽城幾十裏遠的地方洗澡洗頭,換上了李玄霸給他送來的亮閃閃衣服,才與高熲見麵。
李世民這次選了一匹青黑色的馬,好襯得馬背上他的更閃亮。
親衛探得李世民大軍即將到來時,在馬車上閉目小憩的高熲才下馬車迎接。
然後他就看到一個閃得看不出人影的家夥一路縱馬過來,還高聲呼喊“高老師久等了,你看我衣服好不好看,是阿玄特意給我做的”。
“高公!住手!那是太子殿下!”左右護衛拉住要拔刀的高熲。
“李二郎就是這樣的性格,你還沒習慣?哎,大德又給李二郎準備了什麽奇怪的東西?”裴仁基頭疼道,“守敬不會也學壞了?”
裴仁基可不想看到一隻亮閃閃的兒子,太傷眼了。
馬還在減速,李世民就自持藝高人膽大,從馬背上跳了下來,一個箭步衝到高熲麵前:“高老師,我的衣服好看吧!”
高熲打量李世民的衣服,臉色稍霽。
還好,大德還是沒有過分亂來,給大雄的衣服近看還算正常。
李玄霸又不是讓他哥扮醜,稀碎的玻璃點綴成祥雲霞光的模樣,近看甚至覺得有些素雅。隻是如果太陽光很強烈,遠遠看去有點傷眼睛而已。
“不錯。”高熲一看李世民的衣服,就知道李玄霸要開始賣玻璃了。
李玄霸和他說過玻璃的事。玻璃就是一種半透明的、仿佛水晶的陶瓷器。李玄霸隻是趁著其他人不懂,所以把未成形的“陶瓷碎片”當寶石賣,好從勳貴豪強手中溫和地奪得一筆錢糧,彌補大唐建國初期的百業凋零。
賺錢隻是第一步,李玄霸不斷高調的“捐贈”這些賺來的錢財,逼迫勳貴豪強們也一同捐錢,才是這位好徒弟所謂的“良性循環”。
第214章 李世民氣得跳腳
高熲得知李玄霸的計劃之後, 就把長子高盛道派回了京城,輔佐李玄霸,並監督李玄霸多休息。
朝中有的是人做事, 李玄霸隻需要安排別人做事。
高盛道和李玄霸幾乎沒有交情。
高盛道身為高熲長子, 將來會繼承高熲的國公爵位。他又不想父親早逝, 所以就當作自己沒有爵位,早早外放打拚。
大部分勳貴子弟都領著蔭官在京城閑混,不喜歡職官的約束, 就算當了職官,他們也會推脫,認為太低等的職官配不上自己。
高盛道身為國公世子, 卻早早從縣令打拚。李世民和李玄霸拜高熲為師的時候,高盛道已經在外當了多年刺史, 在外地安了家, 一年難得回來一次。所以他隻在書信中聽父親提過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二人的事,一直對他們很好奇。
李唐建立之後,高盛道回到了高熲身邊,現在和弟弟高表仁一同跟隨高熲攻打洛陽。高熲認為長子多年在外為官,很擅長庶務, 所以派長子回京城;三子高表仁在瓦崗寨中表現出了幾分軍事天分,高熲便把高表仁繼續帶在身邊, 親身教導。
高表仁叫苦不迭。雖然他在李二郎和李三郎爭奪天下的時候勞累了一番,但他其實是個閑雲野鶴的性格,根本不想當什麽大將軍。
高熲還有一個二兒子, 名為高弘德, 因高熲的功勞受封應國公, 原本是大隋晉王楊廣的記室, 算是楊廣的心腹。
當初隋文帝十分信任高熲,將高熲一家定為可以輔佐好幾任皇帝的忠臣。高熲的女兒嫁給廢太子楊勇為良娣;楊勇的大寧公主女兒被封公主,嫁給渤海郡公高表仁;高熲的二兒子高弘德受封應國公,受命輔佐還是晉王的楊廣。
可惜隋文帝還是因廢太子的事猜忌高熲,高弘德夾在家族和事業之間,也早早抑鬱病逝。
因之前的心傷,高熲不會再讓家人輔佐李世民的兒子。他這次讓高盛道回京,除了看顧李玄霸之外,也是想讓李玄霸從中周旋,不讓李世民命高表仁輔佐太子。
高熲已經給李世民寫信拒絕了此事,但李世民隻會在信中打哈哈,說就這麽定了。
“我相信老師和師兄,老師和師兄怎麽能不相信自己!”
高表仁看到信很感動。高熲狠狠敲了兒子的腦袋,讓兒子別被這些話迷惑。
李二郎真是天生就會當皇帝,看這套話,張口就來。如果不是高熲已經在隋文帝那裏免疫了,他大概也會為了這一句“相信”激動不已。
現在?還是讓李玄霸去教育李世民的太子吧。
除了李玄霸,還有誰敢在與李世民教育太子意見不合的時候,連著太子和太子他父親一起罵?
這太子老師,除了李玄霸,無人能當。
李世民給高熲炫耀了新衣服後,再次提起讓高表仁當太子老師的事。
他本來想讓高熲當太子的老師,但高熲說自己給廢太子楊勇當過老師,不吉利。李世民就想,讓師兄給自家太子當老師,高老師在背後支招,也一樣。
高熲再次表示了拒絕,並且強調這個太子老師隻有李玄霸能當。
李世民歎氣:“我原本也是這麽想的,但阿玄拒絕了。他說等天下太平後,要帶著弟妹遊山玩水,當個富貴閑王,誰耐煩給我帶孩子。我說不過他,母親也偏幫他。不是我看不起你啊高師兄,阿玄肯定是第一位!”
高表仁無語:“你可以不說最後一句。”
李世民咧嘴:“嘿嘿。”他就是故意的。
高表仁轉身就走。李二郎和李三郎都是這副喜歡欺負人的性格,從小到大都這樣。這時候隻需要無視他們,趕緊離開,他們就會自覺無趣,不再胡言亂語。
高表仁離開後,高熲的眉頭皺緊又鬆開,反複好幾次,然後無奈地瞥了還在咧嘴無聲壞笑的李世民一眼。
“我家三郎的才華本就沒資格當太子太師。你非要讓他當太子太師,就是瞅準了我的心理,知道我會為了這個摻和進你和大德的交鋒,幫你勸說當大德幫你教育太子。”高熲歎氣,“你啊,這麽算計大德,不怕大德生氣?”
李世民道:“我算計老師,老師不也沒生氣。同理,阿玄也不可能生氣。”
他又壞笑了幾聲,道:“我和他自幼就互相耍心眼,老師不必擔心。”
高熲想了想曾經還一團孩氣的李二郎和李三郎在他門下求學的模樣。
他再次無奈地歎了口氣:“這倒是。”
李世民收起壞笑,正色道:“我知道阿玄懶散,如果不是因為亂世,他根本懶得動彈。但我將來會很累,他怎麽能躲懶?我案牘勞形,他卻遊山玩水,還寫信告訴我他玩得有多開心,絕對不行!”
高熲扶額:“我還以為你想說,既然你是皇帝,你最信任的弟弟自然應該給你當左右手,你隻信任他。”
李世民搖頭:“我信任的人可多了,房玄齡、杜克明、薛伯褒和高師兄,我都很信任,都可以當左右手。魏玄成現在幹得也不錯,我也馬上就要全然信任他了。我不讓他躲懶,隻是因為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想自己偷跑?沒門!就是小五也別想偷溜!都給我留在京城!”
高熲:“……”
最終他隻能扶額,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行吧,你是皇帝,你說了算。
高熲確定了李世民真正的想法後,與李世民達成合作,幫李世民說動竇皇後。
這件事暫時揭過,高熲這才輕描淡寫地說起洛陽的事。
高熲到達洛陽之後,就切斷洛陽的糧道,每日在城外做飯,吃完飯就招降,並不攻城。
當時洛陽城破,朝中有些官吏來不及逃跑,被迫留在洛陽為官。
高熲每隔幾日就敲城門,告訴城中守軍可以用糧食換取洛陽城中的舊臣。
楊玄感自然不準。但洛陽城內並非隻有楊玄感一股勢力,還有許多小賊帥。
這些賊帥雖然名義上歸附楊玄感,認楊玄感為“盟主”,但沒有將兵權交出去,仍舊各自為政。
洛陽缺糧,他們對隋朝舊臣又不重視。為了吃飽肚子,這些賊帥本就在洛陽打家劫舍,弄得洛陽百姓怨聲載道。
楊玄感想要阻止,卻控製不了缺糧的賊帥軍隊。
高熲知道洛陽城中的情況,用糧食換取家財已經被榨幹的隋朝舊官吏,賊帥當然萬分願意,還笑話高熲傻。
“楊玄感麾下有本事的人都是大隋的勳貴世家,洛陽被賊帥害得家破人亡的官吏曾經是他們的同僚,難免兔死狐悲。我如此做,會讓他們感同身受,認為楊玄感無法庇佑他們,而大唐對大隋舊臣寬和,他們投奔大唐之後,仍舊是人上人。”高熲拈須輕笑,“等殿下繼位之後,召開一次製科,允許這些降臣也參加。這就是給他們的恩德了。”
製科又稱“特科”,大部分時候不是從零開始選拔人才,而是官吏的“再考核”,分律令、軍務等方方麵麵,重視官吏的務實本事。
製科的雛形從西漢時就開始了。“察舉製”舉孝廉後,孝廉就要齊聚京城,經過再次考核,才會授予他們官職。
高熲的意思很明確,朝中官職能者居之,如果比不過別人,那就是自己沒本事,怪不得大唐對他們不寬容。
李世民笑道:“房玄齡正在著手改革製科。他現在煩躁極了,說他和杜克明等人忙得腳不沾地,朝中卻養著大批蔭官不做事。他想讓職官的地位高於蔭官。”
高熲道:“不要一蹴而就,要徐徐圖之。”
李世民拱手:“學生明白。”
高熲歎氣:“隋文帝乃是逼北周皇帝禪位,並非完全由自己打天下,所以隻能妥協。你若要改革官職,除了要小心謹慎之外,也要保證你在位期間做完這件事。除了親手打下天下的開國皇帝,其餘皇帝想要動官製很困難。你肩上的擔子很重。”
李世民點頭:“所以阿玄絕對別想跑。”
高熲扶額:“別說大德了!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用再重複。”
李世民露出標誌性咧嘴陽光笑容。
(*^▽^*)嘿嘿!
高熲和李世民所談論的多是官製改革,涉及洛陽形勢的談話不多。
他們都沒把洛陽這一座孤城當回事。
洛陽城池堅固,若要強攻,一定會造成極大傷亡。但為什麽要強攻?現在中原基本平定,洛陽上下左右全是大唐的領土,變成了一座孤城。
城中沒有農田,高熲隻需要把洛陽圍住,洛陽能堅持多久?
高熲來到洛陽的第一日,就慢條斯理地安排兵卒在洛陽附近屯田。
當初楊廣為了壓製天下民亂,要求將百姓強製遷入城中,城郊就近給田。
城郊無主的田很少,被強製遷入城中的百姓基本淪為佃農,甚至賣身為奴婢。
但不管田地是誰的,耕田的人多了,洛陽城郊的耕地開墾情況不錯。
現在洛陽被圍,“堅持”不投降,那麽洛陽城郊的田地肯定就充公了,將來會重新分配。
在拿下洛陽之前,這些田自然就是大唐還未分配的“公田”,高熲就帶領兵卒屯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