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玄霸感到了肩膀的疼痛,但一聲不吭。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沉默地退了幾步,想躲又不敢走。
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剛剛還和他們並行的晉王妃宇文珠,以及李玄霸帶來的護衛,現在全都不見了。
“阿玄,有時候我會出現錯覺,你不僅是我的雙生弟弟,還是一個對我有敵意的陌生人。”
“我發誓,這真的是錯覺。我對二哥絕不可能有敵意。”
“對,你隻是對皇帝有敵意。”
“錯覺。二哥,我建議你去找孫醫師看病。”
李世民收回手,幫李玄霸撫平肩膀上的褶皺:“算了。你的計劃是什麽?我怎麽登基?總不能真的在洛陽登基,那我就是篡位了。”
李玄霸道:“父親會在最近的吉日宣布禪位,你在洛陽領旨,百姓進獻皇袍,你身披皇袍,步行穿越災區,帶著你的下屬走上一旬半月回長安。你進城那日,父親會帶著百官在城外迎你,為你戴上帝冕。”
李世民嘴角微抽:“我從未聽過還有這樣的登基典禮。”
李玄霸道:“現在有了。唐文帝會成為超越漢文帝的千古明君,這一場登基典禮會成為後世皇帝夢寐以求的儀式。哦,對了,記得留下遺詔,告訴你的後世子孫,別亂給你加諡號,搞得諡號都不值錢了。”
李世民:“……哦。”
好了,他家氣死人的阿玄回來了。
第217章 登基前最後一夜
晉王李玄霸到達洛陽, 洛陽的百姓一下子就安靜下來,連街上的行人都變少了。
李玄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自己不過是一躲在二哥身後的謀士,還能比二哥這個帶兵打仗的更聲名狼藉?
“誰聲名狼藉?!聲名狼藉不是這麽用的!我那是聲名赫赫!”李世民先懟了回來, 然後心虛地咳了一聲, “我這不是擔心你來了之後鎮不住他們, 就先幫你揚名了。”
李玄霸好奇:“你給我揚的什麽名?”
李世民沒說話,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就像是說相聲似的一唱一和。
“呼風喚雨!”
“撒豆成兵。”
“招引雷電!”
“夜審鬼神。”
李玄霸看著麵前兩人。
李玄霸:【一個早死的勳貴公子,一個早早被趕出門的勳貴公子, 這一世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都變成了活潑開朗的紈絝子弟了?】
李世民道:“活潑開朗確實有一點,但紈絝還不至於。”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轉頭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道:“我和阿玄說話, 沒和你們說話。”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對視,直覺這兩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李玄霸道:“算了, 你自己搞出來的事, 你自己解決。等以後天災頻繁,百姓讓我登壇作法的時候,你就知道頭疼了。”
李世民先睜大了眼睛,然後雙手抱頭:“對啊!我怎麽沒想到這個!”
李玄霸道:“你不是聲名赫赫嗎?怎麽會想不到這個?”
李世民辯解:“我隻是戰無不勝,算無遺策的是你!所以算無遺策的你算到了我今日的失誤嗎!”
李玄霸:“……”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倒退著離開房間, 並體貼地關上門。
兩人大搖大擺地走出門,並製止今日當“門神”的羅士信和宗羅睺探頭探腦。
“打架呢, 看什麽看?他們哪一日不打?”
“啊,又打啊?”
確實沒什麽新奇,羅士信和宗羅睺便不好奇了。
李世民雖然小小地坑了李玄霸一把, 但坑到李玄霸是未來的事, 現在李玄霸有了可怖的“妖道”名聲, 確實剩下的布置好做了許多。
現在持續百年以上的大一統王朝隻有漢朝, 魏晉時的登基製度比起漢朝時已經改變許多。
不過劉邦當年登基的時候一群哥們七手八腳一擁而上幫他胡亂布置,上朝時皇帝親自跑下來和朝臣們滾作一團廝打。現在要延續漢高祖的朝堂製度,還真不太可能。
當名聲在外的李玄霸說起漢高祖時的朝堂,洛陽的大儒們紛紛表示,李玄霸定了就行,先滿足百姓讓太子殿下登基的急需,其他的等回長安再補。
高熲扶額:“你真的要你二哥披著百姓縫製的百家皇袍,步行回長安?太子殿下還同意了?”
李玄霸道:“高老師放心,此舉一定會被後世千秋萬代歌頌。”
高熲歎息:“前提是,李二郎是一個不愧於百姓的好皇帝。”
李玄霸眨眼:“二哥有信心。”
高熲道:“我昨日問大雄,大雄說他沒有。”
李玄霸點頭如搗蒜:“有的有的,老師一定聽錯了。”
高熲又歎了口氣,歎完氣後忍不住失笑:“他既然同意,哪怕嘴上說沒有,心中也是有這個雄心壯誌。”
看到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少年誌氣,高熲心頭也燃起了火苗。
他們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唐建立,預言中的明君登基,老朋友們都不願意死在家裏,各個都往外跑,他或許也該與老朋友們一樣,重新出山,再撩發一次心中的誌氣。
圍洛陽已經是重新出山?這哪能算,不過是圍著洛陽屯田而已。
有了高熲的支持,洛陽城中有話語權的勳貴老臣本就不多,全都啞聲仍由李玄霸安排。
魏徵匆匆趕到,拉著李世民和李玄霸不知勸諫了什麽,第二日還是臭著一張臉幫忙幹活,沒有堅持己見。
李世民和李玄霸竊竊私語。
“什麽堅持己見?他根本就沒勸我們啊,隻是又抱怨完為何把他蒙在鼓裏,他也能幫忙。”
“抱歉,又把你忘記了。”
“哈哈哈哈,你別重複這句話了,他已經快氣死了。你不是因為他已經很忙碌,前不久累病了一次,所以好心地不給他增加額外工作嗎?”
“嗯,但這樣說,他就不生氣了。不過最後我不還是補充了嗎?他消氣了。”
“哈哈哈哈,他遲早被你氣死。”
李玄霸的竊竊私語是真的竊竊私語,李世民的竊竊私語笑得超大聲。門口抱著一大堆文書的魏徵轉頭就走,薛收跟在後麵勸慰魏徵別和李二郎李三郎一般計較,他們從小到大就是這副模樣,以後估計也改不了。
長安有房喬和杜如晦坐鎮,洛陽有了魏徵和薛收幫忙後,李玄霸趕在他們兩人生日之前完成了洛陽的“登基”儀式。
己卯年十二月,晉王李玄霸帶著皇帝李淵的旨意前來迎接太子李世民回京登基。
根據百官商議,為安撫百姓,特意將登基儀式更改,讓太子在洛陽披上百姓送上的皇袍,在長安戴上皇帝李淵禪位的帝冕。
此番儀式前所未有,群臣討論激烈,最後晉王李玄霸拍板決定,就按照這個做,以表示太子登基不僅是天命所歸,更是民心所盼。
於是太子李世民在東都洛陽已經半荒廢的宮城前,從百姓的代表手中接過了百姓縫製的皇袍。
百姓湊上一百條絲綢,就像是縫百家衣一樣,集體縫了一件樣式規格的細節齊齊不對的皇袍。
這估計是有史以來,最寒酸的皇袍。李世民卻脫下了太子衣冠,換上了這一件寒酸的皇袍,披散著頭發走出洛陽城。
洛陽百姓想要跟隨,被李世民和李玄霸三番五次勸回去。
有的人回去了,有的人繼續跟隨。直到夜晚,剩餘的洛陽百姓才返回洛陽。
李世民將大軍留在洛陽,隻帶著玄甲軍和心腹重臣,沒有騎馬,渴了喝水囊裏的水,餓了啃幹糧,沿路不允許官吏和百姓接待,靠著雙腳從洛陽走回長安。
“百姓遭災,我怎能讓你們耗費珍貴的糧食來供奉我的飯食?”
“若沿路富戶有多餘的糧食,請以工代賑,施舍給遭災的百姓,讓他們幫忙重建家園。我絕不會因為你們仁義揚名而忌憚你們,請諸位放心施行善舉。”
“若有冤情盡可來攔路,若有困難也盡可來攔路。我若解決不了這一路百姓的困難,又怎麽能登臨九五之位,解決天下的難題?”
“就算我真的解決不了,我也要知道自己的無力,以告誡自己今後要竭盡全力當一個好皇帝。”
李玄霸給李世民寫了幾頁劇本。李世民掃了幾眼後,把握到大意後就自我發揮。
李玄霸雖然大病初愈,也一直拄著竹杖跟隨在李世民身旁,偶爾李世民還會扶李玄霸一把。兄弟二人仍舊像以前那樣相互扶持,相互陪伴。
“是啊,他就是我的雙生弟弟。阿玄,別冷著臉,給老人家笑一個。”
“哎,我弟弟從小就不愛笑……喂!我剛說你不愛笑,你怎麽就笑了!你故意的吧!”
李玄霸露出二哥標誌性燦爛微笑,老人家直誇兩人果然長得像。
李世民摟著弟弟的肩膀,笑得見牙不見眼。
在他的心腹隊伍裏,有一位如今沒有絲毫名氣的純粹混資曆的親戚將這一幕記在心中,當晚就在帳篷裏打好了草圖。
晉王離開長安時找到他,讓他跟隨左右,為太子的登基儀式繪製一幅敘事風格的長畫卷。
“太子和晉王真是厲害。”這位低調的親戚,未來的著名畫家閻立本歎息道,“看到他們,我都想棄畫學武……啊?太子殿下,晉王殿下?你們倆在幹什麽!”
李玄霸道:“二哥聽說你在畫畫,就拉我過來看你畫得如何。至於為什麽我們要從帳篷外麵伸一個腦袋進來,我也不知道。”
李世民扯開帳篷簾子:“學武就學武,為什麽棄畫學武?讓我看看……畫得不像啊。”
李玄霸道:“肯定經過了藝術加工啊。如果隻需要畫得像,那隨便一個畫匠就能畫。我們的小表舅是畫家,青史留名的那種。”
李世民歪頭問道:“多有名?”
李玄霸道:“大唐一共有兩位最出名的畫家,就是他和吳道子。他因為半路專心仕途,隻比後輩吳道子差一點,在繪畫界的地位上略輸吳道子一籌,將’畫聖‘的名號遺憾地拱手讓……唉?你推我幹什麽?”
閻立本漲紅著臉道:“出去出去,不要打擾我繪畫!”
什麽叫把“畫聖”的名號拱手讓人!我本來可以成為畫聖?
能被尊稱為“聖”,誰稀罕仕途啊!
閻立本的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外婆襄陽公主也是北周武帝的女兒。所以他比李世民和李玄霸小幾歲,輩分卻比兩人高,是兩人的小表舅。
他因出身在大隋仕途受阻,但在大唐,憑借著他大唐外戚的身份,隻要他想當高官,稍稍努力一些就能當。
所以什麽鬼仕途,有“畫聖”的名號重要嗎!仕途什麽的,不是還有兄長嗎!
閻立本想起了繪畫本事與自己相差不離的兄長閻立德。沒錯,讓兄長走仕途去,“畫聖”的名號是我的!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沉默地退了幾步,想躲又不敢走。
他們這時候才發現,剛剛還和他們並行的晉王妃宇文珠,以及李玄霸帶來的護衛,現在全都不見了。
“阿玄,有時候我會出現錯覺,你不僅是我的雙生弟弟,還是一個對我有敵意的陌生人。”
“我發誓,這真的是錯覺。我對二哥絕不可能有敵意。”
“對,你隻是對皇帝有敵意。”
“錯覺。二哥,我建議你去找孫醫師看病。”
李世民收回手,幫李玄霸撫平肩膀上的褶皺:“算了。你的計劃是什麽?我怎麽登基?總不能真的在洛陽登基,那我就是篡位了。”
李玄霸道:“父親會在最近的吉日宣布禪位,你在洛陽領旨,百姓進獻皇袍,你身披皇袍,步行穿越災區,帶著你的下屬走上一旬半月回長安。你進城那日,父親會帶著百官在城外迎你,為你戴上帝冕。”
李世民嘴角微抽:“我從未聽過還有這樣的登基典禮。”
李玄霸道:“現在有了。唐文帝會成為超越漢文帝的千古明君,這一場登基典禮會成為後世皇帝夢寐以求的儀式。哦,對了,記得留下遺詔,告訴你的後世子孫,別亂給你加諡號,搞得諡號都不值錢了。”
李世民:“……哦。”
好了,他家氣死人的阿玄回來了。
第217章 登基前最後一夜
晉王李玄霸到達洛陽, 洛陽的百姓一下子就安靜下來,連街上的行人都變少了。
李玄霸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自己不過是一躲在二哥身後的謀士,還能比二哥這個帶兵打仗的更聲名狼藉?
“誰聲名狼藉?!聲名狼藉不是這麽用的!我那是聲名赫赫!”李世民先懟了回來, 然後心虛地咳了一聲, “我這不是擔心你來了之後鎮不住他們, 就先幫你揚名了。”
李玄霸好奇:“你給我揚的什麽名?”
李世民沒說話,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就像是說相聲似的一唱一和。
“呼風喚雨!”
“撒豆成兵。”
“招引雷電!”
“夜審鬼神。”
李玄霸看著麵前兩人。
李玄霸:【一個早死的勳貴公子,一個早早被趕出門的勳貴公子, 這一世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都變成了活潑開朗的紈絝子弟了?】
李世民道:“活潑開朗確實有一點,但紈絝還不至於。”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轉頭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道:“我和阿玄說話, 沒和你們說話。”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對視,直覺這兩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
李玄霸道:“算了, 你自己搞出來的事, 你自己解決。等以後天災頻繁,百姓讓我登壇作法的時候,你就知道頭疼了。”
李世民先睜大了眼睛,然後雙手抱頭:“對啊!我怎麽沒想到這個!”
李玄霸道:“你不是聲名赫赫嗎?怎麽會想不到這個?”
李世民辯解:“我隻是戰無不勝,算無遺策的是你!所以算無遺策的你算到了我今日的失誤嗎!”
李玄霸:“……”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倒退著離開房間, 並體貼地關上門。
兩人大搖大擺地走出門,並製止今日當“門神”的羅士信和宗羅睺探頭探腦。
“打架呢, 看什麽看?他們哪一日不打?”
“啊,又打啊?”
確實沒什麽新奇,羅士信和宗羅睺便不好奇了。
李世民雖然小小地坑了李玄霸一把, 但坑到李玄霸是未來的事, 現在李玄霸有了可怖的“妖道”名聲, 確實剩下的布置好做了許多。
現在持續百年以上的大一統王朝隻有漢朝, 魏晉時的登基製度比起漢朝時已經改變許多。
不過劉邦當年登基的時候一群哥們七手八腳一擁而上幫他胡亂布置,上朝時皇帝親自跑下來和朝臣們滾作一團廝打。現在要延續漢高祖的朝堂製度,還真不太可能。
當名聲在外的李玄霸說起漢高祖時的朝堂,洛陽的大儒們紛紛表示,李玄霸定了就行,先滿足百姓讓太子殿下登基的急需,其他的等回長安再補。
高熲扶額:“你真的要你二哥披著百姓縫製的百家皇袍,步行回長安?太子殿下還同意了?”
李玄霸道:“高老師放心,此舉一定會被後世千秋萬代歌頌。”
高熲歎息:“前提是,李二郎是一個不愧於百姓的好皇帝。”
李玄霸眨眼:“二哥有信心。”
高熲道:“我昨日問大雄,大雄說他沒有。”
李玄霸點頭如搗蒜:“有的有的,老師一定聽錯了。”
高熲又歎了口氣,歎完氣後忍不住失笑:“他既然同意,哪怕嘴上說沒有,心中也是有這個雄心壯誌。”
看到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少年誌氣,高熲心頭也燃起了火苗。
他們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唐建立,預言中的明君登基,老朋友們都不願意死在家裏,各個都往外跑,他或許也該與老朋友們一樣,重新出山,再撩發一次心中的誌氣。
圍洛陽已經是重新出山?這哪能算,不過是圍著洛陽屯田而已。
有了高熲的支持,洛陽城中有話語權的勳貴老臣本就不多,全都啞聲仍由李玄霸安排。
魏徵匆匆趕到,拉著李世民和李玄霸不知勸諫了什麽,第二日還是臭著一張臉幫忙幹活,沒有堅持己見。
李世民和李玄霸竊竊私語。
“什麽堅持己見?他根本就沒勸我們啊,隻是又抱怨完為何把他蒙在鼓裏,他也能幫忙。”
“抱歉,又把你忘記了。”
“哈哈哈哈,你別重複這句話了,他已經快氣死了。你不是因為他已經很忙碌,前不久累病了一次,所以好心地不給他增加額外工作嗎?”
“嗯,但這樣說,他就不生氣了。不過最後我不還是補充了嗎?他消氣了。”
“哈哈哈哈,他遲早被你氣死。”
李玄霸的竊竊私語是真的竊竊私語,李世民的竊竊私語笑得超大聲。門口抱著一大堆文書的魏徵轉頭就走,薛收跟在後麵勸慰魏徵別和李二郎李三郎一般計較,他們從小到大就是這副模樣,以後估計也改不了。
長安有房喬和杜如晦坐鎮,洛陽有了魏徵和薛收幫忙後,李玄霸趕在他們兩人生日之前完成了洛陽的“登基”儀式。
己卯年十二月,晉王李玄霸帶著皇帝李淵的旨意前來迎接太子李世民回京登基。
根據百官商議,為安撫百姓,特意將登基儀式更改,讓太子在洛陽披上百姓送上的皇袍,在長安戴上皇帝李淵禪位的帝冕。
此番儀式前所未有,群臣討論激烈,最後晉王李玄霸拍板決定,就按照這個做,以表示太子登基不僅是天命所歸,更是民心所盼。
於是太子李世民在東都洛陽已經半荒廢的宮城前,從百姓的代表手中接過了百姓縫製的皇袍。
百姓湊上一百條絲綢,就像是縫百家衣一樣,集體縫了一件樣式規格的細節齊齊不對的皇袍。
這估計是有史以來,最寒酸的皇袍。李世民卻脫下了太子衣冠,換上了這一件寒酸的皇袍,披散著頭發走出洛陽城。
洛陽百姓想要跟隨,被李世民和李玄霸三番五次勸回去。
有的人回去了,有的人繼續跟隨。直到夜晚,剩餘的洛陽百姓才返回洛陽。
李世民將大軍留在洛陽,隻帶著玄甲軍和心腹重臣,沒有騎馬,渴了喝水囊裏的水,餓了啃幹糧,沿路不允許官吏和百姓接待,靠著雙腳從洛陽走回長安。
“百姓遭災,我怎能讓你們耗費珍貴的糧食來供奉我的飯食?”
“若沿路富戶有多餘的糧食,請以工代賑,施舍給遭災的百姓,讓他們幫忙重建家園。我絕不會因為你們仁義揚名而忌憚你們,請諸位放心施行善舉。”
“若有冤情盡可來攔路,若有困難也盡可來攔路。我若解決不了這一路百姓的困難,又怎麽能登臨九五之位,解決天下的難題?”
“就算我真的解決不了,我也要知道自己的無力,以告誡自己今後要竭盡全力當一個好皇帝。”
李玄霸給李世民寫了幾頁劇本。李世民掃了幾眼後,把握到大意後就自我發揮。
李玄霸雖然大病初愈,也一直拄著竹杖跟隨在李世民身旁,偶爾李世民還會扶李玄霸一把。兄弟二人仍舊像以前那樣相互扶持,相互陪伴。
“是啊,他就是我的雙生弟弟。阿玄,別冷著臉,給老人家笑一個。”
“哎,我弟弟從小就不愛笑……喂!我剛說你不愛笑,你怎麽就笑了!你故意的吧!”
李玄霸露出二哥標誌性燦爛微笑,老人家直誇兩人果然長得像。
李世民摟著弟弟的肩膀,笑得見牙不見眼。
在他的心腹隊伍裏,有一位如今沒有絲毫名氣的純粹混資曆的親戚將這一幕記在心中,當晚就在帳篷裏打好了草圖。
晉王離開長安時找到他,讓他跟隨左右,為太子的登基儀式繪製一幅敘事風格的長畫卷。
“太子和晉王真是厲害。”這位低調的親戚,未來的著名畫家閻立本歎息道,“看到他們,我都想棄畫學武……啊?太子殿下,晉王殿下?你們倆在幹什麽!”
李玄霸道:“二哥聽說你在畫畫,就拉我過來看你畫得如何。至於為什麽我們要從帳篷外麵伸一個腦袋進來,我也不知道。”
李世民扯開帳篷簾子:“學武就學武,為什麽棄畫學武?讓我看看……畫得不像啊。”
李玄霸道:“肯定經過了藝術加工啊。如果隻需要畫得像,那隨便一個畫匠就能畫。我們的小表舅是畫家,青史留名的那種。”
李世民歪頭問道:“多有名?”
李玄霸道:“大唐一共有兩位最出名的畫家,就是他和吳道子。他因為半路專心仕途,隻比後輩吳道子差一點,在繪畫界的地位上略輸吳道子一籌,將’畫聖‘的名號遺憾地拱手讓……唉?你推我幹什麽?”
閻立本漲紅著臉道:“出去出去,不要打擾我繪畫!”
什麽叫把“畫聖”的名號拱手讓人!我本來可以成為畫聖?
能被尊稱為“聖”,誰稀罕仕途啊!
閻立本的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女兒清都公主,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外婆襄陽公主也是北周武帝的女兒。所以他比李世民和李玄霸小幾歲,輩分卻比兩人高,是兩人的小表舅。
他因出身在大隋仕途受阻,但在大唐,憑借著他大唐外戚的身份,隻要他想當高官,稍稍努力一些就能當。
所以什麽鬼仕途,有“畫聖”的名號重要嗎!仕途什麽的,不是還有兄長嗎!
閻立本想起了繪畫本事與自己相差不離的兄長閻立德。沒錯,讓兄長走仕途去,“畫聖”的名號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