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們則把兩者拉一起罵。


    其中一位出身琅琊王氏的大儒王雲戰鬥力最為彪悍,居然說佛教和道教都隻是麻痹百姓,讓百姓忍耐痛苦的工具,全都不是好東西,連朝臣都忍不住和他對罵起來。


    特別是曾經當過道士的禦史大夫魏徵,居然衝過去要揍王大儒,被太上皇以禦前失儀勒令閉門反省。


    蕭瑀身為前南梁的皇子,受梁朝風氣影響,禮佛比誰都虔誠,他都隻是咒罵王雲“地獄就是為你這樣的人準備”,誰想到魏徵居然直接捏著拳頭上了。蕭瑀大為震撼。


    反佛鬥士傅弈若有所思,低頭看著自己的拳頭,思考自己能揍幾個禿驢。


    玄奘看到辯論會的混亂,大為震撼。


    他雙手合十。還好貧道是出家人,沒有入朝為官。這大唐的朝堂風氣也太彪悍了?這樣的辯論方式貧道真的接受不了,大家和平一點,隻打嘴仗行不行?


    柔弱的小和尚玄奘連連歎氣。


    辯論持續了整整一月,長安城內的百姓看足了熱鬧。“官府公報”,簡稱“官報”也被商人帶到了全國各地,連遠在江南的李靖都看到了官報。


    薛道衡因為略感暑熱病倒,李靖正守著他,不讓他勞累。


    聽李靖念完了官報,閉目小憩的薛道衡睜開眼:“陛下和晉王居然沒有將官報直接差人夾在公務裏送來,這不符合常理。他們肯定有更大的事要做。”


    李靖不語。


    薛道衡看向李靖:“你已經猜到他們要做什麽?”


    李靖仍舊不語。


    薛道衡嗤笑:“真是謹慎。”


    他再次閉目小憩。李二郎和李三郎,究竟還要做什麽?


    宇文弼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兩個孩子都長大了,連我都看不透了。”他歎息道。


    草原上,長孫晟倒是得到了李玄霸特意差人送去的官報。


    李玄霸就像是挑釁似的,問長孫晟能否猜到他接下來要做什麽。


    長孫晟笑得咳了幾聲。


    “接下來要做什麽?還需要接下來嗎?官報本身就是你的目的。隻是大德啊,天下聰明人那麽多,遲早會猜出你的手段。這手段你能用,其他人也能用。你想用官報操控民意,其他人也能。你不擔心反噬嗎?”


    “還是說,你根本不在乎你死後會發生什麽事?”


    “縱然你不在乎,二郎應當不是這樣的人。他為什麽會同意?”


    “哈哈哈哈,居然我也有想不透的事。有趣,真有趣。”


    高熲還未到達伊吾城,就在歇息的驛站看到了官報。


    他當即想回京,但在給馬套馬鞍的時候,歎了口氣,停了下來。


    “二郎,你為何不阻止呢?”


    李世民自己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後來他得出結論,大概是因為他已經聽到了李唐在他死後狀況的緣故。


    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他已經聽弟弟嘲笑了很多遍,他當然是不喜的。


    而他兒子的事,阿玄居然語焉不詳,隻是說守成還行,具體如何卻不可能說。


    阿玄都能對自己肆意談論五代十國,卻不肯細談自己兒子的事,難道兒子執政期間能發生比唐朝滅亡更讓自己氣憤的事?


    按照李世民對李玄霸的了解,他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總之,自己死後大唐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他很不喜歡。


    按部就班也就是個貞觀之治,兒子孫兒曾孫都不盡如人意大唐也有三百年,李世民認為在自己控製得住的前提下,就算做些標新立異的事問題應該也不大。


    而且,李世民其實很厭惡自己的未來在別人已經規定好了的道路上行走。


    李玄霸已經預見的路,李世民就不想走。


    就算大致上朝著一個方向,李世民也想另辟蹊徑。


    “阿玄就是知道這一點才會亂來。他知道,我很討厭’命運‘。”


    李世民想通之後,失笑。


    “如果大唐還強盛,誰都不敢,也不能和大唐搶這把利劍。如果這把利劍落在了別人的手中,就是大唐已經快滅亡的時候。所以二哥,你何必擔心?”


    “民意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用官報將其約束,將其化為己用,這不正好緩解你對民意的恐懼嗎?”


    “握住這把劍,我們也才能脫離這個時代的桎梏,走出和我預言中不同的路。”


    佛道中人都知道,當朝堂決定掀起這場辯論時,就已經決定好了要抑製宗教。他們的辯論,隻是在接下來的“浩劫”中,搶奪對方的生存空間。


    果不其然,朝廷很快就頒布了詔令,將修建寺廟和出家審核的事歸於官府官吏,民間不可再私建寺廟。


    隋朝對寺廟的厚待政策被收回,普通僧人也要納稅服役,隻有被官府授予管理職位的“寺廟管理者”擁有等同官吏的免徭役名額。


    濫建的寺廟被毀掉,考核不過的僧道被強製還俗。以後家中有父母需要贍養和幼子需要撫養的人不準出家,私自出家者流放。


    房喬拿出了和杜如晦商議了半年的政策,交由朝堂諸公討論。


    在反複吵架中,朝堂諸公一條一條地艱難把這些政策敲定。


    李玄霸將“利劍”展現給李世民觀賞後,卻辭去了相位,沒有參加接下來的政策製定。


    他看過房喬和杜如晦的獻策草稿,不過是將唐朝中晚期對寺廟的抑製政策提前到了貞觀朝,比李淵在武德九年頒布的律令還寬鬆一些。


    按照他的性格,父親當初頒布的律令才更合適。但幹活的是朝堂諸公,二哥也不是父親,他們自己決定就好。自己已經開了這個頭,就可以丟開不管了。


    兩京附近的寺廟道觀最先被清理,倉儲充裕了不少,能服徭役的百姓也增加了許多。


    李玄霸在農閑時節,第一次動用了大型徭役。


    他要加固在戰亂中損毀的黃河堤壩,疏通淤堵的黃河支流。


    “告訴三姊,找個機會挑起草原部落爭鬥,給我多送點奴隸過來。”


    “再送封信給宇文老師,讓他和高麗王商議,若高麗王不希望我攜帶天雷地火前往高麗,就送點刑徒過來幫大唐挖河道。”


    “李靖那裏……馮盎不是在嶺南和不服從大唐的酋帥談殿爭鬥嗎?讓他幫馮盎一把。”


    李玄霸命人送出信件後,驅車前往魏州。


    五十年後,這裏會誕生一位名為薑師度的水利專家。


    但此世厲害的學問基本都是家族傳承,李玄霸相信,薑師度剛當官時就能展現出完整的科學治水思想,他一定有家族熏陶。


    薑師度能考明經科,他的家族在當地一定財力不淺。


    一個有財力、會治水的家族,肯定會優先回饋家鄉,這也能利己。


    不出李玄霸所料,他剛到達魏州不久,就探得了魏州有治水本事的那位鄉賢——薑承。


    薑師度在曆史中記載很少,李玄霸不知道薑承與薑師度的關係,族人?近親?都無所謂,他隻要確信這個人會治水就行。


    魏州就是後世河北魏縣,位於黃河以東,濟水以西,自古水患多發。薑承祖傳的治水本事,就是薑家人代代在與黃河濟水搏鬥中總結而出。


    “天下大亂時黃河堤壩多遭遇破壞,若遇大雨必定決堤。本王希望你能助大唐一臂之力,減輕百姓將來的痛苦。”


    薑承毫不畏懼地直視李玄霸道:“殿下,如今天下剛定,大興徭役並非好事。”


    李玄霸笑道:“大唐會量力而行。至少有本王監督,朝廷撥發的所有錢糧都能進入役夫的口袋裏。”


    薑承猶豫了一番,咬緊牙關:“好,草民願意為晉王殿下效犬馬之勞。草民……草民相信’德重恩弘‘李三郎,一定不會做害民虐民之事!”


    李玄霸眼瞼微顫了一下。


    “德重恩弘”啊。


    於是在貞觀元年冬季枯水季節,皇帝命晉王趁著枯水期整修黃河堤壩。


    群臣勸諫,此時不應大興徭役。黃河堤壩確實很重要,但百姓休養生息更重要。


    李世民明白他們的言下之意。


    百姓是愚昧的。雖然整修黃河堤壩是為了他們好,但他們仍舊會因為徭役繁重而心生不滿。


    但若是天災摧毀了他們的家園,他們隻會自認倒黴。到時朝廷隻需要付出相比整修堤壩而言很少的錢糧,就能獲得他們的感激。


    對於整個大唐而言,這樣的休養生息其實更穩妥。


    於是帝讚賞群臣勸諫,但帝不聽。


    第226章 一環後又扣一環


    房杜等人也沒有阻攔,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和晉王這邊。


    他們都是看過天災年表的人。貞觀年前動則水旱交替,這幾年不趁著水旱災害還沒有來,趕緊修繕黃河堤壩, 疏通黃河支流, 難道等亡羊補牢嗎?


    隋煬帝當政的時候其實趕上了一個好時節, 大型的水旱災害沒遇到幾次。


    如果換一個不好大喜功的皇帝,就算是水旱災害懶得賑災,百姓自己都能熬過去。所以隋朝的舊臣已經被好時節慣壞了。他們難以想象水旱蝗災瘟疫接踵而來是個什麽場景。


    房杜等人本來也難以想象, 但李玄霸把表格“啪”的一聲拍他們麵前。


    房喬和杜如晦喝酒時,感慨在另一個世界中,毫無準備的貞觀君臣究竟是怎麽熬過這些自然災害, 還造就了貞觀之治。


    “若是你我不能做得更好,愧對後世’房謀杜斷‘的盛讚。”


    “’房謀杜斷‘對你不是盛讚, 對我這個早逝的人才是盛讚。我希望將來後世人再提起這個評價時, 我問心無愧。”


    懶惰的晉王殿下親自巡視黃河,房喬和杜如晦若是守不好朝堂這一畝三分地,他們可太愧對把自己氣出病的魏徵。


    房喬和杜如晦也猜出王雲的身份。雖然震驚,但陛下和李三郎做出什麽事都有可能,他們不會質疑。


    可憐魏徵, 一直被蒙在鼓裏。


    據陛下透露,李三郎不是不信任魏徵,才不把王雲的事告訴他, 隻是想看到魏徵驚喜的表情而已。


    “驚”肯定有了, 至於“喜”……就算魏徵氣病了, 可能也有吧。


    李玄霸辭去尚書省的職位後, 房杜的職位不變,裴世矩升任首相。


    裴世矩原本是民部尚書, 如今主動挑起大梁;民部尚書由蘇威接任。


    這兩位隋煬帝身邊的奸佞“五貴”,因在隋煬帝末年勸諫被隋煬帝疏遠,倒是保留了良好的名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