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節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作者:木蘭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2、
又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 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景恚曰:“會將吳兒女以 配奴。”——《南史》
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個“世家”就在侯景之亂中物理毀滅了。後來還有兩族還有族人,但已經無法形成世家門閥。
所以前文“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能就“門第錢”的潛規則罵山東世家。除了他們,其他世家都不敢罵,回旋鏢會插他們自己身上。
其他世家也不敢幫山東世家說話,雖然琅琊王和陳郡謝罵人的話讓他們也暗搓搓被擊中,但這兩家是真的不肯自降門第嫁女被滅了滿門,誰能和他們比“清貴”(李大德露出缺了大德的笑容.jpg)。
3、
開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修昏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新唐書》
太和九年,唐文宗在“甘露之變”被囚,開成的年號在太和之後,也就是在“甘露之變”被宦官軟禁的唐文宗想和宰相聯姻,宰相嚇得屁滾尿流,趕緊把女兒嫁了。
個人推測,唐文宗的哀歎,其實是說自己大唐二百年天子,也不能讓勳貴世家為大唐孤注一擲,維護大唐正統,而不是單純從“婚姻”的角度感慨。
4、
薛中書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隋唐嘉話》
這句話不見正史,出自《隋唐嘉話》。《隋唐嘉話》是一本筆記小說,所以薛元超這句話不一定是真的。
就算是真的,被迫成為李元吉的女婿,理解理解薛元超的抱怨吧,哈哈哈哈。
第228章 連環招真正目的
李智雲回長安時, 特意裝得自己傷得很重。
李世民和李玄霸出城門二十裏迎接英雄弟弟歸來,看到李智雲那淒慘的模樣,都裝得很憤怒很難過。
李玄霸在心聲裏對二哥吐槽。李世民再次展現出了自己強大的定力, 腦海裏被弟弟的聲音刷屏了也沒有露出破綻。
他如此年輕就能有帝王的定力, 全靠弟弟的磨礪。
李玄霸:【這大概也是我’算無遺策‘的體現。】
李世民:【滾!】
李智雲:嚶嚶嚶, 我被刺殺了,我傷得好重,我好委屈。抹眼淚, 再抹眼淚(偷瞟)。
不知情的人跟著一同憤怒,知情人也在展現出自己強大的演技。
這兄弟三人真是鬧麻了。
等李世民和李玄霸將李智雲接回宮,為保密隻讓宇文珠給李智雲看了看傷, 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臉色才真的沉了下來。
宇文珠歎氣:“可以讓禦醫來看了。”
李智雲對著兩位兄長討好笑:“二兄上戰場也受過傷,我這點傷不算什麽。”
李世民陰沉道:“我從來沒有自找傷受。”
李智雲道:“二兄, 三兄常說你自找傷受。”
李世民:“……”
李玄霸道:“確實是你二兄的錯。你二兄打仗就喜歡親自衝殺在前, 總覺得自己當主帥的時候,若不能親在戰場第一時間觀察敵人,戰鬥結果就不會完美。但這和你自己扮作賊帥有什麽關係?你的傷怎麽回事?總不會是你當亂民被傷的?算了,你別開口,王弘直!”
李世民看向旁邊一直拱手垂首的王弘直。
王弘直直挺挺跪下。
李智雲忙攔道:“這和王刺史無關, 是我自己的主意。他怎麽攔得住我。”
李玄霸道:“你是楚王,你若出事,無論屬下是否知情, 是否攔得住你, 都會承擔責任。”
李智雲神色一黯。
李世民卻瞥了李玄霸一眼。
阿玄看似在責怪王弘直, 其實是護著王弘直, 提前開口,不讓自己怪罪王弘直。
皇帝開口就是金口玉言, 沒了轉圜餘地。晉王開口則可以讓皇帝打圓場拉偏架。
李世民在心裏歎了口氣,道:“起身說話。”
他先伸手狠戳了一下李智雲身上的繃帶,痛得李智雲差點跳起來,然後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
禦榻已經不舒服了,還是可以整個人窩著的圈椅舒服。
“說吧,小五怎麽會受這麽重的傷。”李世民道,“小五,別嚎了,不想傷上加傷就閉嘴。”
平日裏總是笑嗬嗬的二兄一旦嚴肅起來,比總是板著臉的三兄可怕多了,李智雲雙手捂嘴。
李玄霸給了小五一個嫌棄的眼神。都快及冠了,這孩子怎麽還和小時候一樣幼稚。
宇文珠搖了搖頭,去太醫院給李智雲配藥,順便帶幾個禦醫過來檢查李智雲的傷勢,好把李智雲確實曾經受了重傷的消息傳到宮外。
長孫康寧湊在李世民耳邊輕言細語地勸說了李世民幾句後,給了李智雲一個“你小心些”的眼神,才去安慰一直提著心的長輩。
李世民給王弘直賜座,讓王弘直把李智雲幹的好事一一道來。
偶爾李智雲插一句嘴,在兩位兄長嫌棄的目光中,吹噓自己的英明神武。
事情說來簡單,李智雲確實遭遇了刺殺。
刺殺和山東世家無關。他們自隋朝時就被打擊,政治基礎幾乎被摧毀,經濟基礎也在隋末大亂中受損嚴重,沒膽子與大唐正麵對抗。
被王朝捧起的世家門閥天生就不足。
過江僑姓“王、謝、蕭、袁”四個世家,不僅有曆史底蘊,還在東晉立下汗馬功勞。東晉四個頂級僑姓士族,陳郡謝氏和蘭陵蕭氏都曾經隻是普通士族。他們在東晉的門閥地位是自己爭取,而不是僅憑祖上蔭庇和皇帝恩賜。
所以僑姓士族在鼎盛時,手中都有兵權,皇帝需要捧著他們。
後來高門士族崇尚清談和“閑官”,將軍政大權這等“俗事”讓給寒門將領後,他們就變成了任人屠戮的魚肉。
山東世家看似輝煌,但在一開始就是“魚肉”。
北魏是鮮卑政權,雖然把漢族世家捧得很高,但軍權一直牢牢抓在由鮮卑貴族和關隴豪強演化而成的關隴貴族手中。
皇帝需要山東世家的時候,山東世家可以參與朝政;當皇帝不喜山東世家時,比如“國史案”中山東世家嫡係被殺兩千餘人,幾乎被殺空了一代人才。
山東世家所依仗的隻剩下“墳中枯骨”,即他們祖上世世代代積累的郡望。百姓自發仰慕他們,百姓和其他有權有勢的官員自願給他們送錢聯姻。
以及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是如今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無論佛、道、儒的“注經權”還緊緊握在他們手中。
山東世家知道,隻要自己不主動和朝廷作對,朝廷也拿他們無可奈何,他們至少能保持現在的地位。而一旦他們敢與朝廷作對,李世民麾下玄甲兵的刀還正鋒利著。
什麽是權力?什麽是地位?
這個世界,不是你當了世家門閥就有世家門閥的權力,也不是你當了皇帝就自動有了皇帝的權力。
天子,兵強馬壯爾。
李世民不能明麵上對世家門閥動手,是因為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以及他們本身就是最大的治國人才庫。
世家門閥更不敢忤逆李世民,因為李世民有兵。
所以李智雲查他們的田地,他們隻是推諉不配合,或者聯合官員作偽證,不敢對李智雲太過不敬。
派人刺殺李智雲的,是地方上的小豪強。
這些豪強的影響力隻在一縣甚至一個村落,平時根本上不登大雅之堂,家族幾代人都名不見經傳。他們所有的根基都隻在家鄉,亂世時建塢堡養私兵,以鄉勇自衛的名義組建軍隊,勾結盜匪搶占民田民宅。
天下大亂時,這群人中較為優秀的人往往最先加入各地“義軍”,搖身一變成為將領,如瓦崗寨義軍中的徐世勣;最為優秀者,甚至成為一方霸主,比如原本曆史中的薛舉。
反倒是世家豪族會反應較為謹慎,頂多隻讓子弟尋求名主,不會迅速將全家力量都押上逐鹿的大舞台。
天下平定,優秀的小豪強已經加入了大唐的溫暖家庭,徐世勣、薛舉搖身一變大唐新的勳貴;普通的小豪強若沒有在亂世被其他豪強吞並,便能發一筆橫財,擴充家族資產,等著新王朝重新勘定土地時把灰黑的資產“洗白”。
魏晉南北朝亂世時,各個勢力征伐不休,很難構建穩定的基層權力機構。甚至連“縣”這樣的行政區劃,有時候也會有很大的權力真空,所以他們都需要“鄉賢”的支持。
這些小豪強根據先祖幾百年的經驗,認為大唐也會承認他們在亂世掠奪的資產。誰知道居然有刁民告狀,楚王李智雲這個愣頭青還真要重新拿著隋朝曾經的戶籍資料丈量田地,並聲稱要將多餘的田地充公。
李智雲本是劍指士族門閥。但重新丈量土地其實並不會讓士族門閥傷筋動骨,他們田產的大頭是隋朝皇帝賜予,或者曆朝曆代積累的“永業田”。
倒是李智雲根本沒放在眼裏的小豪強們慌了神。他們缺乏政治素養,看不穿李智雲的意圖,隻知道李智雲要搶他們的田,治他們的罪,說不定還要把他們全家流放。
現在亂世剛定,許多人還匪性未平。
這群當了幾年盜賊,剛放下屠刀的小豪強們一琢磨,橫豎都是個死,不如和大唐拚了!
輝煌的大隋都能說滅都滅,新建立的大唐又如何?
大漢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這天下就不會再出現一個持續百年以上的王朝!
於是這群小豪強們都不需要經過勾連,把後院武器一挖,反了!
李智雲苦著臉道:“我根本沒想到會捅了一群根本沒在意過的人的馬蜂窩。”
王弘直的神情也很苦澀。
王弘直祖上輝煌過,他知道士族門閥的心思,所以膽敢和李智雲演這出戲,料定山東門閥隻能吃個啞巴虧。
誰知道山東門閥確實如他們所料隻敢消極應對,一群“土豪”卻差點要了他們的命。
李世民和李玄霸在中原南征北戰時,李智雲不是留守隴西,就是留守西京。他對中原的情況了解不多,才吃了這個虧。
幸虧李智雲腦袋靈活,李玄霸給李智雲留下的張亮等人又曾經當過“民賊”,他才急中生智,想出一個“自己當賊帥”的招數瞞天過海,不僅逃出重圍等到援軍,還把鍋扣在了山東世家頭上。
雖然這群“揭竿而起”的小土豪們都是匪賊無疑,但他們人數眾多,隋末亂世的餘波未平,輿論很容易出現“官逼民反”的聲音,到時大唐朝堂就隻能“法不責眾”。
李智雲自從跟著兄長出門後,除了偶爾被兄長欺負,哪受過這等委屈?他都被刺殺了,怎麽能“法不責眾”?
李世民扶額:“所以你就……唉,你這是誣陷!是構陷!”
李玄霸道:“鄉間富戶哪來那麽多壯丁和兵甲?說不定小五誤打誤撞猜中,這群人背後確實有大世家支持。此番騷亂,就是欺負小五經驗不足,試探大唐的底線。”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
王弘直嘴唇抖動,想要說什麽。但他歎了口氣,什麽話都無法說出來。
這局麵他有五成的錯,如今已經鬧到這個地步,他自身難保,哪還能替被構陷的山東士族說話?
再說了,他也隱隱有懷疑,齊魯河北出現這麽大的動靜,真的是那一團散沙的鄉中豪強能做到的嗎?
李玄霸道:“二哥,你是皇帝,你懷疑別人謀逆不需要理由。你在懷疑有人謀逆,在小五被刺殺之後,還讓當事人自己找證據自證,這正是仁君所為啊。”
李智雲眼睛慢慢瞪圓。
2、
又請娶於王、謝,帝曰:“王、謝 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景恚曰:“會將吳兒女以 配奴。”——《南史》
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個“世家”就在侯景之亂中物理毀滅了。後來還有兩族還有族人,但已經無法形成世家門閥。
所以前文“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能就“門第錢”的潛規則罵山東世家。除了他們,其他世家都不敢罵,回旋鏢會插他們自己身上。
其他世家也不敢幫山東世家說話,雖然琅琊王和陳郡謝罵人的話讓他們也暗搓搓被擊中,但這兩家是真的不肯自降門第嫁女被滅了滿門,誰能和他們比“清貴”(李大德露出缺了大德的笑容.jpg)。
3、
開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謂宰相曰:“民間修昏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新唐書》
太和九年,唐文宗在“甘露之變”被囚,開成的年號在太和之後,也就是在“甘露之變”被宦官軟禁的唐文宗想和宰相聯姻,宰相嚇得屁滾尿流,趕緊把女兒嫁了。
個人推測,唐文宗的哀歎,其實是說自己大唐二百年天子,也不能讓勳貴世家為大唐孤注一擲,維護大唐正統,而不是單純從“婚姻”的角度感慨。
4、
薛中書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隋唐嘉話》
這句話不見正史,出自《隋唐嘉話》。《隋唐嘉話》是一本筆記小說,所以薛元超這句話不一定是真的。
就算是真的,被迫成為李元吉的女婿,理解理解薛元超的抱怨吧,哈哈哈哈。
第228章 連環招真正目的
李智雲回長安時, 特意裝得自己傷得很重。
李世民和李玄霸出城門二十裏迎接英雄弟弟歸來,看到李智雲那淒慘的模樣,都裝得很憤怒很難過。
李玄霸在心聲裏對二哥吐槽。李世民再次展現出了自己強大的定力, 腦海裏被弟弟的聲音刷屏了也沒有露出破綻。
他如此年輕就能有帝王的定力, 全靠弟弟的磨礪。
李玄霸:【這大概也是我’算無遺策‘的體現。】
李世民:【滾!】
李智雲:嚶嚶嚶, 我被刺殺了,我傷得好重,我好委屈。抹眼淚, 再抹眼淚(偷瞟)。
不知情的人跟著一同憤怒,知情人也在展現出自己強大的演技。
這兄弟三人真是鬧麻了。
等李世民和李玄霸將李智雲接回宮,為保密隻讓宇文珠給李智雲看了看傷, 李世民和李玄霸的臉色才真的沉了下來。
宇文珠歎氣:“可以讓禦醫來看了。”
李智雲對著兩位兄長討好笑:“二兄上戰場也受過傷,我這點傷不算什麽。”
李世民陰沉道:“我從來沒有自找傷受。”
李智雲道:“二兄, 三兄常說你自找傷受。”
李世民:“……”
李玄霸道:“確實是你二兄的錯。你二兄打仗就喜歡親自衝殺在前, 總覺得自己當主帥的時候,若不能親在戰場第一時間觀察敵人,戰鬥結果就不會完美。但這和你自己扮作賊帥有什麽關係?你的傷怎麽回事?總不會是你當亂民被傷的?算了,你別開口,王弘直!”
李世民看向旁邊一直拱手垂首的王弘直。
王弘直直挺挺跪下。
李智雲忙攔道:“這和王刺史無關, 是我自己的主意。他怎麽攔得住我。”
李玄霸道:“你是楚王,你若出事,無論屬下是否知情, 是否攔得住你, 都會承擔責任。”
李智雲神色一黯。
李世民卻瞥了李玄霸一眼。
阿玄看似在責怪王弘直, 其實是護著王弘直, 提前開口,不讓自己怪罪王弘直。
皇帝開口就是金口玉言, 沒了轉圜餘地。晉王開口則可以讓皇帝打圓場拉偏架。
李世民在心裏歎了口氣,道:“起身說話。”
他先伸手狠戳了一下李智雲身上的繃帶,痛得李智雲差點跳起來,然後大咧咧地坐在椅子上。
禦榻已經不舒服了,還是可以整個人窩著的圈椅舒服。
“說吧,小五怎麽會受這麽重的傷。”李世民道,“小五,別嚎了,不想傷上加傷就閉嘴。”
平日裏總是笑嗬嗬的二兄一旦嚴肅起來,比總是板著臉的三兄可怕多了,李智雲雙手捂嘴。
李玄霸給了小五一個嫌棄的眼神。都快及冠了,這孩子怎麽還和小時候一樣幼稚。
宇文珠搖了搖頭,去太醫院給李智雲配藥,順便帶幾個禦醫過來檢查李智雲的傷勢,好把李智雲確實曾經受了重傷的消息傳到宮外。
長孫康寧湊在李世民耳邊輕言細語地勸說了李世民幾句後,給了李智雲一個“你小心些”的眼神,才去安慰一直提著心的長輩。
李世民給王弘直賜座,讓王弘直把李智雲幹的好事一一道來。
偶爾李智雲插一句嘴,在兩位兄長嫌棄的目光中,吹噓自己的英明神武。
事情說來簡單,李智雲確實遭遇了刺殺。
刺殺和山東世家無關。他們自隋朝時就被打擊,政治基礎幾乎被摧毀,經濟基礎也在隋末大亂中受損嚴重,沒膽子與大唐正麵對抗。
被王朝捧起的世家門閥天生就不足。
過江僑姓“王、謝、蕭、袁”四個世家,不僅有曆史底蘊,還在東晉立下汗馬功勞。東晉四個頂級僑姓士族,陳郡謝氏和蘭陵蕭氏都曾經隻是普通士族。他們在東晉的門閥地位是自己爭取,而不是僅憑祖上蔭庇和皇帝恩賜。
所以僑姓士族在鼎盛時,手中都有兵權,皇帝需要捧著他們。
後來高門士族崇尚清談和“閑官”,將軍政大權這等“俗事”讓給寒門將領後,他們就變成了任人屠戮的魚肉。
山東世家看似輝煌,但在一開始就是“魚肉”。
北魏是鮮卑政權,雖然把漢族世家捧得很高,但軍權一直牢牢抓在由鮮卑貴族和關隴豪強演化而成的關隴貴族手中。
皇帝需要山東世家的時候,山東世家可以參與朝政;當皇帝不喜山東世家時,比如“國史案”中山東世家嫡係被殺兩千餘人,幾乎被殺空了一代人才。
山東世家所依仗的隻剩下“墳中枯骨”,即他們祖上世世代代積累的郡望。百姓自發仰慕他們,百姓和其他有權有勢的官員自願給他們送錢聯姻。
以及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是如今天底下最有學問的人,無論佛、道、儒的“注經權”還緊緊握在他們手中。
山東世家知道,隻要自己不主動和朝廷作對,朝廷也拿他們無可奈何,他們至少能保持現在的地位。而一旦他們敢與朝廷作對,李世民麾下玄甲兵的刀還正鋒利著。
什麽是權力?什麽是地位?
這個世界,不是你當了世家門閥就有世家門閥的權力,也不是你當了皇帝就自動有了皇帝的權力。
天子,兵強馬壯爾。
李世民不能明麵上對世家門閥動手,是因為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以及他們本身就是最大的治國人才庫。
世家門閥更不敢忤逆李世民,因為李世民有兵。
所以李智雲查他們的田地,他們隻是推諉不配合,或者聯合官員作偽證,不敢對李智雲太過不敬。
派人刺殺李智雲的,是地方上的小豪強。
這些豪強的影響力隻在一縣甚至一個村落,平時根本上不登大雅之堂,家族幾代人都名不見經傳。他們所有的根基都隻在家鄉,亂世時建塢堡養私兵,以鄉勇自衛的名義組建軍隊,勾結盜匪搶占民田民宅。
天下大亂時,這群人中較為優秀的人往往最先加入各地“義軍”,搖身一變成為將領,如瓦崗寨義軍中的徐世勣;最為優秀者,甚至成為一方霸主,比如原本曆史中的薛舉。
反倒是世家豪族會反應較為謹慎,頂多隻讓子弟尋求名主,不會迅速將全家力量都押上逐鹿的大舞台。
天下平定,優秀的小豪強已經加入了大唐的溫暖家庭,徐世勣、薛舉搖身一變大唐新的勳貴;普通的小豪強若沒有在亂世被其他豪強吞並,便能發一筆橫財,擴充家族資產,等著新王朝重新勘定土地時把灰黑的資產“洗白”。
魏晉南北朝亂世時,各個勢力征伐不休,很難構建穩定的基層權力機構。甚至連“縣”這樣的行政區劃,有時候也會有很大的權力真空,所以他們都需要“鄉賢”的支持。
這些小豪強根據先祖幾百年的經驗,認為大唐也會承認他們在亂世掠奪的資產。誰知道居然有刁民告狀,楚王李智雲這個愣頭青還真要重新拿著隋朝曾經的戶籍資料丈量田地,並聲稱要將多餘的田地充公。
李智雲本是劍指士族門閥。但重新丈量土地其實並不會讓士族門閥傷筋動骨,他們田產的大頭是隋朝皇帝賜予,或者曆朝曆代積累的“永業田”。
倒是李智雲根本沒放在眼裏的小豪強們慌了神。他們缺乏政治素養,看不穿李智雲的意圖,隻知道李智雲要搶他們的田,治他們的罪,說不定還要把他們全家流放。
現在亂世剛定,許多人還匪性未平。
這群當了幾年盜賊,剛放下屠刀的小豪強們一琢磨,橫豎都是個死,不如和大唐拚了!
輝煌的大隋都能說滅都滅,新建立的大唐又如何?
大漢都是幾百年前的事了。這天下就不會再出現一個持續百年以上的王朝!
於是這群小豪強們都不需要經過勾連,把後院武器一挖,反了!
李智雲苦著臉道:“我根本沒想到會捅了一群根本沒在意過的人的馬蜂窩。”
王弘直的神情也很苦澀。
王弘直祖上輝煌過,他知道士族門閥的心思,所以膽敢和李智雲演這出戲,料定山東門閥隻能吃個啞巴虧。
誰知道山東門閥確實如他們所料隻敢消極應對,一群“土豪”卻差點要了他們的命。
李世民和李玄霸在中原南征北戰時,李智雲不是留守隴西,就是留守西京。他對中原的情況了解不多,才吃了這個虧。
幸虧李智雲腦袋靈活,李玄霸給李智雲留下的張亮等人又曾經當過“民賊”,他才急中生智,想出一個“自己當賊帥”的招數瞞天過海,不僅逃出重圍等到援軍,還把鍋扣在了山東世家頭上。
雖然這群“揭竿而起”的小土豪們都是匪賊無疑,但他們人數眾多,隋末亂世的餘波未平,輿論很容易出現“官逼民反”的聲音,到時大唐朝堂就隻能“法不責眾”。
李智雲自從跟著兄長出門後,除了偶爾被兄長欺負,哪受過這等委屈?他都被刺殺了,怎麽能“法不責眾”?
李世民扶額:“所以你就……唉,你這是誣陷!是構陷!”
李玄霸道:“鄉間富戶哪來那麽多壯丁和兵甲?說不定小五誤打誤撞猜中,這群人背後確實有大世家支持。此番騷亂,就是欺負小五經驗不足,試探大唐的底線。”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
王弘直嘴唇抖動,想要說什麽。但他歎了口氣,什麽話都無法說出來。
這局麵他有五成的錯,如今已經鬧到這個地步,他自身難保,哪還能替被構陷的山東士族說話?
再說了,他也隱隱有懷疑,齊魯河北出現這麽大的動靜,真的是那一團散沙的鄉中豪強能做到的嗎?
李玄霸道:“二哥,你是皇帝,你懷疑別人謀逆不需要理由。你在懷疑有人謀逆,在小五被刺殺之後,還讓當事人自己找證據自證,這正是仁君所為啊。”
李智雲眼睛慢慢瞪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