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福建廣東走出的進士就已經非常多,可以成為文教興盛之地。


    至於張君政,怎麽說呢,張君政在廣東韶州當了一輩子的韶州別駕,即大隋的郡丞,相當於主管行政的副市長,一輩子雖無什麽業績流傳史書,但能在韶州別駕上幹到逝世,肯定幹得不算差。即使史書不說,李玄霸也能判斷出張君政為韶州做了許多實事。


    但他問張君政去不去嶺南,隻是單純好奇張君政在韶州當官時,帶著全家入了韶州的籍,之後子孫都紮根韶州而已。


    一般中原人去蠻夷之地做官,哪怕當幾十年的官,家人也是在中原祖地的。


    “是的,沒錯,他將來會因為教化嶺南青史留名。”李玄霸道,“他會老逝在嶺南任上,之後全家都紮根嶺南,子孫在外做官也將家人留在嶺南,隻身前往外地。張家世代教化嶺南,成為嶺南科舉望族。”


    崔仁師敬佩道:“君政品行真是令人佩服!他的子孫家風也令人羨慕!”


    李玄霸道:“是啊,他家風確實不錯。曾孫還入朝為名相呢。”


    崔仁師的表情扭曲了一瞬:“名相?”


    李玄霸點頭:“張良後人中又出現一位後人永久傳頌的張相了。”


    崔仁師酸了,酸透了。


    他看到朝堂上那些能臣,都放棄了當名相的奢望,張君政的後人居然是名相?!


    崔仁師問道:“老師,我的後人……崔氏後人有名相嗎?”


    李玄霸道:“崔氏子弟當宰相的人挺多,特別是唐朝快滅亡的時候……”


    崔仁師打斷道:“老師,老師!別說了!”


    他掩麵而逃。


    李玄霸聳肩。這孩子真奇怪,你自己要問的,現在又不想聽了。


    唉,算了,對晚輩且縱容些。


    李玄霸本來今天沒打算進宮。二哥案牘勞形,自己進宮被二哥發現咳嗽已經好了,估計會被抓苦力。


    但今日聽到的事太有趣了,李玄霸按捺不住分享欲|望,雖然會被二哥抓壯丁,還是興衝衝進宮把張君政誤會的事告訴二哥。


    “二哥,你說張君政這一誤會,不會真的變成了千古名臣,被廣州……呃,就是嶺南百姓建廟立祠吧?”李玄霸樂道,“我查閱了他的試卷,他還算腳踏實地,說不定真的可以。”


    這麽好笑的事,李世民卻沒有笑。


    他沉著臉抽出一封文書,塞在了李玄霸手中。


    李玄霸疑惑地展開文書。


    薛道衡彈劾交州都督,李世民另派盧祖尚為交州都督,輔佐嶺南道總管薛道衡。


    第241章 李玄霸緊急救場


    李玄霸一邊看盧祖尚的上書, 一邊在腦海裏搜索曆史中盧祖尚的信息。


    哦,唐太宗繼位“冤”殺的第一位大臣啊。


    盧祖尚並非範陽盧氏,而是河南樂安豪強。隋末時當地豪強紛紛起兵占據鄉裏, 盧祖尚也自立為刺史, 後獻地降唐, 得封郡公。


    雖然隻是豪強,但中原的豪強都很有學問,盧祖尚既是將領, 也是文人,武德年間當官時名聲不錯。


    無論是真正的昏了頭,還是運用冷酷帝王心術, 大多都是在唐太宗晚年時才發生,唯獨盧祖尚是唐太宗在貞觀二年殺的。


    盧祖尚是不是被冤殺?


    這要先提一提這件事的背景。


    唐太宗繼位的時候, 大唐內憂外患, 就像是一棟裏外都被人錘擊的爛房子。


    內政上,李淵自從當了皇帝之後不僅擺爛,還變得越來越抽象。


    李淵命溫大雅撰寫《大唐創業起居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李淵的形象是所有記載中最為光輝偉岸的,溫大雅對李淵所有行為都基本持誇讚態度。


    但優秀的史官就算完成政治任務, 也會用春秋筆法留下點東西。


    溫大雅所撰起居注中,誇讚李淵書法好, 字寫得快,曾經一天封了一千多個官,唰唰唰就把封官詔書寫完了。


    這些官可不是李淵在進軍長安的路上為招攬豪強許諾封的官, 而是當了皇帝後封的官。


    奉承他的封大官, 跳舞跳得好的胡人也封大官, 比李隆基重用安祿山還離譜, 至少安祿山真的有政績。


    他剛當上皇帝,大唐還未掃平天下,不思休養生息,就修建了新的奢華宮殿,被友人蘇世長諷諫,“這麽華麗的宮殿是隋煬帝造的吧?”


    不喜歡的人就算有功勞都要殺,喜歡的人就算犯下了重罪也能赦免。竇軌濫殺無辜,李高遷臨陣脫逃,李淵都是先下獄,然後迅速官複原職,甚至再升一級。


    所以武德年間朝內奢靡成風,官吏多貪汙受賄,屍位素餐的冗官無數。


    更別提李淵封王是從祖父的堂兄弟開始封,祖父、父親、自己的堂兄弟即後代,無論是垂垂老矣還是繈褓中的嬰兒,全部封郡王。


    大唐沉重的財政負擔,層層攤派在百姓身上。大唐就不像個統一王朝開國的模樣。


    雖然李淵也做了許多實事,但與他荒誕抽象的地方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滿朝文武今朝有酒今朝醉,仿佛回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代,搶個皇帝當就是為了享受享受,根本不在乎王朝的持續,默認自己待著的是個短命王朝。


    外患上,突厥打得李淵和李建成父子抱頭喊遷都,要把長安留給突厥人牧馬。唐太宗剛繼位,突厥人都快打到長安了;


    雲南的六詔還在觀望,與唐軍摩擦不斷;


    嶺南馮盎雖然歸順,但嶺南還有其他實力強大的酋長,一直在與馮盎爭鬥。


    貞觀元年,唐太宗剛改元,就著手吏治改革,加強邊疆防備。


    特別是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唐太宗尤為重視。


    就是在盧祖尚被殺的貞觀二年,唐太宗留下了在屏風上寫下各地都督刺史簡介,評價“(都督刺史等地方官)此輩實治亂所係,尤須得人”的典故。


    盧祖尚將要赴任的交州,乃是嶺南軍事重鎮。


    當年孫吳為了坐穩南方霸主的位置,就在蠶食交州上花了大力氣,所以現在交州是嶺南難得的受中央直管,而不是羈縻統治的州。


    貞觀元年,嶺南局勢惡化。


    馮盎與談殿等俚僚人酋帥相鬥,叛亂幾乎波及整個嶺南道。


    直到貞觀元年十月,歸順大唐的馮盎才占據上風。唐太宗派人招撫,叛亂的酋帥才投降。


    嶺南叛亂剛平息,交州都督、宗室李世壽就因為貪汙搜刮太過,當地百姓和豪強皆怨聲載道。


    唐太宗趕緊讓李世壽滾回來,急需派一個清廉正直的賢能之人去救急。


    前麵已經介紹了武德朝的情況——官多如牛毛,能用者寥寥無幾。


    唐太宗才剛登基,還來不及甄選人才。就算甄選了人才,也要先磨礪幾年,看看成色才能用。


    捉襟見肘之間,唐太宗和房玄齡等人冥思苦想,最終選擇了盧祖尚。


    情況很緊急,而選官的流程其實是很長的。


    當然,在正常的王朝裏,若不是流放貶謫,遇上一個脾氣好的皇帝,官員也不是不能找借口不赴任,比如要奉養老母之類。


    這等封疆大吏,皇帝也要多次詢問本人的意見。


    盧祖尚的問題在於,他之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已經在朝堂上拜謝了。


    唐太宗和房杜兩人一陣忙碌,把封官流程迅速走完。杜如晦親自去盧祖尚府中宣讀詔書。


    等到杜如晦來了,正式任命的詔書念完了,催促盧祖尚出發的時候,盧祖尚卻說“我回家後冥思苦想,還是覺得嶺南太苦了,我身體吃不消,不去”。


    你耍人啊?!


    唐太宗剛開始脾氣還是好的,盧祖尚對宰相杜如晦抗詔也沒追究,而是找盧祖尚的妻兄去勸說,並給出承諾,卿啊,你就去救救急,就一兩年時間而已!兩年後朕必召你回來!朕可以提前寫好召你回來的詔書!就兩年!


    盧祖尚拒絕。


    唐太宗又親自召見盧祖尚,再次承諾兩年之期,並抱怨匹夫都能遵守諾言,你怎麽能耍我?


    盧祖尚還是拒絕。


    唐太宗怒了。身為皇帝,連任命官員都任命不了,我還當個什麽皇帝?斬了!


    於是“冤”案發生,後世聽聞後無不為無辜的盧祖尚垂淚。


    貞觀二年適用的還是《武德律》,已經失考。《武德律》量刑較重,《唐律疏議》是其改良版本。


    在《唐律疏議》中,盧祖尚所犯之罪為“對捍製使”,《舊唐書》刑法誌明確其罪名為“忤旨”,按律當判處絞刑。


    隻是武德朝吏治散漫,完全由李淵心情決定,所以盧祖尚仗著自己有清正廉潔的名聲,以為皇帝顧忌羽毛,不會治他的罪。


    唐太宗在這件事上有錯嗎?


    錯很大。


    魏徵之後評價過唐太宗的毛病。唐太宗的毛病是典型的帝王病,有法不依,有程序不用。


    按照程序,唐太宗應當把盧祖尚交由大理寺處置,之後如何判刑,或者是否赦免,都該經過大理寺來執行。


    唐太宗卻是將盧祖尚“庭斬”。


    光憑“庭斬”這個行為,此事確實是冤案,因為人還沒交由大理寺審問定罪呢。


    之後唐太宗自己評價此事,“向者盧祖尚雖失人臣之義,朕殺之亦為太暴”。


    李玄霸慢條斯理地把曆史中盧祖尚會做的事告知二哥:“他現在也是先同意,等詔書念完了才說不去嗎?”


    李世民露出了古怪的神色:“是啊,這次也是先同意。我讓薛伯褒宣讀的詔書。”


    李玄霸遺憾道:“哎,該讓杜克明去!”


    李世民無語:“杜克明還沒回京呢。”


    他狠拍了一下桌子,咬牙切齒道:“不想去就提前說啊!現在詔書都頒布了,難道讓我收回詔書?皇帝的詔書豈能兒戲?伯褒也氣得不行,薛老師都在嶺南,盧祖尚還不到三十歲,他裝什麽老病!”


    李玄霸讚同:“是啊,他身為武將,還未到而立之年,居然以身體為托辭……哎,他找個稍稍走心一點的理由,比如奉養老母之類的,我倆都能忍。”


    原本曆史中盧祖尚也隻有三十歲。唐太宗選定盧祖尚去交州任職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盧祖尚足夠年輕,身體扛得住。


    李世民聽完李玄霸說的另一個時空的事後,心裏的氣居然少一些了。


    比起另一個世界的自己捉襟見肘,低聲下氣三番五次地求盧祖尚去赴任,被照臉抽了後還要反省太殘暴,自己情況好許多。沒有父親的折騰,貞觀朝吏治情況不錯,替代盧祖尚的人不缺。


    李世民隻是生氣自家老師那麽一大把年紀了還主動坐鎮嶺南,盧祖尚才二十多歲而且還是個武將,居然借口體弱多病抗旨不遵。更生氣的是,盧祖尚還當著薛收的麵這樣說。


    什麽去了嶺南就回不來了,那是流放的地方巴拉巴拉,坐鎮嶺南的薛道衡不僅是李世民、李玄霸的老師,還是薛收的親生父親!你當著親兒子的的麵說別人親生父親“去嶺南的人回不來了”,你是故意找揍吧?!


    李世民道:“伯褒氣得說要自己去了。父子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赴任,不然我就讓他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蘭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蘭竹並收藏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