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相王皮笑肉不笑,“平時請都請不動太傅,今日怎麽為了這點小事,趕到德陽殿來了。”
“相王也說是小事,小事就不必興師動眾,傷及彼此顏麵了。”太傅道,“三公主是有錯,大可讓其私下賠罪。郡主有氣,長公主也須顧及顏麵,相王就高抬貴手,息事寧人吧。”
其實要是換個人說情,相王也不是非懲處三公主不可,但偏偏是他羅隱,這下不刁難也得刁難了。
相王調開了視線,“太傅佐王事,燮理陰陽,天下機要等著太傅主持,就不必過問這種私事了。”
太傅卻一笑,“殿下與郡主都是我的學生,相王想以私事論斷,羅某就要勸相王一句了。相王愛女心切,卻不要忘記,殿下也是先帝掌上明珠,是西陵的長公主。長公主身份尊貴,儀比諸侯王,相王要其向郡主負荊請罪,不說僭越,冒犯天威之嫌是避無可避了。相王輔政,最忌口舌是非,何必落個妄自尊大的名聲,讓天下百姓議論。”
相王被他說得語窒,其實自己何嚐不知道這個要求咄咄逼人,但為了給女兒出氣,實在是顧不上了。
眼下太傅出麵,事情肯定不那麽好辦。他和王妃對視一眼,王妃道:“免了負荊請罪也可以,但長公主須得搬出金馬殿,這點要求不過分吧?這也是循著祖製,約束宮中內命婦。”
可是就連這個要求,太傅也駁回了,“長公主暫居金馬殿,是為照顧陛下。長公主與陛下一母同胞,陛下抱恙,沒有人比長公主更懂得撫慰,相王要令長公主搬出金馬殿,可要先顧及陛下?再說天機輪轉,應時而變,若遵祖製,太後也不該居於此,難道相王還要勒令太後,搬出德陽殿嗎?”
第12章
針不紮在自己身上,永遠感覺不到疼。起先對這件事無可無不可的太後,在聽到太傅這樣的質問時,終於打起精神看向了相王。
是啊,這德陽殿本不應該她住的,相王拿住處來說事,難道是明著擠兌常山長公主,暗裏給太後抻筋骨嗎?
太後這一盯不要緊,給相王嚇出了一身冷汗。雖說先帝駕崩前,將少帝與朝政托付給了顧命大臣,但有太後臨朝稱製,這西陵最終拿主意的,還是鄢太後。隻不過太後對權柄不甚感興趣,太傅又隻想教書育人,這才讓相王有了一人獨大的機會。
然而這一人獨大,始終在太後默許的範圍內。太後不計較,他可以橫著走,前提是揮動爪子的時候,不能誤傷了太後。如今太傅三言兩語把火引到了太後身上,讓她不再作壁上觀,那麽相王就得審時度勢,收起他的霸道作風了。
相王忙朝太後擺手,“臣斷沒有這個意思。咱們這是在商討長公主與懸子的糾葛,太傅又何必胡亂牽扯呢。”
鄢太後臉色不佳,前幾天相王妃就帶著清河郡主來找她,早過了念書的年紀了,非要擠進華光殿,像十幾歲的孩子掛屁簾似的,著實讓她為難了一番。如今入了學,好好讀書就罷了,又和三公主吵起來……太後簡直覺得她們煩死人了,連帶著相王,也讓她不滿意起來。
“三公主暫住金馬殿,確實是為就近照顧陛下,相王看在陛下的情麵上,就不要對此耿耿於懷了。”太後耷拉著眼皮說,“至於三公主得罪了郡主,賠罪是應當,但相王不能隻顧自己痛快,不顧帝王家顏麵,如此因小失大,也不是你做臣子的道理。”
相王夫婦顯然對這樣的處置方式不滿,相王妃揉著心肝申辯:“太後,懸子回來就病了,到現在還不肯吃飯呢。我們夫婦若隻是為三公主一句致歉,也不必興師動眾進宮來見太後了。”
說到這裏,鄢太後已是半帶敷衍,“那就派宮中最好的太醫過去,給郡主看病。郡主喜歡吃什麽,想要什麽,宮中之物隨意挑選就是了,這樣可行?”
相王看了自己的夫人一眼,朝她使眼色,讓她說話。
相王妃立刻意會,這回不再死咬著宜鸞不放了,含笑望了太傅一眼,“既然有太後與太傅說情,我們也不是那等得理不饒人的人,就照著太後的意思辦吧。宮中之物,我們不敢覬覦,懸子她什麽都不缺,謝過太後好意。不過先前說的,三公主須登門致歉,這個不能免……也不是我們較真,隻是想讓懸子開懷一些,請三公主體諒。”
這已經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宜鸞自然沒有異議,忙點頭應承,“我明日就去麵見郡主。”
“殿下是要一個人來麽?”相王妃道,“隻怕懸子轉不過彎來啊,最好能找個中間人說合說合……我看太傅正合適,若有老師從中調停,想必那孩子的心火也就平了。”
相王順勢又換了副嘴臉,笑道:“我與太傅同朝多年,太傅尋常輕易不外出,我也不得機會款待。若明日能來,我那小小王府可算蓬蓽生輝了,我必定掃庭以待,恭候太傅。”
所以說相王是個鑽營的高手,能把突發的變故一通盤弄,最終利益最大化。
說到底清河郡主的目標不就是太傅嗎,太傅出現,是解了宜鸞的圍,但自己也落入了相王的陷阱裏,不跑這一趟,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了。
宜鸞不知道太傅打算如何應對,率先回絕了相王妃的提議,“我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就行了,為何要勞動老師?”
相王橫了她一眼,“今日若沒有太傅為殿下出頭,能大事化小嗎?殿下如何不知感念太傅,還說這樣的話!”
宜鸞一向很討厭這位王叔,今天這份討厭果然更上了一層。
正要反駁他,卻聽見太傅應了聲好,“明日我與殿下一同登門,探望郡主。”
宜鸞訝然轉頭看他,太傅麵上波瀾不興,似乎這個要求,答應得一點都不為難。
相王夫婦滿意了,“我們回去便將消息告知小女。那麽明日,就靜候太傅與殿下駕臨了。”
相王夫婦朝太後行禮,複退出了德陽殿。太後看著他們走遠,恨鐵不成鋼地瞥了瞥宜鸞,“日後離清河郡主遠些,沒事別去招惹她。”
宜鸞訕訕告罪,“兒臣錯了,往後不敢了。”
太後扶了扶額,“鬧了我半日,我的腦子都快炸了……”站起身對太傅道,“這件事就勞煩太傅了,三公主無狀,請太傅代為周全。”
太傅微嗬腰,退到一旁,靜待太後走遠。這德陽殿也不用再逗留了,連一句話都沒有交代宜鸞,轉身便朝外去了。
宜鸞愣了下,忙跟上去,邊跑邊說:“老師,等等學生。”
太傅恍若未聞,步子也沒有放緩半分,雖說走得從容,但宜鸞還是從他的腳步裏,隱約窺出了幾分怒意。
心下緊張,又不敢留存積怨,有問題還是得當日解決,否則時間長了容易造成誤會。於是回身示意危藍先回去,自己噠噠跟在太傅身後,小心翼翼地說:“太後召見我的時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妙,所以派身邊的女官向老師求救……我沒想到,老師當真會來。”
太傅心空如洗,遇上這種棘手的學生,還有什麽可說的。她去和清河郡主較勁,又不是他授意的,到最後鬧出亂子來,卻要他出麵解決,多少讓他有種被逼無奈的感覺。
“老師,今日多謝你。”宜鸞諂媚地說,“我就知道老師顧念學生,不會看著相王一家欺負學生的。”
太傅到這時才向她施舍了一縷目光,“臣記得曾經告誡過陛下,不要刻意挑釁相王,這句話陛下沒有轉告殿下嗎?”
說起這個,又是另一種悲哀,堂堂的國君還需避諱臣子。當初聞譽是同她說起過,因此他們謹記著,盡量避免與相王發生任何衝突。有時候就算相王刻意壓製聞譽,大家也都忍了。
可李懸子的出現,本不在宜鸞的意料之中,自己也不是有心要和她過不去,隻是擔心她拿捏了太傅,少帝會腹背受敵。
但這話怎麽和太傅說呢,畢竟一人一個心眼,說出來怕是會引得太傅忌憚。因此她唯有裝傻充愣,“我沒想得罪郡主,但又看不慣她總纏著老師。我這是為老師分憂啊,請老師體諒學生的一片苦心。”
不得同意胡亂出頭,出了事一口一個“為了老師”。太傅的不悅不必掩飾,頓住步子道:“臣不管殿下是出於什麽目的,隻要殿下記住一點,不要讓任何人有機會,利用私怨牽扯上朝政。今日是沒有如相王的意,否則殿下不乘車輦負荊請罪,這臉麵還保得住嗎?淪為全中都的笑柄是小事,折損了陛下的顏麵是大事。你與陛下一母同胞,一損俱損的道理,殿下可明白?”
宜鸞低下頭,麵紅耳赤,“是,學生明白……可我沒想到,相王會小題大做。”
“現在殿下可見識到了?”他正顏厲色問,“有了這一次,殿下應當會吸取教訓了吧?”
宜鸞點頭不迭,“當然,我往後再不和李懸子起衝突了,就算她譏嘲我,我也不會理她。但老師,學生不能看著老師受人窺伺折辱,一旦李懸子想打老師的主意,學生就按捺不住這暴脾氣,您看這可如何是好……”
她是個斬不斷的滾刀肉,明明羞慚,卻又振振有詞。說得太傅納罕,操著複雜的目光審視了她半晌,最後說:“臣錯了,應該讓相王收拾你。”
啊,這是不打算講仁義了嗎?宜鸞慌張地解釋:“學生不是強,隻是想維護老師。”
或者……也許……她是真的好心吧。太傅心頭的怒意終究平息下來,不想再與她作這種無謂的爭執了,負起手快步上了複道。
宜鸞在後麵緊追不舍,說實話,今天這番境遇真的多虧了有太傅,她心裏確實十分感激他。
為了表示謝意,她說:“老師,我讓人做些好吃的,給老師送去吧!還有午真童子,多吃一些,長得壯實。”
太傅對這些俗禮並不感興趣,淡淡道:“官署有專人負責吃喝,午真也餓不著,殿下不必費心。”
“那我總要為老師做些什麽。”宜鸞真摯地說,“老師今日幫了我,明日還要陪我去相王府。那裏不知是什麽龍潭虎穴,萬一老師進去了就出不來了,那可怎麽辦?”
太傅額角一跳,“任他什麽龍潭虎穴,臣自有辦法全身而退。”
其實長公主雖然頑劣,但善於透過表麵看本質。想起明天這場鴻門宴……倒也不至於脫不了身,不過麻煩和困擾,是免不了的。
宜鸞覷覷他的臉,他眉眼平和,神情坦然。以前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現在言辭裏似乎也有了高低區分。
太傅心裏,什麽都知道。
李懸子就是因為接近不了他,一直不得如意。想想明天,太傅白送上門,稍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老師放心,明日我守著老師,寸步不離。”宜鸞已經把一切想好了,“待我三言兩語致了歉,我們盡快離開。相王若是請老師留下用飯,老師也不要答應,我怕他們在飯菜裏下藥。”
太傅遲疑地望了望她,“下藥?”
“對呀。”宜鸞頷首,趁機又把太傅誇讚了一番,“老師為人,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定不願意相信人心如此險惡。但小心駛得萬年船嘛,小心總沒錯的。到了人家府上不吃不喝,別人就不能把你怎麽樣。咱們早早地去,早早回來,青天白日的,不怕王府上有妖魔鬼怪。”
她說得很含蓄,最怕就是拖延到日落,李懸子豁出去綁太傅入洞房,那可真是神仙也難救了。
太傅是聰明人,當然聽得懂她的隱喻,但明天行程排得很滿,卻也是一件麻煩事。
“我明日午前在白虎觀選拔儒生,午時華光殿授課,直到未末才結束,最快也要申時才能前往相王府。”
宜鸞算了算時間,申時到日落,有一個半時辰,隻要速戰速決,還是來得及的。
“那就申時出發。”她慷慨地說,“老師要是不嫌棄,可以坐我的車。我讓人提早在上西門候著,出了翊龍園,可以直奔相王府。”
太傅最重禮節,當然不會和她同乘。她的好意立刻就被拒絕了,“殿下自便吧,臣有自己的車輦,不麻煩殿下了。”
宜鸞心道這麽見外做什麽,都一路同行了,用兩輛車不是多此一舉嗎,連交談都不方便。不過太傅說出口的話,她沒有膽量爭辯,隻好先應下,屆時再見機行事。
第13章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八字沒一撇偏要強行掛靠,當真有了幾分事實,反倒不那麽顯擺,刻意追求低調了。
第二日宜鸞去華光殿,半分沒提前一天的事,沉默著坐在座位上,沉默著取出書本文房,那文靜乖順的模樣,簡直像換了個人。
然而樹欲靜風不止,相王進宮刁難的事像長了腿,跑得人盡皆知。三公主招架不住,太傅出麵維護的事實,自然也成了眾人竊竊私議的焦點。
“我看有幾分真。”理郡王家的蓬萊縣主,是個說風就是雨的性格,“否則上回我爹爹罰我,老師怎麽不來救我?”
前半句話有待商榷,後半句話純屬找茬。有人反駁她,“你家住在陽和裏,離大宮四五裏呢,難道老師長了順風耳,知道你爹要扒你的皮?”
蓬萊縣主不高興,鼓著腮幫子說:“你們這些人,就是見不得人好,不像我,樂於成全。你們說,太傅教授我們兩年,先前也有七八位宗女,個個長得花容月貌,沒見太傅與誰有私情。現在三公主被太傅另眼相待,這不是長了我們西陵宗女的誌氣嗎,我看極好。”
這話當然會引來不滿,“西陵宗女的誌氣,得靠這種事長?你滿腦子情情愛愛,快閉上嘴,別說話了。”
眼看吵起來,也有人打圓場,“別爭別吵,回頭看太傅神情如何。”
反正隻要情緒有變化,眼神一定看得出來。太傅但凡有一點波動,那就事實大於雄辯了。
一眾人有鼻子有眼,商討得不可開交,呆坐在那裏的寧少耘引來了嘲笑,梁國公的長子斜斜挨過來,“子期,三公主這幾日沒給你送點心啊?”
寧少耘烏眉灶眼,沒好氣地衝對方哼了聲,“我淩王府沒吃沒喝,還要人接濟嗎?”惡狠狠地把人轟走了。
心裏還是有幾分不痛快,三公主的青睞來得快去得也快,弄得他都不好向家裏交代了。思忖再三,還是得探一探虛實,便悄悄挪到三公主邊上,壓聲道:“我母親讓我帶話給你,問你什麽時候來我家吃飯。”
宜鸞抬起了眼,“吃飯?近來有些忙,去不了,替我謝謝表姑母。”
那雙貓一樣的眼睛,電光火石望進寧少耘心裏去。以前不覺得這位彪悍的三公主有什麽討喜之處,現在細看,怎麽好像有點漂亮?
所以啊,機會放在眼前,挑三揀四不情不願。機會忽然沒了,又悵然若失萬念俱灰,這不是矯情就是賤。
寧少耘承認自己有點不識抬舉,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嗎?當然,他不會直截了當說願意娶她,彼此還需要更進一步了解,畢竟自己的為人是很矜持、很慎重的。
於是他說:“那你什麽時候有空,我好回稟我母親。”
宜鸞認真考慮了一番,“半年之內都沒空。”邊說邊繞了繞鬢邊的發絲,“你知道的,人一旦有了心事……很忙的。”
有了心事,一聽就是感情上的心事,寧少耘泄了氣,懊喪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但作為男人,多少有點不服氣,他開始仔細觀察課堂上太傅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和表情。不知是自己觀察不夠仔細,還是太傅過於老練,盯了半天,連一點皮毛都沒看出來。
再打量三公主,她托著腮,照樣百無聊賴。這樣的狀態,若說兩個人有首尾,好像有那麽一點不可信。
寧少耘鬆了口氣,傳言是假的,一定是。或許三公主隻是忽然對談婚論嫁失去了興致,僅此而已。有些事得走兩步退一步,那天抱樸勸過他,輸給別人丟臉,輸給太傅不丟臉,他當時心裏還是有些矛盾。現在坦然了不少,人雲亦雲的事少相信,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
窗外鳥鳴啾啾,炎熱早就褪去了,天涼好個秋啊!
寧少耘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課後,散學了,把書匣交給抱樸,邁著輕快的步子走出了上西門。
“相王也說是小事,小事就不必興師動眾,傷及彼此顏麵了。”太傅道,“三公主是有錯,大可讓其私下賠罪。郡主有氣,長公主也須顧及顏麵,相王就高抬貴手,息事寧人吧。”
其實要是換個人說情,相王也不是非懲處三公主不可,但偏偏是他羅隱,這下不刁難也得刁難了。
相王調開了視線,“太傅佐王事,燮理陰陽,天下機要等著太傅主持,就不必過問這種私事了。”
太傅卻一笑,“殿下與郡主都是我的學生,相王想以私事論斷,羅某就要勸相王一句了。相王愛女心切,卻不要忘記,殿下也是先帝掌上明珠,是西陵的長公主。長公主身份尊貴,儀比諸侯王,相王要其向郡主負荊請罪,不說僭越,冒犯天威之嫌是避無可避了。相王輔政,最忌口舌是非,何必落個妄自尊大的名聲,讓天下百姓議論。”
相王被他說得語窒,其實自己何嚐不知道這個要求咄咄逼人,但為了給女兒出氣,實在是顧不上了。
眼下太傅出麵,事情肯定不那麽好辦。他和王妃對視一眼,王妃道:“免了負荊請罪也可以,但長公主須得搬出金馬殿,這點要求不過分吧?這也是循著祖製,約束宮中內命婦。”
可是就連這個要求,太傅也駁回了,“長公主暫居金馬殿,是為照顧陛下。長公主與陛下一母同胞,陛下抱恙,沒有人比長公主更懂得撫慰,相王要令長公主搬出金馬殿,可要先顧及陛下?再說天機輪轉,應時而變,若遵祖製,太後也不該居於此,難道相王還要勒令太後,搬出德陽殿嗎?”
第12章
針不紮在自己身上,永遠感覺不到疼。起先對這件事無可無不可的太後,在聽到太傅這樣的質問時,終於打起精神看向了相王。
是啊,這德陽殿本不應該她住的,相王拿住處來說事,難道是明著擠兌常山長公主,暗裏給太後抻筋骨嗎?
太後這一盯不要緊,給相王嚇出了一身冷汗。雖說先帝駕崩前,將少帝與朝政托付給了顧命大臣,但有太後臨朝稱製,這西陵最終拿主意的,還是鄢太後。隻不過太後對權柄不甚感興趣,太傅又隻想教書育人,這才讓相王有了一人獨大的機會。
然而這一人獨大,始終在太後默許的範圍內。太後不計較,他可以橫著走,前提是揮動爪子的時候,不能誤傷了太後。如今太傅三言兩語把火引到了太後身上,讓她不再作壁上觀,那麽相王就得審時度勢,收起他的霸道作風了。
相王忙朝太後擺手,“臣斷沒有這個意思。咱們這是在商討長公主與懸子的糾葛,太傅又何必胡亂牽扯呢。”
鄢太後臉色不佳,前幾天相王妃就帶著清河郡主來找她,早過了念書的年紀了,非要擠進華光殿,像十幾歲的孩子掛屁簾似的,著實讓她為難了一番。如今入了學,好好讀書就罷了,又和三公主吵起來……太後簡直覺得她們煩死人了,連帶著相王,也讓她不滿意起來。
“三公主暫住金馬殿,確實是為就近照顧陛下,相王看在陛下的情麵上,就不要對此耿耿於懷了。”太後耷拉著眼皮說,“至於三公主得罪了郡主,賠罪是應當,但相王不能隻顧自己痛快,不顧帝王家顏麵,如此因小失大,也不是你做臣子的道理。”
相王夫婦顯然對這樣的處置方式不滿,相王妃揉著心肝申辯:“太後,懸子回來就病了,到現在還不肯吃飯呢。我們夫婦若隻是為三公主一句致歉,也不必興師動眾進宮來見太後了。”
說到這裏,鄢太後已是半帶敷衍,“那就派宮中最好的太醫過去,給郡主看病。郡主喜歡吃什麽,想要什麽,宮中之物隨意挑選就是了,這樣可行?”
相王看了自己的夫人一眼,朝她使眼色,讓她說話。
相王妃立刻意會,這回不再死咬著宜鸞不放了,含笑望了太傅一眼,“既然有太後與太傅說情,我們也不是那等得理不饒人的人,就照著太後的意思辦吧。宮中之物,我們不敢覬覦,懸子她什麽都不缺,謝過太後好意。不過先前說的,三公主須登門致歉,這個不能免……也不是我們較真,隻是想讓懸子開懷一些,請三公主體諒。”
這已經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了,宜鸞自然沒有異議,忙點頭應承,“我明日就去麵見郡主。”
“殿下是要一個人來麽?”相王妃道,“隻怕懸子轉不過彎來啊,最好能找個中間人說合說合……我看太傅正合適,若有老師從中調停,想必那孩子的心火也就平了。”
相王順勢又換了副嘴臉,笑道:“我與太傅同朝多年,太傅尋常輕易不外出,我也不得機會款待。若明日能來,我那小小王府可算蓬蓽生輝了,我必定掃庭以待,恭候太傅。”
所以說相王是個鑽營的高手,能把突發的變故一通盤弄,最終利益最大化。
說到底清河郡主的目標不就是太傅嗎,太傅出現,是解了宜鸞的圍,但自己也落入了相王的陷阱裏,不跑這一趟,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了。
宜鸞不知道太傅打算如何應對,率先回絕了相王妃的提議,“我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就行了,為何要勞動老師?”
相王橫了她一眼,“今日若沒有太傅為殿下出頭,能大事化小嗎?殿下如何不知感念太傅,還說這樣的話!”
宜鸞一向很討厭這位王叔,今天這份討厭果然更上了一層。
正要反駁他,卻聽見太傅應了聲好,“明日我與殿下一同登門,探望郡主。”
宜鸞訝然轉頭看他,太傅麵上波瀾不興,似乎這個要求,答應得一點都不為難。
相王夫婦滿意了,“我們回去便將消息告知小女。那麽明日,就靜候太傅與殿下駕臨了。”
相王夫婦朝太後行禮,複退出了德陽殿。太後看著他們走遠,恨鐵不成鋼地瞥了瞥宜鸞,“日後離清河郡主遠些,沒事別去招惹她。”
宜鸞訕訕告罪,“兒臣錯了,往後不敢了。”
太後扶了扶額,“鬧了我半日,我的腦子都快炸了……”站起身對太傅道,“這件事就勞煩太傅了,三公主無狀,請太傅代為周全。”
太傅微嗬腰,退到一旁,靜待太後走遠。這德陽殿也不用再逗留了,連一句話都沒有交代宜鸞,轉身便朝外去了。
宜鸞愣了下,忙跟上去,邊跑邊說:“老師,等等學生。”
太傅恍若未聞,步子也沒有放緩半分,雖說走得從容,但宜鸞還是從他的腳步裏,隱約窺出了幾分怒意。
心下緊張,又不敢留存積怨,有問題還是得當日解決,否則時間長了容易造成誤會。於是回身示意危藍先回去,自己噠噠跟在太傅身後,小心翼翼地說:“太後召見我的時候,我就知道大事不妙,所以派身邊的女官向老師求救……我沒想到,老師當真會來。”
太傅心空如洗,遇上這種棘手的學生,還有什麽可說的。她去和清河郡主較勁,又不是他授意的,到最後鬧出亂子來,卻要他出麵解決,多少讓他有種被逼無奈的感覺。
“老師,今日多謝你。”宜鸞諂媚地說,“我就知道老師顧念學生,不會看著相王一家欺負學生的。”
太傅到這時才向她施舍了一縷目光,“臣記得曾經告誡過陛下,不要刻意挑釁相王,這句話陛下沒有轉告殿下嗎?”
說起這個,又是另一種悲哀,堂堂的國君還需避諱臣子。當初聞譽是同她說起過,因此他們謹記著,盡量避免與相王發生任何衝突。有時候就算相王刻意壓製聞譽,大家也都忍了。
可李懸子的出現,本不在宜鸞的意料之中,自己也不是有心要和她過不去,隻是擔心她拿捏了太傅,少帝會腹背受敵。
但這話怎麽和太傅說呢,畢竟一人一個心眼,說出來怕是會引得太傅忌憚。因此她唯有裝傻充愣,“我沒想得罪郡主,但又看不慣她總纏著老師。我這是為老師分憂啊,請老師體諒學生的一片苦心。”
不得同意胡亂出頭,出了事一口一個“為了老師”。太傅的不悅不必掩飾,頓住步子道:“臣不管殿下是出於什麽目的,隻要殿下記住一點,不要讓任何人有機會,利用私怨牽扯上朝政。今日是沒有如相王的意,否則殿下不乘車輦負荊請罪,這臉麵還保得住嗎?淪為全中都的笑柄是小事,折損了陛下的顏麵是大事。你與陛下一母同胞,一損俱損的道理,殿下可明白?”
宜鸞低下頭,麵紅耳赤,“是,學生明白……可我沒想到,相王會小題大做。”
“現在殿下可見識到了?”他正顏厲色問,“有了這一次,殿下應當會吸取教訓了吧?”
宜鸞點頭不迭,“當然,我往後再不和李懸子起衝突了,就算她譏嘲我,我也不會理她。但老師,學生不能看著老師受人窺伺折辱,一旦李懸子想打老師的主意,學生就按捺不住這暴脾氣,您看這可如何是好……”
她是個斬不斷的滾刀肉,明明羞慚,卻又振振有詞。說得太傅納罕,操著複雜的目光審視了她半晌,最後說:“臣錯了,應該讓相王收拾你。”
啊,這是不打算講仁義了嗎?宜鸞慌張地解釋:“學生不是強,隻是想維護老師。”
或者……也許……她是真的好心吧。太傅心頭的怒意終究平息下來,不想再與她作這種無謂的爭執了,負起手快步上了複道。
宜鸞在後麵緊追不舍,說實話,今天這番境遇真的多虧了有太傅,她心裏確實十分感激他。
為了表示謝意,她說:“老師,我讓人做些好吃的,給老師送去吧!還有午真童子,多吃一些,長得壯實。”
太傅對這些俗禮並不感興趣,淡淡道:“官署有專人負責吃喝,午真也餓不著,殿下不必費心。”
“那我總要為老師做些什麽。”宜鸞真摯地說,“老師今日幫了我,明日還要陪我去相王府。那裏不知是什麽龍潭虎穴,萬一老師進去了就出不來了,那可怎麽辦?”
太傅額角一跳,“任他什麽龍潭虎穴,臣自有辦法全身而退。”
其實長公主雖然頑劣,但善於透過表麵看本質。想起明天這場鴻門宴……倒也不至於脫不了身,不過麻煩和困擾,是免不了的。
宜鸞覷覷他的臉,他眉眼平和,神情坦然。以前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現在言辭裏似乎也有了高低區分。
太傅心裏,什麽都知道。
李懸子就是因為接近不了他,一直不得如意。想想明天,太傅白送上門,稍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老師放心,明日我守著老師,寸步不離。”宜鸞已經把一切想好了,“待我三言兩語致了歉,我們盡快離開。相王若是請老師留下用飯,老師也不要答應,我怕他們在飯菜裏下藥。”
太傅遲疑地望了望她,“下藥?”
“對呀。”宜鸞頷首,趁機又把太傅誇讚了一番,“老師為人,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定不願意相信人心如此險惡。但小心駛得萬年船嘛,小心總沒錯的。到了人家府上不吃不喝,別人就不能把你怎麽樣。咱們早早地去,早早回來,青天白日的,不怕王府上有妖魔鬼怪。”
她說得很含蓄,最怕就是拖延到日落,李懸子豁出去綁太傅入洞房,那可真是神仙也難救了。
太傅是聰明人,當然聽得懂她的隱喻,但明天行程排得很滿,卻也是一件麻煩事。
“我明日午前在白虎觀選拔儒生,午時華光殿授課,直到未末才結束,最快也要申時才能前往相王府。”
宜鸞算了算時間,申時到日落,有一個半時辰,隻要速戰速決,還是來得及的。
“那就申時出發。”她慷慨地說,“老師要是不嫌棄,可以坐我的車。我讓人提早在上西門候著,出了翊龍園,可以直奔相王府。”
太傅最重禮節,當然不會和她同乘。她的好意立刻就被拒絕了,“殿下自便吧,臣有自己的車輦,不麻煩殿下了。”
宜鸞心道這麽見外做什麽,都一路同行了,用兩輛車不是多此一舉嗎,連交談都不方便。不過太傅說出口的話,她沒有膽量爭辯,隻好先應下,屆時再見機行事。
第13章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八字沒一撇偏要強行掛靠,當真有了幾分事實,反倒不那麽顯擺,刻意追求低調了。
第二日宜鸞去華光殿,半分沒提前一天的事,沉默著坐在座位上,沉默著取出書本文房,那文靜乖順的模樣,簡直像換了個人。
然而樹欲靜風不止,相王進宮刁難的事像長了腿,跑得人盡皆知。三公主招架不住,太傅出麵維護的事實,自然也成了眾人竊竊私議的焦點。
“我看有幾分真。”理郡王家的蓬萊縣主,是個說風就是雨的性格,“否則上回我爹爹罰我,老師怎麽不來救我?”
前半句話有待商榷,後半句話純屬找茬。有人反駁她,“你家住在陽和裏,離大宮四五裏呢,難道老師長了順風耳,知道你爹要扒你的皮?”
蓬萊縣主不高興,鼓著腮幫子說:“你們這些人,就是見不得人好,不像我,樂於成全。你們說,太傅教授我們兩年,先前也有七八位宗女,個個長得花容月貌,沒見太傅與誰有私情。現在三公主被太傅另眼相待,這不是長了我們西陵宗女的誌氣嗎,我看極好。”
這話當然會引來不滿,“西陵宗女的誌氣,得靠這種事長?你滿腦子情情愛愛,快閉上嘴,別說話了。”
眼看吵起來,也有人打圓場,“別爭別吵,回頭看太傅神情如何。”
反正隻要情緒有變化,眼神一定看得出來。太傅但凡有一點波動,那就事實大於雄辯了。
一眾人有鼻子有眼,商討得不可開交,呆坐在那裏的寧少耘引來了嘲笑,梁國公的長子斜斜挨過來,“子期,三公主這幾日沒給你送點心啊?”
寧少耘烏眉灶眼,沒好氣地衝對方哼了聲,“我淩王府沒吃沒喝,還要人接濟嗎?”惡狠狠地把人轟走了。
心裏還是有幾分不痛快,三公主的青睞來得快去得也快,弄得他都不好向家裏交代了。思忖再三,還是得探一探虛實,便悄悄挪到三公主邊上,壓聲道:“我母親讓我帶話給你,問你什麽時候來我家吃飯。”
宜鸞抬起了眼,“吃飯?近來有些忙,去不了,替我謝謝表姑母。”
那雙貓一樣的眼睛,電光火石望進寧少耘心裏去。以前不覺得這位彪悍的三公主有什麽討喜之處,現在細看,怎麽好像有點漂亮?
所以啊,機會放在眼前,挑三揀四不情不願。機會忽然沒了,又悵然若失萬念俱灰,這不是矯情就是賤。
寧少耘承認自己有點不識抬舉,現在後悔還來得及嗎?當然,他不會直截了當說願意娶她,彼此還需要更進一步了解,畢竟自己的為人是很矜持、很慎重的。
於是他說:“那你什麽時候有空,我好回稟我母親。”
宜鸞認真考慮了一番,“半年之內都沒空。”邊說邊繞了繞鬢邊的發絲,“你知道的,人一旦有了心事……很忙的。”
有了心事,一聽就是感情上的心事,寧少耘泄了氣,懊喪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但作為男人,多少有點不服氣,他開始仔細觀察課堂上太傅的每一個細微動作和表情。不知是自己觀察不夠仔細,還是太傅過於老練,盯了半天,連一點皮毛都沒看出來。
再打量三公主,她托著腮,照樣百無聊賴。這樣的狀態,若說兩個人有首尾,好像有那麽一點不可信。
寧少耘鬆了口氣,傳言是假的,一定是。或許三公主隻是忽然對談婚論嫁失去了興致,僅此而已。有些事得走兩步退一步,那天抱樸勸過他,輸給別人丟臉,輸給太傅不丟臉,他當時心裏還是有些矛盾。現在坦然了不少,人雲亦雲的事少相信,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
窗外鳥鳴啾啾,炎熱早就褪去了,天涼好個秋啊!
寧少耘的好心情一直持續到課後,散學了,把書匣交給抱樸,邁著輕快的步子走出了上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