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激她抖她的老底了,清河郡主沒打算給她留麵子,“外麵都傳得沸沸揚揚了,說你與太傅不清不楚,你既然如此維護太傅,為什麽不辯解?”複又問太傅,“你對我倒是恪守師訓,拒人於千裏之外,那麽她呢?你與她,就沒有一點糾葛嗎?”
太傅是一心隻讀聖賢書的人,對外麵的傳言不在意,也從未打聽過。隻是覺得可笑,怎麽又流傳出了他和三公主的種種,這礱城裏的活物,當真是太無聊了。
待要回答,宜鸞卻搶先接過了話頭,斬釘截鐵道:“沒有,絕對沒有,都是謠傳。”回頭看看太傅,“是吧,老師?”
可她搶答得越快,就越讓人起疑。還有她含情脈脈的回首,以及那句“是吧,老師”,很有撒嬌的嫌疑。清河郡主忽然開始相信了,他們之間,絕對不是師生關係這麽簡單。
有時候人啊,就是這麽現實,自己雖然是攝政王的女兒,但與少帝胞姐爭搶,細想之下真的沒有勝算。況且太傅又冷若冰霜,幾次三番地拒絕她,讓她顏麵無存。原本今天她是想好了再賭最後一局的,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這程咬金一來,算是徹底沒希望了。
罷罷罷,中都多才俊,又何必吊死在這棵老歪脖子樹上。清河郡主抽身得還算瀟灑,泄氣道:“三公主既然喜歡太傅,那就讓與三公主吧。”話雖這樣說,心裏終究不平,臨走的時候回頭一哂,“太傅別忘了,曾向師門立過誓。但願你不違師命,獨善其身,否則我便要嘲笑你自食其言,道貌岸然了。”
清河郡主振了下衣袖,快步走遠了,宜鸞這時才鬆了口氣,“郡主還怪癡心的咧。”說完笑吟吟望太傅,“老師大意,被人三言兩語就騙到這裏來。還好我出現及時,否則怕是要被郡主占便宜了。”
太傅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這件事上,“外間的傳言……”
宜鸞忙擺手,含糊地揭過,“哪有什麽傳言,別聽郡主胡說。”
太傅那雙眼睛,能讓一切謊言無所遁形,他問:“真的?”
宜鸞忖了忖,既然他這麽想知道,那一定要滿足他,“我也不敢欺瞞老師,就是……不知怎麽回事,人人誤會我與老師有首尾。大概因為我們一同去了相王府,回來又遇宮門鎖閉,鬧出了點動靜,這才讓流言傳得有鼻子有眼吧。不過老師不用擔心,清者自清,心懷坦蕩者,不畏謠言。”
她果然是坦蕩的,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模樣。
太傅若有所思,“清河郡主知難而退,也是因為這個?”
宜鸞交疊著兩手,抱歉地微笑著,“好像……是的呢。”
第19章
對太傅來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宜鸞心裏其實有些緊張,擔心太傅會生氣,萬一因此大發雷霆,自己怕是要吃不完兜著走了。畢竟有前車之鑒,上回宣平門上守門的那幾個禁軍,下場很淒慘,據說充了軍,家中原本是官戶,也給降了等子,貶為民戶了。自己呢,雖然是長公主,但不保證不會受罰。如果是這樣,她就得替自己想好說辭了,盡力推得一幹二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裝可憐。
覷覷太傅,他麵容平和,似乎沒有發怒的跡象。宜鸞的一顆心緩緩降落下來,很有向死而生的勇氣,問太傅:“老師得知了這個傳聞,會怨怪學生嗎?”
太傅站在樹下,那風流身形印在圓月中,人像鑲上了一圈銀邊似的。宜鸞是勘不破他心中所想的,他的話也語帶雙關,“為何要怨怪殿下?難道這些傳聞,是殿下刻意散播的嗎?”
宜鸞結實嚇了一跳,尷尬地訕笑,“怎麽會呢,我是女孩子,女孩子的名節多重要,豈能自己玷汙。”
不過話說回來,與太傅傳出些風言風語,實在算不得玷汙。她是自願的,自願便覺得占了便宜。
背著手,她舒展眉目望了望長天,由衷感慨著:“今晚月色真好。托李懸子的福,還能與老師一起賞月。”
鄢太後的生日正好在十五,雖然已經過了中秋的節氣,但每逢月半,星月圓滿,賞月的心情不受影響。
芳林園裏隨風飄來的唱詞也很應景,花旦咿呀吟唱著:“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太傅也不知道,為什麽擺脫了清河郡主,自己沒有急於離開。也許是永樂殿中人多,氣味難聞,讓他覺得窒息。他到這西陵,入朝十年,也還是沒有適應官場上的種種。與人周旋,讓他覺得厭煩乏累,既然從殿裏出來了,一時就不想回去了。
負起手,回身望,天淵池在月色下如平整的緞麵,微微一漾,有光粼粼。讓他想起年少時光,家中的後園中也有這樣一麵池水,曾經清澈見底,後來被蹂躪踐踏,泛起一池血色的漣漪……
那些舊事不願再細想,隻是恰逢這樣的月色,恰好他不用在書房忙碌,才有機會靜下心來,賞一賞這月下的大池。
視線不經意掃過,瞥見了站在一旁的孩子。他初教導她時,她才十五歲,十五歲的三公主,個子並不怎麽高,但那神情舉止甚有威嚴,莽撞起來小牛犢子一樣。接下來兩年,她竄得很快,到如今已經有了點大人的模樣。就是那種凜凜的,無所畏懼的氣度,哪怕挨板子也絕不討饒。常是他默默地打,她默默地挨,打完搓一搓手,回到座位上,字照樣寫得七倒八歪,詩照樣作得狗屁不通。
這就是三公主,一個讓他頭疼,但印象深刻的孩子。
如今這孩子竟然和他傳出了閑言,真是不可思議。西陵邊關動蕩,中都的人卻有心思牽扯風月,著實是個病態的世界。
宜鸞呢,對現狀很是滿意,太傅居然沒有立刻離開,他不知道站得越久,流言越蓬勃嗎?
偏頭看看他,著實令人垂涎。她一直很理解李懸子,誰能不愛這人間絕色呢。不過有些人,隻可遠觀不可褻玩,加之太傅在她眼裏一向是厲害角色,所以她也隻敢蹭一點他的威望,希望緊要關頭,太傅能夠礙於情麵,幫她一幫。
看湖看月,其實心思還是略感沉重啊,因為不知道朝中現在局勢怎麽樣,台閣上疏和親的諫議,擬到哪個階段了。
她也想過這件事賴定了聞譽,但聞譽夾在攝政大臣和鄢太後之間,已經很難了。上次想盡辦法都沒有做到的事,這次未必能達成,有時候她灰了心就想,大不了再和一回親。這次預先準備,做好保暖,隻要安全抵達渤海國,見到呼延淙聿,就來個先下手為強。老天爺既然給了第二次機會,絕不是讓她走過場的。
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現在還有時間,還可以斡旋斡旋。
太傅雖然不大願意過問朝政,但台閣的諫議通常需要經他核準。上回宜鸞和他不相熟,這件事她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這次不一樣,自己和太傅打了幾回交道,探聽一下虛實,應該不難。
“咱們在京中慶賀太後壽誕,邊關的將士們,也許正風餐露宿。”她嘴裏說著,很有王朝公主憂國憂民的胸襟。頓了頓又問,“老師,你說戰事何時能終了?西陵與渤海國的邊境,何時才能不交兵?”
五國常有衝突,這些年打不完的仗,西陵與另三國倒還有休兵的時候,唯獨與渤海國互不相讓,斷斷續續地,已經打了十來年了。
太傅望著大池上的月,曼聲道:“人之欲望,無止無盡,蟄伏時想問鼎,得江山後又想一統天下,隻要這中原還有另四國,戰爭便不會停止。”
宜鸞又打探:“那麽若想獲得安寧,可有什麽好辦法?”
太傅說:“以暴製暴,未必不是良方。想要長治久安,隻有一個辦法,將這中原如數收歸囊中,重整八極,重立州府。隻不過要想達成這個目標,不知要投入多少財力,葬送多少條人命,以西陵現在的國力……”他緩緩搖頭,“很難。”
尤其少帝登極之後,西陵徹底淪為了孤兒寡母當政,其餘四國虎視眈眈,不過礙於先帝餘威,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那麽,與各國修好呢?”她眨著眼問,“若是有人提出聯姻,老師如何看待?”
太傅因她這句話回身,很有些意外地說:“西陵自創建起,就沒與別國聯過姻,殿下為何忽然這麽問?難道你想把清河郡主送到敵國去嗎?”
宜鸞呆了下,發現太傅思維之跳脫,真是摁也摁不住。
“在老師的眼裏,我是這樣不擇手段的人嗎?我雖然不喜歡李懸子,但還不至於拿這種事來坑害她,寧願和她大大方方打一架,也不會在婚姻上給她使絆子,這不叫報仇,叫下流。再說那些鄰國又不傻,隨意送個宗女出去,就能冒充公主嗎?”
太傅點了點頭,“鄰國有四個,公主隻有三位,不夠。”
“對啊,尤其兩位已經出降了。”她眼波流轉,好聲好氣試探,“如果……我是說如果,有人出了這種餿主意,老師一定不會讚成吧?大丈夫平定天下,靠的是真刀真槍,不是女人的裙帶。”
可太傅卻沉默了,良久才道:“國事運籌,取其輕重。古來各國聯姻的先例很多,隻是西陵從來不曾實行,殿下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宜鸞說:“今時不同往日了嘛,陛下年少,不能謀斷。爹爹和阿娘都不在了,萬一這種事真的發生,沒人為我做主。”
太傅納罕,“殿下是聽說了什麽嗎?”
宜鸞很想告訴他,不是聽說了什麽,是上輩子真實經曆過,又怕他覺得她瘋傻,不願意相信她。
思來想去,隻好選了個委婉的說法,“前兩日看了本閑書,書上曆數了和親公主種種苦難遭遇,我覺得很可怕。老師,你說萬一西陵要和渤海國聯姻,以我的處境,應當怎麽辦?”
她滿含希望,想得到太傅至少帶些人情味的寬慰,可惜都是妄想。
太傅並不因和她多接觸了幾回,就對她心存憐憫,隻是冷冰冰地告訴她:“家國大事的最終決定,是台閣與陛下幾經磋商得出的結果,必定是有益於西陵的。莫說這件事隻是殿下臆想,就算當真要實行,殿下也應當擔負起長公主的責任來。”
宜鸞被他說得語窒,心裏的委屈不知應當怎麽抒發,眼圈頓時紅了,“老師一點都不講私情,學生好歹在您門下兩年,要是去和親,老師可就再也見不到我了,難道不會想我嗎?”
這兩句話,讓太傅無所適從,他完全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去想她。
宜鸞愈發難過了,抬手擦了擦眼淚,“李懸子糾纏老師,還是學生替老師擋了災呢,老師這樣絕情,實在太讓我傷心了。”
宜鸞的難過實實在在,忙了半天,太傅這條大腿始終沒有抱上,多少讓她覺得有點虧。
但這兩行淚,卻把氣氛烘托得恰到好處,因為排雲按照約定,拉了幾個傅母和內監從大柳樹前經過。一站一看,老天爺,不是三公主和太傅,還能是誰!
排雲大驚小怪,“殿下怎麽在這裏?哎呀,殿下怎麽還哭了?”
宜鸞扭身,有模有樣地強裝堅強,“別胡說,我哪裏哭了。”
這種情境下,有沒有哭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在大柳樹下私會。太傅明明說過不娶的,卻還招惹長公主,加上師生暗通款曲,有違世俗倫常,太傅身為長者,能幹出這種事來,著實令人嘖嘖。
傅母,大宮消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其作用猶如戰場上的急先鋒。隻需拿眼一瞥,心裏已經理清了來龍去脈,必定是長公主要個名分,太傅不答應,這才起了爭執哭哭啼啼。
礙於太傅的身份和威嚴,大家不敢隨意置喙,隻是拿同情的目光看著長公主。
宜鸞心裏樂開了花,太傅始亂終棄的帽子已經做好了,將來要是送她去和親,就可以直接給他扣上。
當然,裝好人的機會也不能錯過,宜鸞忙辯解:“我與太傅是碰巧遇上,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排雲的助力讓一切越描越黑,“碰巧遇上,碰巧沙子迷了眼。”
“噯。”宜鸞挪動腳步,臉上掛著尷尬的笑,“不說了,我該陪母後看戲去了。”臨走還不忘向太傅款款福身,“老師,學生去了。”
整個誤會的形成,太傅連一句話都沒說上,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他並不在意莫須有的罪名,但也不妨礙那些人拿譴責的目光打量他。
傅母和內監們很快垂下眼,快步走開了。
太傅的心境也沒有受到影響,獨自又在天淵池邊站了很久,直到少帝從芳林園出來,他才漫不經心地返回永樂殿。
那廂連腳步都顯得過於虛弱的宜鸞,終於被排雲攙扶到了沒人的地方,排雲興高采烈,“果然配合得天衣無縫,臣正好趕到,殿下正好潸然淚下。那滴眼淚,臣看得清清楚楚,裏麵裝滿了委屈……”邊說邊翹大拇指,“精妙!精妙!”
於宜鸞來說,又何嚐不是峰回路轉呢。殘留的淚水早就風幹了,夜風吹得麵皮緊繃,她由衷感慨著:“難怪有些女孩子愛哭,原來眼淚很有用處。”
排雲連連點頭,“不必等到明日,傅母們就會把消息傳揚出去。”
宜鸞得意地右拳擊左掌,“信則有,不信則無中生有。太傅這回就算插上翅膀,也飛不出我的五指山了。”
心滿意足回到戲園,發現清河郡主不在了,隻有相王妃還僵坐在那裏,回頭看了看她,眼神意味深長。
宜鸞不在乎相王妃想不想生吞活剝她,兀自坐下,匯入了看戲的人群裏。
戲台上,小生和花旦唱得纏綿繾綣,戲台下的鄢太後一手支著下頜,指尖快速掠過眼下淚珠,繼續裝得沒事人一樣。
第20章
人人都以為帝王家風光無限,規矩重比萬鈞。尤其這樣的大場麵,必定是半點差池也不會有,人人謹小慎微,人人走在早就劃定的軌跡上。但實際,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比如宜凰忽然揪住了一個女官的耳朵,眾目睽睽下,扇了那女官一巴掌。
“啪”地一聲,戲台的鼓點都掩蓋不住聲響,成功地驚動了鄢太後。
出什麽事了?大家很意外,戲文哪有家長裏短好看,一時紛紛轉頭,紛紛站了起來。
宜凰見這麽多人看向自己,心裏的怒氣雖然盡量壓製,還是從眼角眉梢泄露出來,咬著牙對捂臉的女官道:“你等著,我回去再收拾你。”
台上唱戲的人也惶然停下了,呆呆站定,望著台下。
鄢太後是鎮得住場子的,抓起一把錢,朝台上揚了過去,“怎麽停下了?繼續唱。”
反正李家的姑娘們不時出一點幺蛾子,都是家常便飯,除了那個老實的大公主,剩下沒有省油的燈。尤其二公主宜凰,那是個半點也不肯吃虧的主,今春出降,公婆在婚後第二日擺譜,遣人過去催促快快起身,別誤了敬茶。結果她幹脆連麵都沒露,一覺睡到大中午,還因嫌棄駙馬打呼嚕,五更把人趕了出去,弄得駙馬的母親進宮來告狀,細數了新婦的不事夫君,不敬公婆。
胡德妃雖還在,但先帝駕崩後就一心禮佛,不管外麵的事了,因此二公主的婚姻問題也由太後處置。太後連政務都不想過問,更別提那些家長裏短了,不耐煩地扔了句“你家缺人伺候嗎”,就把二公主的婆婆堵回來了。
太後的不追責,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們最大的縱容。遙想先帝在時,對她還不錯,先帝死了,他的孩子們就隨便生長吧。
戲台上又咿咿呀呀唱起來,眾人以為這件事就此揭過了,但二公主不這麽想。她走到太後麵前,直撅撅道:“母後,兒臣要和離。”
一石激起千層浪,命婦們眼風來去,充滿好奇。
太後還是懶懶地,打著拍子,連看都懶得看她一眼。
太後的宗旨,基本就是兩個字,“不管”。駙馬的母親進來告狀,她不管,二公主想和離,她當然也不會管。
宜凰說完這話,沒有得到太後的回應,衝動的怒氣被潑了涼水,已經消減了一半,但礙於麵子又不能退縮,複又叫了聲母後,“我要和離。”
若是沒人打圓場,宜凰不好下台,宜鸞忙和宜鳳一起上前勸慰,“有什麽話明日再說吧,別擾了太後的好興致。”
太傅是一心隻讀聖賢書的人,對外麵的傳言不在意,也從未打聽過。隻是覺得可笑,怎麽又流傳出了他和三公主的種種,這礱城裏的活物,當真是太無聊了。
待要回答,宜鸞卻搶先接過了話頭,斬釘截鐵道:“沒有,絕對沒有,都是謠傳。”回頭看看太傅,“是吧,老師?”
可她搶答得越快,就越讓人起疑。還有她含情脈脈的回首,以及那句“是吧,老師”,很有撒嬌的嫌疑。清河郡主忽然開始相信了,他們之間,絕對不是師生關係這麽簡單。
有時候人啊,就是這麽現實,自己雖然是攝政王的女兒,但與少帝胞姐爭搶,細想之下真的沒有勝算。況且太傅又冷若冰霜,幾次三番地拒絕她,讓她顏麵無存。原本今天她是想好了再賭最後一局的,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這程咬金一來,算是徹底沒希望了。
罷罷罷,中都多才俊,又何必吊死在這棵老歪脖子樹上。清河郡主抽身得還算瀟灑,泄氣道:“三公主既然喜歡太傅,那就讓與三公主吧。”話雖這樣說,心裏終究不平,臨走的時候回頭一哂,“太傅別忘了,曾向師門立過誓。但願你不違師命,獨善其身,否則我便要嘲笑你自食其言,道貌岸然了。”
清河郡主振了下衣袖,快步走遠了,宜鸞這時才鬆了口氣,“郡主還怪癡心的咧。”說完笑吟吟望太傅,“老師大意,被人三言兩語就騙到這裏來。還好我出現及時,否則怕是要被郡主占便宜了。”
太傅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這件事上,“外間的傳言……”
宜鸞忙擺手,含糊地揭過,“哪有什麽傳言,別聽郡主胡說。”
太傅那雙眼睛,能讓一切謊言無所遁形,他問:“真的?”
宜鸞忖了忖,既然他這麽想知道,那一定要滿足他,“我也不敢欺瞞老師,就是……不知怎麽回事,人人誤會我與老師有首尾。大概因為我們一同去了相王府,回來又遇宮門鎖閉,鬧出了點動靜,這才讓流言傳得有鼻子有眼吧。不過老師不用擔心,清者自清,心懷坦蕩者,不畏謠言。”
她果然是坦蕩的,一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模樣。
太傅若有所思,“清河郡主知難而退,也是因為這個?”
宜鸞交疊著兩手,抱歉地微笑著,“好像……是的呢。”
第19章
對太傅來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宜鸞心裏其實有些緊張,擔心太傅會生氣,萬一因此大發雷霆,自己怕是要吃不完兜著走了。畢竟有前車之鑒,上回宣平門上守門的那幾個禁軍,下場很淒慘,據說充了軍,家中原本是官戶,也給降了等子,貶為民戶了。自己呢,雖然是長公主,但不保證不會受罰。如果是這樣,她就得替自己想好說辭了,盡力推得一幹二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裝可憐。
覷覷太傅,他麵容平和,似乎沒有發怒的跡象。宜鸞的一顆心緩緩降落下來,很有向死而生的勇氣,問太傅:“老師得知了這個傳聞,會怨怪學生嗎?”
太傅站在樹下,那風流身形印在圓月中,人像鑲上了一圈銀邊似的。宜鸞是勘不破他心中所想的,他的話也語帶雙關,“為何要怨怪殿下?難道這些傳聞,是殿下刻意散播的嗎?”
宜鸞結實嚇了一跳,尷尬地訕笑,“怎麽會呢,我是女孩子,女孩子的名節多重要,豈能自己玷汙。”
不過話說回來,與太傅傳出些風言風語,實在算不得玷汙。她是自願的,自願便覺得占了便宜。
背著手,她舒展眉目望了望長天,由衷感慨著:“今晚月色真好。托李懸子的福,還能與老師一起賞月。”
鄢太後的生日正好在十五,雖然已經過了中秋的節氣,但每逢月半,星月圓滿,賞月的心情不受影響。
芳林園裏隨風飄來的唱詞也很應景,花旦咿呀吟唱著:“夢回鶯囀,亂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太傅也不知道,為什麽擺脫了清河郡主,自己沒有急於離開。也許是永樂殿中人多,氣味難聞,讓他覺得窒息。他到這西陵,入朝十年,也還是沒有適應官場上的種種。與人周旋,讓他覺得厭煩乏累,既然從殿裏出來了,一時就不想回去了。
負起手,回身望,天淵池在月色下如平整的緞麵,微微一漾,有光粼粼。讓他想起年少時光,家中的後園中也有這樣一麵池水,曾經清澈見底,後來被蹂躪踐踏,泛起一池血色的漣漪……
那些舊事不願再細想,隻是恰逢這樣的月色,恰好他不用在書房忙碌,才有機會靜下心來,賞一賞這月下的大池。
視線不經意掃過,瞥見了站在一旁的孩子。他初教導她時,她才十五歲,十五歲的三公主,個子並不怎麽高,但那神情舉止甚有威嚴,莽撞起來小牛犢子一樣。接下來兩年,她竄得很快,到如今已經有了點大人的模樣。就是那種凜凜的,無所畏懼的氣度,哪怕挨板子也絕不討饒。常是他默默地打,她默默地挨,打完搓一搓手,回到座位上,字照樣寫得七倒八歪,詩照樣作得狗屁不通。
這就是三公主,一個讓他頭疼,但印象深刻的孩子。
如今這孩子竟然和他傳出了閑言,真是不可思議。西陵邊關動蕩,中都的人卻有心思牽扯風月,著實是個病態的世界。
宜鸞呢,對現狀很是滿意,太傅居然沒有立刻離開,他不知道站得越久,流言越蓬勃嗎?
偏頭看看他,著實令人垂涎。她一直很理解李懸子,誰能不愛這人間絕色呢。不過有些人,隻可遠觀不可褻玩,加之太傅在她眼裏一向是厲害角色,所以她也隻敢蹭一點他的威望,希望緊要關頭,太傅能夠礙於情麵,幫她一幫。
看湖看月,其實心思還是略感沉重啊,因為不知道朝中現在局勢怎麽樣,台閣上疏和親的諫議,擬到哪個階段了。
她也想過這件事賴定了聞譽,但聞譽夾在攝政大臣和鄢太後之間,已經很難了。上次想盡辦法都沒有做到的事,這次未必能達成,有時候她灰了心就想,大不了再和一回親。這次預先準備,做好保暖,隻要安全抵達渤海國,見到呼延淙聿,就來個先下手為強。老天爺既然給了第二次機會,絕不是讓她走過場的。
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現在還有時間,還可以斡旋斡旋。
太傅雖然不大願意過問朝政,但台閣的諫議通常需要經他核準。上回宜鸞和他不相熟,這件事她是最後一個知道的。這次不一樣,自己和太傅打了幾回交道,探聽一下虛實,應該不難。
“咱們在京中慶賀太後壽誕,邊關的將士們,也許正風餐露宿。”她嘴裏說著,很有王朝公主憂國憂民的胸襟。頓了頓又問,“老師,你說戰事何時能終了?西陵與渤海國的邊境,何時才能不交兵?”
五國常有衝突,這些年打不完的仗,西陵與另三國倒還有休兵的時候,唯獨與渤海國互不相讓,斷斷續續地,已經打了十來年了。
太傅望著大池上的月,曼聲道:“人之欲望,無止無盡,蟄伏時想問鼎,得江山後又想一統天下,隻要這中原還有另四國,戰爭便不會停止。”
宜鸞又打探:“那麽若想獲得安寧,可有什麽好辦法?”
太傅說:“以暴製暴,未必不是良方。想要長治久安,隻有一個辦法,將這中原如數收歸囊中,重整八極,重立州府。隻不過要想達成這個目標,不知要投入多少財力,葬送多少條人命,以西陵現在的國力……”他緩緩搖頭,“很難。”
尤其少帝登極之後,西陵徹底淪為了孤兒寡母當政,其餘四國虎視眈眈,不過礙於先帝餘威,暫時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那麽,與各國修好呢?”她眨著眼問,“若是有人提出聯姻,老師如何看待?”
太傅因她這句話回身,很有些意外地說:“西陵自創建起,就沒與別國聯過姻,殿下為何忽然這麽問?難道你想把清河郡主送到敵國去嗎?”
宜鸞呆了下,發現太傅思維之跳脫,真是摁也摁不住。
“在老師的眼裏,我是這樣不擇手段的人嗎?我雖然不喜歡李懸子,但還不至於拿這種事來坑害她,寧願和她大大方方打一架,也不會在婚姻上給她使絆子,這不叫報仇,叫下流。再說那些鄰國又不傻,隨意送個宗女出去,就能冒充公主嗎?”
太傅點了點頭,“鄰國有四個,公主隻有三位,不夠。”
“對啊,尤其兩位已經出降了。”她眼波流轉,好聲好氣試探,“如果……我是說如果,有人出了這種餿主意,老師一定不會讚成吧?大丈夫平定天下,靠的是真刀真槍,不是女人的裙帶。”
可太傅卻沉默了,良久才道:“國事運籌,取其輕重。古來各國聯姻的先例很多,隻是西陵從來不曾實行,殿下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宜鸞說:“今時不同往日了嘛,陛下年少,不能謀斷。爹爹和阿娘都不在了,萬一這種事真的發生,沒人為我做主。”
太傅納罕,“殿下是聽說了什麽嗎?”
宜鸞很想告訴他,不是聽說了什麽,是上輩子真實經曆過,又怕他覺得她瘋傻,不願意相信她。
思來想去,隻好選了個委婉的說法,“前兩日看了本閑書,書上曆數了和親公主種種苦難遭遇,我覺得很可怕。老師,你說萬一西陵要和渤海國聯姻,以我的處境,應當怎麽辦?”
她滿含希望,想得到太傅至少帶些人情味的寬慰,可惜都是妄想。
太傅並不因和她多接觸了幾回,就對她心存憐憫,隻是冷冰冰地告訴她:“家國大事的最終決定,是台閣與陛下幾經磋商得出的結果,必定是有益於西陵的。莫說這件事隻是殿下臆想,就算當真要實行,殿下也應當擔負起長公主的責任來。”
宜鸞被他說得語窒,心裏的委屈不知應當怎麽抒發,眼圈頓時紅了,“老師一點都不講私情,學生好歹在您門下兩年,要是去和親,老師可就再也見不到我了,難道不會想我嗎?”
這兩句話,讓太傅無所適從,他完全不明白,自己為什麽要去想她。
宜鸞愈發難過了,抬手擦了擦眼淚,“李懸子糾纏老師,還是學生替老師擋了災呢,老師這樣絕情,實在太讓我傷心了。”
宜鸞的難過實實在在,忙了半天,太傅這條大腿始終沒有抱上,多少讓她覺得有點虧。
但這兩行淚,卻把氣氛烘托得恰到好處,因為排雲按照約定,拉了幾個傅母和內監從大柳樹前經過。一站一看,老天爺,不是三公主和太傅,還能是誰!
排雲大驚小怪,“殿下怎麽在這裏?哎呀,殿下怎麽還哭了?”
宜鸞扭身,有模有樣地強裝堅強,“別胡說,我哪裏哭了。”
這種情境下,有沒有哭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在大柳樹下私會。太傅明明說過不娶的,卻還招惹長公主,加上師生暗通款曲,有違世俗倫常,太傅身為長者,能幹出這種事來,著實令人嘖嘖。
傅母,大宮消息傳播的中堅力量,其作用猶如戰場上的急先鋒。隻需拿眼一瞥,心裏已經理清了來龍去脈,必定是長公主要個名分,太傅不答應,這才起了爭執哭哭啼啼。
礙於太傅的身份和威嚴,大家不敢隨意置喙,隻是拿同情的目光看著長公主。
宜鸞心裏樂開了花,太傅始亂終棄的帽子已經做好了,將來要是送她去和親,就可以直接給他扣上。
當然,裝好人的機會也不能錯過,宜鸞忙辯解:“我與太傅是碰巧遇上,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排雲的助力讓一切越描越黑,“碰巧遇上,碰巧沙子迷了眼。”
“噯。”宜鸞挪動腳步,臉上掛著尷尬的笑,“不說了,我該陪母後看戲去了。”臨走還不忘向太傅款款福身,“老師,學生去了。”
整個誤會的形成,太傅連一句話都沒說上,一切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他並不在意莫須有的罪名,但也不妨礙那些人拿譴責的目光打量他。
傅母和內監們很快垂下眼,快步走開了。
太傅的心境也沒有受到影響,獨自又在天淵池邊站了很久,直到少帝從芳林園出來,他才漫不經心地返回永樂殿。
那廂連腳步都顯得過於虛弱的宜鸞,終於被排雲攙扶到了沒人的地方,排雲興高采烈,“果然配合得天衣無縫,臣正好趕到,殿下正好潸然淚下。那滴眼淚,臣看得清清楚楚,裏麵裝滿了委屈……”邊說邊翹大拇指,“精妙!精妙!”
於宜鸞來說,又何嚐不是峰回路轉呢。殘留的淚水早就風幹了,夜風吹得麵皮緊繃,她由衷感慨著:“難怪有些女孩子愛哭,原來眼淚很有用處。”
排雲連連點頭,“不必等到明日,傅母們就會把消息傳揚出去。”
宜鸞得意地右拳擊左掌,“信則有,不信則無中生有。太傅這回就算插上翅膀,也飛不出我的五指山了。”
心滿意足回到戲園,發現清河郡主不在了,隻有相王妃還僵坐在那裏,回頭看了看她,眼神意味深長。
宜鸞不在乎相王妃想不想生吞活剝她,兀自坐下,匯入了看戲的人群裏。
戲台上,小生和花旦唱得纏綿繾綣,戲台下的鄢太後一手支著下頜,指尖快速掠過眼下淚珠,繼續裝得沒事人一樣。
第20章
人人都以為帝王家風光無限,規矩重比萬鈞。尤其這樣的大場麵,必定是半點差池也不會有,人人謹小慎微,人人走在早就劃定的軌跡上。但實際,總會有些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比如宜凰忽然揪住了一個女官的耳朵,眾目睽睽下,扇了那女官一巴掌。
“啪”地一聲,戲台的鼓點都掩蓋不住聲響,成功地驚動了鄢太後。
出什麽事了?大家很意外,戲文哪有家長裏短好看,一時紛紛轉頭,紛紛站了起來。
宜凰見這麽多人看向自己,心裏的怒氣雖然盡量壓製,還是從眼角眉梢泄露出來,咬著牙對捂臉的女官道:“你等著,我回去再收拾你。”
台上唱戲的人也惶然停下了,呆呆站定,望著台下。
鄢太後是鎮得住場子的,抓起一把錢,朝台上揚了過去,“怎麽停下了?繼續唱。”
反正李家的姑娘們不時出一點幺蛾子,都是家常便飯,除了那個老實的大公主,剩下沒有省油的燈。尤其二公主宜凰,那是個半點也不肯吃虧的主,今春出降,公婆在婚後第二日擺譜,遣人過去催促快快起身,別誤了敬茶。結果她幹脆連麵都沒露,一覺睡到大中午,還因嫌棄駙馬打呼嚕,五更把人趕了出去,弄得駙馬的母親進宮來告狀,細數了新婦的不事夫君,不敬公婆。
胡德妃雖還在,但先帝駕崩後就一心禮佛,不管外麵的事了,因此二公主的婚姻問題也由太後處置。太後連政務都不想過問,更別提那些家長裏短了,不耐煩地扔了句“你家缺人伺候嗎”,就把二公主的婆婆堵回來了。
太後的不追責,某種程度上,是對孩子們最大的縱容。遙想先帝在時,對她還不錯,先帝死了,他的孩子們就隨便生長吧。
戲台上又咿咿呀呀唱起來,眾人以為這件事就此揭過了,但二公主不這麽想。她走到太後麵前,直撅撅道:“母後,兒臣要和離。”
一石激起千層浪,命婦們眼風來去,充滿好奇。
太後還是懶懶地,打著拍子,連看都懶得看她一眼。
太後的宗旨,基本就是兩個字,“不管”。駙馬的母親進來告狀,她不管,二公主想和離,她當然也不會管。
宜凰說完這話,沒有得到太後的回應,衝動的怒氣被潑了涼水,已經消減了一半,但礙於麵子又不能退縮,複又叫了聲母後,“我要和離。”
若是沒人打圓場,宜凰不好下台,宜鸞忙和宜鳳一起上前勸慰,“有什麽話明日再說吧,別擾了太後的好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