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隻要人還活著,那就好。寧少耘的境遇,給華光殿的同窗們帶來了一段快樂,說笑間,這件事就過去了。
轉眼到了鄢太後千秋,今年是太後三十歲整壽,照例是要大辦的,宮中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司宮台忙起來,少帝也沒閑著,給太後寫萬壽圖,反複練習當日的頌詞。畢竟與太後搞好關係,對於還未親政的少帝很重要,鄢太後雖然對朝政興趣不大,但緊要關頭一句話,能夠左右西陵的命運。
宮中因有喜事,華光殿的課當然要暫停,宗室子弟們再進宮,就是衝著參加太後的壽宴。這日所有人都盛裝,日頭還在西邊宮牆頂上掛著,該來的人基本全都來了。崇德殿前的空地上旌旗獵獵,三丈高的萬壽宮燈成排架起,還有更遠一些的地方,幾人合圍的焰火也都就緒了,隻等鄢太後一露麵,少帝領著一眾皇親國戚們,齊齊向太後拜壽。
太後的臉上,還是沒有什麽喜色,不過比之以往,略微和顏悅色了一些。其實她是個不太願意與人打交道的人,即便臨朝稱製,也要掛半幅垂簾,因為上朝的時候,連妝都懶得畫。
幾位王妃湊在太後跟前,說著空洞乏味的溢美之詞,太後眼裏流露出一絲無聊來。宜鸞很懂這種感覺,上回太後做壽,她早就借機溜走了,寧願找危藍和排雲吃螃蟹,也不願意留在這浮誇失真的地方。但這回不一樣,她不能錯過有可能發生的任何事,她緊繃著神經,留意那些官員的每一句諫言,生怕一個閃失,聯姻的臭主意就被提上日程了。
還好,太後身邊圍繞的都是些內外命婦,其中相王妃當然不可或缺,她就在緊鄰太後的下手坐著,還不忘時刻帶著她的愛女。至於李懸子,人雖然在這裏,心卻早就飛出去,追尋太傅的蹤跡去了。因此她母親和她說話,連問了三回要不要吃些糕點,她都沒有聽見。
巴陵王夫人笑起來,“看來郡主有心事,就別把她拘在這裏,讓她找同窗們玩去吧。”
說起同窗,不知怎麽,總覺隱隱約約帶著點嘲諷意味似的。相王妃臉上有幾分尷尬,二十四歲的姑娘還硬擠進華光殿,說得好聽是好學,說得不好聽,就是花癡作祟。
“哪裏有什麽心事,外麵熱鬧,引人側目罷了。”相王妃笑道,“年輕孩子們愛玩,我家懸子已經是大人了,該學些待人接物的禮數,也不辜負太後教導她一場。”
太後被提及,很有幾分意外,隻是顧全相王妃的麵子,才忍住沒說“與我無關”。
相王妃又把視線對準了宜鸞,“三公主,你怎麽不出去玩?今日如此乖順,一直陪在太後的身邊。”
關於宜鸞那天一通胡攪蠻纏,壞了李懸子的好事,相王一家當然懷恨在心。仗著相王妃和太後沾親,宜鸞又不是太後親生的,所以說話有恃無恐,拿出了長輩對待晚輩的款兒。
宜鸞抬了抬眼,轉頭看太後,“母後,王嬸這是要打發我出去嗎?”
鄢太後木然看了看她,又望向相王妃。
三公主的憨直勁兒,讓相王妃有點下不來台,她隻好勉力周全,“我不是這個意思,不過有些好奇,平時不是哪裏熱鬧,哪裏就有你麽。”
宜鸞一本正經,“我也有長大的時候呀,堂姐要學待人接物的禮數,難道我就不要嗎?”
相王妃碰了一鼻子灰,忽然發現這丫頭牙尖嘴利,和以前不一樣了,不由望了太後一眼,想看看太後是怎麽個主張。
結果鄢太後不動如山,也許是膩煩了她們母女的麻煩,也或者是全然沒聽見,她隻關心今晚的折子戲,偏頭問身旁的女官:“戲園什麽時候開場?”
女官俯身道:“再過兩刻,就移進芳林園去。”
太後捏著手絹掖了掖鼻子,“先前點了《拷紅》和《驚夢》,你去傳我的話,再加一折《楚漢爭》,唱起來才喧闐。”
這是話中有話啊,相王妃立刻明白過來,和女兒交換了下眼色。
清河郡主自然有些不高興,她早就對太後不曾全力助她有怨言。在她看來,太後是西陵國母,就算直接賜婚,難道太傅能抗旨不遵嗎。說到底,還是沒把她爹爹當回事。
壓了壓火氣,低頭狠狠調開視線,坐在這裏半日,已經讓她覺得很不耐煩了。好不容易又等兩刻,終於所有女眷都要陪同太後看戲去了,趁著挪動的機會,她小聲吩咐身邊的侍女:“想個辦法,把太傅約到天淵池旁的大柳樹下。”
侍女茫然,“拿什麽理由去約呀,太傅未必會答應……”
清河郡主板著臉瞪她,“不是說了嗎,讓你想辦法。”
至於想什麽辦法,郡主不在乎,隻要讓她見到太傅就好。
侍女看著郡主遠去的身影,欲哭無淚。自己雖然陪同她多次進宮,些許認識幾個人,但這樣天大的辦法,叫她怎麽想!
正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個穿團花圓領袍的女官從邊上經過,推了推頭上的簪花烏紗帽,衝她嫣然一笑,“你不是宮裏人?怎麽不上芳林園看戲去?”
侍女六神無主,也不及想太多了,衝口道:“有人讓我給太傅傳口信,約他天淵池旁大柳樹下相見。”
女官皺了皺文細的眉,“是誰要約太傅相見?”
侍女想交底,又怕太傅不赴約,隻好搪塞,“我也不知道……我不認得她。”
宮裏當然還是好人多,女官尋思一下,露出了然的笑,“我認得太傅身邊的人,我來替你傳口信吧。”
對於不怎麽有責任心的侍女來說,隻要能完成郡主的交代就行,不管通過什麽途徑。於是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內人果然能替我傳話?”
女官說當然,拍了拍腰上的牙牌,“我可是在永和裏當值的,每日都能見到太傅。約在什麽時候?兩炷香後,如何?”
然後這個任務順利轉嫁,侍女放心地回郡主身邊交差去了,女官也被人招到了牆根下。
“排雲!”花園裏的彩燈,照得那張粉麵五顏六色,“你不便出麵,免得被人認出來。太傅在永樂殿,找個內監進去傳話,就說陛下要見太傅。”
排雲不明所以,“陛下不也在永樂殿嗎,跑到大柳樹底下見人,說不通吧。”
宜鸞嘖了聲,“太後的戲園子就要開場了,照著慣例,陛下得陪太後看頭一場戲,眼下不在永樂殿。”
排雲頷首,可又有些後怕,“假傳聖旨,會不會殺頭?”
宜鸞覺得她不太聰明,“太傅一見到李懸子,還會懷疑別人嗎?再說假傳聖旨問題也不大,陛下是我阿弟,我保得住你,你放心去吧。”
如此說來萬無一失。排雲得令,在永樂殿外的廊子底下找了個內侍,言之鑿鑿告訴他,陛下約太傅私下說話,萬不可聲張。
內侍一聽,即刻進去回稟,同樣鄭重其事,半點也不摻假。
遠處觀望的排雲見太傅點頭,方才躡著手腳從東園退出來。回到芳林園,避開了郡主和那侍女,悄聲告訴宜鸞:“殿下,一切都辦妥了。”
宜鸞說好,“我可真是足智多謀。”
但排雲還有疑問,“您不是不願意相王與太傅結成同盟嗎,怎麽還促成郡主和太傅見麵?”
宜鸞道:“你不懂,我英雄救美上癮了。等我趕走了李懸子,再與太傅獨處……”
排雲不愧為她的心腹,立刻會意,“到時候臣拉幾位傅母一同找殿下,太傅就算渾身長嘴,也說不清啦。”
諸位,這本出了點問題,因為之前沒寫過重生,摸不準調性,以至於用古言手法,寫了個輕玄幻內核的故事。結果就是兩頭不著邊,跑到哪個頻道都不合適,所以決定這本不入v啦,寫成小短篇,簡單迅速地完結,大家看著玩吧。下一本《琉璃階上》,純古言,架空明,專欄開了預收,這本完結那本接上,感興趣的先收藏一下吧,我再完善簡介。
第18章
兩個人竊笑了幾聲,大有陰謀得逞的快樂。
接下來隻要緊盯著李懸子,這件事就有著落了。宜鸞遠遠看著她,大概因為心懷期待,實在有些坐立難安,不時朝外麵看上一眼,心裏也在惴惴,不知道太傅是否會赴約吧。總之就算是碰運氣,她也一定會去大柳樹下等著。
果然不多會兒,她偏身對相王妃說了什麽,得到首肯後,起身悄悄退出了座位。
帶著侍女一路往天淵池方向去,路上還在追問:“說定了嗎?太傅一定會來吧?”
侍女的這項任務,完成得含糊,因此答話也明晰不起來,支吾著說:“反正已經知會太傅了……不管太傅來不來,郡主過去等著,萬一太傅赴約,不也是意外之喜嗎。”
清河郡主扭頭看了侍女一眼,顯然對她的話持懷疑態度。不過後半句倒也符合她現在的心情,她本就是有備而來,隻要太傅出現,就達到她的目的了。
眼下天色已晚,月也掛在了枝頭上,芳林園中雖然處處張燈結彩,天淵池邊卻是個相對冷僻的去處。如此背人的幽會,隻有她與太傅,今日商談得好,她也願意做個依人的小鳥;要是商談不好,一嗓子喊起來,那麽羅隱就得給她一個明確的交代了。
感情強求不得,她也知道,但好不容易遇見一個喜歡的,她就要強求,又怎麽樣?
心頭小鹿亂撞,疾步走在小徑上,秋日的夜風帶著寒涼,她覺得四肢冰冷,但臉頰滾燙。
前麵就是天淵池了,東岸長亭邊的那棵大柳樹輕搖著枝葉,在月色襯托下輪廓分外旖旎。仔細看,好像還不曾見到有人,自己來得早了些,倒也便於匿藏。
回了回身,示意侍女站遠些,別壞了她的好事。自己摸著黑,悄悄到了柳樹下。
他會來吧?她心頭突突地跳。翹首盼望了半晌,見一個頎秀的身影,踏著如練的夜色緩步走來了。太傅其人,實在是風度非凡,有一瞬讓她產生錯覺,仿佛他就是為她而來。甜蜜霎時在心頭彌漫,人也有些陶陶然了。
趁著他還未到跟前,得先隱藏起來,別讓他發現端倪折返。這柳樹粗壯的枝幹,很好地遮擋了她的身形,待太傅走到樹下,她才從樹後挪出來,含羞帶怯地喚了他一聲。
結果太傅發現是她,不由蹙眉,話也不願意說一句,轉身就要走。
清河郡主著急起來,趕忙攔住了他的去路。說實在的,自尊心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草草咽下苦澀,帶著顫抖的聲調問他:“為何一見是我,太傅就急於離開?”
她張著雙臂,太傅走不脫,也許有人覺得美人示好,是身為男子的榮耀,但他並不這樣認為。一廂情願的青睞,隻會讓人覺得厭煩,他的良好修養保證他不會失了風度,然而清河郡主觸及的底線,卻也讓他不能容忍。
“有人奏報,說陛下約我商談要事,我奉命前來,見到的卻是郡主。郡主不覺得假傳聖諭,有不臣之嫌嗎?”
清河郡主愣了下,“我的侍女並未說起,是借著陛下名頭約見了太傅啊,這件事我不知情。”
太傅沒有同她理論的興致,“郡主現在知道也不晚。永樂殿中還有要務,恕我不能奉陪了。”
他說完,見她仍舊沒有收回手的打算,隻得選擇繞道。結果剛邁出一步,清河郡主又堵住了他的前路,甚至因為來勢太洶洶,兩下裏就要撞上了。
還好太傅眼疾手快,抬手撐開了距離,但慌亂中的一扶肩,似乎讓清河郡主嚐到了一點甜頭。
那雙執筆的手,竟也溫暖有力呢。她赧然想著,口中軟語溫存,“太傅既然來了,何不聽我說兩句心裏話。”
然而太傅對她的心裏話並不感興趣,疏離道:“我與令尊同朝為官,平時隻有政事上的往來,私交亦平平。與郡主,自覺沒有什麽可商談的。”
他一直油鹽不進,很讓人苦惱。清河郡主道:“太傅絕頂聰明,我對太傅的心,料太傅早就知道了。我日日從家裏跑出來找你,是為什麽?我厚著臉皮進華光殿求學,又是為什麽?太傅如何不能體諒我呢。”
太傅那張臉,冷得發白,眼神死寂地望著她道:“郡主怎麽想,是郡主自己的事。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是郡主的涵養。”
這是在嘲諷她的人格嗎?清河郡主有些壓不住怒氣了,握著拳道:“羅隱,你沒有心嗎?”
可惜太傅是真的沒有心,他還是一貫孤高的樣子,平靜地調開了視線,“請問郡主,羅某可以離開了嗎?”
打算離開?在沒有給她一個好交代之前,休想離開!
硬的不行,隻好來軟的,清河郡主又換了個語調,哀聲道:“我究竟哪裏不好,太傅對我避如蛇蠍?是我長得不夠好看,還是脾氣不好?家世不好?我自認為作配太傅不算高攀,為什麽太傅就是不肯接受我呢。”
天上月,心上人,都近在眼前,但實則相隔萬裏,難以觸及。
清河郡主希望能夠得到他一句真心話,她不相信以自己的條件,打動不了這個男人。她甚至覺得,他的絕情隻是因為師門的規定,如果沒有皋府的約束,他對她,一定會有感覺的。
所以她步步緊逼,自認為還有勝算,甚至不惜魚死網破逼他一逼,“太傅與我在這裏私會,這時候我若喊開了,不知太傅如何應對?”
結果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身影探頭探腦出現了,小心翼翼問:“誰要喊?好好說話,為什麽要喊?堂姐,我站得太遠沒聽真切,你不介意我走近一點吧?”
簡直是陰魂不散!清河郡主不可思議地瞪著她,“你怎麽在這裏?”
宜鸞說:“裏麵悶得慌,我出來走走。”
就因為她這一走,想讓太傅百口莫辯的目的又無法達成了,有第三個人在場,還算得上私會嗎?
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清河郡主氣得直咬牙,“你鬼鬼祟祟的,究竟在那兒偷聽了多久?聽到了些什麽?”
宜鸞則是一臉無辜,“我來了好一會兒了,不過你放心,我也沒聽見多少,就聽見你問老師,你有哪裏不好,老師沒答你。為了避免堂姐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我的肺腑之言,你可要聽嗎?”也不管李懸子怎麽表態,自顧自道,“我覺得堂姐你啊,起碼有一點好——胎投得好。胎投得好,別的毛病,諸如言行驕縱、剛愎自用,就都不是問題。不過你的眉毛,怎麽修得那麽細?看上去命懸一線似的,寓意不太好……”說著回頭瞅了太傅一眼,“是吧,老師?”
太傅沒有回答,通常不回答,就是默認了。
清河郡主見狀,哪裏咽得下這口氣,跺腳道:“李宜鸞,你真討厭,話裏夾槍帶棒的,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宜鸞搓了搓手,向太傅求助,“老師,你看郡主又罵我。”
她老是告狀,清河郡主已經受夠她了,急赤白臉地說:“你陰陽怪氣了這麽一大通,反過來卻說我罵你?三公主,你好好讀你的書,做你的好學生就是了,為什麽非要摻和我與太傅的事?華光殿那麽多的宗女,沒有一個像你這樣,我們留太傅用飯,你賴著不走,我找太傅說話,你又從天而降,你到底要幹什麽!是護食,還是我哪裏得罪過你?今日把話說清楚,就算有私怨,也求一個冤有頭債有主。”
宜鸞被她一頓吼,那嗓門如狂風,差點把她吼得睜不開眼。
“我與堂姐哪有什麽私怨,還說我護食……”她耷拉著眉眼道,“這詞兒太難聽了,我不過是想保護老師而已,怎麽能叫護食呢。”
月色茫茫,但太傅的雙眉,還是悄然拱了起來。
宜鸞的張狂,通常是在華光殿展現的,在太傅麵前一則是沒膽,二則也要顧及形象,盡量不給太傅留下更壞的印象。因此她開始耐心地與清河郡主講道理,“我覺得感情這種事,還是要你情我願,捆綁不成夫妻嘛,上回你家家宴上,不是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嗎,你不能陷老師於不仁不義。況且今天是太後的好日子,你居然借著陛下的名義,把老師騙出來,這要是鬧到太後麵前,王嬸的麵子可就被你敗光了。堂姐,你就聽我的吧,以後看見太傅繞道走,你們倆實在不合適,真的。”
清河郡主被她氣得打噎,鐵青著臉道:“我該怎麽做,不用你來教。說我纏著太傅,難道你就不是嗎?為什麽處處有你,為什麽你這麽喜歡管閑事,你心裏的小算盤,我看得一清二楚。”
宜鸞攤了攤手,“我有什麽小算盤,堂姐要是說得出來,就算你厲害。”
轉眼到了鄢太後千秋,今年是太後三十歲整壽,照例是要大辦的,宮中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準備了。司宮台忙起來,少帝也沒閑著,給太後寫萬壽圖,反複練習當日的頌詞。畢竟與太後搞好關係,對於還未親政的少帝很重要,鄢太後雖然對朝政興趣不大,但緊要關頭一句話,能夠左右西陵的命運。
宮中因有喜事,華光殿的課當然要暫停,宗室子弟們再進宮,就是衝著參加太後的壽宴。這日所有人都盛裝,日頭還在西邊宮牆頂上掛著,該來的人基本全都來了。崇德殿前的空地上旌旗獵獵,三丈高的萬壽宮燈成排架起,還有更遠一些的地方,幾人合圍的焰火也都就緒了,隻等鄢太後一露麵,少帝領著一眾皇親國戚們,齊齊向太後拜壽。
太後的臉上,還是沒有什麽喜色,不過比之以往,略微和顏悅色了一些。其實她是個不太願意與人打交道的人,即便臨朝稱製,也要掛半幅垂簾,因為上朝的時候,連妝都懶得畫。
幾位王妃湊在太後跟前,說著空洞乏味的溢美之詞,太後眼裏流露出一絲無聊來。宜鸞很懂這種感覺,上回太後做壽,她早就借機溜走了,寧願找危藍和排雲吃螃蟹,也不願意留在這浮誇失真的地方。但這回不一樣,她不能錯過有可能發生的任何事,她緊繃著神經,留意那些官員的每一句諫言,生怕一個閃失,聯姻的臭主意就被提上日程了。
還好,太後身邊圍繞的都是些內外命婦,其中相王妃當然不可或缺,她就在緊鄰太後的下手坐著,還不忘時刻帶著她的愛女。至於李懸子,人雖然在這裏,心卻早就飛出去,追尋太傅的蹤跡去了。因此她母親和她說話,連問了三回要不要吃些糕點,她都沒有聽見。
巴陵王夫人笑起來,“看來郡主有心事,就別把她拘在這裏,讓她找同窗們玩去吧。”
說起同窗,不知怎麽,總覺隱隱約約帶著點嘲諷意味似的。相王妃臉上有幾分尷尬,二十四歲的姑娘還硬擠進華光殿,說得好聽是好學,說得不好聽,就是花癡作祟。
“哪裏有什麽心事,外麵熱鬧,引人側目罷了。”相王妃笑道,“年輕孩子們愛玩,我家懸子已經是大人了,該學些待人接物的禮數,也不辜負太後教導她一場。”
太後被提及,很有幾分意外,隻是顧全相王妃的麵子,才忍住沒說“與我無關”。
相王妃又把視線對準了宜鸞,“三公主,你怎麽不出去玩?今日如此乖順,一直陪在太後的身邊。”
關於宜鸞那天一通胡攪蠻纏,壞了李懸子的好事,相王一家當然懷恨在心。仗著相王妃和太後沾親,宜鸞又不是太後親生的,所以說話有恃無恐,拿出了長輩對待晚輩的款兒。
宜鸞抬了抬眼,轉頭看太後,“母後,王嬸這是要打發我出去嗎?”
鄢太後木然看了看她,又望向相王妃。
三公主的憨直勁兒,讓相王妃有點下不來台,她隻好勉力周全,“我不是這個意思,不過有些好奇,平時不是哪裏熱鬧,哪裏就有你麽。”
宜鸞一本正經,“我也有長大的時候呀,堂姐要學待人接物的禮數,難道我就不要嗎?”
相王妃碰了一鼻子灰,忽然發現這丫頭牙尖嘴利,和以前不一樣了,不由望了太後一眼,想看看太後是怎麽個主張。
結果鄢太後不動如山,也許是膩煩了她們母女的麻煩,也或者是全然沒聽見,她隻關心今晚的折子戲,偏頭問身旁的女官:“戲園什麽時候開場?”
女官俯身道:“再過兩刻,就移進芳林園去。”
太後捏著手絹掖了掖鼻子,“先前點了《拷紅》和《驚夢》,你去傳我的話,再加一折《楚漢爭》,唱起來才喧闐。”
這是話中有話啊,相王妃立刻明白過來,和女兒交換了下眼色。
清河郡主自然有些不高興,她早就對太後不曾全力助她有怨言。在她看來,太後是西陵國母,就算直接賜婚,難道太傅能抗旨不遵嗎。說到底,還是沒把她爹爹當回事。
壓了壓火氣,低頭狠狠調開視線,坐在這裏半日,已經讓她覺得很不耐煩了。好不容易又等兩刻,終於所有女眷都要陪同太後看戲去了,趁著挪動的機會,她小聲吩咐身邊的侍女:“想個辦法,把太傅約到天淵池旁的大柳樹下。”
侍女茫然,“拿什麽理由去約呀,太傅未必會答應……”
清河郡主板著臉瞪她,“不是說了嗎,讓你想辦法。”
至於想什麽辦法,郡主不在乎,隻要讓她見到太傅就好。
侍女看著郡主遠去的身影,欲哭無淚。自己雖然陪同她多次進宮,些許認識幾個人,但這樣天大的辦法,叫她怎麽想!
正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個穿團花圓領袍的女官從邊上經過,推了推頭上的簪花烏紗帽,衝她嫣然一笑,“你不是宮裏人?怎麽不上芳林園看戲去?”
侍女六神無主,也不及想太多了,衝口道:“有人讓我給太傅傳口信,約他天淵池旁大柳樹下相見。”
女官皺了皺文細的眉,“是誰要約太傅相見?”
侍女想交底,又怕太傅不赴約,隻好搪塞,“我也不知道……我不認得她。”
宮裏當然還是好人多,女官尋思一下,露出了然的笑,“我認得太傅身邊的人,我來替你傳口信吧。”
對於不怎麽有責任心的侍女來說,隻要能完成郡主的交代就行,不管通過什麽途徑。於是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內人果然能替我傳話?”
女官說當然,拍了拍腰上的牙牌,“我可是在永和裏當值的,每日都能見到太傅。約在什麽時候?兩炷香後,如何?”
然後這個任務順利轉嫁,侍女放心地回郡主身邊交差去了,女官也被人招到了牆根下。
“排雲!”花園裏的彩燈,照得那張粉麵五顏六色,“你不便出麵,免得被人認出來。太傅在永樂殿,找個內監進去傳話,就說陛下要見太傅。”
排雲不明所以,“陛下不也在永樂殿嗎,跑到大柳樹底下見人,說不通吧。”
宜鸞嘖了聲,“太後的戲園子就要開場了,照著慣例,陛下得陪太後看頭一場戲,眼下不在永樂殿。”
排雲頷首,可又有些後怕,“假傳聖旨,會不會殺頭?”
宜鸞覺得她不太聰明,“太傅一見到李懸子,還會懷疑別人嗎?再說假傳聖旨問題也不大,陛下是我阿弟,我保得住你,你放心去吧。”
如此說來萬無一失。排雲得令,在永樂殿外的廊子底下找了個內侍,言之鑿鑿告訴他,陛下約太傅私下說話,萬不可聲張。
內侍一聽,即刻進去回稟,同樣鄭重其事,半點也不摻假。
遠處觀望的排雲見太傅點頭,方才躡著手腳從東園退出來。回到芳林園,避開了郡主和那侍女,悄聲告訴宜鸞:“殿下,一切都辦妥了。”
宜鸞說好,“我可真是足智多謀。”
但排雲還有疑問,“您不是不願意相王與太傅結成同盟嗎,怎麽還促成郡主和太傅見麵?”
宜鸞道:“你不懂,我英雄救美上癮了。等我趕走了李懸子,再與太傅獨處……”
排雲不愧為她的心腹,立刻會意,“到時候臣拉幾位傅母一同找殿下,太傅就算渾身長嘴,也說不清啦。”
諸位,這本出了點問題,因為之前沒寫過重生,摸不準調性,以至於用古言手法,寫了個輕玄幻內核的故事。結果就是兩頭不著邊,跑到哪個頻道都不合適,所以決定這本不入v啦,寫成小短篇,簡單迅速地完結,大家看著玩吧。下一本《琉璃階上》,純古言,架空明,專欄開了預收,這本完結那本接上,感興趣的先收藏一下吧,我再完善簡介。
第18章
兩個人竊笑了幾聲,大有陰謀得逞的快樂。
接下來隻要緊盯著李懸子,這件事就有著落了。宜鸞遠遠看著她,大概因為心懷期待,實在有些坐立難安,不時朝外麵看上一眼,心裏也在惴惴,不知道太傅是否會赴約吧。總之就算是碰運氣,她也一定會去大柳樹下等著。
果然不多會兒,她偏身對相王妃說了什麽,得到首肯後,起身悄悄退出了座位。
帶著侍女一路往天淵池方向去,路上還在追問:“說定了嗎?太傅一定會來吧?”
侍女的這項任務,完成得含糊,因此答話也明晰不起來,支吾著說:“反正已經知會太傅了……不管太傅來不來,郡主過去等著,萬一太傅赴約,不也是意外之喜嗎。”
清河郡主扭頭看了侍女一眼,顯然對她的話持懷疑態度。不過後半句倒也符合她現在的心情,她本就是有備而來,隻要太傅出現,就達到她的目的了。
眼下天色已晚,月也掛在了枝頭上,芳林園中雖然處處張燈結彩,天淵池邊卻是個相對冷僻的去處。如此背人的幽會,隻有她與太傅,今日商談得好,她也願意做個依人的小鳥;要是商談不好,一嗓子喊起來,那麽羅隱就得給她一個明確的交代了。
感情強求不得,她也知道,但好不容易遇見一個喜歡的,她就要強求,又怎麽樣?
心頭小鹿亂撞,疾步走在小徑上,秋日的夜風帶著寒涼,她覺得四肢冰冷,但臉頰滾燙。
前麵就是天淵池了,東岸長亭邊的那棵大柳樹輕搖著枝葉,在月色襯托下輪廓分外旖旎。仔細看,好像還不曾見到有人,自己來得早了些,倒也便於匿藏。
回了回身,示意侍女站遠些,別壞了她的好事。自己摸著黑,悄悄到了柳樹下。
他會來吧?她心頭突突地跳。翹首盼望了半晌,見一個頎秀的身影,踏著如練的夜色緩步走來了。太傅其人,實在是風度非凡,有一瞬讓她產生錯覺,仿佛他就是為她而來。甜蜜霎時在心頭彌漫,人也有些陶陶然了。
趁著他還未到跟前,得先隱藏起來,別讓他發現端倪折返。這柳樹粗壯的枝幹,很好地遮擋了她的身形,待太傅走到樹下,她才從樹後挪出來,含羞帶怯地喚了他一聲。
結果太傅發現是她,不由蹙眉,話也不願意說一句,轉身就要走。
清河郡主著急起來,趕忙攔住了他的去路。說實在的,自尊心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草草咽下苦澀,帶著顫抖的聲調問他:“為何一見是我,太傅就急於離開?”
她張著雙臂,太傅走不脫,也許有人覺得美人示好,是身為男子的榮耀,但他並不這樣認為。一廂情願的青睞,隻會讓人覺得厭煩,他的良好修養保證他不會失了風度,然而清河郡主觸及的底線,卻也讓他不能容忍。
“有人奏報,說陛下約我商談要事,我奉命前來,見到的卻是郡主。郡主不覺得假傳聖諭,有不臣之嫌嗎?”
清河郡主愣了下,“我的侍女並未說起,是借著陛下名頭約見了太傅啊,這件事我不知情。”
太傅沒有同她理論的興致,“郡主現在知道也不晚。永樂殿中還有要務,恕我不能奉陪了。”
他說完,見她仍舊沒有收回手的打算,隻得選擇繞道。結果剛邁出一步,清河郡主又堵住了他的前路,甚至因為來勢太洶洶,兩下裏就要撞上了。
還好太傅眼疾手快,抬手撐開了距離,但慌亂中的一扶肩,似乎讓清河郡主嚐到了一點甜頭。
那雙執筆的手,竟也溫暖有力呢。她赧然想著,口中軟語溫存,“太傅既然來了,何不聽我說兩句心裏話。”
然而太傅對她的心裏話並不感興趣,疏離道:“我與令尊同朝為官,平時隻有政事上的往來,私交亦平平。與郡主,自覺沒有什麽可商談的。”
他一直油鹽不進,很讓人苦惱。清河郡主道:“太傅絕頂聰明,我對太傅的心,料太傅早就知道了。我日日從家裏跑出來找你,是為什麽?我厚著臉皮進華光殿求學,又是為什麽?太傅如何不能體諒我呢。”
太傅那張臉,冷得發白,眼神死寂地望著她道:“郡主怎麽想,是郡主自己的事。不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別人,是郡主的涵養。”
這是在嘲諷她的人格嗎?清河郡主有些壓不住怒氣了,握著拳道:“羅隱,你沒有心嗎?”
可惜太傅是真的沒有心,他還是一貫孤高的樣子,平靜地調開了視線,“請問郡主,羅某可以離開了嗎?”
打算離開?在沒有給她一個好交代之前,休想離開!
硬的不行,隻好來軟的,清河郡主又換了個語調,哀聲道:“我究竟哪裏不好,太傅對我避如蛇蠍?是我長得不夠好看,還是脾氣不好?家世不好?我自認為作配太傅不算高攀,為什麽太傅就是不肯接受我呢。”
天上月,心上人,都近在眼前,但實則相隔萬裏,難以觸及。
清河郡主希望能夠得到他一句真心話,她不相信以自己的條件,打動不了這個男人。她甚至覺得,他的絕情隻是因為師門的規定,如果沒有皋府的約束,他對她,一定會有感覺的。
所以她步步緊逼,自認為還有勝算,甚至不惜魚死網破逼他一逼,“太傅與我在這裏私會,這時候我若喊開了,不知太傅如何應對?”
結果就在這緊要關頭,一個身影探頭探腦出現了,小心翼翼問:“誰要喊?好好說話,為什麽要喊?堂姐,我站得太遠沒聽真切,你不介意我走近一點吧?”
簡直是陰魂不散!清河郡主不可思議地瞪著她,“你怎麽在這裏?”
宜鸞說:“裏麵悶得慌,我出來走走。”
就因為她這一走,想讓太傅百口莫辯的目的又無法達成了,有第三個人在場,還算得上私會嗎?
真是氣不打一處來,清河郡主氣得直咬牙,“你鬼鬼祟祟的,究竟在那兒偷聽了多久?聽到了些什麽?”
宜鸞則是一臉無辜,“我來了好一會兒了,不過你放心,我也沒聽見多少,就聽見你問老師,你有哪裏不好,老師沒答你。為了避免堂姐對自己沒有清醒的認識,我的肺腑之言,你可要聽嗎?”也不管李懸子怎麽表態,自顧自道,“我覺得堂姐你啊,起碼有一點好——胎投得好。胎投得好,別的毛病,諸如言行驕縱、剛愎自用,就都不是問題。不過你的眉毛,怎麽修得那麽細?看上去命懸一線似的,寓意不太好……”說著回頭瞅了太傅一眼,“是吧,老師?”
太傅沒有回答,通常不回答,就是默認了。
清河郡主見狀,哪裏咽得下這口氣,跺腳道:“李宜鸞,你真討厭,話裏夾槍帶棒的,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宜鸞搓了搓手,向太傅求助,“老師,你看郡主又罵我。”
她老是告狀,清河郡主已經受夠她了,急赤白臉地說:“你陰陽怪氣了這麽一大通,反過來卻說我罵你?三公主,你好好讀你的書,做你的好學生就是了,為什麽非要摻和我與太傅的事?華光殿那麽多的宗女,沒有一個像你這樣,我們留太傅用飯,你賴著不走,我找太傅說話,你又從天而降,你到底要幹什麽!是護食,還是我哪裏得罪過你?今日把話說清楚,就算有私怨,也求一個冤有頭債有主。”
宜鸞被她一頓吼,那嗓門如狂風,差點把她吼得睜不開眼。
“我與堂姐哪有什麽私怨,還說我護食……”她耷拉著眉眼道,“這詞兒太難聽了,我不過是想保護老師而已,怎麽能叫護食呢。”
月色茫茫,但太傅的雙眉,還是悄然拱了起來。
宜鸞的張狂,通常是在華光殿展現的,在太傅麵前一則是沒膽,二則也要顧及形象,盡量不給太傅留下更壞的印象。因此她開始耐心地與清河郡主講道理,“我覺得感情這種事,還是要你情我願,捆綁不成夫妻嘛,上回你家家宴上,不是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嗎,你不能陷老師於不仁不義。況且今天是太後的好日子,你居然借著陛下的名義,把老師騙出來,這要是鬧到太後麵前,王嬸的麵子可就被你敗光了。堂姐,你就聽我的吧,以後看見太傅繞道走,你們倆實在不合適,真的。”
清河郡主被她氣得打噎,鐵青著臉道:“我該怎麽做,不用你來教。說我纏著太傅,難道你就不是嗎?為什麽處處有你,為什麽你這麽喜歡管閑事,你心裏的小算盤,我看得一清二楚。”
宜鸞攤了攤手,“我有什麽小算盤,堂姐要是說得出來,就算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