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詢問之下,太傅慢慢搖頭,“仇早就報了,所以我在這世上無牽無掛。”
“怎麽會無牽無掛呢。”宜鸞絞盡腦汁試圖開解他,“看看山川美景,看看春日草木繁盛,還有年輕人成雙成對、老嫗出嫁、老翁入贅,不都是人間有意思的事嗎。”
第27章
若說有意思的事,前麵三樣確實算得上,但後麵那些又是什麽?所以說年輕人感興趣的事,他理解不了,前半句話能夠讓他逗留人間,後半句話,則讓他有了現在就想離開的衝動。
太傅轉頭瞥了她一眼,“人間繁華,對殿下來說就是那些雞毛蒜皮嗎?”
宜鸞說是,也不是,“我是女子,想過上陣殺敵,無奈現實不允許。就算生在帝王家,沒什麽建樹,將來不過是個有身份的婦人而已。婦人囿於內宅,操心丈夫操心孩子,整日聽的都是家長裏短,這就是人生啊。我現在唯一能為自己爭取的,就是留在礱城,找個不錯的駙馬,活到壽終正寢。”說著問太傅,“學生這點追求,不過分吧?”
太傅有些嫌棄,但又指不出錯謬,隻得點了點頭。
“可是駙馬難找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要不要順便再遊說太傅兩句?宜鸞察言觀色一番,真誠地說,“老師,孤身一人很艱難的,要不然還是還俗吧!看看學生,無父無母無人依靠,雖說是個長公主,但運氣不怎麽好,空有頭銜沒有實權,活得寄人籬下,很希望出去自立門戶。既然如此,老師何不考慮考慮?反正外麵都傳得沸沸揚揚了,加上你我又被困在這白石峰上,出去渾身長嘴也說不清。倒不如順其自然,坐實傳言,如此對誰都有交代,學生也不必因為流言蜚語嫁不出去了,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說世事輪轉,總會有出其不意的妙事發生。孤男寡女被困於此,對宜鸞來說就是最大的好事。求這第二次婚,倒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反正就是順嘴一提罷了,萬一太傅忽然想通了呢。
當然,她所期望的事照舊沒有發生,太傅那三貞九烈的模樣是不可逆轉了,擺出恩師的威嚴,淡淡拿眼風一瞥她,就嚇得她趕緊轉悠開了,邊轉邊嘀咕:“哎呀,到底他們什麽時候才來救我們呀,我想家裏的被褥,還有沙嬤嬤做的豆沙團子了。”
太傅很樂觀,“快了。”
快了,這一等,又等了兩個時辰。
好在太傅不單會打雁,還會打兔子,宜鸞懶得追問為什麽會有兔子蹦上崖頂了,烤熟了吃就是了,先填飽肚子要緊。等吃完,她悄悄上太傅獵取食物的地方探查了一番,要不是那裏空空如也,她簡直要以為有個無形的夥房,隨時供人取食呢。
受困的時間實在難熬,就算有太傅陪伴,她也覺得快要堅持不下去了。好在營救的人趕在日正當空的時候到了,但架起索橋不太現實,唯一能讓他們脫困的方式,就是係上繩子,從崖壁順下去。
宜鸞一聽這個計劃,頓時腿腳發軟,忙擺手,“不行不行,我畏高,我不敢。”
背著大捆繩索的奚官甲盡力勸說,“殿下,沒有第二條路了,您也不想凍死在白石峰上吧!”
她當然不想,但也得考慮自身的情況,苦著臉道:“我身為長公主,端莊大方,幾時也沒有懸在崖壁上過。”
但眼下不是情況有變嗎。奚官乙隻好央求太傅,“大人,您勸勸長公主殿下吧。”
太傅轉頭望了望對岸,“這白石峰不是平地而起,山體與道觀的基座相連,離地麵也就十六七丈。殿下大膽些,臣在上麵拽著你,必定能夠平安落地的。”
宜鸞的腦袋搖得撥浪鼓一樣,“不行,我惜命,不敢冒這個險。”
畢竟走了大運才從渤海國回來,就這麽死在玉泉山,那不是太冤枉了嗎。
兩名奚官愁眉苦臉望著太傅,“要不大人與殿下一同下去吧。那顆鬆樹長得粗壯,吊住兩個人不成問題。”
太傅很為難,宜鸞倒是來了興致,“若是有老師在,我就不害怕了。”
事到如今,隻能一搏了。太傅動手把她和自己拴在一起,趁著天色尚早,得趕緊從這孤峰上下去。
不過拴在一起,說實話很有些不便,宜鸞居然扭扭捏捏,不好意思起來。
蹣跚地翻下了峰頂,也需要手腳配合,一點點降落。兩個人貼得太緊,混亂中總有意外情況發生,碰著了,磕著了,蹭著了……
宜鸞紅著臉捂住胸,“大雖不大,有還是有的。”
這下太傅也漲紅了臉,低低叱道:“閉嘴!”
宜鸞隻好委屈地咬住了唇。
懸在絕壁上,往下一看頭暈眼花,人簡直要暈過去了。太傅發現她打顫,便讓她閉上眼,結果視線阻斷,其他的感官便空前靈敏,太傅不時與她有些接觸,因為腰被捆綁在一起,避也避不開。
宜鸞十分不解,“大冷的天,老師還帶扇子?”邊說邊扭腰。
太傅已經有了敲暈她的衝動,終於抬手在她眼前一抹,宜鸞便什麽都不知道了。
再度醒來,人在金馬殿躺著,鹹嬤嬤見她睜眼,驚奇道:“殿下終於醒了,這一睡,睡了好半天。”
宜鸞撐身坐起來,“我怎麽躺在床上了?這就到家了嗎?”
鹹嬤嬤失笑,“睡覺不躺在床上,躺在哪裏合適?”
她又迷糊了,“太傅呢?他不曾受傷吧?”
鹹嬤嬤不說話了,拿眼神勾來了排雲,小聲嘀咕:“快去瞧瞧,殿下又怎麽了?”
排雲走到榻前端詳她,“太傅好好地授課,為何會受傷?”
宜鸞有點著急,“我們不是困在白石峰上了嗎,從峰頂下來,怎麽能不受傷?”
排雲露出了費解的神情,“殿下又做夢了,我們還沒去太極觀呢,您倒先上白石峰了。”
又在做夢?夢得還如此真實?難道自己的腦子長得異於常人嗎,尚未發生的事,都能有模有樣地演繹一遍,往後還看什麽折子戲,自己給自己唱就行了。
歎了口氣,她的人生好混亂,難道和親的事,也是自己的臆想嗎?
垂頭喪氣打算下床,撐身的時候發現掌心攥著個硬物,攤開手一看,竟然是一麵銅製的魚符。
這魚符是官員隨身攜帶的物件,怎麽會落進她手裏?一個念頭蹦出來,定是懸在峭壁上時胡亂攀抓,從太傅腰上拽下來的。如果設想成立,那麽一切便都有了答案。
思及此,人像上了機簧,飛快地穿上鞋,一溜煙跑了出去。身後排雲還在呼喊:“殿下,您上哪兒去?”
她來不及回答,現在就得去符節台,印證自己的猜想。
符節台在嘉德殿以西,除了用以存儲國君政令和調兵的符璽,還有一個重大的作用,就是收藏官員的“根底”。朝中每位官員都有對應的魚符,這魚符分為左右兩半,左符存放在符節台,右符隨身攜帶。當左右兩符字形榫卯相契合的時候,就能用以證明身份,如果自己手上的確是太傅的魚符,那麽找到左符試一試,就知道受困白石峰是真還是夢了。
腳下走得匆忙,闖進符節台的時候,把符節令嚇了一跳,“長公主殿下怎麽來了?”
宜鸞說:“張令,我能看看太傅的魚符嗎?”
符節令遲疑了,“官員的魚符不能隨意查看,請殿下見諒。”
宜鸞隻得鬆開拳,讓符節令過目,“我在路上撿拾了這麵魚符,料想是太傅的,所以請張令看一看,若果真是,也好還給太傅。”
這麽一說,符節令忙把右符接了過去,找出太傅所屬的左符扣上去,中間的“同”字毫無出入,魚脊上的紋理也能對應得上。符節令道:“確實是太傅的魚符,幸好被殿下拾著了,要是落進旁人手裏,後果不堪設想。”
宜鸞懸著的心終於沉澱下來,從符節令手中接過了魚符,“我去交還老師。”
退出符節台,穿過蒼龍闕門,前麵就是太傅官署。看見那綠油油的殿頂,安撫了她連日以來的浮躁。
到門上問童子,童子說太傅閉關,今日不見客。宜鸞並不氣餒,“替我轉告老師,他丟失的東西被我撿到了。請老師賞臉一見,我有話要對老師說。”
童子應了聲是,忙進去通傳,不多會兒午真迎出來,站在檻內向她行禮,“殿下撿到了什麽,交給小人就是了。”
這是打定了主意不見人啊,難道太傅知道故技重施容易穿幫,心虛了嗎?
宜鸞搖頭說不行,“這物件,我一定要親手交給老師。”
午真見討要不到,隻好讓到一旁,請她進門。上了抄手遊廊一直引到禪房前,篤篤敲響了門扉,聽見裏麵一聲淡淡的“進來”,才推門將人送進去。
太傅穿著便服,端端坐在長案前,長案上燃著一直靈犀香,香煙嫋嫋,直上青天。
宜鸞斂裙跽坐在他對麵,好多話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沉默了片刻才道:“我所經曆的種種,老師都知道了,我今日是來謝過老師的,多謝您有惻隱之心,給了我重活一次的機會。”
太傅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殿下在說什麽,臣聽不懂。”
宜鸞也不與他爭辯,把手裏的魚符放在他麵前,“我去符節台比對過了,正是老師的魚符。我們受困白石峰,從崖壁上吊下來時,我不小心拽落的。我醒來的時候問排雲,排雲說還沒到請神的日子,但我知道時光又倒退了,就像我忽然回到一年前一樣。”
太傅這才望向桌上的魚符,還在試圖遮掩,“這魚符,我昨日弄丟了。”
可他話剛說完,宜鸞便探過去抓住了他的手。掰開手指一看,掌心殘存著勒痕,手背上也有擦傷。宜鸞笑了笑,“老師,您騙得過別人,騙不過我。我可是華光殿最機敏的學生,您手上的傷,定是脫困時留下的,對嗎?”
太傅這回終於不再否認了,蹙眉收回手,仔細拿衣袖掩蓋了起來。
“殿下究竟想如何?”
“不如何。”宜鸞道,“我專程來感謝老師搭救我兩次,如此大恩大德,非以身相許不能報答。”
太傅額角蹦了下,“殿下客氣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目下還有時間,請殿下想好應對台閣的方法,這是僅有的一次機會,請殿下一定要抓住。”
宜鸞頷首,“老師放心,學生這回無論如何都不會錯失了。”說著靦臉微笑,“老師說學生的字難看,學生已經開始練字了,明日起就把字帖送來給老師過目,請老師指正。”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太傅也說不準,但從三公主的眼神裏,窺出了不同於以往的精明。
暫且相信吧,也許帝王家的血脈忽然覺醒了呢。太傅的一時心軟,換來了三公主更熱絡的來往,讀書自然有了長進,課後也很善於討教。年尾的考核,再也不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會說“我般般醜,你事事村,似這般神仙佳偶,隻除天上有”了。
第28章
礱城的歲月確實很安穩,安穩得完全感覺不到邊關戰事的吃緊。
春天來了,草木發芽,萬物複蘇,宜鸞養成了個習慣,每每喜歡爬上朱雀闕,俯瞰城中的一切。從去年入冬到現在,除了看見景色更迭,百姓的著裝變換,倒也沒有其他特別。但三月間,城中忽然喧鬧起來,背上插著小旗的兵卒,騎著快馬從城中主幹道上疾馳而過,也不管撞不撞人,一麵呼喊著“避讓”,一麵跑進了南宮闕門。
宜鸞知道,西陵又戰敗了,消息傳進中都,滿朝文武都會緊張起來。以前自己並不關心那些,但自從知道一切與自己息息相關後,那馬蹄聲每一步,都像踩在自己心上一樣。
從闕樓上下來,她對排雲說:“台閣快要向太後提及和親的事了。”
排雲其實對她說的那些並不十分相信,她言之鑿鑿,自己便諾諾點頭,心裏也在猶疑,當真會有人出這個餿主意嗎?
宜鸞不能枯等,借著請安的名頭,直接去了德陽殿。
鄢太後想是因戰事苦惱不已,麵容看上去有些憔悴,見宜鸞進來,隨手指了指,“坐吧。”
敬茶的女官端來茶盞,宜鸞起身接過來,親自奉到太後手邊,討乖地說:“母後看著精神不太好,可是遇上什麽煩心事了?”
太後揉了揉太陽穴,答案與她設想的一樣,“邊關打了大半年,還是沒有個了斷。這渤海人是滾刀肉吃多了麽,沒完沒了地擾攘,真是讓人不耐煩。”
宜鸞問:“是隆海衛兵力不夠,才讓渤海人有機可乘?”
太後道:“西陵處於中原腹地,四麵楚歌,哪敢將兵力都放到隆海衛去。”
宜鸞想了想道:“是不是隆海衛的將領不能適應冰天雪地作戰?若是領兵多次,戰術不變,恐怕會被敵軍摸透,再想獲勝就難了。”
鄢太後有些意外,一個隻知道放風箏吃糖的小丫頭,跑來與她商討國家大事,倒是一樁新鮮事。
雖然打來打去,讓她很是厭煩,但卻願意聽一聽三公主的見解。
鄢太後道:“依你之見,應當如何處置呢?”
說實在的,宜鸞哪裏懂什麽兵家戰術,她就是想方設法,讓局勢對自己有利而已。
“當初先帝托孤相王,不就是因為相王戰功赫赫,是領兵奇才嗎?”宜鸞掖著手,一本正經道,“如今西陵到了存亡之際,母後又因此日日惴惴不安,那麽相王就不該辜負先帝期望,理應率軍出征,討伐呼延淙聿,還西陵百姓一個太平。”
鄢太後聽了,神情似乎有些動容,但再仔細一想,還是搖頭,“陛下年少,朝中事務都是相王經手,他若一走,豈不是沒了主心骨嗎。”
“還有太傅啊。”宜鸞道,“兒臣與太傅有些私交,深知道太傅這人的脾氣。他不願參與朝政,就是不想與相王爭權。若是相王不在了,他斷不會袖手旁觀的。再說相王理政太久,難免有私心,太傅卻不一樣,他孑然一身,又沒有家眷需要提攜,他才是一心為西陵好的大忠臣。”
這話有幾分道理,相王與太傅一文一武,本應當精誠合作才對。如今是武將把持朝政,確實偏離了先帝的意願。太後也想把相王趕到隆海衛帶兵去,如果提出這個要求,會怎麽樣呢……說不定相王又要進來申辯,他的王妃又要扯著大嗓門哭訴。太後想起這個場麵就頭疼,額角的青筋跳得更歡了。
轉頭看,三公主兩眼灼灼望著自己,太後昂揚了兩彈指的鬥誌消失得無影無蹤,敷衍道:“容我再想想,邊關更換將領不是小事,你先回去吧,這事還需從長計議。”
打發了三公主,天也快黑了,鄢太後解了發辮,坐在鏡前發呆,半晌從妝匣抽屜裏取出一根桃枝削成的發簪,放在了麵前的金盤上。
“怎麽會無牽無掛呢。”宜鸞絞盡腦汁試圖開解他,“看看山川美景,看看春日草木繁盛,還有年輕人成雙成對、老嫗出嫁、老翁入贅,不都是人間有意思的事嗎。”
第27章
若說有意思的事,前麵三樣確實算得上,但後麵那些又是什麽?所以說年輕人感興趣的事,他理解不了,前半句話能夠讓他逗留人間,後半句話,則讓他有了現在就想離開的衝動。
太傅轉頭瞥了她一眼,“人間繁華,對殿下來說就是那些雞毛蒜皮嗎?”
宜鸞說是,也不是,“我是女子,想過上陣殺敵,無奈現實不允許。就算生在帝王家,沒什麽建樹,將來不過是個有身份的婦人而已。婦人囿於內宅,操心丈夫操心孩子,整日聽的都是家長裏短,這就是人生啊。我現在唯一能為自己爭取的,就是留在礱城,找個不錯的駙馬,活到壽終正寢。”說著問太傅,“學生這點追求,不過分吧?”
太傅有些嫌棄,但又指不出錯謬,隻得點了點頭。
“可是駙馬難找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要不要順便再遊說太傅兩句?宜鸞察言觀色一番,真誠地說,“老師,孤身一人很艱難的,要不然還是還俗吧!看看學生,無父無母無人依靠,雖說是個長公主,但運氣不怎麽好,空有頭銜沒有實權,活得寄人籬下,很希望出去自立門戶。既然如此,老師何不考慮考慮?反正外麵都傳得沸沸揚揚了,加上你我又被困在這白石峰上,出去渾身長嘴也說不清。倒不如順其自然,坐實傳言,如此對誰都有交代,學生也不必因為流言蜚語嫁不出去了,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說世事輪轉,總會有出其不意的妙事發生。孤男寡女被困於此,對宜鸞來說就是最大的好事。求這第二次婚,倒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反正就是順嘴一提罷了,萬一太傅忽然想通了呢。
當然,她所期望的事照舊沒有發生,太傅那三貞九烈的模樣是不可逆轉了,擺出恩師的威嚴,淡淡拿眼風一瞥她,就嚇得她趕緊轉悠開了,邊轉邊嘀咕:“哎呀,到底他們什麽時候才來救我們呀,我想家裏的被褥,還有沙嬤嬤做的豆沙團子了。”
太傅很樂觀,“快了。”
快了,這一等,又等了兩個時辰。
好在太傅不單會打雁,還會打兔子,宜鸞懶得追問為什麽會有兔子蹦上崖頂了,烤熟了吃就是了,先填飽肚子要緊。等吃完,她悄悄上太傅獵取食物的地方探查了一番,要不是那裏空空如也,她簡直要以為有個無形的夥房,隨時供人取食呢。
受困的時間實在難熬,就算有太傅陪伴,她也覺得快要堅持不下去了。好在營救的人趕在日正當空的時候到了,但架起索橋不太現實,唯一能讓他們脫困的方式,就是係上繩子,從崖壁順下去。
宜鸞一聽這個計劃,頓時腿腳發軟,忙擺手,“不行不行,我畏高,我不敢。”
背著大捆繩索的奚官甲盡力勸說,“殿下,沒有第二條路了,您也不想凍死在白石峰上吧!”
她當然不想,但也得考慮自身的情況,苦著臉道:“我身為長公主,端莊大方,幾時也沒有懸在崖壁上過。”
但眼下不是情況有變嗎。奚官乙隻好央求太傅,“大人,您勸勸長公主殿下吧。”
太傅轉頭望了望對岸,“這白石峰不是平地而起,山體與道觀的基座相連,離地麵也就十六七丈。殿下大膽些,臣在上麵拽著你,必定能夠平安落地的。”
宜鸞的腦袋搖得撥浪鼓一樣,“不行,我惜命,不敢冒這個險。”
畢竟走了大運才從渤海國回來,就這麽死在玉泉山,那不是太冤枉了嗎。
兩名奚官愁眉苦臉望著太傅,“要不大人與殿下一同下去吧。那顆鬆樹長得粗壯,吊住兩個人不成問題。”
太傅很為難,宜鸞倒是來了興致,“若是有老師在,我就不害怕了。”
事到如今,隻能一搏了。太傅動手把她和自己拴在一起,趁著天色尚早,得趕緊從這孤峰上下去。
不過拴在一起,說實話很有些不便,宜鸞居然扭扭捏捏,不好意思起來。
蹣跚地翻下了峰頂,也需要手腳配合,一點點降落。兩個人貼得太緊,混亂中總有意外情況發生,碰著了,磕著了,蹭著了……
宜鸞紅著臉捂住胸,“大雖不大,有還是有的。”
這下太傅也漲紅了臉,低低叱道:“閉嘴!”
宜鸞隻好委屈地咬住了唇。
懸在絕壁上,往下一看頭暈眼花,人簡直要暈過去了。太傅發現她打顫,便讓她閉上眼,結果視線阻斷,其他的感官便空前靈敏,太傅不時與她有些接觸,因為腰被捆綁在一起,避也避不開。
宜鸞十分不解,“大冷的天,老師還帶扇子?”邊說邊扭腰。
太傅已經有了敲暈她的衝動,終於抬手在她眼前一抹,宜鸞便什麽都不知道了。
再度醒來,人在金馬殿躺著,鹹嬤嬤見她睜眼,驚奇道:“殿下終於醒了,這一睡,睡了好半天。”
宜鸞撐身坐起來,“我怎麽躺在床上了?這就到家了嗎?”
鹹嬤嬤失笑,“睡覺不躺在床上,躺在哪裏合適?”
她又迷糊了,“太傅呢?他不曾受傷吧?”
鹹嬤嬤不說話了,拿眼神勾來了排雲,小聲嘀咕:“快去瞧瞧,殿下又怎麽了?”
排雲走到榻前端詳她,“太傅好好地授課,為何會受傷?”
宜鸞有點著急,“我們不是困在白石峰上了嗎,從峰頂下來,怎麽能不受傷?”
排雲露出了費解的神情,“殿下又做夢了,我們還沒去太極觀呢,您倒先上白石峰了。”
又在做夢?夢得還如此真實?難道自己的腦子長得異於常人嗎,尚未發生的事,都能有模有樣地演繹一遍,往後還看什麽折子戲,自己給自己唱就行了。
歎了口氣,她的人生好混亂,難道和親的事,也是自己的臆想嗎?
垂頭喪氣打算下床,撐身的時候發現掌心攥著個硬物,攤開手一看,竟然是一麵銅製的魚符。
這魚符是官員隨身攜帶的物件,怎麽會落進她手裏?一個念頭蹦出來,定是懸在峭壁上時胡亂攀抓,從太傅腰上拽下來的。如果設想成立,那麽一切便都有了答案。
思及此,人像上了機簧,飛快地穿上鞋,一溜煙跑了出去。身後排雲還在呼喊:“殿下,您上哪兒去?”
她來不及回答,現在就得去符節台,印證自己的猜想。
符節台在嘉德殿以西,除了用以存儲國君政令和調兵的符璽,還有一個重大的作用,就是收藏官員的“根底”。朝中每位官員都有對應的魚符,這魚符分為左右兩半,左符存放在符節台,右符隨身攜帶。當左右兩符字形榫卯相契合的時候,就能用以證明身份,如果自己手上的確是太傅的魚符,那麽找到左符試一試,就知道受困白石峰是真還是夢了。
腳下走得匆忙,闖進符節台的時候,把符節令嚇了一跳,“長公主殿下怎麽來了?”
宜鸞說:“張令,我能看看太傅的魚符嗎?”
符節令遲疑了,“官員的魚符不能隨意查看,請殿下見諒。”
宜鸞隻得鬆開拳,讓符節令過目,“我在路上撿拾了這麵魚符,料想是太傅的,所以請張令看一看,若果真是,也好還給太傅。”
這麽一說,符節令忙把右符接了過去,找出太傅所屬的左符扣上去,中間的“同”字毫無出入,魚脊上的紋理也能對應得上。符節令道:“確實是太傅的魚符,幸好被殿下拾著了,要是落進旁人手裏,後果不堪設想。”
宜鸞懸著的心終於沉澱下來,從符節令手中接過了魚符,“我去交還老師。”
退出符節台,穿過蒼龍闕門,前麵就是太傅官署。看見那綠油油的殿頂,安撫了她連日以來的浮躁。
到門上問童子,童子說太傅閉關,今日不見客。宜鸞並不氣餒,“替我轉告老師,他丟失的東西被我撿到了。請老師賞臉一見,我有話要對老師說。”
童子應了聲是,忙進去通傳,不多會兒午真迎出來,站在檻內向她行禮,“殿下撿到了什麽,交給小人就是了。”
這是打定了主意不見人啊,難道太傅知道故技重施容易穿幫,心虛了嗎?
宜鸞搖頭說不行,“這物件,我一定要親手交給老師。”
午真見討要不到,隻好讓到一旁,請她進門。上了抄手遊廊一直引到禪房前,篤篤敲響了門扉,聽見裏麵一聲淡淡的“進來”,才推門將人送進去。
太傅穿著便服,端端坐在長案前,長案上燃著一直靈犀香,香煙嫋嫋,直上青天。
宜鸞斂裙跽坐在他對麵,好多話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沉默了片刻才道:“我所經曆的種種,老師都知道了,我今日是來謝過老師的,多謝您有惻隱之心,給了我重活一次的機會。”
太傅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殿下在說什麽,臣聽不懂。”
宜鸞也不與他爭辯,把手裏的魚符放在他麵前,“我去符節台比對過了,正是老師的魚符。我們受困白石峰,從崖壁上吊下來時,我不小心拽落的。我醒來的時候問排雲,排雲說還沒到請神的日子,但我知道時光又倒退了,就像我忽然回到一年前一樣。”
太傅這才望向桌上的魚符,還在試圖遮掩,“這魚符,我昨日弄丟了。”
可他話剛說完,宜鸞便探過去抓住了他的手。掰開手指一看,掌心殘存著勒痕,手背上也有擦傷。宜鸞笑了笑,“老師,您騙得過別人,騙不過我。我可是華光殿最機敏的學生,您手上的傷,定是脫困時留下的,對嗎?”
太傅這回終於不再否認了,蹙眉收回手,仔細拿衣袖掩蓋了起來。
“殿下究竟想如何?”
“不如何。”宜鸞道,“我專程來感謝老師搭救我兩次,如此大恩大德,非以身相許不能報答。”
太傅額角蹦了下,“殿下客氣了,區區小事,不足掛齒。目下還有時間,請殿下想好應對台閣的方法,這是僅有的一次機會,請殿下一定要抓住。”
宜鸞頷首,“老師放心,學生這回無論如何都不會錯失了。”說著靦臉微笑,“老師說學生的字難看,學生已經開始練字了,明日起就把字帖送來給老師過目,請老師指正。”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太傅也說不準,但從三公主的眼神裏,窺出了不同於以往的精明。
暫且相信吧,也許帝王家的血脈忽然覺醒了呢。太傅的一時心軟,換來了三公主更熱絡的來往,讀書自然有了長進,課後也很善於討教。年尾的考核,再也不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會說“我般般醜,你事事村,似這般神仙佳偶,隻除天上有”了。
第28章
礱城的歲月確實很安穩,安穩得完全感覺不到邊關戰事的吃緊。
春天來了,草木發芽,萬物複蘇,宜鸞養成了個習慣,每每喜歡爬上朱雀闕,俯瞰城中的一切。從去年入冬到現在,除了看見景色更迭,百姓的著裝變換,倒也沒有其他特別。但三月間,城中忽然喧鬧起來,背上插著小旗的兵卒,騎著快馬從城中主幹道上疾馳而過,也不管撞不撞人,一麵呼喊著“避讓”,一麵跑進了南宮闕門。
宜鸞知道,西陵又戰敗了,消息傳進中都,滿朝文武都會緊張起來。以前自己並不關心那些,但自從知道一切與自己息息相關後,那馬蹄聲每一步,都像踩在自己心上一樣。
從闕樓上下來,她對排雲說:“台閣快要向太後提及和親的事了。”
排雲其實對她說的那些並不十分相信,她言之鑿鑿,自己便諾諾點頭,心裏也在猶疑,當真會有人出這個餿主意嗎?
宜鸞不能枯等,借著請安的名頭,直接去了德陽殿。
鄢太後想是因戰事苦惱不已,麵容看上去有些憔悴,見宜鸞進來,隨手指了指,“坐吧。”
敬茶的女官端來茶盞,宜鸞起身接過來,親自奉到太後手邊,討乖地說:“母後看著精神不太好,可是遇上什麽煩心事了?”
太後揉了揉太陽穴,答案與她設想的一樣,“邊關打了大半年,還是沒有個了斷。這渤海人是滾刀肉吃多了麽,沒完沒了地擾攘,真是讓人不耐煩。”
宜鸞問:“是隆海衛兵力不夠,才讓渤海人有機可乘?”
太後道:“西陵處於中原腹地,四麵楚歌,哪敢將兵力都放到隆海衛去。”
宜鸞想了想道:“是不是隆海衛的將領不能適應冰天雪地作戰?若是領兵多次,戰術不變,恐怕會被敵軍摸透,再想獲勝就難了。”
鄢太後有些意外,一個隻知道放風箏吃糖的小丫頭,跑來與她商討國家大事,倒是一樁新鮮事。
雖然打來打去,讓她很是厭煩,但卻願意聽一聽三公主的見解。
鄢太後道:“依你之見,應當如何處置呢?”
說實在的,宜鸞哪裏懂什麽兵家戰術,她就是想方設法,讓局勢對自己有利而已。
“當初先帝托孤相王,不就是因為相王戰功赫赫,是領兵奇才嗎?”宜鸞掖著手,一本正經道,“如今西陵到了存亡之際,母後又因此日日惴惴不安,那麽相王就不該辜負先帝期望,理應率軍出征,討伐呼延淙聿,還西陵百姓一個太平。”
鄢太後聽了,神情似乎有些動容,但再仔細一想,還是搖頭,“陛下年少,朝中事務都是相王經手,他若一走,豈不是沒了主心骨嗎。”
“還有太傅啊。”宜鸞道,“兒臣與太傅有些私交,深知道太傅這人的脾氣。他不願參與朝政,就是不想與相王爭權。若是相王不在了,他斷不會袖手旁觀的。再說相王理政太久,難免有私心,太傅卻不一樣,他孑然一身,又沒有家眷需要提攜,他才是一心為西陵好的大忠臣。”
這話有幾分道理,相王與太傅一文一武,本應當精誠合作才對。如今是武將把持朝政,確實偏離了先帝的意願。太後也想把相王趕到隆海衛帶兵去,如果提出這個要求,會怎麽樣呢……說不定相王又要進來申辯,他的王妃又要扯著大嗓門哭訴。太後想起這個場麵就頭疼,額角的青筋跳得更歡了。
轉頭看,三公主兩眼灼灼望著自己,太後昂揚了兩彈指的鬥誌消失得無影無蹤,敷衍道:“容我再想想,邊關更換將領不是小事,你先回去吧,這事還需從長計議。”
打發了三公主,天也快黑了,鄢太後解了發辮,坐在鏡前發呆,半晌從妝匣抽屜裏取出一根桃枝削成的發簪,放在了麵前的金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