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地方的糧食可以一年三熟,而且熱帶水果豐富,剛一到地方嶺南來的人都羨慕得口水都流了。


    “怪不得說這些人都不怎麽耕種,也能活的好好的。這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雨水。就算是隨意在地上撒把種子長得也比我們那邊好。聽說這邊還是一年能收獲三次,還真是人比人得氣死人啊!”停浪村的漁民鄭大魚酸溜溜道。


    “那有啥好的,這裏熱得要命,而且連個集市都沒有。你看看這些人甚至連衣服都不穿,可見是個沒有開化的地方,哪裏比得上我們嶺南?”旁邊的漁民鄭富豪不屑道。


    他們村子以前是窮,但現在就算讓他搬到京都去住,他也不願意換。


    第140章


    來到南洋律菲的人, 第一反應就是這個鬼地方也太窮了吧,第二反應便是那麽好的土地竟然不拿來開墾耕作,這些人簡直是暴殄天物。


    恨不得現在就馬上扛著鋤頭挖地種糧食,尤其是住在漁村的漁民。他們的耕地大多不能種糧食,平時都要和外麵購買。有一塊耕種的地,恨不得一年四季都把它種滿,收獲糧食通通拿回家裏,這樣就不需要額外再花錢買糧食了。


    突然有人心中一動,悄咪咪的挪到了領頭人旁邊問:“不是說讓我們來用東西和他們換糧食嗎?那這裏那麽多土地,我們能不能用東西換地來種?一看他們就不是種莊稼的好手,這些地方在他們手裏白糟蹋了。”


    “我們可不一樣,再差的地讓我們種幾年也能變成好地。能收的糧食可不比他們的多?”


    領頭的林小虎看了他一眼,心想你倒是心思多。


    “這裏種地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你家裏的妻兒老小不要啦?還是在家裏賺的錢不夠多。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除了糧食你還有啥?更何況你以為這裏的地都沒有主嗎?我們這些外鄉人要來這裏討生活,可不是那麽容易的。”


    要不然王懷玉也不會特地讓戴森給他們帶路。


    看著很多人都眼饞這裏的土地,林小虎提高了聲音道:“我們現在可是代表嶺南,郡主過來和人家做生意的。有戴森老板帶著,人家才不把我們當成敵人,你們要是誰擅自行動被人家開了瓢,砍斷手腳,可不要回來求我。”


    這裏的土地要真是沒有人免費的,也不想想有這樣的好事怎麽會輪得到他們?現在過來可都是郡主花了大價錢才把他們送來的。


    要是敢壞了郡主的好事,他們嶺南的生計。他絕對讓對方有來無回!林小虎眼裏閃過一絲狠意。


    戴森帶著他們見了當地土著王。


    一個穿著鮮豔絲綢的圍裙,頭上戴著彩色羽毛,和他們這些常年在海上暴曬的人一樣黝黑,大約四十歲的男人。


    當他見到他們這些陌生的麵孔,布滿皺紋的臉上滿是警惕。看著戴森也沒有之前的信任。很是緊張的問道:“戴森大人,你不是說你們要航行到更遠的國家去做生意,要一到兩年才能再來,為何不到半年您又過來了。”


    被這樣一個沒有開化的野人質問,戴森心裏有些不悅,但想到王懷玉給出的條件,還是壓下心裏的想法,笑容滿麵介紹道:“阿木王,這是我新結交的生意夥伴,他們那裏有非常好的貨物。你身上穿的絲綢,用的瓷器都是從他們那裏來的。”


    聞言阿木王眼裏閃過一絲驚訝,竟然是那個強大的大齊國,他們竟然派人來這裏了。


    看著林小虎他們身上的穿著,雖然隻是統一製作的粗布麻衣,也足以讓阿木王看出他們的富裕,更不要說他們身上還都佩戴有武器,這些東西…


    阿木王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寶劍,自愧不如的同時還升起了濃濃的渴望。


    “原來是大齊來的尊貴客人,實在是我有眼不識貴客,忽視了各位。”阿木王就像換了個人一樣,忽然變得笑容滿麵,對待林小虎他們就跟看到金子一樣。


    林小虎要靈活一點,對比了一下雙方的衣著,還有戴森介紹的話,就知道阿木王為什麽會忽然轉變語氣了。


    果然還是我們嶺南厲害,威名遠播到律菲也知道!


    他繃著臉色裝作穩重的模樣,朝對方抱拳行禮,“在下嶺南海軍開拓隊隊長,見過阿木王。”


    語氣不亢不卑,讓阿木王覺得這個開拓隊隊長是個很大的官,但其實是王懷玉為了開拓新的糧倉,特意組成的一個小隊,人數不過一千五百人。而且還不是訓練有素,而是從漁村中征集來的青壯。


    不過王懷玉剛到的時候,就要求漁村裏的年輕人,人人都要習武,並且還聘請了教頭去教學,就是為了讓海盜來的時候,百姓能有抵擋之力撐到海軍的援助。


    這一些訓練效果也非常顯著,雖然隻是斷斷續續的訓練,但人往那裏一站,整齊劃一的,比這一群當地人看著就要精神不少。


    阿木王不敢亂動,隻覺得他身上的氣質非同凡響。


    他小心翼翼的問起對方的來意,“尊貴的隊長大人,你們此次前來是想要?”


    林小虎雖然已經受過培訓,但聽著他們的話還是有些拗口。不由得把疑惑的視線投向戴森。


    戴森給他翻譯完轉頭和阿木王道:“他們想要用大齊的瓷器絲綢還有陶器,和你們換糧食和橡膠。如果你的子民也願意和他們交換,他們將給你十件瓷器或者絲綢做報酬。”


    嶺南要交換的這些東西在律菲都不缺,但糧食也就能填飽肚子,橡膠的用處他們還沒有弄明白,阿木王不知道他們為什麽會千裏迢迢來做這個生意?


    不過不清楚不代表他傻。他不知道有什麽用處,但大齊人肯定知道。而且應該還不小,不然不會那麽遠趕過來。既然這樣,那他們是不是就可以稍微提高一下價格?


    阿木王的眼睛滴溜溜的轉了一下。心裏麵的算盤打得啪啪響。


    林小虎點頭回答他:“對,我們需要很多的糧食和橡膠。一個陶盆和你們換一陶盆的糧食,一批絲綢要用十大的糧食來換,換成橡膠的話就可以減半。”


    橡膠的成長需要時間,現在律菲是橡膠大都是自然生長的,再加上收集比較困難,價格上也就比糧食要高。


    戴森充當翻譯的角色,將兩人的需求來回溝通,最終達到一個彼此都滿意的結果。


    不過很可惜的是當地人沒有儲存糧食的習慣。幾乎是每一季的糧食就夠下一季的吃喝,他們想要拿到糧食還得等地裏這批成熟後再重新播種,收割,也就是說最少還需要半年的時間。


    “既然現在沒有糧食,那就先用橡膠來交易吧,我們船上的東西都換成橡膠。等我們把這一船上交完成任務去再過來時,他們的糧食也差不多成熟了。”林小虎算了一下時間道。


    “不過來的路上,我看到他們的農田種植管理都很粗糙,這樣的地長不出高產的糧食,戴森老板,你能不能幫我問問他們。能不能讓我們的人留下來做指導?我們不需要他們付報酬,隻要他們到時候能把糧食都賣給我們就可以了。”


    現在的糧食正好夠當地人的吃喝。他們想要做糧食生意的話就要當地人耕種出更多的糧食。這樣的話不如把他們嶺南一些先進的耕種技術交給當地人,而這也是王懷玉讓他們過來的一個目的。


    然而阿木王卻是有些為難。


    他的子民他是知道的。用品是讓他們用糧食來換取一些生活用品,他們肯定願意,畢竟家裏的糧食換出去了,剩下的還能去山裏海裏找吃的,餓不到他們。


    但要是讓他們一直辛勤耕作,這個比較難辦了。


    林小虎能夠理解阿木王的為難。但是不能夠理解當地百姓對耕種的不認真。


    但是想到自己來時答應王懷玉的事情。還是擼起袖子堅定道:“阿木王大人你放心,學不學是百姓的事,我們隻負責交,要是有人學自然是好,你們的糧食多了也能和我們換更多的東西。”


    “我們除了有絲綢,陶瓷以外,還有玻璃,琉璃,茶葉等等這些東西。隻要你們有糧食,我們什麽都可以換。


    而且我們還帶了一批先進的農具過來,隻要你們肯跟我們一塊兒幹活,我們就可以免費借給你們。”


    農具是他們這一船貨物中的重頭試。雖然不一定受當地人的歡迎,但是王懷玉想要推廣出去的,就算有再大的困難林小虎也會照辦。


    律菲的百姓不需要為食物發愁,他們餓了隨便撒把種子都可以有吃的,去海裏河裏捕魚也餓不死,優越的時候讓他們比較安逸,沒有嶺南人的那一種勤勞精神。


    能夠讓他們積極幹活的,就隻有物質上的引誘,當他們看見林小虎擺放出來的一件件陶瓷器,還有光滑鮮豔的絲綢麻布等,都不禁露出了向往的眼神,和阿木王之前看到時一模一樣。


    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就非常好辦了。


    林小虎等人在阿木王的教導上開口大聲吆喝起來。


    “陶盆,陶盆,一盆的食物就能換一個!瓷器,瓷器,精美的瓷器。十盆糧食就能換一個。


    麻布麻布,麻布隻要五盆糧食。各位客人,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快來看一看,快來換啊。商船隻待三天就走了。”


    林小虎無師自通的學會了限時兜售,當地百姓聽到能用糧食過來交換,並且價格還那麽低廉,紛紛跑回家去掏出了自己的存糧。


    “這些大齊來的陶器就是好,上一次我換過一個,好用不漏水,一直用它做飯都不會裂開。我再換一個回去,一會家裏做飯就更方便了。”


    “我看著這個布也不錯,比我們的芭蕉葉柔軟舒服多了,就是有一點貴,要五盆糧食。我家裏糧食不夠了,要不然我還要換一點麻布回去。”


    男人女人都擠在林小虎等人擺的攤位前,帶過來的陶器,尤其是陶斧最受歡迎。從他們交流的話中,林小虎知道他們隻是拿回去做飯。


    想到自己家照片十年前也是連個陶斧都寶貝得得不行,現在卻用上了鐵鍋,心裏滿是自豪。


    而這一次交換中,林小虎等人帶過來的最多的是陶器,絲綢瓷器這些比較少,主要是給阿木王這樣的人的,普通百姓消費不起。


    第141章


    絲綢瓷器這些昂貴的東西是用來打通交易路線。他們真正想要的還是當地百姓種出來的糧食,在有了各種誘惑之後,當地人也逐漸嚐試起開荒種植。


    看著一片片荒地被翻起來,露出肥沃的黑泥土,林小虎等人笑得像豐收的老農民。


    本來他們這一次出海,預計是在三個月內完成的,到了十月份就能把東西帶回嶺南了。但沒有想到還要留下來做技術指導,這一待就是半年的時間甚至是一年。


    林小虎正愁怎麽和船員們商量,畢竟還有兩個月就要過年了。讓大家在異國他鄉沒有親人在身邊過年,實在有些不近人情。


    沒有想到他隻是一說需要人留在這裏幫忙指導開荒,就都紛紛報名留下。


    “這樣好掙的功勞,怎麽可以錯過。我們來這裏一個月就是十兩銀子,在家裏哪裏掙的那麽多?而且我們還允許帶每個人帶一百斤東西回去,不留在這裏怎麽知道什麽值錢,怎麽和他們買?”


    船員們的算盤也打得很精,他們現在留下來雖然吃點苦,但這屬於開拓業務,以後這裏就是他們打下的江山,等其他人後麵再來可就沒有他們有優勢了。


    想到這裏,來的一千五百人裏沒有一個想要回去的。


    而這一千五百人的吃喝拉撒也不用擔心,隻要把他們帶來的東西換出去,就足以滿足他們的吃喝,甚至還能換回大半船的橡膠,再托戴森幫忙帶回嶺南。


    橡膠可謂是及時雨,王懷玉正打算造一批公用馬車,用來拉客和軍事運輸呢。


    之前雖然在各個縣裏修建了水泥路,但因為各種車的輪子都還是木頭,就導致了路麵極易損壞,還有輪子的磨損,以及防震性能不夠好等情況出現。


    有了橡膠就可以大大改善這一情況,並且還能把罐頭這樣的技術更新換代一下,天工大學裏的工具也可以又加一批,實驗材料又多了一樣。


    在嶺南如火如荼的建設中,海外市場也不斷的開辟,尤其是找到了一個穩定的糧食來源,王懷玉對嶺南已經三年不下雨的事情就沒有那麽擔心了。


    供應給淮安府的糧食也源源不斷的從嶺南運送到漓江口,然後由淮南王派人來接手,再運送到淮安府。


    而她在淮安府簽訂下來的鐵礦和煤礦,也源源不斷的開采出來,因為是要練製農具,比煉製兵器要求要低,出產的速度很快,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給嶺南送來了第一批農具。


    與農具一起送來的還有蜂窩煤,比拳頭大一點的圓柱,中間被戳出十幾個大小相等的空洞,一個個壘在一起很是壯觀。


    “這個叫什麽煤球?聽說比木炭還要耐燒,還要大火呢。”嶺南的百姓第一次見到這個東西,紛紛圍在旁邊看個稀奇。


    不過嶺南森林覆蓋率高,木材,木炭都不用愁,聽到這個蜂窩煤需要花錢買,而且價格還不便宜,大家也就好奇一下,要購買的人並不多。


    蜂窩煤最主要的顧客還是工廠,和住在城裏麵的一些富裕人家。因為蜂窩煤有個好處就是無煙,不過同樣的也容易二氧化碳中毒。所以在售賣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把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一再叮囑,還專門製作了小冊子發給他們。


    蜂窩煤在嶺南的熱度不高,但在淮安府甚至周邊的太原府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快給我來人去查查這個蜂窩煤到底怎麽回事?突然就從淮安府那邊出來了,這樣好的東西竟然沒有一個人聽到風聲。我養你們都是吃幹飯的嗎?”


    各個世家和將領叛軍的書房裏都砸碎了一地的杯盞。


    和東北,南方等地不同,越往西北去森林覆蓋率越低,樹木也就越少,這就意味著百姓平時燒火煮飯需要的燃料很難獲得。但越沒有樹木,百姓們越要砍伐。越砍伐水土流失的就越嚴重,樹木也更難生長,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曆朝曆代都有嚴禁砍伐,劃定範圍砍伐的律法。但人那麽多,世世代代子子孫孫沒有一天離得開柴火,哪怕人們已經盡可能的不浪費,也無法避免森林逐漸變少的情況出現。


    而柴火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就像王懷玉在嶺南推行的喝開水,吃生食的政策。要不是因為嶺南的柴火足夠多,且要求他們每一次砍伐都要栽種一樣數量的樹苗,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斷斷不可能推行得下去。


    而現在西北地區,樹木逐漸減少,尤其是這幾年天災幾乎看不到一點綠色。在這種情形下蜂窩煤的出現,就讓人們看到另一種可能。


    王懷玉知道蜂窩煤在嶺南沒有多大的市場,所以留了一個大掌櫃,專門負責西北地區的蜂窩煤銷售。第一位也是最大的雇主自然是淮安王。


    看著自己不知用處,棄之如敝履的黑石頭,王懷玉的手下搖身一變就成了頂替柴火的重要燃料,淮安王真是感慨良多。


    “你說我們守著那麽大一座寶山幾十年了,還比不上人家過來幾個月,這麽一搗鼓就能變成聚寶盆,實在是讓人眼紅啊。”


    淮安王捏著那幾塊煤球,心情很是複雜,言語中也透露出明晃晃的羨慕。


    原本還覺得人家是傻子,實打實的糧食和他們換這些不當吃不當喝的東西。沒有想到這才是價值所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月平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月平生並收藏囂張郡主成基建狂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