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家的人他們需要捧著讓著,小世家卻是對他們捧著讓著,但小世家的人也多數會讀書識字,這些人當不了大官,扛不起大任,但是去各個縣當個小官卻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那些六部中的官員和丞相,梁少和把目光移到了王懷玉身上。
“郡主,聽說您手裏有幾個得力幹將?但是嶺南沒有合適的職位安排他們?”
這可不是聽說,除了林清風正經任職了粵州知州外,其他人都當著王懷玉私設的各種部長,並不是實際納入嶺南官員體係中的。
這嶺南的官位一眼就能看得到盡頭了,實在是升無可升。
但淮安府就不一樣啊,先不說他們有能力實力問鼎天下。就說現在已經打下的隴南、甘河、西安幾府,就有五六個知府可以選擇。
“這個確實是,世子要是想要聘請他們,就自己和他們商量吧。隻有世子有誠意,相信他們是不會拒絕的。”王懷玉淡淡道。絲毫沒有被人挖牆腳的憤怒。
王懷玉如此大方的樣子,反倒讓梁少和自己先過不去了。
“郡主果然是胸襟寬廣,竟然舍得放他們離開?”據他所知,那幾個人十年前也還是個世家庶子,這些年跟著王懷玉,有她出錢出力手把手的教導,應該也沒有這樣的成就吧?
要是自己這樣培養出來的下屬要跟別人走,梁少和覺得自己第一時間就要把人給廢了。
“他們是我合作夥伴,是我一生的摯友,能找到更好的歸宿和前途,我隻會替他們高興。嶺南這個平台確實是小了點,他們適合更大的舞台。”王懷玉發自內心道。
梁少和算是知道,為什麽婁明運他們願意為她拚命。正是因為知道,心裏也在打鼓,自己能不能把人撬過來?
不過比較巧合,因為現在北方逐漸安定了下來,婁明運又跑出去做生意了,宋回芳看著天氣好,也進山繼續挖掘新藥材了,沒有同梁少和碰上。
第150章
不過來日方長,當下沒有和他們碰上,以後也是有機會交流的,尤其是婁明運,本來就經常打交道,現在有了王懷玉的許可,挖起牆角了也不用心虛了。
王懷玉帶著盧婷婷去了她心心念念的天工大學,從進門開始看到桂花大道,還有陌生的藏書閣、似曾相識的宿舍教室,還有那些記憶裏的實驗器材,轉眼看見穿著學子服的學子,青春洋溢的模樣,讓盧婷婷不禁淚流滿麵。
“婷婷?”梁少和看出她的難過,遞出了一塊手帕,不能明白為什麽她看著這些東西會哭,明明不過是幾個青年學子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器具。
不過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問,隻是默默站在一旁。王懷玉就更不好插手了,看著來往的學子,或激揚或穩重的討論著課堂上的知識,學習氛圍相當濃厚。
“沒有什麽,就是看著這裏的學子竟然如此好學,討論的都是我們聽不懂的東西,聽說這些人五年前還是字都不認識幾個,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變成了這樣,有些為他們高興而已。”
“世子,世家壟斷知識,確實是可以維持他們千百年的富貴,愚民也確實能鞏固皇權,但是天底下的百姓,不是人人都是傻子的。皇權依靠世家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您要和郡主說的那樣,將權利收回自己的手中才是真理。”
盧婷婷擦了一下眼淚轉移了話題,目光裏有些梁少和也看不懂的冷漠。
“現在最好的書籍、最好的傳承都在世家手裏。甚至是最好的工匠、技術也都在世家的手裏。我們要是想要另起爐灶,那就要自己砌爐灶,自己買鍋子了,世子可想好要怎麽做了嗎?”
修建書院,隻是第一步。大齊的絕大多數生產資料還是掌握在世家的手裏。說句不好聽的,他們現在連個做紙張的方子都沒有,更不要說那些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經典了。
不過,她記得嶺南是有自己的紙坊吧?紙張還出售到了北方,還開了幾個惠民書肆?盧婷婷這樣想著,把目光投向了王懷玉。
王懷玉挑了挑眉,不愧是學習過曆史的人,知道這個時候東西都在世家的手裏。說句不好聽的,不止是書籍這樣的東西不讓百姓學習,就連最簡單的豆腐,在王懷玉來之前,那都是世家裏才能吃的東西。這樣簡單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就不是貧民百姓能享受的。
所以王懷玉一開始在嶺南做的事,就引起了不少世家的反感,後麵更是聯起手來對付她。可惜王懷玉信奉政權是從槍杆子出的,來的第一天就將軍權牢牢握在了手裏,這才把嶺南的世家一一拔去。
至於北方的世家大族,他們掌握的東西更多,輕易動彈不得。現在要是讓他們察覺了梁少和想要削減世家,估計他們就會聯合起來現在梁少和給滅了。
這不是王懷玉該考慮的,她隻是道:“嶺南產的紙可以賣給你們,隻要錢到位一切都說,書店裏的書,你們想要也可以去買,我們本來就沒有限製。至於其他的,你們就自己看著辦吧。”
說著,她頓了一下指點道:“京都終究是皇城的,皇宮裏的東西不值錢,但是藏書閣中的書還是值錢的。不拘泥於什麽,隻要能讓百姓認字,懂得道理就是好書。剩下的,你們再多費心費心收集,總是能夠用的。”
王懷玉指點了一下,北方已經亂了那麽多年,不知道有多少世家散的散,跑的跑。帶得走的金銀珠寶不會有剩下的,但是笨重的書籍就不一定了,這個時候要是能夠派人去搜羅一下,或者用點手段,常見的書籍應該還是沒有問題。
至於珍貴的那些,就隻能看緣分了。王懷玉想著自己這些年來,通過各種方式買回來換回來的書,也不過是五千多冊。再想想之前那種所有知識都放到了網上的時代,實在是後悔。
早知道她就多學了一點,現在能夠默寫出來,那就是大功德一件。
盧婷婷這個時候還不知道嶺南已經有了活字印刷,梁少和更是想不到這一層,隻是想著既然有了惠民書肆可以兜底,那他們的書就不用愁了。
現在學習的門檻除了紙筆,更重要的就是教材,很多書籍為什麽會成為孤本,就是因為現在印刷技術不成熟,大多數都隻能靠人手抄或者是雕版印刷。手抄的效率低就不說了,還容易很出錯,雕版雖然好一些,但雕刻一版也需要花費很多功夫,尤其死雕刻師難得。
所以,除非是大批量的典籍,不然大多數人都還是選擇手抄。而淮安府,梁少和搜刮了一下記憶,沒有這方麵的人才。
這些他才知道,原來不是會打仗能當官的人才是人才,這些地位地底下,以前沒有在意的底層,也能解決他的問題。
梁少和表示他受教了,準備回去就像王懷玉那樣提升一下工匠的待遇。
大學裏的學子青春洋溢,討論的問題也與外界格格不入,梁少和在一旁聽著,覺得沒有一個聽得懂的。
他不說學富五車,基本的學識也是有的,畢竟也是受過當代大儒教學的,比世家嫡子也不差。不過他看盧婷婷的臉色卻像是能夠明白他們在討論什麽,他暗暗把這一點記下。
這一趟來除了糧食還有王懷玉的態度,他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肯定了盧婷婷和王懷玉是一個地方的人。
但是,不管是從世家的家譜還是他所熟知的任何王家、盧家兩家的事情,都沒有告訴他兩人有什麽關係,甚至盧家還因為兵權的問題和王家起過爭執,那這兩位閨閣小姐是因為什麽有這種遠超於他的見識呢?
梁少和將這一個疑問深深的埋進心裏。
也是走了這一趟,盧婷婷才發覺嶺南的教育和科學水平到了何種地步。
“我們北方落後嶺南太多了,如果真正能一統天下,安定下來,世子最好還是派使者過來學習。也建立一個和天工大學一樣的學校,不然我們將永遠落後於嶺南。”盧婷婷斷言。
因為盧婷婷給了他很多建議,還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神跡”,梁少和對她十分的信服,雖然看不懂天工大學,但還是把她的話記下來。
參觀完大學便是工廠,流水線和管理嚴格,衛生有保障的工廠,初初一見到就給了梁少和暴擊。
“他們為什麽要穿著統一的服飾?這不是在增加我們的成本嗎?”他看著魚蝦醬罐頭的員工著裝,又看著門口的收購價格,“你們給的這個價錢也是略高吧,我們去市場看了一下,像這樣的魚蝦都賣不上什麽價錢。”
甚至在梁少和看來,這些東西可以讓百姓用勞役要抵消,縣衙不用出一分錢。
王懷玉聽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盧婷婷,就這一眼看的盧婷婷麵紅耳赤。
作為一個現代人,學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聽的是人民的國家,人民的政權。現在自己卻當了皇權,封住主義的仆人,盧婷婷也感覺到無地自容。
“形勢如此,要遵循這個世界的生活準則,我們才可能抗衡的了世界。”盧婷婷有些無力的辯解。
王懷玉能夠明白她的意思,還是那一句話不是所有地方都和嶺南一樣,大齊現在的環境不適合跨越那麽大的步子。
“世子應該聽說過藏富於民這句話,雖然向他們購買東西需要付出一點成本,但這些錢卻能讓百姓養家糊口,能夠讓他們不至於窮困潦倒到作惡多端,這點錢算得了什麽呢?”王懷玉點撥道。
“至於統一服飾,那是為了讓他們有講衛生的意識。這個廠子做的畢竟是入口的東西,工人們還是要注重點衛生才好。你們現在看到這樣的環境,吃這裏的東西難道不會更放心些嗎?”
盧婷婷頻頻點頭,是的,以前看多了那些不健康,不衛生的工廠。現在在看嶺南的這些工廠簡直就是良心。
梁少和很少吃外麵的東西,但行軍打仗的時候什麽屎尿都吃過,那是沒有得講究,有講究的情況下,他既然也樂意吃健康衛生的。
用小的成本,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是王懷玉教給他的又一個道理。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要靠後天慢慢去摸索學習的,嶺南現在有的能夠讓他受益的除了糧食,梁少和還看上了另一個東西。
“榮安郡主,你們這個馬車上套的是什麽東西?為什麽我們坐在上麵感覺舒服了很多?”黑乎乎的想煤球一樣。
盧婷婷順著她的話往車上看,這才發現嶺南竟然研究出了橡膠輪胎。
“這是我們從海外得到的一個叫橡膠的東西,經過加熱再重新塑形後製作成的輪胎。”王華玉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問道:“這個能夠給馬車減震,你們也想要?”
“不過最好還是要配合水泥路使用,在北方的泥土地裏磨損會很嚴重,而且這個東西不易得,價格比較高一點。”
第151章
現在的橡膠在實驗上比較多,這種輪胎的也是在軍用的馬車和縣衙公用的馬車上,還沒有公開在市場上售賣。梁少好開口要,就是看在兩人的交情上,王懷玉才舍得割愛。
梁少和想的也是用在軍事上,有了這個東西,那些貴重的武器裝備就可以減少損失了。
不過東西價貴且稀有,他要多少還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不過我們馬車的尺寸不一樣,你們這邊可以根據我們需要的製作嗎?”梁少和問道。
這時候就體現了大一統的重要性了。其實大旗的貨幣馬車大小和官道也都是統一的,是嶺南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政令下來往往都需要延遲一點。就導致了他什麽尺寸都有。王懷玉也是來了之後慢慢整理,才弄成今天這個嶺南內統一的局麵。
至於大齊就要看梁少和後麵怎麽做了。
梁少和這一趟來收獲豐富,尤其是從嶺南借來的糧食,解了淮安軍的燃眉之急,替他們打了一場大勝仗。
回到了淮安府後,更是在勢頭強勁的時候,及時停止了擴張,在所占領的六個府城中,大辦教育大搞農業,將握在手裏的幾個府城經營的蒸蒸日上。
而他們借鑒的就是嶺南的模式,再加上盧婷婷在一旁的指點,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至於嶺南,這是從他們手裏換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鐵農具。滿足了嶺南當地百姓,每戶都有一套農具的需求。
不過農具終究是鐵的,淮安府擔心他們拿到後再融打成兵器,所以出售的鐵農具也有限。更多的還是用耕牛和馬匹來換。
平河縣的碼頭上,無數人翹首以盼。
“聽說今天北方跟我們換的第一批牛馬就要到碼頭了,到時候直接拉到牲畜坊那邊出售,各個縣的縣衙也派衙役來挑選,再拉回到各個縣裏給大家選。”
“咱們縣裏的就直接去牲畜坊買,買不起的也可以去縣衙租。我孫子早早就過來叫我選了,選頭好的牲畜回去,能頂兩個壯勞力用呢。”
張老頭一邊伸長了脖子往河道上看,一邊扯著嗓子和旁邊的人聊著。
他過了大半輩子了,之前泥胚房都沒有兩間,至於牛,就是地主家裏頭都沒有,他那裏敢想自己有一天家裏也買得起牛?
嶺南現在買得起牛的人家不少,租的起的就更多了。所以碼頭上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
為了維護安全,平河縣的衙役們不得不過來遣散人群,不過大多數都是一望三回頭的往牲畜坊去,沒有人舍得離開。
“來了來了,我們的牛來了。”
不知道誰眼見,遠遠看著裝了牛羊的大船就嚎了一嗓子。
好家夥,這下大家夥是真的走不了,猛的全轉身往碼頭跑去。
“都退後退後,讓人把貨卸下來,誰要是再堵在這裏,一會最後一個進牲畜坊!”衙役們拿著喇叭在一旁大聲吼道。
這下,所以人不得不離開了,但他們看著這一船船的牛羊,比看到親爹娘還要親。
平河縣最大的牲畜坊,人頭攢動,一共是六千五百頭的耕牛和三千頭退役的戰馬,放在一個個圈起來的圍欄裏也是頗為壯觀。
這個已經是淮安府掏空了家底,甚至從匈奴那裏擄了一批才湊齊那麽多牲畜。
東西看著很多,可是分到每一個縣就隻有二百來頭,再分到個人身上那就更少了。
這還是張老頭第一次見那麽多牛馬,還有銀子,這些人舉著銀子伸長了脖子,惦著腳往裏擠,生怕別人不要他的錢。
各個縣的衙役早就準備好了馬車和船,就等著牛馬一到拉上回自己的縣去。平河縣的人看到了很多,但真正分到他們手上的可不多。
這些年大家去打工、種菜還有賣糧食都賺了不少錢,能買得起的人可不少。
“這是我們先來的,我們就要角落的這三頭母牛,十五兩一頭?我們錢已經準備好了。各個村的青壯年都來了,他們圈起來圍成一堵牆,將有經驗的老人放在最裏麵,讓他們到圈裏去挑選牲口,他們拿著錢看中哪一個就立馬交錢牽走。
這種一個村一起搶的,很快就把自己村想要的牛選好買好了,隻有單個人的擠在外麵動彈不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意牛被買走。急得眼珠子都紅完了。
“你們怎麽回事,跟個強盜一樣在,這牛不是誰來得早排隊買的嗎,你們這些往裏頭擠的算怎麽回事?”
至於那些六部中的官員和丞相,梁少和把目光移到了王懷玉身上。
“郡主,聽說您手裏有幾個得力幹將?但是嶺南沒有合適的職位安排他們?”
這可不是聽說,除了林清風正經任職了粵州知州外,其他人都當著王懷玉私設的各種部長,並不是實際納入嶺南官員體係中的。
這嶺南的官位一眼就能看得到盡頭了,實在是升無可升。
但淮安府就不一樣啊,先不說他們有能力實力問鼎天下。就說現在已經打下的隴南、甘河、西安幾府,就有五六個知府可以選擇。
“這個確實是,世子要是想要聘請他們,就自己和他們商量吧。隻有世子有誠意,相信他們是不會拒絕的。”王懷玉淡淡道。絲毫沒有被人挖牆腳的憤怒。
王懷玉如此大方的樣子,反倒讓梁少和自己先過不去了。
“郡主果然是胸襟寬廣,竟然舍得放他們離開?”據他所知,那幾個人十年前也還是個世家庶子,這些年跟著王懷玉,有她出錢出力手把手的教導,應該也沒有這樣的成就吧?
要是自己這樣培養出來的下屬要跟別人走,梁少和覺得自己第一時間就要把人給廢了。
“他們是我合作夥伴,是我一生的摯友,能找到更好的歸宿和前途,我隻會替他們高興。嶺南這個平台確實是小了點,他們適合更大的舞台。”王懷玉發自內心道。
梁少和算是知道,為什麽婁明運他們願意為她拚命。正是因為知道,心裏也在打鼓,自己能不能把人撬過來?
不過比較巧合,因為現在北方逐漸安定了下來,婁明運又跑出去做生意了,宋回芳看著天氣好,也進山繼續挖掘新藥材了,沒有同梁少和碰上。
第150章
不過來日方長,當下沒有和他們碰上,以後也是有機會交流的,尤其是婁明運,本來就經常打交道,現在有了王懷玉的許可,挖起牆角了也不用心虛了。
王懷玉帶著盧婷婷去了她心心念念的天工大學,從進門開始看到桂花大道,還有陌生的藏書閣、似曾相識的宿舍教室,還有那些記憶裏的實驗器材,轉眼看見穿著學子服的學子,青春洋溢的模樣,讓盧婷婷不禁淚流滿麵。
“婷婷?”梁少和看出她的難過,遞出了一塊手帕,不能明白為什麽她看著這些東西會哭,明明不過是幾個青年學子和一些稀奇古怪的器具。
不過他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問,隻是默默站在一旁。王懷玉就更不好插手了,看著來往的學子,或激揚或穩重的討論著課堂上的知識,學習氛圍相當濃厚。
“沒有什麽,就是看著這裏的學子竟然如此好學,討論的都是我們聽不懂的東西,聽說這些人五年前還是字都不認識幾個,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變成了這樣,有些為他們高興而已。”
“世子,世家壟斷知識,確實是可以維持他們千百年的富貴,愚民也確實能鞏固皇權,但是天底下的百姓,不是人人都是傻子的。皇權依靠世家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您要和郡主說的那樣,將權利收回自己的手中才是真理。”
盧婷婷擦了一下眼淚轉移了話題,目光裏有些梁少和也看不懂的冷漠。
“現在最好的書籍、最好的傳承都在世家手裏。甚至是最好的工匠、技術也都在世家的手裏。我們要是想要另起爐灶,那就要自己砌爐灶,自己買鍋子了,世子可想好要怎麽做了嗎?”
修建書院,隻是第一步。大齊的絕大多數生產資料還是掌握在世家的手裏。說句不好聽的,他們現在連個做紙張的方子都沒有,更不要說那些千百年傳承下來的經典了。
不過,她記得嶺南是有自己的紙坊吧?紙張還出售到了北方,還開了幾個惠民書肆?盧婷婷這樣想著,把目光投向了王懷玉。
王懷玉挑了挑眉,不愧是學習過曆史的人,知道這個時候東西都在世家的手裏。說句不好聽的,不止是書籍這樣的東西不讓百姓學習,就連最簡單的豆腐,在王懷玉來之前,那都是世家裏才能吃的東西。這樣簡單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就不是貧民百姓能享受的。
所以王懷玉一開始在嶺南做的事,就引起了不少世家的反感,後麵更是聯起手來對付她。可惜王懷玉信奉政權是從槍杆子出的,來的第一天就將軍權牢牢握在了手裏,這才把嶺南的世家一一拔去。
至於北方的世家大族,他們掌握的東西更多,輕易動彈不得。現在要是讓他們察覺了梁少和想要削減世家,估計他們就會聯合起來現在梁少和給滅了。
這不是王懷玉該考慮的,她隻是道:“嶺南產的紙可以賣給你們,隻要錢到位一切都說,書店裏的書,你們想要也可以去買,我們本來就沒有限製。至於其他的,你們就自己看著辦吧。”
說著,她頓了一下指點道:“京都終究是皇城的,皇宮裏的東西不值錢,但是藏書閣中的書還是值錢的。不拘泥於什麽,隻要能讓百姓認字,懂得道理就是好書。剩下的,你們再多費心費心收集,總是能夠用的。”
王懷玉指點了一下,北方已經亂了那麽多年,不知道有多少世家散的散,跑的跑。帶得走的金銀珠寶不會有剩下的,但是笨重的書籍就不一定了,這個時候要是能夠派人去搜羅一下,或者用點手段,常見的書籍應該還是沒有問題。
至於珍貴的那些,就隻能看緣分了。王懷玉想著自己這些年來,通過各種方式買回來換回來的書,也不過是五千多冊。再想想之前那種所有知識都放到了網上的時代,實在是後悔。
早知道她就多學了一點,現在能夠默寫出來,那就是大功德一件。
盧婷婷這個時候還不知道嶺南已經有了活字印刷,梁少和更是想不到這一層,隻是想著既然有了惠民書肆可以兜底,那他們的書就不用愁了。
現在學習的門檻除了紙筆,更重要的就是教材,很多書籍為什麽會成為孤本,就是因為現在印刷技術不成熟,大多數都隻能靠人手抄或者是雕版印刷。手抄的效率低就不說了,還容易很出錯,雕版雖然好一些,但雕刻一版也需要花費很多功夫,尤其死雕刻師難得。
所以,除非是大批量的典籍,不然大多數人都還是選擇手抄。而淮安府,梁少和搜刮了一下記憶,沒有這方麵的人才。
這些他才知道,原來不是會打仗能當官的人才是人才,這些地位地底下,以前沒有在意的底層,也能解決他的問題。
梁少和表示他受教了,準備回去就像王懷玉那樣提升一下工匠的待遇。
大學裏的學子青春洋溢,討論的問題也與外界格格不入,梁少和在一旁聽著,覺得沒有一個聽得懂的。
他不說學富五車,基本的學識也是有的,畢竟也是受過當代大儒教學的,比世家嫡子也不差。不過他看盧婷婷的臉色卻像是能夠明白他們在討論什麽,他暗暗把這一點記下。
這一趟來除了糧食還有王懷玉的態度,他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肯定了盧婷婷和王懷玉是一個地方的人。
但是,不管是從世家的家譜還是他所熟知的任何王家、盧家兩家的事情,都沒有告訴他兩人有什麽關係,甚至盧家還因為兵權的問題和王家起過爭執,那這兩位閨閣小姐是因為什麽有這種遠超於他的見識呢?
梁少和將這一個疑問深深的埋進心裏。
也是走了這一趟,盧婷婷才發覺嶺南的教育和科學水平到了何種地步。
“我們北方落後嶺南太多了,如果真正能一統天下,安定下來,世子最好還是派使者過來學習。也建立一個和天工大學一樣的學校,不然我們將永遠落後於嶺南。”盧婷婷斷言。
因為盧婷婷給了他很多建議,還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神跡”,梁少和對她十分的信服,雖然看不懂天工大學,但還是把她的話記下來。
參觀完大學便是工廠,流水線和管理嚴格,衛生有保障的工廠,初初一見到就給了梁少和暴擊。
“他們為什麽要穿著統一的服飾?這不是在增加我們的成本嗎?”他看著魚蝦醬罐頭的員工著裝,又看著門口的收購價格,“你們給的這個價錢也是略高吧,我們去市場看了一下,像這樣的魚蝦都賣不上什麽價錢。”
甚至在梁少和看來,這些東西可以讓百姓用勞役要抵消,縣衙不用出一分錢。
王懷玉聽懂了他的言外之意,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盧婷婷,就這一眼看的盧婷婷麵紅耳赤。
作為一個現代人,學的是九年義務教育,聽的是人民的國家,人民的政權。現在自己卻當了皇權,封住主義的仆人,盧婷婷也感覺到無地自容。
“形勢如此,要遵循這個世界的生活準則,我們才可能抗衡的了世界。”盧婷婷有些無力的辯解。
王懷玉能夠明白她的意思,還是那一句話不是所有地方都和嶺南一樣,大齊現在的環境不適合跨越那麽大的步子。
“世子應該聽說過藏富於民這句話,雖然向他們購買東西需要付出一點成本,但這些錢卻能讓百姓養家糊口,能夠讓他們不至於窮困潦倒到作惡多端,這點錢算得了什麽呢?”王懷玉點撥道。
“至於統一服飾,那是為了讓他們有講衛生的意識。這個廠子做的畢竟是入口的東西,工人們還是要注重點衛生才好。你們現在看到這樣的環境,吃這裏的東西難道不會更放心些嗎?”
盧婷婷頻頻點頭,是的,以前看多了那些不健康,不衛生的工廠。現在在看嶺南的這些工廠簡直就是良心。
梁少和很少吃外麵的東西,但行軍打仗的時候什麽屎尿都吃過,那是沒有得講究,有講究的情況下,他既然也樂意吃健康衛生的。
用小的成本,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是王懷玉教給他的又一個道理。
不過這些東西都是要靠後天慢慢去摸索學習的,嶺南現在有的能夠讓他受益的除了糧食,梁少和還看上了另一個東西。
“榮安郡主,你們這個馬車上套的是什麽東西?為什麽我們坐在上麵感覺舒服了很多?”黑乎乎的想煤球一樣。
盧婷婷順著她的話往車上看,這才發現嶺南竟然研究出了橡膠輪胎。
“這是我們從海外得到的一個叫橡膠的東西,經過加熱再重新塑形後製作成的輪胎。”王華玉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問道:“這個能夠給馬車減震,你們也想要?”
“不過最好還是要配合水泥路使用,在北方的泥土地裏磨損會很嚴重,而且這個東西不易得,價格比較高一點。”
第151章
現在的橡膠在實驗上比較多,這種輪胎的也是在軍用的馬車和縣衙公用的馬車上,還沒有公開在市場上售賣。梁少好開口要,就是看在兩人的交情上,王懷玉才舍得割愛。
梁少和想的也是用在軍事上,有了這個東西,那些貴重的武器裝備就可以減少損失了。
不過東西價貴且稀有,他要多少還需要好好斟酌一下。
“不過我們馬車的尺寸不一樣,你們這邊可以根據我們需要的製作嗎?”梁少和問道。
這時候就體現了大一統的重要性了。其實大旗的貨幣馬車大小和官道也都是統一的,是嶺南這個地方比較特殊,政令下來往往都需要延遲一點。就導致了他什麽尺寸都有。王懷玉也是來了之後慢慢整理,才弄成今天這個嶺南內統一的局麵。
至於大齊就要看梁少和後麵怎麽做了。
梁少和這一趟來收獲豐富,尤其是從嶺南借來的糧食,解了淮安軍的燃眉之急,替他們打了一場大勝仗。
回到了淮安府後,更是在勢頭強勁的時候,及時停止了擴張,在所占領的六個府城中,大辦教育大搞農業,將握在手裏的幾個府城經營的蒸蒸日上。
而他們借鑒的就是嶺南的模式,再加上盧婷婷在一旁的指點,可以說是無往不利。
至於嶺南,這是從他們手裏換來了一批又一批的鐵農具。滿足了嶺南當地百姓,每戶都有一套農具的需求。
不過農具終究是鐵的,淮安府擔心他們拿到後再融打成兵器,所以出售的鐵農具也有限。更多的還是用耕牛和馬匹來換。
平河縣的碼頭上,無數人翹首以盼。
“聽說今天北方跟我們換的第一批牛馬就要到碼頭了,到時候直接拉到牲畜坊那邊出售,各個縣的縣衙也派衙役來挑選,再拉回到各個縣裏給大家選。”
“咱們縣裏的就直接去牲畜坊買,買不起的也可以去縣衙租。我孫子早早就過來叫我選了,選頭好的牲畜回去,能頂兩個壯勞力用呢。”
張老頭一邊伸長了脖子往河道上看,一邊扯著嗓子和旁邊的人聊著。
他過了大半輩子了,之前泥胚房都沒有兩間,至於牛,就是地主家裏頭都沒有,他那裏敢想自己有一天家裏也買得起牛?
嶺南現在買得起牛的人家不少,租的起的就更多了。所以碼頭上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
為了維護安全,平河縣的衙役們不得不過來遣散人群,不過大多數都是一望三回頭的往牲畜坊去,沒有人舍得離開。
“來了來了,我們的牛來了。”
不知道誰眼見,遠遠看著裝了牛羊的大船就嚎了一嗓子。
好家夥,這下大家夥是真的走不了,猛的全轉身往碼頭跑去。
“都退後退後,讓人把貨卸下來,誰要是再堵在這裏,一會最後一個進牲畜坊!”衙役們拿著喇叭在一旁大聲吼道。
這下,所以人不得不離開了,但他們看著這一船船的牛羊,比看到親爹娘還要親。
平河縣最大的牲畜坊,人頭攢動,一共是六千五百頭的耕牛和三千頭退役的戰馬,放在一個個圈起來的圍欄裏也是頗為壯觀。
這個已經是淮安府掏空了家底,甚至從匈奴那裏擄了一批才湊齊那麽多牲畜。
東西看著很多,可是分到每一個縣就隻有二百來頭,再分到個人身上那就更少了。
這還是張老頭第一次見那麽多牛馬,還有銀子,這些人舉著銀子伸長了脖子,惦著腳往裏擠,生怕別人不要他的錢。
各個縣的衙役早就準備好了馬車和船,就等著牛馬一到拉上回自己的縣去。平河縣的人看到了很多,但真正分到他們手上的可不多。
這些年大家去打工、種菜還有賣糧食都賺了不少錢,能買得起的人可不少。
“這是我們先來的,我們就要角落的這三頭母牛,十五兩一頭?我們錢已經準備好了。各個村的青壯年都來了,他們圈起來圍成一堵牆,將有經驗的老人放在最裏麵,讓他們到圈裏去挑選牲口,他們拿著錢看中哪一個就立馬交錢牽走。
這種一個村一起搶的,很快就把自己村想要的牛選好買好了,隻有單個人的擠在外麵動彈不得,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意牛被買走。急得眼珠子都紅完了。
“你們怎麽回事,跟個強盜一樣在,這牛不是誰來得早排隊買的嗎,你們這些往裏頭擠的算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