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一頓,隨即神色大亮:“古籍中有載‘兩熟稻’、‘再熟稻’,楚越之地也能兩熟?”


    周邈前世畢竟沒有多少種田經驗,也不甚確定:“據說雙季稻差不多就是眼下這個時候,在嶺南閩越之地開始栽培。”


    “但以現在的水熱條件,其實江水沿岸及以南,應當是能種雙季稻的。”


    畢竟後世長江沿岸就能種雙季稻,現在又不是曆史上的小冰河時期,應當也能種。


    “試試吧,就像之前有膽大者敢於嚐試播種糙米,現在當也有敢於再播撒一季水稻者。”


    現在南方的農耕還很粗放,火耕水耨是常見的耕作方式。


    這一季稻子收割後,割些稻草備用,多餘的便放一把火燒在地裏,這種火土肥還能肥田。


    再播種一季水稻,也就是重新灌水,再往田裏播撒稻種而已,不費什麽事。


    與後世地廣亦人稠的人地情況大為不同,當前是地廣人稀。刀耕水耨,反而是更省事省力的耕作方式。


    雖然費種子,畝產也會降低,但總歸有所收獲,是賺的。


    隻是蕭何鑽研推廣精耕細作,於農耕文明的發展而言,也是必要的。


    蕭何難掩激動:“若楚越之地仙稻能熟兩季,那將成物阜民豐的福地!”


    “這是必然趨勢,幾百年後經濟重心南移,也證明南地確實更能滋養人口與文明。”


    “等南地糧產富足,人口滋生,人地愈發緊張時,如今的火耕水耨耕作方式必將淘汰。那時,自然就到蕭左丞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傳向南地的時機了。”


    蕭何暢想仙使所言,隻覺壯誌盈胸!


    “在此之前,先將精耕細作推向北地全境。”


    因為如今北方的人地情況不如


    南方寬裕,已經逼迫著黔首開始想法從一塊地收獲更多的糧食,精耕細作需求強烈。


    此時就當有朝廷加以引導革新。


    “我信蕭左丞!”周邈再次給予充分信任。


    拜托,這可是始皇陛下加蕭何的組合啊,他們若做不成,世上就無一人能做成了!


    “臣必不負陛下和仙使重望!”


    ……


    回到鹹陽的周邈,在六英宮又安分待了兩日,養了兩日崽子,便待不住了。


    開始一日三回地往章台宮去,格外地勤快。


    大秦君臣都看出仙使有話要說,但每每又都扭扭捏捏,猶猶豫豫。


    隻是拿期盼的眼神去看陛下。


    嬴政:……


    蒙毅:仙使素來直率有話就說,何時如此含蓄過?


    這樣一連兩日,終究在第三日朝議散後,周邈再度準時到章台宮報道時,嬴政主動開口:


    “周邈,有話直說。”


    猶豫扭捏的樣子,就像一隻嘎嘎嘎的聒噪鴨子被拴住了嘴。


    周邈嘿然赧笑:“嘿嘿,陛下……”


    “史記中有載,二十七年、也就是今年,始皇巡行隴西、北地。現在北方馳道還沒修,那要不換個方向出巡?”


    “之前就想著,陛下若出遊,我為陛下修馳道!”


    仙使周邈此時的神情很多彩,又驕傲又扭捏。


    大秦上卿們不約而同心道:原來是為奉陛下出巡。


    仙使待陛下,真是至真至誠且至孝!


    周邈雖然神情仍不自在,然一旦開口,也不再藏著掖著了:“現在東方道和南方道已經全線貫通,若是出遊也極方便……”


    說完,露出這兩日以來,常見的期待神情。


    但李斯忽然道:“可馳道沿途綠化、壕溝和驛站不是還沒建好?等修建完成,盡善盡美,陛下再出遊不更好?”


    李斯這廝真是的!


    周邈脖子一梗:“那不是等這最後一環任務結束後,多半就要刷新出下一個任務!也多半是修建西方道和北方道的馳道,那我不就又要出發去勘探了嗎?”


    “到時候陛下出巡,我可能都沒在鹹陽了!”


    李斯:


    “所以你是想跟著陛下出巡?”


    寫作疑問,讀作肯定。


    “對啊對啊!”周邈大方承認,“能跟始皇陛下一起出巡,那誰不想呢!”


    大秦君臣:這才是熟悉的仙使周邈啊。


    殿中氣氛,不禁開始輕柔許多。


    老丞相王綰,出列進言道:“陛下,雖東南馳道未修建完善,然已全線貫通,出巡之路已然通暢,提前出巡亦未嚐不可。”


    隗狀附和:“右相言之有理,況科舉取士的縣試亦將開始,陛下出巡亦可巡檢科舉、勉勵學子。”


    馮劫又率禦史團出去巡察了,沒在鹹陽。


    於是由李斯道:“正逢役夫在應役之中,陛下出巡亦可沿途慰問役夫。況本輪役夫,多為殘亡士伍之軍屬,可展現陛下與大秦對征戰有功之軍的重視之意”


    周邈(震驚):原來提前出巡,還有這麽多正當理由嗎?


    怪他不夠機智沒想到,不然就不用不好意思提出來了。


    周邈就知道一點:“而且還能一路封禪祭山,立碑刻石,彰揚功績,宣威天下!”


    “我作為仙使都巡回好多場賜福大典了,陛下現在也當出巡一回,鎮壓六國故地的虛浮民心,告訴天下之人:現在是始皇帝、是大秦天下了!”


    嬴政頷首:“仙使及眾卿議是。”


    “十日後,出巡東南。”


    第79章 孟七月望日,始皇帝出行車駕東出鹹陽


    始皇帝將東出鹹陽,沿馳道巡行東南。


    詔告傳諸郡縣,兩衙官吏無不勤謹以待。


    公元前二百二十年的官場,還是樸實的,甚至傲慢的。


    還以討好逢迎為恥,尚未興起後來皇帝出巡時的浮華排場。


    但是,往日不甚勤謹的官吏,難免心虛。


    聽聞詔告,趕緊把公務撿起來,漏洞窟窿快快縫縫補補。


    最重要的是,把眼前第一樁大事——科舉取士,給好好地操辦起來。


    始皇帝未必去翻舊賬,但若眼前的差事出了紕漏,一眼可見的事,定然不會放過他們。


    稍有不慎,夷三族的未來,在等著他們呐!


    為逃避那樣的未來,兩衙官吏無不勤謹至極,早出晚歸,披星戴月!


    ……


    陳郡,陳縣,某裏。


    看管裏門的裏典衛陳餘,因犯小過,正被裏中小吏鞭打。


    “啪!”


    “啪!”


    “好叫你長長記性!”


    鞭打聲,嗬斥聲,在裏門處響起。


    陳餘也曾是喜好儒術的魏地名士,後因秦滅魏,方與忘年交張耳出逃,至陳郡陳縣此地。


    今日卻因一個小過失,就受區區一小吏鞭打!


    這叫陳餘如何能忍!


    當即就要翻身而起,予以反抗!


    卻被同是裏典衛的好友張耳,一腳踩住小腿。


    陳餘年輕,對待張耳是事之如父,兩人相為刎頸之交。


    此時張耳暗中製止,陳餘方才又隱忍不動。


    直等裏中小吏鞭打完離開。


    張耳才將解去上衣伏地受鞭的陳餘扶起。


    然陳餘神色憤恨不減。


    張耳年輕時曾為魏公子無忌門客,後逃亡到外黃縣,娶富人女,得女家豐厚供給,廣招門客,後當官外黃縣令,亦曾是聲名赫赫的魏地名士。


    他年齡可當陳餘阿父,性情也就更穩重。


    見此道:“我們當初怎麽說的?隱沒蹤跡。如今遭受區區小辱,隻是受鞭幾下,又未逼你從□□鑽過,你就要反抗殺死一裏吏,再因此而死?”


    ——遠在鹹陽,韓信正跟著快樂旋飛著準備出巡行裝的仙使,一起準備自己行裝,忽然鼻癢:“啊切!”


    陳餘覺得張耳說得對,憤恨神色頓減。


    但是:“秦滅魏時,我二人出逃,隱沒蹤跡於陳地,是防備始皇帝追捕。然幾年過去,並未有詔書懸賞拘捕我二人。”


    張耳也不曾想他竟會料錯了。


    前幾年秦忙於兼並他國,不曾懸賞拘捕也罷,去年天下已一統,竟也沒有詔書追捕。1


    難道真是他看錯始皇帝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鴉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鴉泉並收藏(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