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節
(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作者:鴉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還在用後世固有的市場經濟思維看待當下,結果就鬧了個笑話。
一時都沒想到,此時不過是奴隸製都還殘餘的封建社會早期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都還稚嫩。
退一步說,會在原始社會中,因為贈送了野人一年的食物,而去思考食物的市場飽和,食物通貨膨脹了嗎?
又不發展市場經濟,供需關係、通貨膨脹,這些東西有影響。
但隻是微小的影響,並沒那麽嚴重!
正如王賁所說:那又如何?不是好事嗎?
對啊,是好事啊!
至於兵仙崽說的,讓黔首們富有起來,才是他們應當做的!
仙使大受打擊……
仙使重振旗鼓!
大秦君臣:……仙使心性,果然不必擔心。
頓悟的周邈豁然開朗,大放厥詞:“既然需求飽和不是問題,至於通貨膨脹,也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反正普通黔首家無餘財,通貨膨脹就膨脹唄!自給自足根本礙不著我們,財產貶值的都是富戶、大富戶!”
誰見後世偏遠貧窮的普通農民,在乎過通貨膨脹嗎?
隻有那些有存款、有房產和其餘資產的富裕階級,才整日擔心財產蒸發貶值。
周邈的幸災樂禍顯而易見。
#他雖然不愁錢花但他自我代入無產階級!#
天下最大富戶之列,恐怕都在這殿中了。
大秦君臣:……
不過算了,那些布匹的貶值還傷不了他們的筋骨。
但很快,周邈又想到一點:“但是這二百萬匹厚棉布,卻是發給貧窮黔首的……”
嬴政果決道:“工裝、布匹與口糧,皆分批發放。”
“工裝在冬、春、夏每季發一套。”
“布匹每月發一匹,除本人留用一二匹布外。其餘皆經馳道驛站,按名單發放至郡縣家中簽收。”
“若無家人,可寄放官衙,待歸鄉時再領取。”
周邈驚訝道:“可是這不是會麻煩嗎?”
雖然現在大秦八方馳道暢通,每隔百裏便有一處驛站。
但每月二十萬匹的棉布……
其實也沒什麽啊!大秦這個國家機器啟動,布匹又不重,跟文書寄遞差不多!
二十萬,不過就是後世一家網店暢銷款的月銷量!
隻要始皇陛下不覺得麻煩,那還不是一道聖旨的事!
二百萬匹布看似極多,可分散至天下三十六郡1、千餘縣,而長城沿線九郡占一半。
那麽九郡之外的每縣也就一百多匹,每月每次也就一二十匹。
嬴政目光犀利:“於國於民有利之事,如何能言麻煩?”
眾臣紛紛附和:“正是此理!”
李斯:“每人十匹棉布,若是一次發放,役夫們的保管也是個問題。等到回鄉時,路途上恐難杜絕劫道奪財。”
而且陛下決定分批發放布匹,原就是為了防止陡然湧入大量布匹,使役夫黔首的布匹貶值。
如此每月發放一匹,緩慢釋放,便能大大降低和減緩趨勢。
至少剛開始還能叫得起價,等到後麵價跌得狠了,也能留作自用。
這大概就是仙使所說的,實物貨幣的好處了。
王綰補充建議:“或許應當另撥數千兵馬,專司布匹寄遞之事,並嚴格簽收核驗文書,以防冒領、侵占。”
禦史大夫馮劫:“那看來臣應該組建禦史團,再次巡察天下郡縣了。”
不管如何旨令嚴明,寄遞簽收嚴格,卻也難免滋生貪婪。
巡察郡縣,總能震懾一些貪婪小人。
不過,由馳道驛站直接寄遞,不經郡縣衙署過手,應該能好上許多。
況且長城途經郡縣,有仙使每月走一輪,就像當初的馳道修建時一樣,很少有人敢於貪占這些布匹。
保底歸還財物,罰為刑徒;上限本人淩遲,夷滅三族。
不怕你就來!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周邈一思考,就鬧出個笑話。
所幸他臉皮厚,現在這個‘笑話’又解決了,便也揭過這一篇了。
……
周邈最後單擊‘工餐’,彈出說明框——!
第124章 萬事俱備,隻等開工!
[精選非轉基因、種性穩定的純天然優質玉米。]
“謔!謔!沒想到最後還有個大驚喜!”
大秦君臣唰地投來期待目光!
周邈置身眾人矚目之中,揭曉驚喜:“工餐竟然是配發的玉米!”
“新年抽獎時,抽到的那種玉米!”
嘩!
殿中氣氛於無形間,陡然火熱!
一向溫文謹慎的蕭何,此時卻最激動:“如此一來,豈不是不用耗費兩三年時間,今年春暖之時,便能廣播至南北各地!”
按每名役夫一日八升口糧計算,每月便是約一石半玉米,十個月便是一十五石。
一十萬人,共計就是五百萬石玉米!
做種子夠夠的了!
甚至還大有富餘!
治粟內史左丞的蕭何,激動之後回歸理智。
搖頭自我否定:“不,所謂欲速則不達,今年春暖太過倉促。”
全秦推廣種植玉米,茲事體大,宜穩紮穩打,不可操之過急。
“待籌備周全,明年天暖之時,就能全麵推廣種植玉米了。”
殿中大秦君臣眾人,無不喜形於色。
就連上首的嬴政,也淡笑道:“遵循修建馳道時的舊例,仍舊是每月一輪,每次發放一石口糧。”
玉米種子綽綽有餘,當作口糧吃掉些便也無妨了。
朝廷都大可不必兌換種子再下發,直接讓各郡各縣役夫帶回鄉裏,便能將種子散播至天下。
就像當初的‘糙米’,沒有朝廷插手調運,如今仙稻也已廣播天下。
而且這樣任其自由,這些役夫回歸鄉裏時,將富餘玉米兌換給旁人做種子時,還能小賺一筆。
蕭何這樣繼續在心裏盤算:之後隻需將玉米的種植訣竅,傳授郡縣,便能完成玉米的推廣種植。
任務進行已有十來環,工餐口糧都在稻、黍、稷、麥、菽、秫五穀中循環。
原以為不會有新品種的高產糧種了,沒想到天降大喜,抽獎獲得了玉米!
因大秦已存在玉米,係統又配給玉米做工餐口糧。
否則玉米也要像長絨棉種子一樣,曆經三年之
久,才能開始推廣。
如今一步到位!
正如仙使所言,正是個大驚喜啊!
身在其位的蕭何,激動心緒更比殿中君臣外顯。
另一邊,嬴政說完,周邈也在心裏算賬:
“但這樣一來,十個月積攢,每名役夫不也還有……十五石玉米沒有發放嗎?”
十五石,約後世的九百市斤呢!九大麻袋啊!
“以前還罷了,積攢下來也就每人八.九石口糧,役夫又都來自馳道沿線郡縣,幸福的煩惱(口糧)重了一些吧,也能運回去。
很多役夫的家人估摸著時間,還會來接人(糧)。”
“這次固然長城沿線九郡的役夫十萬,占據總數一半。
卻也還有天南海北各郡縣的役夫十萬啊,又沒家人來接應,難道讓他們背著扛著九百斤玉米走回去?”
周邈整個頭昏眼花!
此時,嬴政:“最後就要麻煩周邈你了。”
“嗯嗯!陛下你說!”
始皇陛下親近地稱呼他名字誒!
周邈一秒神清氣爽,頭不昏了、眼不花了!
一時都沒想到,此時不過是奴隸製都還殘餘的封建社會早期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都還稚嫩。
退一步說,會在原始社會中,因為贈送了野人一年的食物,而去思考食物的市場飽和,食物通貨膨脹了嗎?
又不發展市場經濟,供需關係、通貨膨脹,這些東西有影響。
但隻是微小的影響,並沒那麽嚴重!
正如王賁所說:那又如何?不是好事嗎?
對啊,是好事啊!
至於兵仙崽說的,讓黔首們富有起來,才是他們應當做的!
仙使大受打擊……
仙使重振旗鼓!
大秦君臣:……仙使心性,果然不必擔心。
頓悟的周邈豁然開朗,大放厥詞:“既然需求飽和不是問題,至於通貨膨脹,也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反正普通黔首家無餘財,通貨膨脹就膨脹唄!自給自足根本礙不著我們,財產貶值的都是富戶、大富戶!”
誰見後世偏遠貧窮的普通農民,在乎過通貨膨脹嗎?
隻有那些有存款、有房產和其餘資產的富裕階級,才整日擔心財產蒸發貶值。
周邈的幸災樂禍顯而易見。
#他雖然不愁錢花但他自我代入無產階級!#
天下最大富戶之列,恐怕都在這殿中了。
大秦君臣:……
不過算了,那些布匹的貶值還傷不了他們的筋骨。
但很快,周邈又想到一點:“但是這二百萬匹厚棉布,卻是發給貧窮黔首的……”
嬴政果決道:“工裝、布匹與口糧,皆分批發放。”
“工裝在冬、春、夏每季發一套。”
“布匹每月發一匹,除本人留用一二匹布外。其餘皆經馳道驛站,按名單發放至郡縣家中簽收。”
“若無家人,可寄放官衙,待歸鄉時再領取。”
周邈驚訝道:“可是這不是會麻煩嗎?”
雖然現在大秦八方馳道暢通,每隔百裏便有一處驛站。
但每月二十萬匹的棉布……
其實也沒什麽啊!大秦這個國家機器啟動,布匹又不重,跟文書寄遞差不多!
二十萬,不過就是後世一家網店暢銷款的月銷量!
隻要始皇陛下不覺得麻煩,那還不是一道聖旨的事!
二百萬匹布看似極多,可分散至天下三十六郡1、千餘縣,而長城沿線九郡占一半。
那麽九郡之外的每縣也就一百多匹,每月每次也就一二十匹。
嬴政目光犀利:“於國於民有利之事,如何能言麻煩?”
眾臣紛紛附和:“正是此理!”
李斯:“每人十匹棉布,若是一次發放,役夫們的保管也是個問題。等到回鄉時,路途上恐難杜絕劫道奪財。”
而且陛下決定分批發放布匹,原就是為了防止陡然湧入大量布匹,使役夫黔首的布匹貶值。
如此每月發放一匹,緩慢釋放,便能大大降低和減緩趨勢。
至少剛開始還能叫得起價,等到後麵價跌得狠了,也能留作自用。
這大概就是仙使所說的,實物貨幣的好處了。
王綰補充建議:“或許應當另撥數千兵馬,專司布匹寄遞之事,並嚴格簽收核驗文書,以防冒領、侵占。”
禦史大夫馮劫:“那看來臣應該組建禦史團,再次巡察天下郡縣了。”
不管如何旨令嚴明,寄遞簽收嚴格,卻也難免滋生貪婪。
巡察郡縣,總能震懾一些貪婪小人。
不過,由馳道驛站直接寄遞,不經郡縣衙署過手,應該能好上許多。
況且長城途經郡縣,有仙使每月走一輪,就像當初的馳道修建時一樣,很少有人敢於貪占這些布匹。
保底歸還財物,罰為刑徒;上限本人淩遲,夷滅三族。
不怕你就來!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周邈一思考,就鬧出個笑話。
所幸他臉皮厚,現在這個‘笑話’又解決了,便也揭過這一篇了。
……
周邈最後單擊‘工餐’,彈出說明框——!
第124章 萬事俱備,隻等開工!
[精選非轉基因、種性穩定的純天然優質玉米。]
“謔!謔!沒想到最後還有個大驚喜!”
大秦君臣唰地投來期待目光!
周邈置身眾人矚目之中,揭曉驚喜:“工餐竟然是配發的玉米!”
“新年抽獎時,抽到的那種玉米!”
嘩!
殿中氣氛於無形間,陡然火熱!
一向溫文謹慎的蕭何,此時卻最激動:“如此一來,豈不是不用耗費兩三年時間,今年春暖之時,便能廣播至南北各地!”
按每名役夫一日八升口糧計算,每月便是約一石半玉米,十個月便是一十五石。
一十萬人,共計就是五百萬石玉米!
做種子夠夠的了!
甚至還大有富餘!
治粟內史左丞的蕭何,激動之後回歸理智。
搖頭自我否定:“不,所謂欲速則不達,今年春暖太過倉促。”
全秦推廣種植玉米,茲事體大,宜穩紮穩打,不可操之過急。
“待籌備周全,明年天暖之時,就能全麵推廣種植玉米了。”
殿中大秦君臣眾人,無不喜形於色。
就連上首的嬴政,也淡笑道:“遵循修建馳道時的舊例,仍舊是每月一輪,每次發放一石口糧。”
玉米種子綽綽有餘,當作口糧吃掉些便也無妨了。
朝廷都大可不必兌換種子再下發,直接讓各郡各縣役夫帶回鄉裏,便能將種子散播至天下。
就像當初的‘糙米’,沒有朝廷插手調運,如今仙稻也已廣播天下。
而且這樣任其自由,這些役夫回歸鄉裏時,將富餘玉米兌換給旁人做種子時,還能小賺一筆。
蕭何這樣繼續在心裏盤算:之後隻需將玉米的種植訣竅,傳授郡縣,便能完成玉米的推廣種植。
任務進行已有十來環,工餐口糧都在稻、黍、稷、麥、菽、秫五穀中循環。
原以為不會有新品種的高產糧種了,沒想到天降大喜,抽獎獲得了玉米!
因大秦已存在玉米,係統又配給玉米做工餐口糧。
否則玉米也要像長絨棉種子一樣,曆經三年之
久,才能開始推廣。
如今一步到位!
正如仙使所言,正是個大驚喜啊!
身在其位的蕭何,激動心緒更比殿中君臣外顯。
另一邊,嬴政說完,周邈也在心裏算賬:
“但這樣一來,十個月積攢,每名役夫不也還有……十五石玉米沒有發放嗎?”
十五石,約後世的九百市斤呢!九大麻袋啊!
“以前還罷了,積攢下來也就每人八.九石口糧,役夫又都來自馳道沿線郡縣,幸福的煩惱(口糧)重了一些吧,也能運回去。
很多役夫的家人估摸著時間,還會來接人(糧)。”
“這次固然長城沿線九郡的役夫十萬,占據總數一半。
卻也還有天南海北各郡縣的役夫十萬啊,又沒家人來接應,難道讓他們背著扛著九百斤玉米走回去?”
周邈整個頭昏眼花!
此時,嬴政:“最後就要麻煩周邈你了。”
“嗯嗯!陛下你說!”
始皇陛下親近地稱呼他名字誒!
周邈一秒神清氣爽,頭不昏了、眼不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