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節
領主遊戲[基建種田] 作者:南湖錦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些人都這麽愛她,陛下雨露均沾一下怎麽了!反正最後打贏競爭對手成功和卵細胞合體生出來的,都一定是陛下的孩子!
至於史書上隻記載扈季叢,正統曆史學家們認為那隻是因為時代局限性,當時的時代背景裏要求一位皇帝隻能有一個正式配偶,其餘的都是不正式的妾室,而從男本位的王朝過渡到女本位的王朝,勢必要在製度上進行一些妥協,配偶隻記載扈季叢一個,就是霍思城在製度上對需要時間洗禮的男本位製度做出的部分妥協!
你看,雖然我後宮佳麗三千人,睡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我隻有你一個名義上的伴侶,等我把孩子生出來,他們都隻能叫你爹!
這也是霍思城對扈季叢最深沉的愛!
其他男人根本沒有機會被她的孩子叫一聲爸爸,甚至連自己有沒有的孩子都不知道!
而這一切名正言順,無上殊榮,扈季叢一個人獨享!
隻有他配當霍思城三個孩子的爹!
曆史學家們每每分析到這裏,總是覺得華祖好寵好蘇,霍扈黨簡直磕爆!
他們完全可以想象,在某個史書不曾記載的早上,華祖身懷六甲,輕撫著自己的肚子坐在床上漫不經心地衝著扈季叢笑,說“季叢,這是我們的孩子。”,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扈季叢幸福地笑了。
……
而真正史書不曾記載的某個早上,扈季叢從夢中醒來,陽光透過綠格紗窗照得屋子裏半亮,一格一格的綠色暖陽像水一樣蕩漾在熏了香的屋子裏。
霍思城昨晚又批文件到通宵,回寢殿的時候他故意當著她的麵生氣,於是昨晚她哄了他小半夜,臨近醜時才得以揉著腰沉沉睡去,此刻她睡意昏沉,一頭黑發揉碎在錦賬間的時候眉頭輕蹙,睫毛翹起,細致的鎖骨和香肩脆弱得像一把展開瓷扇,隻待人捏碎。
直到霍思城登基,仍有不怕死的野心家試圖到他門下鼓動他篡逆,以為他委屈。
扈季叢輕輕將手邊這一縷碎發攏起,此刻的皇帝陛下對他毫不設防。
也許他永遠隻能站在她的殿下,做直麵她威容風光的第一名武將。
但風光威儀不容觸犯之下,她也會對他低聲輕哄,慵懶如狐,咬他的肩膀,糾纏他的黑發。
那是獨屬於他的隱秘特權。
世人怎會知道,他的快樂。
第233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
王若彩,魏晉時生人,華朝著名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拚音字典》編纂者之一,婦好書院創始人,百家學宮首位名譽院長,江北公,死後追封上華三師聖祖,入聖人碑。
當說起王若彩這個名字時,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注意到一件事,她姓王。
出身頂級世家王氏,這似乎應當是王若彩一生之中怎麽也繞不開的光彩榮耀。
然而對王若彩而言,出身王氏,也是她怎麽也逃不開的枷鎖。
她從小在太原王氏的族居之地長大,那是一個真正可以被稱之為巨無霸的家族。
她仍然記得小的時候她帶著奶娘出門,幾十個丫鬟仆從跟在她身後趕車開路撐傘拿香拿琴,人到哪裏,哪裏就是一片敬畏的目光和低低垂下的頭。
隔著厚厚的仆從組成的人牆,她隱隱可以聽見人牆外那些百姓叫她“貴人”。
她曾經讓奶娘家仆趕著馬車帶著自己走出去百裏路,但是百裏之外,她遙遙望見那一片碧波一樣的田野和田野裏彎腰勞作的農人,問奶娘,“這是哪裏”“那是誰”時,得到的回答是:
“小姐,這都是我們王家的田地,田地耕作的是王家的庶仆。”
這樣的回答她從出門開始聽,一直聽了一百裏。
也許是因為她們的車架在田野邊停了一段時間,那幾個在田裏幹活的庶仆望見了她們,王若彩從車架裏走出來,想看看這些人在做些什麽,但是當她下了車,那些庶仆已經丟開手裏的農具,遠遠地跪了下來,把頭垂得低低的,和家裏附近街上那些人一樣,甚至更加惶恐謙卑。
王若彩不想這樣打擾他們,隻好回到車上去。
從此她再也不想到更遠的地方去長長見識了,沒意思,哪裏都一樣。
她是說,從家裏,到外麵的街上,再到更遠地方上的田莊,到處都一樣。
出生在王家這個世家大族中的王若彩是如此地深知這個世界凜然的秩序,家裏最大的是族長,然後是族長的幾個同胞兄弟,然後是族長的妻子和妯娌,再順位到族長的堂兄弟極其妻子,再旁支的人物上不了台麵,接下來是下一代,仍然按照以族長為中心的方式層層排布開來。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女孩子們不會參與到這種排序裏去。
女孩子在王家是一種特殊的群體。
王家的女孩子似乎是格外嬌貴的,她們從一出生就奴仆成群,即使是和主支血緣已經隔得很遠的旁支女孩也會擁有至少四個奶娘丫頭照顧,這些份例不是由女孩的父母出,而是族裏撥下來的錢。
她們衣食無憂,從小穿新衣,著華服,焚香弄琴,如果自己願意,也可以和叔伯兄弟們一起在族學讀書,也可以在陽光不那麽熱烈的日子和姐妹相約出門騎馬賽球,如果誰敢在她們出門的路上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窺伺她們,那此人一定會遭到王家的瘋狂報複……可以說,王家的女孩子們每一個都過得和公主一樣——甚至很多時候,不受寵的公主還不如她們。
但是過著如此優渥生活的王家女孩子們,對王家的正式事務沒有任何發言權,包括她們自己的婚姻。
王家的女孩子們該享受什麽,又該做什麽,該去哪裏,都和她們自己無關,她們好像自己手裏那隻極其幸運的狸奴,被自己這個尊貴的主人選中了做寵物,於是從此不管它天性是否向往神秘的山林和自由的捕獵,都必須從此吃最好的魚,享受最好的毛發梳理,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乖乖臥在主人的懷裏,嬌俏萬分地呼一聲“喵~”,以此討得主人的歡心。
王若彩是一個不喜歡傷春悲秋的女孩子,她格外愛在馬場上昂揚肆意的賽馬,和女伴相約打馬球,閑時也和兄長過一過招,玩性起來和兄長們各領一隊丫鬟仆役打泥巴仗也不是沒幹過。
但是即使如此,王若彩仍然能在她短暫的十四年未嫁女生活中意識到,自己這些王氏姐妹,和她們手裏一隻格外寵愛著的狸奴,沒有區別。
她們的生活奢靡,過著別的女子一輩子都不敢想的富貴生活,狸奴生活也一樣奢華富貴。
狸奴的貓生半點不由己,她們的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從一出生開始,她們就不再是一個人了,而是王氏家族的男性主宰者們用來聯姻的工具,就如一隻被精心育種出來的狸奴,出生時就注定是要用來討好主人的工具,而它們自己如何,和它們的未來是半點沒有關係的。
王若彩不是一個喜歡自哀自怨的女孩子,她一個父母雙亡被寄養在叔伯家中的孤女,也談不上什麽自立自強,所以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她做的,就是盡量在還待字閨中的時候享受王家供養的時候過得快活一點。
等後來叔伯果然為了和同袍的恩義要將她嫁給戰友的兒子衝喜,王若彩盡了她的力絕食三天無效後,也痛痛快快收拾了東西去了汝南——
別說,王家給她的陪嫁是真的豐厚,雖然不知道到底是為保護她的原因還是為向霍宴之父報恩的原因。
王家對女孩子的待遇是真的很好,好到王若彩在嫁到汝南後一度懷疑這也是王氏用來控製家中女孩的手段,從一個全天下最富貴最寵愛你的地方出來,不管嫁到哪裏去,你都將一生懷念那個地方。
來到汝南後,因為對南方生活的不適應和自己與丈夫霍宴的夫妻矛盾,王若彩對王家的印象一日好過一日。
她很快就忘了自己曾為了對抗叔伯的決定毅然絕食,忘了是叔伯將自己從北方嫁到南方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名聲也不算好的人,忘記了王家才是自己在南方一切痛苦的罪魁禍首。
她隻記得自己待字閨中時是多麽快活,王家對自己的供養是多麽充裕。
在南方,她身邊的一碗一具,每一件讓她舒心的東西,都是王家給她的。
在霍家莊,她的夫君霍宴自私懦弱,不喜歡自己,她在霍家得到的主人地位,在汝南得到的尊敬和高看,也是王家給她的。
既然如此,還怎麽能不愛自己的家族,不愛王家呢?
在汝南久經打擊之後,王若彩一度認為自己的一生,最大的榮耀和成就,就是自己姓王。
直到有一天,她那一向古靈精怪的女兒思城頑皮一笑,建議她建書院教化流民,對她說,“女子非大賢大奸不能入史,如今又逢亂世,機會難得,既然走尋常路不可得,那為什麽母親不能開一代先河呢?”
我出身王家,在這個王室落魄尚需王家扶持的年代,已經是當世女子出身所能達到的頂點,為什麽我不能開一代先河呢?
王若彩也問自己。
於是,婦好書院成立了。
她在王家空讀了十四年的書,享受了高端無比的生活和世家教育,但是她尚且比不上自己六歲的女兒有野心。
後來她想,也許思城生而不凡,但是是否也是她太過狹隘,眼睛被來自家族的那一雙手死死遮住,家族要求她做一個聯姻工具,她就真的隻把自己當工具了呢?
她雖然出身王家,頂級世族,但是論心胸開闊,眼界寬廣,卻比不上自己的女兒。
因為她從一出生就被教育做聯姻的生育工具,再精致華美,也是工具。
而女兒思城從一出生,就被她教做自己,做霍家的主人,做霍思城。
一個家族的主人當然會去思考自己的前途功名,但是一個工具就不會,因為它不需要也沒有前途和功名。
女兒思城的話就像一聲晴天霹靂,劈開了困住她二十幾年的枷鎖,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直到那一天,她才不再是王家用來聯姻的女兒若彩,而是她自己,王若彩。
其實那一年,她也才二十一歲,而在此之前,她已經因為和丈夫不和困守林下居,甘心做一個背著王氏女之名的老朽,埋沒一生。
可這時候,得不到丈夫喜愛再也不是她的一項罪過,反而成了她鬆一口氣,可以盡情尋找自己除了做妻子以外存在意義的優勢,她成了婦好書院的院長。
她有一個天縱奇才.猶如神賜的女兒,她野心勃勃,年僅六歲,就有與天下士人對抗,動搖士族統治根基的野心,並施以了實踐。
這個時候她唯一感謝王家的地方,就是王家給她的教育讓她能在女兒試圖從這亂世中一展壯誌的時候提供幫助。
她知道士族最大的弱點在哪裏。
也知道士族是如何統治這個世界。
她曾經手握士族繁榮強大的秘密卻視而不見,有如壯士手握寶劍而不自知。
而當女兒需要她,她才終於意識到,自己是一柄如何尖銳強大的利刃,她手中擁有多麽強大的力量。
原來那些她曾經永遠也不會得到的東西,隻要她想要,招招手就可以得到。
原來那些隻屬於男人的威容和自豪,隻要她垂眼,就唾手可得。
她終於不再是家族的附庸,不再以王家為自豪了。
當江北王的名字傳遍江北,當主宰南帝朝廷的王繼,她高高在上的嫡脈叔父,王家家主,曾經如煌煌烈日一樣高居在她頭頂,輕易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她一生榮辱去向的人,展著笑臉用平等甚至討好的態度封她為揚州刺史,她是何等地快意!
曾幾何時,她隻是王家一個不起眼的旁支孤女,一個王繼根本不放在眼裏的旁支兄弟也可以為了報答別人對他的恩情,一句話就把她嫁到汝南來,即使她萬般不願,即使她絕食明誌以死相逼。
但是時過境遷身份轉換,那位當初將她嫁到汝南的叔伯已經不知道藏到哪裏去了,他連到自己麵前說一句話都不配。
他需要謹小慎微恭恭敬敬講話討好的王繼卻要和她同台對話。
一切隻因那一天,女兒告訴她,你和不能開一代先河呢?
女子為什麽不能從政為官呢?
統帥一方的汝南太守如何不可當?
鎮守一方的揚州刺史如何不可當?
名震天下的江北王,天下女子為官的策源之地,婦好書院總院長,她又如何不可當?
她終於領略到這個世界有多廣闊。
一個女子如果不被自己的性別和社會加諸於自己的社會定位階級定位束縛有多快活。
像男人一樣活著有多快活。
原來萬千功名榮耀於一身,眾星捧月,主宰生死,聖載之上有我大名,姓王名若彩,是我非王家,是這麽快活!
和圖謀家國天下造福一方百姓改造乾坤天地相比,什麽叔伯寵愛.夫妻感情.生兒育女.家宅小事,盡如雲煙遠去,不配在她眼中占據一點位置。
多年以後再回首往事,王若彩發現她當年隻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霍宴小兒,何堪配我。
第234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
至於史書上隻記載扈季叢,正統曆史學家們認為那隻是因為時代局限性,當時的時代背景裏要求一位皇帝隻能有一個正式配偶,其餘的都是不正式的妾室,而從男本位的王朝過渡到女本位的王朝,勢必要在製度上進行一些妥協,配偶隻記載扈季叢一個,就是霍思城在製度上對需要時間洗禮的男本位製度做出的部分妥協!
你看,雖然我後宮佳麗三千人,睡了不知道多少,但是我隻有你一個名義上的伴侶,等我把孩子生出來,他們都隻能叫你爹!
這也是霍思城對扈季叢最深沉的愛!
其他男人根本沒有機會被她的孩子叫一聲爸爸,甚至連自己有沒有的孩子都不知道!
而這一切名正言順,無上殊榮,扈季叢一個人獨享!
隻有他配當霍思城三個孩子的爹!
曆史學家們每每分析到這裏,總是覺得華祖好寵好蘇,霍扈黨簡直磕爆!
他們完全可以想象,在某個史書不曾記載的早上,華祖身懷六甲,輕撫著自己的肚子坐在床上漫不經心地衝著扈季叢笑,說“季叢,這是我們的孩子。”,陽光透過窗欞照進來,扈季叢幸福地笑了。
……
而真正史書不曾記載的某個早上,扈季叢從夢中醒來,陽光透過綠格紗窗照得屋子裏半亮,一格一格的綠色暖陽像水一樣蕩漾在熏了香的屋子裏。
霍思城昨晚又批文件到通宵,回寢殿的時候他故意當著她的麵生氣,於是昨晚她哄了他小半夜,臨近醜時才得以揉著腰沉沉睡去,此刻她睡意昏沉,一頭黑發揉碎在錦賬間的時候眉頭輕蹙,睫毛翹起,細致的鎖骨和香肩脆弱得像一把展開瓷扇,隻待人捏碎。
直到霍思城登基,仍有不怕死的野心家試圖到他門下鼓動他篡逆,以為他委屈。
扈季叢輕輕將手邊這一縷碎發攏起,此刻的皇帝陛下對他毫不設防。
也許他永遠隻能站在她的殿下,做直麵她威容風光的第一名武將。
但風光威儀不容觸犯之下,她也會對他低聲輕哄,慵懶如狐,咬他的肩膀,糾纏他的黑發。
那是獨屬於他的隱秘特權。
世人怎會知道,他的快樂。
第233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
王若彩,魏晉時生人,華朝著名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拚音字典》編纂者之一,婦好書院創始人,百家學宮首位名譽院長,江北公,死後追封上華三師聖祖,入聖人碑。
當說起王若彩這個名字時,人們總會情不自禁地注意到一件事,她姓王。
出身頂級世家王氏,這似乎應當是王若彩一生之中怎麽也繞不開的光彩榮耀。
然而對王若彩而言,出身王氏,也是她怎麽也逃不開的枷鎖。
她從小在太原王氏的族居之地長大,那是一個真正可以被稱之為巨無霸的家族。
她仍然記得小的時候她帶著奶娘出門,幾十個丫鬟仆從跟在她身後趕車開路撐傘拿香拿琴,人到哪裏,哪裏就是一片敬畏的目光和低低垂下的頭。
隔著厚厚的仆從組成的人牆,她隱隱可以聽見人牆外那些百姓叫她“貴人”。
她曾經讓奶娘家仆趕著馬車帶著自己走出去百裏路,但是百裏之外,她遙遙望見那一片碧波一樣的田野和田野裏彎腰勞作的農人,問奶娘,“這是哪裏”“那是誰”時,得到的回答是:
“小姐,這都是我們王家的田地,田地耕作的是王家的庶仆。”
這樣的回答她從出門開始聽,一直聽了一百裏。
也許是因為她們的車架在田野邊停了一段時間,那幾個在田裏幹活的庶仆望見了她們,王若彩從車架裏走出來,想看看這些人在做些什麽,但是當她下了車,那些庶仆已經丟開手裏的農具,遠遠地跪了下來,把頭垂得低低的,和家裏附近街上那些人一樣,甚至更加惶恐謙卑。
王若彩不想這樣打擾他們,隻好回到車上去。
從此她再也不想到更遠的地方去長長見識了,沒意思,哪裏都一樣。
她是說,從家裏,到外麵的街上,再到更遠地方上的田莊,到處都一樣。
出生在王家這個世家大族中的王若彩是如此地深知這個世界凜然的秩序,家裏最大的是族長,然後是族長的幾個同胞兄弟,然後是族長的妻子和妯娌,再順位到族長的堂兄弟極其妻子,再旁支的人物上不了台麵,接下來是下一代,仍然按照以族長為中心的方式層層排布開來。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女孩子們不會參與到這種排序裏去。
女孩子在王家是一種特殊的群體。
王家的女孩子似乎是格外嬌貴的,她們從一出生就奴仆成群,即使是和主支血緣已經隔得很遠的旁支女孩也會擁有至少四個奶娘丫頭照顧,這些份例不是由女孩的父母出,而是族裏撥下來的錢。
她們衣食無憂,從小穿新衣,著華服,焚香弄琴,如果自己願意,也可以和叔伯兄弟們一起在族學讀書,也可以在陽光不那麽熱烈的日子和姐妹相約出門騎馬賽球,如果誰敢在她們出門的路上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窺伺她們,那此人一定會遭到王家的瘋狂報複……可以說,王家的女孩子們每一個都過得和公主一樣——甚至很多時候,不受寵的公主還不如她們。
但是過著如此優渥生活的王家女孩子們,對王家的正式事務沒有任何發言權,包括她們自己的婚姻。
王家的女孩子們該享受什麽,又該做什麽,該去哪裏,都和她們自己無關,她們好像自己手裏那隻極其幸運的狸奴,被自己這個尊貴的主人選中了做寵物,於是從此不管它天性是否向往神秘的山林和自由的捕獵,都必須從此吃最好的魚,享受最好的毛發梳理,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乖乖臥在主人的懷裏,嬌俏萬分地呼一聲“喵~”,以此討得主人的歡心。
王若彩是一個不喜歡傷春悲秋的女孩子,她格外愛在馬場上昂揚肆意的賽馬,和女伴相約打馬球,閑時也和兄長過一過招,玩性起來和兄長們各領一隊丫鬟仆役打泥巴仗也不是沒幹過。
但是即使如此,王若彩仍然能在她短暫的十四年未嫁女生活中意識到,自己這些王氏姐妹,和她們手裏一隻格外寵愛著的狸奴,沒有區別。
她們的生活奢靡,過著別的女子一輩子都不敢想的富貴生活,狸奴生活也一樣奢華富貴。
狸奴的貓生半點不由己,她們的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從一出生開始,她們就不再是一個人了,而是王氏家族的男性主宰者們用來聯姻的工具,就如一隻被精心育種出來的狸奴,出生時就注定是要用來討好主人的工具,而它們自己如何,和它們的未來是半點沒有關係的。
王若彩不是一個喜歡自哀自怨的女孩子,她一個父母雙亡被寄養在叔伯家中的孤女,也談不上什麽自立自強,所以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她做的,就是盡量在還待字閨中的時候享受王家供養的時候過得快活一點。
等後來叔伯果然為了和同袍的恩義要將她嫁給戰友的兒子衝喜,王若彩盡了她的力絕食三天無效後,也痛痛快快收拾了東西去了汝南——
別說,王家給她的陪嫁是真的豐厚,雖然不知道到底是為保護她的原因還是為向霍宴之父報恩的原因。
王家對女孩子的待遇是真的很好,好到王若彩在嫁到汝南後一度懷疑這也是王氏用來控製家中女孩的手段,從一個全天下最富貴最寵愛你的地方出來,不管嫁到哪裏去,你都將一生懷念那個地方。
來到汝南後,因為對南方生活的不適應和自己與丈夫霍宴的夫妻矛盾,王若彩對王家的印象一日好過一日。
她很快就忘了自己曾為了對抗叔伯的決定毅然絕食,忘了是叔伯將自己從北方嫁到南方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名聲也不算好的人,忘記了王家才是自己在南方一切痛苦的罪魁禍首。
她隻記得自己待字閨中時是多麽快活,王家對自己的供養是多麽充裕。
在南方,她身邊的一碗一具,每一件讓她舒心的東西,都是王家給她的。
在霍家莊,她的夫君霍宴自私懦弱,不喜歡自己,她在霍家得到的主人地位,在汝南得到的尊敬和高看,也是王家給她的。
既然如此,還怎麽能不愛自己的家族,不愛王家呢?
在汝南久經打擊之後,王若彩一度認為自己的一生,最大的榮耀和成就,就是自己姓王。
直到有一天,她那一向古靈精怪的女兒思城頑皮一笑,建議她建書院教化流民,對她說,“女子非大賢大奸不能入史,如今又逢亂世,機會難得,既然走尋常路不可得,那為什麽母親不能開一代先河呢?”
我出身王家,在這個王室落魄尚需王家扶持的年代,已經是當世女子出身所能達到的頂點,為什麽我不能開一代先河呢?
王若彩也問自己。
於是,婦好書院成立了。
她在王家空讀了十四年的書,享受了高端無比的生活和世家教育,但是她尚且比不上自己六歲的女兒有野心。
後來她想,也許思城生而不凡,但是是否也是她太過狹隘,眼睛被來自家族的那一雙手死死遮住,家族要求她做一個聯姻工具,她就真的隻把自己當工具了呢?
她雖然出身王家,頂級世族,但是論心胸開闊,眼界寬廣,卻比不上自己的女兒。
因為她從一出生就被教育做聯姻的生育工具,再精致華美,也是工具。
而女兒思城從一出生,就被她教做自己,做霍家的主人,做霍思城。
一個家族的主人當然會去思考自己的前途功名,但是一個工具就不會,因為它不需要也沒有前途和功名。
女兒思城的話就像一聲晴天霹靂,劈開了困住她二十幾年的枷鎖,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直到那一天,她才不再是王家用來聯姻的女兒若彩,而是她自己,王若彩。
其實那一年,她也才二十一歲,而在此之前,她已經因為和丈夫不和困守林下居,甘心做一個背著王氏女之名的老朽,埋沒一生。
可這時候,得不到丈夫喜愛再也不是她的一項罪過,反而成了她鬆一口氣,可以盡情尋找自己除了做妻子以外存在意義的優勢,她成了婦好書院的院長。
她有一個天縱奇才.猶如神賜的女兒,她野心勃勃,年僅六歲,就有與天下士人對抗,動搖士族統治根基的野心,並施以了實踐。
這個時候她唯一感謝王家的地方,就是王家給她的教育讓她能在女兒試圖從這亂世中一展壯誌的時候提供幫助。
她知道士族最大的弱點在哪裏。
也知道士族是如何統治這個世界。
她曾經手握士族繁榮強大的秘密卻視而不見,有如壯士手握寶劍而不自知。
而當女兒需要她,她才終於意識到,自己是一柄如何尖銳強大的利刃,她手中擁有多麽強大的力量。
原來那些她曾經永遠也不會得到的東西,隻要她想要,招招手就可以得到。
原來那些隻屬於男人的威容和自豪,隻要她垂眼,就唾手可得。
她終於不再是家族的附庸,不再以王家為自豪了。
當江北王的名字傳遍江北,當主宰南帝朝廷的王繼,她高高在上的嫡脈叔父,王家家主,曾經如煌煌烈日一樣高居在她頭頂,輕易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她一生榮辱去向的人,展著笑臉用平等甚至討好的態度封她為揚州刺史,她是何等地快意!
曾幾何時,她隻是王家一個不起眼的旁支孤女,一個王繼根本不放在眼裏的旁支兄弟也可以為了報答別人對他的恩情,一句話就把她嫁到汝南來,即使她萬般不願,即使她絕食明誌以死相逼。
但是時過境遷身份轉換,那位當初將她嫁到汝南的叔伯已經不知道藏到哪裏去了,他連到自己麵前說一句話都不配。
他需要謹小慎微恭恭敬敬講話討好的王繼卻要和她同台對話。
一切隻因那一天,女兒告訴她,你和不能開一代先河呢?
女子為什麽不能從政為官呢?
統帥一方的汝南太守如何不可當?
鎮守一方的揚州刺史如何不可當?
名震天下的江北王,天下女子為官的策源之地,婦好書院總院長,她又如何不可當?
她終於領略到這個世界有多廣闊。
一個女子如果不被自己的性別和社會加諸於自己的社會定位階級定位束縛有多快活。
像男人一樣活著有多快活。
原來萬千功名榮耀於一身,眾星捧月,主宰生死,聖載之上有我大名,姓王名若彩,是我非王家,是這麽快活!
和圖謀家國天下造福一方百姓改造乾坤天地相比,什麽叔伯寵愛.夫妻感情.生兒育女.家宅小事,盡如雲煙遠去,不配在她眼中占據一點位置。
多年以後再回首往事,王若彩發現她當年隻有一句話說得很對:
霍宴小兒,何堪配我。
第234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