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的玩具大多是自製的,從麥芒好好的童車被當成大人車使用就可以看出來,現在大家還顧不上小孩子的樂趣。


    而這個輔助輪,拆下來,做成小孩子的三輪車簡直再好不過了。


    “姐姐,姐姐,你的車子能讓我騎騎嗎?”纏著何多多的小孩是她表姐的孩子。


    她表姐比她大十歲,這孩子現在都已經十一歲了,小學四年級,男孩子發育晚,這孩子這會兒才一米三左右,


    何多多看向她媽,見她媽允許,才答應下來:“好好好,你等會兒,我幫你調整一下高度。”


    快手快腳的把原本適合她身高的車座和把手調低,周圍的人都圍了過來。


    “這自行車還能變大變小呢?”就算是三百個工人,也不過是三百輛自行車,知道可以調節高度的也就他們這些工人。


    供銷社裏剛上貨不過半個月,而且,供銷社的員工都比較豪橫,想讓他們耐心的給你講解商品幾乎是不可能的,愛買買,不買別擋著下一個人的路。


    這自行車進供銷社的時候是按照一米六的成年人最佳騎行高度設置的,從供銷社買回去的人也從來沒調整過高度,這些沒買過的人就更不知道這回事了。


    “對,我們工廠生產的自行車,大人小孩都可以騎,非常方便。”說話的時候,何多多已經調整好了高度。


    她外甥騎上自行車,正好可以坐上車座,興奮的一路喊著出了院子。


    他是會騎自行車的,他家裏就有輛二八大杠,隻不過二八大杠他騎的時候,隻能斜挎著騎,車子又重,哪有這個好。


    院子裏其他家的半大孩子都跟在他後麵瘋跑,吸引的路過的人紛紛圍觀。


    “慢點!”何多多表姐喊話的功夫,孩子已經不見了蹤影。


    他們也不擔心,這麽多孩子一起出去玩,基本上不會出什麽事。


    院子裏其他的人原本是覺得,這自行車便宜是便宜,但是太小了,就有些猶豫,現在看到這車子能變大變小,興趣就濃厚起來。


    尤其是家裏有孩子的,看著自己家孩子跟在人家後麵跑,心裏也不是個滋味,就想著要不要也買個。


    他們是同一個院子的,就是同一個廠的職工,家家戶戶至少有一個工人,生活水平比起農村還是好很多的。


    如果家裏是雙職工,孩子又少,那生活就更好了。


    所以樓縣買自行車的大部分都是這些職工家庭。


    隻不過這樣的職工家庭在樓縣隻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不是農村人,沒有地,又沒有正式工作,日子緊緊巴巴的。


    同市供銷社也在售賣麥芒自行車,當然,牌子上寫的是童車,不過不要票還是吸引了很多人。


    同市比樓縣要富裕很多,市裏工廠也多,工人更多。


    他們對於這樣的自行車爆發出極大的興趣,在有個供銷社員工展示調整車座和把手之後,迅速引爆全場。


    人們呼朋喚友的,相約前來購買麥芒自行車,每當孩子們放學之後,滿大街都是騎著自行車到處亂跑的孩子們。


    甚至二八大杠的銷路都沒有麥芒自行車的銷路好。


    尤其是紅色五星經典配色,很快匯聚成紅色的海洋。


    張書記看著銷量如此之好的麥芒自行車,再次心痛,沒能把廠子留下來的傷悲湧上心頭。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那些老師傅寫回來的信。


    信件裏滿滿的都是對新設備的誇讚,還夾雜著一些對李麥芒的稱讚。


    張書記就覺得有些疑惑,更多的是欣慰,老師傅們到工廠之後,一直在研究自動化設備,而李麥芒也從來沒有阻攔他們。


    這是很難得的,要知道,現在有很多國家都在對他們進行技術封鎖,那些高精尖設備,別說讓他們放開了研究了,有的甚至看都不讓他們看,想摸著他們過河都做不到。


    他可不相信李麥芒看不出來這些老師傅們是想研究她的設備,一個千裏迢迢,從漂亮國來華國,投入這麽多辦工廠的人。


    哪怕她隻是個十八歲的孩子,隻是個女孩子,也不能小覷。


    而她不阻止老師傅們研究設備,張愛國猜測,她可能是真的把華國當成自己的半個家了,也可能是,這些設備並不是最高級的設備,就算被他們學了,也無所謂。


    不管哪個原因,張愛國他們都要承李麥芒的情,畢竟這些設備對他們來說確實重要。


    如果說張愛國是後悔中帶著慶幸,那麽原市的市長就隻剩下後悔,原市的供銷社還一直催著麥芒自行車廠給他們加大供應量。


    作為晉省的省會,原市是最繁華的城市,也是晉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說還有來往的客商。


    分配給他們的自行車根本就不夠用的,往往是攢了一個星期發過來的兩萬輛自行車,不到三天的時間就銷售一空。


    甚至因為太過便宜,有來這裏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時候,會捎上幾輛自行車,不管是自己用、送人,還是帶到外地賣出去,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原市這麽大的市場,你們可以減少對同市和樓縣的供應啊,尤其是樓縣,那裏應該賣不了多少輛,多發一些來原市,而且,發貨越多,也更劃算。”


    供銷社的采購主任語重心長的跟麥芒自行車廠的外銷部人員談判。


    外銷部人員隻能笑著說:“沒辦法,產能就這麽些,過段時間買過的人多了,就沒這麽多買的人了。”


    不增加供應是有原因的,他們需要留一部分產量去其他省試水。


    第11章 我要當廠長


    隨著賣車款的逐漸回收,麥芒自行車廠正在迅速變成下金蛋的母雞。


    廉價的人工、低廉的原料、巨大的產能,這一切組合在一起,哪怕是賣九十九,也要比一百多的自行車利潤更大。


    孫星看到賬目的時候都嚇了一跳,如果一直保持這樣的營收,樓縣很快就能擺脫貧困縣的帽子,甚至是踏入模範縣。


    李麥芒則是看著已經完成十萬銷售額度的小廠係統,陷入沉思。


    “現在有錢了,你說咱們工廠是擴大生產線,開始生產成人自行車好呢,還是建個別的日用品工廠?”她裝作隨口問孫星的樣子。


    “還生產什麽成人自行車啊,這自行車現在不就是成人自行車,我覺得呀,來個縫紉機,或者手表就行,最好是彩禮三件套湊齊,咱們縣用自己生產的彩禮結婚。”


    孫星現在也到了為自家兒女結婚發愁的時候了,他家倒是不缺這些東西,隻是想到其他家庭都在為彩禮發愁,才有感而發。


    隻是他沒想到,這句話讓他在今後的日子裏,後悔不已。


    無數次感歎,他兒子要結婚了,幹他屁事,管他三大件湊沒湊夠呢,早點讓麥芒自行車廠生產上汽車不比三大件強。


    國內現在的汽車生產線極其落後,一直都在想辦法引進國外的汽車流水線,為此已經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談判。


    李麥芒皺皺眉頭,縫紉機是她最不想解鎖的,因為解鎖線太短,老式縫紉機、電動縫紉機、電腦縫紉機、自動繡花機……後續的都是工廠需要的大型機械,買的人也不多。


    還不如解鎖手表,兒童的電子表,雖然在後來大家看來太過幼稚,可是在現在,電子表也是很時尚的東西呢。


    隻要表盤設計的不是那麽幼稚亮眼,想必買的人應該也不少吧。


    李麥芒確定好建表廠,就拿出來合同,要跟孫星簽約,正好孫星還沒走,也省得她專門去縣委找她。


    孫星當然不可能現場跟她簽約,他要把合同拿回去,縣委班子研究之後才能決定要不要簽約。


    “又建廠?這自行車廠才建成一個月吧,這合適嗎?不會有什麽事吧?”


    李麥芒畢竟是漂亮國人,就算她說的再好聽,說自己是華國人,自己愛華國,那她也是漂亮國人。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多警惕點沒壞處,萬一她是通過這種方式,想要進行間諜活動呢。


    這麽一說,這事他們還真不敢隨便下決定了,要去市裏,看看市裏什麽意見。


    同市和原市最新一期的報紙首頁上出現了個新的合資工廠介紹,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對於工廠合資人的介紹遠比工廠本身的介紹多得多。


    十八歲、合資、漂亮國、這些字眼都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尤其是為了能報道的更詳細,更全麵,在采訪李麥芒沒有獲得更多她在漂亮國的經曆之後,記者們轉向發掘她在華國的經曆。


    不僅把她母親的信息扒了出來,還了解到李麥芒曾經在原市戶籍處了解過入籍信息,這樣的人物背景,當然要大寫特寫。


    “二叔!二嬸!好消息,好消息啊!”一個中年男人舉著手裏的報紙,興奮的敲響房門。


    李耀祖打開門,看到滿臉紅光的侄子,有些不明所以。


    自從他們把崗位給了他大哥家的孩子之後,除非是到了父母過壽的時候,他們是不會來他家的。


    上個月,他爹剛過了七十五大壽,這還不到他媽過壽呢。


    李鵬飛看到同樓裏的鄰居探出腦袋,警惕的看看他們,然後說:“進家裏再說。”


    關上房門,隔絕鄰居窺探的視線,李鵬飛把報紙展開,指著上麵的一塊報道:“看,這不就是我堂妹李春花嘛,她閨女,也就是我外甥女,辦了個工廠,就是那個麥芒自行車!”


    說著,他激動的直跺腳,麥芒自行車在他們同市有多火,這麽說吧,以前,大家的首選都是二八大杠,而現在,大家的首選是紅色麥芒。


    他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直接請假回來的,必須要第一時間跟他二叔二嬸說。


    “你看看,這自行車廠四百多員工呢,就我外甥女一個人,萬一被騙了怎麽辦,辦廠子,還是自己人更靠譜,更安心,你說這孩子心怎麽這麽大。”


    李鵬飛的算盤打的震天響,他和他媳婦繼承了李耀祖夫婦的崗位沒錯,可他家孩子還沒崗位呢。


    他們夫妻兩個還年輕,總不能這時候就退休吧,家裏孩子等到他們退休,那年紀都多大了,更別說,現在市裏沒個工作,說親都不好說。


    要是能去麥芒自行車廠,當個廠長什麽的,那還用愁什麽,工作不用愁,錢更不用愁。


    李耀祖接過報紙,果然,上麵寫著麥芒自行車廠廠長,艾薇·摩根,中文名李麥芒,她的母親是同市人,曾在羅村下鄉,後出國。


    全部都對上了,甚至算算時間點,之前那個來他們家裏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李麥芒。


    李耀祖不知道該怎麽辦,他一輩子都沒什麽主意,所有的主意都是他爹做的,他隻要堅決執行就行。


    好在李鵬飛也知道自己二叔的德行,來這裏通知二叔二嬸是因為他們是李麥芒的親外公外婆,到時候少不得要讓他們出麵。


    來這裏通知過,他就要去找他爺爺奶奶去做主去,這廠子,他們一家進定了。


    李老爺子今年七十五,孫子孫女一大堆,重孫重孫女更是數不勝數,少有的大家族。


    他自己是農民,卻供出來好幾個工人,他覺得全是靠他自己的智慧,大家勁兒往一處使,這才是興家之道。


    尤其是老大一家,家裏兩個男孩,兩個女孩,個個都有出息,不像老二家,就兩個閨女,還都沒出息的很,跟人學壞,數典忘祖。


    幸好他有先見之明,早就看出來那兩孩子以後不會有出息,讓她們替家裏有出息的孩子下鄉去。


    有這麽多孩子,孩子們又有本事,李老爺子平時就是打打牌,喝喝茶,練練氣功。


    李鵬飛找到老爺子的時候,老爺子正蹲在地上,兩根食指像探測器一樣微微往前伸,沒一會兒就滿臉通紅。


    “爺,爺!好事!大好事!”李鵬飛這麽一喊,李老爺子可算是有借口了,趕緊起身。


    “啥事啊,這麽著急,沒看到我練功呢嗎?”老爺子還是身體好,臉憋的通紅,這會兒起身也沒有頭暈眼花的。


    李鵬飛又把他知道的消息說了一遍,李老爺子不識字,卻耳不聾眼不花的,思維活躍一瞬間就想到了得把廠子攥在自己家手裏,一個女孩子家家的,懂什麽辦廠子。


    “叫上你爸你媽,你二叔二嬸,還有你兄弟,咱們一起去要個說法去。”沒讓叫他李鵬飛的姑姑們,就是因為他覺得,嫁出去的閨女,那都不是自己家的,這好處,隻能自己家得。


    有了老爺子這句話,李鵬飛心裏就有底了,不止叫上了這些人,還順帶著叫上了自己兒子閨女。


    開的介紹信就是去走親戚,去開介紹信的時候,李鵬飛得意洋洋的跟廠裏的同事說,麥芒自行車廠的廠長,那個外國人,是他外甥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八零年代回國建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頭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頭山並收藏八零年代回國建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