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星期五


    早上6時04分


    飛機穿越耀眼的晨光,向回飛去。莎拉在睡覺作著。科內爾凝視著窗外。


    埃文斯說:“好吧,你要切斷什麽?”


    “錐形炸藥,”科內爾說,“他們的分布很精確,每隔四百來一個。我任意切斷了五十個,大多是東邊那一頭的。那已足以阻止駐波的產生了。”


    “所以,就沒有冰山的破裂了。”


    “就這個意思。”


    “那我們為什麽要去赫爾辛基?”


    “我們不去赫爾辛基。我那樣說是考慮到那個技師。我們要去洛杉磯。”


    “好的。為什麽我們要去洛杉磯?”


    “因為國家環境資源基金會舉辦的氣候突變研討會即將在那裏舉行。”


    “這都與這次會議有關嗎?”


    科內爾點點頭。


    “這些家夥企圖讓冰山分離,與這次會議形成巧合?”


    “沒錯。這都是他們策劃的媒體宣傳的一部分。你安排一次有較好視覺效果的活動,強化研討會的這個觀點。”


    “你對此似乎非常鎮定。”埃文斯說。


    “這是處理事情應有的方式,彼得。”科內爾聳聳肩,“你知道,公眾對環保問題的注意並不是偶然的。”


    “什麽意思?”


    “嗯,拿你最擔心的全球變暖來說吧。全球變暖是傑出的氣候學家詹姆斯·漢森在1988年突然宣布的。他在以參議員科羅拉多的沃斯為首的兩院聯席會議上作了陳述。當時聽證會計劃六月舉行,所以漢森就能在酷熱難當的熱浪中進行他的慷慨陳詞了。所以從一開始就是有計劃的。”


    “我認為這沒有什麽不妥,”埃文斯說,“這是合理合法的,利用政府的聽證會讓公眾意識——”


    “是嗎?那麽你是在說,在你思想當中,政府的聽證會和記者招待會沒有什麽區別?”


    “這是事實。無疑受到了操控,但漢森的陳述並不是在宣傳全球變暖的過程中媒體操縱的惟一例子。別忘了1995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的報告在最後一分鍾所做的改動。”


    “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什麽最後一分鍾的改動?”


    “20世紀80年代朱,聯合國就氣候的變化成立了政府間專門委員會。那就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正如你所知——就是一大堆官僚和被官僚們牽著鼻子走的科學家。當時的想法是這樣,由於這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聯合國將跟蹤對氣候的研究,每隔幾年發表一些報告。1990年的第一份評估報告說,要探測人類對氣候的影響非常難,雖然大家都關心這種影響可能存在。然而,1995年的報告卻深信不疑地宣布,現在氣候中存在著一種‘可辨別的人類的影響’。你還記得嗎?”


    “模模糊糊有一點印象。”


    “1995年總結報告中的‘一種可辨別的人類的影響’是科學家們回家後才寫進去的。原來的文獻中說,科學家們無法準確地探明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探明。他們明確表示,‘我們不知道。’這句話被刪掉之後,被‘一種可辨別的人類的影響確實存在’這句話代替了。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


    “真的嗎?”埃文斯說。


    “真的。當時對文獻的改動在科學家中間掀起了軒然大波。有反對的,有支持的。如果你讀一下他們的主張和反對他們主張的主張,你會弄不清誰說的是真話。然而,這是一個網絡時代。你可以在網上找到原來的文獻以及做過改動的地方,然後你自己判斷吧。看一看這些做過改動的地方,你就會非常清楚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不是什麽科學組織。”


    埃文斯皺起眉頭。他不知如何回答。當然,他聽說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雖然所知不多……


    “但我的問題更為簡單,彼得。如果某件事情是真的,如果某件真的事情需要采取行動,為什麽有些人要誇大他們的主張,為什麽要精心策劃媒體宣傳?”


    “我可以簡單地回答你,”埃文斯說,“媒體是一個擁擠的市場。每一分鍾都有成千上萬條信息對人們進行轟炸。你必須大聲地說——是的,也許有點誇大其詞——如果你想引起他們注意的話。企圖調動整個世界去簽署《京都議定書》。”


    “讓我們考慮一下。1988年夏天漢森宣布全球變暖這個觀點時,他預言在接下來的十年裏,氣溫會上升零點三五攝氏度。你知道實際上升了多少嗎?”


    “我相信你會告訴我比這個要低。”


    “低得多,彼得。漢森博士高估了百分之三百。實際隻上升了零點一度,”


    “好。但確實上升了。”


    “做完陳述十年以後,他說人們對左右氣候變化的力量了解得太少了,長期預測是不可能的。”


    “他沒有那樣說。”


    科內爾歎了一口氣。“三泳?”


    三泳連連敲著手提電腦。“1998年10月,國家科學院的記錄。”


    “漢森沒有說預測不可能。”


    “他說,促使氣候長期變化的力量還沒有清楚到可以用它來闡釋未來氣候變化的程度。他辯解說,將來,科學家應該使用多種方式來對一係列氣候變化的結果進行闡釋。”


    “那不一定——”


    “別再詭辯了,”科內爾說,“他說過這樣的話。在瓦努圖案件中,你為什麽認為貝爾德會替他的證言擔憂?正是因為諸如此類的話。不管你怎麽對這句話進行重新組織,它所包括的有限的知識是很清楚的。這樣的例子絕不隻此一個。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本身就製造了許多這樣的句子。”


    “但漢森仍然相信全球變暖。”


    “是的,他相信。他1998年的預言,”科內爾說,“百分之三百的錯誤。”


    “那又怎麽樣?”


    “你忽略了這麽大的錯誤後麵的影響,”科內爾說,“如果跟其他領域比較起來的話。比如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攜帶‘漫遊號火星’的火箭時,‘漫遊’會在加利福尼亞下午八點十一分鍾降落到火星上。而事實上,它的降落時間是下午八點三十五分。這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誤差。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人知道他們在說什麽。”


    “不錯。有些事情你必須估計。”


    “你的話絕對正確。”科內爾說,“人們自始至終都在估計,估計銷售額,估計利潤額,估計運貨的日期,估計——順便問一句,你估計自己要給政府交多少稅嗎?”


    “估計。每個季度都要估計。”


    “嗯,沒有一定之規——”


    “彼得,精確到多少才不至於被罰款?”


    “也許百分之十五。”


    “所以如果你差了百分之三百,你就會被罰款。”


    “是的。”


    “漢森就相差了百分之三百。”


    “氣候不是一個納稅申報單。”


    “在現實世界中,”科內爾說,“錯了百分之三百,就可以看成上飛機時飛行員說要飛三個小時,但你一個小時就到了,你認為那個飛行員怎麽樣?”


    埃文斯歎了一口氣:“氣候比這個要複雜多了。”


    “是的,彼得。氣候是複雜多了。複雜到沒有人能夠精確地預言將來的氣候。即使,成千上萬的人都在為此付出努力。耗資數十億。你為什麽要抗拒那個不安的事實?”


    “天氣預言要好多了,”埃文斯說,“因為運用了計算機的緣故。”


    “是的。天氣預告有了改善。但沒有人會去預言十幾天後的天氣。相反計算機模擬正在預言一百年後的氣溫。甚至是一千年、三千年後的氣溫。”


    “有計算機模擬會好一些。”


    “它們是無法論證的。瞧,”科內爾說。“全球氣候中最大的事件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大約每四年發生一次。但氣候模擬無法預見到它們——無法預見它們發生的時間、持續的時間或它們的強度。如果你預言不了厄爾尼諾現象,那麽你模擬的結果在其他領域的預言價值就會受到懷疑。”


    “我聽說他們能預言厄爾尼諾現象。”


    “1998年有人這樣聲明。但並非事實。”科內爾搖頭,“氣候科學還沒有誕生,彼得。有朝一日它會的。但不是現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恐懼狀態(恐懼之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邁克爾·克萊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邁克爾·克萊頓並收藏恐懼狀態(恐懼之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