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結婚生子,代代繁衍,生生不息,這是自然規律,哪裏有那麽複雜和可怕?!在人類進化的幾百萬年裏,學校這種形式才誕生兩千五百多年,學校之前的人類不照樣文武雙全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嗎?我們現階段惡性膨脹地以分數取人,以重點學校取人,完全是近三十多年來被拜金主義侵蝕的結果,嚴重戕害著孩子們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誰說我們的幼兒從小非得接受培優班、課堂和老師的授課?!


    其實,孩子的生長和生活能力,比我們以為的,要強大得多。


    小亦池快三歲了,該上幼兒園了。我首先征求她的意見。小亦池說她特別想上育才幼兒園。育才幼兒園正好就在我們單位附近,是大屋頂紅牆的教會房子,像圖片和動畫片裏頭的房子一樣漂亮,亦池已經多次看見幼兒園的綠樹紅牆秋千架了,她非常喜歡。


    好吧。那麽我們就去上育才。可笑的是,我沒有想到,育才幼兒園是市直機關幼兒園,是全市最好的重點幼兒園之一,人家隻接受幹部和官員的孩子,不接受我這個事業編製人員的孩子。作家又怎麽樣?作家這個職業是好聽不好用,中看不中吃的。平時發表作品,頻頻獲獎,被讀者認出來要求簽名,自我感覺還是良好的,可是一旦遭遇鐵一般的體製現實,立刻就跟霜打了一般,蔫蔫的一副倒黴相,哪裏還有什麽感覺。多次托人,多次都沒有結果了。哪裏知道,小亦池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最後我灰心喪氣地與她爸爸商量,說求人太難了,我們幹脆上別的幼兒園算了。


    小亦池忽然插話了。她說:“不!我不上別的!”小亦池理直氣壯地說:“媽媽你不可以直接進去告訴一下幼兒園的人嗎?他們可能不知道我們離得很近,小朋友應該都是就近入園的。”


    就近入園?!就近入園是政策規定,小亦池竟然知道並運用得如此恰當!


    “你怎麽知道‘就近入園’?”


    “這是規定呀,楊柳媽媽這樣說,石頭的媽媽也說,你和爸爸總在這麽說呀。”


    我破涕為笑。我被小亦池逗樂了。我覺得我不滿三歲的孩子好生了不起,啥幼兒班都沒有上過,顯然自然成長已經給了她生活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好吧!我再去找人!孩子讓我增添了無窮勇氣。小亦池參與家庭事務了,並且有條有理,像模像樣的——驚喜大大提升了我的精神,使我這個特別不善於求人的人,也盡力克服自己的怯意,想方設法去求人。終於幾經周折,我找到了人事局有關領導。領導給幼教科科長簽了批條,幼教科科長終於肯接見我一下了。科長口氣很大地對我說:“目前我們正在搞經濟體製的改革開放,教育體製都在改革開放,幼教事業也不例外,也要上新的台階也要發展,因此局裏有規定,指標以外的學生必須交納讚助費。”


    我立刻明白是要收錢。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了,這個社會潛規則我明白:所謂“重點”,就是收錢。我馬上表態完全讚同,當即就去財會室交了800元讚助費——交得心裏直哆嗦,那可是一大筆錢。那時候我們一家三口加上小保姆,兩人工資半月就用光,其餘日子全靠我的稿費度過。


    但是,我們同樣還是那麽狂喜:畢竟,小亦池的願望實現了!而且,這是小亦池自己參與的決策!小亦池人生第一個明確的社會目標,在她自己的堅持和參與下,得到了圓滿的結果。我們加餐,喝酒,給小亦池喝汽水,一起舉杯,表揚她,誇讚她,祝賀她,手拉手唱歌。


    如願以償的一天終於到來:小亦池要上幼兒園了。


    不過我想,亦池畢竟還不滿三周歲,孩子畢竟是孩子,一般小孩子在媽媽身邊和家裏待習慣了,口裏說是喜歡幼兒園,實際上進了幼兒園,最初一刻沒有不別扭的,開始幾天大哭大鬧不吃不喝的不算奇怪的事。我兩個朋友也陪我們一起來幼兒園,她們同是準備幫我哄孩子的。


    辦完入院手續,我牽著亦池的手把她送到班級。她班級的小朋友正圍坐在草坪上,老師是一個年輕姑娘,她微笑著向亦池招手。我鬆開了亦池,鼓勵她自己走過去。亦池慢慢走向陌生的老師和班級,忽然,她停住了,轉身跑回來。


    我想:壞了!要哭鼻子了!要打退堂鼓了!


    不料,我的小亦池,走近我,愉快又平靜地對我說:“媽媽再見!”然後再一個轉身,堅定不移地匯入了屬於她的那個群體,她將生平頭一次與陌生人在一起度過一整天,對於一個不滿三歲的孩子來說,這是很不容易的生活巨變。


    我在幼兒園的柵欄外麵偷偷觀察了好久,我的孩子已經坐在小朋友的圓圈之中,她始終沒有驚慌失措尋找媽媽的跡象。沒有哭,沒有叫喊。我的朋友們很吃驚,說:這孩子少有!隻有我明白,不是我孩子特別,是我孩子事先就已經知道,她能夠進入育才幼兒園呢,是來之不易的,其中就有她自己的一份努力。如果不是她勇敢地對媽媽要求,給父母建議,不是後來我們有意識地與她進行一次次的討論,而是突然給她斷奶,把她從媽媽身邊扔進一個陌生地方,我想小亦池同樣會畏懼、害怕、哭喊和逃跑。小亦池雖然年紀小,通過與父母共度時艱,她那小小的心眼裏,什麽都明白了。我以為,這就是教育。


    我的小亦池,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在進入社會大環境之後,過於文靜溫良的她,沒有接受幼兒課本學習的她,能夠在幼兒園生存得好嗎?據說幼師也會把小朋友們劃分為三六九等。幼師會寵愛和表揚一些學會了更多文字和數字的孩子,同時嫌惡和批評另一些不愛學習、不墨守成規的孩子。我的小亦池實在太野了,她太喜歡大自然,太喜歡小朋友之間的瘋逗追跑。她會不會讓幼師不待見呢?會不會受到小朋友的欺負呢?


    很快,小亦池就以她在各方麵的出色表現讓我放下心來。主動入園的孩子,精神狀態和各方麵的能力,當然勝過那些被動入園的孩子。初進幼兒園,孩子們遭遇的最大困難,莫過於“大便”問題。幼師最鄭重宣布的紀律之一,就是小朋友們不可以在幼兒園大便。據說這是為了全班的集體榮譽,為了保持班級的清潔和空氣良好。幼師要求孩子們要麽在清晨入園之前,要麽在黃昏放學離開幼兒園之後解決大便的排泄問題,絕對不能在班級拉“臭臭”!如果哪個小朋友在班級拉“臭臭”了,那天他就得不到象征榮譽的一枚小紅花。小紅花由幼師用紅紙剪成,每天放學之前頒發給當日的好孩子。孩子們的名字和照片懸掛在教室的一麵大牆上,小紅花則逐日粘貼在孩子們的名字下麵。


    這種管理方式很殘酷也很奏效,入園三天就能喚醒所有孩子的榮辱感,誰都希望自己每天都掛小紅花,每天都讓接送自己的家長有臉麵。為了小紅花,許多孩子都能夠做到把雙手背到身後,直挺挺坐一節課;能夠認真學習寫字、畫畫、數數和唱歌;能夠好好吃飯不管是否有食欲;若有飯粒掉在桌子上,都會立刻撿起來飛快塞進嘴裏;也能好好睡午覺,一旦躺下來就再不敢吭聲,更不敢和其他小朋友說話逗鬧。可是,孩子唯獨做不到的就是憋大便,這種要求超過了孩子的生理控製能力。


    最初我並不知道這條紀律,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了兩點古怪。一是幾個表現挺好的孩子,名字下麵經常空白,總是得不到小紅花。這些孩子在家長接送的時刻麵紅耳赤,羞慚地拽自己父母的手,要他們快快離開,不讓他們看光榮榜;二是亦池每天放學回家,進門就直奔衛生間,有時候簡直迫不及待。在我的追問之下,亦池才說那些得不到小紅花的孩子,是憋不住大便“出醜”了。


    怎麽出醜呢?亦池說:“他們睡午覺的時候把大便拉到床上了,還有人是拉在棉褲裏頭了,他們汙染了班級的空氣,所以不可能得到小紅花。老師罵他們是傻子,說他們太出醜了。”


    聞此“紀律”,我大吃一驚,當時就憤怒了。我說:這是幼兒園嗎?簡直太不人道了!別說剛剛入園的三歲孩子,就是成年人,也不可能被這樣約束啊!俗話還說得有:拉屎放屁,天經地義。當今社會,一個大城市最好的紅旗標杆幼兒園,居然不讓孩子大便!


    我的小亦池,卻比我冷靜多了。她居然是安穩和常態的。她要我別這麽急,她講她自己是沒有問題的,她完全可以對付,因為她有“辦法”。小亦池的“辦法”就是:不吃。在幼兒園三餐她都隻象征性地吃一點點,回家以後的晚餐才吃飽一頓。“所以,”她說,“大便就可以不在班級臭臭了。”


    三歲多的亦池有一段時間特別愛用“因為”和“所以”。她說:“因為老師不高興小朋友告訴家長,所以媽媽你不要在我們班批評老師啊!因為所有幼兒園都是這樣的紀律,你有什麽辦法?”


    我愕然。


    亦池又自豪地說:“媽媽你看我都是小紅花!”


    我心裏五味翻滾,又憂又喜。憂的是這孩子怎麽如此逆來順受呢?過於逆來順受是否會導致她失去個人競爭意識?當然,這是做娘的複雜心思而已了。我也知道孩子如果像我這麽凡事較真固執己見也未必就好。倒是眼前喜的成分更多,我喜的是這孩子小小年紀,麵對如此不合理的苛刻紀律,居然有如此強的應對能力和包容心態,或許這是更加強大的個人力量呢。


    遇事不慌,善於變通,這是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我,都難以做到的,三歲的小亦池夠可以的了!僅就“大便”問題,就足以使她在老師和小朋友麵前顯示她的能力、尊嚴和體麵。小亦池從來沒有“出過醜”,小紅花開滿了她的園地。


    三年多的幼兒園生活,對於小亦池來說,幾乎可以說是輝煌的了。吃飯,喝水,睡覺,穿衣,料理自己的大小便,唱歌跳舞做遊戲,小亦池樣樣都能行。音樂天賦也表現出來,徑直走到老師的風琴前麵,就彈出音階來。幼兒課本的學習,那些簡單的讀寫算課程,對於小亦池來說,則完全不在話下。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超過不少進行過幼兒早期培優班的小朋友。


    我大大鬆了一口氣。亦池在幼兒園出色的表現,初步驗證了我對教育的正確理解和倔強的實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實行的三條原則,逐漸變成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第一條就是:讓小亦池盡情與她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


    一個人最需要學習和適應的,就是與人的相處。與人相處的能力包括識別人的慧眼,是人生一輩子的功課。這門功課如果成績優異,那麽她的生命就會擁有更多的自如和快樂。這一點,已經由我自己反證出來。由於出生於政治運動時期又是被“革命”和打倒的對象,我自小就怕人,極其不善於和他人相處。當然,我僥幸做了作家,無須與他人合作,可以獨自勞動靠自己雙手吃飯。可我不能夠指望僥幸也落到我孩子身上,我孩子不要成為一個孤僻的人,她應該在人群中如魚得水,獲得更多的收獲和快樂。因此,我的小亦池隻要她樂意,她就可以整天和小朋友玩耍。正如李白的詩詞:“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至於我的亦池將來是否有青梅竹馬的故事,那是玩笑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從小就可以獲得廣泛的識人與閱世機會。


    第二條就是:順從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讓她在最開放的狀態中接受自然啟蒙。


    小亦池酷愛大自然,滿月以後每天睜開眼睛,就掙紮著要奔向戶外。那時候我們經常在清早六七點鍾就到了水果湖兒童公園。好吧,既然我的孩子最早表現出來的就是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渴望,那麽我們就首先與大自然交好,就讓我從大自然鋪設一條孩子的求知之路吧。


    平常好天氣,我們都在戶外活動。我們在公園、在動物園、在長江邊、在湖畔,在草地山坡樹林。我們劃船。亦池麵對老虎、麵對大象,她可以耐心地守候到與它們目光交接。我們任由小亦池指手畫腳地與動物說話聊天。沿著季節變化,我陪小亦池看螞蟻搬家,看蚯蚓鑽地,聽各種鳥兒鳴唱,聞各種花朵的芬芳。蜘蛛的故事,種子與苗芽的故事,風穿越建築物的聲音,雨落在皮膚上的感覺,風的漫長旅行,清晨陽光的美景與黃昏落日的瑰麗,我都帶著小亦池一一領略。


    亦池再長大一點,我們便一起養蠶寶寶。一起在窗台上種盆花。一起偷偷觀察蝴蝶在我們家的橘子樹上產卵,然後每天觀察它們化蛹為蝶的過程。我要請大自然這位老師開啟這個小人兒的感官世界,要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都開放而敏感,善於感知和接受周圍的事物;激發她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讓她通過自己的感悟獲得豐富的知識,慢慢懂得並且學會愉悅、敬畏、喜愛、同情、憐憫、讚賞與愛。


    以我自己幼年的記憶和對先哲聖賢們傳記與著作的閱讀,我相信,一個小孩子對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種子發芽的沃土。這樣的學習,獲得知識的豐厚難以估計,而且這樣獲得的知識,對一個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響力。對於孩子來說,智慧的重要遠遠超過課本知識。擁有智慧的孩子,課本知識的學習會變得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缺乏智慧的孩子,課本知識即便強迫死記硬背也是無法消化的苦果。亦池三年幼兒園的經曆,極大鼓舞了我們。我們更加大膽自信地——怎麽更加通俗地說呢:玩。瘋玩。到外頭去玩。


    第三條是古老的常識的做法:為孩子講故事和閱讀。


    講故事和閱讀,這是我的拿手好戲了。本來我自己每天都要閱讀,隻是我要把我自己一個人的閱讀,變成兩個人的閱讀。把我兒時向往卻又被“□□”的熊熊烈火燒毀的許多童話,借女兒的東風讓我自己重返童年時光。《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以及《西遊記》等等,我們百讀不厭。當然,已經有電視機了。我們也看電視,主要是看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聰明的一休》等等。


    事實上,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其實沒有誰老在想教育問題。日複一日,歲歲流年度,有人先富起來了,有人有錢了,有人買大屋買小車了,有人把家裏裝修得金碧輝煌。為了賺錢,為了金碧輝煌的大房子,為了豪華小車,有人忙得完全沒有時間管孩子,有人的孩子上幼兒園了上學了都是繼續由老人接送,繼續奔各種培優班、補習班,據說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我們毫不動心,堅決堅持為孩子現時的幸福。現時的我們家,依然別無長物,清水白牆,自行車接送孩子。隻是書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滿了兩個房間還不止。最好的是改革開放的到來,圖書出版量越來越大,我們可以買到許多我們心儀已久的書籍,包括漫畫。尤其是國外那些優秀漫畫家的作品,比如德國漫畫家卜勞恩的漫畫《父與子》,每一冊我們都會搶著買回家。自然還有豐子愷的漫畫。我們和亦池一起看、一起笑、一起樂,十分開心。我們家書房就是小亦池的遊戲室,書籍就是她的玩具。坐擁書城的家庭環境和充滿書香的家庭空氣,在我看來,人在這種空間裏,可以寧靜致遠心馳神往,是很愜意的。小亦池果然就是十分愜意,一個歲把兩歲的小小孩兒,走路都還不夠穩當,卻最是喜歡大部頭書籍。從書櫃裏搬出她的大部頭書籍,一屁股坐地上,胡亂地又認真地翻閱,有時候還作口中念念有詞狀,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正是在這樣玩耍一般的翻閱之中,小亦池自然就認識了許多字並十分自然就觸類旁通了。後來一上學,不僅幼兒園的課本對亦池易如反掌,小學六年,亦池也沒有遇到多大困難。我們並沒有費什麽力耗什麽神,我們就是始終和孩子在一起。不離開她,自己去打麻將去打牌,一玩玩一天;不把她丟在爺爺奶奶家裏,自己一出差一個月乃至幾個月;不離開她,據說是為了她的將來去做做不完的生意賺不完的錢;不離開她,據說是自己也必須有事業,去讀這個班那個班拿這種文憑那種文憑;尤其是媽媽,小孩子離不開媽媽,媽媽不離開孩子,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就這樣,和她在一起,發現她的能力,驚歎,表揚,鼓勵,開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池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池莉並收藏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