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宋慈洗冤筆記4(出書版) 作者:巫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宋鞏即將踏入南園之時,一聲“爹”忽然從身後傳來。
宋鞏聽得真切,那是宋慈的聲音。他急忙回頭,隻見迷蒙霧氣之中,一道人影走來,正是宋慈。
“慈兒……”他原以為宋慈昨晚便已逃離臨安,哪知這時竟會在南園外見到,一時驚在了原地。
夏震一揮手,看守大門的幾個甲士立刻衝上前去,將宋慈拿下。宋慈鎮定如常,聲音平靜:“夏虞候,韓太師想見的人是我,還請不要為難我爹。”
“你來了就好,太師已等你多時。”夏震吩咐那幾個眼線,將宋鞏帶到許閑堂看管起來,再讓甲士押著宋慈,隨他前去歸耕之莊見韓侂胄。
“慈兒……你怎麽回來了?”宋鞏被強行帶入許閑堂時,詫異不解地望著宋慈。
“爹,你安心在此等候,不必擔憂。”宋慈不做解釋,留下這話,由甲士押行而去。
韓侂胄吩咐完夏震後,隻不過一盞茶的工夫,就見夏震返回,帶來的卻不是宋鞏,而是宋慈。他心知自己沒有料錯,宋慈到底不肯貪生舍義,冷淡地笑了一下,道:“你昨晚既已離開,為何又要回來?”
“宋慈特來謝過太師。”宋慈被帶到離韓侂胄一丈開外,站定在那裏。夏震吩咐押行宋慈的甲士退出歸耕之莊,隻他一人留守於韓侂胄身邊。
“謝我?”韓侂胄將手爐放在一邊,身子稍向後仰,靠在了椅背上。
“謝太師許我出獄一日,讓我得有機會,查破亡母一案。”宋慈說這話時,向韓侂胄行了一禮。
此事早有眼線來稟報過,韓侂胄昨天便已知曉。
“你這人很有意思。”韓侂胄道,“好言相勸時,你目中無人,以為你傲骨錚錚,卻又如此恭敬端正。”
宋慈一禮行畢,道:“亡母一案雖破,但仍有不少存疑之處,須向太師言明。”他目光直直地看向韓侂胄,“這起案子並不複雜,現場留下了不少痕跡,可以輕易查出真凶是竊賊吳大六,然而當年府衙遮遮掩掩,不是查不清楚,而是根本沒去查,使吳大六得以逍遙法外十五年。吳大六無權無勢,一個外來之人,在臨安城中沒有任何根基,何以府衙卻要替他遮掩?隻因此案凶手不止一人,在吳大六之前,還有一人曾潛入客房對我娘親行凶,被吳大六瞧見。府衙要掩護的,其實是這前一個行凶之人。此人姓蟲名達,是後來的池州禦前諸軍副都統製,當年則是太師的下屬。”
韓侂胄臉色一沉,道:“你來見我,是為了你娘的案子?”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母親枉死,不敢不查。”宋慈說道,“吳大六雖未目睹蟲達的容貌,但看見其右手斷去末尾二指,加之當時仵作祁駝子驗得我娘親右腹遭短刀捅刺,傷口長約一寸,而蟲達正好隨身攜帶有短刀一柄,我曾親眼看見過,其刀寬正在一寸左右,且事後蟲達威脅家父離開臨安時,承認他自己便是凶手,可見前一個闖入客房對我娘親行凶之人,正是蟲達。”
他繼續道:“可蟲達何以要對我娘親行凶?當年我隨父母來到臨安,曾與太師的公子韓?結過怨,蟲達若是為了替韓?報複私怨,該來殺我才是,不該對我娘親下手,而且他有的是機會動手,大可不必選擇大白天裏,在人流甚多的錦繡客舍裏殺人。”
說到這裏,宋慈語氣起疑:“更讓我奇怪的是,蟲達怎會在我娘親回房之前,就提前躲入行香子房?或者該這麽問,蟲達如何知道我娘親住在行香子房,提前便去藏身?直到新安郡主告訴我,當年我娘親遇害之前,曾為了我在百戲棚被韓?欺辱一事,跟隨後來的恭淑皇後去過太師家中,想當麵討個說法,隻可惜韓?不在家中。當時太師曾向我娘親道歉,還問明我娘親的住處,說等韓?回家之後,便帶上韓?親自登門道歉。所以太師你,當年知道我娘親的確切住處。”
韓侂胄聽到這裏,臉色陰沉,向夏震看了一眼,示意其退下。
夏震湊近前去,小聲道:“太師,屬下若是離開,隻怕……”
韓侂胄隻冷冷地吐出兩個字:“出去。”
夏震不敢違抗,當即領命,躬身退出了歸耕之莊。
韓侂胄本就是武官出身,平日閑暇之時不忘舞刀弄劍,年逾五十仍是身子強健,根本不把宋慈這個文弱書生放在眼裏。更何況就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還放置著一柄劍,正是當日宋慈去韓府花廳見他時,他曾舞弄過的那柄寶劍。宋慈距他一丈之外,但凡有任何異動,他可立即拔劍斬之,是以根本不懼與宋慈單獨相處。
支走夏震後,韓侂胄冷眼瞧著宋慈,道:“你既然想說,那就接著往下說。”
宋慈看了一眼韓侂胄的右手。韓侂胄說話之時,右手有意無意地輕撫劍柄。宋慈看在眼中,不為所動,道:“我娘親登門討要說法之時,韓?不在家中,說是隨其母親去城北郊外觀賞桃花。後來我父親在瓊樓見到了賞花歸來的韓?,其身邊有多個仆從,卻沒有蟲達。由此可見,蟲達當時應該留在了太師家中。蟲達能趕在我娘親回住處之前,搶先一步趕到錦繡客舍,翻窗潛入行香子房,隻怕是太師將這一住處告知了蟲達。所以蟲達急著殺害我娘親,極可能是出自太師的授意。”
韓侂胄聽到這裏,冷笑了一下,頗有不屑之意。
宋慈搖了搖頭,道:“可我娘親如何得罪了太師,令太師驟起殺意,而且那麽著急要將我娘親殺害?我一直想不明白。直到昨日,新安郡主遇害一案告破,凶手賈福被抓獲。賈福有一大罐金銀珠玉,是從其養父那裏得來的,其中有幾枚玉扣,與先帝賜給恭淑皇後的玉扣相似,其來源極可能是皇宮大內。我去報恩坊查問賈福的養父,竟意外得知他在宮中做過內侍,曾是古公公的下屬,那一大罐金銀珠玉,都是古公公所賞。這位古公公名叫古晟,新安郡主曾對我提起過,說當年我娘親去太師家中時,剛到大門外,看見兩人從太師家中出來,其中一人是時任太醫丞的劉扁,另一人便是這位古公公。
“劉扁曾在十年前獲賜一座宅子,開設成了醫館,也就是如今的劉太丞家。據其弟子白首烏所言,這座宅子是劉扁為當今聖上治病所受的禦賞。這位古公公,大約也是同一時期,從禦藥院的奉禦,被聖上提拔為都都知,一躍成為宦官之首,至於他給賈福養父的那一大罐金銀珠玉,想必也是從聖上那裏得來的禦賞。此二人,一個隻是翰林醫官局的太醫丞,一個隻是禦藥院的奉禦,有何大功,能受此厚賞?劉扁獲賜那麽大一座宅子,想必定是治好了什麽疑難雜症,然而當時聖上即位不久,正值春秋鼎盛,沒聽說患過什麽病。治病受賞雲雲,不過是劉扁的托詞而已。當時朝局已安,四海承平,劉扁和古公公身在宮中,唯一能立大功的機會,隻有不久之前的紹熙內禪。”
宋慈看了看四周,看了看這丹楹刻桷的歸耕之莊,道:“功莫大於從龍,這南園本是高宗皇帝的別館,太師能從太皇太後那裏獲賜此館,究其根源,也是當年在紹熙內禪中立下定策之功。十五年前,聖上還是嘉王,劉扁和古公公出現在太師家中,二人離開時戴著帽子,有意將帽子壓低,遮住了大半邊臉,似乎不想被人認出。可當時為我娘親領路的恭淑皇後還是認出了二人,叫破了二人的名字。二人沒有說話,隻是匆忙行了一下禮,便匆匆離去。這一幕正好被隨後出現的太師瞧見。這二人為何要與太師私下相見?若是上門看診,大可不必遮遮掩掩,而且隻需劉扁一人即可,古公公為何要一起去?”略微一頓,語氣微變,“翰林醫官局掌入宮診治,對症出方,禦藥院掌按驗秘方,修合藥劑,二者合在一處,便可為聖上施藥愈疾。彼時先帝即位不久,卻時常患病,正需進藥診治,然而數年下來,先帝病情非但不見好轉,反而越發嚴重,以至於無法處理朝政。傳言先帝病情時好時壞,反複無常,就算勉強上殿聽政,也是目光呆滯,言行乖張。都說先帝患病,是受李皇後所迫,可一個即位之前被孝宗皇帝譽為‘英武類己’的帝王,能在短短三五年間,僅僅因為皇後所迫,便變成這般模樣嗎?”
宋慈話音一轉,道:“劉扁後來死於牽機藥中毒,此藥相傳是宮廷禦用毒藥。十年之前,劉鵲的女兒劉知母,剛住進劉太丞家不久,便無意在醫館中翻找出一瓶牽機藥,誤食而亡。白首烏又曾提及,劉扁在宮中做太丞時,知曉了牽機藥的煉製之法,私下煉製了此藥。由此可見,早在十年甚至更早之前,劉扁便已擁有牽機藥。劉太丞家的二大夫羌獨活,鑽研毒物藥用之法,私下配成了牽機藥,長時間以家養之犬試藥,發現牽機藥雖是致死劇毒,但若少量服用,並不會致命,隻會致使頭目不清,出現瘋癲之狀。劉扁與古公公合在一處,正好可以為先帝治病進藥,倘若每次進藥之時,都偷偷加入少量的牽機藥……”
“宋慈!”韓侂胄忽然喝道,“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麽?”
“我當然知道,我方才所言,便是太師千方百計想要掩蓋的秘密。”宋慈環顧左右道,“此間乃太師住處,別無他人,太師又何必懼之?”
韓侂胄臉色陰沉,道:“我堂堂正正,何懼之有?隻不過你娘的案子,我毫無興趣。”身子稍稍前傾,“我隻問你,東西呢?”
“太師想要的東西,昨晚之前,還不在我的手上。”宋慈道,“也是要謝太師許我出獄一日,讓我得以有機會,找到蟲達留下的證據。”
韓侂胄神色一緊,之前他便想過宋慈昨晚離開,必有其因,原來是找蟲達留下的證據去了。他掌心一翻,道:“交出來。”
宋慈看著韓侂胄攤開的手,立在原地,不為所動。為了這個證據,他苦思冥想了許久,尤其是被關押在司理獄的半個月裏,他常常在牢獄之中靜坐,不知多少次思考這個證據會在何處。他一度有過懷疑,彌音之所以決絕赴死,是不是因為這個證據早已隨著淨慈報恩寺的大火灰飛煙滅,並沒有落在彌音手中?然而他想了許久,忽然想到了一事,當初淨慈報恩寺起火之時,彌音先是衝入禪房去救蟲達,後又衝回寮房去救巫易。彌音死心塌地追隨蟲達,冒死衝入火海相救,宋慈想得明白,可彌音當真會為了救巫易,甘願去冒被大火燒死的風險嗎?巫易雖是何太驥的至交好友,但彌音與之並無深交,似乎不至於冒這麽大的險。宋慈轉念一想,巫易所住的那間寮房,正好也是彌音的住處,倘若彌音衝回寮房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救出某樣東西呢?當時蟲達已被劉扁認出,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會不會為了以防萬一,將那個至關重要的證據交給尚未暴露身份的彌音保管呢?倘若真是這樣,那彌音冒死衝回寮房,也就解釋得通了。
宋慈不知道自己的猜想究竟對不對,即便是對的,可彌音已經死了,既沒有將證據交給他,也沒有交給歐陽嚴語,如今這個證據落在何處,根本不得而知。他昨天去見過賈老頭後,將紹熙內禪、古公公、劉扁和牽機藥聯係在一起,推想出了韓侂胄想要遮掩的秘密是什麽。至於賈老頭,作為古公公曾經的下屬,能從古公公那裏得到那麽多金銀珠玉,又對紹熙內禪諱莫如深,想來要麽是參與了其中,要麽便是知道這秘密後威脅了古公公。宋慈原本不再對找到那個證據抱有任何希望,打算昨晚就去見韓侂胄,甚至為此交還學牒退了學,去見了同齋和真德秀最後一麵,已做好了有去無回的準備。然而昨晚回到太學後,目睹孫老頭和幾個齋仆為了栽種鬆柏而挖地,他突然想到了最後一次在望仙客棧見彌音時,彌音曾對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能告訴你的,都已經告訴你了,你真有查案之心,那這個秘密,你就自己去挖出來吧。”
他當初在望仙客棧裏聽到這話時,便覺得彌音這話聽起來有些怪怪的,至於怪在哪裏,他一時沒有想明白。直到昨晚看見孫老頭挖地,他忽然想起了這句話,倘若彌音所說的這個“挖”字,不是追查的意思,而就是挖掘的本意呢?會不會彌音早就告訴過他某個地點,暗示他去挖掘呢?他想了一陣,最終想起了彌音說過的一句話:“狐死首丘,入土為安,隻可惜我和太驥再也不能歸葬故裏。”
狐死首丘,是傳言狐狸將死之時,會把頭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意即思念故鄉。彌音的這句話,似乎是在說自己決意赴死,隻可惜他和何太驥一樣,不能歸葬故鄉。彌音的屍體最終會葬在何處,宋慈不得而知,彌音自己更不可能知道,但何太驥葬在何地,彌音和宋慈卻都是知道的。何太驥正是因為拿蟲達留下的證據去威脅韓侂胄,最終丟掉了性命,那彌音會不會將這個證據與何太驥埋在了一起呢?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宋慈當即決定,去何太驥的墓地尋個究竟。
這個證據極為重要,宋慈也擔心韓侂胄派了盯梢之人,生怕自己直接去淨慈報恩寺後山尋找證據,會被人跟蹤發現,他可不想剛找出這個證據,便被韓侂胄得到。所以他回了一趟梅氏榻房,說他想明白了要出城,讓桑榆幫他喬裝打扮,並混在桑氏父女和幾個貨郎之中,成功避過了韓侂胄派來的眼線,離開了榻房,從錢塘門出了城。出城之後,宋慈讓桑榆和桑老丈回去,但桑榆不放心,要多送他一程,竟一路送過了整個西湖,來到了淨慈報恩寺腳下。宋慈請桑榆和桑老丈止步,隨即提著一盞燈籠,舍棄大道,往淨慈報恩寺旁邊的山路走去。桑榆本以為宋慈是要離開臨安,可那條山路通往淨慈報恩寺後山,根本不是離開臨安的道路。桑榆急忙追上,比畫手勢,問宋慈要去哪裏。宋慈這才道出實情,說他為了查案,要連夜去一趟淨慈報恩寺後山。
桑榆本來因為離別在即,心頭失落,這一下又是驚訝,又是擔心。她望了一眼後山,黑漆漆的,宋慈獨自一人前去,萬一遇到什麽危險,如何是好?夜裏山路不好走,她讓年事已高的桑老丈留在淨慈報恩寺外等待,她則跟著宋慈走上了那條山路。宋慈知道桑榆的心意,沒有加以阻止。
來到後山之上,在距離原來巫易的墳墓不遠之處,宋慈找到了何太驥的墓地。宋慈從懷中取出了一柄很小的鏟子,那是他之前在太學回梅氏榻房的路上買來的,比他上次墓土驗毒時所用的鏟子還要小上一截。他圍著墓地走了一圈,何太驥是一個月前下葬的,墳墓周圍留有不少挖掘取土的痕跡,不可能把每一處痕跡都挖開尋找。宋慈的目光最後落在了何太驥的墓碑上,碑前插著不少燃盡的香燭頭。他不知道彌音有沒有來埋過證據,就算有,他也不知埋在何處,但料想彌音與何太驥的關係那麽親近,不大可能直接挖開這位侄子的墳堆,也不可能隨便找個地方埋下,最有可能埋在刻有何太驥名字的墓碑之下,而且彌音來過這裏,想必不會忘了祭拜這位侄子,墓碑前的那些香燭頭,說不定其中就有彌音留下的。於是他俯下身子,在何太驥的墓碑前挖了起來。
桑榆站在一旁,提著燈籠照明,見宋慈一來便挖掘墓地,難免為之驚訝。這墓地位於密林之中,透著陰森,時有陣陣冷風吹過,冰寒刺骨。但桑榆並不害怕,隻要宋慈平安無事地在她身邊,哪怕身處黑暗陰森的墓地,她也覺得心中甚安,隻是不知宋慈在挖什麽,驚訝之餘,又有些好奇。
宋慈挖了好一陣,挖了大約一尺見方的一個坑,鏟子忽然發出了沉悶的聲響,像是碰到了什麽東西。他急忙將泥土刨開,一個書本大小的木盒子露了出來。他將木盒子挖出,見上麵掛著一把鎖,於是先用鏟子敲打,後又撿來石頭砸擊,最終將鎖砸掉了。將盒蓋掀起來,裏麵是一團裹得方方正正的油紙,他將油紙拆開,最終看見了包裹在裏麵的東西——一方折疊起來的絹帛。
宋慈拿起這方絹帛,展開來,見左下角有所缺失,帶有些許焦痕,似乎是被燒掉了一角。絹帛上有不少墨跡,宋慈挨近燈籠,見上麵寫著:“庚戌三月廿九日,會於八字橋韓宅,共扶嘉王,同保富貴,違誓背盟,不得其死。劉扁,古晟,韋……”
宋慈依著字跡看下來,絹帛上所寫的是共扶嘉王趙擴的盟誓,其中庚戌年是十五年前的紹熙元年,三月廿九日則是禹秋蘭遇害的日子,也就是劉扁和古公公去韓家密會韓侂胄的那天。他看至絹帛的左下方,見到了兩處字跡不同、按壓了指印的署名,分別是劉扁和古晟。在這兩處署名的旁邊,還有一個“韋”字,上麵也有些許指印,看起來應是第三處署名,隻是正好位於缺失的左下角,署名也殘缺了大半。雖隻剩一個“韋”字,但宋慈一下子便想到了韓侂胄,那是“韓”字的右半邊。雖然絹帛上沒有寫明,但劉扁與古公公身份特殊,一個身在翰林醫官局,一個身在禦藥院,韓侂胄私底下與這二人密會盟誓,還寫明是為了共扶嘉王,不難想象這背後存在多大的問題。宋慈知道,這便是蟲達用來威脅韓侂胄的證據。然而這方絹帛被燒掉了一角,且燒掉的正好是韓侂胄的署名,單憑一個“韋”字,根本無法指認韓侂胄。
宋慈想到了淨慈報恩寺的那場大火,以為這方絹帛是在那場大火中被燒去了一角。他當然不會知道,這方絹帛的左下角,其實是被韓侂胄自己燒掉的。當年韓侂胄收買了劉扁和古公公,因為擔心二人背叛,於是用這一方絹帛,徹底斷絕了二人的退路。但在借助紹熙內禪扶嘉王趙擴登基之後,這一方用來約束劉扁和古公公的絹帛,便已經用不上了,留著反而成為後患,於是韓侂胄打算將之燒掉,但因為劉弼的突然登門造訪,這一方原本已經扔進炭盆的絹帛,最終被留守書房的蟲達得到了。當時蟲達看見炭盆中冒起一絲火光,隻走近瞧了一眼,便趕緊拿起來拍滅火焰,這方絹帛的左下角,連同韓侂胄的大半署名,便是在那時被燒掉的。後來韓侂胄發現炭盆裏沒有絹帛的灰燼,猜到這方絹帛落入了蟲達手中,去讓蟲達交出來時,反而受到了蟲達的威脅。蟲達因為韓侂胄得勢之後隻讓他做了一個小小的虞候,早就心懷不滿,有了這方絹帛,當然要利用起來。彼時韓侂胄還在與趙汝愚爭權,不得不選擇隱忍,蟲達後來能手握兵權,不斷獲得提拔,短短三四年間,成為外鎮一方的統兵大將,便是由此而始。但蟲達從始至終沒有將這方絹帛拿出來過,因為韓侂胄署名的缺失使得這方絹帛一旦拿出,便會失去對韓侂胄的牽製作用,反倒是不拿出來,韓侂胄並不知署名已毀,這才會處處受製。隻不過蟲達成為外鎮一方的統兵大將時,韓侂胄也早已扳倒了趙汝愚,並利用理學之禁打壓異己,牢固了自己的權位,不願長久受此脅迫,決定召蟲達入京,除掉蟲達這個禍患,這才有了後來的事。
宋慈雖然不知道韓侂胄署名被燒掉的實情,但他念頭轉得極快,想到韓侂胄對這方絹帛如此看重,可見並不知曉絹帛上的署名缺失,隻要他不拿出來,這方絹帛便依然有用。然而這個念頭隻是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他想得更多的,則是彌音留下這個證據的舉動。
彌音並不知道宋慈會找去望仙客棧,他之所以將這方絹帛埋在何太驥的墓地,是因為真的打算就這樣決絕赴死。但宋慈的一再堅持,最終還是觸動了他。他並不了解宋慈查案的決心能堅定到何種程度,所以沒有將韓侂胄的秘密直接告訴宋慈,也沒有直接告知這方絹帛的下落,若宋慈的決心不堅定,貿然將這些事告知宋慈,隻會害了宋慈的性命。於是他留下了暗示,倘若宋慈連這個暗示都猜解不透,也就沒有查破此案的能力,若宋慈果真有查案的決心和能力,那就一定能把這一切挖出來。他這是要讓宋慈有選擇的餘地,讓宋慈自己去決定要走的路。
站在何太驥的墳墓前,手捧著彌音埋下的絹帛,想到彌音赴死之前還能如此用心良苦,想到這對叔侄一文一武,卻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挑戰韓侂胄的權威,想到騏驥一躍,明知不能十步,卻還是躍了出去,宋慈內心陡然生出一股莫大的敬意。如今這方絹帛握在了他的手中,該輪到他去抉擇了。
宋慈將絹帛折疊起來,揣入懷中,在墓碑前坐了下來,一動不動。桑榆知道宋慈在想事情,靜靜地候在一旁。些許輕細的腳步聲響起,是桑老丈見宋慈和桑榆長時間沒回去,擔心出事,尋上山來。桑榆輕輕豎指在唇,示意桑老丈不要出聲。父女二人沒有打擾宋慈,就安安靜靜地等在一旁,後來等得太久,便靠著一株大樹坐下,裹緊衣襖,竟迷迷糊糊地一直等到了天明。
山中霧氣彌漫,於一片迷蒙之中,宋慈站起身來。他已做出了決定。下了淨慈報恩寺後山,來到西湖邊上,宋慈說什麽也不再讓桑榆跟著了。他向桑榆深深一禮,轉過身去,獨自走入了白茫茫的迷霧。桑榆立在道旁,望著宋慈遠去的背影,眼圈微紅。其時西湖水霧縹緲,似籠輕紗,如詩如畫。
宋慈懷揣著那一方絹帛,獨自一人來到了吳山南園。麵對韓侂胄攤開的手掌,宋慈沒有將絹帛拿出,而是歎道:“為了得到這個證據,太師真可謂煞費苦心。新安郡主多次替我解圍,還從聖上那裏為我求來口諭,讓我有權追查蟲達一案,可我因為太師知道我奉旨查案一事,竟懷疑郡主暗中向太師告密。直到我找到了這個證據,證實了關於太師秘密的猜想,才知道告密之人是有的,但這人並非郡主。”他搖了搖頭,“向太師告密的,想必是聖上吧。我原以為聖上許可我查案,還要我保守秘密,是有打壓太師之意。可我查案那幾日,太師一直未加幹涉,甚至什麽都沒做,似乎有意放任我查案。其實太師也想讓我去查,正好借我之手,將蟲達留下的證據找出來,我說的對吧?”
韓侂胄不置可否,隻是原本攤開的手掌慢慢收了回去。
“自紹熙內禪以來,十年有餘,聖上一直對太師信任有加。趙汝愚身為宗室之首和文臣之首,太師能輕而易舉將之扳倒;天下讀書人都推崇理學,太師說封禁便封禁;北伐未得其時,太師想北伐便可舉國備戰。無論太師做什麽,聖上始終站在太師這一邊。”宋慈繼續說道,“太師想讓我去查案,聖上自然會許可。上元節視學那天,即便沒有郡主去求旨意,我想聖上最終也會準我聯名所奏,許我查案之權。蟲達手中的證據,不僅對太師重要,對聖上也同樣重要,要知道吳興郡王趙抦尚在人世,倘若這個證據一直留在世上,對聖上恐怕也會有所不利。既然我有意查案,那正好順水推舟,隻需暗中派人盯著我,便知道我去過什麽地方,查問過什麽人,所以後來太師才能一下子將道濟禪師、祁駝子、歐陽博士等人全都抓走下獄,隻怕連彌音冒死行刺,太師也是事前便已知曉。自始至終,我在太師眼中,在聖上那裏,不過隻是一顆棋子而已。”
“聖上對此事全不知曉。”韓侂胄忽然道,“宋慈,你不要胡言亂語。”
宋慈歎道:“那就當我是胡言亂語吧。”伸手入懷,取出了那一方絹帛,並當著韓侂胄的麵徐徐展開。
韓侂胄眉心一緊,那絹帛上的字跡,他認得無比清楚,正是他處心積慮想要尋找的證據。他本以為宋慈敢隻身前來,必定將這證據放在了別處,哪知宋慈竟會隨身帶著,不免暗暗吃驚。
宋慈手持絹帛,有意捏住了左下角,不讓韓侂胄看見缺失的署名,說道:“新安郡主曾對我提及,恭淑皇後一直對我娘親的死耿耿於懷。”向手中的絹帛看了一眼,“是啊,庚戌三月廿九日,八字橋韓宅門前,若非恭淑皇後叫破劉扁和古公公的名字,我娘親也不至於無辜枉死。我娘親不認識劉扁和古公公,不知道這二人出入韓宅意味著什麽,可一旦將此事說了出去,知道的人多了,總有人能想明白其中問題所在。太師為了這次密會盟誓,甚至讓夫人和韓?攜仆從出城賞花,那是連至親之人都要瞞著,哪知卻被恭淑皇後、新安郡主和我娘親撞見。恭淑皇後本就是嘉王妃,就算知道了個中原委,也不可能說出去。新安郡主彼時尚年幼,又是恭淑皇後的親妹妹,太師不可能對她下殺手,加之又是太師的親族,隻需安排人盯著就行。至於我娘親,一個非親非故的外人,隨時可能將此事說出去,自然不能留著。蟲達之所以在我娘親與恭淑皇後分開後,剛回到錦繡客舍之時,便潛入行香子房行凶,正是為了趕在我娘親有機會接觸其他人說出此事之前,將我娘親殺害滅口。恭淑皇後後來應該是想明白了這些事,知道是因為她叫破了劉扁和古公公的名字,才害得我娘親被害。可她又不能將此事說出來,連妹妹新安郡主都不能告訴,這才會對我娘親的死心懷愧疚,一直耿耿於懷。”
聽著宋慈所述,當年那一幕幕往事盡皆浮現在眼前。韓侂胄當年的確擔心禹秋蘭泄露秘密,這才問明禹秋蘭的住處,授意蟲達跟去,先摸清楚禹秋蘭的來曆再做打算。然而不久後蟲達返回,竟說他已除掉了禹秋蘭,並留下痕跡嫁禍給宋鞏。韓侂胄是有殺人滅口之心,但何時動手、如何動手,他還未有定奪。蟲達此舉,雖說是為了替他除掉後患,卻實在太過自作主張,可是木已成舟,他隻能買通府衙,想方設法遮掩此案,順著蟲達留下的痕跡,要將宋鞏定為凶手。但宋鞏得祁駝子相助,最終洗清了嫌疑,韓侂胄擔心宋鞏會追查真相,這才讓蟲達威脅宋鞏離開,並讓蟲達自認殺害禹秋蘭是為了報複私怨,哪怕宋鞏真不怕死去追查真相,到時候也可以讓蟲達去頂罪。韓侂胄嫌蟲達擅作主張,從此漸漸開始疏遠蟲達,蟲達對韓侂胄暗懷不滿,生出異心,同樣也是源於這件事。
但韓侂胄沒有向宋慈解釋什麽,也沒必要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他隻道:“你到底想做什麽?”
他盯著宋慈,心想宋慈敢直截了當地拿出那方絹帛,還敢如此肆無忌憚地說出一切,想必早就留了後手。他想到了楊皇後,想到了楊次山,想到了朝堂上的一幹政敵,甚至想到了聖上。環顧整個歸耕之莊,四下裏空無一人,忽然之間,他竟生出了一絲如芒在背之感,仿佛有萬千刀斧手正埋伏於四麵八方。他的手向外伸出,慢慢按在了劍柄上。
宋慈搖了搖頭,道:“我別無他意,隻想說出我查到的一切。”
說完,宋慈向牆角走去,將那一方絹帛丟進了用於取暖的炭盆之中。火光亮了起來,那方絹帛連同上麵的文字,在猩紅的火焰之中,慢慢地化為灰燼。
韓侂胄皺起了眉頭,很是費解地望著宋慈,按在劍柄上的手,慢慢地放開了。
昨晚在淨慈報恩寺後山,宋慈靜靜地坐了一夜,也想了一夜。他手握那一方絹帛,有著太多太多的選擇。他可以返回提刑司,請喬行簡召集官吏民眾,出示這方絹帛上的盟誓,像之前查破那幾起命案一樣,當眾揭開蟲達一案的秘密,揭開母親枉死的真相。又或者,他可以將韓侂胄的秘密公開,太學有那麽多學子對韓侂胄不滿,隻要他將這秘密連同絹帛上的盟誓寫下來,一夜之間便可動員眾多學子抄寫成百上千份,連夜散發全城,天亮之後,這秘密便會傳遍臨安,不久便將傳遍天下。再或者,他可以將這方絹帛交給楊次山,楊次山有楊皇後撐腰,一向與韓侂胄勢同水火,得到這方絹帛,就算上麵署名有所缺失,想必也能大做文章,定會給韓侂胄帶來不少麻煩。但是無論怎樣,這秘密事關當今聖上,他不能就這麽公之於眾。他也終於想明白了,當初蟲達、彌音和何太驥等人為何不公開這個秘密,想必也是因為牽涉聖上。譬如蟲達,寧肯隱姓埋名出家為僧,坐視家眷坐罪受罰,也始終沒有公開這個秘密,隻因他一旦這麽做,就算能扳倒韓侂胄,也會因為牽連聖上,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蟲達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家眷,哪怕早已得知他的一雙女兒在臨安城裏為婢為妓,近在咫尺的他,也從來沒有設法去幫過自己的女兒。對他而言,自己的性命勝過一切,他藏身在臨安城郊,那是為了等待機會,隻有當朝局出現劇烈動蕩,或是皇位出現更替之時,他才會公開這個秘密。與蟲達相比,宋慈不懼一死,但他心如明鏡,知道這秘密一旦公開,必定朝野動蕩,要知道吳興郡王趙抦尚在人世,別有用心之人說不定會趁機作亂,屆時局勢很可能比紹熙內禪之前更加混亂,一旦釀成兵災人禍,承平數十年的大宋,隻怕會陷入一場莫大的浩劫。
宋慈來到臨安,名義上是為求學,實則在他內心深處,從未忘過母親之死,查明母親遇害一案的念頭,已在他腦中根深蒂固十五年。如今他查明了一切,終於有機會為枉死的母親討回公道,然而他卻猶豫了。一己之公道,與天下百姓之太平,孰輕孰重?一夜過去,他想明白了,於是隻身一人來到了吳山南園,揭開母親枉死的真相。他知道這根本算不上公道,但他隻能這麽做,哪怕他不願如此,哪怕他要和父親一樣,永遠背負對母親的愧疚。
“往昔紹熙內禪,流言四起,人心惶惶,變亂叢生。聖上登基十年有一,一切早成定局,大宋也已重歸太平,如今少一人知道這個秘密,世上便能少一份災劫。此間別無旁人,太師可以說我圖謀行刺,當場將我誅殺,世人也許會有所非議,但過不了多久,便會沒人在乎,沒人記得。”宋慈說道,“劉克莊、辛鐵柱,還有其他因太師遇刺被下獄之人,他們都不知曉太師的秘密,望太師在我死後,能將他們放了。大宋承平不易,天下難安,還望太師整軍經武,善擇良將,得其時機,再行北伐。”說罷,他立在原地不動,緩緩閉上了眼睛。
韓侂胄直到此時,才算明白了宋慈為何會做出種種異舉,道:“原來你是求死來的。”冷淡一笑,“我以為你隻會認死理,想不到你也有放棄的時候。”
宋慈是為天下所計,方才燒掉了那一方絹帛,在最後一刻放棄了追查到底。韓侂胄竟隱隱然為之觸動。他掌權十年,大可貪圖享樂,卻一心北伐,誌在恢複中原,又何嚐不是為天下所計?宋慈不惜得罪他,受盡各種阻撓,冒著身死命斷的危險,一直查案至今,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他用盡手段,從一個韓家的旁支外戚,一步步走到今天,隻為建那不世之功,留那萬世盛名,又何嚐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宋慈隻是一個小小的太學生,身無尺寸之柄,為了追查亡母一案的真相,一路走來受過多少冷眼,付出過多少代價,隻有宋慈自己知道,而他又何嚐不是如此?他原本隻是一個恩蔭武官,始終被那些科舉出身的朝臣看不起,以至於年過四十,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知閤門事,那些把控大權的朝臣隻知貪圖安樂,不思進取,讓他看不到任何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可以隻做武官,可就算他把武官做到頭,又能如何?他不想像嶽飛那樣,矢誌北伐,卻被朝臣掣肘,被聖上猜忌,以至於功敗垂成,受那千古之冤。唯有不擇手段,將大權攬於一身,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一路走來,付出過多少代價,跨越過多少阻礙,隻有他自己知道。朝堂上那一幫幫腐儒,隻知道陽奉陰違,從來不知同心齊力;太學裏那一批批學子,隻知道與他唱反調,從來不會建言獻策;家中獨子鼠目寸光,隻知道飛揚跋扈,從來不懂為他分擔;他容忍過蟲達,放任過劉扁,可這些人不知收斂,反而隻知道得寸進尺,變本加厲地威脅他;原本以為除掉了蟲達和劉扁,從此便可高枕無憂,哪知突然又冒出來個何太驥,竟敢明目張膽地要挾他;他以為何太驥是從劉鵲那裏獲知的秘密,派夏震助李青蓮縊殺何太驥的同時,逼迫劉鵲交出蟲達留下的證據,哪知劉鵲寧肯自盡也不交出來,他這才意識到證據不在劉鵲那裏,於是當得知皇帝已口諭宋慈追查蟲達一案後,他便暫且留了宋慈一命,想著借助宋慈之手,將與蟲達相關的人和證據都挖出來。他想盡辦法試圖抹掉的證據,如今終於在他眼前化為灰燼,十年來的忐忑不安,至此終於可以放下。
但是他想不明白,自己執掌天下權柄,明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這些人總是不知天高地厚,一個個地跳出來與他作對?為何自己身邊盡是趙師睪這等溜須拍馬之輩,如喬行簡那般有真才實幹的官員,明明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卻總是莫名其妙地站到他的對立麵?為何何上騏那樣的忠勇之士,寧肯剃度出家,隱姓埋名,甚至拋卻性命來行刺於他,隻為報效蟲達,卻不肯效忠於他?更有宋慈這般心誌堅定、身負大才之人,卻終究不能為他所用……他好長時間沒有說話,就那樣看著宋慈,心中想了太多太多。
“你走吧。”不知過了多久,韓侂胄開口了,“你這樣的人,與我倒有幾分相像,殺了實在可惜。劉克莊、辛鐵柱那些人,隻要不再與我作對,我會放了他們。你走之後,我會一直派人盯著你。我在朝之日,或者說當今聖上在朝之日,你就別想再為官了。你所負之才,就留給下一朝吧。”
宋慈一心求死,靜待刀劍加身,聽得此言,睜開了眼睛,有些詫異地看著韓侂胄。韓侂胄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喚入夏震送宋慈離開,尤其叮囑不是送宋慈離開南園,而是送宋慈離開臨安。他本人則站起身來,拾起那柄寶劍,獨自步入後堂,隻留下那一隻已經冰涼的手爐孤零零地擺放在原處。
宋慈不再多言,向韓侂胄的背影行了最後一禮,轉過身去,走出了歸耕之莊。
臨安城的這場霧,長久沒有散去,直至正午將近,仍是蒙蒙的一片。
清波門外,西湖岸邊,宋慈與桑榆告別,準備回建陽了。他沒有回太學收拾行李,那些書籍衣物,已沒有帶回去的必要。宋鞏已雇好了車,在城門外等著他。夏震帶著幾個甲士站在城門旁,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桑榆朝府衙的方向遙指一下,比畫了見麵的手勢,臉上帶著不解之色。
她是問為何不等劉克莊和辛鐵柱出獄,見過麵之後再走。他搖了搖頭。他不願對劉克莊和辛鐵柱有任何隱瞞,可韓侂胄的秘密是什麽,蟲達留下的證據又是什麽,他又不能對二人說出來。他心裏明白,韓侂胄能放過他,不一定能放過別人,劉克莊又是他的至交好友,與之再有過多接觸,難免韓侂胄不起疑心。所以相見不如不見,之前司理獄中那一麵,就當是最後一麵吧。他托桑榆等劉克莊和辛鐵柱出獄之後,幫他帶一句話,讓他們二人永遠不要去建陽找他。
除此之外,宋慈把所有的錢財留給了祁駝子。宋鞏當年受蟲達威逼,為了保護年幼的宋慈,不得不匆忙離開臨安,沒來得及報答祁駝子的救命之恩,更不知道祁駝子後來的遭遇,十五年後重回臨安,才從宋慈那裏得知了一切。宋鞏很想再見祁駝子一麵,當麵感謝祁駝子的莫大恩德,但如今祁駝子身在獄中,他父子二人又不得不立即離開臨安,這一麵,也不知此生還能否見得。為救宋慈,宋鞏帶來了不少錢財,包括家中的全部積蓄,以及典當家當所得的銀子。他明白這些錢財遠遠抵不得祁駝子所遭遇的一切,但他此時能做的隻有這些。將來若有再回臨安的機會,他一定會去見這一麵的。
桑榆不認識祁駝子,宋慈請桑榆把這些錢財交給出獄之後的劉克莊,讓劉克莊代為轉交。祁駝子的恩德,宋慈會一輩子銘記,還有因他入獄的葉籟、歐陽嚴語等人,他會始終感念在心,至於韓絮的死,恐怕他終此一生,也不得釋懷了。
桑榆還有行李留在梅氏榻房,要等收拾完後,才會離開臨安返鄉。臨別之際,她將藏在袖子裏的東西取出,輕輕放到了宋慈的手裏。那是一個半尺高的人偶,是她為了感謝宋慈的救命之恩,用了好長時間親手刻成的,之前因為宋慈突然入獄,她一直沒有機會送出。
那人偶是照著宋慈的模樣刻成的,還細細地塗上了顏色,形神兼具,惟妙惟肖,活脫脫便是一個小宋慈,隻不過與宋慈平日裏的不苟言笑比起來,那人偶彎起了嘴,大方地笑著,多了幾分可愛。
宋慈將那人偶握在手中,看了又看。他道一聲“多謝”,向桑榆告了辭,登車而去。
第十一章 尾聲
重回建陽,已是二月中,宋慈離開一年,家鄉的一切都沒變樣,可他卻有恍如隔世之感。
不久之後,桑榆回到了建陽。桑榆告訴宋慈,他離開臨安後的第二天,劉克莊、辛鐵柱、祁駝子、歐陽嚴語和道濟禪師等人都被釋放出獄,連葉籟也免罪獲釋。桑榆把宋慈留下的錢財交給了劉克莊,請劉克莊轉交給了祁駝子,也把宋慈的話轉告給了劉克莊,劉克莊先是愣了愣,隨即放聲大笑。桑榆比畫手勢問劉克莊笑什麽,劉克莊說是因為高興。其實在劉克莊的心中,最在意的從來不是什麽真相,而是宋慈的安危。隻要宋慈平安無事,對劉克莊而言,那就是最值得高興的事。劉克莊還笑著對辛鐵柱道:“宋慈這小子,一輩子那麽長,他說永遠不見便不見嗎?”
劉克莊又拉上了辛鐵柱和葉籟等人,也請了桑榆,同去瓊樓大飲了一場。席間辛鐵柱提及,他已決定參軍戍邊,沙場報國,劉克莊興奮不已,當場賦詩痛飲,為辛鐵柱壯行。在場人人都看見,劉克莊這一場酒喝得極為盡興,醉到不省人事,但沒有人看見,劉克莊醉倒之時,閉上眼的那一刻,眼角流下了淚水。
得知劉克莊和辛鐵柱等人盡皆平安,宋慈欣慰一笑。
此時的宋慈還不會知道,短短三個月後,吳興郡王趙抦薨逝,同月,韓侂胄奏請皇帝下詔伐金,並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兵發三路,正式大舉北伐。然而金國早有準備,三路宋軍皆告失利,金軍乘勝分九路南下,短短一年時間,樊城失陷,襄陽告急,淮南多地淪陷,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變稱王,金軍甚至已飲馬長江,形勢岌岌可危。朝廷不得已遣使向金國求和,金國提出要斬韓侂胄等人方可罷兵,韓侂胄自然不答應,籌劃再戰,隨後襄陽解圍,吳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局勢漸趨平穩,形勢開始好轉。就在這時,史彌遠與楊皇後、楊次山等人密謀,偽造皇帝禦批密旨,指使夏震在上朝途中將韓侂胄斬殺於玉津園夾牆內,事後才奏報皇帝。韓侂胄的頭被割下,函首送往金國求和,是為嘉定和議,朝堂大權自此漸漸落入史彌遠之手。韓侂胄的下場,也算應驗了那一方絹帛上“違誓背盟,不得其死”之語,在他死後,原來依附於他的那些黨羽,可謂樹倒猢猻散,其子韓?則被削籍流放沙門島。
眼下宋慈還預料不到這些變故,但史寬之能在泥溪村遇襲前向他告密,之後還向他索要蟲達留下的證據,就連楊次山也曾向他討要這個證據,可見韓侂胄的身邊早就被安插了眼線,而且這個眼線能獲知如此秘密之事,必定是韓侂胄的親信之人。但他離開吳山南園時,沒有將此事告訴韓侂胄,隻是提醒了韓侂胄不要倉促北伐。
時隔一年,宋慈終於又來到了母親的墓地。他本以為今年回不來的。與往年一樣,他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墳前,從日出到日暮,陪了母親一整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宋慈的名字,是母親為他取的。在禹秋蘭的想象中,自己的兒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男兒,會有天開地闊的誌向。她知道宋慈總有一天會離家遠行,每年都會親手為宋慈縫製新衣,然而十五年前錦繡客舍裏那件布彩鋪花的新衣,卻成了最後一件。她意恐宋慈遲遲歸,如今宋慈歸來了,可她早就先行一步,永遠不再回來。
墓地旁邊,當年禹秋蘭下葬之時,宋慈和父親宋鞏親手種下的那株桃樹,如今已長高長大,花開正好。晚風搖林而過,時有花瓣隨風而下,輕輕飄落在宋慈的身上。宋慈抬起頭,朝那枝頭看去。當年沒能與母親一起去看的那場桃花,如今年年歲歲,都在眼前。
(第一季完)
宋鞏聽得真切,那是宋慈的聲音。他急忙回頭,隻見迷蒙霧氣之中,一道人影走來,正是宋慈。
“慈兒……”他原以為宋慈昨晚便已逃離臨安,哪知這時竟會在南園外見到,一時驚在了原地。
夏震一揮手,看守大門的幾個甲士立刻衝上前去,將宋慈拿下。宋慈鎮定如常,聲音平靜:“夏虞候,韓太師想見的人是我,還請不要為難我爹。”
“你來了就好,太師已等你多時。”夏震吩咐那幾個眼線,將宋鞏帶到許閑堂看管起來,再讓甲士押著宋慈,隨他前去歸耕之莊見韓侂胄。
“慈兒……你怎麽回來了?”宋鞏被強行帶入許閑堂時,詫異不解地望著宋慈。
“爹,你安心在此等候,不必擔憂。”宋慈不做解釋,留下這話,由甲士押行而去。
韓侂胄吩咐完夏震後,隻不過一盞茶的工夫,就見夏震返回,帶來的卻不是宋鞏,而是宋慈。他心知自己沒有料錯,宋慈到底不肯貪生舍義,冷淡地笑了一下,道:“你昨晚既已離開,為何又要回來?”
“宋慈特來謝過太師。”宋慈被帶到離韓侂胄一丈開外,站定在那裏。夏震吩咐押行宋慈的甲士退出歸耕之莊,隻他一人留守於韓侂胄身邊。
“謝我?”韓侂胄將手爐放在一邊,身子稍向後仰,靠在了椅背上。
“謝太師許我出獄一日,讓我得有機會,查破亡母一案。”宋慈說這話時,向韓侂胄行了一禮。
此事早有眼線來稟報過,韓侂胄昨天便已知曉。
“你這人很有意思。”韓侂胄道,“好言相勸時,你目中無人,以為你傲骨錚錚,卻又如此恭敬端正。”
宋慈一禮行畢,道:“亡母一案雖破,但仍有不少存疑之處,須向太師言明。”他目光直直地看向韓侂胄,“這起案子並不複雜,現場留下了不少痕跡,可以輕易查出真凶是竊賊吳大六,然而當年府衙遮遮掩掩,不是查不清楚,而是根本沒去查,使吳大六得以逍遙法外十五年。吳大六無權無勢,一個外來之人,在臨安城中沒有任何根基,何以府衙卻要替他遮掩?隻因此案凶手不止一人,在吳大六之前,還有一人曾潛入客房對我娘親行凶,被吳大六瞧見。府衙要掩護的,其實是這前一個行凶之人。此人姓蟲名達,是後來的池州禦前諸軍副都統製,當年則是太師的下屬。”
韓侂胄臉色一沉,道:“你來見我,是為了你娘的案子?”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母親枉死,不敢不查。”宋慈說道,“吳大六雖未目睹蟲達的容貌,但看見其右手斷去末尾二指,加之當時仵作祁駝子驗得我娘親右腹遭短刀捅刺,傷口長約一寸,而蟲達正好隨身攜帶有短刀一柄,我曾親眼看見過,其刀寬正在一寸左右,且事後蟲達威脅家父離開臨安時,承認他自己便是凶手,可見前一個闖入客房對我娘親行凶之人,正是蟲達。”
他繼續道:“可蟲達何以要對我娘親行凶?當年我隨父母來到臨安,曾與太師的公子韓?結過怨,蟲達若是為了替韓?報複私怨,該來殺我才是,不該對我娘親下手,而且他有的是機會動手,大可不必選擇大白天裏,在人流甚多的錦繡客舍裏殺人。”
說到這裏,宋慈語氣起疑:“更讓我奇怪的是,蟲達怎會在我娘親回房之前,就提前躲入行香子房?或者該這麽問,蟲達如何知道我娘親住在行香子房,提前便去藏身?直到新安郡主告訴我,當年我娘親遇害之前,曾為了我在百戲棚被韓?欺辱一事,跟隨後來的恭淑皇後去過太師家中,想當麵討個說法,隻可惜韓?不在家中。當時太師曾向我娘親道歉,還問明我娘親的住處,說等韓?回家之後,便帶上韓?親自登門道歉。所以太師你,當年知道我娘親的確切住處。”
韓侂胄聽到這裏,臉色陰沉,向夏震看了一眼,示意其退下。
夏震湊近前去,小聲道:“太師,屬下若是離開,隻怕……”
韓侂胄隻冷冷地吐出兩個字:“出去。”
夏震不敢違抗,當即領命,躬身退出了歸耕之莊。
韓侂胄本就是武官出身,平日閑暇之時不忘舞刀弄劍,年逾五十仍是身子強健,根本不把宋慈這個文弱書生放在眼裏。更何況就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還放置著一柄劍,正是當日宋慈去韓府花廳見他時,他曾舞弄過的那柄寶劍。宋慈距他一丈之外,但凡有任何異動,他可立即拔劍斬之,是以根本不懼與宋慈單獨相處。
支走夏震後,韓侂胄冷眼瞧著宋慈,道:“你既然想說,那就接著往下說。”
宋慈看了一眼韓侂胄的右手。韓侂胄說話之時,右手有意無意地輕撫劍柄。宋慈看在眼中,不為所動,道:“我娘親登門討要說法之時,韓?不在家中,說是隨其母親去城北郊外觀賞桃花。後來我父親在瓊樓見到了賞花歸來的韓?,其身邊有多個仆從,卻沒有蟲達。由此可見,蟲達當時應該留在了太師家中。蟲達能趕在我娘親回住處之前,搶先一步趕到錦繡客舍,翻窗潛入行香子房,隻怕是太師將這一住處告知了蟲達。所以蟲達急著殺害我娘親,極可能是出自太師的授意。”
韓侂胄聽到這裏,冷笑了一下,頗有不屑之意。
宋慈搖了搖頭,道:“可我娘親如何得罪了太師,令太師驟起殺意,而且那麽著急要將我娘親殺害?我一直想不明白。直到昨日,新安郡主遇害一案告破,凶手賈福被抓獲。賈福有一大罐金銀珠玉,是從其養父那裏得來的,其中有幾枚玉扣,與先帝賜給恭淑皇後的玉扣相似,其來源極可能是皇宮大內。我去報恩坊查問賈福的養父,竟意外得知他在宮中做過內侍,曾是古公公的下屬,那一大罐金銀珠玉,都是古公公所賞。這位古公公名叫古晟,新安郡主曾對我提起過,說當年我娘親去太師家中時,剛到大門外,看見兩人從太師家中出來,其中一人是時任太醫丞的劉扁,另一人便是這位古公公。
“劉扁曾在十年前獲賜一座宅子,開設成了醫館,也就是如今的劉太丞家。據其弟子白首烏所言,這座宅子是劉扁為當今聖上治病所受的禦賞。這位古公公,大約也是同一時期,從禦藥院的奉禦,被聖上提拔為都都知,一躍成為宦官之首,至於他給賈福養父的那一大罐金銀珠玉,想必也是從聖上那裏得來的禦賞。此二人,一個隻是翰林醫官局的太醫丞,一個隻是禦藥院的奉禦,有何大功,能受此厚賞?劉扁獲賜那麽大一座宅子,想必定是治好了什麽疑難雜症,然而當時聖上即位不久,正值春秋鼎盛,沒聽說患過什麽病。治病受賞雲雲,不過是劉扁的托詞而已。當時朝局已安,四海承平,劉扁和古公公身在宮中,唯一能立大功的機會,隻有不久之前的紹熙內禪。”
宋慈看了看四周,看了看這丹楹刻桷的歸耕之莊,道:“功莫大於從龍,這南園本是高宗皇帝的別館,太師能從太皇太後那裏獲賜此館,究其根源,也是當年在紹熙內禪中立下定策之功。十五年前,聖上還是嘉王,劉扁和古公公出現在太師家中,二人離開時戴著帽子,有意將帽子壓低,遮住了大半邊臉,似乎不想被人認出。可當時為我娘親領路的恭淑皇後還是認出了二人,叫破了二人的名字。二人沒有說話,隻是匆忙行了一下禮,便匆匆離去。這一幕正好被隨後出現的太師瞧見。這二人為何要與太師私下相見?若是上門看診,大可不必遮遮掩掩,而且隻需劉扁一人即可,古公公為何要一起去?”略微一頓,語氣微變,“翰林醫官局掌入宮診治,對症出方,禦藥院掌按驗秘方,修合藥劑,二者合在一處,便可為聖上施藥愈疾。彼時先帝即位不久,卻時常患病,正需進藥診治,然而數年下來,先帝病情非但不見好轉,反而越發嚴重,以至於無法處理朝政。傳言先帝病情時好時壞,反複無常,就算勉強上殿聽政,也是目光呆滯,言行乖張。都說先帝患病,是受李皇後所迫,可一個即位之前被孝宗皇帝譽為‘英武類己’的帝王,能在短短三五年間,僅僅因為皇後所迫,便變成這般模樣嗎?”
宋慈話音一轉,道:“劉扁後來死於牽機藥中毒,此藥相傳是宮廷禦用毒藥。十年之前,劉鵲的女兒劉知母,剛住進劉太丞家不久,便無意在醫館中翻找出一瓶牽機藥,誤食而亡。白首烏又曾提及,劉扁在宮中做太丞時,知曉了牽機藥的煉製之法,私下煉製了此藥。由此可見,早在十年甚至更早之前,劉扁便已擁有牽機藥。劉太丞家的二大夫羌獨活,鑽研毒物藥用之法,私下配成了牽機藥,長時間以家養之犬試藥,發現牽機藥雖是致死劇毒,但若少量服用,並不會致命,隻會致使頭目不清,出現瘋癲之狀。劉扁與古公公合在一處,正好可以為先帝治病進藥,倘若每次進藥之時,都偷偷加入少量的牽機藥……”
“宋慈!”韓侂胄忽然喝道,“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麽?”
“我當然知道,我方才所言,便是太師千方百計想要掩蓋的秘密。”宋慈環顧左右道,“此間乃太師住處,別無他人,太師又何必懼之?”
韓侂胄臉色陰沉,道:“我堂堂正正,何懼之有?隻不過你娘的案子,我毫無興趣。”身子稍稍前傾,“我隻問你,東西呢?”
“太師想要的東西,昨晚之前,還不在我的手上。”宋慈道,“也是要謝太師許我出獄一日,讓我得以有機會,找到蟲達留下的證據。”
韓侂胄神色一緊,之前他便想過宋慈昨晚離開,必有其因,原來是找蟲達留下的證據去了。他掌心一翻,道:“交出來。”
宋慈看著韓侂胄攤開的手,立在原地,不為所動。為了這個證據,他苦思冥想了許久,尤其是被關押在司理獄的半個月裏,他常常在牢獄之中靜坐,不知多少次思考這個證據會在何處。他一度有過懷疑,彌音之所以決絕赴死,是不是因為這個證據早已隨著淨慈報恩寺的大火灰飛煙滅,並沒有落在彌音手中?然而他想了許久,忽然想到了一事,當初淨慈報恩寺起火之時,彌音先是衝入禪房去救蟲達,後又衝回寮房去救巫易。彌音死心塌地追隨蟲達,冒死衝入火海相救,宋慈想得明白,可彌音當真會為了救巫易,甘願去冒被大火燒死的風險嗎?巫易雖是何太驥的至交好友,但彌音與之並無深交,似乎不至於冒這麽大的險。宋慈轉念一想,巫易所住的那間寮房,正好也是彌音的住處,倘若彌音衝回寮房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救出某樣東西呢?當時蟲達已被劉扁認出,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經暴露,會不會為了以防萬一,將那個至關重要的證據交給尚未暴露身份的彌音保管呢?倘若真是這樣,那彌音冒死衝回寮房,也就解釋得通了。
宋慈不知道自己的猜想究竟對不對,即便是對的,可彌音已經死了,既沒有將證據交給他,也沒有交給歐陽嚴語,如今這個證據落在何處,根本不得而知。他昨天去見過賈老頭後,將紹熙內禪、古公公、劉扁和牽機藥聯係在一起,推想出了韓侂胄想要遮掩的秘密是什麽。至於賈老頭,作為古公公曾經的下屬,能從古公公那裏得到那麽多金銀珠玉,又對紹熙內禪諱莫如深,想來要麽是參與了其中,要麽便是知道這秘密後威脅了古公公。宋慈原本不再對找到那個證據抱有任何希望,打算昨晚就去見韓侂胄,甚至為此交還學牒退了學,去見了同齋和真德秀最後一麵,已做好了有去無回的準備。然而昨晚回到太學後,目睹孫老頭和幾個齋仆為了栽種鬆柏而挖地,他突然想到了最後一次在望仙客棧見彌音時,彌音曾對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能告訴你的,都已經告訴你了,你真有查案之心,那這個秘密,你就自己去挖出來吧。”
他當初在望仙客棧裏聽到這話時,便覺得彌音這話聽起來有些怪怪的,至於怪在哪裏,他一時沒有想明白。直到昨晚看見孫老頭挖地,他忽然想起了這句話,倘若彌音所說的這個“挖”字,不是追查的意思,而就是挖掘的本意呢?會不會彌音早就告訴過他某個地點,暗示他去挖掘呢?他想了一陣,最終想起了彌音說過的一句話:“狐死首丘,入土為安,隻可惜我和太驥再也不能歸葬故裏。”
狐死首丘,是傳言狐狸將死之時,會把頭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意即思念故鄉。彌音的這句話,似乎是在說自己決意赴死,隻可惜他和何太驥一樣,不能歸葬故鄉。彌音的屍體最終會葬在何處,宋慈不得而知,彌音自己更不可能知道,但何太驥葬在何地,彌音和宋慈卻都是知道的。何太驥正是因為拿蟲達留下的證據去威脅韓侂胄,最終丟掉了性命,那彌音會不會將這個證據與何太驥埋在了一起呢?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宋慈當即決定,去何太驥的墓地尋個究竟。
這個證據極為重要,宋慈也擔心韓侂胄派了盯梢之人,生怕自己直接去淨慈報恩寺後山尋找證據,會被人跟蹤發現,他可不想剛找出這個證據,便被韓侂胄得到。所以他回了一趟梅氏榻房,說他想明白了要出城,讓桑榆幫他喬裝打扮,並混在桑氏父女和幾個貨郎之中,成功避過了韓侂胄派來的眼線,離開了榻房,從錢塘門出了城。出城之後,宋慈讓桑榆和桑老丈回去,但桑榆不放心,要多送他一程,竟一路送過了整個西湖,來到了淨慈報恩寺腳下。宋慈請桑榆和桑老丈止步,隨即提著一盞燈籠,舍棄大道,往淨慈報恩寺旁邊的山路走去。桑榆本以為宋慈是要離開臨安,可那條山路通往淨慈報恩寺後山,根本不是離開臨安的道路。桑榆急忙追上,比畫手勢,問宋慈要去哪裏。宋慈這才道出實情,說他為了查案,要連夜去一趟淨慈報恩寺後山。
桑榆本來因為離別在即,心頭失落,這一下又是驚訝,又是擔心。她望了一眼後山,黑漆漆的,宋慈獨自一人前去,萬一遇到什麽危險,如何是好?夜裏山路不好走,她讓年事已高的桑老丈留在淨慈報恩寺外等待,她則跟著宋慈走上了那條山路。宋慈知道桑榆的心意,沒有加以阻止。
來到後山之上,在距離原來巫易的墳墓不遠之處,宋慈找到了何太驥的墓地。宋慈從懷中取出了一柄很小的鏟子,那是他之前在太學回梅氏榻房的路上買來的,比他上次墓土驗毒時所用的鏟子還要小上一截。他圍著墓地走了一圈,何太驥是一個月前下葬的,墳墓周圍留有不少挖掘取土的痕跡,不可能把每一處痕跡都挖開尋找。宋慈的目光最後落在了何太驥的墓碑上,碑前插著不少燃盡的香燭頭。他不知道彌音有沒有來埋過證據,就算有,他也不知埋在何處,但料想彌音與何太驥的關係那麽親近,不大可能直接挖開這位侄子的墳堆,也不可能隨便找個地方埋下,最有可能埋在刻有何太驥名字的墓碑之下,而且彌音來過這裏,想必不會忘了祭拜這位侄子,墓碑前的那些香燭頭,說不定其中就有彌音留下的。於是他俯下身子,在何太驥的墓碑前挖了起來。
桑榆站在一旁,提著燈籠照明,見宋慈一來便挖掘墓地,難免為之驚訝。這墓地位於密林之中,透著陰森,時有陣陣冷風吹過,冰寒刺骨。但桑榆並不害怕,隻要宋慈平安無事地在她身邊,哪怕身處黑暗陰森的墓地,她也覺得心中甚安,隻是不知宋慈在挖什麽,驚訝之餘,又有些好奇。
宋慈挖了好一陣,挖了大約一尺見方的一個坑,鏟子忽然發出了沉悶的聲響,像是碰到了什麽東西。他急忙將泥土刨開,一個書本大小的木盒子露了出來。他將木盒子挖出,見上麵掛著一把鎖,於是先用鏟子敲打,後又撿來石頭砸擊,最終將鎖砸掉了。將盒蓋掀起來,裏麵是一團裹得方方正正的油紙,他將油紙拆開,最終看見了包裹在裏麵的東西——一方折疊起來的絹帛。
宋慈拿起這方絹帛,展開來,見左下角有所缺失,帶有些許焦痕,似乎是被燒掉了一角。絹帛上有不少墨跡,宋慈挨近燈籠,見上麵寫著:“庚戌三月廿九日,會於八字橋韓宅,共扶嘉王,同保富貴,違誓背盟,不得其死。劉扁,古晟,韋……”
宋慈依著字跡看下來,絹帛上所寫的是共扶嘉王趙擴的盟誓,其中庚戌年是十五年前的紹熙元年,三月廿九日則是禹秋蘭遇害的日子,也就是劉扁和古公公去韓家密會韓侂胄的那天。他看至絹帛的左下方,見到了兩處字跡不同、按壓了指印的署名,分別是劉扁和古晟。在這兩處署名的旁邊,還有一個“韋”字,上麵也有些許指印,看起來應是第三處署名,隻是正好位於缺失的左下角,署名也殘缺了大半。雖隻剩一個“韋”字,但宋慈一下子便想到了韓侂胄,那是“韓”字的右半邊。雖然絹帛上沒有寫明,但劉扁與古公公身份特殊,一個身在翰林醫官局,一個身在禦藥院,韓侂胄私底下與這二人密會盟誓,還寫明是為了共扶嘉王,不難想象這背後存在多大的問題。宋慈知道,這便是蟲達用來威脅韓侂胄的證據。然而這方絹帛被燒掉了一角,且燒掉的正好是韓侂胄的署名,單憑一個“韋”字,根本無法指認韓侂胄。
宋慈想到了淨慈報恩寺的那場大火,以為這方絹帛是在那場大火中被燒去了一角。他當然不會知道,這方絹帛的左下角,其實是被韓侂胄自己燒掉的。當年韓侂胄收買了劉扁和古公公,因為擔心二人背叛,於是用這一方絹帛,徹底斷絕了二人的退路。但在借助紹熙內禪扶嘉王趙擴登基之後,這一方用來約束劉扁和古公公的絹帛,便已經用不上了,留著反而成為後患,於是韓侂胄打算將之燒掉,但因為劉弼的突然登門造訪,這一方原本已經扔進炭盆的絹帛,最終被留守書房的蟲達得到了。當時蟲達看見炭盆中冒起一絲火光,隻走近瞧了一眼,便趕緊拿起來拍滅火焰,這方絹帛的左下角,連同韓侂胄的大半署名,便是在那時被燒掉的。後來韓侂胄發現炭盆裏沒有絹帛的灰燼,猜到這方絹帛落入了蟲達手中,去讓蟲達交出來時,反而受到了蟲達的威脅。蟲達因為韓侂胄得勢之後隻讓他做了一個小小的虞候,早就心懷不滿,有了這方絹帛,當然要利用起來。彼時韓侂胄還在與趙汝愚爭權,不得不選擇隱忍,蟲達後來能手握兵權,不斷獲得提拔,短短三四年間,成為外鎮一方的統兵大將,便是由此而始。但蟲達從始至終沒有將這方絹帛拿出來過,因為韓侂胄署名的缺失使得這方絹帛一旦拿出,便會失去對韓侂胄的牽製作用,反倒是不拿出來,韓侂胄並不知署名已毀,這才會處處受製。隻不過蟲達成為外鎮一方的統兵大將時,韓侂胄也早已扳倒了趙汝愚,並利用理學之禁打壓異己,牢固了自己的權位,不願長久受此脅迫,決定召蟲達入京,除掉蟲達這個禍患,這才有了後來的事。
宋慈雖然不知道韓侂胄署名被燒掉的實情,但他念頭轉得極快,想到韓侂胄對這方絹帛如此看重,可見並不知曉絹帛上的署名缺失,隻要他不拿出來,這方絹帛便依然有用。然而這個念頭隻是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他想得更多的,則是彌音留下這個證據的舉動。
彌音並不知道宋慈會找去望仙客棧,他之所以將這方絹帛埋在何太驥的墓地,是因為真的打算就這樣決絕赴死。但宋慈的一再堅持,最終還是觸動了他。他並不了解宋慈查案的決心能堅定到何種程度,所以沒有將韓侂胄的秘密直接告訴宋慈,也沒有直接告知這方絹帛的下落,若宋慈的決心不堅定,貿然將這些事告知宋慈,隻會害了宋慈的性命。於是他留下了暗示,倘若宋慈連這個暗示都猜解不透,也就沒有查破此案的能力,若宋慈果真有查案的決心和能力,那就一定能把這一切挖出來。他這是要讓宋慈有選擇的餘地,讓宋慈自己去決定要走的路。
站在何太驥的墳墓前,手捧著彌音埋下的絹帛,想到彌音赴死之前還能如此用心良苦,想到這對叔侄一文一武,卻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挑戰韓侂胄的權威,想到騏驥一躍,明知不能十步,卻還是躍了出去,宋慈內心陡然生出一股莫大的敬意。如今這方絹帛握在了他的手中,該輪到他去抉擇了。
宋慈將絹帛折疊起來,揣入懷中,在墓碑前坐了下來,一動不動。桑榆知道宋慈在想事情,靜靜地候在一旁。些許輕細的腳步聲響起,是桑老丈見宋慈和桑榆長時間沒回去,擔心出事,尋上山來。桑榆輕輕豎指在唇,示意桑老丈不要出聲。父女二人沒有打擾宋慈,就安安靜靜地等在一旁,後來等得太久,便靠著一株大樹坐下,裹緊衣襖,竟迷迷糊糊地一直等到了天明。
山中霧氣彌漫,於一片迷蒙之中,宋慈站起身來。他已做出了決定。下了淨慈報恩寺後山,來到西湖邊上,宋慈說什麽也不再讓桑榆跟著了。他向桑榆深深一禮,轉過身去,獨自走入了白茫茫的迷霧。桑榆立在道旁,望著宋慈遠去的背影,眼圈微紅。其時西湖水霧縹緲,似籠輕紗,如詩如畫。
宋慈懷揣著那一方絹帛,獨自一人來到了吳山南園。麵對韓侂胄攤開的手掌,宋慈沒有將絹帛拿出,而是歎道:“為了得到這個證據,太師真可謂煞費苦心。新安郡主多次替我解圍,還從聖上那裏為我求來口諭,讓我有權追查蟲達一案,可我因為太師知道我奉旨查案一事,竟懷疑郡主暗中向太師告密。直到我找到了這個證據,證實了關於太師秘密的猜想,才知道告密之人是有的,但這人並非郡主。”他搖了搖頭,“向太師告密的,想必是聖上吧。我原以為聖上許可我查案,還要我保守秘密,是有打壓太師之意。可我查案那幾日,太師一直未加幹涉,甚至什麽都沒做,似乎有意放任我查案。其實太師也想讓我去查,正好借我之手,將蟲達留下的證據找出來,我說的對吧?”
韓侂胄不置可否,隻是原本攤開的手掌慢慢收了回去。
“自紹熙內禪以來,十年有餘,聖上一直對太師信任有加。趙汝愚身為宗室之首和文臣之首,太師能輕而易舉將之扳倒;天下讀書人都推崇理學,太師說封禁便封禁;北伐未得其時,太師想北伐便可舉國備戰。無論太師做什麽,聖上始終站在太師這一邊。”宋慈繼續說道,“太師想讓我去查案,聖上自然會許可。上元節視學那天,即便沒有郡主去求旨意,我想聖上最終也會準我聯名所奏,許我查案之權。蟲達手中的證據,不僅對太師重要,對聖上也同樣重要,要知道吳興郡王趙抦尚在人世,倘若這個證據一直留在世上,對聖上恐怕也會有所不利。既然我有意查案,那正好順水推舟,隻需暗中派人盯著我,便知道我去過什麽地方,查問過什麽人,所以後來太師才能一下子將道濟禪師、祁駝子、歐陽博士等人全都抓走下獄,隻怕連彌音冒死行刺,太師也是事前便已知曉。自始至終,我在太師眼中,在聖上那裏,不過隻是一顆棋子而已。”
“聖上對此事全不知曉。”韓侂胄忽然道,“宋慈,你不要胡言亂語。”
宋慈歎道:“那就當我是胡言亂語吧。”伸手入懷,取出了那一方絹帛,並當著韓侂胄的麵徐徐展開。
韓侂胄眉心一緊,那絹帛上的字跡,他認得無比清楚,正是他處心積慮想要尋找的證據。他本以為宋慈敢隻身前來,必定將這證據放在了別處,哪知宋慈竟會隨身帶著,不免暗暗吃驚。
宋慈手持絹帛,有意捏住了左下角,不讓韓侂胄看見缺失的署名,說道:“新安郡主曾對我提及,恭淑皇後一直對我娘親的死耿耿於懷。”向手中的絹帛看了一眼,“是啊,庚戌三月廿九日,八字橋韓宅門前,若非恭淑皇後叫破劉扁和古公公的名字,我娘親也不至於無辜枉死。我娘親不認識劉扁和古公公,不知道這二人出入韓宅意味著什麽,可一旦將此事說了出去,知道的人多了,總有人能想明白其中問題所在。太師為了這次密會盟誓,甚至讓夫人和韓?攜仆從出城賞花,那是連至親之人都要瞞著,哪知卻被恭淑皇後、新安郡主和我娘親撞見。恭淑皇後本就是嘉王妃,就算知道了個中原委,也不可能說出去。新安郡主彼時尚年幼,又是恭淑皇後的親妹妹,太師不可能對她下殺手,加之又是太師的親族,隻需安排人盯著就行。至於我娘親,一個非親非故的外人,隨時可能將此事說出去,自然不能留著。蟲達之所以在我娘親與恭淑皇後分開後,剛回到錦繡客舍之時,便潛入行香子房行凶,正是為了趕在我娘親有機會接觸其他人說出此事之前,將我娘親殺害滅口。恭淑皇後後來應該是想明白了這些事,知道是因為她叫破了劉扁和古公公的名字,才害得我娘親被害。可她又不能將此事說出來,連妹妹新安郡主都不能告訴,這才會對我娘親的死心懷愧疚,一直耿耿於懷。”
聽著宋慈所述,當年那一幕幕往事盡皆浮現在眼前。韓侂胄當年的確擔心禹秋蘭泄露秘密,這才問明禹秋蘭的住處,授意蟲達跟去,先摸清楚禹秋蘭的來曆再做打算。然而不久後蟲達返回,竟說他已除掉了禹秋蘭,並留下痕跡嫁禍給宋鞏。韓侂胄是有殺人滅口之心,但何時動手、如何動手,他還未有定奪。蟲達此舉,雖說是為了替他除掉後患,卻實在太過自作主張,可是木已成舟,他隻能買通府衙,想方設法遮掩此案,順著蟲達留下的痕跡,要將宋鞏定為凶手。但宋鞏得祁駝子相助,最終洗清了嫌疑,韓侂胄擔心宋鞏會追查真相,這才讓蟲達威脅宋鞏離開,並讓蟲達自認殺害禹秋蘭是為了報複私怨,哪怕宋鞏真不怕死去追查真相,到時候也可以讓蟲達去頂罪。韓侂胄嫌蟲達擅作主張,從此漸漸開始疏遠蟲達,蟲達對韓侂胄暗懷不滿,生出異心,同樣也是源於這件事。
但韓侂胄沒有向宋慈解釋什麽,也沒必要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他隻道:“你到底想做什麽?”
他盯著宋慈,心想宋慈敢直截了當地拿出那方絹帛,還敢如此肆無忌憚地說出一切,想必早就留了後手。他想到了楊皇後,想到了楊次山,想到了朝堂上的一幹政敵,甚至想到了聖上。環顧整個歸耕之莊,四下裏空無一人,忽然之間,他竟生出了一絲如芒在背之感,仿佛有萬千刀斧手正埋伏於四麵八方。他的手向外伸出,慢慢按在了劍柄上。
宋慈搖了搖頭,道:“我別無他意,隻想說出我查到的一切。”
說完,宋慈向牆角走去,將那一方絹帛丟進了用於取暖的炭盆之中。火光亮了起來,那方絹帛連同上麵的文字,在猩紅的火焰之中,慢慢地化為灰燼。
韓侂胄皺起了眉頭,很是費解地望著宋慈,按在劍柄上的手,慢慢地放開了。
昨晚在淨慈報恩寺後山,宋慈靜靜地坐了一夜,也想了一夜。他手握那一方絹帛,有著太多太多的選擇。他可以返回提刑司,請喬行簡召集官吏民眾,出示這方絹帛上的盟誓,像之前查破那幾起命案一樣,當眾揭開蟲達一案的秘密,揭開母親枉死的真相。又或者,他可以將韓侂胄的秘密公開,太學有那麽多學子對韓侂胄不滿,隻要他將這秘密連同絹帛上的盟誓寫下來,一夜之間便可動員眾多學子抄寫成百上千份,連夜散發全城,天亮之後,這秘密便會傳遍臨安,不久便將傳遍天下。再或者,他可以將這方絹帛交給楊次山,楊次山有楊皇後撐腰,一向與韓侂胄勢同水火,得到這方絹帛,就算上麵署名有所缺失,想必也能大做文章,定會給韓侂胄帶來不少麻煩。但是無論怎樣,這秘密事關當今聖上,他不能就這麽公之於眾。他也終於想明白了,當初蟲達、彌音和何太驥等人為何不公開這個秘密,想必也是因為牽涉聖上。譬如蟲達,寧肯隱姓埋名出家為僧,坐視家眷坐罪受罰,也始終沒有公開這個秘密,隻因他一旦這麽做,就算能扳倒韓侂胄,也會因為牽連聖上,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蟲達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家眷,哪怕早已得知他的一雙女兒在臨安城裏為婢為妓,近在咫尺的他,也從來沒有設法去幫過自己的女兒。對他而言,自己的性命勝過一切,他藏身在臨安城郊,那是為了等待機會,隻有當朝局出現劇烈動蕩,或是皇位出現更替之時,他才會公開這個秘密。與蟲達相比,宋慈不懼一死,但他心如明鏡,知道這秘密一旦公開,必定朝野動蕩,要知道吳興郡王趙抦尚在人世,別有用心之人說不定會趁機作亂,屆時局勢很可能比紹熙內禪之前更加混亂,一旦釀成兵災人禍,承平數十年的大宋,隻怕會陷入一場莫大的浩劫。
宋慈來到臨安,名義上是為求學,實則在他內心深處,從未忘過母親之死,查明母親遇害一案的念頭,已在他腦中根深蒂固十五年。如今他查明了一切,終於有機會為枉死的母親討回公道,然而他卻猶豫了。一己之公道,與天下百姓之太平,孰輕孰重?一夜過去,他想明白了,於是隻身一人來到了吳山南園,揭開母親枉死的真相。他知道這根本算不上公道,但他隻能這麽做,哪怕他不願如此,哪怕他要和父親一樣,永遠背負對母親的愧疚。
“往昔紹熙內禪,流言四起,人心惶惶,變亂叢生。聖上登基十年有一,一切早成定局,大宋也已重歸太平,如今少一人知道這個秘密,世上便能少一份災劫。此間別無旁人,太師可以說我圖謀行刺,當場將我誅殺,世人也許會有所非議,但過不了多久,便會沒人在乎,沒人記得。”宋慈說道,“劉克莊、辛鐵柱,還有其他因太師遇刺被下獄之人,他們都不知曉太師的秘密,望太師在我死後,能將他們放了。大宋承平不易,天下難安,還望太師整軍經武,善擇良將,得其時機,再行北伐。”說罷,他立在原地不動,緩緩閉上了眼睛。
韓侂胄直到此時,才算明白了宋慈為何會做出種種異舉,道:“原來你是求死來的。”冷淡一笑,“我以為你隻會認死理,想不到你也有放棄的時候。”
宋慈是為天下所計,方才燒掉了那一方絹帛,在最後一刻放棄了追查到底。韓侂胄竟隱隱然為之觸動。他掌權十年,大可貪圖享樂,卻一心北伐,誌在恢複中原,又何嚐不是為天下所計?宋慈不惜得罪他,受盡各種阻撓,冒著身死命斷的危險,一直查案至今,那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而他用盡手段,從一個韓家的旁支外戚,一步步走到今天,隻為建那不世之功,留那萬世盛名,又何嚐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宋慈隻是一個小小的太學生,身無尺寸之柄,為了追查亡母一案的真相,一路走來受過多少冷眼,付出過多少代價,隻有宋慈自己知道,而他又何嚐不是如此?他原本隻是一個恩蔭武官,始終被那些科舉出身的朝臣看不起,以至於年過四十,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知閤門事,那些把控大權的朝臣隻知貪圖安樂,不思進取,讓他看不到任何建功立業的機會。他可以隻做武官,可就算他把武官做到頭,又能如何?他不想像嶽飛那樣,矢誌北伐,卻被朝臣掣肘,被聖上猜忌,以至於功敗垂成,受那千古之冤。唯有不擇手段,將大權攬於一身,才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一路走來,付出過多少代價,跨越過多少阻礙,隻有他自己知道。朝堂上那一幫幫腐儒,隻知道陽奉陰違,從來不知同心齊力;太學裏那一批批學子,隻知道與他唱反調,從來不會建言獻策;家中獨子鼠目寸光,隻知道飛揚跋扈,從來不懂為他分擔;他容忍過蟲達,放任過劉扁,可這些人不知收斂,反而隻知道得寸進尺,變本加厲地威脅他;原本以為除掉了蟲達和劉扁,從此便可高枕無憂,哪知突然又冒出來個何太驥,竟敢明目張膽地要挾他;他以為何太驥是從劉鵲那裏獲知的秘密,派夏震助李青蓮縊殺何太驥的同時,逼迫劉鵲交出蟲達留下的證據,哪知劉鵲寧肯自盡也不交出來,他這才意識到證據不在劉鵲那裏,於是當得知皇帝已口諭宋慈追查蟲達一案後,他便暫且留了宋慈一命,想著借助宋慈之手,將與蟲達相關的人和證據都挖出來。他想盡辦法試圖抹掉的證據,如今終於在他眼前化為灰燼,十年來的忐忑不安,至此終於可以放下。
但是他想不明白,自己執掌天下權柄,明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這些人總是不知天高地厚,一個個地跳出來與他作對?為何自己身邊盡是趙師睪這等溜須拍馬之輩,如喬行簡那般有真才實幹的官員,明明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卻總是莫名其妙地站到他的對立麵?為何何上騏那樣的忠勇之士,寧肯剃度出家,隱姓埋名,甚至拋卻性命來行刺於他,隻為報效蟲達,卻不肯效忠於他?更有宋慈這般心誌堅定、身負大才之人,卻終究不能為他所用……他好長時間沒有說話,就那樣看著宋慈,心中想了太多太多。
“你走吧。”不知過了多久,韓侂胄開口了,“你這樣的人,與我倒有幾分相像,殺了實在可惜。劉克莊、辛鐵柱那些人,隻要不再與我作對,我會放了他們。你走之後,我會一直派人盯著你。我在朝之日,或者說當今聖上在朝之日,你就別想再為官了。你所負之才,就留給下一朝吧。”
宋慈一心求死,靜待刀劍加身,聽得此言,睜開了眼睛,有些詫異地看著韓侂胄。韓侂胄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喚入夏震送宋慈離開,尤其叮囑不是送宋慈離開南園,而是送宋慈離開臨安。他本人則站起身來,拾起那柄寶劍,獨自步入後堂,隻留下那一隻已經冰涼的手爐孤零零地擺放在原處。
宋慈不再多言,向韓侂胄的背影行了最後一禮,轉過身去,走出了歸耕之莊。
臨安城的這場霧,長久沒有散去,直至正午將近,仍是蒙蒙的一片。
清波門外,西湖岸邊,宋慈與桑榆告別,準備回建陽了。他沒有回太學收拾行李,那些書籍衣物,已沒有帶回去的必要。宋鞏已雇好了車,在城門外等著他。夏震帶著幾個甲士站在城門旁,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桑榆朝府衙的方向遙指一下,比畫了見麵的手勢,臉上帶著不解之色。
她是問為何不等劉克莊和辛鐵柱出獄,見過麵之後再走。他搖了搖頭。他不願對劉克莊和辛鐵柱有任何隱瞞,可韓侂胄的秘密是什麽,蟲達留下的證據又是什麽,他又不能對二人說出來。他心裏明白,韓侂胄能放過他,不一定能放過別人,劉克莊又是他的至交好友,與之再有過多接觸,難免韓侂胄不起疑心。所以相見不如不見,之前司理獄中那一麵,就當是最後一麵吧。他托桑榆等劉克莊和辛鐵柱出獄之後,幫他帶一句話,讓他們二人永遠不要去建陽找他。
除此之外,宋慈把所有的錢財留給了祁駝子。宋鞏當年受蟲達威逼,為了保護年幼的宋慈,不得不匆忙離開臨安,沒來得及報答祁駝子的救命之恩,更不知道祁駝子後來的遭遇,十五年後重回臨安,才從宋慈那裏得知了一切。宋鞏很想再見祁駝子一麵,當麵感謝祁駝子的莫大恩德,但如今祁駝子身在獄中,他父子二人又不得不立即離開臨安,這一麵,也不知此生還能否見得。為救宋慈,宋鞏帶來了不少錢財,包括家中的全部積蓄,以及典當家當所得的銀子。他明白這些錢財遠遠抵不得祁駝子所遭遇的一切,但他此時能做的隻有這些。將來若有再回臨安的機會,他一定會去見這一麵的。
桑榆不認識祁駝子,宋慈請桑榆把這些錢財交給出獄之後的劉克莊,讓劉克莊代為轉交。祁駝子的恩德,宋慈會一輩子銘記,還有因他入獄的葉籟、歐陽嚴語等人,他會始終感念在心,至於韓絮的死,恐怕他終此一生,也不得釋懷了。
桑榆還有行李留在梅氏榻房,要等收拾完後,才會離開臨安返鄉。臨別之際,她將藏在袖子裏的東西取出,輕輕放到了宋慈的手裏。那是一個半尺高的人偶,是她為了感謝宋慈的救命之恩,用了好長時間親手刻成的,之前因為宋慈突然入獄,她一直沒有機會送出。
那人偶是照著宋慈的模樣刻成的,還細細地塗上了顏色,形神兼具,惟妙惟肖,活脫脫便是一個小宋慈,隻不過與宋慈平日裏的不苟言笑比起來,那人偶彎起了嘴,大方地笑著,多了幾分可愛。
宋慈將那人偶握在手中,看了又看。他道一聲“多謝”,向桑榆告了辭,登車而去。
第十一章 尾聲
重回建陽,已是二月中,宋慈離開一年,家鄉的一切都沒變樣,可他卻有恍如隔世之感。
不久之後,桑榆回到了建陽。桑榆告訴宋慈,他離開臨安後的第二天,劉克莊、辛鐵柱、祁駝子、歐陽嚴語和道濟禪師等人都被釋放出獄,連葉籟也免罪獲釋。桑榆把宋慈留下的錢財交給了劉克莊,請劉克莊轉交給了祁駝子,也把宋慈的話轉告給了劉克莊,劉克莊先是愣了愣,隨即放聲大笑。桑榆比畫手勢問劉克莊笑什麽,劉克莊說是因為高興。其實在劉克莊的心中,最在意的從來不是什麽真相,而是宋慈的安危。隻要宋慈平安無事,對劉克莊而言,那就是最值得高興的事。劉克莊還笑著對辛鐵柱道:“宋慈這小子,一輩子那麽長,他說永遠不見便不見嗎?”
劉克莊又拉上了辛鐵柱和葉籟等人,也請了桑榆,同去瓊樓大飲了一場。席間辛鐵柱提及,他已決定參軍戍邊,沙場報國,劉克莊興奮不已,當場賦詩痛飲,為辛鐵柱壯行。在場人人都看見,劉克莊這一場酒喝得極為盡興,醉到不省人事,但沒有人看見,劉克莊醉倒之時,閉上眼的那一刻,眼角流下了淚水。
得知劉克莊和辛鐵柱等人盡皆平安,宋慈欣慰一笑。
此時的宋慈還不會知道,短短三個月後,吳興郡王趙抦薨逝,同月,韓侂胄奏請皇帝下詔伐金,並告於天地、宗廟、社稷,兵發三路,正式大舉北伐。然而金國早有準備,三路宋軍皆告失利,金軍乘勝分九路南下,短短一年時間,樊城失陷,襄陽告急,淮南多地淪陷,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變稱王,金軍甚至已飲馬長江,形勢岌岌可危。朝廷不得已遣使向金國求和,金國提出要斬韓侂胄等人方可罷兵,韓侂胄自然不答應,籌劃再戰,隨後襄陽解圍,吳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局勢漸趨平穩,形勢開始好轉。就在這時,史彌遠與楊皇後、楊次山等人密謀,偽造皇帝禦批密旨,指使夏震在上朝途中將韓侂胄斬殺於玉津園夾牆內,事後才奏報皇帝。韓侂胄的頭被割下,函首送往金國求和,是為嘉定和議,朝堂大權自此漸漸落入史彌遠之手。韓侂胄的下場,也算應驗了那一方絹帛上“違誓背盟,不得其死”之語,在他死後,原來依附於他的那些黨羽,可謂樹倒猢猻散,其子韓?則被削籍流放沙門島。
眼下宋慈還預料不到這些變故,但史寬之能在泥溪村遇襲前向他告密,之後還向他索要蟲達留下的證據,就連楊次山也曾向他討要這個證據,可見韓侂胄的身邊早就被安插了眼線,而且這個眼線能獲知如此秘密之事,必定是韓侂胄的親信之人。但他離開吳山南園時,沒有將此事告訴韓侂胄,隻是提醒了韓侂胄不要倉促北伐。
時隔一年,宋慈終於又來到了母親的墓地。他本以為今年回不來的。與往年一樣,他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墳前,從日出到日暮,陪了母親一整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宋慈的名字,是母親為他取的。在禹秋蘭的想象中,自己的兒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好男兒,會有天開地闊的誌向。她知道宋慈總有一天會離家遠行,每年都會親手為宋慈縫製新衣,然而十五年前錦繡客舍裏那件布彩鋪花的新衣,卻成了最後一件。她意恐宋慈遲遲歸,如今宋慈歸來了,可她早就先行一步,永遠不再回來。
墓地旁邊,當年禹秋蘭下葬之時,宋慈和父親宋鞏親手種下的那株桃樹,如今已長高長大,花開正好。晚風搖林而過,時有花瓣隨風而下,輕輕飄落在宋慈的身上。宋慈抬起頭,朝那枝頭看去。當年沒能與母親一起去看的那場桃花,如今年年歲歲,都在眼前。
(第一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