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此仁沒答話,一旁的吳大六道:“報恩坊的賈老頭,賈福的爹!”


    自己已然脫不了罪,豈能就這麽便宜了吳此仁?吳大六當下便將二人與賈福聯手,搶奪賈老頭一大罐金銀珠玉,吳此仁飛踹賈老頭致其重傷的事說了出來。


    喬行簡立刻吩咐守在大堂門口的許義,去報恩坊找這個賈老頭,查清楚吳此仁搶奪錢財致人重傷之事。許義當即領命而去。


    吩咐完許義後,喬行簡看向宋慈。他知道禹秋蘭遇害一案尚未完結,道:“宋慈,在吳大六之前,不是還有一個用短刀行凶的凶手嗎?不知這前一個凶手是誰?”


    他親自查驗過蟲達的屍骨,蟲達右手末尾二指已斷,很可能就是躲入衣櫥對禹秋蘭行凶的凶手,但他還是希望宋慈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宋慈沒有回答,最後看了一眼吳大六,向喬行簡道:“宋慈本無查案之權,因娘親枉死,鬥膽越權查案,望喬大人恕罪。吳大六論罪之事,還請喬大人處置。”


    他臉上的恨意漸漸隱去,向喬行簡行了一禮,轉身向宋鞏道:“爹,當年你親曆娘親遇害一案,還曾蒙冤入獄,喬大人處置此案,想必會有不少細節需向你查問明白。還請爹留在提刑司,幫忙論處此案。”


    說罷,他向宋鞏拜別,轉身走向堂外。


    “你去哪裏?”宋鞏叫住宋慈。


    宋慈在門檻前頓住了腳步,抬頭望著大堂外陰沉沉的天色。此時下午已過去大半,不出一個時辰,天便要昏黑了。他沒有回頭,留下一句:“案子尚未徹底告破,還差一點,我去去便回。”跨過門檻,走出了提刑司大堂。


    從提刑司出來,宋慈疾步朝報恩坊而去。


    吳大六已經當堂認罪,然而宋慈沒有絲毫為母親討回公道的喜悅,心中反而盡是蒼涼。過去這些時間裏,他其實和宋鞏一樣,一直認為蟲達是殺害母親的凶手,也曾一度認為是韓?為了報複私怨,這才指使蟲達殺害了他母親。他最初在折銀解庫看到收解賬本時,見吳此仁當年所當之物中有銀簪子,依然認為蟲達才是凶手,吳大六不過是在行香子房中目睹行凶後,見財起意順走了銀簪子。他今日原本是想逼吳大六承認當年入房行竊的事實,再讓吳大六講出當年目睹凶手行凶的過程,由此來證明蟲達就是殺人凶手。然而吳大六講出來的事情經過,卻讓他推斷出蟲達不可能用兩種凶器行凶,由此倒把吳大六這個漏網之魚抓了出來。回想當初第一次見吳大六時的場景,他為了替辛鐵柱查證清白,在前洋街上將吳大六擒住,彼時的他怎麽也不會想到,這個生得獐頭鼠目的竊賊,竟會是他苦尋多年的殺害他母親的真凶。


    然而如喬行簡所言,此案尚未完結,還有不少疑問尚未解開。宋慈伸手入懷,摸出那枚平安符上的玉扣看了一眼。這枚玉扣是重要物證,但他離開提刑司大堂時,並未將這玉扣留下,因為他還別有用處。


    宋慈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報恩坊,追上了先一步趕到此處打聽賈老頭住處的許義。許義已問得賈老頭住在坊間的東北角,得知宋慈也是來見賈老頭的,兩人便一起趕到了賈老頭的住處。


    如吳大六所言,賈老頭自從挨了吳此仁那一腳後,十多天來一直臥床不起,連下地都很困難,留在其身邊照看的,是一個年邁的街坊鄰居。自打那一大罐金銀珠玉被搶走後,賈福再沒有回過家,若非有這個鄰居前來串門,發現了臥床不起的賈老頭,隻怕賈老頭早已餓死在了床上。


    宋慈讓許義把那鄰居先請出房外,隻留下他與賈老頭在房中。他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再用三言兩語將賈福假裝欠債謀奪錢財,後又殺害郡主被打入死牢的事說了。


    賈老頭聽得老淚長流,道:“都說養兒防老……養了他整整十年啊,卻是養了頭白眼狼……”


    賈老頭想到自己收養了賈福這麽久,讓其吃飽穿暖,從未虧待過分毫,哪怕賈福長大後不成器,他也沒有抱怨太多,哪知到了最後,賈福竟然是如此報答他的。他這一下徹底死了心,說話之時,咳嗽不斷,床都晃得吱嘎作響。


    宋慈神色如常,沒有流露出絲毫憐憫之色。他拿出那枚玉扣,問賈老頭道:“你可認識這玉扣?”


    賈老頭道:“這是我的玉扣,那晚被他們搶去……”


    這枚玉扣與他罐子裏那幾枚玉扣很是相似,他乍看一眼,誤以為是自己的東西。想到那晚賈福聯手外人搶走自己的金銀珠玉,他一時氣急,又咳嗽了好幾聲。


    宋慈也不說破,道:“這玉扣不是凡品,你是從何處得來的?”


    賈老頭好不容易才緩過了氣,道:“我過去在大內當差,是別人……賞給我的。”


    宋慈手中的這枚玉扣,是韓淑從光宗皇帝那裏得來的禦賞。賈老頭卻擁有相似的玉扣,還有一大罐金銀珠玉,用鄒員外的話說,那些金銀珠玉都非凡品,隻怕是達官貴族或宮中用度才有這等品相,宋慈因此懷疑賈老頭的那罐子金銀珠玉是從宮中得來,如今趕來報恩坊當麵一問,果然如此。他追問道:“是誰賞給你的?”


    “是一位公……公公。”


    “哪位公公?”


    “一位姓……姓古的公公……”


    宋慈猛然想起韓絮曾提到過一位名叫古晟的公公,道:“你說的可是曾經的禦藥院奉禦,後來晉升為入內內侍省都都知的古晟?”


    賈老頭有些驚訝地點了點頭,要知道古公公早在七八年前便已去世,如今知曉其名號的人已然不多,更別說宋慈如此年輕,竟能一語道出古公公的官職和本名。


    “你那一大罐金銀珠玉,我都親眼見過了,那都是古公公賞給你的?”宋慈盯著賈老頭,“他為何要賞你?”


    賈老頭支支吾吾地道:“我過去是內侍黃門……是古公公的下屬……古公公念我苦勞……常給我一些打賞……”


    “從來隻聽說下屬為了討好主官進獻錢財,沒聽說過主官念下屬苦勞,賞給那麽多金銀珠玉。”宋慈加重了語氣,“古公公到底為何賞你?”


    賈老頭搖搖頭,沒有再回答。


    宋慈盯著賈老頭,忽然道:“是不是因為紹熙內禪?”


    賈老頭如同喝水突然嗆到了一般,劇烈咳嗽起來,最後閉上了眼睛,把頭往枕頭內側一偏,說什麽也不肯吱聲了。


    宋慈沒有再繼續追問。賈老頭雖然不肯再回答,但方才的隻言片語已足夠宋慈推想出答案。賈老頭過去是內侍黃門,也就是宦官,常年待在宮中,不可能有經常出宮的機會,他能收養賈福十年,讓其吃飽穿暖不說,還能做到從未虧待過分毫,可見十年前他便已離開了皇宮,那就是說,古公公賞給賈老頭金銀珠玉,至少也是十年前的事了。古公公十年前就能賞出這麽多金銀珠玉,這些金銀珠玉不可能憑空而來,尤其是那幾枚玉扣,與韓淑獲賜的禦賞是同等品相,可見都是禦用之物,隻怕都是從皇帝那裏得來的禦賞。不僅得到了禦賞,古公公還在當時升任都都知,從禦藥院的奉禦,一躍成為宦官之首。彼時當今聖上剛剛登基,可謂是剛一繼位掌權,便給了古公公高官厚祿,可見古公公一定立下了什麽大功。當時能有什麽大功可立?屈指數來,便隻有從龍之功,也就是紹熙內禪。


    大宋自建炎南渡以來,從高宗皇帝到孝宗皇帝,從孝宗皇帝到光宗皇帝,再從光宗皇帝到當今聖上,都是皇帝在世時傳位,有著“三朝內禪”之美譽。但前兩次內禪,都是皇帝主動禪讓皇位,第三次內禪,也就是紹熙內禪,卻瞞著當時還在位的光宗皇帝,由以趙汝愚和韓侂胄為首的群臣借太皇太後吳氏之名推行。彼時光宗皇帝在位僅僅五年,他本是孝宗皇帝第三子,孝宗皇帝因其英武才能很像自己,這才禪位於他。然而即位之後,光宗皇帝便開始常年患病,病情時好時壞,反複無常。


    光宗皇帝之所以患病,與其皇後李鳳娘大有關聯。李鳳娘貴為皇後,卻生性善妒。有一次光宗皇帝洗手之時,見端盆宮女的雙手白如凝脂,嫩似柔荑,大為愉悅。李鳳娘聽聞此事,不久便給光宗皇帝送來一食盒,裏麵裝的竟是那宮女的一對纖手,令光宗皇帝深受驚嚇。當時光宗皇帝對一位姓黃的貴妃寵愛有加,李鳳娘不能容忍,便趁光宗皇帝出宮祭天之時,派人殺害了黃貴妃,對外稱黃貴妃是暴病而亡。光宗皇帝得知黃貴妃的死訊,為之傷心落淚。加之這次祭天極不順利,一整天都是風雨大作,黃壇燭火盡滅,以至於祭天大禮無法舉行。諸多變故交織在一起,光宗皇帝自認為獲罪於天,內心驚懼,就此一病不起,雖然能勉強上殿聽政,人卻是目光呆滯,言行乖張。光宗皇帝無法正常處理朝政,大權逐漸旁落李鳳娘之手。李鳳娘趁機濫權,封自家李氏三代為王,李氏一門獲得顯赫權勢,上至親族,下到門客,盡皆推恩為官,李氏家廟更是明目張膽地僭越規製,守護的衛兵竟比太廟的還多。


    彼時孝宗皇帝為太上皇,居於重華宮。眼見光宗皇帝常年患病,再無半點英武之氣,再加上光宗皇帝唯一的嫡子趙擴又不聰慧,太上皇頗覺後悔。當年太上皇選擇儲君之時,因其長子趙愭已經去世,理當立次子趙愷為儲君,但因三子趙惇英武類己,最終越次立了趙惇,也就是後來的光宗皇帝。太上皇的長子趙愭無後,次子趙愷不久後也病逝,但留下了一子趙抦,時封許國公。太上皇本就覺得對次子趙愷有所虧欠,趙抦又極為聰慧,便希望光宗皇帝將來能把皇位傳給趙抦。光宗皇帝想立自己的嫡子、當時已獲封嘉王的趙擴為太子,太上皇不許,父子之間就此失和。李鳳娘得知此事,在宮廷內宴上借機發作,當著太上皇的麵直言:“嘉王是我親生,為何不能立為太子?”太上皇勃然大怒,光宗皇帝則是默不作聲。此後李鳳娘搬弄是非,挑撥光宗皇帝和太上皇之間的關係,說探知太上皇備好了毒藥丸,要趁光宗皇帝過宮問安之時,將光宗皇帝毒殺廢黜,叫光宗皇帝不要再去重華宮。光宗皇帝本就因為立儲一事對太上皇生出嫌隙,擔心太上皇當真會廢黜甚至加害自己,從此把原定的一月四朝太上皇的規約拋諸腦後,不再去重華宮朝拜問安,就連太上皇過壽,光宗皇帝也拒絕過宮上壽。


    大宋一向以孝治天下,天子孝行有虧,就此引發了曆時數年之久的過宮風波。朝臣們因為光宗皇帝拒絕過宮,不斷進諫,數百太學生聯名投匭上書,上至官員士紳,下至販夫走卒,談論此事時都搖頭歎息,民間更是滋生謠言,說光宗皇帝深居後宮飲酒宴遊,卻堅決不過宮向太上皇問安,有太學生甚至為此散布文章,說“周公欺我,願焚《酒誥》於康衢;孔子空言,請束《孝經》於高閣”,諷刺光宗皇帝無德不孝。即便如此,光宗皇帝受製於李鳳娘,仍不肯過宮侍奉太上皇,甚至好幾次答應過宮,臨出發時卻又反悔,可謂是反複無常。後來太上皇病重,直至駕崩,光宗皇帝也沒去重華宮問疾,甚至拒不執喪,引發朝野動蕩。當時民間私相傳言,說大宋出了個瘋子皇帝,這是亂世亡國之兆,以至於許多人都覺得天下將亂,臨安城內不少市井百姓舉家遷徙,居城內者移居村落,居城郊者移居旁郡,富戶之家紛紛私藏金銀,以至於市價為之倍長,就連後宮妃嬪們都悄悄打點細軟送回娘家,應付即將可能發生的動亂。這樣的擔心並非空穴來風,實則當時京口諸軍訛言洶洶,已經躍躍欲動,襄陽歸正人陳應祥準備了數千縞巾,誘聚亡命,以替太上皇發喪為名,圖謀變亂,可以說種種禍變已在醞釀之中。


    在此局麵下,宰相留正在眾朝臣的建言下,反複上書光宗皇帝,請早立嘉王為太子,以安定人心。光宗皇帝先是許之,後又禦批八字:“曆事歲久,念欲退閑”。皇帝剛剛答應立太子,突然又說“退閑”,留正揣測不透聖意,心中懼怕,上表乞請致仕。工部尚書趙彥逾向時任知樞密院事的趙汝愚進言:“聽說皇帝有禦筆,何不就立嘉王?”功莫大於從龍,趙汝愚遂決定行內禪之事,以安天下。因知閤門事韓侂胄是太皇太後吳氏的侄女婿,趙汝愚於是通過韓侂胄取得了太皇太後吳氏的支持,將嘉王趙擴和許國公趙抦一起召入重華宮,以光宗皇帝患病不能執喪為由,當著趙抦的麵,擁立趙擴即皇帝位,尊光宗皇帝為太上皇,皇後李鳳娘為太上皇後。當時趙抦被召入重華宮,因為重華宮本是太上皇的寢宮,太上皇生前又有意立他為儲君,他以為自己有可能位登九五,想到大宋一貫的掃閣傳統——新君一旦即位,市井百姓可進入其舊邸,拾取剩遺之物,謂之掃閣——是以入宮之前,他還專門做了準備,以免掃閣時損失太多。哪知到頭來,竟是趙擴即位,之所以召他入宮,是為了當麵斷絕他做皇帝的念頭。內禪消息傳出,嘉王府被臨安百姓掃閣一空,趙抦最終隻被晉封為吳興郡王。


    對於這場內禪,光宗皇帝一直被蒙在鼓裏,當得知自己成為太上皇後,他長期拒絕接受趙擴的朝見,不肯搬往為太上皇準備的寢宮。他本就擔心失去皇位,如今終於應驗,病情因此越發嚴重。李鳳娘失勢之後,對光宗皇帝反倒不再像以前那般咄咄相逼,常以杯中之物來寬解光宗皇帝的心情,還反複叮囑內侍和宮女,不要在光宗皇帝麵前提起“太上皇”和“內禪”等字。六年之後,二人於同一年崩逝。


    這場紹熙內禪,因為此前持續數年之久的過宮風波,可謂鬧得天下皆知。人人都知道光宗皇帝體弱多病,反複無常,知道趙汝愚和韓侂胄立下了從龍之功,共掌權柄,韓侂胄更是在一年之後扳倒趙汝愚,借理學之禁打壓異己,從此獨攬朝政達十年之久。


    宋慈也知道這些事。從賈老頭聽到“紹熙內禪”四個字後的反應來看,他便知道自己沒有猜錯,古公公之所以賞給賈老頭那麽多金銀珠玉,就是因為紹熙內禪。一瞬間,諸多疑惑豁然而解,他一下子想明白了韓侂胄的秘密是什麽。


    在賈老頭的床前站了許久,宋慈轉過身去,將那枚玉扣揣入懷中,離開了賈老頭的住處,向許義告了別,一步步地走出報恩坊,一步步地向太學走去。不再似先前那般著急趕路,他這一路上走得很慢,對周遭的人與物全不理會,隻是時不時地抬起頭來,朝陰沉沉的天空望上一眼。


    宋慈慢慢地走回了太學,走回了習是齋。


    就在習是齋外,一聲尖聲細氣的“宋公子”忽然傳來。


    宋慈循聲望去,看見了站在不遠處、穿著一身青衿服的史寬之。


    宋慈沒理會史寬之,徑直走進了齋舍,片刻之後又出來,卻見史寬之已經來到了齋舍門外。宋慈仍不理睬史寬之,打算從其身邊走過。


    史寬之橫手一攔,笑道:“宋公子,我可是在太學閑逛了大半個時辰。”


    “有勞你久等。”宋慈道,“上次泥溪村的事,是你救了我一命,不管你為何救我,總之多謝你。但你想要的東西,不在我手上,你請回吧。”


    史寬之道:“我還沒開口,宋公子便知道我為何而來?”


    宋慈看了史寬之一眼,道:“你非太學學子,卻身穿青衿服來此,手不拿折扇,那是不想惹人注目。你是史大人的公子,時下來見我,無非是為了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


    史寬之來見他,定是史彌遠吩咐的。此前已有楊次山為蟲達留下的證據而來,史彌遠授意史寬之來此,想來也是為了這一證據。


    “既然宋公子知道,那不如便把東西給我。”史寬之道,“宋公子隻管放心,劉公子和辛公子身陷牢獄,我定會想辦法救他們出來。如此宋公子不擔風險,可謂坐享其成,何樂而不為?”


    “我已說過,東西不在我這裏。”宋慈道,“我也很想要這東西,但我不知它在何處。”


    “我說宋兄,”史寬之湊近道,“人活在這世上,那就得活起來,倘若處處那麽認死理,到頭來也就沒法活,隻剩個死了。”


    “是死是活,宋慈自有命定。”說完這話,宋慈推開了史寬之的手,向外走去。


    宋慈沒有離開太學,而是去見了真德秀。


    真德秀早已聽說宋慈獲釋出獄,但宋慈一直沒回太學,他不免擔心,直至見到本人,才算安了心。


    然而不等真德秀寒暄上兩句,宋慈忽從懷中取出學牒,雙手遞至他身前,道:“老師,我無意繼續求學,還請老師將此學牒轉交給祭酒大人。”


    此時天色向晚,太學祭酒湯顯政早已歸家,隻有包括真德秀在內的少數學官還未離開。宋慈之前回習是齋,就是為了取來學牒,請真德秀代為轉交。當時王丹華、陸輕侯、寇有功等同齋都在齋舍裏,見到宋慈歸來,甚是欣喜,說宋慈和劉克莊入獄那天,一群甲士闖入太學,將習是齋翻了個底朝天,似乎在尋找什麽東西,但最終一無所獲。眾同齋為了救宋慈和劉克莊,打算聯名上書為二人訴冤,湯顯政卻傳下學令,不準任何學官和學子參與此事。眾同齋冒著違反學令的風險,仍是聯名上書,眾學官之中,真德秀是唯一參與之人,隻可惜這次上書最終石沉大海。


    “你要退學?”真德秀大吃一驚,“為何?”


    宋慈不答,隻是淡淡一笑,道:“過往一年,承蒙老師授業解惑,學生獲益良多。此番恩德,宋慈今生不敢忘。”向真德秀行禮告辭,放下學牒,轉身離開。


    暮色四合,黑夜將至,四下裏那些流光溢彩的燈籠早已撤去,宋慈獨自走在薄暮冥冥的太學之中。他已回過了習是齋,見過了諸位朝夕相處的同齋,也見過了最為敬重的老師。他打算再去看一眼學堂,看一眼射圃,看一眼嶽祠,看看所有他足跡踏過之處。今日一別,他知道自己恐怕再也沒有機會回來。


    宋慈先是去了學堂,那裏是他平日裏行課之處。剛到學堂外,卻見道旁有幾個齋仆趁著最後一點天光,正在忙活著挖地種樹,其中便有孫老頭。之前與劉克莊行經此地時,包括孫老頭在內的幾個齋仆在此挖掉桃樹,說是過段時間改種成鬆柏。原有的桃樹早已不見蹤影,一株株鬆柏苗相間而種,已經種到了最後一株,幾個齋仆眼看便要忙活完了。


    孫老頭看見了宋慈,將鋤頭拄在地上,一邊擦著滿頭的汗水,一邊笑著衝他打招呼。


    宋慈想起上次行經這裏時,劉克莊還在他的身邊,如今劉克莊卻被關在司理獄中,他心裏更增失落。上次劉克莊曾提到,以後要看桃花,隻能去城北郊外,他不免又想起無法與母親觀賞桃花的遺憾。時下已是二月,用不了多久,母親墳墓旁的那株桃樹就該開花了吧,隻可惜他今年無法回去,往後隻怕也再沒機會回去了。他心中黯然,向孫老頭點了一下頭,算是回應了孫老頭的招呼,便打算往學堂而去。


    然而沒走出幾步,宋慈突然停住,猛地回過頭去,望著孫老頭。孫老頭重新拿起鋤頭,朝地上挖了下去,很快挖好了一個坑,其他幾個齋仆移來最後一株柏樹,填土的填土,澆水的澆水。


    宋慈看到這裏,眉頭一凝,站在原地想了一陣,似乎想到了什麽。他不再去往學堂,也不再去看射圃和嶽祠,而是掉頭向外,疾行出了太學。


    第十章 萬事皆休


    宋鞏不知宋慈去了何處,自打宋慈離開提刑司後,他便開始忐忑不安地等待。宋慈叫他留在提刑司,還說去去便回,可他在提刑司等了足足一個時辰,仍不見宋慈歸來。他怕宋慈回了梅氏榻房,於是又趕回梅氏榻房詢問桑榆,得知宋慈沒有回來過。他心裏隱隱生出不安,擔心宋慈會做什麽傻事,會一去不回。


    正當宋鞏這樣擔心時,宋慈回來了。這一次“去去便回”,卻是直到天色黑盡,宋慈才回到了梅氏榻房。


    “爹,我想明白了,我要即刻出城。”宋慈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令宋鞏又驚又喜。


    宋鞏生怕宋慈反悔,立馬請來桑榆,為宋慈改換了一身行頭。宋慈的臉被塗黑了不少,又穿上桑老丈的舊衣服,戴上草帽,挑上貨擔,混在桑榆、桑老丈和幾個貨郎之中,走出了梅氏榻房。


    宋鞏擔心韓侂胄派人盯梢,怕宋慈被人認出,臨別之際,他不敢隨行相送,隻能走出榻房大門,假裝到附近浮鋪買些吃食,時不時地轉頭望上一眼,老眼含淚,偷偷地目送宋慈遠去。


    等到宋慈的背影徹底消失在街道盡頭,宋鞏才默默回到榻房,靜靜地等待明天的到來。他曾寬慰宋慈,他助其出逃遠非死罪,過得幾年便會沒事,可他心知肚明,韓侂胄是不會放過他的。但他沒有一絲懼怕,反而因為宋慈的離開,長久以來忐忑不安的心,總算歸於平靜。


    在宋鞏於黑夜中寂靜等待之時,史寬之已悻悻然回到自己家中,見到了等在花廳裏的史彌遠。


    得知宋慈不願交出蟲達留下的證據,史彌遠冷哼了一聲,道:“這個宋慈,真就是糞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韓侂胄將他打入牢獄,嚴刑拷打,他不肯屈從,倒還可以說他硬氣。可楊太尉不計前嫌,先後救他兩次,你也曾向他通風報信,救過他一命,他仍是不懂規矩,那可就是冥頑不化了。威逼不從,收買不得,感化不動,世上竟有此等人物?”


    “宋慈隻說東西不在他的手上。日間太尉救他出獄之時,他也是這麽答複太尉的。”史寬之道,“會不會他當真沒有那個證據?”


    史彌遠想了一想,道:“不管他有沒有,總之這東西落不到楊太尉手裏,楊太尉和楊皇後便不會公然向韓侂胄翻臉,扳倒韓侂胄也就時機未到。眼下就要看宋慈敢不敢去捅破當年的這層窗戶紙了。”


    “宋慈向來不知天高地厚,”史寬之道,“倘若他不去捅破,那就不是宋慈了。”


    史彌遠點了點頭,道:“此事一旦被捅破,韓侂胄定然威信掃地,聖上隻怕再也不會信任他。到時他為了重樹威望,勢必急於北伐,倉促之間豈能成功?北伐一旦受挫,他可就萬劫不複了。”說到這裏,嘴角微起,“光而不耀,靜水流深。寬兒,該做的都已做了,眼下無須多動,靜觀其變即可。”


    史寬之躬身應道:“爹所言極是,寬兒拜服。”


    黑夜過去,天色漸明,吳山霧靄氤氳,南園一片迷蒙。


    韓侂胄今日稱病在家,沒有去上早朝。他答應了宋鞏的請求,默許了宋慈出獄,隨即便派出眼線,盯著這對父子的一舉一動。過去這段日子,宋慈實在令他有些頭疼——要其交出蟲達留下的證據,不肯交出;關入牢獄嚴刑拷打,不為所動;將其交好之人盡皆下獄,仍是不受威脅;關了十多日,居然一直沉得住氣,似乎真打算經年累月地待在牢獄之中。如今他倒要看看,有了其父宋鞏的勸說,宋慈會不會妥協。他根本不怕宋慈逃走,就算宋鞏別有所圖,可劉克莊和辛鐵柱等人還被關在牢獄之中,以宋慈的為人,定然不會獨自逃生。一日之限已到,他就在歸耕之莊,等著宋慈親自把那證據送上門來。


    莊內四角都擺放了取暖的炭盆,偶爾會有些許火光閃動。韓侂胄坐在正中的椅子上,握著一隻精致的手爐,靜靜地等待著。


    一陣腳步聲響起,打破了莊內的寂靜。


    韓侂胄抬眼看去,見是夏震領著一人快步從莊外走入。領來之人一身商旅打扮,是喬裝之後負責盯住宋慈的眼線,一入莊內,這人當即跪到地上。那眼線的聲音聽起來有些畏懼,向韓侂胄回稟說,昨天宋慈出獄之後,四處奔走,一會兒去折銀解庫,一會兒去提刑司,一會兒去報恩坊,一會兒去太學,他和幾個眼線一直交替跟隨,直到入夜之後,見宋慈回到了梅氏榻房,此後再也沒有出來過。可是今日一早,卻隻看見宋鞏獨自一人走出梅氏榻房,不見宋慈出來,於是那眼線進入榻房尋找,哪知竟不見了宋慈的蹤影。回想昨晚宋慈進入榻房後,隻有一些貨郎進進出出,那眼線懷疑宋慈是喬裝打扮,混在貨郎之中,已於昨晚離開了,急忙趕來稟報。


    “這點小事都辦不好!”韓侂胄臉色不悅。


    那眼線是甲士出身,是夏震的下屬,慌忙伏地請罪。


    韓侂胄手一揮,示意那眼線退下。那眼線沒領到責罰,惶恐不安,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歸耕之莊。


    “太師,一夜之間,宋慈應該走不了太遠,要不要屬下加派人手,即刻追他回來?”夏震請示道。


    韓侂胄卻把手一擺。他知道宋慈不會逃走。倘若宋慈是那種拋棄親生父親和至交好友的貪生之人,早就把蟲達留下的證據交了出來,向他換取榮華富貴了。他心知宋慈離開,必有其因,但以防萬一,他還是吩咐夏震道:“你去把宋鞏帶來。”隻要宋鞏在,不怕宋慈不回來。


    夏震立刻領命而去,從歸耕之莊出來,找到了那等在莊外的眼線。據那眼線所言,宋鞏今日一早離開了梅氏榻房,一路沿禦街南下,瞧其所行方向應是吳山南園,那眼線為了稟報宋慈消失不見的事,趕在了宋鞏的前麵,其他幾個眼線留在後麵,一路上盯著宋鞏。


    夏震吩咐那眼線速去把宋鞏抓來,他本人則在甲士看守的南園大門前等候。


    宋鞏本就是來見韓侂胄的,剛到吳山腳下,便被幾個攤販、商人、乞丐打扮的人抓住,強行帶來了南園。看來自己沒有猜錯,韓侂胄果然派了人盯梢。想到宋慈昨晚已喬裝打扮出城,他隻盼宋慈能盡量走遠,不要被韓侂胄的人追回。至於他自己,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任由幾個眼線抓著,隨夏震進入南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慈洗冤筆記4(出書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童並收藏宋慈洗冤筆記4(出書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