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看不見的病人(出書版) 作者:範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直到後來,我們才慢慢地觸及那些問題。長期谘詢就是這樣,是一個慢慢深入的過程,許多人在漸漸發現自己的盲區後,會產生重新認識自己的感覺。就像全身細胞和血液完成了一次更替,成了一個新的自己,同時也仍是過去的自己。
第五章 暴力基因
一
有一日早上,我和往常一樣早起去見張先生。
出了小區大門,有幾個早點攤,不遠處就是公交站。
人們熙來攘往,一幅繁忙的景象,這個時間大家都已經忙起來了。
因為熟悉,眼前的景象並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我的腦袋還停留在昨天的個案裏,一直在思考如何處理會更好。
這個時候,一個人影突然闖入我的視線。
確切地說,是我的注意力迅速被他抓住了。
他的速度很快,以至於我看向它時,大腦還沒有分辨出那是什麽。那是我在平日沒見到過的,而且也不會見到。
那個人影,就在公交車裏。車裏有許多人,但他與其他人都不同,他的身體似乎處於黑暗之中,抑或他穿著一件黑色的衣服。
車子經過我麵前,那一瞥而過的瞬間,我看見了他的眼睛。
對,隻是一雙眼睛。我看不清那人的容貌,但這雙眼睛卻讓我在詫異之餘捕捉到一絲熟悉感。
我到底有沒有看到一個人,是我眼花了嗎?他又為什麽讓我感覺這麽熟悉呢?
一雙眼睛……
我一抬頭,猛地愣怔在那裏。
那好像是曾經在鏡子裏出現過的一雙眼睛,在那天的夢裏,我也是先看到了一個人影,他的一雙眼睛盯著我,然後……
我怎麽會在這裏見到他?他應該不存在啊。
我有些慌了神。
我趕緊用目光再去搜尋那輛公交車,想確認自己是不是又看錯了,卻隻看見了一個遠去的車影。
又遇到了這種情況,和上次一樣,明明剛剛看見了什麽,一晃神卻不見了。
是我又眼花了嗎?
然而,相比上一次,我的擔心隱約加重了。
上一次是在鏡子裏看見了東西,而這一次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眼前!如果說鏡子裏有可能是反光造成的錯覺,那在身邊出現又要如何解釋呢?
這個人影以後是不是還會出現?是不是會在任意的地方出現?
如果我在任何地方都會看見它,那大概就隻有兩種可能。
一是它真的存在,它可能是某個人在監視我、跟蹤我。
二是……
我怔住了。
直到身邊響起了電話鈴聲,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工作室。
我跳出剛才的思緒,接起電話,一個女人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
“你好,是心理醫生嗎?”她的聲音虛弱而沙啞。
“你好,我是心理谘詢師陸宇,有什麽可以幫到你?”
“我需要幫助,你能幫幫我嗎?不,是幫我的孩子……”她的語氣聽上去很焦慮,語言組織已顯混亂。
“不著急,你慢慢說。”
“我的孩子,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出來了。”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
“是的,你能不能過來一下?”
“我現在沒有時間,等會兒還有工作,最早可以預約的時間要兩天以後。不好意思,你還需要嗎?”
她考慮了幾秒鍾:“好吧,那兩天後你可以過來嗎?我現在不確定,他願不願意……”
這是在與青少年的谘詢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往往表現為情況急迫,尤其是家長很急迫,他們想要孩子快點改變,又手足無措。
“可以出診。但是最好是征得孩子的同意後,他能有主動性是最好的,如果他是被迫的,會有更多的工作難度,我隻能去試試了。”我得把困難先講明,心理谘詢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是在緊急時刻用來“滅火”的工具。
和身體的保養一樣,當心理疾病的症狀表現出來的時候,意味著內在的病灶已經存在許久,不合適的互動模式使得矛盾一天天地累積。
矛盾終將爆發。
這是一個發泄的過程,就像人需要眼淚,需要悲傷一樣。
這個時候首要的是保證當事人的人身安全,至於谘詢,在當時可以起到一定的陪伴作用。而要從根本上解決病灶,這需要在冷靜下來後,慢慢去探討和思考。而決不是像許多家長所期待的那樣,平日裏從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到了問題爆發的時候,無計可施,才想到讓谘詢師來幫忙滅火。
除非谘詢能夠長期保持下去,否則情況穩定下來就不再重視,這種臨時抱佛腳通常改變不大。
“好,您就試試吧。”
接著她告訴了我聯係方式,還有姓名。
這位女士姓周,她的兒子叫餘川,初中二年級,她們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她說自己的孩子以前不會這樣,隻是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丈夫的脾氣不好,平時對孩子相對會嚴格一些。
前幾天兩人發生口角,孩子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裏。如果家裏大人拿了鑰匙來開門,他就會在另一頭將門把手緊緊拉住,不讓人進來。丈夫本來打算踹門,被她給攔下來了。大致情況就是如此。
二
兩天後,她還是要請我去她家一趟。她說原本說服了孩子,但不知怎麽回事,到了下午他又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了,怕是隻能要我過去試一試了。
到了周女士家,出來迎門的是周女士。她的先生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好像不太想說話,隻是稍稍對我點頭問好,隨後又變回嚴肅的模樣,順手點起一支煙來抽,還禮貌性地遞給我。
我擺手謝絕。
吐出一口煙圈,他的臉色更加難看了:“既然老師你來了,那去試試吧,看他會不會出來。”
隨後他走到一扇關閉的房門前,狠踹了一腳,說:“老師來了,快點出來!”
我趕忙上前勸說:“沒關係的,不用這樣喊他,我來和他說說話。”
我不知道我的話會不會起作用,而房間裏的男孩能否對我做出回應,也有可能我在這裏等上一小時也毫無進展,但我還是得嚐試,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門口,做好了等待的準備。如果他在裏麵有聽到外麵動靜的話,他會知道我就坐在門外,不是隨意的喊話,而是在誠心地等待。
“小川,可以這樣稱呼你嗎?你好,我叫陸宇,是你母親聯係的谘詢師。不知道我這樣說話能不能讓你聽清,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希望能夠聽到你的回答。”
我等了一會兒,沒有響動,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我會在這裏等你一個小時。我們的對話是保密的,如果你不願意,我不會私下把你說的話告訴你的父母。”
然後,是沉默的等待。
不知等了多久,我忽而聽見一聲清脆的哢嚓聲,房間的門從裏麵解開了鎖。
一定是餘川從裏麵轉動了一下門把手,也就是說,我現在可以從外麵打開門進去了吧。
我不知道他為什麽不直接把門打開,或許是他還不想表現得那麽積極,不管怎麽說,這是他的防禦開始鬆動的表現。
我站起身,輕輕轉動門把手,門真的開了。
“小川,我可以進去嗎?”
裏麵沒有回應。
我緩緩將門推開……
門內的空間逐漸向我展開,我逐漸由陌生到困惑,再到驚詫。
我完全蒙住了。
我看不懂眼前出現的景象,甚至不確定自己到底身處何處。
我在周女士的家裏,剛剛就在她兒子的臥房外麵。
對啊,我開了這間臥房的門,可是怎麽……我是出來了嗎?
我轉身,想重新開門回到客廳去。然而,當我轉過身去,那扇門卻不見了。我往前伸出手,摸到的卻是空氣,似乎背後從來都不曾存在一扇門。
怎麽了?
剛才明明……我的記憶出現問題了嗎?還是……
我揣測著各種可能。
這個時候,我的肩膀被什麽東西觸碰了一下。我轉過身,卻見一個人站在我的背後。我嚇了一跳。
“喂,你在這裏幹嗎?要進去先取號。”
那人說完,就走開了。他頭上戴著一頂深藍色的帽子,身著製服,應該是某家公司或單位的工作人員,像是保安或者大堂經理之類。
這麽一想,我才注意到眼前的景象,的確很像是某個正規機構的辦事大廳。在我的前方,有一個長長的櫃台,櫃台後麵坐著一排工作人員,他們都穿著統一的製服,埋頭工作。在他們的麵前,坐著形形色色的客戶,他們正在幫助這些客戶辦理某些業務。在我的左邊有四排長椅,椅子上坐滿了取號等待的人。還有一些人沒有位置坐了,就站在旁邊等待。
這場麵像極了銀行大廳,或是醫院門診。
然而,與我們熟悉的辦事機構不同的是,這裏的環境,要摩登得多。或者說是魔幻感,未來感。我不知用什麽詞更準確。
櫃台後的工作人員全在一間白色半透明的玻璃房裏,外麵等待的人可以看到裏麵的工作情況。在這間玻璃房的後麵,是一幢巍然屹立的大樓,這幢大樓和前麵的玻璃大廳相連,我時不時地看見有人在那排櫃台辦完事以後,起身走進後麵的那幢大樓。
大樓也是半透明的,整體呈湛藍色,間或有灰白兩色相稱。就像一尊被放大的水晶雕塑,甚是美觀。越往上,樓層麵積越小,最後形成一個小尖頂。
“請問您要辦什麽業務?”一位穿著製服的女性走到我身邊詢問我。
“我……”我還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我連自己怎麽來這兒的都不知道,“我是來找餘川的啊。”我苦笑。
這位女士顯然是聽見了我的自言自語,她又靠近了我一些:“您是說要找餘總嗎?”
“餘總?”我轉頭看她。
“您好像提到了餘總的名字。”
“餘川嗎?”
“是的,您要找他嗎?來,這裏取號吧,等會兒到您的時候,您要問下業務員餘總今天是否還有空當可以接待。”
我雲裏霧裏地被她領到一台自助機器旁,她在機器的屏幕上按了幾個鍵,機器的出票口便打印出了一張小字條,上麵印著一個序號。
“九十八號,前麵還有二十位,請您先等一等吧。”她往旁邊等候區,也就是長椅區域指了指。
第五章 暴力基因
一
有一日早上,我和往常一樣早起去見張先生。
出了小區大門,有幾個早點攤,不遠處就是公交站。
人們熙來攘往,一幅繁忙的景象,這個時間大家都已經忙起來了。
因為熟悉,眼前的景象並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我的腦袋還停留在昨天的個案裏,一直在思考如何處理會更好。
這個時候,一個人影突然闖入我的視線。
確切地說,是我的注意力迅速被他抓住了。
他的速度很快,以至於我看向它時,大腦還沒有分辨出那是什麽。那是我在平日沒見到過的,而且也不會見到。
那個人影,就在公交車裏。車裏有許多人,但他與其他人都不同,他的身體似乎處於黑暗之中,抑或他穿著一件黑色的衣服。
車子經過我麵前,那一瞥而過的瞬間,我看見了他的眼睛。
對,隻是一雙眼睛。我看不清那人的容貌,但這雙眼睛卻讓我在詫異之餘捕捉到一絲熟悉感。
我到底有沒有看到一個人,是我眼花了嗎?他又為什麽讓我感覺這麽熟悉呢?
一雙眼睛……
我一抬頭,猛地愣怔在那裏。
那好像是曾經在鏡子裏出現過的一雙眼睛,在那天的夢裏,我也是先看到了一個人影,他的一雙眼睛盯著我,然後……
我怎麽會在這裏見到他?他應該不存在啊。
我有些慌了神。
我趕緊用目光再去搜尋那輛公交車,想確認自己是不是又看錯了,卻隻看見了一個遠去的車影。
又遇到了這種情況,和上次一樣,明明剛剛看見了什麽,一晃神卻不見了。
是我又眼花了嗎?
然而,相比上一次,我的擔心隱約加重了。
上一次是在鏡子裏看見了東西,而這一次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眼前!如果說鏡子裏有可能是反光造成的錯覺,那在身邊出現又要如何解釋呢?
這個人影以後是不是還會出現?是不是會在任意的地方出現?
如果我在任何地方都會看見它,那大概就隻有兩種可能。
一是它真的存在,它可能是某個人在監視我、跟蹤我。
二是……
我怔住了。
直到身邊響起了電話鈴聲,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到了工作室。
我跳出剛才的思緒,接起電話,一個女人的聲音傳入我的耳朵。
“你好,是心理醫生嗎?”她的聲音虛弱而沙啞。
“你好,我是心理谘詢師陸宇,有什麽可以幫到你?”
“我需要幫助,你能幫幫我嗎?不,是幫我的孩子……”她的語氣聽上去很焦慮,語言組織已顯混亂。
“不著急,你慢慢說。”
“我的孩子,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出來了。”
“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裏?”
“是的,你能不能過來一下?”
“我現在沒有時間,等會兒還有工作,最早可以預約的時間要兩天以後。不好意思,你還需要嗎?”
她考慮了幾秒鍾:“好吧,那兩天後你可以過來嗎?我現在不確定,他願不願意……”
這是在與青少年的谘詢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往往表現為情況急迫,尤其是家長很急迫,他們想要孩子快點改變,又手足無措。
“可以出診。但是最好是征得孩子的同意後,他能有主動性是最好的,如果他是被迫的,會有更多的工作難度,我隻能去試試了。”我得把困難先講明,心理谘詢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是在緊急時刻用來“滅火”的工具。
和身體的保養一樣,當心理疾病的症狀表現出來的時候,意味著內在的病灶已經存在許久,不合適的互動模式使得矛盾一天天地累積。
矛盾終將爆發。
這是一個發泄的過程,就像人需要眼淚,需要悲傷一樣。
這個時候首要的是保證當事人的人身安全,至於谘詢,在當時可以起到一定的陪伴作用。而要從根本上解決病灶,這需要在冷靜下來後,慢慢去探討和思考。而決不是像許多家長所期待的那樣,平日裏從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到了問題爆發的時候,無計可施,才想到讓谘詢師來幫忙滅火。
除非谘詢能夠長期保持下去,否則情況穩定下來就不再重視,這種臨時抱佛腳通常改變不大。
“好,您就試試吧。”
接著她告訴了我聯係方式,還有姓名。
這位女士姓周,她的兒子叫餘川,初中二年級,她們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她說自己的孩子以前不會這樣,隻是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丈夫的脾氣不好,平時對孩子相對會嚴格一些。
前幾天兩人發生口角,孩子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裏。如果家裏大人拿了鑰匙來開門,他就會在另一頭將門把手緊緊拉住,不讓人進來。丈夫本來打算踹門,被她給攔下來了。大致情況就是如此。
二
兩天後,她還是要請我去她家一趟。她說原本說服了孩子,但不知怎麽回事,到了下午他又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了,怕是隻能要我過去試一試了。
到了周女士家,出來迎門的是周女士。她的先生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好像不太想說話,隻是稍稍對我點頭問好,隨後又變回嚴肅的模樣,順手點起一支煙來抽,還禮貌性地遞給我。
我擺手謝絕。
吐出一口煙圈,他的臉色更加難看了:“既然老師你來了,那去試試吧,看他會不會出來。”
隨後他走到一扇關閉的房門前,狠踹了一腳,說:“老師來了,快點出來!”
我趕忙上前勸說:“沒關係的,不用這樣喊他,我來和他說說話。”
我不知道我的話會不會起作用,而房間裏的男孩能否對我做出回應,也有可能我在這裏等上一小時也毫無進展,但我還是得嚐試,我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門口,做好了等待的準備。如果他在裏麵有聽到外麵動靜的話,他會知道我就坐在門外,不是隨意的喊話,而是在誠心地等待。
“小川,可以這樣稱呼你嗎?你好,我叫陸宇,是你母親聯係的谘詢師。不知道我這樣說話能不能讓你聽清,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希望能夠聽到你的回答。”
我等了一會兒,沒有響動,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
“我會在這裏等你一個小時。我們的對話是保密的,如果你不願意,我不會私下把你說的話告訴你的父母。”
然後,是沉默的等待。
不知等了多久,我忽而聽見一聲清脆的哢嚓聲,房間的門從裏麵解開了鎖。
一定是餘川從裏麵轉動了一下門把手,也就是說,我現在可以從外麵打開門進去了吧。
我不知道他為什麽不直接把門打開,或許是他還不想表現得那麽積極,不管怎麽說,這是他的防禦開始鬆動的表現。
我站起身,輕輕轉動門把手,門真的開了。
“小川,我可以進去嗎?”
裏麵沒有回應。
我緩緩將門推開……
門內的空間逐漸向我展開,我逐漸由陌生到困惑,再到驚詫。
我完全蒙住了。
我看不懂眼前出現的景象,甚至不確定自己到底身處何處。
我在周女士的家裏,剛剛就在她兒子的臥房外麵。
對啊,我開了這間臥房的門,可是怎麽……我是出來了嗎?
我轉身,想重新開門回到客廳去。然而,當我轉過身去,那扇門卻不見了。我往前伸出手,摸到的卻是空氣,似乎背後從來都不曾存在一扇門。
怎麽了?
剛才明明……我的記憶出現問題了嗎?還是……
我揣測著各種可能。
這個時候,我的肩膀被什麽東西觸碰了一下。我轉過身,卻見一個人站在我的背後。我嚇了一跳。
“喂,你在這裏幹嗎?要進去先取號。”
那人說完,就走開了。他頭上戴著一頂深藍色的帽子,身著製服,應該是某家公司或單位的工作人員,像是保安或者大堂經理之類。
這麽一想,我才注意到眼前的景象,的確很像是某個正規機構的辦事大廳。在我的前方,有一個長長的櫃台,櫃台後麵坐著一排工作人員,他們都穿著統一的製服,埋頭工作。在他們的麵前,坐著形形色色的客戶,他們正在幫助這些客戶辦理某些業務。在我的左邊有四排長椅,椅子上坐滿了取號等待的人。還有一些人沒有位置坐了,就站在旁邊等待。
這場麵像極了銀行大廳,或是醫院門診。
然而,與我們熟悉的辦事機構不同的是,這裏的環境,要摩登得多。或者說是魔幻感,未來感。我不知用什麽詞更準確。
櫃台後的工作人員全在一間白色半透明的玻璃房裏,外麵等待的人可以看到裏麵的工作情況。在這間玻璃房的後麵,是一幢巍然屹立的大樓,這幢大樓和前麵的玻璃大廳相連,我時不時地看見有人在那排櫃台辦完事以後,起身走進後麵的那幢大樓。
大樓也是半透明的,整體呈湛藍色,間或有灰白兩色相稱。就像一尊被放大的水晶雕塑,甚是美觀。越往上,樓層麵積越小,最後形成一個小尖頂。
“請問您要辦什麽業務?”一位穿著製服的女性走到我身邊詢問我。
“我……”我還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我連自己怎麽來這兒的都不知道,“我是來找餘川的啊。”我苦笑。
這位女士顯然是聽見了我的自言自語,她又靠近了我一些:“您是說要找餘總嗎?”
“餘總?”我轉頭看她。
“您好像提到了餘總的名字。”
“餘川嗎?”
“是的,您要找他嗎?來,這裏取號吧,等會兒到您的時候,您要問下業務員餘總今天是否還有空當可以接待。”
我雲裏霧裏地被她領到一台自助機器旁,她在機器的屏幕上按了幾個鍵,機器的出票口便打印出了一張小字條,上麵印著一個序號。
“九十八號,前麵還有二十位,請您先等一等吧。”她往旁邊等候區,也就是長椅區域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