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硯辭靜了片刻,才低低「嗯」了聲,有些聽不出情緒。
他腦子裏卻想起另一件事。那線人提供的人分明與獅子國使臣符合,可最終卻不是他。今日他回程路上,他的人來報,那線人放走歸鄉後,半路卻不見了蹤影。
眼下雖已經著人去尋,可也不知能否查到下落。究竟是那人自己怕再招惹上他跑了,還是被人抓走了?
王硯辭不由有些出神。
查到今日,他手上擁有的線索看起來變多,可實際上能用上的卻不多。可不知為何,這次刺殺之事,牽扯出羅刹國後,他卻隱隱有一種預感,覺得有無形的手似乎在背地裏做些什麽。
柳桑寧見他麵色有些凝重,伸手在他嘴角戳了戳,安撫道:“沒關係的,咱們盡人事聽天命,不論結果如何,我總歸會與你站在一起。”
不論幕後之人是不是還想繼續要我們的性命,我也會陪著你。
王硯辭愣了下,隨即伸手將柳桑寧抱得更緊了些。
等到次日,柳桑寧與王硯辭一同前往鴻臚寺。
隻不過剛進鴻臚寺工房不久,王硯辭就被皇帝傳召進宮,也不知何事如此著急。
等王硯辭一走,工房裏便顯得格外冷清起來。柳桑寧將桌上堆積的公文整理完畢後,將需要王硯辭處理的部分放到了他的書案,一扭頭,目光就落在了畫軸上。
她的心突突猛地跳了兩下,等她反應過來時,她已經站在了畫軸前。
眼前的空白畫軸像是有一種妖力,在勾引著她一探究竟。柳桑寧腦子裏不斷回響著摩羅大師所說的有關於王孟然的事,鬼使神差的,柳桑寧手中已經拿了打濕了的抹布。
她抬手,像是被妖怪附身一般,一點點沾濕了空白的畫軸。
很快,空白之處立即顯出字來,幾乎填滿了畫軸。柳桑寧不由退後兩步,有些發怔地盯著畫軸上顯現出來的內容。
這是一幅於某人壽辰之時,送給此人的書法作品。可上麵的內容卻更像是勸誡此人要向善,要讀書,要明事理,要居安思危,要心係百姓……
一字一句更像是諄諄教誨,長輩教導晚輩道理。
字跡強勁有力卻又收斂鋒芒,從字跡力度來看,應是出自男子之手。
雖因畫軸大小致使篇幅有限,可一字一句可以看出此人對所送之人的真心關懷。等柳桑寧回過神來時,畫軸上的字跡已經開始消失。天氣頗為炎熱,畫軸即便沾濕也幹得很快。
她這才發現自己眼角竟然滲出淚來。
這竟然有些像自己小時候想要的父親,她也曾渴望過柳青行能這樣教導自己。隻可惜,自己的渴望終究隻是奢望。
落款「王孟然」三個字,今日看得更清楚了。
柳桑寧不由想:這幅書法是這位王孟然送給王硯辭的嗎?若是,他們究竟是何關係?
第134章 請你幫忙
坐在工房裏,等到了午膳時,柳桑寧腦子裏還在回想著方才看的那幅畫軸上的字。雖隻看了一會兒,但上麵的內容卻好像一字一句都印在了腦海中。
此刻她仔細回想,忽地又想起先前沒有太在意之事。
那上頭寫著「賀昀兒六歲生辰」。也就是說,這幅字是送給一位叫做「昀兒」的六歲小孩兒的。從寄語來看,應當還是個小男孩兒。
隻是這昀兒與王硯辭可也有關係?柳桑寧細細想過,從未聽聞王硯辭有什麽名字與昀有關。
更何況,王硯辭乃是世家王家嫡係一脈族長嫡子。若是旁人在他生辰時送字寫寄予,應當也不會用如此如同乳名一般的名字,會正式一些才對。
上頭那語句,分明就像是年長的長輩對親近的小輩,甚至可以說是對至親晚輩。王孟然也姓王,難不成是王硯辭的親戚?
柳桑寧腦子裏亂得很,但一切她也沒個定論。
“柳大人,不去用午膳嗎?”有同僚走到院門口,卻瞥見柳桑寧還呆坐在工房內,於是好心問了句。
柳桑寧回過神來,為免旁人瞧出她神色不對,立馬笑著道:“正準備譯完公文就去呢。”
同僚立即懂了,方才發呆隻怕是遇上難翻譯的公文,這才陷入了思索。
“那我先去了。”
同僚一走,柳桑寧鬆了口氣。為防止別人猜測,她很快也起了身,行屍走肉般地往膳房方向走。
人還沒到膳房,就見膳房門口徐盡歡正與一女子似乎在說些什麽,那小娘子圍著徐盡歡打轉,徐盡歡瞧著頗有些頭疼。
再定睛看去,那小娘子分明是葉輕雨。
“輕雨,自樂兄,你們這是在做甚?”待走近了些,柳桑寧出聲問道。
聽到柳桑寧的聲音,兩人齊齊朝著她的方向看去。徐盡歡露出見到救星的模樣,葉輕雨則是像找到了能替自己撐腰之人。
還未等徐盡歡開口,葉輕雨搶先一步到了柳桑寧身邊,挽著柳桑寧的胳膊撒嬌:“阿姊,你替我評評理,明日自樂哥哥休沐,又無他事,我想讓他陪我一道去番坊玩,這是很過分的要求嗎?我還說了,若是需要吃喝玩樂,一應費用全都算在我頭上,他都不肯答應我!”
葉輕雨的世界裏儼然是沒有她提出請求旁人拒絕的道理。柳桑寧也早就發現葉輕雨此人,若是將你當成自己人,那便是如親人一般,想做什麽想說什麽,都隻會隨心,不會考慮其他。
若不是她無壞心,又生得一副天真爛漫的模樣,長成這副性子,難免會叫人覺得是位任性跋扈的高門千金。
徐盡歡見葉輕雨還跟柳桑寧告狀,更加頭痛了。他慌忙解釋:“我不是不肯陪她去番坊,而是明日我原本打算去一趟景賢書院,去與夫子探討孔孟之道。”
葉輕雨嘴一撅:“那我叫你帶我去景賢書院,你又不樂意。”
徐盡歡額頭上的汗都冒出來了:“景賢書院不許女子進入,我也不能壞了人家規矩不是?”
“哼,我看你就是找借口,就是不想陪我去玩罷了!”葉輕雨撅起嘴,雙手環抱在胸前,儼然是生氣了。
徐盡歡這下更是不知所措,看著葉輕雨想要哄她,可又不知從何哄起。柳桑寧在一旁看得有些哭笑不得,同時也有幾分驚訝,她都不知這兩人何時竟這般熟稔了。
可總不能叫他們一直僵在此處,於是柳桑寧道:“輕雨妹妹,王大人說過,不許你隨意進鴻臚寺,你可是忘了?若是叫他知曉你今日這般闖入鴻臚寺來,還糾纏著徐大人,那可就……”
葉輕雨立即做了個「噓」地手勢,小聲說道:“可千萬不要告訴謹行哥,不然下回該不理我了。我很快就會走的,我就是想要自樂哥哥答應我。”
柳桑寧伸手摸了摸葉輕雨的腦袋,聲音溫柔:“有些事是不能強人所難的,自樂兄難得沐休有自己的事想去做,你若橫插一腳,豈不是叫他遺憾?”
葉輕雨見柳桑寧也不站在她那邊說話,不免有些落寞。就像是討糖吃失敗的小孩兒似的,叫人瞧著都生出幾分不忍來。
徐盡歡見她露出可憐巴巴的表情,有些不落忍,差點就開口答應,放棄去景賢書院了。但這時柳桑寧道:“如今因著使臣入長安,為方便使臣們和番民玩樂,宵禁往後推了三個時辰。你若想去番坊玩耍,大可等自樂兄去玩景賢書院後再去,不就兩全其美了?”
說完這句,柳桑寧還衝徐盡歡使了個眼色。
徐盡歡與葉輕雨都是一愣,兩人方才掰扯半天,竟是誰也沒想到這茬。
這會兒葉輕雨高興起來,眼睛亮亮地看著徐盡歡。徐盡歡瞥了柳桑寧一眼,在葉輕雨期盼的目光下點下頭來。
葉輕雨頓時笑起來:“那我明日便在景賢書院外頭等著自樂哥哥。”
說完這話,葉輕雨也不敢多做逗留,怕真被王硯辭知曉真惹惱了他。於是同兩人告別,趕緊離開的鴻臚寺。
看著葉輕雨匆匆離去的背影,柳桑寧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徐盡歡則是頗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輕聲道:“真不知葉相那般嚴肅威嚴之人,是如何養出葉小娘子這般性子的閨女的。”
“或許就是因為給了無限寵愛,又吃穿不愁,才能如此吧。”柳桑寧說這話時,語氣裏有些她自己都沒察覺到的羨慕。
等兩人端了飯菜在飯桌前坐下,柳桑寧吃到一半開口道:“自樂兄,我有一事想請你幫忙。”
徐盡歡連忙咽下嘴裏的飯菜,問道:“何事?你說。”
“上次你替我在甲庫尋到的那本庚子年的年誌,我想再看一次。”柳桑寧壓低聲音說道,“但那屋子我進不去,可否請你再去一次,替我拿出來瞧一瞧?”
徐盡歡答應得很快,這種小事他自然是願意幫忙的。
隻是他不解:“為何又要借?”
柳桑寧沒有直說,隻道:“上次沒好好看,想再看看。”
徐盡歡也沒有想太多,不再往下問。柳桑寧卻又道:“用完膳就去,可好?”
“這般著急?”徐盡歡這下放下了筷子,“阿寧,你可是遇上了旁的事?”
實話柳桑寧自是不敢說,王孟然一事當年朝廷讓所有人三緘其口,自是茲事體大。徐盡歡自小長在邊疆,更是不清楚這其中要害,沒必要將他拉扯其中。
於是柳桑寧隻道:“不是,隻是我這人性子急,想著什麽事就想立刻去做。”
徐盡歡想了想,覺得這的確也很符合柳桑寧的性子。於是吃過午膳,兩人便乘坐馬車,出發前往甲庫。
第135章 年誌
徐盡歡因近期一直在幫徐大將軍借閱書冊,身上一直帶著徐將軍的令牌。他進入甲庫的暗房十分順利,不一會兒就將庚子年的年誌找給了柳桑寧。
柳桑寧接過後,隻裝模作樣的翻了幾頁,隨後笑著道:“自樂兄,多謝你,我回去後抓緊時間看完,趕緊還了它。”
“不打緊,時間充裕。”徐盡歡說道,瞧著並沒有覺得柳桑寧想借此書奇怪,“你可還有旁的書冊想借閱?”
柳桑寧搖搖頭:“暫時沒了,如若以後有旁的再請你幫我。”
等兩人出了甲庫,又一路風風火火往鴻臚寺趕。在馬車上,柳桑寧有些好奇問:“你與輕雨妹妹何時如此熟稔了?我瞧著這些日子她都沒來找過謹……王大人,是不是都去找你了?”
提到葉輕雨,徐盡歡的眼神裏閃過一絲複雜,但很快他又恢複成平日的模樣。
他道:“葉娘子心性純良,隻是好玩了些,對人對事也好奇了些。這些日子你與王大人忙著公務,她不好打攪,便來尋了我幾次。”
柳桑寧忍不住打量了徐盡歡一會兒,嘴角笑意有些壓不住,她壓低聲音道:“自樂兄,我瞧著輕雨妹妹似乎很喜歡你。”
此話說得頗有深意,徐盡歡初始還沒明白,不一會兒他就回過味兒來。這一下他的臉就跟熟透了的柿子似的,通紅。
開口都有些磕巴起來:“阿寧,你、你可別瞎說。我與葉小娘子乃是君子之交,她年紀小,我視她如妹妹。”
柳桑寧忍不住調侃:“自樂兄怎麽還急了?這種事誰也說不準,況且我也沒說什麽呀……好了,不逗你了。我知你乃君子,也知輕雨妹妹不是輕浮之人。”
聽到柳桑寧這麽說,徐盡歡這才鬆口氣。可隨即,卻又聽柳桑寧道:“不過你們倆才子佳人,倒也般配。若真有緣,我也會很高興的。”
“柳大人!”徐盡歡臉再一次通紅,甚至聲音都拔高了不少。
柳桑寧哈哈笑了幾聲,連連擺手求饒,說自己錯了。
等回到工房裏,午休時辰還未過,王硯辭也還未從宮裏回來。
柳桑寧看了眼四周,便從懷中拿出了那本庚子年的年誌。
當初借閱之時,她便覺得庚子年的年誌似乎比另外兩本年誌要厚上些許,等打開一看,發現庚子年因使臣進貢一事,的確花了不少筆墨。
柳桑寧單刀直入,直接就翻到了使臣進貢的時期。
“庚子年十月,各番國俯首稱臣,於中旬陸續抵都。邊疆事外交之宜子臣亦隨之返都,其中以像胥王孟然為首,其官至四品,於邊疆各事宜有卓然貢獻。其攜妻子久居邊疆,此行亦攜兒女同行,歸都領賞。”
柳桑寧一邊看一邊小聲呢喃出聲。
“一雙兒女,女時年十六歲,子時年六歲……”
看到這裏,柳桑寧心髒忽地有一瞬間仿佛停止了跳動。很快,又撲通撲通加速起來。柳桑寧將這話來回看了三遍,看到「子時年六歲」處,不知為何連手都有些抖。
他腦子裏卻想起另一件事。那線人提供的人分明與獅子國使臣符合,可最終卻不是他。今日他回程路上,他的人來報,那線人放走歸鄉後,半路卻不見了蹤影。
眼下雖已經著人去尋,可也不知能否查到下落。究竟是那人自己怕再招惹上他跑了,還是被人抓走了?
王硯辭不由有些出神。
查到今日,他手上擁有的線索看起來變多,可實際上能用上的卻不多。可不知為何,這次刺殺之事,牽扯出羅刹國後,他卻隱隱有一種預感,覺得有無形的手似乎在背地裏做些什麽。
柳桑寧見他麵色有些凝重,伸手在他嘴角戳了戳,安撫道:“沒關係的,咱們盡人事聽天命,不論結果如何,我總歸會與你站在一起。”
不論幕後之人是不是還想繼續要我們的性命,我也會陪著你。
王硯辭愣了下,隨即伸手將柳桑寧抱得更緊了些。
等到次日,柳桑寧與王硯辭一同前往鴻臚寺。
隻不過剛進鴻臚寺工房不久,王硯辭就被皇帝傳召進宮,也不知何事如此著急。
等王硯辭一走,工房裏便顯得格外冷清起來。柳桑寧將桌上堆積的公文整理完畢後,將需要王硯辭處理的部分放到了他的書案,一扭頭,目光就落在了畫軸上。
她的心突突猛地跳了兩下,等她反應過來時,她已經站在了畫軸前。
眼前的空白畫軸像是有一種妖力,在勾引著她一探究竟。柳桑寧腦子裏不斷回響著摩羅大師所說的有關於王孟然的事,鬼使神差的,柳桑寧手中已經拿了打濕了的抹布。
她抬手,像是被妖怪附身一般,一點點沾濕了空白的畫軸。
很快,空白之處立即顯出字來,幾乎填滿了畫軸。柳桑寧不由退後兩步,有些發怔地盯著畫軸上顯現出來的內容。
這是一幅於某人壽辰之時,送給此人的書法作品。可上麵的內容卻更像是勸誡此人要向善,要讀書,要明事理,要居安思危,要心係百姓……
一字一句更像是諄諄教誨,長輩教導晚輩道理。
字跡強勁有力卻又收斂鋒芒,從字跡力度來看,應是出自男子之手。
雖因畫軸大小致使篇幅有限,可一字一句可以看出此人對所送之人的真心關懷。等柳桑寧回過神來時,畫軸上的字跡已經開始消失。天氣頗為炎熱,畫軸即便沾濕也幹得很快。
她這才發現自己眼角竟然滲出淚來。
這竟然有些像自己小時候想要的父親,她也曾渴望過柳青行能這樣教導自己。隻可惜,自己的渴望終究隻是奢望。
落款「王孟然」三個字,今日看得更清楚了。
柳桑寧不由想:這幅書法是這位王孟然送給王硯辭的嗎?若是,他們究竟是何關係?
第134章 請你幫忙
坐在工房裏,等到了午膳時,柳桑寧腦子裏還在回想著方才看的那幅畫軸上的字。雖隻看了一會兒,但上麵的內容卻好像一字一句都印在了腦海中。
此刻她仔細回想,忽地又想起先前沒有太在意之事。
那上頭寫著「賀昀兒六歲生辰」。也就是說,這幅字是送給一位叫做「昀兒」的六歲小孩兒的。從寄語來看,應當還是個小男孩兒。
隻是這昀兒與王硯辭可也有關係?柳桑寧細細想過,從未聽聞王硯辭有什麽名字與昀有關。
更何況,王硯辭乃是世家王家嫡係一脈族長嫡子。若是旁人在他生辰時送字寫寄予,應當也不會用如此如同乳名一般的名字,會正式一些才對。
上頭那語句,分明就像是年長的長輩對親近的小輩,甚至可以說是對至親晚輩。王孟然也姓王,難不成是王硯辭的親戚?
柳桑寧腦子裏亂得很,但一切她也沒個定論。
“柳大人,不去用午膳嗎?”有同僚走到院門口,卻瞥見柳桑寧還呆坐在工房內,於是好心問了句。
柳桑寧回過神來,為免旁人瞧出她神色不對,立馬笑著道:“正準備譯完公文就去呢。”
同僚立即懂了,方才發呆隻怕是遇上難翻譯的公文,這才陷入了思索。
“那我先去了。”
同僚一走,柳桑寧鬆了口氣。為防止別人猜測,她很快也起了身,行屍走肉般地往膳房方向走。
人還沒到膳房,就見膳房門口徐盡歡正與一女子似乎在說些什麽,那小娘子圍著徐盡歡打轉,徐盡歡瞧著頗有些頭疼。
再定睛看去,那小娘子分明是葉輕雨。
“輕雨,自樂兄,你們這是在做甚?”待走近了些,柳桑寧出聲問道。
聽到柳桑寧的聲音,兩人齊齊朝著她的方向看去。徐盡歡露出見到救星的模樣,葉輕雨則是像找到了能替自己撐腰之人。
還未等徐盡歡開口,葉輕雨搶先一步到了柳桑寧身邊,挽著柳桑寧的胳膊撒嬌:“阿姊,你替我評評理,明日自樂哥哥休沐,又無他事,我想讓他陪我一道去番坊玩,這是很過分的要求嗎?我還說了,若是需要吃喝玩樂,一應費用全都算在我頭上,他都不肯答應我!”
葉輕雨的世界裏儼然是沒有她提出請求旁人拒絕的道理。柳桑寧也早就發現葉輕雨此人,若是將你當成自己人,那便是如親人一般,想做什麽想說什麽,都隻會隨心,不會考慮其他。
若不是她無壞心,又生得一副天真爛漫的模樣,長成這副性子,難免會叫人覺得是位任性跋扈的高門千金。
徐盡歡見葉輕雨還跟柳桑寧告狀,更加頭痛了。他慌忙解釋:“我不是不肯陪她去番坊,而是明日我原本打算去一趟景賢書院,去與夫子探討孔孟之道。”
葉輕雨嘴一撅:“那我叫你帶我去景賢書院,你又不樂意。”
徐盡歡額頭上的汗都冒出來了:“景賢書院不許女子進入,我也不能壞了人家規矩不是?”
“哼,我看你就是找借口,就是不想陪我去玩罷了!”葉輕雨撅起嘴,雙手環抱在胸前,儼然是生氣了。
徐盡歡這下更是不知所措,看著葉輕雨想要哄她,可又不知從何哄起。柳桑寧在一旁看得有些哭笑不得,同時也有幾分驚訝,她都不知這兩人何時竟這般熟稔了。
可總不能叫他們一直僵在此處,於是柳桑寧道:“輕雨妹妹,王大人說過,不許你隨意進鴻臚寺,你可是忘了?若是叫他知曉你今日這般闖入鴻臚寺來,還糾纏著徐大人,那可就……”
葉輕雨立即做了個「噓」地手勢,小聲說道:“可千萬不要告訴謹行哥,不然下回該不理我了。我很快就會走的,我就是想要自樂哥哥答應我。”
柳桑寧伸手摸了摸葉輕雨的腦袋,聲音溫柔:“有些事是不能強人所難的,自樂兄難得沐休有自己的事想去做,你若橫插一腳,豈不是叫他遺憾?”
葉輕雨見柳桑寧也不站在她那邊說話,不免有些落寞。就像是討糖吃失敗的小孩兒似的,叫人瞧著都生出幾分不忍來。
徐盡歡見她露出可憐巴巴的表情,有些不落忍,差點就開口答應,放棄去景賢書院了。但這時柳桑寧道:“如今因著使臣入長安,為方便使臣們和番民玩樂,宵禁往後推了三個時辰。你若想去番坊玩耍,大可等自樂兄去玩景賢書院後再去,不就兩全其美了?”
說完這句,柳桑寧還衝徐盡歡使了個眼色。
徐盡歡與葉輕雨都是一愣,兩人方才掰扯半天,竟是誰也沒想到這茬。
這會兒葉輕雨高興起來,眼睛亮亮地看著徐盡歡。徐盡歡瞥了柳桑寧一眼,在葉輕雨期盼的目光下點下頭來。
葉輕雨頓時笑起來:“那我明日便在景賢書院外頭等著自樂哥哥。”
說完這話,葉輕雨也不敢多做逗留,怕真被王硯辭知曉真惹惱了他。於是同兩人告別,趕緊離開的鴻臚寺。
看著葉輕雨匆匆離去的背影,柳桑寧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徐盡歡則是頗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輕聲道:“真不知葉相那般嚴肅威嚴之人,是如何養出葉小娘子這般性子的閨女的。”
“或許就是因為給了無限寵愛,又吃穿不愁,才能如此吧。”柳桑寧說這話時,語氣裏有些她自己都沒察覺到的羨慕。
等兩人端了飯菜在飯桌前坐下,柳桑寧吃到一半開口道:“自樂兄,我有一事想請你幫忙。”
徐盡歡連忙咽下嘴裏的飯菜,問道:“何事?你說。”
“上次你替我在甲庫尋到的那本庚子年的年誌,我想再看一次。”柳桑寧壓低聲音說道,“但那屋子我進不去,可否請你再去一次,替我拿出來瞧一瞧?”
徐盡歡答應得很快,這種小事他自然是願意幫忙的。
隻是他不解:“為何又要借?”
柳桑寧沒有直說,隻道:“上次沒好好看,想再看看。”
徐盡歡也沒有想太多,不再往下問。柳桑寧卻又道:“用完膳就去,可好?”
“這般著急?”徐盡歡這下放下了筷子,“阿寧,你可是遇上了旁的事?”
實話柳桑寧自是不敢說,王孟然一事當年朝廷讓所有人三緘其口,自是茲事體大。徐盡歡自小長在邊疆,更是不清楚這其中要害,沒必要將他拉扯其中。
於是柳桑寧隻道:“不是,隻是我這人性子急,想著什麽事就想立刻去做。”
徐盡歡想了想,覺得這的確也很符合柳桑寧的性子。於是吃過午膳,兩人便乘坐馬車,出發前往甲庫。
第135章 年誌
徐盡歡因近期一直在幫徐大將軍借閱書冊,身上一直帶著徐將軍的令牌。他進入甲庫的暗房十分順利,不一會兒就將庚子年的年誌找給了柳桑寧。
柳桑寧接過後,隻裝模作樣的翻了幾頁,隨後笑著道:“自樂兄,多謝你,我回去後抓緊時間看完,趕緊還了它。”
“不打緊,時間充裕。”徐盡歡說道,瞧著並沒有覺得柳桑寧想借此書奇怪,“你可還有旁的書冊想借閱?”
柳桑寧搖搖頭:“暫時沒了,如若以後有旁的再請你幫我。”
等兩人出了甲庫,又一路風風火火往鴻臚寺趕。在馬車上,柳桑寧有些好奇問:“你與輕雨妹妹何時如此熟稔了?我瞧著這些日子她都沒來找過謹……王大人,是不是都去找你了?”
提到葉輕雨,徐盡歡的眼神裏閃過一絲複雜,但很快他又恢複成平日的模樣。
他道:“葉娘子心性純良,隻是好玩了些,對人對事也好奇了些。這些日子你與王大人忙著公務,她不好打攪,便來尋了我幾次。”
柳桑寧忍不住打量了徐盡歡一會兒,嘴角笑意有些壓不住,她壓低聲音道:“自樂兄,我瞧著輕雨妹妹似乎很喜歡你。”
此話說得頗有深意,徐盡歡初始還沒明白,不一會兒他就回過味兒來。這一下他的臉就跟熟透了的柿子似的,通紅。
開口都有些磕巴起來:“阿寧,你、你可別瞎說。我與葉小娘子乃是君子之交,她年紀小,我視她如妹妹。”
柳桑寧忍不住調侃:“自樂兄怎麽還急了?這種事誰也說不準,況且我也沒說什麽呀……好了,不逗你了。我知你乃君子,也知輕雨妹妹不是輕浮之人。”
聽到柳桑寧這麽說,徐盡歡這才鬆口氣。可隨即,卻又聽柳桑寧道:“不過你們倆才子佳人,倒也般配。若真有緣,我也會很高興的。”
“柳大人!”徐盡歡臉再一次通紅,甚至聲音都拔高了不少。
柳桑寧哈哈笑了幾聲,連連擺手求饒,說自己錯了。
等回到工房裏,午休時辰還未過,王硯辭也還未從宮裏回來。
柳桑寧看了眼四周,便從懷中拿出了那本庚子年的年誌。
當初借閱之時,她便覺得庚子年的年誌似乎比另外兩本年誌要厚上些許,等打開一看,發現庚子年因使臣進貢一事,的確花了不少筆墨。
柳桑寧單刀直入,直接就翻到了使臣進貢的時期。
“庚子年十月,各番國俯首稱臣,於中旬陸續抵都。邊疆事外交之宜子臣亦隨之返都,其中以像胥王孟然為首,其官至四品,於邊疆各事宜有卓然貢獻。其攜妻子久居邊疆,此行亦攜兒女同行,歸都領賞。”
柳桑寧一邊看一邊小聲呢喃出聲。
“一雙兒女,女時年十六歲,子時年六歲……”
看到這裏,柳桑寧心髒忽地有一瞬間仿佛停止了跳動。很快,又撲通撲通加速起來。柳桑寧將這話來回看了三遍,看到「子時年六歲」處,不知為何連手都有些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