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行說得字字真心,在他心中他也是這般認為的。柳桑寧雖然不服管教,可她又不是個蠢貨,何必去殺使臣?
“況且,她向來孝順她母親與姨娘,與她姐姐也一直要好。以她的脾性,就算她對他人有再多的不滿,為著家裏人,她也絕不會做出此等能將全家都逼上絕路的事來。”柳青行說著又重重磕了個頭,“陛下,此事必有蹊蹺,還望陛下看在臣兢兢業業辦差二十餘年的份上,給臣這個恩典,徹查此事!”
說完,他匍匐在地,久久沒有起身。
龍椅上的皇帝也陷入沉思。
此事他自然也知曉其中有古怪,可如今證據不足,又有人一口咬死是柳桑寧。況且就連摩羅大師也親眼見到了柳桑寧進了那宮苑。就算是往下查,又真的能查出什麽來嗎?
若是查不出來,這案子也還是得結。可那會兒再結案就不如現在容易了。
但皇帝又轉念一想,柳桑寧屬實也還算得上是個人才,且王硯辭還特意進宮替她求了口諭,將她轉移到了鴻臚寺的大牢,不就是想護著她怕她在刑部大牢遇害了嗎?
王硯辭如此看重,若此案真就草草結案,將事情都推到柳桑寧頭上,難保他心中不會另有他想。
再者,大雍朝臣連殺三個番邦使臣,這傳出去實在不好聽。
見皇帝沉默著,柳青行心裏頭反倒是鬆了些。皇帝願意思慮此事,那便還算是有轉機。
皇帝瞥向底下跪著的柳青行,又瞥了眼被他放置一旁的官帽。
他沉吟片刻,說道:“不是朕不願意給柳大人一個恩典,隻是這事幹係極大,朕……”
皇帝話還沒說完,外頭便有人匆匆來報:“陛下,有人敲了京兆府的鳴冤鼓!”
皇帝一愣,隨即瞪眼:“什麽?敲了鳴冤鼓?何人所敲,所為何事?”
來人稟報:“回陛下,乃……乃四品編撰柳青行柳大人的家眷所敲。”
“什、什麽?”柳青行當場愣住,小聲低喃了一句。
來人繼續道:“柳夫人攜女兒柳含章與柳大人妾室崔氏,一起敲了鳴冤鼓,跪在京兆府門口,願受炭火之刑,隻求京兆府能替柳桑寧柳大人查明真相,洗刷冤屈。如今……如今已鬧得沸沸揚揚,長安城百姓幾乎人盡皆知了!”
皇帝臉色頓時白轉紅紅轉青青轉黑的,瞧著周身氣壓已經低到穀底。
他連說了三個「好」,聽得柳青行兩股戰戰,有一瞬間覺得自己這條老命就要交代在這兒了!心裏頭卻忍不住想,他妻子向來溫順賢良,女兒乖巧懂事,妾室膽小聽話,怎麽就能豁出命去幹這種事?!
就為了救柳桑寧?
“柳青行,你平日是如何管教的妻女?!”皇帝氣得指著柳青行的鼻子罵,“簡直是膽大包天!這是在挑釁朕嗎?!”
柳青行雙腿發軟,可想著如今將身家性命都豁出去的家人,還有在大牢裏被關著也不知是否受刑的女兒,柳青行又衝著皇帝狠狠磕了一個響頭。
他帶著哽咽卻盡量大聲的說道:“陛下明鑒!臣之家眷乃拳拳愛女之心,還請陛下體諒臣全家想救家人的心!若是家人大難臨頭有一線生機卻不願為之奔波,豈不枉為家人?”
“陛下明鑒!”從殿外也傳來一道響亮的聲音,京兆府尹魯深元從外頭進來,瞧著額頭上都有汗珠滲出,可見其來得有多匆忙。
一進殿內,他立即拱手行禮,對皇帝說道:“陛下,鳴冤鼓本就是為天下有冤的百姓所設,擊鼓之人隻要肯受炭火之行證其決心,京兆府便要接下此案。柳家人願為柳桑寧受此刑罰,隻求徹查此案查明真相,臣以為,合乎國法,也合乎情理。”
說著,他又大聲道:“此案京兆府已按律接下,臣自當盡心竭力,查辦此案!”
皇帝氣得一口氣差點沒喘上來。
他狠狠一拍桌子,怒罵一句:“豎子爾敢!”
後麵的話還沒說出口,外頭又有人來報:“啟稟陛下,太後娘娘求見。”
皇帝怒罵的話便都收了回去。
他立即整理了神情,起身親自迎接。太後從外頭進來,葉輕雨跟在一旁攙扶著,見到皇帝立即行禮。
皇帝並沒有太在意葉輕雨,這孩子他見過,以前也偶爾會進宮陪太後說話。這三年聽說是去了江南外祖家,倒是沒怎麽見過了。
“母後怎的來了?”皇帝輕聲細語詢問,扶著太後在一旁椅子上坐下。
太後如今身子不大好了,最近這幾日稍稍精神了些,今日竟還往他這兒來,想來是有要緊事。
“哀家今日吃了一碗桂花豆羹,不由想起你年少時與哀家相依為命的日子。”太後握著皇帝的手,滿臉慈愛,“那時候咱們在宮中艱難,可咱們母子連心,便也都撐了過去。還記得有一次,你與舒貴妃的兒子起了衝突,她便尋了機會叫先皇杖則你。哀家那時聽了,隻覺得天都要塌了。什麽利弊,什麽理智全都顧不得了,哀家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哪怕我的命不要了,也要護住你的。”
太後的話讓皇帝回憶起兒時記憶,眼眶不由有些濕潤。
他歎氣:“母後對兒臣的好,兒臣此生不忘。”
“皇兒。”太後神情依舊溫柔,“不要小瞧了任何做父母為孩子拚命的決心。愛子心切者,心底便還有柔軟之處。”
便不會隻是一個沒有感情隻有利益不管不顧的人,隻要這人還有軟肋,皇帝就總能有法子拿捏對方。
一個能拿捏的盡心辦差的臣子,總比欲望不斷膨脹後毫無畏懼的臣子對皇帝來說要好得多。
皇帝這會兒也轉過彎來。
太後用力握了握他的手:“不要叫天下做父母的臣民寒了心。”
“兒臣明白。”皇帝點了點頭,然後轉身看著還跪在地上的柳青行,以及一直保持著行禮姿勢的魯深元,最後道,“柳桑寧一案,京兆府主辦,鴻臚寺從辦。魯愛卿,此案必定要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第162章 八方來助
柳青行與魯深元一同走出宮門時,麵色蒼白如紙,後背都還不自覺的都有些發抖。
他想要張嘴問一問自己妻女的情況,可好幾次都沒鼓起勇氣。
等到了宮門口,竟是連平日裏常騎的馬都上不去。雙腿發軟,渾身無力,柳青行覺得自己仿佛成了一攤軟泥。
最後還是魯深元看不過去,提議道:“不若柳大人與某一道乘駕離去,柳大人的馬我叫人替柳大人牽回去。”
柳青行沒有拒絕魯深元的好意,主要是他覺得靠自己隻怕真是回不去家門了。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已,一直沒有從巨大的恐慌中緩過神來。隻是心中到底是焦心妻女,數次看向魯深元,欲言又止。
最後還是魯深元歎了口氣,道:“柳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妾崔氏也有一片護主之心,柳大人倒是好福氣,妻妾和睦,女兒也懂事。隻是依著律法,炭火之刑避無可避。”
柳青行心口一痛,雙目頓時通紅。
魯深元看得唏噓,又忙安慰:“我也不忍讓此等酷刑殘害無辜百姓,是以柳夫人踏上去第一步,我便叫了停。此等規矩不過是看求告者的決心,柳夫人決心似鐵,便就夠了。”
他看向柳青行:“不過柳夫人到底是碰了炭火,多少是受了傷的,這幾日可要好生休養才是。我已叫人送她們回複,又叫了大夫去醫治,想來這會兒柳大人回到家中,夫人應該無礙了。”
柳青行聽得感動,當即便拱手深深一揖:“多謝魯大人!魯大人之恩,柳某定不會忘!”
“柳大人言重了。”魯深元趕緊伸手扶了一把,“你我同朝為官,乃是同僚,不必如此客氣。”
柳青行忍不住撇過頭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淚,努力將眼淚憋了回去。
無人知曉他內心的恐懼與痛苦,也無人知曉他在這一刻的放鬆與慶幸。隻是下一刻,他腦子裏不由又想起了柳桑寧,不免有些咬牙切齒。
這丫頭就是被養得性子太野,才會接二連三的惹事。若是當初將她牢牢捆了,不許她入仕,想來也沒有這般多的麻煩。
可即便柳青行心裏頭這般懊惱,但他也知道如今一切都晚了。局麵已經形成,說再多也無用。
等到了次日,徐盡歡便拿著柳桑寧的信進了宮。
他求見皇帝,一開始皇帝還在納悶,此子平日裏從未要求麵聖,怎的今日膽子大起來?
等召見了他,又看了他帶進來的柳桑寧的親筆信,皇帝的麵色便凝重起來。
他不由有些慶幸,昨日自己答應了讓京兆府去查案。若是如信中所說,那柳桑寧的確是被冤枉的,而真正的幕後黑手還在逍遙法外。
更令皇帝心驚的是,柳桑寧在信中有句話點醒了他。此幕後之人竟能買通內侍官來作假,還能將事情做得這般順暢,可見已經將手伸進了皇宮裏。保不齊,也伸到了他的身邊。
不將真正的幕後黑手揪出來,他日後寢食難安。
等到他將阿圓和那倆宮女叫來,一問更是確定了心中所言不虛。他讓幾個宮女滾出去,自己陷入了沉思。
徐盡歡觀察著皇帝的神情,適時說道:“陛下,柳大人說此人如今八成這案子得以她是凶手結案,或許正是放鬆之時。她不求眼下出牢獄,隻求陛下不被蒙蔽雙眼,知曉真相。”
過了好一會兒,皇帝才開口:“你替朕轉告柳桑寧,此事是她受了委屈。但她一心為國為民,朕心中自然知曉。讓她安心待著,此事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得了皇帝這話,徐盡歡的一顆心才落了地。
第163章 隻想護她周全
大牢裏陰暗昏沉,即便柳桑寧所待的牢房乃是王硯辭千挑萬選的。但也隻是在挨著頂部的地方開了一個小口可以透些微光進來罷了。
牢房裏倒是被打掃得幹幹淨淨,放置的也是新的被褥。原本王硯辭的意思是叫柳桑寧等鴻臚寺落了鎖後,便從牢房出來,去工房裏睡。可柳桑寧卻拒絕了,演戲演全套,萬一不小心暴露了,那豈不是讓敵人警覺?
等到王硯辭拿著一摞紙來找柳桑寧時,柳桑寧正百無聊賴地站在光灑下來的地方,伸手去夠光。
在牢中無事可做,她也就能和光線玩玩了。
王硯辭站在不遠處看了會兒,這才出聲:“你倒是自在。”
聽到王硯辭的聲音,柳桑寧幾乎是同一時間就朝他的方向看過去。見到的確是他,眼裏的笑意便抵不住。
她小臉貼在牢房的木杆上,透過不足小臂粗細的縫隙眼巴巴看著他,看得王硯辭心口發軟。
“你來了,可有什麽新消息?”柳桑寧張嘴便問。
王硯辭往前的腳步頓了下,他略帶調侃地開口:“你這是期待我來看你,還是期待我帶著消息來看你?”
柳桑寧嘿嘿一笑,故意模糊回答:“都一樣嘛。”
王硯辭嗤笑一聲,也不跟她計較,隻是卻不打開牢房的門,隻是隔著木杆從縫隙裏將他手中的紙遞了進去。
柳桑寧接過,低頭認真看起來:“這是所有符合灰鴿飛程的屋子的情況?”
“嗯。”王硯辭頷首,“我的人將符合條件的地方都查了一遍,但毫無所獲。”
他擰了擰眉:“若不是我們的判斷失誤,便是那人藏得極深,且智謀過人。若是這樣,倒是有些棘手。”
柳桑寧一邊聽王硯辭說一邊飛快地翻看這些記錄下來的檔案。王硯辭的人調查得很細致,將每個地方的房屋情況,人口情況都摸得一清二楚。
柳桑寧低喃著:“隻要幕後之人在這些地方出現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一個人不可能在一處生活過一段時間,卻毫無痕跡。”
一邊嘀咕著一邊更仔細看。
王硯辭繼續道:“長伍那邊在盯著驛棧,若是新濟國的人有異動,我們會第一時間知曉。”
“新濟國的使團定了哪日返程?”柳桑寧抬頭問道。
王硯辭抿嘴:“五日後。”
“那咱們隻有四天的時間了。”聽到王硯辭的話,就連柳桑寧也焦躁起來。
四天的時間,如果他們不能找到有力證據來佐證他們對當年真凶的猜測,那 這一次真凶會再次逃脫,等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他們想要再將這個人找出來可就不容易了。
那王硯辭……柳桑寧心口發緊,王硯辭恐怕還是會走上那條殺戮之路。
一想到這裏,柳桑寧對王硯辭道:“這些檔案先放在我這裏,我好好看看。我們會灰鴿的判斷沒錯,此人定藏匿在這些屋子當中。”
“況且,她向來孝順她母親與姨娘,與她姐姐也一直要好。以她的脾性,就算她對他人有再多的不滿,為著家裏人,她也絕不會做出此等能將全家都逼上絕路的事來。”柳青行說著又重重磕了個頭,“陛下,此事必有蹊蹺,還望陛下看在臣兢兢業業辦差二十餘年的份上,給臣這個恩典,徹查此事!”
說完,他匍匐在地,久久沒有起身。
龍椅上的皇帝也陷入沉思。
此事他自然也知曉其中有古怪,可如今證據不足,又有人一口咬死是柳桑寧。況且就連摩羅大師也親眼見到了柳桑寧進了那宮苑。就算是往下查,又真的能查出什麽來嗎?
若是查不出來,這案子也還是得結。可那會兒再結案就不如現在容易了。
但皇帝又轉念一想,柳桑寧屬實也還算得上是個人才,且王硯辭還特意進宮替她求了口諭,將她轉移到了鴻臚寺的大牢,不就是想護著她怕她在刑部大牢遇害了嗎?
王硯辭如此看重,若此案真就草草結案,將事情都推到柳桑寧頭上,難保他心中不會另有他想。
再者,大雍朝臣連殺三個番邦使臣,這傳出去實在不好聽。
見皇帝沉默著,柳青行心裏頭反倒是鬆了些。皇帝願意思慮此事,那便還算是有轉機。
皇帝瞥向底下跪著的柳青行,又瞥了眼被他放置一旁的官帽。
他沉吟片刻,說道:“不是朕不願意給柳大人一個恩典,隻是這事幹係極大,朕……”
皇帝話還沒說完,外頭便有人匆匆來報:“陛下,有人敲了京兆府的鳴冤鼓!”
皇帝一愣,隨即瞪眼:“什麽?敲了鳴冤鼓?何人所敲,所為何事?”
來人稟報:“回陛下,乃……乃四品編撰柳青行柳大人的家眷所敲。”
“什、什麽?”柳青行當場愣住,小聲低喃了一句。
來人繼續道:“柳夫人攜女兒柳含章與柳大人妾室崔氏,一起敲了鳴冤鼓,跪在京兆府門口,願受炭火之刑,隻求京兆府能替柳桑寧柳大人查明真相,洗刷冤屈。如今……如今已鬧得沸沸揚揚,長安城百姓幾乎人盡皆知了!”
皇帝臉色頓時白轉紅紅轉青青轉黑的,瞧著周身氣壓已經低到穀底。
他連說了三個「好」,聽得柳青行兩股戰戰,有一瞬間覺得自己這條老命就要交代在這兒了!心裏頭卻忍不住想,他妻子向來溫順賢良,女兒乖巧懂事,妾室膽小聽話,怎麽就能豁出命去幹這種事?!
就為了救柳桑寧?
“柳青行,你平日是如何管教的妻女?!”皇帝氣得指著柳青行的鼻子罵,“簡直是膽大包天!這是在挑釁朕嗎?!”
柳青行雙腿發軟,可想著如今將身家性命都豁出去的家人,還有在大牢裏被關著也不知是否受刑的女兒,柳青行又衝著皇帝狠狠磕了一個響頭。
他帶著哽咽卻盡量大聲的說道:“陛下明鑒!臣之家眷乃拳拳愛女之心,還請陛下體諒臣全家想救家人的心!若是家人大難臨頭有一線生機卻不願為之奔波,豈不枉為家人?”
“陛下明鑒!”從殿外也傳來一道響亮的聲音,京兆府尹魯深元從外頭進來,瞧著額頭上都有汗珠滲出,可見其來得有多匆忙。
一進殿內,他立即拱手行禮,對皇帝說道:“陛下,鳴冤鼓本就是為天下有冤的百姓所設,擊鼓之人隻要肯受炭火之行證其決心,京兆府便要接下此案。柳家人願為柳桑寧受此刑罰,隻求徹查此案查明真相,臣以為,合乎國法,也合乎情理。”
說著,他又大聲道:“此案京兆府已按律接下,臣自當盡心竭力,查辦此案!”
皇帝氣得一口氣差點沒喘上來。
他狠狠一拍桌子,怒罵一句:“豎子爾敢!”
後麵的話還沒說出口,外頭又有人來報:“啟稟陛下,太後娘娘求見。”
皇帝怒罵的話便都收了回去。
他立即整理了神情,起身親自迎接。太後從外頭進來,葉輕雨跟在一旁攙扶著,見到皇帝立即行禮。
皇帝並沒有太在意葉輕雨,這孩子他見過,以前也偶爾會進宮陪太後說話。這三年聽說是去了江南外祖家,倒是沒怎麽見過了。
“母後怎的來了?”皇帝輕聲細語詢問,扶著太後在一旁椅子上坐下。
太後如今身子不大好了,最近這幾日稍稍精神了些,今日竟還往他這兒來,想來是有要緊事。
“哀家今日吃了一碗桂花豆羹,不由想起你年少時與哀家相依為命的日子。”太後握著皇帝的手,滿臉慈愛,“那時候咱們在宮中艱難,可咱們母子連心,便也都撐了過去。還記得有一次,你與舒貴妃的兒子起了衝突,她便尋了機會叫先皇杖則你。哀家那時聽了,隻覺得天都要塌了。什麽利弊,什麽理智全都顧不得了,哀家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哪怕我的命不要了,也要護住你的。”
太後的話讓皇帝回憶起兒時記憶,眼眶不由有些濕潤。
他歎氣:“母後對兒臣的好,兒臣此生不忘。”
“皇兒。”太後神情依舊溫柔,“不要小瞧了任何做父母為孩子拚命的決心。愛子心切者,心底便還有柔軟之處。”
便不會隻是一個沒有感情隻有利益不管不顧的人,隻要這人還有軟肋,皇帝就總能有法子拿捏對方。
一個能拿捏的盡心辦差的臣子,總比欲望不斷膨脹後毫無畏懼的臣子對皇帝來說要好得多。
皇帝這會兒也轉過彎來。
太後用力握了握他的手:“不要叫天下做父母的臣民寒了心。”
“兒臣明白。”皇帝點了點頭,然後轉身看著還跪在地上的柳青行,以及一直保持著行禮姿勢的魯深元,最後道,“柳桑寧一案,京兆府主辦,鴻臚寺從辦。魯愛卿,此案必定要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第162章 八方來助
柳青行與魯深元一同走出宮門時,麵色蒼白如紙,後背都還不自覺的都有些發抖。
他想要張嘴問一問自己妻女的情況,可好幾次都沒鼓起勇氣。
等到了宮門口,竟是連平日裏常騎的馬都上不去。雙腿發軟,渾身無力,柳青行覺得自己仿佛成了一攤軟泥。
最後還是魯深元看不過去,提議道:“不若柳大人與某一道乘駕離去,柳大人的馬我叫人替柳大人牽回去。”
柳青行沒有拒絕魯深元的好意,主要是他覺得靠自己隻怕真是回不去家門了。
一路上,他心中忐忑不已,一直沒有從巨大的恐慌中緩過神來。隻是心中到底是焦心妻女,數次看向魯深元,欲言又止。
最後還是魯深元歎了口氣,道:“柳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妾崔氏也有一片護主之心,柳大人倒是好福氣,妻妾和睦,女兒也懂事。隻是依著律法,炭火之刑避無可避。”
柳青行心口一痛,雙目頓時通紅。
魯深元看得唏噓,又忙安慰:“我也不忍讓此等酷刑殘害無辜百姓,是以柳夫人踏上去第一步,我便叫了停。此等規矩不過是看求告者的決心,柳夫人決心似鐵,便就夠了。”
他看向柳青行:“不過柳夫人到底是碰了炭火,多少是受了傷的,這幾日可要好生休養才是。我已叫人送她們回複,又叫了大夫去醫治,想來這會兒柳大人回到家中,夫人應該無礙了。”
柳青行聽得感動,當即便拱手深深一揖:“多謝魯大人!魯大人之恩,柳某定不會忘!”
“柳大人言重了。”魯深元趕緊伸手扶了一把,“你我同朝為官,乃是同僚,不必如此客氣。”
柳青行忍不住撇過頭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淚,努力將眼淚憋了回去。
無人知曉他內心的恐懼與痛苦,也無人知曉他在這一刻的放鬆與慶幸。隻是下一刻,他腦子裏不由又想起了柳桑寧,不免有些咬牙切齒。
這丫頭就是被養得性子太野,才會接二連三的惹事。若是當初將她牢牢捆了,不許她入仕,想來也沒有這般多的麻煩。
可即便柳青行心裏頭這般懊惱,但他也知道如今一切都晚了。局麵已經形成,說再多也無用。
等到了次日,徐盡歡便拿著柳桑寧的信進了宮。
他求見皇帝,一開始皇帝還在納悶,此子平日裏從未要求麵聖,怎的今日膽子大起來?
等召見了他,又看了他帶進來的柳桑寧的親筆信,皇帝的麵色便凝重起來。
他不由有些慶幸,昨日自己答應了讓京兆府去查案。若是如信中所說,那柳桑寧的確是被冤枉的,而真正的幕後黑手還在逍遙法外。
更令皇帝心驚的是,柳桑寧在信中有句話點醒了他。此幕後之人竟能買通內侍官來作假,還能將事情做得這般順暢,可見已經將手伸進了皇宮裏。保不齊,也伸到了他的身邊。
不將真正的幕後黑手揪出來,他日後寢食難安。
等到他將阿圓和那倆宮女叫來,一問更是確定了心中所言不虛。他讓幾個宮女滾出去,自己陷入了沉思。
徐盡歡觀察著皇帝的神情,適時說道:“陛下,柳大人說此人如今八成這案子得以她是凶手結案,或許正是放鬆之時。她不求眼下出牢獄,隻求陛下不被蒙蔽雙眼,知曉真相。”
過了好一會兒,皇帝才開口:“你替朕轉告柳桑寧,此事是她受了委屈。但她一心為國為民,朕心中自然知曉。讓她安心待著,此事定會查個水落石出。”
得了皇帝這話,徐盡歡的一顆心才落了地。
第163章 隻想護她周全
大牢裏陰暗昏沉,即便柳桑寧所待的牢房乃是王硯辭千挑萬選的。但也隻是在挨著頂部的地方開了一個小口可以透些微光進來罷了。
牢房裏倒是被打掃得幹幹淨淨,放置的也是新的被褥。原本王硯辭的意思是叫柳桑寧等鴻臚寺落了鎖後,便從牢房出來,去工房裏睡。可柳桑寧卻拒絕了,演戲演全套,萬一不小心暴露了,那豈不是讓敵人警覺?
等到王硯辭拿著一摞紙來找柳桑寧時,柳桑寧正百無聊賴地站在光灑下來的地方,伸手去夠光。
在牢中無事可做,她也就能和光線玩玩了。
王硯辭站在不遠處看了會兒,這才出聲:“你倒是自在。”
聽到王硯辭的聲音,柳桑寧幾乎是同一時間就朝他的方向看過去。見到的確是他,眼裏的笑意便抵不住。
她小臉貼在牢房的木杆上,透過不足小臂粗細的縫隙眼巴巴看著他,看得王硯辭心口發軟。
“你來了,可有什麽新消息?”柳桑寧張嘴便問。
王硯辭往前的腳步頓了下,他略帶調侃地開口:“你這是期待我來看你,還是期待我帶著消息來看你?”
柳桑寧嘿嘿一笑,故意模糊回答:“都一樣嘛。”
王硯辭嗤笑一聲,也不跟她計較,隻是卻不打開牢房的門,隻是隔著木杆從縫隙裏將他手中的紙遞了進去。
柳桑寧接過,低頭認真看起來:“這是所有符合灰鴿飛程的屋子的情況?”
“嗯。”王硯辭頷首,“我的人將符合條件的地方都查了一遍,但毫無所獲。”
他擰了擰眉:“若不是我們的判斷失誤,便是那人藏得極深,且智謀過人。若是這樣,倒是有些棘手。”
柳桑寧一邊聽王硯辭說一邊飛快地翻看這些記錄下來的檔案。王硯辭的人調查得很細致,將每個地方的房屋情況,人口情況都摸得一清二楚。
柳桑寧低喃著:“隻要幕後之人在這些地方出現過,就一定會留下痕跡。一個人不可能在一處生活過一段時間,卻毫無痕跡。”
一邊嘀咕著一邊更仔細看。
王硯辭繼續道:“長伍那邊在盯著驛棧,若是新濟國的人有異動,我們會第一時間知曉。”
“新濟國的使團定了哪日返程?”柳桑寧抬頭問道。
王硯辭抿嘴:“五日後。”
“那咱們隻有四天的時間了。”聽到王硯辭的話,就連柳桑寧也焦躁起來。
四天的時間,如果他們不能找到有力證據來佐證他們對當年真凶的猜測,那 這一次真凶會再次逃脫,等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他們想要再將這個人找出來可就不容易了。
那王硯辭……柳桑寧心口發緊,王硯辭恐怕還是會走上那條殺戮之路。
一想到這裏,柳桑寧對王硯辭道:“這些檔案先放在我這裏,我好好看看。我們會灰鴿的判斷沒錯,此人定藏匿在這些屋子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