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煙抽出一份情報


    匆忙下達命令之後,不知不覺到了晚上。斯圖爾特送來一封十萬火急的情報,一向沉穩的李打開一看,嚇得發抖。因為情報中說,據一位同情南方的居民通報,麥克萊倫獲得了南軍的一份行動計劃。


    李想起自己過河後隻發布過一份行動計劃,就是“特別命令191”,難道這份情報落在敵人手裏了?如果情況屬實,自己分兵的事就被對方掌握得一清二楚。現在兵分幾處,想全身而退都不可能了。


    落在麥克萊倫手裏的情報的確是“特別命令191”,麥克萊倫此時正把自己關在司令部裏,對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很猶豫:吃還是不吃?


    這麽重要的一份情報,怎麽落他手裏了呢?他不知道的是,他手下的第十二軍在李的舊營地紮營,有個叫巴頓的下士在營地裏發現一卷東西,打開一看,是一張紙,裏麵裹著三支煙。


    北美是煙草產地,絕大部分士兵都抽煙,意外撿到香煙讓巴頓喜出望外。他坐下來就點了一支,抽了幾口,信手翻了一下包煙的紙,發現上麵竟然工工整整寫著一頁字。


    巴頓上過幾年學,不是文盲,他仔細一看,覺得這好像是南軍的軍事計劃,於是連忙把這張紙交給連長,然後逐級上交。


    這一次,北軍各級軍官絲毫沒有官僚主義,一刻沒耽誤就把這張紙交到了師長手裏。


    師長不敢斷定這份計劃是真的,就把自己的副官叫來看看這份計劃是真是假。


    副官一看簽名就斷定是真的,為什麽呢?因為簽名的人是羅伯特·李的副官,而李的副官原來跟這位北軍師長的副官是哥們兒,倆人非常熟悉,一看筆跡就確認無疑。


    師長馬上就把情報送到了麥克萊倫那兒。


    當時麥克萊倫正在街頭演講,這位北軍師長撥開人群,來到麥克萊倫身邊,把這張紙交給他,並且告訴他,經過確認,是真的。


    麥克萊倫拿到手裏,讀了幾行,就不由自主開始念出聲來,讀到最後,大喊一聲,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你看麥克萊倫多缺心眼兒,他竟然在街頭把這麽重要的一份情報給泄露出去了!


    就在他演講的時候,聽講的人裏有一個人是南方的支持者。麥克萊倫在街頭這麽一表演,他知道事態很嚴重,趕緊翻身上馬,策馬飛奔,找到了斯圖爾特,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斯圖爾特馬上派人通知了李,李確信“特別命令191”丟了,也顧不上調查是誰弄丟的,馬上動員部隊搶占山口,重新排兵布陣。


    麥克萊倫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但是他突然擔心起來:這東西是不是李的陰謀?


    為了想清楚到底是不是陰謀,他想了整整16個小時,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想明白不是陰謀,然後下令部隊出發。


    可惜此時已錯過了良機,當北軍到達藍山山口時就不能走了,因為南軍已在李的緊急部署下搶占了山口,並已派兵嚴密把守。


    如果麥克萊倫沒有猶豫那麽久,而是當機立斷直接派兵的話,就會把李的部隊分割包圍,統統消滅,由此可建立他這一生的不世之功。


    眼瞅著麥克萊倫沒有及時行動,李才鬆了口氣,終於有時間查一下這“特別命令191”到底是誰給弄丟的。


    這份命令一共發了三份,分別給傑克遜、朗斯特裏特和希爾。


    收回命令之後,副官一瞅,希爾的這份不是原件,而是傑克遜給他的抄件,總部的原件他根本沒有收到。


    這下真相大白,是希爾的手下軍官把這份命令給弄丟的。


    林肯底氣大漲


    這個時候麥克萊倫的大軍已經逼近了李的陣地。


    兩軍一對陣,麥克萊倫的疑心病又犯了,他還是覺得李有12萬人,那個特別命令是引自己上鉤的,自己9萬多人,得留下人防守,敵眾我寡,不能貿然進攻。


    其實李這時手下隻有1.6萬人,直到傑克遜趕來,才建立起了像樣的防線。


    1862年9月17日,麥克萊倫率領7.5萬人馬來到安提特姆河,這一天是美國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安提特姆河戰役成為美軍內戰史上最血腥的一場戰鬥。


    這場仗從黎明開始,一直打到黃昏。


    這一天戰鬥結束時,死傷人數達到了曆史之最——共有2.3萬名士兵傷亡。


    眼看兵力對比實在過於懸殊,李終於下令撤軍。


    李這一撤退不要緊,卻讓南方邦聯徹底失去了獲得國際支援的機會。


    在這場戰役中,雖然李充分發揮了自己臨時布兵的才能,力挽狂瀾,讓自己免於全軍覆沒,而且這場戰役也被認為是李防守戰的代表作,但李失敗了,而他失敗的原因是寫有整個戰役計劃的紙被一名手下當成煙盒給扔了。


    麥克萊倫並沒有追趕李,而是向林肯報捷,說他打了勝仗,於是率軍撤回華盛頓。


    林肯認為麥克萊倫行動遲緩,讓他喪失了更大的勝利。


    於是9月份,麥克萊倫就被解職了,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林肯用安提特姆戰役的勝利,來表達他將發布《解放宣言》的決心。


    內戰開始時,北方的大多數人並不讚成徹底廢除奴隸製,為了安撫馬裏蘭等留在聯邦中的蓄奴州,林肯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北方在內戰初期節節失利,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廢奴是林肯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解放宣言》的草稿早就躺在林肯的書桌上,可是連戰連敗,林肯沒這個底氣發布出去,他迫切渴望北軍獲得一場勝利,哪怕是慘勝都行。


    安提特姆戰役對內戰最大的影響,就是這場慘勝給了林肯底氣。


    1862年9月22日,林肯簽署了《解放宣言》,此舉不僅為北方在國際上贏得了好評,同時也徹底改變了戰爭的性質。


    南方必須無條件投降,否則就將被徹底摧毀。廢奴成了北方戰爭的目的,北方由侵略者變成了解放者。


    麥克萊倫將軍被撤職之後,伯恩賽德將軍被任命為波托馬克軍的統帥。


    這場充滿戲劇性的戰役,就這麽結束了。


    最邪門兒的是,如果那位不知道姓名的南軍軍官不抽煙,或者口袋裏沒有煙,“特別命令191”就不會丟失。


    麥克萊倫如果沒有拿到這份重要命令,李就可以進入賓西法尼亞州,實現他在北方決戰的計劃,迫使北方進行和談,讓南方贏得這場內戰。


    安提特姆戰役是內戰的轉折點,從此南方失去了戰勝或講和的機會,也就是說,把美國一分為二是不可能了。


    美國就是從此開始走向帝國,如果沒有那幾根香煙,也許就沒有今天的美利堅大帝國。


    點兒背不能怪社會


    林肯總統撤換麥克萊倫,讓伯恩賽德將軍取而代之,但實際上伯恩賽德並不想幹這份差事兒。


    他之所以接受任命,隻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他將不得不在他極為討厭的胡克將軍手下待命。


    但不管怎麽講,伯恩賽德似乎擁有在這個職位上應該具備的軍事才能和經驗。


    在沿北卡羅來納海岸的一係列登陸行動中,他都取得了重要的勝利。


    伯恩賽德作為波托馬克軍團指揮官的生涯,似乎開了一個好頭,然後他就采取更大的動作。


    鑒於李在弗吉尼亞的馬納薩斯附近駐防,伯恩賽德命令軍隊向弗雷德裏克斯堡開去。


    這樣一來,伯恩賽德所處的位置比李更接近裏士滿。


    伯恩賽德聲稱自己是好戰的將軍,但是任何給他寫傳記的作者都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倒黴蛋。


    盡管他前往裏士滿確實比緊急回防的李軍,但是他要等待浮橋,因為他去裏士滿的路途中有許多大河要渡過,所以耽誤了時間。


    就在他耽誤的這幾天裏,李的軍隊趕到了,占領了可以俯視弗雷德裏克斯堡的一些山頭。


    李在弗雷德裏克斯堡的位置十分有利,伯恩賽德很難發起進攻,但是伯恩賽德仍然按照他既定的計劃進攻了。


    1862年12月13日,聯邦軍發起進攻,遭到了李血腥的反擊。波托馬克軍團10萬名聯邦士兵,死傷人數達到1.5萬名,林肯大為痛心地說國家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波托馬克軍團隻好從弗雷德裏克斯堡退出。


    到了1863年1月,伯恩賽德試圖再戰裏士滿,但他實在是點兒背到了極點。之前的一個月,天氣晴空萬裏,而等他開始行動的時候,風雲突變,瓢潑大雨將地麵澆得泥濘不堪。


    伯恩賽德麾下的將領們紛紛向林肯抱怨指揮官指揮不利,而伯恩賽德也向林肯遞交了一份他打算更換的將領名單。


    他打算撤職的那些將領得到了一些位高權重的政客的支持,加上他並沒能戰勝李,所以林肯決定,與其更換這麽多將領,還不如換掉伯恩賽德,於是就讓胡克將軍代替了他。


    “石牆”坍塌了


    胡克比起伯恩賽德,更是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了,他最大的喜好就是喝兩口,其次就是吹牛。


    胡克經常對外自吹自擂說自己是一個偉大的將領,林肯相信他的軍事才能。


    整個1863年的春天,胡克和李的軍隊都沒有動作。那一年,瓢潑大雨不停地下,把雙方的人馬都困住了,雙方軍隊都無心發起攻擊。


    由於伯恩賽德指揮期間聯邦軍供給極差,而且沒有人獲準休假,胡克對此一一加以改進,大大提高了北軍的士氣。他還在軍旗下閱兵,讓士兵們更加認同自己的軍人身份。


    盡管李將軍在一係列的勝利下更加自信,但是他們缺少鞋和食物。弗吉尼亞的鐵路交通狀況很差,導致邦聯沒能把糧食補給運到南軍手中。


    李將軍被迫采取行動,胡克此時擁有12萬名士兵,是李的整整兩倍,但李仍然駐守在弗雷德裏克斯堡有利的防禦位置上。他曾經在這兒擊敗了伯恩賽德,胡克很清楚正麵進攻難以取勝,決定從側翼包抄,迫使李離開他的防地。


    1863年4月底,胡克率領7.5萬名士兵渡過拉帕漢諾克河,進入了被稱為“弗吉尼亞荒野”的叢林地帶。


    同時他在弗雷德裏克斯堡布置了大約4.7萬名士兵,而李隻有5萬人,如果李攻擊弗雷德裏克斯堡的聯邦軍,胡克就會率領聯邦軍主力向邦聯軍後方發起進攻。如果李對抗胡克的主力部隊,而留在弗雷德裏克斯堡的聯邦軍也能進攻他們的後部。


    此時,胡克認為李已經處於聯邦軍的包圍之中。


    4月30日,聯邦軍大部隊在荒野的邊緣一個叫作錢瑟勒斯維爾的小村莊停了下來。


    胡克手下的將領們紛紛建議,大部隊應該繼續前進到開闊地帶,好讓軍隊在戰鬥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但胡克拒絕了他們的建議,命令部隊停止前進。


    他認為他已經到了一個足以威脅李的位置,一心希望兵不血刃就使對方撤退。他根本沒有想到百戰成精的李盡管在人數上處於劣勢,卻決心一搏。


    李同樣兵分兩路,讓厄爾利將軍率領1萬名士兵駐守弗雷德裏克斯堡,自己率領其餘人馬趕往荒原。


    當他得知胡克在行軍中停下來的時候,再次將兵力分散,下令“石牆”傑克遜率領2.8萬名士兵從右翼包圍胡克。


    倒在自己人槍下


    傑克遜迅速發動進攻,正在吃飯的聯邦軍毫無防範,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間四散而逃。


    傑克遜打算找一個淺灘,渡過拉帕漢諾克河,阻止胡克的軍隊撤回華盛頓。


    於是他親自前往,然而當他回來的時候,不幸被自己的士兵誤認為是北軍派來偷襲的騎兵,遭到步槍近距離齊射,幾個副官當場中彈身亡,傑克遜也沒能幸免,左臂連中三彈,手臂截肢後被送往後方醫院。


    截肢後的傑克遜情況基本穩定,大家認為他應該可以重返前線。


    李告訴傑克遜,希望你盡快回到我身邊,你失去了左臂,可是我卻失去了“右臂”。


    沒想到幾天後,傑克遜感染了肺炎,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醫生也無力回天。


    1863年5月10日,星期天。早上醫生把傑克遜病危的消息告訴了他的夫人安娜。


    安娜決定告訴傑克遜,因為傑克遜不止一次說過,如果大限已至,他希望能提前知道。


    傑克遜從昏迷中醒來,聽到夫人告訴自己的消息之後,一時還不肯相信。他覺得上帝還會給他時間,因為他還肩負著南方獨立的重任,他的那些偉大的戰士還在繼續拚命與死神抗爭。


    在南軍總部,李率領全軍為傑克遜祈禱,希望出現奇跡。


    醫生走進病房告訴傑克遜,今天就是他這個英雄的歸宿。傑克遜點了點頭,麵帶笑容地說,今天是主日,我心願已了,我一直希望死在星期日。


    最後的幾個小時,傑克遜一直處於昏迷之中。回光返照時,他還在下達命令,讓希爾準備行動。


    傑克遜的臉上笑容燦爛,他吐字清晰、語氣平靜地說:“讓我們過河,在樹蔭下休息。”


    1863年5月10日下午3點15分,南軍最偉大的將領傑克遜撒手人寰,南方各地教堂的鍾為傑克遜的死發出悲鳴。北方卻感到從此獲得了解脫,正如傑克遜的一位在北軍中的西點同學所說:“我們終於不再害怕了。”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錢瑟勒斯維爾戰役,南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北軍傷亡1.7萬多人,當然南軍也傷亡了1.3萬多人。


    戰役中最悲慘的一幕,發生在兩支愛爾蘭人部隊之間。


    聯邦軍的愛爾蘭旅和邦聯軍的第二十四佐治亞步兵團都是以愛爾蘭移民為主,甚至雙方的很多士兵都屬於愛爾蘭共和兄弟會成員。


    衝鋒開始前,北軍愛爾蘭旅士兵戴上了插有白花的軍帽,舉著繡有金黃色豎琴的翠綠軍旗。


    “石牆”手下的南軍愛爾蘭裔士兵立刻認出了同胞的標誌,眼見同室操戈,十分傷心。


    麵對這殘酷的現實,這些邦聯士兵不得不狠下心來,開火射殺自己的同宗同胞,一些南軍中的愛爾蘭人忍不住大哭起來,邊哭邊開槍。


    由於傷亡慘重,北軍愛爾蘭旅最終四散奔逃,南軍繼續射殺逃跑的同胞。


    這時一名北軍士兵突然摘下軍帽,對愛爾蘭人破口大罵,罵的都是愛爾蘭人特有的罵人髒話,第二十四佐治亞步兵團中愛爾蘭士兵聽到後都放聲痛哭。


    愛爾蘭旅投入作戰的有1700人,戰鬥結束後隻剩下263人,15名指揮官中14人陣亡,1人重傷。


    美國內戰被看作同胞間骨肉相殘的典型,“family against family, brother against brother”(家庭對家庭,兄弟反抗兄弟),沒有勝利者可言。


    羅伯特·李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他向來討厭戰爭,這場戰役讓他對戰爭更加深惡痛絕。


    他說,戰爭如此可怕,這是件好事,否則人們就會喜歡它。


    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李的兵力隻有胡克的一半,而且始終處於胡克兩支大軍的夾擊之中,其中哪一支都與他的兵力相當。但李還是使聯邦軍傷亡高達1.7萬人,雖然南軍的損失也將近1.3萬人。


    林肯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大為震驚說,我的上帝啊!我的上帝啊!我們的國家會對此說什麽呢?


    傑克遜戰死之後,李重新編組他麾下的集團軍,將以前的兩個軍團改編成三個軍團,讓艾韋爾和希爾分別擔任兩個軍團的指揮官。倆人都缺乏戰爭經驗,這對隨後的戰役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李決定繼續保持作戰的主動權,在斯圖爾特的掩護下率軍北進,準備攻入賓夕法尼亞,再次把戰火燒到敵占區。


    胡克確信南軍正在進行一次重大的機動行動,於是率領11.3萬人組成的波托馬克集團軍北上,在李的軍隊和華盛頓之間平行移動。


    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之後,林肯的陸軍部長和陸軍總司令一致認為,不能讓胡克再指揮下一場戰鬥。


    恰好胡克因陸軍總司令否定了自己的作戰計劃而提出辭職,以要挾上級。沒想到陸軍部長和陸軍總司令正好就坡下驢,第二天就批準了他的辭職,讓喬治·米德將軍接替他擔任波托馬克集團軍的總司令。


    米德這人沒有政治傾向,不會做蠢事,但也沒有什麽英明之舉。


    葛底斯堡戰役


    李渡過波托馬克河的時候,為了掩護他的右翼,讓斯圖爾特帶領南軍最優秀的三個騎兵旅深入馬裏蘭州中部,在聯邦軍的後方大力開展遊擊戰,不斷騷擾波托馬克集團軍。


    現在北軍已經插入到斯圖爾特和李之間,斯圖爾特決定不再繞著北軍兜圈子了,下令部隊快馬加鞭趕去與李會合,同時他堅持要帶上125車戰利品,所以他的騎兵旅行軍速度非常慢。


    由於斯圖爾特不在身邊,李缺乏偵察的兵力。直到6月28日夜間,他才得知北軍波托馬克集團軍的下落及指揮官變更的情況,於是立刻集結部隊。


    6月30日,他的一支步兵旅向葛底斯堡搜索前進,竟然隻是為了在鎮上搜索軍鞋。


    當他們發現葛底斯堡剛剛被一支聯邦軍騎兵部隊占領時,立刻掉頭回營報告。


    這支北軍騎兵部隊的指揮官布福德最早看出葛底斯堡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這座小鎮是十幾條公路和道路的交叉點。


    他把他的師帶到城西,在一條小河後麵建立起易守難攻的陣地,同時向上級求援。


    北軍第一軍和第十一軍先後趕到增援。


    1863年7月1日,希爾將軍指揮的南軍第三軍團前往葛底斯堡,準備趕走占領葛底斯堡的北軍騎兵,但是他們很快就在葛底斯堡與北軍第一軍和第十一軍交上了手。


    這場衝突由小變大,慢慢演變為美國國土上發生的規模最大的戰鬥。


    葛底斯堡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幕發生在公墓領。


    麵對南軍的瘋狂進攻,北軍快要抵擋不住了。在此危急時刻,米德的工兵指揮官沃倫準將發現公墓領南端的一座小圓頂山沒有設防,便派附近的一個旅和一支炮兵部隊占據了這個要點,得以挽回戰局。


    7月2日的惡戰,以聯邦軍牢牢守住小圓頂山陣地而告終。


    南軍的彈藥打光了


    7月3日,也就是葛底斯堡戰役開始的第三天,李仍然在努力爭取勝利。


    他命令喬治·皮克特將軍率領三個旅1.5萬人,在150門大炮的掩護下,向北軍發動猛烈的進攻。


    南軍100多門大炮發起了空前猛烈的轟擊,打到下午兩點半,南軍用馬車從裏士滿運來的彈藥見底了。


    朗斯特裏特將軍不願親自執行他認為會帶來災難的行動計劃,所以讓炮兵指揮官給皮克特發出衝鋒信號。


    炮兵指揮官對皮克特說,將軍,快衝鋒吧,否則我沒炮彈掩護你了。


    皮克特對吊著臉站在旁邊麵沉似水的朗斯特裏特說,長官,我現在發動衝鋒,可以嗎?


    朗斯特裏特勉強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於是皮克特向朗斯特裏特敬了個軍禮,率領1.5萬人向大約1公裏寬的北軍中央陣地衝鋒。


    這些南軍士兵隊形整齊,戰旗獵獵,吹著嘹亮的軍號,敲著軍鼓衝鋒。


    北軍一直等他們走到700碼的距離才開火,一陣轟鳴過後,南軍士兵成群倒下,隊伍中出現了一道道缺口,但是衝鋒的隊伍依然繼續前進,毫無混亂之象,也無動搖之心。


    北軍火炮又來了一輪齊射,正在遠處觀戰的李說炮火的聲音就像撕紙的聲音一樣令人不寒而栗。


    一位南軍軍官描述皮克特衝鋒時說,皮克特率領的師消失在籠罩著整個山頭的藍色煙霧中,隻有落在後麵的士兵得以生還。


    但是皮克特的部隊仍然在前進,在戰壕、石牆和柵欄前麵跟為數眾多的守軍展開肉搏廝殺。


    阿米斯蒂德準將帶著幾百人衝入北軍陣地,最終全軍覆沒。


    今天美國葛底斯堡戰場國家紀念公園裏,在他倒下的地方立有一塊石碑,每年都有人去憑吊。


    這時候的李將軍就跟滑鐵盧戰場上的拿破侖一樣,已經沒有了繼續進行這種勇猛攻擊所需的後備力量,隻有1/3的進攻者從陣地上撤回。


    李對這些人說,這都是我的過錯。


    於是李開始收縮戰線,等待北軍反攻。米德的部隊也在戰鬥中被打得疲憊不堪,沒能進行反攻。


    葛底斯堡戰役結束了。


    李將軍引咎辭職


    7月4日,也就是“美國國慶節”這一天,李把葛底斯堡戰場上殘餘部隊集結起來返回弗吉尼亞。載著傷員的馬車像一條長龍,前後蜿蜒長達25公裏。


    直到13日晚上,李將軍才帶著傷員、俘虜和大炮渡過了波托馬克河,回到了弗吉尼亞。


    在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之後,李極端蔑視北軍的波托馬克集團軍,但是他沒有明白一點,他在錢瑟勒斯維爾打敗的不是北軍,而是北軍的指揮官。


    如果這次葛底斯堡戰役指揮北軍的還是胡克,李仍然會打敗他,但是米德的指揮水平明顯比胡克高。


    無能的軍隊跟無能的指揮官指揮優良軍隊不是一回事,而且由於斯圖爾特的騎兵不在,李在關鍵時刻不了解敵人的動向,所以在葛底斯堡戰役前一直心神不寧。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石牆”傑克遜這個傑出的戰友。


    傑克遜身經百戰,每每身先士卒,而且每次都能毫發無傷,他周圍的參謀們也一樣幸運,連受傷的都沒有,可是他最終卻倒在了自己人的槍下。


    他死後,參謀們也厄運連連,接二連三地陣亡。


    傑克遜死在南軍最最需要他的時刻,葛底斯堡戰役如果有傑克遜,首先李會信心百倍,不會昏招迭出。其次像艾韋爾、斯圖爾特、希爾這三位也不會犯錯,因為他們受傑克遜的指揮。


    傑克遜對屬下的要求是絕對服從,哪怕是錯誤的命令。而被李認為是左膀右臂的朗斯特裏特在戰爭中的抗命行為,也徹底破壞了南軍在葛底斯堡獲勝的前景。


    在葛底斯堡三天的戰鬥中,北軍傷亡2.1萬人,南軍傷亡2.8萬人。


    這對於南軍來講是不可彌補的損失。


    南方邦聯的北弗吉尼亞集團軍,從此以後便成了強弩之末。


    李因此次戰役失敗引咎辭職,但戴維斯總統沒批準。


    葛底斯堡之戰導致北弗吉尼亞軍隊軍心渙散。從此之後,李的作戰都是為了防衛,而不是為了贏得戰爭。


    在1863年剩餘的時間裏,東線戰場再也沒發生過大規模的戰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騰飛並收藏世界曆史很有趣:袁騰飛講美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