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商鞅變法
袁騰飛講先秦·戰國縱橫 作者:袁騰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國時期,很多諸侯國都在變法圖強。其中,隻有商鞅變法最為成功,使秦國在與諸雄的競爭中占盡先機。但是,為秦國立下曠世之功的商鞅,最後卻被車裂滅族。商鞅為什麽會有如此悲慘的結局?商鞅變法在取得巨大利益的同時,又埋下了哪些隱患呢?
豪擲五十金,砸出公信力
秦孝公開宮廷辯論會討論能不能變法。辯論會結束後,孝公下定決心要認認真真地變法了。他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全麵負責變法事宜。
其實,對於變法的具體措施,商鞅已經在心裏醞釀很久了。秦孝公任命他為左庶長主持變法之後,新法的各項詳細法令很快就被製定出來了,但商鞅並沒有立馬公布這些法令。
秦孝公三年的一天上午,商鞅在大街上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這次變法可是大動作,所以還沒有正式開始,大街上就擠滿了人。主角商鞅這時候還沒來,工作人員把一根木棍搬到台下立了起來。
大家覺得很奇怪,拿根木棍幹什麽,難道還有猴子爬杆之類的娛樂節目現場助興嗎?大家正納悶呢,隻見一行人簇擁著三十歲出頭的商鞅過來了。商鞅的身後跟著一個工作人員,他手裏托著一個盤子,盤子裏放著黃澄澄的金子。
這盤金子的出現,一下就吊起了圍觀群眾的胃口。這時,商鞅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話。他從自己的早期經曆,講到自己投奔秦國的目的。等到大家都聽得不耐煩的時候,他大聲宣布道:“你們誰能把這根木棍從南門搬到北門,賞十金。”
大家一聽這話,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這話真的假的?假的吧,這麽一根木棍,中學生都能搞定,這不等於白送嗎!”
“大人這話可是當眾說的,朝廷說的話應該不會不算數吧!”
“誰知道呢,這些人說話向來沒譜,不會是想看咱們小老百姓的笑話吧?”
“估計是吧,搬完了不給錢,還不被人笑話死!”
……
商鞅等了半天也沒人願意搬,於是他將賞金升為二十金。大家又是一陣竊竊私語,但還是沒人動。
局麵就這樣僵持了一會兒,商鞅的臉上掛不住了,感覺自己快變成猴子被人耍了。於是他豁出去了,將賞金升為五十金。
這麽一來,好些人就站不住了。這可是五十金啊,兩輩子都用不完!眾人你推我,我推你,推了半天終於走出來一位壯漢,彎下腰扛起這根木棍,徑直走向了北門。
其實那東西真的不重,也就是根沉點兒的扁擔。壯漢在前麵走,大家夥一路圍觀。什麽心情的人都有——有的人期待,有的人嘲笑,還有的人純屬看熱鬧。
結果一到北門,這漢子把木棍一放下,商鞅二話不說就把裝著五十金的盤子送到了他麵前。大家都看傻了,還真給錢啊!不少人開始捶胸頓足,後悔白白錯過了這麽好的賺錢機會。
這時,商鞅大聲宣布道:“咱們國家就要施行新法律了,希望大家能認真遵守,有功就賞,有罪必罰。隻要大家按新規矩辦事兒,每個人都有得到五十金的機會!”
就這樣,秦國政府的公信力被樹立了起來。
真刀真槍開始幹
政府有了公信力,法令的施行就很順暢。商鞅開始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麵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經濟上,商鞅的變法措施主要有這麽幾條:
第一條,廢井田,開阡陌。政府允許人們自行開墾荒地,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按照占地的多少來負擔。這也是商鞅變法措施中最具革命性的一條,它使中國的土地所有製從國有轉向了私有。
原來土地是國有的,由天子分封給諸侯,諸侯分封給大夫、卿、士,一級一級地往下分,但是所有權都是周天子的,所以才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
現在一變革,情況發生了大變化。土地成為了一種商品,可以自由買賣。這在中國曆史上是最具革命性的一個變革,它極大地鼓勵了農業生產。
第二條,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中國古代向來有重農抑商的傳統,一直到清朝末年,這種傳統才被打破。人分士、農、工、商四等,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一直到現在,咱們看誰經商發了財,仍然覺得他是個奸商。白居易《琵琶行》中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其實,如果商人不輕別離,他拿什麽養活一家子人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重農抑商當然是不對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生產力水平低下,土地產出不足,所以推行這種政策,可以鼓勵農民墾荒種地。
而且先秦時候的商業主要是以奢侈品貿易為主,跟老百姓的生活關係不大。那時候要想富國,糧食生產是最大的衡量指標。所以在當時施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是有積極作用的。
第三條,統一度量衡。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在當時,統一度量衡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反。
為了富國,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織,重農抑商,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刀刀見血。
在政治上,商鞅的變法措施更有獨創性,徹底廢除了舊的世卿世祿製度,建立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在這方麵,商鞅的功力遠遠超過了他的前輩吳起和李悝,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前文多次提到,當時官職都是世襲的,天子是世襲的,諸侯也是世襲的,連各級官職都是世襲的。你要想在周朝為相,就必須得是周公的後代,所以出身不好的人永遠沒戲。
到了商鞅這兒就全變了。宗室貴族的長期飯票從此作廢。想當官怎麽辦?拿命掙去,上戰場殺敵立功。
第一條,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製,廢除世卿世祿製。秦朝的爵位從最高的徹侯到最低的公士一共二十等。這二十等,一到八是民爵,九到二十是官爵。那麽,民爵這八級怎麽升呢?
戰場上斬一個腦袋爵升一級,所以直到今天,咱們都把腦袋叫首級。這對普通百姓人家來講,簡直是一大福音。隻要上戰場殺敵立功,就可以成為朝廷命官。
同時,爵位一升,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土地、房屋和耕牛。大家夥的戰鬥積極性被徹底調動起來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自然大大增強。秦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成為了虎狼之師。秦國士兵上戰場時,已經看不見敵人的腦袋了,看見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後來,由於攜帶著立功憑據——一個個敵軍的人頭,打起仗來不方便,所以秦國軍隊就不一定非要憑首級報功了,憑敵人的右耳就行。每打完一場仗,敵人的耳朵都堆積如山。跟這麽一幫不要命的人打仗,誰是對手?
不過,也正是這個製度的推行,為商鞅以後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他把這幫宗室貴族的飯碗都給砸了,別人也得找他拚命啊!
這是商鞅政治改革的第一條措施。
第二條,改革戶籍,以民編為什伍,實行連坐法。秦國百姓變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百姓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一家有罪九家告發,隱匿者與叛國同罪,告發者與殺敵一樣受賞。
這樣一來,整個秦國就變成了一個警察國家。同時商鞅規定,客商士子沒有官府憑證,旅店不能收留住宿。也就是說,凡是沒有身份證的,沒帶介紹信的,都不能在旅店住宿,否則店主也要遭殃。
第三條,推行縣製,把具有分權味道的分封製,變成了具有集權味道的縣製。商鞅在秦國設了三十一個縣,縣令主持縣政,縣丞輔佐縣令,縣尉掌管軍事。縣下再設郡、鄉、邑、聚。
這個製度與廢井田、開阡陌堪稱絕配。以前貴族的封地是世襲的,封邑裏的事兒國君管不著。現在,縣長成了國君委派的,國君看他不順眼就可以一腳把他踢走。這就把原來分封的土地,集中到了國君的手裏。
在文化領域,商鞅的變革是“燔詩書而明法令”。把詩、書和各家學說一把火全燒了,一律以法為教。這項製度的推行,對於秦國的強盛雖然有作用,但對於中國的文化發展,卻是一場浩劫。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焚書坑儒,也是打這兒埋下的根。
血雨腥風的變法路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日強。對於老百姓來說,隻要你奉公守法,想當官混進上流社會也很容易,上戰場多砍幾個腦袋就是了。所以在秦國,榮華富貴的道路向每一個人敞開著,爵位麵前人人平等。如果你達不到,隻能怪自己能力不濟,不能怪社會不公。那些毫無根基和背景的人,成為了變法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縱觀曆史,每次變革都會麵臨巨大的阻力,而且失敗的多,成功的少。究其原因,就在於它傷害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
那些無功受祿的老舊貴族當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要讓他們像平頭百姓一樣從頭爬起,那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所以,他們對變法表示出了最強烈的抗議,並且成立了抗議委員會,推舉太子駟為抗議委員會主席。
為了起到帶頭作用,太子駟決定以身試法,帶著一幫貴族深夜高歌,挑釁宵禁的法令。
很快,這幫違法分子的劣行就被孝公和商鞅知道了。太子犯了法該怎麽辦?這時候,新法剛剛推行,商鞅心裏很清楚,如果對這件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麽此次變革一定會前功盡棄,而且自己還會擔上妄動祖宗成法的罪責,難逃一死。
但是,太子犯法不好玩兒,萬一孝公死了,太子當上了國君,還能有商鞅好果子吃嗎?思來想去,商鞅憋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太子當然不能動,但是太子的老師卻有督教不嚴的責任,所以太子的兩個老師一個被割了鼻子,一個臉上被刺字毀了容。這件事兒雖然讓新法得以施行,卻為後來商鞅被殺埋下了伏筆。
以太子為首的貴族們的反擊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一幕更慘烈。秦國的監獄裏已經關押了七百多名故意對抗新法的貴族,按照秦國法律,都應該梟首示眾。但是商鞅遲遲沒動手,他擔心如此大規模地處斬高級政治犯,會引起秦國高層的動蕩。
在押期間,這些貴族的家屬們通過太子在朝中四處活動,對商鞅進行中傷和誣告。這下就把商鞅給惹毛了:“我還沒殺人呢,你們就誣告我!要是把你們放出來,還不得弄死我!”所以,商鞅準備對這些貴族動手了。
一次要殺掉七百多名貴族,這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件駭人聽聞的大事兒。但是,商鞅覺得這一切都理所應當,阻我法令者殺無赦!
七百顆人頭落地的消息傳到國都,整個貴族界都在顫抖。從此,商鞅的變法再也沒有遇到貴族的抵抗。這些人暫時躲進了陰暗的角落,等待時機。連太子駟都嚇得躲在家裏,八年不敢出門。
新法推行十年後,史籍記載:“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整個國家蒸蒸日上。
公元前340年,秦國以商鞅為主帥,發動了對魏國的戰爭。
戰爭爆發前,商鞅就跟秦孝公建議道:“秦、魏兩國生死仇敵,不能相容。現在秦國國力越來越強,而魏國去年大敗於齊國,這正是收拾魏國的大好機會。魏國如果無法抵抗,隻能向東遷徙。到時候,我大秦將據有黃河和崤山的險要,向東足以製伏各諸侯,奠定稱霸天下的宏圖偉業。”
孝公一直都夢想著當老大,讓從前瞧不起秦國的人知道知道厲害。他非常讚同收拾魏國這個提議,並將秦國的軍權交給了商鞅。
商鞅和魏國的大將公子卬當年的感情很好。兩軍交戰前,商鞅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咱哥兒倆關係這麽好,如今要兵戎相見,我心裏很不是滋味。要不咱倆見一麵,私下把該談的都談完,然後各回各家,也別打仗了。”
公子卬這個人比較單純,他相信了商鞅的話,毫無防備地來相會,在秦軍營寨中喝了個半醉。這時候,突然衝進來一群士兵,把這位魏國公子給活捉了。魏軍失去統帥,毫無懸念地被秦軍殺了個大敗。
最終,魏國割讓黃河以西的土地求和。沒了黃河天塹,魏國隻能將都城由山西遷到河南,也就是大梁。魏惠王這時才懊惱地說道:“我真後悔沒聽公叔痤的話!”
戰後,秦孝公在商於這塊地方劃了十五個縣,獎勵給商鞅作為封地。這就是他被稱為商鞅的由來。
自此,商鞅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官職已經到了位兼將相的大良造。但是,盛極就要轉衰,尤其是商鞅這個人,他手上沾滿了鮮血,反對他的人都排成了長隊,就等著跟他算賬呢。
沒了靠山沒了命
公元前338年冬天,太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商鞅變法的主要支持者秦孝公病重。
這時候有兩個人的心情最複雜。一個是太子,他窩在家裏躲了八年,終於要重見天日了。太子心想:“商鞅啊商鞅,看我不弄死你!”另一個心情複雜的人自然就是商鞅了。他心想:“新君就要上台了,我該怎麽與他相處,才能冰釋前嫌呢?”
孝公病危期間,有一個老朋友來看商鞅。商鞅隨口問道:“我跟當年的百裏奚相比,誰更高明?”
老朋友意味深長地回答道:“百裏奚不過是一個奴隸。他在秦國為相六七年,向東征討鄭國,三次為晉國扶立國君,一次救楚國於危難之中。他出門不乘車,夏天不用傘蓋,視察民情也不大搞儀仗隊。所以他死時,秦國百姓皆為之流淚。而你靠著結交主上的心腹景監發家,掌權後恣意淩辱貴族,殘害百姓,連太子都被你嚇得八年不敢出門。你一出行就有大批武士護衛,浩浩蕩蕩,這些行為都不算以德服人。你還貪圖商於地區,在秦國獨斷專行。現在的你就像早晨的露水,沒有多少時間了。萬一主公有個三長兩短,你覺得自己還可以活下來嗎?”
一番話可謂是金玉良言,但商鞅卻沒有聽進去。
孝公一死,太子登基,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的報複行動馬上就展開了。在貴族的安排下,有人告發商鞅謀反。
商鞅心裏跟明鏡似的,到了這個時候,什麽道理,什麽證據,那都是浮雲了。秦惠文王要弄死他,他怎麽解釋都沒有用。為了避禍,商鞅帶著幾個隨從出逃了。
一路上,他們都在山野裏亂竄,後來總算看到了一戶客舍,想要借宿一晚。敲開門後,商鞅對開門的老頭說道:“我們是過路的,可否在貴處歇腳一晚,我們多給你錢就是了。”
沒想到老頭說:“留你們住宿倒不是難事兒,不過你們得證明身份。我們大良造商鞅有令,收留不明身份之人要受處罰。”
一聽這話,商鞅愣了,逃跑的人哪有介紹信,有身份證也不能拿出來給人看啊。這時候,他才不得已感歎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啊!”
於是,商鞅一行人隻能接著跑。他們一路上東躲西藏,幾乎沒有藏身之地。就這樣一路跑出了秦國。
商鞅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投奔魏國,好歹他曾經也是相國府的中庶子。沒想到,因為公子卬的事情,魏國上下對他恨之入骨,根本不接納他。走投無路的商鞅隻好再次返回秦國,來到自己的封地商於。
秦兵很快就追來了。商鞅組織家丁、家將反抗,但沒過幾下招就被打散了,商鞅也在混亂中被殺。
新國君和老貴族對商鞅的仇恨刻骨銘心,都覺得這麽死太便宜他了,就對商鞅的屍體施以車裂之刑,並殺掉了他全家。
商鞅雖然被殺,但新法並沒有廢掉,因為即位的秦惠文王不是傻子,他也看出來商鞅這招確實管用。所以他繼續沿用新法,讓秦國在強大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地前進著。
秦國一強大,就對其他國家構成了威脅。那麽,這些國家要怎麽對付秦國呢?
豪擲五十金,砸出公信力
秦孝公開宮廷辯論會討論能不能變法。辯論會結束後,孝公下定決心要認認真真地變法了。他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全麵負責變法事宜。
其實,對於變法的具體措施,商鞅已經在心裏醞釀很久了。秦孝公任命他為左庶長主持變法之後,新法的各項詳細法令很快就被製定出來了,但商鞅並沒有立馬公布這些法令。
秦孝公三年的一天上午,商鞅在大街上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這次變法可是大動作,所以還沒有正式開始,大街上就擠滿了人。主角商鞅這時候還沒來,工作人員把一根木棍搬到台下立了起來。
大家覺得很奇怪,拿根木棍幹什麽,難道還有猴子爬杆之類的娛樂節目現場助興嗎?大家正納悶呢,隻見一行人簇擁著三十歲出頭的商鞅過來了。商鞅的身後跟著一個工作人員,他手裏托著一個盤子,盤子裏放著黃澄澄的金子。
這盤金子的出現,一下就吊起了圍觀群眾的胃口。這時,商鞅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話。他從自己的早期經曆,講到自己投奔秦國的目的。等到大家都聽得不耐煩的時候,他大聲宣布道:“你們誰能把這根木棍從南門搬到北門,賞十金。”
大家一聽這話,紛紛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這話真的假的?假的吧,這麽一根木棍,中學生都能搞定,這不等於白送嗎!”
“大人這話可是當眾說的,朝廷說的話應該不會不算數吧!”
“誰知道呢,這些人說話向來沒譜,不會是想看咱們小老百姓的笑話吧?”
“估計是吧,搬完了不給錢,還不被人笑話死!”
……
商鞅等了半天也沒人願意搬,於是他將賞金升為二十金。大家又是一陣竊竊私語,但還是沒人動。
局麵就這樣僵持了一會兒,商鞅的臉上掛不住了,感覺自己快變成猴子被人耍了。於是他豁出去了,將賞金升為五十金。
這麽一來,好些人就站不住了。這可是五十金啊,兩輩子都用不完!眾人你推我,我推你,推了半天終於走出來一位壯漢,彎下腰扛起這根木棍,徑直走向了北門。
其實那東西真的不重,也就是根沉點兒的扁擔。壯漢在前麵走,大家夥一路圍觀。什麽心情的人都有——有的人期待,有的人嘲笑,還有的人純屬看熱鬧。
結果一到北門,這漢子把木棍一放下,商鞅二話不說就把裝著五十金的盤子送到了他麵前。大家都看傻了,還真給錢啊!不少人開始捶胸頓足,後悔白白錯過了這麽好的賺錢機會。
這時,商鞅大聲宣布道:“咱們國家就要施行新法律了,希望大家能認真遵守,有功就賞,有罪必罰。隻要大家按新規矩辦事兒,每個人都有得到五十金的機會!”
就這樣,秦國政府的公信力被樹立了起來。
真刀真槍開始幹
政府有了公信力,法令的施行就很順暢。商鞅開始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麵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經濟上,商鞅的變法措施主要有這麽幾條:
第一條,廢井田,開阡陌。政府允許人們自行開墾荒地,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按照占地的多少來負擔。這也是商鞅變法措施中最具革命性的一條,它使中國的土地所有製從國有轉向了私有。
原來土地是國有的,由天子分封給諸侯,諸侯分封給大夫、卿、士,一級一級地往下分,但是所有權都是周天子的,所以才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
現在一變革,情況發生了大變化。土地成為了一種商品,可以自由買賣。這在中國曆史上是最具革命性的一個變革,它極大地鼓勵了農業生產。
第二條,重農抑商,獎勵耕織。中國古代向來有重農抑商的傳統,一直到清朝末年,這種傳統才被打破。人分士、農、工、商四等,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一直到現在,咱們看誰經商發了財,仍然覺得他是個奸商。白居易《琵琶行》中寫道: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其實,如果商人不輕別離,他拿什麽養活一家子人呢?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重農抑商當然是不對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生產力水平低下,土地產出不足,所以推行這種政策,可以鼓勵農民墾荒種地。
而且先秦時候的商業主要是以奢侈品貿易為主,跟老百姓的生活關係不大。那時候要想富國,糧食生產是最大的衡量指標。所以在當時施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是有積極作用的。
第三條,統一度量衡。度是長度,量是容積,衡是重量。在當時,統一度量衡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反。
為了富國,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織,重農抑商,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刀刀見血。
在政治上,商鞅的變法措施更有獨創性,徹底廢除了舊的世卿世祿製度,建立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在這方麵,商鞅的功力遠遠超過了他的前輩吳起和李悝,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前文多次提到,當時官職都是世襲的,天子是世襲的,諸侯也是世襲的,連各級官職都是世襲的。你要想在周朝為相,就必須得是周公的後代,所以出身不好的人永遠沒戲。
到了商鞅這兒就全變了。宗室貴族的長期飯票從此作廢。想當官怎麽辦?拿命掙去,上戰場殺敵立功。
第一條,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製,廢除世卿世祿製。秦朝的爵位從最高的徹侯到最低的公士一共二十等。這二十等,一到八是民爵,九到二十是官爵。那麽,民爵這八級怎麽升呢?
戰場上斬一個腦袋爵升一級,所以直到今天,咱們都把腦袋叫首級。這對普通百姓人家來講,簡直是一大福音。隻要上戰場殺敵立功,就可以成為朝廷命官。
同時,爵位一升,就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土地、房屋和耕牛。大家夥的戰鬥積極性被徹底調動起來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自然大大增強。秦軍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成為了虎狼之師。秦國士兵上戰場時,已經看不見敵人的腦袋了,看見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後來,由於攜帶著立功憑據——一個個敵軍的人頭,打起仗來不方便,所以秦國軍隊就不一定非要憑首級報功了,憑敵人的右耳就行。每打完一場仗,敵人的耳朵都堆積如山。跟這麽一幫不要命的人打仗,誰是對手?
不過,也正是這個製度的推行,為商鞅以後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他把這幫宗室貴族的飯碗都給砸了,別人也得找他拚命啊!
這是商鞅政治改革的第一條措施。
第二條,改革戶籍,以民編為什伍,實行連坐法。秦國百姓變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百姓五家為一伍,十家為一什,一家有罪九家告發,隱匿者與叛國同罪,告發者與殺敵一樣受賞。
這樣一來,整個秦國就變成了一個警察國家。同時商鞅規定,客商士子沒有官府憑證,旅店不能收留住宿。也就是說,凡是沒有身份證的,沒帶介紹信的,都不能在旅店住宿,否則店主也要遭殃。
第三條,推行縣製,把具有分權味道的分封製,變成了具有集權味道的縣製。商鞅在秦國設了三十一個縣,縣令主持縣政,縣丞輔佐縣令,縣尉掌管軍事。縣下再設郡、鄉、邑、聚。
這個製度與廢井田、開阡陌堪稱絕配。以前貴族的封地是世襲的,封邑裏的事兒國君管不著。現在,縣長成了國君委派的,國君看他不順眼就可以一腳把他踢走。這就把原來分封的土地,集中到了國君的手裏。
在文化領域,商鞅的變革是“燔詩書而明法令”。把詩、書和各家學說一把火全燒了,一律以法為教。這項製度的推行,對於秦國的強盛雖然有作用,但對於中國的文化發展,卻是一場浩劫。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焚書坑儒,也是打這兒埋下的根。
血雨腥風的變法路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日強。對於老百姓來說,隻要你奉公守法,想當官混進上流社會也很容易,上戰場多砍幾個腦袋就是了。所以在秦國,榮華富貴的道路向每一個人敞開著,爵位麵前人人平等。如果你達不到,隻能怪自己能力不濟,不能怪社會不公。那些毫無根基和背景的人,成為了變法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縱觀曆史,每次變革都會麵臨巨大的阻力,而且失敗的多,成功的少。究其原因,就在於它傷害到了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
那些無功受祿的老舊貴族當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利益。要讓他們像平頭百姓一樣從頭爬起,那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所以,他們對變法表示出了最強烈的抗議,並且成立了抗議委員會,推舉太子駟為抗議委員會主席。
為了起到帶頭作用,太子駟決定以身試法,帶著一幫貴族深夜高歌,挑釁宵禁的法令。
很快,這幫違法分子的劣行就被孝公和商鞅知道了。太子犯了法該怎麽辦?這時候,新法剛剛推行,商鞅心裏很清楚,如果對這件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麽此次變革一定會前功盡棄,而且自己還會擔上妄動祖宗成法的罪責,難逃一死。
但是,太子犯法不好玩兒,萬一孝公死了,太子當上了國君,還能有商鞅好果子吃嗎?思來想去,商鞅憋出了一個折中的法子。
太子當然不能動,但是太子的老師卻有督教不嚴的責任,所以太子的兩個老師一個被割了鼻子,一個臉上被刺字毀了容。這件事兒雖然讓新法得以施行,卻為後來商鞅被殺埋下了伏筆。
以太子為首的貴族們的反擊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的一幕更慘烈。秦國的監獄裏已經關押了七百多名故意對抗新法的貴族,按照秦國法律,都應該梟首示眾。但是商鞅遲遲沒動手,他擔心如此大規模地處斬高級政治犯,會引起秦國高層的動蕩。
在押期間,這些貴族的家屬們通過太子在朝中四處活動,對商鞅進行中傷和誣告。這下就把商鞅給惹毛了:“我還沒殺人呢,你們就誣告我!要是把你們放出來,還不得弄死我!”所以,商鞅準備對這些貴族動手了。
一次要殺掉七百多名貴族,這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件駭人聽聞的大事兒。但是,商鞅覺得這一切都理所應當,阻我法令者殺無赦!
七百顆人頭落地的消息傳到國都,整個貴族界都在顫抖。從此,商鞅的變法再也沒有遇到貴族的抵抗。這些人暫時躲進了陰暗的角落,等待時機。連太子駟都嚇得躲在家裏,八年不敢出門。
新法推行十年後,史籍記載:“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整個國家蒸蒸日上。
公元前340年,秦國以商鞅為主帥,發動了對魏國的戰爭。
戰爭爆發前,商鞅就跟秦孝公建議道:“秦、魏兩國生死仇敵,不能相容。現在秦國國力越來越強,而魏國去年大敗於齊國,這正是收拾魏國的大好機會。魏國如果無法抵抗,隻能向東遷徙。到時候,我大秦將據有黃河和崤山的險要,向東足以製伏各諸侯,奠定稱霸天下的宏圖偉業。”
孝公一直都夢想著當老大,讓從前瞧不起秦國的人知道知道厲害。他非常讚同收拾魏國這個提議,並將秦國的軍權交給了商鞅。
商鞅和魏國的大將公子卬當年的感情很好。兩軍交戰前,商鞅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寫道:“咱哥兒倆關係這麽好,如今要兵戎相見,我心裏很不是滋味。要不咱倆見一麵,私下把該談的都談完,然後各回各家,也別打仗了。”
公子卬這個人比較單純,他相信了商鞅的話,毫無防備地來相會,在秦軍營寨中喝了個半醉。這時候,突然衝進來一群士兵,把這位魏國公子給活捉了。魏軍失去統帥,毫無懸念地被秦軍殺了個大敗。
最終,魏國割讓黃河以西的土地求和。沒了黃河天塹,魏國隻能將都城由山西遷到河南,也就是大梁。魏惠王這時才懊惱地說道:“我真後悔沒聽公叔痤的話!”
戰後,秦孝公在商於這塊地方劃了十五個縣,獎勵給商鞅作為封地。這就是他被稱為商鞅的由來。
自此,商鞅登上了人生的巔峰,官職已經到了位兼將相的大良造。但是,盛極就要轉衰,尤其是商鞅這個人,他手上沾滿了鮮血,反對他的人都排成了長隊,就等著跟他算賬呢。
沒了靠山沒了命
公元前338年冬天,太醫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商鞅變法的主要支持者秦孝公病重。
這時候有兩個人的心情最複雜。一個是太子,他窩在家裏躲了八年,終於要重見天日了。太子心想:“商鞅啊商鞅,看我不弄死你!”另一個心情複雜的人自然就是商鞅了。他心想:“新君就要上台了,我該怎麽與他相處,才能冰釋前嫌呢?”
孝公病危期間,有一個老朋友來看商鞅。商鞅隨口問道:“我跟當年的百裏奚相比,誰更高明?”
老朋友意味深長地回答道:“百裏奚不過是一個奴隸。他在秦國為相六七年,向東征討鄭國,三次為晉國扶立國君,一次救楚國於危難之中。他出門不乘車,夏天不用傘蓋,視察民情也不大搞儀仗隊。所以他死時,秦國百姓皆為之流淚。而你靠著結交主上的心腹景監發家,掌權後恣意淩辱貴族,殘害百姓,連太子都被你嚇得八年不敢出門。你一出行就有大批武士護衛,浩浩蕩蕩,這些行為都不算以德服人。你還貪圖商於地區,在秦國獨斷專行。現在的你就像早晨的露水,沒有多少時間了。萬一主公有個三長兩短,你覺得自己還可以活下來嗎?”
一番話可謂是金玉良言,但商鞅卻沒有聽進去。
孝公一死,太子登基,這就是秦惠文王。秦惠文王的報複行動馬上就展開了。在貴族的安排下,有人告發商鞅謀反。
商鞅心裏跟明鏡似的,到了這個時候,什麽道理,什麽證據,那都是浮雲了。秦惠文王要弄死他,他怎麽解釋都沒有用。為了避禍,商鞅帶著幾個隨從出逃了。
一路上,他們都在山野裏亂竄,後來總算看到了一戶客舍,想要借宿一晚。敲開門後,商鞅對開門的老頭說道:“我們是過路的,可否在貴處歇腳一晚,我們多給你錢就是了。”
沒想到老頭說:“留你們住宿倒不是難事兒,不過你們得證明身份。我們大良造商鞅有令,收留不明身份之人要受處罰。”
一聽這話,商鞅愣了,逃跑的人哪有介紹信,有身份證也不能拿出來給人看啊。這時候,他才不得已感歎了一句:“自作孽,不可活啊!”
於是,商鞅一行人隻能接著跑。他們一路上東躲西藏,幾乎沒有藏身之地。就這樣一路跑出了秦國。
商鞅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投奔魏國,好歹他曾經也是相國府的中庶子。沒想到,因為公子卬的事情,魏國上下對他恨之入骨,根本不接納他。走投無路的商鞅隻好再次返回秦國,來到自己的封地商於。
秦兵很快就追來了。商鞅組織家丁、家將反抗,但沒過幾下招就被打散了,商鞅也在混亂中被殺。
新國君和老貴族對商鞅的仇恨刻骨銘心,都覺得這麽死太便宜他了,就對商鞅的屍體施以車裂之刑,並殺掉了他全家。
商鞅雖然被殺,但新法並沒有廢掉,因為即位的秦惠文王不是傻子,他也看出來商鞅這招確實管用。所以他繼續沿用新法,讓秦國在強大的道路上昂首闊步地前進著。
秦國一強大,就對其他國家構成了威脅。那麽,這些國家要怎麽對付秦國呢?